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3 毫秒
1.
赴陕西、四川两省考察蚕桑产业发展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积极探索蚕业发展新的管理模式,建立适应现代蚕业的新的机制体制,我们近期赴陕西四川两省进行了考察学习。考察发展报告,对重庆市蚕业发展提出了七点建议,供有关部门参考以此推动重庆蚕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蚕学通讯》2015,(1):61
<正>为积极探索蚕桑生产现代化发展路径,促进川渝两地蚕桑产业现代化发展。2014年10月27日,由重庆市蚕丝学会、四川省蚕丝学会、西南大学、重庆市蚕业管理总站、四川省蚕业管理总站共同举办的"川渝蚕桑生产现代化学术交流会"在西南大学蚕学宫隆重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以川渝两地蚕丝学会会员为主,另有广西、云南、贵州、陕西、湖北等五个兄弟省(区)蚕  相似文献   

3.
汤新新 《中国蚕业》2010,31(1):61-63
概述了德清县发展蚕桑产业的主要成绩,在分析现在蚕桑产业所面临蚕业生产萎缩、从业人员老化、生产用房流失、桑园基础条件差、蚕茧垄断经营等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桑园流转机制、加强科技合作与科技推广、整合蚕种生产资源、进一步推进现代蚕业园区建设、优化蚕桑专业生产合作社功能、发展现代观光蚕业等对策。  相似文献   

4.
改革创新开拓蚕业现代化新局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十五”期间蚕业将面临从计划经济走向经济的重大改革。蚕茧流通体制改革、企业制度改革、事业单位改革都会给蚕业生产带来巨大冲击。蚕业必须深改革,加快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从调整结构,形成专业化分工的区域区布局,探索桑地流转机制,扩大生产规模,加强生产基础,加快实用技术创新,实行产业化经营等方面入手,开拓蚕业现代化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5.
丝绸公司与蚕农博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崔云  牟志美  慕振军 《蚕业科学》2003,29(4):412-416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日渐深化 ,蚕业生产经营中各参与者逐渐成长为理性的经济利益个体 ,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决策自己的经济行为。蚕业发展也是一个博弈的过程 ,所有参与者相互间经济行为的选择影响着蚕业的发展。分析了蚕业发展中两大主要经济利益主体丝绸公司与蚕农间的非合作博弈与合作博弈 ,指出合作博弈可提高蚕业资源配置效率 ,增加蚕业竞争力 ,促进蚕丝业可持续发展。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分析了二者合作博弈存在的问题及目前蚕茧定购合同的作用 ,并提出了蚕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加强贸工农一体化的经营体制 ,制定蚕丝业法 ,引导农民建立真正意义上的蚕业合作社 ,建立有效的机制抑制双方的不合作行为 ,加大科技投入等  相似文献   

6.
《四川蚕业》2014,(4):58-58
<正>为积极探索蚕桑生产现代化发展路径,促进川渝两地蚕桑产业现代化发展。2014年10月27日,由重庆市蚕丝学会、四川省蚕丝学会、西南大学、重庆市蚕业管理总站、四川省蚕业管理总站共同举办的"川渝蚕桑生产现代化学术交流会"在西南大学蚕学宫隆重召开。参加会议的除川渝两地蚕丝学会会员代表外,还有广西、云南、贵洲、陕西、湖北五省(区)蚕业界的代表,共计170余人。大会邀请了重庆市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会叶本  相似文献   

7.
针对吴兴区蚕业生产存在的蚕业经营规模小、产业竞争力不强、从业人员老龄化、人员素质较低、茧价波动幅度大、蚕桑生产不稳定等问题,提出湖州市吴兴区应采取实行土地流转机制扩大蚕业经营规模、开展蚕桑综合利用增强产业竞争力、推进蚕桑科技创新提高蚕茧质量、完善利益链接机制推进行业产业化等现代蚕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建立现代蚕业制度,实现科学管理,必须加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人是蚕业生产经营的主体,在蚕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据行为科学理论,需求引发动机,动机产生行为,这就要求蚕业生产经营各环节要满足农户的需求。农户对蚕业需求的满足程度直接影响着其工作热情、养蚕成绩、从业人员布局、蚕业发展规模、蚕业发展状况及趋势等。  相似文献   

9.
杜英武 《中国蚕业》2008,29(2):75-78
通过对重庆市蚕业发展现状深入调查研究,提出了重庆市蚕业发展的战略定位和技术路线应该是结合城乡统筹规划,将蚕业布局向集中适宜区域转移,优化蚕业区域发展;改变养蚕技术模式,提高户营养蚕规模,重推省力化养蚕技术,提高科技养蚕水平;转换蚕业运行机制,培育发展龙头企业,创建蚕桑利益连接共同体,实现蚕桑生产持续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10.
广西蚕业流通体制现状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3月16日,重庆市蚕桑站组织部分区县蚕业生产、经营、管理单位负责人赴广西考察学习。考察组一行5人先后参观了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总站、横县蚕种场、横县校椅镇李有亿的益民蚕业服务部、上林县蚕业指导站、  相似文献   

