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了考察养殖场细菌消毒剂耐药性与抗菌药物耐药性的相关性,选择临床分离的104株猪源大肠埃希菌进行了消毒剂敏感性试验,并对消毒剂-磺胺耐药基因qacE△1-sulⅠ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消毒剂耐药性比质控菌明显提高,qacE△1-sulⅠ基因检出率高达95.19%.结果说明,受试消毒剂耐药性在养殖业中已日趋严重,进一步研究细菌消毒剂耐药及与抗菌药物交叉耐药性的机制迫在眉睫,以期对细菌消毒剂耐药的有效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鹅致病性大肠杆菌(E.coli)耐药性及其整合子,本实验采用Kirby-Bauer法检测1株鹅致病性E.coli对22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并对Ⅰ类整合子和qacE△1-sul1基因进行PCR检测及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只对阿莫西林/棒酸、头孢孟多、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4种药物敏感,对环丙沙星、洛美沙星中度敏感,而对其他16种药物表现多重耐药性。PCR检测结果表明Ⅰ类整合子和qacE△1-sul1基因为阳性,Ⅰ型整合子扩增出约1 200 bp的基因盒插入区片段,将该片段测序与GenBank中的相关序列进行比对,结果表明该基因盒插入区携带arr-3和dfrA27的基因盒,它们分别是编码对利福平和甲氧氨苄嘧啶耐药的蛋白,这提示我们应从基因水平上监测细菌的耐药情况。  相似文献   

3.
为了鉴定小熊猫(Ailurus fulgens)肺源致病菌并研究其耐药性和耐药基因,从死亡小熊猫肺部组织中无菌分离培养致病菌,进行革兰氏染色及16S rDNA测序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细菌药敏试验和小鼠致病性试验,应用PCR法检测分离株的28种β-内酰胺酶相关基因、6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MEs)、外膜蛋白D2基因(oprD2)、磺胺耐药基因(qacE△1-sul1)、3种整合子基因(intⅠ1、2、3)和主动外排泵调节基因(mexR)等共40种耐药基因。肺组织样品中分离培养的1株菌鉴定为铜绿假单胞菌,革兰氏染色阴性,药敏试验对氯霉素敏感,对β-内酰胺类、头孢类、氨基糖甙类、大环内酯类、硝基咪唑类、喹诺酮类和利福霉素等均具有耐药性,小鼠表现与小熊猫相似的症状而死亡。5种耐药基因TEM、aac(3)-Ⅱ、ant(3″)-Ⅰ、qacE△1-sul1、intⅠ1为阳性,其他35种为阴性。该小熊猫肺源铜绿假单胞菌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和多药耐药性,其耐药机制与5种耐药基因有关。  相似文献   

4.
旨在调查和分析广东省养禽场肠球菌的亚型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耐药性及其毒力因子流行分布特征,为控制禽源肠球菌耐药性传播、保障公共卫生安全提供理论依据。作者于2018年从广东省4个养禽场采集肠道样品493份,进行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的分离鉴定;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肠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PCR方法检测肠球菌的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结果显示:1)共分离到125株肠球菌,其中粪肠球菌84株(鸡源66株,鸭源18株);屎肠球菌41株,均来自鸡肠道样本。2)菌株对四环素、多西环素、红霉素几乎全部耐药,对氟苯尼考和氯霉素的耐药率高达89.60%和74.40%。屎肠球菌耐药率普遍高于粪肠球菌,而粪肠球菌对环丙沙星和利奈唑胺的耐药率高于屎肠球菌;鸭源粪肠球菌对利奈唑胺的耐药率(94%)显著高于鸡源粪肠球菌(39.4%),屎肠球菌对利奈唑胺均敏感。从鸡分离的1株粪肠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3)耐药基因在屎肠球菌中的检出率高于粪肠球菌,鸭源分离株检出率高于鸡源。耐药基因tetL、fexA、ermB最为流行,检出率均高于90%。其次是optrA基因,检出率为73.60%,poxtAfexB的检出率均低于20%。在3株鸭源粪肠球菌中检测出cfr基因。4)已检测的毒力基因中efaA的携带率最高,为63.04%(58/92),其他依次为gelE(54.35%,50/92)、ace(47.83%,44/92)、asa1(44.57%,41/92)。