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9个马氏珠母贝家系的中期生长性状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3月以2006年构建的4个家系F1为亲本,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法,成功构建了9个马氏珠母贝(Pinctadafacata)家系,在相同养殖条件下对其壳高、壳长、壳宽和体质量进行了周年测量,对不同遗传背景的家系和不同时期4个生长性状的生长速率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家系间及不同生长时期在各性状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9个家系的壳高生长速率顺序为F11〉F4〉F9〉F3〉F6〉F12〉F2〉F7〉F5,壳长生长速率顺序为F11〉174〉F3〉F9〉F12〉F2〉F6〉F7〉F5,壳宽生长速率顺序为F6〉F11〉F3〉P9〉F4〉F12〉F2〉F5〉F7,体质量生长速率顺序为F11〉F12〉179〉F3〉F7〉F2〉F4〉F5〉F6。F11、附和F、9家系壳高生长较快,F11家系壳长生长较快,F11、F3和F9家系壳宽生长较快,F11、F12和F9家系体质量生长较快,彼此间差异显著(P〈0.05)。在不同的生长时期各生长指标差异显著性有所不同,10月~12月以壳高、壳长和壳宽增长较为显著,3月~5月以体质量增长较为显著;慢速生长期各生长性状指标增长速率差异均不显著,而快速增长时期各生长性状增长速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筛选出生长性状最优的家系F11,为通过家系选择培育优良品种提供了遗传素材,同时为家系育种策略的制定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2.
缢蛏选优群体和全同胞家系早期生长性能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比较缢蛏早期的生长性能,以乐清湾的优良群体子四代为亲本材料,分别建立了群体繁育组(QF)、群体选优组(QX)和27个全同胞家系(F1、F2、…F30),其中F18、F24和F28 3个家系由于幼虫死亡率过高而淘汰,全同胞家系建立采用单对配对的方法。对各实验组的受精率、D幼率、变态率、不同阶段的生长速度和规格大小等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各实验组受精率、D幼率、D形幼虫大小和变态率均无显著差异。不同发育阶段各实验组的个体大小、生长速率不同,群体选优组(QX)在幼虫发育的各个时期都显著大于群体繁育组(QF)。全同胞家系间存在着生长差异,其中家系F2、F7、F9、F13、F19壳长显著大于群体繁育组(QF);家系F5、F6、F14、F25、F27壳长显著小于群体繁育组(QF)。通过比较各家系和群体组早期的生长性能,筛选到优良群体和家系资料,为今后缢蛏良种的培育提供了理论基础和优良实践材料。  相似文献   

3.
虾夷扇贝獐子岛红品系家系建立及生长发育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欣  梁峻  赵学伟 《水产科学》2016,(5):510-515
采用不平衡巢式设计(♂∶♀=1∶3),建立了12个金贝广场挑选的獐子岛红虾夷扇贝父系半同胞(A、B、C……L)和36个母系全同胞(A1、A2、A3,B1、B2、B3,C1、C2、C3……L1、L2、L3)家系,比较各家系间浮游幼虫期和稚贝期的生长及存活指标,以评估虾夷扇贝"獐子岛红"品系的生长性状。结果表明,K3家系5日龄幼虫生长速度最快,比生长最慢的B3平均壳长大9.40%;I1家系在15日龄时生长速度最快,壳长为164.83μm,C3、D3家系25日龄壳长最大,较平均壳长高17.71%;D2家系120日龄稚贝壳高生长最快,较生长最慢的C1和D1家系平均壳高大40.41%;D2家系180日龄壳高依然最高,较H1平均壳高(18.3mm)高38.96%。I1家系幼虫存活率最高,较D1家系平均存活率高17.67%;F2家系稚贝存活率最高,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P0.05,n=108)。综合36个同胞家系的各指标,D2、I1家系生长、抗逆性状最优,可作为优良品种选育的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4.
