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研究旨在阐明藏鸡PID1基因在不同组织与时序表达谱,并研究PID1基因表达与肌内脂肪含量(IMF)的关系。利用RT-PCR技术克隆藏鸡PID1基因,用相关软件预测PID1蛋白的结构和功能,采用荧光定量PCR研究PID1基因在藏鸡不同组织、不同日龄的表达谱,并分析其与IMF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克隆得到藏鸡PID1基因序列长度为654bp(GenBank登录号:KT000001),共编码217个氨基酸,是具有PTB结构域的不稳定亲水酸性蛋白质;有14个磷酸化位点、4个O-糖基化位点、1个N-糖基化位点、7种保守特异性蛋白激酶结合位点、3个二硫键;预测其二级结构中α-螺旋占26.73%,β折叠占20.74%,无规则卷曲占52.53%,属于混合型蛋白且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PID1基因在藏鸡的不同组织中均存在表达,且在脂肪组织中表达水平最高(P0.01);时序表达谱结果显示,PID1基因在1日龄公藏鸡胸肌中表达水平最高。在210日龄的公鸡腿肌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其他日龄的表达水平(P0.01),在119日龄母鸡腿肌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其他日龄表达水平(P0.01)。在119和154日龄公鸡脂肪组织中表达水平较高,在210日龄母鸡脂肪组织中的表达量最高(P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ID1mRNA的表达量与藏鸡胸肌的IMF含量存在显著相关(P0.05)。结果提示,PID1基因可能是影响藏鸡IMF沉积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2.
旨在获得藏鸡FTO基因序列,并分析其生物学特性,阐明其组织及时序表达规律,同时揭示该基因在不同发育阶段肌肉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肌内脂肪含量的关系。选取1~210日龄健康藏鸡为试验材料,采集心、肝、脾、肺、肾、胸肌、腿肌和皮下脂肪组织样品,提取组织总RNA,利用RT-PCR方法克隆FTO基因序列,同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其在各组织及不同发育阶段的mRNA表达丰度,并将其表达量与肌内脂肪含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获得藏鸡FTO的基因序列长1 585bp(GenBank登陆号:KY366175),其中CDS为1 524bp,5′UTR 35bp和3′UTR 26bp,编码507个氨基酸,具有一个N端结构域和一个C端结构域。藏鸡与原鸡FTO氨基酸相比发生了6个氨基酸突变。FTO基因在藏鸡的各个组织中广泛表达,在脾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极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1),在脂肪组织和肺组织也存在较高水平的表达。时序表达谱显示,FTO基因在藏鸡胸肌和腿肌具有不同的表达模式,在胸肌中的表达水平随生长日龄的增加呈逐渐下降的趋势,而在腿肌中的表达水平随生长日龄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藏鸡在不同发育阶段,不同肌肉组织中FTO基因表达水平与IMF含量具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其中FTO基因表达水平与藏鸡胸肌IMF含量呈负相关,并且在母鸡中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P0.05)。而公鸡FTO基因表达水平与腿肌IMF含量呈正相关(在119~210日龄阶段r=0.601,P0.05),母鸡则相反。研究结果提示,FTO基因可能在藏鸡生长发育过程中对肌内脂肪沉积起重要调控作用,本试验结果将为藏鸡FTO基因的结构和功能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旨在获得藏鸡KLF15基因序列,阐明其组织和时序表达谱,并分析该基因表达与肌内脂肪(IMF)含量的关系。本研究选取1、81、119、154、210日龄健康公母藏鸡各5只为试验动物,利用RT-PCR技术克隆KLF15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基因生物学特征,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qPCR)检测KLF15基因在藏鸡不同组织、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谱,并分析其表达水平与肌内脂肪(intramuscular fat,IMF)含量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克隆得到藏鸡KLF15基因序列长度为1 288bp(GenBank登录号:KY747450),开放阅读框为1 212bp,编码403个氨基酸,是具有3个锌指结构的亲水不稳定碱性蛋白质。藏鸡KLF15基因与原鸡的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同源性均为99%。KLF15mRNA在藏鸡各个组织中广泛表达,但在肺组织中表达水平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1)。KLF15mRNA在1日龄藏鸡胸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高于其他各日龄段,并随着日龄的增长呈下降趋势;在119日龄腿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最高,且整体表达水平的变化都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藏鸡公鸡154日龄前KLF15基因的表达水平与其对应的IMF含量呈正相关,154日龄以后则呈负相关;藏鸡母鸡在各个日龄段则主要表现为微弱的负相关。上述结果为进一步揭示KLF15基因在藏鸡IMF沉积中的作用提供重要数据。  相似文献   

4.