11.
对重庆市近年来蚕种生产数量、蚕种质量、蚕种经营情况进行了分析,指出了蚕种生产存在成本倒挂、经营风险大、原蚕基地脆弱、“带毒”合格蚕种逐年上升、生产规模小、经济效益差等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加强扶持、调高种价、多批次制种、多种经营、抱团发展、加快省力化技术设备的推广应用等稳定重庆市蚕种业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干群  余惠岚 《蚕学通讯》2002,22(1):34-36
面对WTO,蚕业必须深化改革,加快体制改革和技术创新,从调整结构、区域化布局,探索桑地流转机制,扩大生产规模,加强生产基础,扶持龙头企业,扶持产业化,提质上档,提升蚕业内在竞争力,应对“入世”。成都蚕业的发展必须要顺应形势和战略转变,这既是蚕业生产今后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方向,又是进一步地发展和振兴成都蚕业的战略重点和工作重点。本就成都蚕业发展历程、产业化现状、制约因素、发展方向、对策措施等提出一些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蚕学通讯》2010,(1):18-18
《蚕学通讯》是重庆市蚕丝学会、西南大学主办的蚕业科技期刊。报道国内外在栽桑、养蚕、病虫害防治、蚕桑遗传育种、生理生化及生物技术、茧丝、蚕桑综合利用、野桑蚕等方面研究的最新科技成果、研究动态,以及蚕丝业生产中的新技术、新经验等。主要读者对象:蚕业科研人员、中高等学校师生、蚕业技术干部、蚕业经营管理干部及生产工作者。季刊,季末出版,公开发行。编辑部设在西南大学生物技术学院,地址:重庆市北碚区西南大学南区,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蚕业技术推广的含义和重要性,分析了当前重庆市永川区蚕业所具有的蚕桑生产规模小、经营模式单一、基础设施落后、蚕业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蚕农年龄偏大、技术推广方式老化等特点,提出了通过完善蚕业技术推广体系、创新蚕业科技推广方式、拓宽蚕业科技服务范畴等措施来搞好蚕业技术推广工作.  相似文献   

15.
孙波 《蚕学通讯》2021,41(3):37-40
蚕桑产业作为重庆市涪陵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的传统产业备受重视.在分析重庆市涪陵蚕区近5年蚕桑生产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持续稳定发展蚕桑产业的对策:一是调整蚕桑产业结构,做好发展目标管理;二是加强政策扶持,调动农民养蚕的积极性;三是推广蚕业科技成果,提升生产水平和总体效益;四是培育龙头企业,带动产业规模化高效发展;五是构建公益服务平台,稳定蚕桑技术推广队伍.  相似文献   

16.
《四川蚕业》2005,33(4):61-62
管理综述努力开创四川蚕业新局面吴忠厚(1-1)2004年四川蚕业回顾及2005年展望曾华明(1-3)浅议宁南蚕业的可持续发展邓兴勇(1-6)蚕业恢复发展之我见王志德罗弦(1-7)突出重点更新理念强化协管促进四川蚕业健康稳步发展(2-1)浅谈丝绸行业的规范管理刘泽辉(2-4)加快蚕业产业化发展蔡越昌(2-7)改革蚕业体制促进蚕业产业化李文英(2-10)立足市场抓发展创新机制兴产业白劲斌贺臻全(3-1)宜宾蚕业发展思考刘俊(3-4)做强西充县蚕业产业链的思考李莉(3-6)加强蚕桑基地建设促进行业稳定发展刘俊(3-10)广元蚕业现状及发展对策何利频(4-1)解读《蚕种质量》…  相似文献   

17.
《蚕学通讯》2014,(4):62-62
正《蚕学通讯》是重庆市蚕丝学会、西南大学主办的蚕业科技期刊。报道国内外在栽桑、养蚕、病虫害防治、蚕桑遗传育种、生理生化及生物技术、茧丝、蚕桑综合利用、野桑蚕等方面研究的最新科技成果、研究动态,以及蚕丝业生产中的新技术、新经验等。主要读者对象:蚕业科研人员、中高等学校师生、蚕业技术干部、蚕业经营管理干部及生产工作者。季刊,季末出版,公开发行。编辑部设在西南大学生物技术学院,地址:重庆市北碚区西南大学南区,邮编:400716,电话:(023)68250191。  相似文献   

18.
叙述了黑龙江省蚕业生产发展,以及以特色刺绣、柞蚕食用、果桑利用为代表的市场多元化利用的现状和取得的成绩,分析了黑龙江省蚕业资源丰富、病虫害少、柞蚕茧质量好、发展潜力巨大等优势,并针对黑龙江省蚕业受国际市场影响价格不稳定、国内市场开发不足和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提出在经济新常态下,弘扬丝路精神,以改革与创新为引领,通过蚕桑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加大蚕业资源综合利用开发、稳固发展真丝特色刺绣文化产业、加大科技投入与新技术研发、建立柞蚕茧和柞蚕丝收储调节机制与加强市场营销,实现蚕业的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9.
重庆市蚕桑生产近年来受工业化、城镇化、老龄化等因素影响,产业不断下滑,蚕桑多元化地位不断提高,成为产业发展的新动力和方向。通过近10年的探索和努力,重庆蚕业多元化取得很大成效,探索出了各具特色的蚕业多元化发展模式,为推进蚕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蚕业的特点、蚕业生产的现状及我国蚕业科技发展与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我国21世纪的蚕业发展战略应该是:加强生物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发展高科技蚕业;同时,提出了今后15年我国蚕业科技发展战略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