虾夷扇贝家系早中期生长性状比较与遗传参数估计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获得虾夷扇贝快速生长家系及早中期生长性状遗传参数,以2011年培育的虾夷扇贝F28个半同胞和16个全同胞家系为实验材料,在其7~13月龄期间,测量其各生长性状,进行各生长性状变异分析、各生长性状多重比较分析,估计虾夷扇贝早中期各性状的遗传力和重复力,并对壳高、壳长、壳宽与活体质量各性状进行表型相关性和遗传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虾夷扇贝早中期生长性状中活体质量的变异系数最大,为37.40%~69.81%;壳高的变异系数最小,为12.74%~22.77%,表明虾夷扇贝各生长性状均有较大的选育空间。研究获得壳高、壳长、壳宽和活体质量快速生长家系Py11-02、Py11-03和Py11-15号家系。虾夷扇贝壳高、壳长、壳宽和活体质量的遗传力分别为0.220~0.586、0.151~0.511、0.200~0.742、0.219~0.617,为中高等遗传力;重复力分别为0.11~0.29、0.08~0.25、0.10~0.36、0.11~0.30,为中低等重复力;壳高、壳长、壳宽与活体质量间的表型相关分别为0.926~0.935、0.929~0.943、0.692~0.937,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遗传相关分别为0.908~0.984、0.921~0.975、0.946~0.981,均表现出高度遗传相关。研究为虾夷扇贝良种培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白化现象是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2009年,采用大菱鲆育种标准化苗种培育方案培育大菱鲆子二代全同胞家系32个,选取其中白化较为严重的16个全同胞家系(包括6对半同胞家系组合)作为样本家系,抽样测定统计各家系85日龄(dph)幼鱼的形态指标,比较了各全同胞家系白化和正常鱼的形态特征,以及全同胞家系间生长的差异.大菱鲆幼鱼体色分为完全正常、局部白化和完全白化3个类型,白化率统计时将部分白化幼鱼归于白化幼鱼一类.16个全同胞家系的白化率处于17.2%~86.7%范围内,6对半同胞家系组合的白化率差别较大,姊妹家系间白化率差值0 ~ 46%,因此认为白化可能受到母系遗传或卵子质量的影响.多数家系的白化与正常幼鱼的全长、体长、总高、体高、全重差异不显著(P>0.05).16个全同胞家系样本中,除2个家系外,其余家系的白化与体色正常鱼的可比性状差异不显著(p>0.05).将各全同胞家系抽样的全部90尾鱼的全重平均值作为指标进行比较,发现全重的生长差异在全同胞家系间表现较为明显.因此,白化鱼与原色鱼的生长和身体形态整体上不存在显著差异.本研究还获得速生候选家系1个,高体型候选家系3个.根据研究结果分析大菱鲆白化现象发生的原因,认为虽然遗传不是大菱鲆白化与否的决定因素,但却是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通过人工授精技术和苗种标准化培育方法建立16组金鳟(Oncorhyncus mykiss)日本品系全同胞家系。运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等方法分析不同家系不同时期的生长性能。结果显示:不同时期各组家系间平均体长、体重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在5月龄阶段,J7家系增重最快,绝对增重率比全部家系的均值高38.83%,比增重最慢的家系J25高98.66%,表现出明显的生长优势;9月龄阶段,J7家系增重最快,绝对增重率比全部家系均值高25.93%,比增重最慢的家系J27高85.37%;12月龄时,J7家系增重最快,绝对增重率比全部家系均值高27.68%,比增重最慢的家系J25高58.27%,但不同月龄阶段各组家系的绝对增重率及体重值排序并不一致;金鳟日本品系个体体重性状的变异系数高于体长性状的变异系数,1月龄、5月龄、9月龄、12月龄体重的变异系数分别为34.34%、30.60%、27.91%、27.06%,体长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0.34%、10.31%、9.91%、9.40%。在整个生长测量过程中,J7、J11、J15三个家系,无论是体长还是体重都表现出较优的生长速度和增长量,生长优势明显,可以判断J7、J11、J15家系为优秀家系。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的选育提供了良好的材料。  相似文献   

7.
大菱鲆家系生长和耐热性状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40个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家系进行耐热性实验,测定相应生长和耐热性状指标,对耐热性状进行方差分析,并分析生长与耐热性状的相关情况。结果表明:在各家系生长前期,快速生长家系6个,生长较快家系26个,生长速度一般家系8个。在生长后期阶段,快速生长家系9个,生长较快家系28个,生长速度一般家系3个,仅有8号家系一直为快速生长家系。在耐热性状方面,各家系耐热性平均值在1 367.30~836.30℃.h之间,总体平均值为1 113.00℃.h。高耐高温家系为8号、33号和37号家系,其中33号家系耐热性数值最高,其耐热性平均值为1 367.30℃.h,不耐高温家系为3号、9号、16号、38号和40号家系,其中38号家系耐热性数值最低,其耐热性平均值为836.30℃.h。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家系间耐热性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各家系不同生长阶段与耐热性呈现不同的相关性。旨在探明生长性状与耐热性状的相关性,为大菱鲆的耐热家系选育奠定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8.
