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选用生长期大尾寒羊6只,公母各羊,采用饲养试验和消化代谢试验,研究其蛋白质营养需要量,结果表明,大尾羊体重随生长期直线上升,而日增重则下降,大尾寒羊生长期可消化粗蛋白的维持需要量,生长前期为2.74W^0.75g/d,生长后期为2.42W^0.75g/d;每克增重需要可消化粗蛋白,生长前期为0.29g,后期为0.33g,大尾寒羊生长期可消化粗蛋白的总需要量(RDCP)可按上式示得:生长前期:RDC  相似文献   

2.
选用6只大尾寒羊泌乳母羊,通过饲养试验、消化代谢试验、比较屠宰试验等手段,研究其蛋白质需要量。结果表明,大尾寒羊泌乳期代谢粪氮(MFN)和内源尿氮(EUN)的排出量分别为0.1229和0.1380g/kgW0·75.d。大尾寒羊泌乳期维持可消化粗蛋白需要量为1,76g/kgW0·75.d,每产1kg奶需要消化粗蛋白70g,大尾寒羊泌乳期可消化粗蛋白的总需要量(RDCP,g/d可按下式求得:RDCP=1.76W0·75+70MP(式中:W0·75为代谢体重,kg:MP为产奶量,kg。  相似文献   

3.
采用消化代谢试验、比较屠宰试验、饲养试验、内源尿氮及代谢粪氮测定等方法,研究藏羊生长期氮代谢规律,以测定其蛋白质需要量。研究结果表明,藏羊生长期日粮蛋白质水平以9.0%为宜,高于此值意义不大。用低氮日粮测得藏羊每日排出内源尿氮(EUN)为0.186g/W ̄0.75。代谢粪氮(MFN)为0.809g/W ̄0.75,氮沉积(NR)为3.13g/w ̄0.75。通过对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出藏羊粗蛋白质维持需要(CPm)为8.28g/W ̄0.75,日增重需要(CP△g)为0.49g/g·△G)。藏羊生长期的粗蛋白(RCP)和可消化粗蛋白质(RDCP)的需要量为:RCP(g/d)=8.28W ̄0.75+0.49△GRDCP(g/d)=6.91W ̄0.75+0.41△G  相似文献   

4.
以长×荣二元杂交猪为研究对象,通过饲养试验和屠宰试验,测定了试验猪20~35、35~50、50~80、80~100kg阶段的生产性能和胴体无脂瘦肉生长指数(胴体无脂瘦肉沉积速度)。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猪全期日增重平均为762g,平均日采食量2153g,饲料报酬(F/G)2.787,各生产性能公母间差异不显著(P>0.05);日增重与体重的回归方程为ADG(g/d)=293.03+15.1BW-0.1 034BW2(R2=0.9988);试验猪全期胴体无脂瘦肉生长指数为227g/d;体蛋白沉积模型Y(g/d)=72.211-1.5275BW+0.0648BW2-0.0005BW3(R2=0.955);真可消化赖氨酸需要模型Y(mg/d)=8665.41-183.3BW+7.7788BW2-0.0612BW3+36BW0.75,据此模型推算出20~50、50~80、80~100kg阶段真可消化赖氨酸需要量分别为9.67、13.63和11.61g/d,总赖氨酸需要量为11.12、15.76和13.42g/d,真可消化赖氨酸按占风干日粮的百分比表示为0.61%、0.56%和0.41%,总赖氨酸需要量按占风干日粮的百分  相似文献   