为了阐明藏鸡尼克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NAMPT)基因的组织表达谱,并分析NAMPT基因表达水平与肌内脂肪含量的相关关系,试验利用索氏抽提法测定各器官组织中肌内脂肪含量,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测定NAMPT基因在藏鸡不同器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与肌内脂肪含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NAMPT基因在藏鸡脂肪组织中表达水平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1)。NAMPT基因在胸肌和腿肌中的表达无显著的性别差异。NAMPT mRNA表达量与藏鸡胸肌和腿肌肌内脂肪含量相关关系呈性别分化现象,在公鸡中呈正相关关系,在母鸡中呈负相关关系,NAMPT基因可能与藏鸡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肌内脂肪沉积有关。  相似文献   

5.
以四川省优质地方鸡种泸宁鸡为素材,分别从不同时期(81、119、154、210日龄)的200只鸡中随机选取8公8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组织、日龄、性别肌肉中硫胺素的含量。结果显示,公母鸡腿肌硫胺素含量极显著高于胸肌(P0.01);公母鸡胸肌、腿肌硫胺素含量均在119日龄达到最高;随着日龄的增加,胸肌与腿肌硫胺素含量先上升后下降;胸肌硫胺素含量119日龄与81日龄、210日龄差异显著(P0.05),其余各日龄间差异不显著(P0.05);腿肌硫胺素含量各日龄间差异均显著(P0.05)。硫胺素含量与屠宰性状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119日龄胸肌硫胺素含量与胸肌重呈极显著相关(P0.01),腿肌硫胺素含量与腹脂重呈极显著相关(P0.01)、与腿肌重呈显著相关(P0.05)。  相似文献   

6.
肌内脂肪(Intramuscular fat,IMF)是重要的风味物质,是影响鸡肉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IMF可以切断肌纤维束间的交联结构,同时对咀嚼过程中的肌纤维断裂有利,从而提高肉的嫩度。为探究IMF含量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receptorγ,PPARγ)基因及肝脏脂肪酸结合蛋白(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L-FABP)基因的表达量关系,试验以镇沅瓢鸡和盐津乌骨鸡为研究对象,在相同饲养条件下于300日龄进行屠宰(公母各半),分别测定肌肉组织中IMF含量以及PPARγmRNA和L-FABP mRNA表达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1)镇沅瓢鸡胸肌和腿肌IMF含量显著高于盐津乌骨鸡胸肌和腿肌;两种鸡腿部肌肉IMF含量均显著高于胸部肌肉。(2)不同鸡种间显示,盐津乌骨鸡胸肌中PPARγmRNA及L-FABP mRNA表达水平高于镇沅瓢鸡,差异极显著(P0.01);镇沅瓢鸡腿肌中PPARγmRNA及表达水平低于盐津乌骨鸡,差异显著(P0.05),而L-FABP mRNA表达水平极显著高于盐津乌骨鸡(P0.01)。研究结果表明:相同饲养条件下的镇沅瓢鸡肉品质优于盐津乌骨鸡,且PPARγ基因及L-FABP基因对肌内脂肪的合成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7.