壳金长牡蛎家系的建立及生长和存活性状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雪磊  李琪  孔令锋  于瑞海  于红 《水产学报》2016,40(11):1683-1693
于2014年6月,以经过2代家系选育和2代群体选育共连续4代选育的壳金长牡蛎为亲本,采用巢式设计,成功构建25个全同胞家系,同时以未经选育的壳色即普通灰白色的个体子代为对照组,评估各家系和对照组在幼虫、稚贝期的生长和存活差异。结果显示,不同时期,壳金长牡蛎选育家系各生长性状平均值均高于对照组平均值,其中在幼虫期不同日龄,壳金长牡蛎所有家系壳高和存活率平均值均高于对照组,分别提高2.27%~16.67%和1.72%~9.40%;在稚贝期各阶段,壳金长牡蛎所有家系壳高、壳长、总重量及存活率的平均值均高于对照组,分别提高10.04%~19.79%、6.56%~17.78%、10.44%~32.92%和0.20%~4.26%;不同壳金家系间的生长及存活性状具有显著差异,排序也存在不一致性,其中G19和G28家系表现出较高的生长及存活性能,在11月龄,G19和G28家系的壳高、壳长、总重的累积生长量比所有家系平均值分别提高4.78%、8.22%、12.38%和7.61%、4.02%、9.04%,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提高15.31%、15.31%、24.11%和18.42%、10.85%、20.42%;存活率比所有家系平均值和对照组分别提高11.70%、12.71%和11.92%、12.94%。研究表明,壳金长牡蛎选育群体的生长性状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存活性状有待进一步的改良;家系G19和G28可作为优良品种培育的育种材料。本研究为培育快速生长和存活率高的壳金长牡蛎新品种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9.
采用巢式设计,对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potamophila)四个不同地理群体(建德、当涂、射阳和苏州)进行群体内和群体间杂交,构建了34个全同胞家系,进而分析了不同家系子代的生长性状指标,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显示:不同家系的子代在生长性能上差异显著。其中,在整个生长测量过程中,F36、F35、F29、F16和F1号等家系无论是全长还是体重都表现较优的生长速度和增长量,生长优势明显,由此可判断F36、F35、F29、F16和F1等家系为优秀家系,可作为该品种进一步选育的基础群体。对34个河川沙塘鳢家系亲本来源与子代生长性能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生长性能良好的河川沙塘鳢家系中,父本来源于建德群体的居多,母本来源于当涂群体的居多。可见建德群体适合作父本,当涂群体适合作母本。  相似文献   

10.
菲律宾蛤仔家系的建立及早期生长发育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采用不平衡巢式设计建立33个菲律宾蛤仔家系(11个父系半同胞家系和33个全同胞家系),并对各家系蛤仔的卵径、受精率、孵化率及生长、存活和变态的相关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家系蛤仔的卵径、受精率无显著差异(P>0.05,n=90),但孵化率有明显差异(P<0.05,n=90)。在不同时期各家系蛤仔的生长情况不同。幼虫期间,9日龄C2生长最快比生长最慢的F2平均壳长大28.24%,且差异显著(P<0.05,n=90)。D3绝对生长最大比平均值高37.24%。稚贝期间,40日龄I1生长最快比生长最慢的B3平均壳长大78.29%,且差异显著(P<0.05,n=90)。I1绝对生长也最大比平均值高87.61%,其中400~500μm个体占30%,500μm以上个体占53.33%,家系内个体趋于大型化,而B1、B3家系内个体生长性状出现衰退现象,趋于小型化,300μm以下个体分别占整个家系的83.33%、90%。在相同时期各家系蛤仔的存活率不同。幼虫期间,9日龄I2存活率最高比平均存活率高94.14%,E3存活率最低比平均存活率低72.65%。稚贝期间,40日龄时各家系稚贝的存活率较高,都在85%以上。变态期间,同胞...  相似文献   

11.
