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兔瘟”是由病毒所引起,其病原可凝集人的“O”型红细胞,而且此种凝集现象可被相应的抗病毒抗体所抑制。为寻求更为简便、快速的诊断方法,特进行本试验。材料及方法一、免瘟种毒:由自然病兔中分离,并经用江苏农学院制备的“兔瘟”组织灭活疫苗做免疫保护试验证实为“兔瘟”病毒。取人工接种第5代病死兔的肝、牌,-30℃保存作为种毒,代号RZ-5。  相似文献   

2.
兔瘟脏器病变与病毒血凝价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兔瘟脏器病变与病毒血凝价比较研究安徽省农业科学院230031吴世义兔瘟病毒对家兔的各器官组织的嗜性不同,因而病毒在兔体各脏器内的分布密度也就不尽相同。笔者对人工接种兔瘟病毒后急性死亡家兔的主要内脏器官进行了大体病理剖检,并用红细胞凝集试验对各种脏器进...  相似文献   

3.
诊断“兔瘟”的醛化人“O”型红细胞可长期保存;提出了病料处理方法,消除了非特异性反应;醛化的与新鲜的人“O”型红细胞诊断液效果相当。“兔瘟”病毒具有凝集人“O 型”红细胞的特性,但使用新鲜的红细胞多为不便。为此,本文就醛化红细胞的使用效果及病料处理方法进行了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应用免疫酶组化染色法快速诊断“兔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免疫酶组化染色法诊断“兔瘟”具有特异性强、重复性好、方便快速的优点,与血凝试验的阳性符合率为100%,是便于基层推广应用的有效方法.目前用于诊断“兔瘟”的方法较多,临床上都利用兔瘟病毒具有凝集人红细胞的特性而应用血凝(HA)、血凝抑制(HI)试验及平板凝集试验。尽管这些方法简便、快速,但人红细胞购买不便、保存期短.难以做到标淮化,不利于在基层推广。为此,我们利用免疫酶组化染色法来诊断兔瘟.试验表明,该法简便、准确、稳定,是适用于基层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在常规“兔瘟”凝集反应诊断中,都是采用人“O”型红细胞。笔者使用了“A”型、“B”型、“AB”型人的红细胞悬液作凝集反应,结果表明,“兔瘟”病毒对人的各类血型红细胞的凝集作用没有严格的选择性,红细胞悬液和全血的结果都是一致的。通过凝集与凝集抑制试验的检验,病毒对人不同血型红细胞的凝集现象均能被特异性的免疫血清所抑制。操作方便、取血方便、实用性强,敏感性高,但还有待进一步积累数据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6.
正兔瘟又称为兔病毒性出血症,1984年中国学者杜念兴等首次报道~[1],是由兔出血症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败血性和毁灭性的高度接触性、高度致死性的烈性传染病,一般2月龄以内的仔兔或哺乳兔多具有抵抗力,此病特征是青壮年兔先发病先死亡。该病发病率高,传播速度快,有时与球虫病、巴氏杆菌病并发,对养户易造成巨大的损失。兔出血症病毒属嵌杯病毒科兔病毒属,对绵羊、鸡、鹅和人的O型红细胞有凝集作用,可通过人的O型红细胞的血凝和血凝抑制实验进行检测诊断。目前因兔瘟苗的普及,该病虽不常见,但仍有零星发生,并  相似文献   

7.
针对山东潍坊地区鸭瘟零星发病现象,从潍坊采集具有典型症状病料,通过鸭胚接种,分离出一株病毒。通过分子生物学以及阳性血清定性中和试验鉴定为鸭瘟病毒(DPV),命名为鸭瘟病毒GM株。结果显示,该本病毒可适应鸭胚和鸡胚成纤维细胞;鸭胚ELD50为10-5.5/0.2 m L;该病毒无血凝活性,不能凝集1%鸡红细胞;本动物回归,使樱桃谷鸭在5~6 d死亡,成功复制出鸭瘟病毒;鸭瘟病毒GM株与鸭瘟病毒鸡胚化弱毒株(CVCC AV1222)疫苗的免疫攻毒试验表明,传统鸭瘟疫苗对该分离株具有保护力。初步确定该病毒为传统鸭瘟野毒。  相似文献   