5.
(上接第3期)2兔的饲养标准2.1西班牙的DCP和DE需要量马德里国立大学J.C.deBlas等人选用西班牙大型兔432只。供试饲料为不同DCP和DE的12种饲料,研究DCP和能量的利用率。结果,每代谢体重(W0.75)的维持能为132Kcal,DCP3.8g。DE的体能积蓄率为52.5%、蛋白质的合成率38.3%、脂肪的合成率64.4%。研究表明,能量和蛋白质效率受饲料的组成、断奶日龄、上市体重和体增重的显著影响。育成兔的总可消化能(维持+生长)的需要量(Kcal/日)和总可消化粗蛋白质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小尾寒羊和大尾寒羊产乳性能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有代表性小尾寒羊和大尾寒羊哺育单羔母羊各6只,通过饲养试验、平衡试验等方法,测得小尾寒羊干物质进食量(DMI)为1655g/d,有机物质进食量(OMI)1539g/d,代谢能进食量(MEI)为18.9kJ/d,粗蛋白进食量(CPI)为188.0g/d。大尾寒羊DMI、OMI、MEI和CPI分别为1385g/d、1288g/d、15.7kJ/d和135.7g/d。小尾寒羊DMI、MEI和CPI均显著高于大尾寒羊。小尾寒羊全期平均泌乳量为645g/d,大尾寒羊为480g/d,小尾寒羊比大尾寒羊高34.4%(P<0.05)。两种品种羊对DM、OM、GE(总能)的消化率和代谢率,以及乳糖、乳脂、乳蛋白等各种乳汁成分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用3个不同梯度氮进食量的10种日粮的研究结果表明,可消化氮进食量与氮沉积之间呈线性相关(r=0.9601)。当沉积氮为零时,可消化氮为0.3982g/W0.75。沉积氮/可消化氮与沉积氮量之间呈线性相关(r=0.9615),实测的沉积氮(g/W0.75)范围为0.011至0.376,沉积氮/可消化氮的范围为0.0235至0.479。维持的可消化氮需要为0.3982g/W0.75,内源尿蛋白氮为2.44g/W0.75。  相似文献   

8.
生长期牦牛蛋白质需要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18头1.5岁生长牦牛分为Ⅰ、Ⅱ、Ⅲ三组,分别饲喂含CP6.71%,10.14%,13.43%的日粮,用比较屠宰试验、消化代谢试验和饲养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其氮代谢。结果表明:Ⅰ、Ⅱ、Ⅲ组日增重分别为54.06g,193.67g,247.47g,其中Ⅱ组与Ⅰ组差异显著(P<0.05),Ⅲ组与Ⅰ组差异极显著(P<0.01),而Ⅲ组与Ⅱ组差异不显著(P>0.05);相应的尿氮(UN)排出(g/d·W ̄(0.052))分别为0.562,1.291,1.762,其中Ⅱ、Ⅲ与Ⅰ差异极显著(P<0.01),Ⅱ与Ⅲ差异显著(P<0.05);在氮沉积(NR)、采食氮利用效率方面,三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生长牦牛的维持需要量RDCPm=6.093W ̄(0.52),增重需要量RDCPg=(1.1548/△W+0.0509/W ̄(0.52)) ̄(-1)。得出的三个回归方程均呈强直线相关(P<0.01):1.UN与进食氮(NI)的回归方程UN(g/d)=-0.11W ̄(0.52)+0.4732NI(n=9,r=0.928)2.粪氮(FN)与干物质进食量(DMI)及NI的回归方程FN(g/d)=-0.7510(1+0.8  相似文献   

9.
生长猪苏氨酸需要量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选择100 头体重(21-15 ±1-92) kg 的三元杂交( 杜洛克×长白×大约克) 生长猪, 探讨其对苏氨酸需要量。以可消化氨基酸为基础配制饲粮。饲粮苏氨酸水平分为0-50% 、0-55 % 、0-60 % 、0-65 % 和0-70 % 5 个处理, 各处理饲粮其它组分相同。经回归分析得到2 个方程, 分别求导得出: 当苏氨酸(ThrI) 日采食量为10-05 g 时, 平均日增重(ADG) 最高; ThrI为7-93 g 时, 饲料转化率(FCR) 最高。对ADG 及FCR 进行综合考虑, ThrI以9-0 g 为宜。以平均日采食量1-42 kg 计, 饲粮苏氨酸水平应为0-63 % , 赖氨酸∶苏氨酸为100∶74。血清游离氨基酸及血清尿素氮检测结果与上述结论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10.
白唇鹿血清生化指标测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测定了35头青海白唇鹿的19项血清生化指标。结果为Na^2+138.1±5.84mmol/L,K^+5.75±0.73mmol/L,Ca^2+2.42±0.20/L,P2.33±.38mmol/,Cl^-,102.2±6.03mmol/L,总蛋白87.50±6.17g/L白蛋白59.18±6.96g/L球蛋白28.34±5.26g/L,A/G,2.19±0.59,血清蛋白质组分(%)A67.57±  相似文献   

