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采用去壁低渗火焰干燥法制备小扁豆染色体标本观察其核型,结果表明,绿小扁豆和红不扁豆的核型公式均为2n=2x=16=16m+6sm+2st+2st(SAT),两种小扁豆的核型类型都是3B,染色体相对长度系数组成均为2n=2x=16=4L+6M2+6M1+4S,二者主要在第7号染色体臂比和2号染色体大小方面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人工合成的[AG]复合染色体组的异源四倍体与[AD]复合染色体组的陆地棉、海岛棉、夏威夷棉、黄褐棉的种间杂种F1及其亲本进行了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和细胞色素氧化酶同工酶分析,并对三元杂种[A2×G1] ×[AD]1及其亲本进行了核型分析。结果表明:(1)异源四倍体的基因转移到了杂种后代,并得以表达;( 2)三元杂种[A2 × G1] ×[AD]1的核型公式为 2n= 4x= 52= 2M + 44m(SAT)+6sm(SAT),属于1B类型。  相似文献   

3.
陆地棉(G.hirsutumL.2n=52)与亚洲棉(G.arboreumL.2n=26)杂交,由于种间隔离,遗传机制差异较大,不易结实,我们多年研究结果表明,棉属(Gossypium)种间杂交由于选配的亲本不同F0代的成胚频率差异很大,选择植株呼吸强度大,叶绿素a含量高和主要经济性状如单铃重、单铃种子数、子指等一般配全力较高的棉种作亲本,可以显著提高杂交当代的成胚率。  相似文献   

4.
棉属分类及其染色体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棉属(Gossypium)分类和棉属梁色体组研究的最新进展。全文共分5个部分:(1)棉属分类,重点介绍了Fryxell的棉属分类方案以及最近几次较大的修订情况,并列出了包括47个种、4个亚种在内的棉属最新分类名录;(2)棉属染色体组。介绍了棉属细胞学及染色体组研究的发展历史,把棉属分为A、B、C、D、E、F和G7个二倍体染色体组和AD1个异源四倍体复合染色体组;(3)棉属染色体核型分析。介绍了棉属染色体核型研究的意义和内容;(4)棉属染色体组的演化。介绍了棉属染色体组演化的四种不同观点,讨论了AD复合染色体组供体问题;(5)讨论。讨论了棉属分类以及比克氏棉(G.bickii)和大萼组(sect.Grandicalyx)棉种的染色体组归属问题。  相似文献   

5.
对瑟伯氏棉和武安中棉的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979~1995年期间,用瑟伯氏棉(G.thurberiTod).武安中棉(G.arboreumL)与陆地棉栽培种进行种间杂文和复文,从其后代材料中,选育出6个丰产、优质、抗病新品系和5类36份具有不同优良特性的新种质材料。(1)在分(44.0%~47.2%)种质。(2)纤维(33.80~40.10mm)种质。(3)纤维(强力4.50~7.46g,细度6010~7780m·g ̄(-1))种质。(4)纤维(主体长度29.66~40.10mm,红度5820~6290m·g ̄(-1),强力4.00~5.31m·g ̄(-1))种质,(5)枯萎病指0.21%~9.89%,黄萎病指9.80%~19.83%种质。这些新品系及新种质丰富了棉花种质资源的遗传基础,是培育高产优质多抗棉花新品种的宝贵材料。  相似文献   

6.
青海省家驴染色体核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军祥 《华北农学报》2000,15(4):137-140
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方法和常规染色体制备分析技术,对青海省家驴染色体核型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家驴染色体数目为2n=62,常染色体形态类型为16sT+14sM+14M+16T,性染色体类型X为sM,Y为T,公母驴染色体核型式为62,XY和62,XX;染色体总臂数为NF=107(♂),108(♀)。  相似文献   

