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对沙门氏菌及对产蛋率受精率控制,进行服用速服宁对鸡群的平板血检白痢阳性、产蛋率、死胚率检测试验,结果表明,使用速服宁可以控制减少鸡场禽沙门氏菌,鸡白痢阳性鸡转阴效果好,种鸡可再一次使用,鸡产蛋率和受精率也得到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鸡志贺氏菌病和鸡白痢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解腹泻病鸡群中鸡志贺氏菌病和鸡白痢的发生情况,利用鸡鲍氏型?鸡痢疾型志贺氏菌凝集抗原和鸡白痢鸡伤寒多价抗原对河南省6个县市52家鸡场的鸡血清进行血清抗体检测。结果显示:鸡鲍氏型、痢疾型志贺氏菌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1.5%和14.6%,鸡白痢为3.2%。所有县市的鸡鲍氏型志贺氏菌血清抗体阳性,4/5的县市鸡痢疾型和鸡白痢血清抗体阳性;78.8%的鸡场为鲍氏型血清抗体阳性,61.2%的鸡场为痢疾型血清抗体阳性,24.4%鸡场为鸡白痢血清抗体阳性。不同鸡群中,鸡鲍氏型血清抗体阳性率为4.4%~85.7%,鸡痢疾型为0.0~60.0%,鸡白痢为0.0~30.0%。不同品种鸡中,罗曼鸡鲍氏型?痢疾型血清抗体阳性率都较高,其次为固始鸡。不同日龄中,22~28日龄鸡的血清抗体阳性率最高,鸡鲍氏型为68.8%,鸡痢疾型为27.1%,而鸡白痢仅为6.5%。混合感染中,鸡鲍氏型和痢疾型混合感染占待检血清总数的10.1%。  相似文献   

3.
鸡白痢是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雏鸡和火鸡的一种败血性传染病。1流行特点性传染病产蛋率下降,种蛋受精率、孵化率下降,本病主要侵害雏鸡和火鸡,2~3周龄雏鸡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病鸡和带菌鸡是主要传染源,经卯垂直传播,也可经消化道、呼吸道感染。2临床症状2.1雏鸡白痢  相似文献   

4.
鸡白痢是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各品种的鸡均易感染,目前呈世界性分布,各地常有流行。患病种鸡产蛋率下降,种蛋受精率、孵化率下降并发生卵巢炎。患病小鸡表现衰弱,下白痢,发病急,死亡快。病理变化特征是肝脏表面有"雪花样"坏死灶,肺脏形成灰白至灰黄色坏死性结节。  相似文献   

5.
采用鸡白痢全血平板凝集试验,对陕西某种鸡场进行鸡白痢检测,检测结果为该鸡群患病率为3.4%。结合本场实际情况,分析发病原因为种鸡及种蛋引入把关不严、鸡群饲养管理不良、鸡舍及周围环境消毒重视不够等,并提出了加强饲养管理和环境控制、定期检疫淘汰阳性鸡等相应预防鸡白痢的生产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黔东南小香鸡原种场鸡白痢沙门氏菌感染状况,通过全血平板凝集法检测黔东南小香鸡鸡白痢沙门氏菌的感染情况。结果表明:在采集的2 711份血清中检测出鸡白痢沙门氏菌阳性305份,总感染率(阳性率)为11.25%(305/2711);鸡白痢在种母鸡、种公鸡、后备种鸡、商品鸡中均有感染,感染率分别为7.32%(54/738)、3.74%(4/107)、7.98%(65/815)和17.32%(182/1051),商品代鸡鸡白痢感染率显著高于种鸡群(P0.05)。黔东南小香鸡原种场鸡白痢感染严重,迫切需要净化。  相似文献   

7.
鸡白痢是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雏鸡的一种败血性传染病。本病呈世界性分布,随着养鸡业的大量发展各地时有发生,并呈地方性流行。患病种鸡产蛋率下降,种蛋受精率、孵化率下降并发生卵巢炎。患病小鸡表现衰弱,下白痢,发病急,死亡快。病理变化特征是肝脏表面有“雪花样”坏死灶,肺脏形成灰白至灰黄色坏死性结节。  相似文献   

