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研究筛片孔径、调质温度、模孔直径的不同工艺参数组合对肉鸡颗粒饲料加工质量、生长性能和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以玉米-豆粕型全价配合饲料为肉鸡试验饲粮,在相同配方及模孔长径比一致的条件下,设计3因素2水平(筛片孔径:2.0和2.5 mm;调质温度:70和80℃;模孔直径:3和4 mm)的肉鸡颗粒饲料加工试验,选用864只1日龄爱拔益加(AA)肉仔鸡,随机分为8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8只鸡。饲养试验共42 d,分1~21日龄和22~42日龄2个阶段。结果表明:1)筛片孔径和模孔直径的交互作用以及调质温度和模孔直径的交互作用对颗粒硬度有极显著影响(P0.01),调质温度和模孔直径的交互作用、筛片孔径和调质温度的交互作用以及筛片孔径、调质温度和模孔直径的交互作用对颗粒耐久性有极显著影响(P0.01),筛片孔径和模孔直径的交互作用对颗粒耐久性有显著影响(P0.05)。2)调质温度对1~21日龄肉鸡末重、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22~42日龄肉鸡末重有极显著影响(P0.01)。3)肉鸡1~21日龄,筛片孔径、调质温度以及2因素的交互作用对肉鸡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不显著(P0.05);肉鸡22~42日龄,筛片孔径、调质温度和模孔直径的交互作用对肉鸡干物质、能量和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有极显著影响(P0.01)。综合得出:相同筛片孔径和模孔直径下,颗粒硬度和耐久性随调质温度升高有增大趋势;相同筛片孔径和调质温度下,颗粒硬度和耐久性随模孔直径的增大有降低趋势;肉鸡1~21日龄,筛片孔径选择2.0和2.5 mm均可,调质温度为70℃时肉鸡的生长性能极显著高于80℃时,且料重比显著低于80℃时;肉鸡22~42日龄,当筛片孔径为2.0或2.5 mm、调质温度为70℃、模孔直径为4.0 mm时肉鸡生长性能较高、料重比较低;肉鸡1~42日龄,当筛片孔径为2.0或2.5 mm、调质温度为70℃、模孔直径为4.0 mm时肉鸡的生长性能较高、料重比较低;当筛片孔径为2.5 mm、调质温度为80℃时,1~21日龄肉鸡干物质、能量和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较高;当筛片孔径为2.5 mm、调质温度为70℃、模孔直径为4.0 mm时,22~42日龄肉鸡干物质、能量和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最高。  相似文献   

2.
《饲料工业》2017,(21):32-36
试验旨在研究同一配方条件下,不同颗粒直径对饲料加工品质(硬度、耐久性)的影响以及不同颗粒直径组合对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共选用864只1日龄AA肉鸡,随机分为8个处理组,0~21 d饲喂破碎料,22~42 d饲喂不同颗粒直径组合颗粒饲料,对8个处理组进行为期42 d的饲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饲料颗粒硬度随颗粒直径的增加而显著提高(P<0.05),颗粒耐久性指数(PDI)随颗粒直径的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不同颗粒直径对肉鸡生长性能影响不显著,但饲喂第4处理组(22~35 d饲喂颗粒直径3 mm饲料、36~42 d饲喂颗粒直径4 mm饲料)颗粒料的肉鸡平均日增重最大、日采食量也相对较大、而料重比较小,所以在肉鸡饲养过程中建议22~35 d饲喂颗粒直径3 mm的颗粒料、36~42 d饲喂颗粒直径4 mm的颗粒料。  相似文献   

3.
采用舜大绿色肉鸡颗粒饲料、绿色番鸭颗粒饲料和绿色肉猪饲料分别与相应的普通舜大颗粒饲料在肉鸡、番鸭和肉猪中进行对比饲养试验。结果表明 :绿色肉鸡饲料和普通肉鸡饲料饲喂 AA肉鸡 ,49日龄平均体重分别为 2 .2 6kg和 2 .1 2 kg,料重比分别为 2 .1 4∶ 1和 2 .2 5∶ 1 ;绿色番鸭饲料和两种普通饲料饲喂雌性番鸭 ,65日龄平均体重分别为 2 .41 2 kg、2 .475kg、2 .375kg,料重比分别为 2 .84∶ 1、2 .73∶ 1、2 .85∶ 1 ;绿色肉猪饲料和普通饲料饲喂 30 kg左右肉猪 40 d,肉猪生长期增重 ,分别为 70 2 .5g,和 677.5g,料重比分别为 2 .73∶ 1和 2 .82∶ 1。  相似文献   