对环丙沙星及高浓度氨基糖苷类耐药的菌株及携带cfr基因的菌株,大多携带agg、asal、gelEace。本研究显示养殖场禽源肠球菌耐药严重,鸭源肠球菌对利奈唑胺耐药率高,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流行且多样,且检测出人医临床重要抗生素耐药基因,应加强对养禽场肠球菌耐药性监测。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新疆昌吉地区某规模化猪场不同日龄猪粪源粪肠球菌对被检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和耐药基因携带情况,指导临床针对不同日龄的猪合理用药。采集不同日龄猪肛拭子样品262份进行粪肠球菌分离鉴定,采用琼脂稀释法进行11种抗菌药物最小抑菌浓度的测定,用PCR进行10种耐药基因的检测。共分离鉴定163株粪肠球菌,分离率62.2%(163/262)。不同日龄猪源粪肠球菌耐药严重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保育猪源、妊娠猪源、后备猪源、育肥猪源,对红霉素、四环素、利福平和多西环素的耐药率都高达90.0%以上。保育猪的耐药率最高,对氟苯尼考和利奈唑胺的耐药率高于其他猪源粪肠球菌;妊娠猪对恩诺沙星的耐药率高于其他猪源粪肠球菌。保育猪多药耐药在5~9耐分布,妊娠猪以7耐为主,后备猪以6耐为主,育肥猪以5耐为主。cfr与vanA基因未检出,分离株tetM、aac(6')/aph(2")、aph(3')-Ⅲ、ermB耐药基因的携带率均高于98.7%。此外,检出近年来新发现的恶唑烷酮类耐药基因optrA(13.5%)。该猪场不同日龄粪肠球菌呈现多药耐药率高、耐药谱广、耐药基因携带率高的特点,建议加强抗菌药物的规范使用,结合药敏试验结果,针对不同日龄猪只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乌鲁木齐市宠物源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及其耐药基因携带情况,在乌鲁木齐市多家宠物医院、警犬基地、犬养殖基地采集宠物(犬和猫)直肠粪样449份进行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的分离鉴定,通过琼脂稀释法测定10种抗菌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利用PCR方法检测11种耐药基因。结果分离鉴定出宠物源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共计123株,其中粪肠球菌81株,屎肠球菌42株。宠物源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对四环素和庆大霉素的耐药率较高,对阿米卡星、恩诺沙星和环丙沙星呈不同程度耐药,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万古霉素以及利奈唑胺高度敏感,仅部分屎肠球菌对亚胺培南表现耐药。检出aac(6′)/aph(2″)、aph(3′)-Ⅲ、tetM、tetA和optrA耐药基因;其余被检耐药基因未检出。耐药粪肠球菌以同时携带aac(6′)/aph(2″)+aph(3′)-Ⅲ+tetM耐药基因为主;耐药屎肠球菌以携带tetM耐药基因为主。宠物源粪肠球菌与屎肠球菌对被检抗菌药物存在不同程度耐药,均对四环素类药物耐药最严重、对应耐药基因检出率也最高。建议临床治疗应根据细菌耐药性结果进行合理用药,并持续加强对宠物源肠球菌耐药性监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猪源性肠球菌分离株的耐药情况及毒力因子携带情况,为肠球菌的耐药监测提供数据支持并为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对广州市某大型屠宰场屠宰环节156份猪小肠样品进行肠球菌的分离培养、革兰染色、PCR鉴定,采用琼脂扩散法对菌株进行14种抗菌药物和2种消毒剂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测定,利用PCR技术检测耐药基因、毒力基因和消毒剂抗性基因的携带情况。【结果】本研究分离到84株肠球菌(分离率为53.85%),包括44株粪肠球菌和40株屎肠球菌;分离培养可见菌落边缘光滑整齐、圆形或卵圆形排列、菌落周围培养基呈现黑色的菌落;疑似菌落革兰染色后呈圆形的革兰阳性球菌,单个或成堆排列在一起。对疑似菌落DNA进行PCR扩增,其中粪肠球菌引物扩增出大小约941 bp的条带,16S rRNA引物扩增出大小约1 500 bp的条带。药敏试验结果显示,44株粪肠球菌对克林霉素、多西环素、头孢噻呋、庆大霉素、红霉素、苯扎氯铵和氟苯尼考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97.7%、90.9%、88.6%、88.6%、81.8%、81.8%和77.3%;40株屎肠球菌对克林霉素、头孢噻呋、多西环素、庆大霉...  相似文献   

8.