11.
选大尾寒羊泌乳期母羊8只,采用饲养试验、消化代谢试验、比较屠宰试验及气体能量代谢试验等手段研究其能量利用规律。各项试验分前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进行。结果表明,大尾寒羊泌乳母羊在整个泌乳期内体重和体能值变化不明显(P>0.05),试羊的DMI、OMI分别为1385和1288g,MEI为1569kJ,泌乳量为480g、NEL值为4828kJ/kg原乳。试羊饲喂本试验日粮对DM、OM和GE的表观消化率  相似文献   

12.
选用小尾寒羊空怀母羊12只,随机分为三组,分别喂以蛋白质水平不同而能量水平相同的日粮,进行氮平衡试验。结果表明,日粮氮的表观消化率与真消化率之差值随食入氮量的增加而减少。小尾寒羊空怀母羊内源尿氮(EUN)和代谢粪氮(MFN)的排出量分别为0.1267和0.07985g/kgW0.75·d。小尾寒羊空怀母羊对可消化粗蛋白的维持需要为1.74g/kgW0.75·d。  相似文献   

13.
对50头西门塔尔泌乳母牛的日粮进行了为期60d的实测,结果如下:奶牛日均采食混合精料6.7kg,青贮玉米(带穗)20.0kg,青干草5.0kg;其营养成分含量为干物质16.38kg,奶牛能量单位33.77,可消化粗蛋白1.33kg,钙93.32g,磷71.16g;日粮主要养分转化为乳成分的效率为干物质12.82%,奶牛能量单位转化为乳能量51.91%,可消化粗蛋白45.41%,钙24.38%,磷2  相似文献   

14.
以玉米、麦麸、花生粕、羽毛粉基础,研究在亚热带条件下服育猪蛋氨酸Mct需要量,生长猪基础饲粮(DE12.97MJ/Kg,CP14.4%,Cys0.31)含Mct0.20%,肥育猪基础饲粮(DE13.11MJ/kg,CP12.5%Cys0.21%)含ct0.18%。两种饲粮均以0.04%的梯度添加DL-Met共得5个Mct水平,参试猪为三元杂变猪生长期每个Mct3个重复(栏),每个重复4头猪;肥育期  相似文献   

15.
采用低硒日粮(0.021μg/g)饲喂1日龄蛋用雏鸡至12~14日龄(血硒降至0.0232±0.0110μg/ml),按单剂量0.526mg/kgBW口服亚硒酸钠后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样,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血硒浓度。应用MCPKP药动学程序自动拟合处理血硒浓度——时间数据并求出药动学参数。血硒浓度-时间曲线符合一室开放模型,最佳药时方程为:Ci=0.09590(e-0.00619t-e-0.09410t)。主要药动学参数:t12Ka为2.03h,t12K为112.02h,tp为11.98h,Cmax为0.08738μg/ml,AUC为15.211mg/l·h。根据单剂量药动学参数,计算出多剂量给药参数:τ为120h,C为0.12676μg/ml,D*为0.7081mg/kgBW,D0为0.3712mg/kgBW,R为1.9076。  相似文献   

