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南非鸵鸟业     
南非是世界上第一个从事鸵鸟驯养的国家,也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鸵鸟养殖国和鸵鸟产品的主要出口国。其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几个重要历史阶段。 一、南非鸵鸟养殖的发展历史 据史料记载,塞内加尔、摩洛哥、阿尔及利亚,苏丹和埃及都曾是野生鸵鸟羽毛的主要出口国。19世纪后半叶,非洲的野生鸵鸟被转运往澳大利亚、新西兰、南美等国家和地区。人们为了取其羽毛,对野生鸵鸟进行大规模的滥捕滥杀,几乎使其濒临灭绝,而最终使这一物种得以保留则得益于鸵鸟的人工驯养。  相似文献   

2.
最近对全球的调查显示,鸵鸟养殖业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势头强劲。在世界的北半球,鸵鸟的生产将很快要迎来20周年的庆贺。传统上,鸵鸟的生产重点是利用鸵鸟的羽毛和鸵鸟皮。当西方市场发现鸵鸟肉的鲜美、优质时,鸵鸟养殖业出现新的转机。在全球近100个鸵鸟养殖的国家中,最重要的产品仍是鸵鸟皮,鸵鸟肉只是在10个国家中作为重点产品。日本是鞣制鸵鸟皮革和鸵鸟皮制品最重要的消费国。在  相似文献   

3.
鸵鸟饲养技术邬文华(江西新建县西山镇科协)对鸵鸟大家并不陌生,在动物园常可见到,作为新兴养殖业,人们对它的认识则不多。一百年前,南非和澳大利亚开始对鸵鸟驯养,自80年代以来,鸵鸟的饲养在少数几个国家发展很快。现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已饲养鸵鸟,谁会想到一...  相似文献   

4.
澳洲鸵鸟是世界上最大的走禽之一,原产于澳洲南部的草原和沙漠地区。呼和浩特市人民公园于1985年引进并饲养了一对澳洲鸵鸟。1997年首次繁殖成功,现将有关资料报道如下:一、设备和管理1.房舍及运动场1996年将两只澳洲鸵鸟(以下简称鸵鸟)从原来明暗潮湿且没有取暖设备的兽舍搬迁到阳光充足、干燥、空气通畅、有林荫的地方。运动场的面积为150m2,四周用铁栏杆做成围墙,场地的北面建一间20m2的乌舍,内设取暖设施。室内地面铺租沙和垫草。冬季室内温度保持在5℃~10t。2.管理夏季不完全铲除运动场上的杂草,任鸵鸟自由啄食。网围栏外…  相似文献   

5.
我国鸵鸟养殖产业的现状、发展前景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近20年来,世界鸵鸟养殖产业发展甚快,非洲的南非、纳米比亚、津巴布韦等国已成为鸵鸟产品的主要出口国家,既出口种鸟,更多的出口鸵鸟肉和皮。目前世界上已有42个国家和地区饲养驯养鸵鸟,约有200万-250万只,年屠宰60万-75万只。消费市场主要在欧洲国家和美、加、日、韩及台港地区,由于受疯牛病、口蹄疫的侵袭,牛、羊、猪肉受到影响,导致了鸵鸟肉要求量成倍增长,价格持续上扬。  相似文献   

6.
鸵鸟有非洲鸵鸟,美洲鸵鸟,澳洲鸵鸟(鹂鹋),属鸟纲平胸总目鸟类。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养殖鸵鸟多为非洲鸵鸟。鸵鸟是世界上最大的鸟类之一,身长可达1.8米,头高2.6米,体重可达130千克,鸵鸟肉蛋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肉质鲜美,营养成分与牛肉相似,具有富含蛋白质、低脂肪、低胆固醇、低热量,  相似文献   

7.
张常印 《中国家禽》1998,20(6):43-44
我国地域辽阔,不论是国际间或是国内的长途运输,对脑容量小、精神相对脆弱的鸵鸟来讲,保证安全尤为重要,然而长途运输毕竟是一种应激,一着不慎就会造成极大的损失,笔者在美国和国内遇到和经历的3次运输非洲鸵鸟有着深刻的经验和教训。1鸵鸟的生理特点鸵鸟是世界上...  相似文献   

