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巴西橡胶Hevea brasiliensis)是重要的热带经济作物.PRl07与海垦1号是中国橡胶树种植、育种的两个重要品种.利用染色体直接敲片技术研究橡胶品种PR107、海垦1号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结果表明:PR107染色体数目为2n=36,核型公式为2n=36=30m(2sat)+6sm,海垦1号染色体数目为2n=36,核型公式为2n=36=22m(2sat)+14sm(2sat),两者核型类型均为2B型.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索小麦与野燕麦远缘杂交后代的核型特点,本试验采用根尖压片法对小麦、野燕麦及其远缘杂交后代稳定株系进行了核型分析。结果表明:母本小麦的染色体数目为28条,核型为1A或2A;父本野燕麦的染色体数目为14或42,核型为2A或2B;三个远缘杂交组合后代的染色体数目为42,核型为2A或2B。杂交后代0878株系染色体相对长度分布在3.38~6.09,染色体长度比为1.80,核型公式为2n=6x=42=36m(2sat)+6sm(2sat)。T2W3株系的染色体相对长度分布在3.23~6.66,染色体长度比为2.06,核型公式为2n=6x=42=30m(2sat)+10sm+2st(2sat)。TP2株系染色体相对长度分布在2.59~7.19,染色体长度比为2.78,核型公式为2n=6x=42=6M+24m(2sat)+12sm(2sat)。小麦与野燕麦成功远缘杂交获得了进化程度高于其母本的普通小麦型小麦新种质。  相似文献   

3.
壳斗科格氏栲和栲树的核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首次报道了壳斗科栲属格氏栲Castanopsis Kawakamii Hayata和栲树Castanopsis fargesii Franch的核型分析结果。研究结果发现格氏栲和栲树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24;由中部着丝点染色体(m)和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Sm)组成。二者核型类型均为2B型,格氏栲核型公式为2n=24=18m+2m_(sa(?))+4Sm;栲树核型公式为2n=24=18m+5Sm+1Sm_(sat),二者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作者对食用豆类的大云豆phaseolus multiflorus(P.coccineas),雪豆P.lunatus,红豆P.angulars(vigna angularis),绿豆P.aureus(v.radiate),食豆P.calcaratus(V.umbellate)等五个种的核型进行了研究。各个种的核型可简式为:大云豆2n=2x=22=14m+2m(sat)+4sm+2sm(sat);雪豆2n=2x=22=14m+4m(sat)+2sm+2st;红豆2n=2x=22=16m+2m(sat)+2sm+2sm(sat);绿豆2n=2x=22=16m+2m(sat)+2sm+2sm(sat);饭豆2n=2x=22=16m+4m(sat)+2sm。  相似文献   

5.
张兰 《西北农业学报》2008,17(1):251-256
采用常规压片法对滨彩2号(浅棕色)、99-55(深棕色)和滨绿1号(绿色)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进行了研究,得出结论:滨彩2号的染色体数目为2n=4x=52,核型公式为:k(2n)=4x=52=22m 18sm(2SAT) 12st,属于"2B"类型.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2n=4x=52=10L 16M2 14M1 12S;99-55染色体数目为2n=4x=52,核型公式为:k(2n)=4x=52=26m(2SAT) 22sm 4st,属于"2B"类型.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2n=4x=52=12L 10M2 22M1 8S;滨绿1号的染色体数目为2n=4x=52,核型公式为:k(2n)=4x=52=40m 12sm(2SAT),属于"1B"类型.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2n=4x=52=8L 16M2 18M1 10s.  相似文献   

6.
热带种与割手密种是甘蔗有性杂交育种的主要亲本材料,为探讨其染色体的数目、类型等特征,采用核型分析方法对崖城割手密11号(Saccharum.spont.YC No.11)和拔地拉(Badila)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崖城割手密11号染色体数目为2n=64,核型公式为:2n=64=56m(2sat)+8sm,核型类型为2A型。拔地拉染色体数目为2n=80,核型公式为:2n=80=80m,核型类型为1B型。崖城割手密11号和拔地拉的核型在进化上属于比较原始的类型,而且崖城割手密11号的核型比拔地拉的核型更原始。  相似文献   