4.
采用颗粒饲料和粉状饲料对400只AA肉鸡进行饲养试验,试验分为两组,每组各200只,设一个重复.试验结果表明饲喂颗粒饲料的平均日增重为54.65 g,比粉料组的平均日增重47.67 g高出14.6%.对各周龄雏鸡活重的比较表明,颗粒饲料组极显著优于粉料组(P《0.01).但两组的死亡率无显著差异.随着日龄的增加,料重比呈现增大的趋势.粉料组的总料重比为1.87较颗粒饲料组的1.76高出6.25%,颗粒料较粉料饲喂经济效益为好.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研究同一配方下,玉米不同粉碎粒度对颗粒饲料加工质量和育肥猪生长性能的影响。选用1.5/2.0、2.0/2.0、2.0/2.5、2.5/2.5、2.5/3.0和3.0/3.0 mm孔径的筛片对玉米进行粉碎,分别得到几何平均粒径为303.91、346.08、356.81、358.51、373.29和387.70μm的玉米原料,采用同一配方和相同的加工参数(其他原料粉碎筛片孔径2.0 mm,制粒调质温度80℃、模孔直径3.0 mm、长径比9∶1)加工成含不同粉碎粒度玉米的饲粮。选取108头平均体重为(62.68±5.59)kg的"杜×长×大"杂交猪,随机置于6个组(每个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猪,公母各占1/2),分别饲喂含不同粉碎粒度玉米的饲粮,试验周期为8周。结果表明:随着筛片孔径的增大,粉碎能耗从9.02 k W·h/t降低到6.86 k W·h/t,制粒能耗从19.06 k W·h/t升高到22.30 k W·h/t;粗蛋白质体外消化率随玉米粉碎粒度的增加呈现上升的趋势,其中2.5/2.5 mm组最高,且显著高于1.5/2.0 mm组(P0.05);颗粒硬度2.5/3.0、3.0/3.0 mm组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随粉碎粒度的增加饲粮干物质表观消化率降低,其中1.5/2.0和3.0/3.0 mm组分别为84.43%和80.62%,后者比前者降低了4.5%,且差异显著(P0.05);随玉米粉碎粒度的增加饲粮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整体呈现下降的趋势,且1.5/2.0 mm组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为86.14%,与其他各组差异显著(P0.05);各组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5/2.5 mm组平均日采食量最高,但与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根据本试验结果,建议育肥猪饲粮玉米粉碎粒度采用2.5/2.5 mm筛片孔径。  相似文献   

6.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含粉率颗粒饲料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颗粒饲料中含粉率增加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有显著(P0.01)负面影响,粉料组相对其他各组肉鸡的日均增重最低,耗料增重比最高;2颗粒饲料的含粉率从5%增加到45%时,肉鸡的耗料增重比线性上升,日均增重逐步下降。综上所述,含粉率低的颗粒饲料饲喂肉鸡其生长性能更佳。  相似文献   

7.
采用颗粒饲料和粉状饲料对400羽AA肉鸡进行饲养试验,试验分为两组,每组各200羽,设一个重复,结果表明,饲喂颗粒饲料的平均日增重为54.65g,比粉料组的平均日增重47.67克高出14.6%,对各周龄雏鸡活重的比较表明,颗粒饲料组极显著优于粉料组,但两组的死亡率无显著差异,随着日的增加,料重比呈现增大趋势,粉料组总料重比为1.87,较颗粒饲料的1.76高出6.25%。  相似文献   

8.
采用颗粒饲料和粉状饲料对400羽AA肉鸡进行饲养试验。试验分为两组,每组各200羽,设一个重复。结果表明,饲喂颗粒饲料的平均日增重为54.65g,比粉料组的平均日增重47.67g高出14.6%。对各周龄雏鸡活重的比较表明,颗粒饲料组极显著优于粉料组,但两组的死亡率无显著差异。随着日龄的增加,料重比呈现增大趋势。粉料组总料重比为1.87,较颗粒饲料组的1.76高出6.25%。  相似文献   