8.
卞进步 《中国家禽》2004,26(11):38-38
有营养学专家预言,鸵鸟肉将是未来理想的营养肉。虽然鸵鸟肉在国内并不为老百姓熟知,但在国际市场上却非常受欢迎,几乎到了供不应求的地步。有关资料显示,1999年只有2%的意大利人知道鸵鸟肉,而今天意大利人要想吃到鸵鸟肉必须排队等候;2000年世界最大的鸵鸟养殖国  相似文献   

9.
非洲鸵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非洲鸵鸟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大鸟类,属于鸵形目,鸵鸟科,是所有鸵鸟(包括非洲鸵鸟、美洲鸵鸟、澳洲鸵鸟)中体型最大者,也是世界上现存鸟类中唯一的二趾鸟类。雄性非洲鸵鸟毛色为黑白相间,其身高可达2.75米,体重可达150千克;雌性者被毛呈灰色,体格略小。非洲鸵鸟原产于干旱少雨、气候恶劣、食物贫乏的非洲草原和阿拉伯沙漠地区。在它双脚的每个大脚趾上都长有长约7厘米的危险趾甲。当被激怒时,成年鸵鸟懂得用脚奋力前后于蹴踢,用以御敌。  相似文献   

10.
吴译夫  张珍 《中国家禽》2000,22(8):39-39
经生物科学家研究、考证和鉴定,现今世界上所有的非洲鸵鸟均属于同一种族(Struthiocamelus),在生物学分类上可分为4个现存亚种和1个近代灭迹亚种。1北非鸵鸟(S.c.camelus) 生活于整个非洲的北部,属于“红颈”鸵鸟。雄鸟的颈部和大腿部的皮肤呈粉红色,在繁殖季节变得很红,所以人们又称之为“红颈”(Redneck)鸵鸟。北非鸵鸟头顶无毛,周围环绕着一圈短而硬的棕色羽毛,并且一直向后延伸至颈部,具有较密的卷曲羽毛。北非鸵鸟蛋比南非鸵鸟蛋要大且光滑。在过去,整个北美都可见到北非鸵鸟,而…  相似文献   

11.
禽流感是严重危害畜牧业和人类健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多年来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发生过此病,危害巨大.世界各国对其进行了大量研究.文章就目前国内外对禽流感病毒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禽流感病毒可以感染多种动物,包括人、猪、鸟、马、海豹、鲸和雪貂等。流感病毒在不同的宿主存在一定的屏障,但禽流感毒株能突破宿主屏障直接感染人,造成死亡。因此流感病毒的变异和病毒如何选择物种跨越物种流行的机制,对预防和控制流感的爆发是非常重要的。本文综述病毒毒力的分子生物学基础、禽流感染人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及在控制禽流感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禽流感病毒非结构蛋白NS1的分子生物学特性与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禽流感严重威胁着世界养禽业及人类健康.随着对流感病毒研究的逐渐深入,人们已经从对流感病毒结构蛋白的研究转移到对非结构蛋白即NS1蛋白的研究上来.研究发现流感病毒的NS1蛋白与流感病毒所诱导的细胞凋亡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其对凋亡的调节作用与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是否产生干扰素及其所感染的细胞系直接相关.NS1蛋白能够抑制病毒感染细胞干扰素的产生,在流感病毒颉颃干扰素的抗病毒效应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疫苗的广泛使用,无法区分野毒感染和疫苗免疫的禽群,干扰了禽流感的诊断,掩盖了禽流感的流行,增加了禽流感的预防难度.NS1蛋白作为流感病毒的非结构蛋白,具有高度的保守性,在临床应用中作为鉴别诊断免疫禽和自然感染禽的检测抗原具有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4.
低致病性禽流感主要是由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所引起,近几年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暴发了H9N2亚型禽流感疫情.研究表明,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在陆禽中至少可分为北美和欧亚两个种系,该病毒在自然环境中很容易发生变异,通过混合基因组分而形成不同的病毒亚型.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已经能传播至哺乳动物,包括猪和人类,从而引发对其是...  相似文献   