7.
山茶属5种植物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报道了山茶属5种植物的核型:1.矩叶茶Camellia grijsii Hance核型公式为2n=2x=30=20m+7sm+3st;2.文山毛蕊茶C.wenshanensis Hu核型公式为2n=2x=30=20m+8sm+2st;3.紫果茶C.purpura Chang et Chen核型公式为2n=2x=30=22m+4sm+4st;4.显脉金花茶C.euphelebia Merr.ex Sealy核型公式为2n=2x=30=21m(4sat)+9sm(2sat);5.五柱滇山茶C.yunnanensis(Pitard ex Diels)Cohen Stuart核型公式为2n=2x=30=26m(2sat)+4sm.这5种植物分属不同的亚属及组.结果表明它们均是二倍体2n=30,但核型结构明显不同.核型类型前2种属2A型,后3种属2B型.  相似文献   

8.
对葡萄牙野燕麦染色体核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物种的染色体数目为2n=42,绝大多数为中着丝粒染色体(m)或近中着丝粒染色体(sm),染色体长度比为3.190,并在第5、第11和第16号染色体上发现3对随体,核型公式为2n=6x=42=18m+22sm(6SAT)+2st,染色体组型为"2B"类型。  相似文献   

9.
对四川农业大学选育的泡椒专用品种"川农泡椒一号"和22个辣椒品种进行了植物学性状观察并进行聚类分析,用常规根尖压片法对"川农泡椒一号"和5个辣椒变种进行了核型分析.结果表明,"川农泡椒一号"染色体数为2n=24,由中部着丝粒染色体(m)和近中部着丝粒染色体(sm)组成,核型为2A型,核型公式2n=24=22m+2sm,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10M2+14M1,最长染色体和最短染色体之比在1.41,说明"川农泡椒一号"在整个系统演化中处于相对原始的地位.5个辣椒变种的核型分析结果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川农泡椒一号"的植物学性状、核型与这5个变种有较大差异,而与雏形椒相近,因此将其归为锥形椒.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定豌4号、草原23号、中豌4号、中豌5号、中豌6号、中豌9号6个不同豌豆品种(系)的核型分析,结果表明,虽然6个品种(系)的染色体数目相同,均为2n=2x=14,但染色体类型与核型各不相同,定豌4号的核型公式为2n=4m+8sm+2sm(SAT),核型类型为3A;草原23号的核型公式为2n=2x=10m+4sm,核型类型为1A;中豌4号的核型公式为2n=2x=2m+12sm,核型类型为1A;中豌5号的核型公式为2n=2x=2m(SAT)+12sm,核型类型为2A;中豌6号的核型公式为2n=2x=12m+2sm,核型类型为1A;中豌9号的核型公式为2n=2x=2m+10sm+2sm(SAT),核型类型为3A。表明6个不同豌豆品种(系)间存在染色体水平上的遗传多样性,推断它们的进化程度为:定豌4号、中豌9号进化程度较高,中豌5号次之,草原23号、中豌4号、中豌6号较低。  相似文献   

11.
退火处理对葛根淀粉老化特性和质构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差式量热扫描仪(DSC)、低场核磁共振分析仪和质构分析仪研究退火处理对葛根淀粉老化过程中水分迁移、老化特性和质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退火处理会使葛根淀粉在老化过程中的水分子相对含量降低;退火时间对葛根淀粉老化度的影响较为明显,随着退火时间的延长,葛根淀粉的糊化焓增加,老化焓降低,老化度降低,当退火时间达到24 h时,葛根淀粉老化1 d后的老化度从原葛根淀粉的32.95%降到19.58%,老化10 d后的老化度从37.42%降到19.46%;原葛根淀粉凝胶和退火处理葛根淀粉凝胶的凝胶强度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当退火时间达到24 h时,老化1 d后的凝胶强度从原葛根淀粉的27.34增加到48.44,老化10 d后的凝胶强度从72.11增加到76.45,弹性则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减小。  相似文献   

12.
分别从罹拟锈病的野葛Pueraria lobata(Willd.)Ohwi、粉葛P.thomsonii Benth.和山葛P.montana(Lour.)Merr.获得病原物拟锈病菌(集壶菌)Synchytrium sp.的孢子囊堆,用其作材料进行了不同DNA提取方法的效果比较,同时对来自以上3种不同植物菌株的核糖体DNA(rDNA)-ITS进行了克隆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改良的氯化苄法提取基因组DNA的效率最高,但单孢子囊直接进行PCR扩增也可以满足ITS的克隆和分析;来源于野葛和粉葛菌株的ITS1-5.8S-ITS2分别为856 bp和907 bp,两者同源性为92%;而山葛菌株的ITS1-5.8S-ITS2为1 148 bp,与野葛和粉葛菌株的同源性分别为54%和55%.由此推断,粉葛与野葛上的菌株可能为相同种的不同变种,而山葛上的菌株为另一个种;或者3种植物上的菌株分别为3个不同的集壶菌种.  相似文献   