研究旨在揭示卵泡抑素(FST)基因在藏鸡不同组织及发育阶段中的表达特性。选取1、42、70、120、150日龄藏鸡公母各5只,分别采集垂体、下丘脑、胸肌、腿肌组织样本,利用qRT-PCR技术,对FST基因在所选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进行测定,构建组织表达谱及时序表达谱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FST基因主要在藏鸡垂体组织中表达,发育前期公鸡中的表达水平较高,发育后期母鸡中的表达水平高于公鸡;与下丘脑、胸肌以及腿肌时序表达特性不同,FST基因在藏鸡垂体组织中的时序表达特性具有性别差异。研究结果为进一步了解FST基因的功能及物种多样性提供了参考,也为藏鸡的遗传育种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肌肉生长抑制素(MSTN)是骨骼肌发育的负性调控因子,本研究用RT-PCR方法克隆藏鸡MSTN编码基因,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MSTN mRNA在藏鸡腿肌等10个组织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藏鸡MSTN DNA长1128 bp,编码375个氨基酸.藏鸡与原鸡氨基酸序列一致率为99.7%,有6个同义突变和1个非同义突变的氨基酸差异.MSTN mRNA在腿肌、胸肌、心脏、肾脏、睾丸、卵巢、胃中均检测到表达,脂肪、肝脏、肺中未检测到MSTN mRNA表达.MSTN mRNA表达水平由高到低的顺序为:腿肌、胸肌、心脏、肾脏、睾丸、卵巢和胃.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FASN基因在贵州黑山羊不同肌肉组织中调控脂肪沉积的作用,采集12月龄公、母贵州黑山羊胸肌、背最长肌、肱三头肌、臂股二头肌,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qPCR)检测FASN基因表达量,酸水解法测定肌内脂肪(IMF)含量,并通过Pearson分析FASN基因表达量与IMF含量相关性。结果显示,FASN基因在公、母羊不同组织中表达量均为臂股二头肌>胸肌>肱三头肌>背最长肌,其中公羊臂股二头肌显著高于背最长肌,母羊臂股二头肌极显著高于背最长肌;相同组织比较,母羊胸肌、肱三头肌、臂股二头肌表达量均高于公羊,背最长肌表达量低于公羊,但均未达到差异显著水平。IMF含量测定发现,公、母羊4个组织中IMF含量均为臂股二头肌>胸肌>肱三头肌≥背最长肌,同性别各组织之间比较差异不显著;相同组织比较,母羊4个组织中IMF含量均高于公羊。FASN基因表达量与IMF含量相关性分析表明,公、母羊FASN基因表达量与胸肌IMF含量呈正相关,与背最长肌、肱三头肌、臂股二头肌IMF含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旨在探究绵羊不同部位肌肉MyoG和PID1基因mRNA的发育变化规律,分析MyoG和PID1基因mRNA表达水平对肌内脂肪沉积的影响。选取2、4、5、6月龄敖汉细毛羊公羔和12月龄敖汉细毛羊成年公羊各5只,屠宰后取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检测肌内脂肪(Intramuscular fat,IMF)含量,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两个部位肌肉MyoG和PID1mRNA表达量,并进一步分析表达量与肌内脂肪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2~5月龄时,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的IMF含量均随着月龄的增加而增加;而5~12月龄时则基本保持不变;同月龄背最长肌IMF含量极显著高于股二头肌(P0.01)。两个部位肌肉MyoG和PID1mRNA表达的发育模式有所不同,具有组织特异性。背最长肌MyoG基因表达量5月龄最高(P0.01),PID1基因表达量6月龄最高(P0.05),均呈上升-下降趋势;股二头肌MyoG和PID1基因各月龄之间表达量均差异极显著(P0.01),MyoG基因表达量随着月龄增长呈上升-下降趋势,PID1基因表达量大体呈下降-上升趋势。同月龄MyoG和PID1表达量存在组织差异。相关分析表明,MyoG和PID1表达量与IMF含量呈不同程度正相关。综上,MyoG基因表达对绵羊肌内脂肪的沉积可能有正调控作用,而PID1基因表达可能对肌内脂肪的沉积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研究以大恒699优质肉鸡和沐川黑鸡为素材,于3个日龄点进行屠宰性能和肉质特性的分析,同时采用RT-PCR法对ADSL基因和H-FABP基因表达量进行测定,分析基因表达规律及其与肉质性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屠宰性能:大恒699在120日龄时屠宰率最高,90日龄时胸肌率和腿肌率最佳;沐川黑鸡90日龄时胸肌率、腿肌率偏低,120日龄时屠宰率、胸肌率和腿肌率均较高。2肉质特性:大恒699与沐川黑鸡肌苷酸(IMP)含量均为先降后升的趋势,品种间差异不显著(P0.05)。大恒699肌内脂肪(IMF)含量随日龄增加而增加;沐川黑鸡IMF含量120日龄150日龄90日龄,大恒699 IMF含量略高于沐川黑鸡。3基因表达规律及与肉质性状相关性:大恒699和沐川黑鸡ADSL基因相对表达量90日龄时高于120和150日龄,大恒699差异显著(P0.05)。ADSL基因相对表达量均与IMP含量显著相关(P0.05),基因表达量的增减趋势与IMP含量的变化趋势一致。两个品种H-FABP基因相对表达量日龄间差异不显著(P0.05),90和150日龄H-FABP基因相对表达量与IMF含量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P0.05或P0.01),而120日龄H-FABP基因相对表达量与IMF含量不相关(P0.05)。  相似文献   