8.
根据兔病毒性出血瘟病毒能与人体O型血球凝集的特性,我县在摸索研制疫苗的过程中,对自然发病死亡兔和人工感染致死兔的脑、肺、心、脾、肾、肝、肠系膜淋巴结及腰部肌肉等8种组织做了血凝价测定。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 1.人体O型红细胞,由奉贤县人民医院血库提供,用生理盐水冲洗3~4次后配成1%备用。 2.毒种——由本站保存的兔体继代肝毒“84-FE_3”。  相似文献   

9.
兔出血症病毒西藏野毒分离株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西藏农牧学院分离的一株兔出血症病毒(RHDV)西藏野毒进行血凝性、特异性和致病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此株RHDV野毒血凝价高达10240以上;RHDV抗血清可特异性抑制该株病毒对人“O”型红细胞的凝集;西藏株RHDV的最小致死量为10^-5/mL,是一株具有高致病力的RHDV强毒株。  相似文献   

10.
在玻扳上滴二、三滴生理盐水,加入少许人血液,取一小块兔瘟病死兔的肝或脾,在盐水滴中摆洗,使液滴混匀,作血凝试验检查。结果,人工感染16例、自然发病26例均发生清楚的红细胞凝集。球虫病、兔瘟高免兔等16例都未出现血凝现象。按上法在摆洗病料块之前加一滴兔瘟高免血清,作血凝抑制试验,能特异性地抑制兔瘟病料对红细胞的凝集。用此法在发病现场可对该病立即作出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1.
研究利用MA104、L929、RK三株传代细胞,对接种有相同剂量兔瘟病毒材料的有单层细胞和无单层细胞维持液中兔瘟病毒血凝价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有单层细胞的维持液中病毒血凝价较无单层细胞维持液中病毒血凝价下降缓慢。这说明此三株传代细胞能延缓维持液中兔瘟病毒血凝价的下降。  相似文献   

12.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血凝谱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家兔A型魏氏梭菌培养液处理的6株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以方阵试验分别与人O型红细胞及羊、猪、兔、鸡、鸭、鹌鹑、麻雀、小鼠等8种动物的红细胞作血凝试验,结果证明,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H_(120)株和M_(41)株均能凝集人O型以及羊、猪、兔、鸡、鸭、鹌鹑、小鼠的红细胞,而不能凝集麻雀的红细胞;GIBV株和Connecticut株能凝集人O型以及免、鸡、鹌鹑、麻雀的红细胞,而不能凝集猪、羊、鸭、小鼠的红细胞;Gray株能凝集兔、鸡、鹤鹑的红细胞,不能凝集人O型以及猪、羊、鸭、麻雀、小鼠的红细胞;而经家兔A型魏氏梭菌培养液处理的T株和未经处理的6株病毒对人O型以及8种动物的红细胞都没有凝集性。试验还证明,M_(41)株和H_(120)株对人O型及8种动物的血凝活性水平有差异。  相似文献   

13.
一种新型鸭瘟病原的分离鉴定及其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2000年起.山东省的潍坊、临朐、昌乐、昌邑、沂源等饲养肉鸭集中的地区发生一种同鸭瘟症状、剖检变化相似的疾病.但该病主要侵害1月龄以下的雏鸭.成年鸭发病率较低。从自然感染该病典型病死鸭脏器中获得1株病毒,病毒粒子直径80~200nm,呈圆形.有囊膜。进一步试验鉴定,该病毒核酸类型为DNA,ELD50为10^-3.46/0.2mL,对樱桃谷鸭胚、番鸭胚、麻鸭胚及SPF鸡胚的致死率分别为100%、90%、20%和0%。该病毒对氯仿、乙醚、酸碱处理敏感,56℃ 30min能使病毒灭活,该病毒无血凝活性.不能凝集“O”型人、鸡、鸭、鹅、猪、小鼠、豚鼠、绵羊等的红细胞。血清学试验表明,该病毒与鸭肝炎病毒阳性血清、雏番鸭细小病毒阳性血清、小鹅瘟阳性血清之间无中和作用,而能部分中和鸭瘟病毒阳性血清,表明该分离株与传统鸭瘟病毒呈部分相关性。初步确定该病毒为疱疹病毒属疱疹病毒科成员。鉴于该病用传统的鸭瘟疫苗不能预防.故现暂定名为“新型鸭瘟”。  相似文献   