猪源粪肠球菌的基因型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上海地区规模化猪场中粪肠球菌的耐药性和基因型,2013年3月-2014年5月从上海地区10个规模化养猪场收集到分离鉴定的粪肠球菌133株,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12种抗菌药物进行药敏试验,采用PCR技术分别检测分离株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相关基因(TEM)、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相关基因[aac(6’)/aph(2")和aph(3’)-Ⅲ和ant(6)-Ⅰ]、四环素耐药相关基因(tetM)、红霉素耐药相关基因(ermB和mefA)和万古霉素耐药相关基因(vanA和vanB)。结果显示,在133株粪肠球菌中,耐药基因ermB、tetM、TEM、ant(6)-Ⅰ、aac(6’)/aph2"、aph(3’)-Ⅲ、vanA的检出率分别为:95.5%(127/133)、91.0%(121/133)、63.2%(84/133)、45.9%(61/133)、42.1%(56/133)、24.1%(32/133)、3.0%(4/133);未检出mefA和vanB基因的菌株。分离菌株对12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较为严重,且以6~9耐为主要耐药株,占81.2%。试验表明,上海地区猪源粪肠球菌多重耐药现象严重,携带抗菌药物相关耐药基因是导致分离株耐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旨在调查猪场中肠球菌对氟苯尼考的耐药性,检测氟苯尼考耐药基因,并测定肠球菌中氟苯尼考耐药基因fexA的基因环境,从而分析其可能的传播机理。以四川某猪场分离鉴定的50株肠球菌为研究材料,开展分离株对氟苯尼考的药物敏感性试验。运用PCR技术检测分离株中氟苯尼考耐药基因cfr、fexB、fexA、floR和estDL136。运用热不对称性PCR(TAIL-PCR)技术获得fexA基因周围序列信息,分析其基因环境。运用反向PCR技术验证序列中环化结构的存在,同时运用交叉PCR技术检测20株猪源肠球菌fexA基因的基因环境。结果显示,在分离出的50株肠球菌中,有34株对氟苯尼考耐药(MIC ≥ 16 mg/L),耐药率为68%。PCR结果显示,20株含有fexA基因,28株含有fexB基因,14株同时含有这两种基因。TAIL-PCR和测序结果显示,分离株DKC5中fexA基因存在于12 945 bp的Tn554转座子中。Tn554转座子可形成环化结构,其中的重复序列可形成含有2 395 bp的环化结构。本试验结果表明,猪源肠球菌对氟苯尼考耐药率较高,主要由fexA和fexB基因介导,fexA基因存在于Tn554结构中。预测fexA基因是经两次插入整合后进入DKC5分离株基因组序列的,这为fexA基因的水平传播提供了遗传依据。  相似文献   

10.
动物源粪肠球菌对7种抗生素耐药表型及耐药基因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查明动物源(牛、羊、猪、鸡)粪肠球菌分离株对7种常见抗生素的耐药情况(包括耐药表型及相关的耐药基因),采用药敏纸片法、浓度稀释法和VITEK-AMS全自动药敏法3种不同的方法,根据CLSI(2007)判定标准,检测40株分离株的耐药表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分离株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相关基因(TEM)、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相关基因(aac(6’)/aph2’’,aph(3’)-Ⅲ,ant(6)-I)、四环素耐药相关基因(tetM)、红霉素耐药相关基因(ermB,mefA)和万古霉素耐药相关基因(vanA,vanB,vanC)。结果表明,分离株对庆大霉素、链霉素、四环素、红霉素、青霉素、阿莫西林表型耐药率分别为:60.0%(24/40),57.5%(23/40),52.5%(21/40),67.5%(27/40),60.0%(24/40),55.0%(22/40),本试验中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粪肠球菌。耐药基因aac(6’)/aph2’’,ant(6)-Ⅰ,aph(3’)-Ⅲ,tetM,ermB,TEM的检出率分别为:55%(22/40),55%(22/40),25.0%(10/40),42.5%(17/40),50.0%(20/40),45.0%(18/40);未检测到mefA,vanA,vanB,vanC基因的菌株。动物源性粪肠球菌多重耐药现象严重,携带抗生素相关耐药基因是导致分离株对抗生素产生耐药的主要原因,从耐药表型和基因型的角度均可证实分离株粪肠球菌具有多重耐药性。  相似文献   

11.