12.
为分析生长激素释放激素受体剪接突变体(GHRHR-v1)基因结构及在各个组织中表达水平在藏鸡生长发育中的特性,以150日龄藏鸡为研究对象,利用RT-PCR技术克隆藏鸡GHRHR-v1基因并进行序列测定,采用q PCR技术检测GHRHR-v1基因在藏鸡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从而构建该基因的组织表达谱。结果表明:GHRHR-v1基因序列长度为1 279 bp,其中开放阅读框长度为1 260 bp,编码419个氨基酸,藏鸡与鸡GHRHR-v1基因(登录号为DQ230840)核苷酸的同源性为99.76%,预测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100%,两者亲缘关系最近。组织表达谱结果表明,GHRHR-v1基因在藏鸡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胸肌、腿肌、下丘脑和垂体中均有表达,在垂体中表达水平最高,高表达组织为心脏、肝脏、脾脏和肺脏,低表达组织为肾脏、胸肌、腿肌和下丘脑,说明GHRHR-v1基因的表达主要集中于垂体。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藏鸡下丘脑-垂体生长轴上相关候选基因对生长发育的调控及藏鸡的选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旨在阐明山羊FTO基因的表达特性,并分析其表达与肌内脂肪沉积的相关性。以简州大耳羊为试验动物,采用RT-PCR方法克隆FTO基因,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其组织表达差异,同时检测该基因在不同发育阶段不同部位山羊肌肉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与IMF含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山羊FTO基因CDS区为1 518bp,编码505个氨基酸,为无跨膜结构的非分泌蛋白。FTO mRNA在山羊的脂肪、脾和肺中表达水平较高(P0.01),在背最长肌中表达最低;FTO蛋白在背最长肌和脾中表达较高(P0.01),脂肪组织中表达次之。同时结果显示,FTO mRNA在24月龄山羊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中表达水平显著高于1~3和8~10月龄的表达水平(P0.05)。FTO mRNA表达量与背最长肌IMF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股二头肌及臂三头肌IMF含量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本研究指出,FTO基因表达与IMF含量存在相关性,推测可作为IMF沉积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type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H-FABP)和脂肪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dipocyte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A-FABP)基因与巨型玫瑰冠鸡生长发育及肌内脂肪含量(IMF)的关系,研究H-FABP、A-FABP基因对巨型玫瑰冠鸡IMF含量和腹脂沉积的作用机制,本试验采集了巨型玫瑰冠鸡与良凤花鸡在不同周龄(2、4、6、8、10、12周龄)的腹脂、心肌、胸肌、腿肌组织样品共480份,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巨型玫瑰冠鸡与良凤花鸡不同生长阶段组织中H-FABP、A-FABP基因mRNA表达量进行了检测,并采用索氏浸提法测定了两种鸡12周龄的胸肌与腿肌的IMF含量。结果表明,巨型玫瑰冠鸡与良凤花鸡的H-FABP、A-FABP基因mRNA在腹脂、心肌、胸肌和腿肌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且两种鸡H-FABP基因mRNA在心肌组织中高度表达,在脂肪组织中表达量较低,在胸肌、腿肌组织中中度表达,而A-FABP基因相反,推测H-FABP基因主要在肌肉组织中表达,而A-FABP基因主要在脂肪组织中表达。