7.
远缘杂交是合成新种、新类型的重要途径。八倍体小黑麦的人工合成就是典型一例。亚洲棉(G.arboreum.A2,2n=26)是二倍体栽培棉种。它具有早熟,抗逆性强,纤维强力高,弹性好,吐絮畅,不易烂铃和抗枯萎病等特性。司笃克氏棉(G.stoksi.E1...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玉米8个亚种,2个亚型的核型。所有材料的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均为2n=20,主要由中部和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组成,第6对染色体短臂均具随体。但臂比值不同,可区分为A1(m染色体)、A2(sm)、A3(st)三类。在核型中具中部着丝点染色体的数目,罕见栽培或原始类型多于广泛栽培的类型。玉米各亚种的核型进化的趋势是由对称向不对称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对斯特提棉(G.sturtianum)、南岱华棉(G.nandewarense)、澳洲棉(G.australe)、纳尔逊氏棉(G.nelsoni)和比克氏棉(G.bicki)五个澳洲野生棉种的染色体核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五个澳洲野生棉种的核型比较相似,均有两对随体染色体,种间的核型重合率均大于85%,其中斯特提棉与南岱华棉、澳洲棉与纳尔逊氏棉,及其比克氏棉与澳洲棉或纳尔逊氏棉之间的核型重合率大于90%。此外,本文对比克氏棉的系统发育和染色体组划分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北疆高产棉田棉叶呼吸作用及其与光合作用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田间自然条件下,测试了北疆高产(2000kg·hm-2)棉田棉叶的呼吸速率(R)和净光合速率(Pn)。结果表明,(1)高产棉田花铃期棉叶夜晚呼吸消耗比普通棉田低26.2%,但白天净光合总量比普通棉田高46.1%。高产田夜晚呼吸消耗占日间总光合量的8.39%,低于普通棉田(15.47%)。(2)正常条件下,北疆棉田棉叶日间暗呼吸量/总光合量比值约为30%~40%。(3)R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在北疆高产棉区两者的回归关系日间为R日=-0.088+0.387TL,r=0.305,n=218,P<0.01;夜晚R夜=-10.824+0.633TL,r=0.664,n=34,P<0.01,夜晚气温低是北疆棉花产量高的重要原因之一。(4)棉株叶片呼吸的空间分布随功能叶的转移而变化,花铃期和吐絮期R表现为生育前期大于生育后期,果枝叶大于主茎叶,中上层主茎叶大于下层叶。(5)棉花单叶呼吸作用具明显的午休现象,其日变化趋势与Pn变化大致相当,两者相关系数r=0.943**,北疆棉区棉叶的光合午休以及下午Pn明显低于上午的现象不是呼吸作用造成的。(6)新陆早7号夜晚R显著高于新陆早4号。(7)土壤缺水使R和Pn均降低,且吐絮  相似文献   

11.
葫芦巴是现在较为常用的中药材之一,但对其染色体的核型分析研究较少。为了研究葫芦巴染色体形态结构特征以及探索遗传机制,本试验以采自河北的葫芦巴种子为研究对象,采用根尖染色体制片与显微摄影技术相结合的方法,以确定染色体数目和进行核型分析。结果显示:河北葫芦巴有16条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16=4m+2m (SAT)+10sm,染色体相对长度在4.63%~8.17%范围内,臂比在1.17~2.43范围内,核型不对称系数为64.03%,随体在第8对染色体的短臂上,核型类别为2A型。本研究结果既可为今后选择种内杂交和种间杂交育种种类提供科学依据,又可为探索其物种遗传机制、亲缘关系与进化、远缘杂种的鉴定等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板栗染色体核型分析是开展育种工作的基础。为明确板栗染色体形态结构特征,本研究以‘燕山红栗’为试验材料,采用体细胞染色体常规制片法及荧光原位杂交法,对其染色体进行核型检测及分析。结果表明:板栗染色体数为2n=24,核型公式为2n=2x=24=2M(sat)+18m+4sm,染色体组总长度为13.04滋m,其中长臂总长为7.31滋m,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2.06%,核型相对对称。精准的染色体核型分析为板栗种质资源利用和新品种选育提供了细胞学基础。  相似文献   