在上海地区收集血液样品(猪、牛、山羊、马、鸡、鸭、鸽、犬和部分珍禽等)964份,应用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法(DS-ELISA)检测抗HEV抗体。结果表明,猪抗HEV抗体的阳性率为72.18%(301/417),其中母猪阳性率最高,为82.53%(222/269),育成猪阳性率为52.54%(62/118),保育猪阳性率为50.00%(15/30);22个猪场均检测到抗HEV抗体阳性猪,阳性率高于60%的猪场有16个,占阳性猪场的72.72%。在牛、山羊、马、鸡、鸭、鸽等血清中也检测到了抗HEV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00%,24.00%,16.00%,1.90%,12.77%和4.44%,明显低于猪群的阳性率。在宠物犬中检测到了抗体阳性犬,阳性率为17.82%(18/101),说明犬对HEV易感。珍禽中野鸭、火烈鸟对HEV也有一定的敏感性,阳性率分别为6.60%(1/15)和10%(1/10),在孔雀和鸵鸟的血清标本中未检测到HEV抗体。猪群中戊型肝炎病毒存在较普遍,其他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多种动物也对HEV敏感。  相似文献   

12.
相同免疫程序在猪伪狂犬病阳性场和阴性场免疫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猪伪狂犬病常用免疫程序是否在阴性场和阳性场均适宜,分别于猪伪狂犬病阴性场和阳性场选取胎次、日龄、母源抗体水平相近的90头仔猪进行试验。两组采用相同的免疫程序,分别于仔猪2、4、6、8、11、13周龄采血检测PRV-gB/gE抗体。结果显示,伪狂犬病阴性场商品猪2、4、6、8周龄PRV-gB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00%、90%、60%、40%,经过2次免疫,阴性场商品猪PRV-gB抗体阳性率上升至100%。伪狂犬病阳性场商品猪2、4、6、8、11、13周龄PRV-gE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2.7%、73.3%、60%、60%、6%、0;PRV-gB抗体阳性率在2、4、6、8周龄均为100%,11周龄下降至60%,13周龄下降至13.3%,与PRV-gE抗体变化趋势一致。由此可知,猪伪狂犬病常用免疫程序在阴性场取得较好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为掌握豫南地区规模化猪场中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和猪圆环病毒2型(PCV2)疫苗免疫场猪群抗体水平和非疫苗免疫场猪群病原感染情况,试验利用ELISA方法对该地区猪群进行了PRRSV和PCV2抗体水平检测。结果表明,在疫苗免疫猪群中,PRRSV和PCV2抗体合格率分别为68.8%和58.7%,规模越大的猪场合格率越高,200~500头母猪规模场抗体阳性率最高(分别为76.8%和77.4%),50头母猪以下场最低(分别为48.3%和44.2%),种猪的合格率均最高,而育肥猪群合格率均最低。在非疫苗免疫猪群中,PRRSV和PCV2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5.6%和65.3%,PRRSV抗体阳性率最低的是100~200头母猪规模场(46.5%),最高的是50头母猪以下规模场(68.8%),断奶仔猪和育肥猪群抗体阳性率均在71%以上;随猪场规模越大,PCV2抗体阳性率越低,200~500头母猪规模场抗体阳性率为41.4%,50~100头规模场和50头以下场的阳性率分别为78.9%和78.6%,种公、母猪的PCV2抗体阳性率最低(分别为37.5%和40.4%),断奶仔猪和育肥猪抗体阳性率较高(分别为82.2%和79.5%)。本研究反映了豫南地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RRS)和猪圆环病毒病(porcine circovirus disease,PCVD)疫苗免疫猪场的疫苗免疫效果和非疫苗免疫猪场病原感染的实际情况和规律,为该地区PRRS和PCVD防制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2019年上半年福建省规模化猪场猪瘟、蓝耳病和伪狂犬病的免疫情况,对福建省不同地区46个规模猪场的2636份血清样本进行ELISA检测及分析。结果表明,猪瘟抗体阳性率为72.38%,阻断率为69.42%;伪狂犬病gE抗体阳性率为30.73%;免疫蓝耳病疫苗猪场的阳性率为85.87%,未免疫蓝耳病疫苗猪场的阳性率为55.96%。