9.
试验对颗粒饲料和粉状饲料饲喂吉戎兔效果生长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初步探讨。试验选取胎次相同,初始体重无显著差异(P>0.05),60~66日龄健康吉戎幼兔100只,公母各半,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饲喂颗粒饲料,对照组饲喂粉状饲料。试验期为30 d。试验结束测定2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以及料重比;测定日粮中的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表观消化率。结果表明:颗粒饲料组与粉状饲料组日增重差异显著(P<0.05),颗粒饲料组比粉状饲料组提高了9.57%;颗粒饲料组与粉状饲料组料重比差异显著(P<0.05),颗粒饲料组比粉状饲料组降低了13.13%;颗粒饲料组与粉状饲料组的粗蛋白、粗脂肪消化率差异显著(P<0.05),分别提高了9.01%、5.00%,粗纤维消化率的差异极显著(P<0.01),提高了31.87%。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不同精粗比日粮对海南黑山羊生长性能,血液指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选取身体健康体重约10kg生长期海南黑山羊30只,随机分为6组,分为对照组CK(精料、粗料分开饲喂,精粗比50∶50)、全混合日粮组(40∶60,45∶55,50∶50,55∶45,60∶40),每组5只羊,试验期30d。结果显示,饲喂全混合日粮可以显著提高平均日增重、总增重,降低料重比(P0.05),对采食量影响不显著(P0.05),精粗比40∶60处理组,平均日增重、总增重最高,料重比最低。不同处理试验羊血液白蛋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血液总蛋白、球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尿素、葡萄糖含量有不同的影响(P0.05)。饲喂全混合日粮提高了纯收入、投入产出比,精粗比40∶60处理组经济效益最好。综合考虑生长性能、血液指标和经济效益,海南黑山羊饲喂全混合日粮优于精料、粗饲料分开饲喂,精粗比为40∶60的全混合日粮时,生长性能、经济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研究加工工艺和湿态发酵豆粕添加水平及其交互作用对肉鸡颗粒饲料质量、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以及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采用2×3双因素试验设计,加工工艺为普通调质制粒(NCP)工艺和高温调质低温制粒(HCLP)工艺;湿态发酵豆粕的添加水平为0、5%和10%.试验选取1日龄爱拔益加(AA)肉仔鸡480只,按照体重相近原...  相似文献   

12.
郭晓华  严凌苓 《中国饲料》2022,1(4):113-116
文章旨在评估日粮添加不同水平的水产下脚料对肉鸡生长性能、胴体性状及肠道健康的影响.试验将504只体重一致的1日龄肉鸡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8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处理组饲喂水产下脚料添加水平为8%和16%的日粮,对照组与处理组日粮的营养水平保持一致,试验为期6周.结果:T1和T2组42?d肉鸡体重、2...  相似文献   

13.
复合秸秆颗粒饲料生产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牧草类颗粒饲料的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商品化水平,以玉米(Zea mays)秸秆和苜蓿(Medicago sativa)干草为原料(按照质量比1∶1),研究复合秸秆颗粒饲料的最优生产工艺。首先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设置7个总水分含量,分别为8%、10%、13%、16%、19%、22%和25%。通过测定复合秸秆颗粒饲料的成型率筛选出较适宜的水分含量。结果表明,随着水分含量的提高,复合秸秆颗粒饲料的成型率呈下降趋势,总水分含量为8%的成型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然后采用L9(34)设计正交试验,以总水分含量(8%、10%和13%)、原料粉碎粒度(4、6和8 mm)和模孔直径(6、7和9 mm)为影响因素,以成型率、硬度和密度为检测指标,筛选出复合秸秆颗粒饲料的最优生产工艺参数。影响复合秸秆颗粒饲料质量的主次因素为模孔直径>原料粉碎粒度>水分含量;复合秸秆颗粒饲料生产工艺的最优组合为模孔直径7 mm,粉碎粒度8 mm,总水分含量8%。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粉碎粒度对饲料加工质量的影响以及肉鸡不同粉碎粒度饲粮对不同生长阶段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选用864只1日龄白羽爱拔益加(AA)肉鸡,随机分为6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8只鸡,进行为期42 d的饲养试验,分为前期(1~21日龄)和后期(22~42日龄)2个阶段。前、后期饲粮分别采用1.5、2.0和2.5 mm筛片孔径进行粉碎,每个筛片孔径设4个重复。前期设3个组,1.5 mm组设24个重复,2.0 mm组设16个重复,2.5 mm组设8个重复;后期设6个组,将前期1.5 mm组平均分为3个组,2.0 mm组平均分为2个组,2.5 mm组不变,每组8个重复。结果表明:1)饲料的几何平均粒径随着筛片孔径的增加而增加,其中2.5 mm组的几何平均粒径显著大于1.5和2.0 mm组(P0.05);颗粒耐久性指数(PDI)、颗粒硬度和淀粉糊化度随着筛片孔径的增加而降低,其中1.5 mm组的PDI和颗粒硬度显著大于2.0和2.5 mm组(P0.05);随着筛片孔径的增加,各组饲料的粗蛋白质体外消化率无显著差异(P0.05)。2)1~21日龄时,2.0 mm组的21日龄平均体重、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均为最高。22~42日龄时,前期2.0 mm、后期2.5 mm组的42日龄平均体重和平均日增重最高,料重比最低;前期1.5 mm、后期2.5 mm组的平均日采食量最高。综合以上结果,前期2.0 mm、后期2.5 mm组的生长性能最好。所以,肉鸡前期饲粮采用筛片孔径为2.0 mm、后期饲粮采用筛片孔径为2.5 mm进行粉碎,生长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5.
试验旨在研究两种蛋白酶对内鸡生产性能、免疫器官指数和消化器官的影响.按文中试验设计方案进行试验,测定内鸡1~42 d生产性能、42 d免疫器官指数和消化器官相关指标.结果 表明:1)各组平均体重、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料重比、死亡率、欧洲生产效率指数等生产性能均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42 d体重均大于对...  相似文献   