良凤花鸡生长速度高于巨型玫瑰冠鸡;巨型玫瑰冠鸡的腹脂率均低于同性别的良凤花鸡,但胸肌、腿肌的IMF均高于同性别的良凤花鸡,表明巨型玫瑰冠鸡的肉品质优于良凤花鸡。本试验结果为巨型玫瑰冠鸡H-FABP、A-FABP基因分子选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鸡H-FABP和A-FABP基因表达与肌内脂肪含量相关研究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选用H-FABP和A-FABP基因作为影响鸡肌内脂肪沉积的候选基因,以北京油鸡、矮脚鸡、白莱航鸡和AA肉鸡为研究群体,利用RT-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别对56、90、120日龄H-FABP和A-FABP基因mRNA进行定量分析,结合IMF含量及屠体性状测定,分析H-FABP及A-FABP基因表达水平对IMF含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H-FABP基因mRNA随日龄的增长表达量显著降低,而A-FABP基因mRNA随日龄的增长表达量显著升高,并表现出显著的品种效应(P<0.01),性别因素对A-FABP基因表达影响显著.北京油鸡、白莱航鸡和AA鸡群体的H-FABP基因mRNA表达水平与IMF含量及屠体重呈现显著的负相关,而A-FABP基因mRNA表达水平与屠体重显著相关,与IMF含量没有显著的相关性.矮脚鸡A-FABP基因mRNA水平与IMF含量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其H-FABP基因mRNA水平对屠体重影响显著,表现出显著的品种差异.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不同品种鸭胚胎期和出雏早期骨骼肌中NFATc3基因mRNA表达规律及其与生长发育的相关性,运用荧光绝对定量PCR技术检测了生长速度差异较大的高邮鸭和金定鸭13、17、21、25、27胚龄和7日龄胸肌和腿肌中NFATc3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胸肌和腿肌NFATc3 mRNA在两鸭品种中均具有相似的表达模式,不存在品种效应,胸肌和腿肌NFATc3 mRNA的表达均是13胚龄时表达量最高,显著高于其它各胚龄或日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两个品种鸭骨骼肌NFATc3 mRNA表达量与其组织重、体重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而与肌肉组织中IGF-Ⅰm RNA的表达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鸭骨骼肌中NFATc3主要在早期的肌纤维生成中起作用,与IGF-Ⅰ可能共同参与了对骨骼肌生长发育的调节。  相似文献   

17.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别对3、7、12和16周龄拜城油鸡肌肉组织中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基因mRNA表达量进行分析,结合肌内脂肪(IMF)含量测定,分析H-FABP、A-FABP和PPAR-γmRNA表达的发育性变化及其与IMF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拜城油鸡肌肉组织中A-FABP mRNA相对表达量随周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其中A-FABP基因在胸肌16周龄时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3、7和12周龄(P0.05),该基因在12、16周龄时腿肌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3和7周龄(P0.05);H-FABP mRNA表达量随着拜城油鸡周龄增加呈现下降趋势,但各周龄间均不存在明显的发育性变化(P0.05);PPAR-γ基因在公鸡胸肌16周龄时的mRNA表达量最高,且显著高于3、7和12周龄(P0.05),公、母鸡腿肌PPAR-γmRNA表达量随着周龄呈逐渐上升趋势,在16周龄时的表达量最高,且显著高于3周龄(P0.05)。不同发育阶段拜城油鸡肌肉组织中A-FABP、H-FABP和PPAR-γmRNA表达量与其IMF含量呈不同程度的相关性,A-FABP mRNA表达量与其IMF含量呈现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H-FABP mRNA表达量与IMF含量存在负相关,但相关性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PPAR-γmRNA表达量与IMF含量间存在正相关,但相关性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由此推测,A-FAPB基因对IMF的沉积具有调控作用,并可作为拜城油鸡IMF性状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育的遗传标记之一。  相似文献   

18.