华贵栉孔扇贝数量性状的相关性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查明华贵栉孔扇贝(Chlamys nobilis)数量性状间的相关性,随机选取526只扇贝,对其形态性状(壳高、壳长、绞合线长和壳厚)和质量性状(总质量、贝柱鲜质量、鲜肉质量、干肉质量和贝柱干质量)进行测量,采用多元回归与通径分析方法研究了5个易测数量性状(壳高、壳长、绞合线长、壳厚和总质量)对鲜肉质量、贝柱鲜质量和贝柱干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总质量与鲜肉质量、贝柱鲜质量和叭柱干质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多元回归与通径分析显示,这5个易测数量性状指标中,总质量对3个经济性状的正面影响非常大,其他指标的影响较小甚至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不同贝龄华贵栉孔扇贝数量性状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华贵栉孔扇贝(Chlamys nobilis)3月龄、6月龄、7月龄、9月龄和15月龄的4个数量性状(壳高、壳长、壳宽和体质量)进行了测量,分析了性状间的表型相关性及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4个数量性状两两间呈正相关,其相关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P〈0.001)。形态性状与体质量间,壳长对体质量的相关系数较高,壳宽对体质量的相关系数较小。通径分析显示壳宽对体质量的通径系数最小,除7月龄外,壳高对体质量的通径系数大于壳长。相关指数分析的结果与通径分析结果相似,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相关指数为0.910~0.943。经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4个月龄时期壳高、壳长和壳宽对体质量的线性回归方程。研究表明,在6月龄后以壳高为主要选择指标,可达到对体质量的选择,研究结果为华贵栉孔扇贝选择育种中选育指标的确立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黄边糙鸟蛤野生群体主要经济性状间的相关性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机选取80只野生黄边糙鸟蛤(Trachycardiumflavum),对其形态性状(壳长、壳高、壳宽)和质量性状(活体质量、软体部质量)5个经济性状进行测量,并应用通径分析和多元回归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个经济性状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软体部质量对活体质量的直接影响效果最大(0.7048),壳长、壳高和壳宽对活体质量的影响主要通过软体部质量实现。经多元回归分析,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剔除了偏回归系数不显著的壳高,建立了壳长、壳宽和软体部质量对活体质量的最优回归方程;各形态性状对软体部质量的直接影响最大的性状是壳宽,其直接决定系数为0.4093,壳长对软体部质量的影响是通过壳宽来间接实现,构建了壳长、壳宽对软体部质量的回归方程。该结果可为深入探讨黄边糙鸟蛤的种质资源保护和选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虾夷扇贝体形性状对软体重和闭壳肌重的影响效果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利用虾夷扇贝表型性状资料,分析性状间的相关关系及其相关程度,建立相应的回归方程,为扇贝的选择育种奠定基础。试验随机抽取126只体形规则的3龄大连獐子岛海区底播增殖的虾夷扇贝,其中雌雄各63只,测定其壳长(X1)、壳高(X2)、壳宽(X3)、活体重(Y)、软体重(Z)和闭壳肌重(W),分别计算相关系数,采用通径分析方法计算了以体形性状为自变量对软体重和闭壳肌重作依变量的通径系数、决定系数及相关指数,定量的分析了体形性状对虾夷扇贝解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虾夷扇贝壳长、壳宽、壳高与活体重、软体重和闭壳肌重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壳高、壳宽是影响雌性软体重的主要因素,壳长、壳宽是影响雄性软体重的主要因素,而混合组受3个壳尺性状的共同影响;影响虾夷扇贝闭壳肌重的主要因素是壳宽,壳长、壳高的作用不显著;决定系数分析结果与通径分析结果有一致的变化趋势;多元回归分析,剔除不显著因子,建立了壳长、壳高、壳宽对软体重、闭壳肌重的回归方程:1). 雌性 Z= -128.573 +1.355X2 +1.407 X3;W= -8.216 +0.869X3;2). 雄性 Z =138.493+1.082 X1+2.524 X3;W= -11.855 + 0.955 X3;3). 混合 Z = -133.939 +0.606 X1+0.679X2 + 1.709X3;W= -9.525+ 0.896 X3。通过性状间的相关分析对两性状间的关系进行明确的定量,有利于制定合理的多性状选择方案,为虾夷扇贝选育提供理想的测度指标。  相似文献   

15.