13.
燕宪海  张爱丽  田友清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319-22320,22497
[目的]优选葛花滴丸制备工艺条件并测定滴丸中葛根素的含量。[方法]以滴丸圆整率、重量差异和溶散时限为考察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考察PEG6000与S-40比、基质与药物比、冷凝剂管口温度和滴速等因素对滴丸成型的影响,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滴丸中葛根素的含量。[结果]优选出的最佳工艺条件为:PEC6O00与S-40为3:1(g/g),基质与药物为4:1(g/g),冷凝剂管口温度为35~40℃,滴速为50d/min;3批样品中葛根素的平均含量为52.26±1.33mg/g。[结论]葛花滴丸制备工艺合理,重现性好,外观质量好,溶散时限和重量差异合符《中国药典》要求;高效液相色谱法先进、准确、可靠,可作为葛花滴丸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4.
报道了浙江产黄精属植物一新变种--古田山黄精,并对其与近似种在形态学和核型上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如下:古田山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ma var.gutianshanicuym),2n=2χ=24=1 4m+4sm+6st(2 sc);多花黄精(P.cyrtonema),2n=2χ=22=10m+8sm+4st;长梗黄精(P.filipes),2n=2χ=16=8m(4sat)+8sm.长梗黄精的核型属于2B型;多花黄精属于3B型;古田山黄精属于2C型,核型均为首次报道.数据统计表明叶片宽度、总花梗长度是古田山黄精与其原变种多花黄精的主要区别所在.  相似文献   

15.
为从本质上揭示葛块根膨大的分子机理,将cDNA-AFLP技术运用于葛块根膨大的野生型和突变型发育过程的基因表达差异的分析,筛选出5个特异表达片段,其中野生型Y0、Y1和突变型T0、T14个成功测序,结果显示:DNA片段大小分别为384、248、241和161 bp;BLAST搜索结果表明:Y0与大豆假拟蛋白相关的未知mRNA同源性99%;Y1与罗伊乳杆菌木糖异构酶基因序列同源性95%;T0与豇豆小分子热休克蛋白mRNA序列同源性87%;T1与番茄的类胡萝卜素异构酶基因同源性98%;Y0翻译的蛋白质与拟南芥亚种赤霉素结合蛋白β-2亚基有一定同源性,Y1和T0、T1翻译的蛋白质在核酸蛋白数据库中均未搜索到同源序列。  相似文献   

16.
荔枝与龙眼核型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荔枝的核型公式为2n=30=22m(2sat)+6sm+2st,龙眼的核型公式是2n=30=16m(2sat)+8sm+6st.荔枝的sat染色体位于第2对,而龙眼的sat染色体则位于第12对.核型的不对称性,龙眼大于荔枝.按Stebbins分类,荔枝为2A核型,龙眼是2B核型.  相似文献   

17.
黄芪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染色体核型分析表明,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和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var.mongholicus(Bge.)Hsiao]均为二倍体,2n=2x=16,第8号染色体上均有随体;膜荚黄芪核型为2n=2x=8m(1SAT) 8sm,蒙古黄芪染色体核型为2n=2x=6m 10sm(1SAT);核型对称性分别为2A和2B型.该结果支持<中国植物志>关于蒙古黄芪为膜荚黄芪变种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江西野葛主要化学成分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江西四种类型的野葛主要化学成分的分析,结果显示:野葛的根、茎、叶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茎和根中含有大量的药用成分。在这四种类型的野葛中,大花叶大根型野葛的茎叶适合饲用,根的食用价值高;小叶小根型野葛药用价值最高。  相似文献   

19.
赵喜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298-19298,19309
[目的]建立野葛中葛根素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Diamonsil C18(250.0 mm×4.6 mm,5.0μm),流动相为甲醇∶水(80∶10,V/V),紫外检测波长250 nm。[结果]葛根素在0.242~2.420 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加样回收率为99.29%。[结论]该法简便、快速、重复性好,可用于测定野葛中葛根素含量。  相似文献   

20.
试验采取反相高压液相色谱的方法,对甘肃省陇南地区地产葛根中葛根素含量进行了研究,并和其它地区的研究数据加以比较,结果表明陇南地区种植的葛根有效成分葛根素含量较高,具有良好的药用和经济价值,说明陇南地区适于种植和发展该中药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