13.
平邑甜茶与扎矮山定子杂交后代的倍性鉴定及核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确定平邑甜茶[Malus hupehensis(Pamp.)Rehd]与扎矮山定子[Malus Baccata(L.)Borkh]杂交后代的倍性特征和核型特点,以风油精为预处理液采用常规压片法对杂交后代进行染色体数目观察和核型分析,以亲本和普通山定子为对照。结果表明:供试材料中6株皱叶型株系均为四倍体,2n=4x=68。染色体均为小型,染色体长度比差异不大,核型组成由中部着丝点染色体(m)和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sm)组成。株系10#、14#、15#、19#、28#、33#核型公式分别为,2n=4x=44m+24sm,2n=4x=60m+8sm,2n=4x=20m+48sm,2n=4x=52m+16sm,2n=4x=56m+12sm,2n=4x=48m+20sm,核型分别为1B、2B、2A、2B、1A和1B类型;1株光叶株系为非整倍体,2n=43,核型公式为2n=22m+18sm+3st,核型为2B类型。表现为株系之间的核型不完全相同。试验为丰富无融合生殖型砧木的育种理论,获得新的苹果无融合生殖型砧木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基于45S rDNA和雷蒙德氏棉gDNA为探针的草棉FISH核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棉基于荧光原位杂交(FISH)的核型公式为2n = 2x = 26 = 16m + 10sm (6 sat),短臂和长臂的相对长度分别为1.43~4.14和3.34~5.18,染色体长度比(最长与最短染色体的比值)是1.63。染色体组有6个随体,都定位在最后3条染色体的短臂上,其中位于第12和第13号染色体的随体在DAPI和罗丹明镜像中明显可见,但位于第11号染色体的随体在DAPI镜像中观察不到。检测到6个(3对)NOR信号,与随体同位,1对位于染色体端粒,2对紧接着丝粒。雷蒙德氏棉基因组DNA(gDNA)作探针时,在体细胞染色体上检测到GISH-NOR,其数量、位置和大小与45S探针的NOR相同,说明FISH核型比以前常规核型(非FISH核型)更精确。结合本试验室其它FISH资料,推断A基因组棉种在作为供体形成异源四倍体棉种以来,一些串连重复序列如rDNA可能发生了很大变化,包括扩增、易位或缺失等。对于D基因组特有的GISH-NOR的一个可能解释,就是D基因组棉种的rDNA拷贝数远远多于A基因组棉种。NOR或者GISH-NOR位点等方面的进一步研究,有助于探讨rDNA基因进化和功能,并作为一种标记应用于棉属构建染色体序号定位的物理图谱。  相似文献   

15.
苏丹草(S. sudanense)与高粱(S.bicolor)均为禾本科高梁属植物,两者的杂种优势明显,杂交种品质好,抗逆性强,在水产、畜禽养殖及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上有着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但两者是否属于同一个种至今存在争议.本文采用去壁低渗.火焰干燥法,分析了2份苏丹草、2份高粱及其3个杂种F1有丝分裂核型,观察了3个杂种F1减数分裂染色体行为和2个杂种F2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结果表明,苏丹草、高粱及其杂种F1均为1A核型,但核型公式不完全相同,苏丹草Sa为2n=18m+2sm(sat),高粱3042A和3042A×Sa F1为2n=20m,其余材料均为2n=20m(sat).苏丹草、高粱及其杂种F1 3者在10条染色体的绝对长臂、绝对短臂、绝对全长、臂比和相对全长上差异均不显著(P0.05),说明苏丹草与高粱在染色体长度上的变化不明显.杂种F1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终变期和中期Ⅰ染色体核型和数目清晰可见(2n=2x=20),配对行为规则;棒状和环状二价体的频率因组合不同而异,Tx623A×S722 F1、3042A×Sa F1和Tx623A×Sa F1棒状二价体频率分别为4.887、5.710和5.126,环状二价体频率分别为5.113、4.290和4.874;在后期Ⅰ,配对的染色体能够正常分离.杂种F2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0(2n=20).因此,苏丹草与高粱的亲缘关系非常近.  相似文献   