通过设计水深分别为0.60~1.80 m(SD1)、1.80~3.00 m(SD2)和3.00~5.00 m(SD3)3个水层组,每组设3个平行笼,研究了养殖水层对浙江南麂海区虾夷扇贝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SD3组的壳高、体质量、相对壳高生长率、相对体质量生长率、日增壳高、日增体质量、壳高特定生长率及体质量特定生长率显著低于SD1和SD2组(P0.05),而SD1和SD2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养殖水层对死亡率影响显著(P0.05),依次为SD3SD1SD2。试验期间,各组体质量与壳高呈幂函数关系;体质量与生长时间呈二次多项式曲线;SD1与SD2的壳高与生长时间呈逻辑斯谛曲线,SD3的呈二次多项式曲线。分析结果:养殖水深1.80~3.00 m为适宜水深。  相似文献   

16.
随机选取305尾不同家系的4月龄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测量其体重、全长、体长、头长、体高、尾柄高、尾柄长和体厚共8个性状指标。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分别计算泥鳅各形态性状对体重的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揭示影响4月龄泥鳅体重的主要形态性状。结果表明,各形态性状与体重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全长、体高、头长是直接影响体重的重要指标;其中,全长对体重的直接影响最大(0.548),对体重的决定程度最高(0.3003),其他性状对体重的直接作用较小,主要通过全长间接地影响体重。通过逐步多元回归分析,经偏回归系数显著性检验,以全长(X1)、头长(X2)、体高(X3)、尾柄高(X4)和尾柄长(X5)建立最优多元回归方程为Y=-4.515+0.255X1+1.744X2+1.966X3+1.422X4+0.511X5。在泥鳅选育实际操作中,可以通过该方程对泥鳅体重进行预测和控制,主要用泥鳅全长指标进行选择,以达到间接选育体重、优化其生长性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stimate the genetic parameters of the growth performance of clam Meretrix meretrix. As part of the breeding programme, 25 full‐sib families nested within eight half‐sib families were produced, planted out and tested to assess the heritability of the total body weight (TW), shell length (SL), shell height (SH) and shell width (SW) at different growth stages. Method of analysis was implemented using the Bayesian method based on the Multiple Trait using Gibbs Sampling under Animal Model program, which was used to estimate the (co)variance components of the traits and conduct genetic analysis. A total of 25 full‐sib families, each with 30–35 individuals within family, were used for the analysis. Significant positive genetic and phenotypic correlations between SL, SW, SH and TW with each other were observed. The growth traits showed high‐magnitude heritabilities, with values ranging from 0.64 to 0.85,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se traits should respond to selection and therefore should be included in genetic improvement programmes.  相似文献   

18.
为了培育壳型和生长性状优良的深凹壳型香港牡蛎(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新品系,以广东台山镇海湾香港牡蛎野生群体为基础群体,以壳型和生长为主要选育目标,依据壳型指数D和巢式设计建立了30个全同胞家系和1个对照组,评估各家系和对照组在幼虫期和稚贝期的生长和存活性能。结果表明,整个生长阶段,各家系生长性状和存活率的平均值均高于对照组。幼虫期,所有家系壳高、生长速度以及存活率的平均值均高于对照组,所有家系壳高平均值比对照组提高3.78%~7.73%,生长速度提高7.86%,存活率提高2.85%~7.32%。稚贝期,所有家系壳高、壳长以及生长速度、存活率的平均值均高于对照组平均值,壳高提高5.23%~16.32%,壳长提高7.94%~10.69%,生长速度提高9.55%~20.16%,存活率提高3.45%~12.25%。不同家系在不同时期的生长性状和存活性能也表现出较大的差异,G1在整个稚贝期的生长性状、生长速度以及存活率的平均值均显著高于所有家系和对照组的平均值, 12月龄G1家系的壳高、壳长、壳宽、壳型指数D、总重、壳重、软体重、存活率比所有家系平均值提高9.83%~54.75%,相比对照组平均值提高23.34%~80.77%,同时G3、G10、G12、G15、G19、G23、G26在稚贝期也表现出较大的生长优势和存活优势。研究表明,深凹壳型香港牡蛎家系选育群体在生长性状和存活性能上均具有较大的优势, G1、G3、G10、G12、G15、G19、G23、G26可作为后期培育生长性能优良的深凹壳型香港牡蛎新品系的育种材料。本研究为中国华南地区培育出深凹壳型、生长性能良好的香港牡蛎优良品种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数据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