16.
为比较肉雏鸡在饮水中添加干酪乳杆菌与氟苯尼考对肉雏鸡生长性能与免疫力的影响,本试验选取1日龄肉鸡120只,随机分为3个处理组,分别为对照组、干酪乳杆菌组、氟苯尼考组,每个处理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试验期为21 d,检测不同阶段各处理组的平均日增重、料重比、免疫器官指数、外周血IgG含量、盲肠sIgA含量、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结果显示,饮水中添加干酪乳杆菌对肉雏鸡体重、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影响不显著,添加氟苯尼考显著抑制了肉雏鸡的生长性能(P0.05),二者对肉雏鸡料重比的影响均差异不显著。添加干酪乳杆菌对肉雏鸡免疫器官指数影响不显著,但显著提高了肉雏鸡外周血IgG含量、盲肠sIgA含量以及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能力(P0.05),添加氟苯尼考显著抑制了肉雏鸡的免疫水平(P0.05)。结果表明新进肉雏鸡在饮水中添加氟苯尼考对雏鸡的生长性能及免疫力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应减少使用,而添加干酪乳杆菌对提高雏鸡免疫力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7.
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不同水平茶叶渣菌酶协同发酵饲料对肉鸡生产性能、屠宰性能和肌肉风味的影响.1080只25日龄青脚麻鸡随机分成5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重复36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组在基础日粮基础上添加5%的菌酶协同发酵饲料,试验Ⅱ、Ⅲ、Ⅳ组添加1%、3%、5%的茶叶渣菌酶协同发酵饲料,试验期为28 d.结果 ...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不同精粗饲料比例对压缩型TMR颗粒饲料成型品质的影响,试验设计3个不同水平的精粗饲料比5∶5、4∶6、3∶7,粗饲料选用玉米秸秆和苜蓿干草,两者比例分别为1∶2、1∶1、2∶1,采用双因子多水平试验设计,按照压缩TMR颗粒饲料生产工艺流程生产压缩型TMR颗粒饲料,比较不同水平下,精粗比对压缩型TMR颗粒饲料感官性质、含粉率、粉化率、硬度、容重、密度、长度和直径等物理指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饲料中精饲料比例的降低,粗饲料比例的增加,压缩型TMR颗粒饲料的感官品质下降,颗粒含粉率和粉化率显著增加(P < 0.05),硬度显著降低(P < 0.05),容重和密度显著降低(P < 0.05),颗粒长度显著增加(P < 0.05),对颗粒直径没有显著影响(P > 0.05)|不同粗饲料组成玉米秸秆与苜蓿干草比对饲料成型品质影响不显著(P > 0.05)|不同精粗比与粗饲料组成的交互作用对颗粒含容重和密度有显著影响(P < 0.05)。 [关键词] 压缩型TMR颗粒饲料|感官性质|物理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