8.
禽白血病和鸡白痢净化与非净化鸡群生产性能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禽白血病和鸡白痢净化与非净化鸡群在生产性能上的差异,在对安徽省某地方品种鸡开展禽白血病和鸡白痢检测净化研究中,对获得的净化鸡群和非净化鸡群在死淘、产蛋、种蛋孵化以及后代生长性能等方面进行了观察比较。结果表明,净化鸡群及其后代的死淘率较非净化组有较大程度降低;6~11月龄间月均产蛋率较非净化组提高5.91个百分点;蛋重显著高于非净化组(P0.05),且料蛋比较非净化组低0.46个点;净化组鸡群种蛋在合格率、受精率、出雏率和键雏率指标上均高于非净化组;净化组后代3月龄内体重除1月龄母鸡体重外,其他均高于非净化组,其中2月龄母鸡体重差异显著(P0.05);与非净化组相比,净化组后代的平均日增重有所提高,3月龄总增重较非净化组增加24.80 g,料重比降低0.05。综上结果可见,鸡群经过禽白血病和鸡白痢净化后在生产性能上明显优于非净化鸡群,可显著提高养殖效益,开展种鸡群禽白血病和鸡白痢净化对提高养鸡经济效益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采用血清平板凝集试验方法对江西省部分地区不同类型、不同品种的鸡群进行了鸡白痢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在614份鸡血清样品中检出阳性194份,阳性率为32%;不同品种及类型的鸡感染率差异较大,最高达45%,最低为14%。鸡白痢杆菌病在江西部分地区鸡群中感染较普遍,阳性率很高,且流行呈现多样化。  相似文献   

10.
1.病因及特点鸡白痢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多发性传染病。近年来,笔者在生产中发现,该病除了因经蛋传染引起出壳雏鸡大量发病死亡外,在育成鸡和产蛋鸡中也有典型的发病症状,与原有的成鸡中只表现隐性感染,出现了新的发病特点,可引起育成鸡发病死亡,产蛋鸡产蛋率下降,种蛋受精率和孵化率降低,死胚和弱胚率增加,发病严重时也可引起产蛋鸡群的零星死亡。2.临床症状本病潜伏期较短,雏鸡一般为2~3天。病鸡  相似文献   

11.
“白痢宁”中草药添加剂对雏鸡白痢的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痢宁”制剂是由中药白头翁、苦参、丁香、黄芪等 7味中草药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 ,有散剂和口服液二种剂型。对雏鸡白痢的防治试验结果表明 ,“白痢宁”的散剂、口服液对人工感染的雏鸡白痢均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其预防保护率分别为 93.30 %和 97.70 % ,治愈率分别为91.30 %和 90 .90 % ,其效果与氟哌酸相当 ,优于痢特灵。这二种剂型均适合集约化鸡场群养群防和生产绿色食品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2015年10月,湖北省某规模化鸡场产蛋鸡群相继发生某种疾病,日死亡率达2%。为了明确患病蛋鸡死亡的原因及确定病原,对临床送检患病蛋鸡开展了病理解剖、组织病理学观察、PCR检测和病毒分离等实验室诊断。结果表明,患病蛋鸡临床剖检可见心包内有淡黄色清亮液体,肝脏肿胀、脂肪变性和变色,肾脏肿大、尿酸盐沉淀较多;病理组织学观察发现肝细胞核内形成嗜碱性核内包涵体;病料样品及病料鸡胚接种尿囊液,PCR扩增产物测序结果与I群禽腺病毒hexon基因同源性为99%,表明分离到的病毒为I群禽腺病毒。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索珍珠鸡染色体的细胞遗传学特征,以珍珠鸡和贵州黄家鸡为研究对象,采用骨髓法和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法分别制备珍珠鸡和家鸡的染色体标本并对其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两种雄性鸡均为同型染色体(ZZ),Z染色体的相对长度为(9.31±0.50)%~(9.84±0.85)%,介于4号与5号染色体间,为中着丝粒染色体;两种雌性鸡均为异型染色体(ZW),Z染色体的大小、类型均与雄性鸡相同,珍珠鸡的W染色体相对长度较长,为(4.19±0.23)%,介于7号与8号染色体间,家鸡的W染色体相对长度为(4.12±0.23)%,介于8和9号染色体间,两者的W染色体均为中着丝粒。2)家鸡与珍珠鸡前10对染色体的相对长度差异不大,但染色体形态存在一定差异,主要集中在2号和5号染色体上,家鸡的2号和5号染色体为中着丝粒和端着丝粒,珍珠鸡对应的染色体分别为亚中着丝粒和中着丝粒,其余染色体的着丝粒位置相同。结论:属于珍珠鸡科的珍珠鸡与家鸡的染色体核型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云龙矮脚鸡线粒体DNA(mt DNA)D-loop区全序列的测序和比对,并结合Gen Bank已经测出D-loop区全序列的红色原鸡的序列,探讨云龙矮脚鸡的遗传多样性和母系起源。结果显示,云龙矮脚鸡mt DNA D-loop区全长1231~1232 bp,1231 bp单倍型在859 bp处存在C碱基缺失。在19只个体中,共发现25处单核苷酸多态位点,8种单倍型。系统发育分析发现,云龙矮脚鸡8种单倍型可以分为A、B、C和E 4个分支。A和B与红色原鸡滇南亚种(Gallus gallus spadiceus)聚为一类,推测这2个分支可能起源于云南、缅甸的附近地区的红色原鸡滇南亚种。E分支与红色原鸡(Gallus gallus murghi)聚为一类,推测可能起源于红色原鸡的印度亚种分支。D分支与4个原鸡亚种聚为一类,可能有多个母系起源。本研究从分子水平上为云龙矮脚鸡的遗传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活毒疫苗中禽白血病病毒污染的检测方法.[方法]随机抽取安徽省鸡群使用的国内外活毒疫苗,使用对禽白血病病毒(ALV)群特异性p27抗原ELISA检测试剂盒进行检测,同时根据禽白血病痛毒各亚群保守的pol基因设计引物,进行PCR检测.[结果]7个国内公司鸡传染性法氏囊B87株检测结果均为阳性,某国外公司鸡痘、鸡传染性喉气管炎检测结果呈阳性,某国内公司为阳性.鸡新城疫lasota株共检测疫苗35份,检出率达28.57%.ELISA检测结果与PCR结果相一致.[结论]使用p27抗原ELISA检测试剂盒和PCR法均可作为活毒疫苗中ALV污染检测的有效方法,说明活毒疫苗中ALV污染是ALV传播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Brd2(bromodomain containing protein 2)基因位于MHC(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基因家族中,探究不同鸡种Brd2基因的SNP和Indel位点具有重要意义。试验选取我国26个优良的地方鸡种,对Brd2基因进行目标捕获测序,以NCBI中原鸡(Gallus gallus)的Brd2基因序列为参照,筛选出Brd2基因外显子和内含子中的SNP和Indel以及氨基酸的改变位点,最后制作进化树。在26个鸡种中,Brd2基因的外显子筛选出25个SNP位点,没有检测到Indel位点;内含子筛选出30个Indel位点,没有筛选出SNP位点;外显子中氨基酸仅有4个发生错义突变,其余均发生同义突变。从进化树看出,26个鸡种分为3大类:安卡鸡、雪山草鸡、文昌鸡、北京油鸡和萧山鸡类聚在一起;泰和乌骨鸡、SPF-来航鸡、河南斗鸡和广西黄鸡类聚在一起;剩余的鸡种类聚在一起,但同源性相对较低。在我国优质鸡种中Brd2基因具有一定的保守性,不同鸡种同源性较低。  相似文献   