通过该项试验,为福建省规模化猪场猪瘟、蓝耳病和伪狂犬病的防控提供数据参考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新疆猪源沙门氏菌耐药性及耐药基因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新疆某规模化养殖场猪源沙门氏菌对临床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以及β-内酰胺酶、16S rRNA甲基化酶和质粒介导的喹诺酮耐药(plasmid mediated quinolone resistance,PMQR)基因的流行情况,本试验通过琼脂稀释法对分离的菌株进行最小抑菌浓度测定,PCR方法进行β-内酰胺酶blaTEM、blaCMY-2、blaCTX-M、blaLAP-1、blaKPC、blaOXA和blaSHV基因,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armA和rmtB及PMQR类基因qnrA、qnrB、qnrC、qnrD、qnrS、qepA、oqxA、oqxB和aac(6')-Ib-cr的检测,确定阳性菌株,分析其携带的基因型与耐药表型之间的关系。分离的猪源沙门氏菌对环丙沙星和安普霉素耐药率最高,均为77.9%(102/131),耐药菌主要以8耐为主(29.0%,38/131)。从被检基因中检测出11种耐药基因,不同基因共存有24种类型,主要以blaTEM+blaOXA+qnrS+aac(6')-Ib-cr+oqxA+oqxB(27.6%,32/116);blaTEM+blaOXA+qnrS+oqxA+oqxB(24.1%,28/116);blaTEM+qnrS(18.0%,21/116)形式共存。该养殖场分离的沙门氏菌耐药现象严重,分离耐药菌株存在β-内酰胺酶、16S rRNA甲基化酶和PMQR类基因共存现象,提示应加强对β-内酰胺酶、16S rRNA甲基化酶和PMQR类因子的监控。  相似文献   

16.
姬书会 《畜牧兽医杂志》2011,30(1):23-24,27
通过对平顶山市6个县30个规模化猪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血清学调查,了解了平顶山市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血清学流行情况。结果表明,12个未免疫猪场均不同程度受PRRSV感染,猪场抗体阳性率为100%,猪群抗体阳性率在47.4%-73.1%之间,平均阳性率为57.9%;18个免疫猪场PRRS感染率为77.8%,免疫猪场猪群PRRSV抗体阳性率在75%~100%之间,平均为90.9%。所有猪场不同猪群,生产母猪平均S/P值高于仔猪,后备母猪平均S/P值高于生产母猪。免疫PRRS猪场抗体S/P值,明显高于未免疫PRRS猪场猪群的抗体S/P值,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某集约化猪场伪狂犬病病毒(PRV)的感染情况,清除感染猪只,净化伪狂犬病,提高猪群的健康水平.采用PRV gE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对该场免疫了猪伪狂犬病基因缺失疫苗的猪群进行3次野毒感染检测;应用荧光PCR方法,对临床发病的仔猪进行PRV病原检测.经过动态监测、加强综合防控和逐步淘汰措施,该猪场的PRV野毒感染率从35.29%逐步降低至0%,猪场自繁的仔猪存活率高,无PRV感染,净化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应用微量中和试验进行猪伪狂犬病血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细胞培养微量中和试验(固定病毒稀释血清法)对来自24个猪场共426份血清进行了猪伪狂犬病血清学调查。共检出阳性血清171份,血清阳性率达40.1%,出现血清阳性的猪场有20个,占所检测猪场的83.3%,说明伪狂犬病在我省及我国流行相当严重。对其中50份血清的中和指数(固定血清稀释病毒法)进行了检测,结果中和效价大于1∶2血清的中和指数都在102.5以上。  相似文献   

19.
应用猪瘟病毒抗体间接ELISA检测试剂盒,对湖南省洞口县某规模猪场送检的100份血清进行猪瘟病毒抗体检测。结果显示,猪场的检测阳性率为77%。据此可对该猪场猪只免疫状况进行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2020年1—12月北疆部分地区猪伪狂犬病野毒株(PRV-gE)感染情况,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对从北疆4个地区采集的657份猪血样进行PRV-gE蛋白抗体水平检测。结果显示,4个地区PRV-gE抗体阳性率为29.83%(196/657),乌苏地区与其他地区的抗体水平存在一定差异(P<0.05);各猪场中A场的阳性检出率最高,为83.78%(62/74);D场和H场的阳性检出率最低,为0.00%;不同类别猪群中,保育猪的PRV-gE蛋白抗体阳性率最高,为46.77%(29/62);哺乳仔猪抗体水平与其他猪群均存在一定差异(P<0.05)。试验表明,各个猪群均存在野毒感染情况,各养猪场之间、不同生长阶段感染情况不一。该试验可为北疆地区猪场PR防控与净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