16.
家蚕RAPD的扩增条件、重复性及遗传模型研究   总被引:36,自引:15,他引:21  
发现当PCR体系中Mg ̄(2+)为2mmol/L、dNTPs为150μmol/L、Tag酶为1U、引物为0.2μmol/L时,以40~42℃退火可得到稳定结果;8%的DMSO对提高扩增特异性有利;分别从蚕卵、蚁蚕、5龄蚕丝腺、体壁及生殖腺、蛹、蛾中提取模板DNA,其RAPD结果一致;以C_(108)×大造为材料,发现其F_1RAPD为共显性。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拟按理想蛋白原理研究25~35kg 阶段生长猪最大生长成绩时的可消化氨基酸和蛋白质需要量。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法研究饲粮蛋白质(CP)和可消化氨基酸水平对生长猪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共设5个处理 ,饲粮可消化赖氨酸(DLys)水平分别为0.40 %、0.55 %、0.70 %、0.85 %和1.0 % ,DLys/CP之比为5 %。各处理组饲粮等能(DE为13.72MJ/kg) ,氨基酸模式完全相同。其中 ,赖氨酸与可消化含硫氨基酸(D -SAA)、可消化苏氨酸(DThr)、可消化色氨酸(DTrp)之比为100 :5…  相似文献   

18.
山羊红细胞膜表面CD58的制备与鉴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胰蛋白酶消化、三氯乙酸沉淀、透析等方法,提取山羊RBC同CD58。玫瑰花环抑制试验表明,8.0g/L提取物对猪淋巴细胞的Et花环抑制率达到 68.6%,且该活性可被CD2封闭;淋巴细胞转化试验证明,提取物能刺激活化猪PBMC,与绵羊RBC源CD58的作用间无显著差异(P〉0.05),经PBL吸收后,其活性显著降低(P〈0.01)。  相似文献   

19.
采用瘘管手术方法对3头生长牦牛在饲喂代谢能ME均为9.6MJ/kgDM,粗蛋白(CP)为8%和12%的日粮时的复胃氮代谢与瘤胃、肠道消化代谢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日粮CP水平升高后,生长牦牛瘤胃氨氮浓度由3.3升至5.9mg/100ml(P<0.01),瘤胃内氮的消失率由1.9%升到21.1%(P<0.01)。瘤胃微生物蛋白质合成效率基本不变(平均69.1gCp/kgDOM);一昼夜进入十二指肠的食糜量及食糜干物质量基本不变;食糜总氮、氨氮及非氨氮量均显著增加(P<0.01),其中非氨氮增加20%:非氨氮中微生物氮的比例由45%降至39%(P<0,05);日粮DM,OM,CP和ADF整体消化率分别提高12.9%、13.4%、34%和22.3%(P<0.01)。日粮CP由8%升至12%后,生长牦牛瘤胃TVFA中乙酸比例由54%降至43.5%(P<0.01).丙酸比例由24.8%升至28.4%(P<0.05),丁酸比例也由21.1%增至28.5%(P<0.01)。同时C2/C3比由2.19降至1.54(P<0.01)。  相似文献   

20.
人红细胞生成素转基因小鼠乳腺生物反应器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将 2.4 kb 的人红细胞生成素(h E P O)基因组基因(g D N A)m inigene 克隆于 0.977 kb 大鼠乳清酸蛋白( W A P)5′调控序列下游和 0.85 kb W A P3′侧翼序列上游,构建了 h E P O 乳腺定位表达载体 p W A P E P O W A P3′ U T R(p W E3′)。载体经 Sac I I酶切、回收并纯化后作为目的基因,通过显微注射方法导入小鼠受精卵的雄原核,共注射 500 枚卵,移植 300 枚卵至 29 只假孕母鼠输卵管内,获得仔鼠 55 只。采取鼠尾,提取基因组。经 P C R 检测,阳性鼠 22 只; Southern blotting 检测,阳性鼠 16 只,其中 9 只母鼠,7 只公鼠。将 16 只首建者小鼠分别与非转基因鼠交配,共获得 F1 代仔鼠 157 只。应用 P C R 方法对 F1 代小鼠进行检测,结果首建者1 号母鼠所生的 6 只仔鼠中有 3 只为阳性。与此同时,于 9 只雌性首建者分娩后第 10 天采奶,应用 E L I S A 方法对乳汁中的 E P O 进行检测,结果 6 只母鼠获得表达,表达量为 0.12~1.59 μg/ 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