17.
银梅  王选年  陈桂香  钟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2):2754-2755
从乌鸡脾脏提取转移因子(TF),从鸡血清分离纯化肿瘤坏死因子(TNF),将TF和TNF作用于L929细胞,检测L929细胞死亡率,比较TF和TNF对肿瘤细胞杀伤活性。结果表明:TF对L929细胞有一定杀伤作用,但杀伤活性明显弱于鸡血清TNF。  相似文献   

18.
利用地高辛标记的085 kb 的鸡传染性贫血病毒 ( C A V) 核酸探针, 对江苏某地区疑为 C A V 的15~30日龄病鸡的肝 D N A 样品进行斑点杂交。结果在被检的20份样品中有6份为阳性,阳性率为30% 。对相同样品根据已知引物(特异性扩增出 C A V 的058 kb D N A) 进行 P C R 扩增, 所得结果与斑点杂交相同。对应的病鸡血清经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 I F A), 有7份为 C A V 抗体阳性, 与 P C R 扩增结果的符合率为83% 。初步结果表明, 江苏某地区存在 C A V 感染。  相似文献   

19.
为分析坦布苏病毒(TMUV)在鸭、鸡、鹅群中的感染情况,开展了血清流行病学调查。2010-2014年间,在浙江省11个地市采集鸡、鸭、鹅血清样品4 989份,采用ELISA方法检测TMUV抗体水平。结果表明:鸭、鹅、鸡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7.33%,6.94%,1.11%。按年度分析,在2010-2011年鸭TMUV引起的产蛋下降疫情流行期间,鸭感染群的TMUV抗体阳性率为54.83%,鹅、鸡未采样检测;2012年鸭、鹅TMUV感染群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3.88%,20.00%,鸡未检测到抗体阳性群;2013年鸭、鹅、鸡TMUV感染群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9.68%,10.00%,28.00%;2014年鸭、鹅TMUV感染群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9.19%,6.67%,鸡未检测到抗体阳性群。总体来看,鸭群在2010-2011年TMUV流行期间的抗体水平最高,表明鸭群是TMUV感染的主要禽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