16.
四种青海青稞品种的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稞是青海省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采用压片法对青海省主要栽培的四种青稞品种的染色体核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北青3号的核型公式是2n=2x=14=12m+2msat,北青6号的核型公式是2n=2x=14=10m+4smsat,肚里黄的核型公式是2n=2x=14=12m+2msat,昆仑12号的核型公式是2n=2x=14=10m+4msat。核型类型都属于Stebbins-1型,聚类分析结果表明, 4个品种在核型上存在一定分化, 这可能是由不同的遗传背景造成的。  相似文献   

17.
采用常规压片法获得了分散良好、形态清晰的生姜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对其进行体细胞记数及核型分析后表明,生姜的染色体数目为2n=22;全组染色体总长度128.02μm,平均长度5.82μm,最长染色体与最短染色体之比为2.06:1,臂比大于2的染色体占全组染色体的45.5%,因此核型属于2B型,核型公式为2n=2x=22=8m+12sm+2st。  相似文献   

18.
花生的荧光显带和rDNA荧光原位杂交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花生准确而详细的核型对于阐明其起源和开展其基因组研究十分重要。本研究采用DAPI显带和5S、45S rDNA探针双色荧光原位杂交对花生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花生的单倍基因组总长度为(81.06±3.74) μm,最长染色体为(4.72±0.15) μm,最短染色体为(2.62±0.14)μm;有15对染色体显示了着丝粒区DAPI+带,其中10对为强带,5对为弱带;有2对5S rDNA位点和5对45S rDNA位点,其中1对5S与1对45S位点同线。综合染色体测量数据、DAPI+带和rDNA杂交信号,对花生染色体进行了准确配对和排列,建立了详细的分子细胞遗传学核型。花生的核型公式为2n=4x=40=38m+2sm(SAT),核型不对称类型属于2A型。  相似文献   

19.
苏丹草(S. sudanense)与高粱(S. bicolor)均为禾本科高粱属植物, 两者的杂种优势明显, 杂交种品质好, 抗逆性强, 在水产、畜禽养殖及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上有着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 但两者是否属于同一个种至今存在争议。本文采用去壁低渗-火焰干燥法, 分析了2份苏丹草、2份高粱及其3个杂种F1有丝分裂核型, 观察了3个杂种F1减数分裂染色体行为和2个杂种F2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结果表明, 苏丹草、高粱及其杂种F1均为1A核型, 但核型公式不完全相同, 苏丹草Sa为2n=18m+2sm(sat), 高粱3042A和3042A×Sa F1为2n=20m, 其余材料均为2n=20m(sat)。苏丹草、高粱及其杂种F1 3者在10条染色体的绝对长臂、绝对短臂、绝对全长、臂比和相对全长上差异均不显著(P>0.05), 说明苏丹草与高粱在染色体长度上的变化不明显。杂种F1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 终变期和中期I染色体核型和数目清晰可见(2n=2x=20), 配对行为规则; 棒状和环状二价体的频率因组合不同而异, Tx623A×S722 F1、3042A×Sa F1和Tx623A×Sa F1棒状二价体频率分别为4.887、5.710和5.126, 环状二价体频率分别为5.113、 4.290和4.874; 在后期I, 配对的染色体能够正常分离。杂种F2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0(2n=20)。因此, 苏丹草与高粱的亲缘关系非常近。  相似文献   

20.
巴西橡胶树PR107和海垦1号品种的核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巴西橡胶(Hevea brasiliensis)是重要的热带经济作物。PR107与海垦1号是我国橡胶树种植、育种的两个重要品种。利用染色体直接敲片技术研究橡胶品种PR107、海垦1号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结果表明:PR107染色体数目为2n=36,核型公式为2n=36=30m(2sat)+6sm,海垦1号染色体数目为2n=36,核型公式为2n=36=22m(2sat)+14sm(2sat),两者核型类型均为2B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