鸭胚骨骼肌不同组织Myf6基因表达的发育性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Myf6基因对鸭肌肉发育的影响,本试验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绝对定量技术检测Myf6基因在高邮鸭和金定鸭胚胎期第13、17、21、25、27天及出生后7日龄胸肌、腿肌发育过程中的表达量。结果显示,Myf6基因在2个品种的胸肌和腿肌中均有表达,在不同品种同一肌肉组织中的表达变化规律一致,而在不同肌肉组织中的表达模式不同,其中在胸肌组织中21胚龄时表达量最高,随后表达量下降,维持相对较高表达水平;在腿肌组织中13胚龄时表达量较高,17胚龄时达到最高,随后表达量有所降低,并在21胚龄后急速下降至极低水平,但其表达在胚胎期后期(27胚龄)及初生期(7日龄)又有缓慢上升趋势。上述结果表明,Myf6基因参与了胸、腿肌组织的发育,在胸、腿肌中表达模式不同,推测Myf6基因在胸、腿肌中的调控存在差异,可能与其胸、腿肌不同肌纤维的发育与分化有关。  相似文献   

19.
以樱桃谷鸭为对象,分析不同日龄和不同组织中铁元素的沉积规律以及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0、21、35、49、56日龄樱桃谷鸭的胸肌、腿肌、肝脏、胫骨、被皮组织中铁元素含量,并且通过荧光定量分析不同日龄的肝脏组织中FTH1基因表达水平及其与铁元素沉积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樱桃谷鸭五个不同组织中铁元素的沉积量依次为肝脏胫骨胸肌腿肌被皮,胸肌、腿肌、肝脏组织中铁元素的沉积规律为持续上升趋势;胫骨组织中铁元素的沉积规律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被皮组织中铁元素的沉积规律为先上升再下降后再上升,21日龄是樱桃谷鸭组织中铁元素沉积的一个关键时间节点。樱桃谷鸭肝脏中铁元素含量和FTH1 mRNA表达有一定相关性。研究结果为优质肉鸭出栏日龄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type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H-FABP)和脂肪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dipocyte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A-FABP)基因与巨型玫瑰冠鸡生长发育及肌内脂肪含量(IMF)的关系,研究H-FABP、A-FABP基因对巨型玫瑰冠鸡IMF含量和腹脂沉积的作用机制,本试验采集了巨型玫瑰冠鸡与良凤花鸡在不同周龄(2、4、6、8、10、12周龄)的腹脂、心肌、胸肌、腿肌组织样品共480份,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巨型玫瑰冠鸡与良凤花鸡不同生长阶段组织中H-FABP、A-FABP基因mRNA表达量进行了检测,并采用索氏浸提法测定了两种鸡12周龄的胸肌与腿肌的IMF含量。结果表明,巨型玫瑰冠鸡与良凤花鸡的H-FABP、A-FABP基因mRNA在腹脂、心肌、胸肌和腿肌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且两种鸡H-FABP基因mRNA在心肌组织中高度表达,在脂肪组织中表达量较低,在胸肌、腿肌组织中中度表达,而A-FABP基因相反,推测H-FABP基因主要在肌肉组织中表达,而A-FABP基因主要在脂肪组织中表达。良凤花鸡生长速度高于巨型玫瑰冠鸡;巨型玫瑰冠鸡的腹脂率均低于同性别的良凤花鸡,但胸肌、腿肌的IMF均高于同性别的良凤花鸡,表明巨型玫瑰冠鸡的肉品质优于良凤花鸡。本试验结果为巨型玫瑰冠鸡H-FABP、A-FABP基因分子选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