15.
猪流感病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猪流感是由猪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此病在世界各地都有发生,危害严重,经济损失巨大,并对人类的健康构成威胁。猪流感病毒属于正黏病毒科A型流感病毒属,病毒粒子呈x多形态。该病毒对热、消毒剂敏感,对干燥和低温的抵抗力强。其分子特性为多节段的RNA病毒,由8个片段组成,分别编码lO种蛋白质。猪流感病毒能够在多种动物的细胞和鸡胚增殖。病毒具有血凝活性,但不同毒株的抗原性无明显的区分。由于病毒受到抗体的压力很大,因此病毒的变异频繁,其机理涉及分子水平的抗原漂移和抗原转变。文章对病毒的理化性质、生物学特性、分子特性、病毒的蛋白和基因变异等方面的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鸵鸟的消化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鸵鸟的消化系统是由口咽腔、食管、腺胃、肌胃、小肠、大肠、泄殖腔、肝和胰组成。没有唇和齿,被喙所代替;食管易扩张,没有嗉囊;腺胃与肌胃之间以大的腺胃肌胃口直接相通;盲肠具有两条;肝无胆囊。  相似文献   

17.
Zoonotic agents challenging the world every year afresh are influenza A viruses. In the past, human pandemics caused by influenza A viruses had been occurring periodically. Wild aquatic birds are carriers of the full variety of influenza virus A subtypes, and thus, most probably constitute the natural reservoir of all influenza A viruses. Whereas avian influenza viruses in their natural avian reservoir are generally of low pathogenicity (LPAIV), some have gained virulence by mutation after transmission and adaptation to susceptible gallinaceous poultry. Those so-called highly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 viruses (HPAIV) then cause mass die-offs in susceptible birds and lead to tremendous economical losses when poultry is affected. Besides a number of avian influenza virus subtypes that have sporadically infected mammals, the HPAIV H5N1 Asia shows strong zoonotic characteristics and it was transmitted from birds to different mammalian species including humans. Theoretically, pandemic viruses might derive directly from avian influenza viruses or arise after genetic reassortment between viruses of avian and mammalian origin. So far, HPAIV H5N1 already meets two conditions for a pandemic virus: as a new subtype it has been hitherto unseen in the human population and it has infected at least 438 people, and caused severe illness and high lethality in 262 humans to date (August 2009). The acquisition of efficient human-to-human transmission would complete the emergence of a new pandemic virus. Therefore, fighting H5N1 at its source is the prerequisite to reduce pandemic risks posed by this virus. Other influenza viruses regarded as pandemic candidates derive from subtypes H2, H7, and H9 all of which have infected humans in the past. Here, we will give a comprehensive overview on avian influenza viruses in concern to their zoonotic potential.  相似文献   

18.
猪流感病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猪流感是由猪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目前 ,此病在世界各地都有发生 ,危害严重 ,经济损失巨大 ,并对人类的健康构成威胁。猪流感病毒属于正黏病毒科 A型流感病毒属 ,病毒粒子多形态。该病毒对热、消毒剂敏感 ,而对干燥和低温的抵抗力强大。其分子特性为多节段的 RNA病毒 ,由 8个片段组成 ,分别编码 1 0种蛋白质。猪流感病毒能够在多种动物的细胞上增殖 ,但病毒分离和疫苗生产时 ,经常采用鸡胚接种。病毒具有血凝活性 ,但不同毒株的抗原性无明显的区分。由于病毒受到抗体的压力很大 ,因此病毒的变异频繁 ,其机理涉及分子水平的抗原漂移和抗原转变。文章对病毒的理化、生物学特性、分子特性、病毒的蛋白和基因变异等方面的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禽流感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几年禽流感的大范围流行,不仅给养禽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由于禽流感可直接感染人并导致死亡,故对人类健康也带来严重的威胁。疫苗免疫仍然是防止禽流感暴发的主要措施,但禽流感病毒变异性强,血清型众多,给疫苗的研究带来极大困难。就目前而言,能在实践上应用的禽流感疫苗主要还是灭活疫苗,这种疫苗具有亚型特异性,但也正是这种特性限制了这种疫苗的发展。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其他新型疫苗尤其是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使我国应用禽流感疫苗,预防高致病力禽流感的防制策略成为可能。文章就目前禽流感疫苗的研究方面介绍了国内外的一些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通过综述感染人类的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起源及演化关系,表明感染人的A/Hongkong/97(H5N1)株及目前流行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可能起源于禽源的A型流感病毒株(A/Goose/Guangdong/1/96)。自1996年以来,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基因型经Gs/Gd,A,B,C,D,E,V,W,X0-X3,Y,Z和Z 不断的演化为目前流行的基因型Z。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H7和H9亚型)在禽,特别是水禽体内的重组或重配而相互传播,并随候鸟的迁徙而传播不易消灭,H5N1亚型的禽流感在不同地区的不断暴发与流行已严重威胁着养禽业的发展及人类的健康,需要进行长期监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