14.
<正>兔病毒性出血症(RHD)俗称兔瘟,是由兔出血症病毒(RHDV)引起的兔的一种急性、烈性、高度接触性、病毒性疫病,我国农业部兽医局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该病传播速度快,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兔群中一旦有兔感染该病,则迅速蔓延至整个兔群,给兔场带来毁灭性的灾难。RHDV属于杯状病毒科(Caliciviridae)兔病毒属(Lagovirus),为正链、单股RNA病毒,RHDV只有一种血清型,具有能凝集人的"O"型红细胞的特性,血凝性与病毒感染和致病性密  相似文献   

15.
在兔出血症的检测和免疫监测中,血凝/血凝抑制试验(HA/HI)是常规有效的检测方法。针对人“O”型新鲜红细胞存在质脆易碎、保存期短的缺点,从醛化人的“O”型红细胞制备方法的优化、工作浓度、保存时间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并用于兔出血症的HA/HI试验,同时以新鲜的人“O”型红细胞作为对照。结果表明:经戊二醛-甲醛二次醛化的红细胞的醛化效果与只用戊二醛醛化的红细胞效果差异不显著,均优于甲醛醛化效果,且经戊二醛-甲醛二次醛化或戊二醛醛化后的红细胞不溶血,性质不变,易保存;在兔出血症HA/HI试验中,经戊二醛醛化人“O”型红细胞的试验效果与新鲜红细胞差异不大,结果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6.
对山东省潍坊某兔场送检的疑似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料进行细菌学检验、血凝性、特异性鉴定,并进一步进行毒力鉴定和免疫原性测定。结果显示:RHDV WF株对人"O"型红细胞具有高度血凝性,血凝效价为1∶2048,RHDV抗血清可特异性抑制RHDV WF株对人"O"型红细胞的凝集,RHDV WF株对家兔的LD50为10-6.5/m L,是一株对家兔具有高致病力的强毒株。取第5代RHDV WF株制备灭活苗,用1.0mL免疫试验兔,免疫后第14天攻毒,对RHDV的保护率达100%。  相似文献   

17.
兔瘟是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和毁灭性的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是目前危害我国养兔业最重要的疫病之一。间接ELISA抗体检测方法是兔瘟血清学抗体水平检测的主要方法,在兔瘟的诊断、流行状态的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了评价兔瘟病毒间接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在兔瘟抗体检测中的应用效果,利用兔瘟病毒间接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对2012年采集于河南、河北、山东等地的818份免疫兔血清进行了检测,并进行了间接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与间接血凝抑制试验(HI)的符合率研究。结果显示两者的符合率达94.0%,说明ELISA试剂盒具有良好的临床适用性和准确性,非常适用于兔场免疫后兔群的抗体水平监测。  相似文献   

18.
使用醛化人 O 型红细胞与新鲜人 O 型红细胞进行“兔瘟”瓷板 HA 和 HI 定性试验证明,两者检测效果基本相同。为了使试验更快速和方便,在该试验中可以使用醛化红细胞。在用“快速二次醛化法”和改良 Csimas 法醛化的红细胞比较结果表明,前者优于后者,方法简易,醛化时间缩短近20倍。笔者推荐使用“快速二次醛化法”醛化的人 O 型红细胞。  相似文献   

19.
从山东东营某兔场送检的疑似兔病毒性出血症(R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RHD)病料中分离到1株病毒(DY株)。通过血凝性及RT-PCR鉴定,以及毒力和免疫原性测定。结果显示:分离株DY株为兔出血症病毒(R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 Virus,RHDV),对人O型红细胞具有高度凝集性,血凝效价为12log2,RHDV抗血清可特异性抑制这种凝集作用;RT-PCR扩增出RHDV VP60的201 bp基因片段;RHDV DY株对家兔的LD50为10-6.5/m L,是一株对家兔具有高致病力的强毒株。取第5代RHDV DY株制备灭活疫苗免疫试验兔,免疫后第14d攻毒,对RHDV的保护率达100%。  相似文献   

20.
对山东省东营某兔场送检的疑似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料进行细菌学检验、血凝性及特异性鉴定,并进一步进行毒力鉴定和免疫原性测定。结果显示:RHDV DY株对人"O"型红细胞具有高度血凝性,血凝效价为1:4 096,RHDV抗血清可特异性抑制RHDV DY株对人"O"型红细胞的凝集,RHDV DY株对家兔的LD50为10~(-6.5)/m L,是一株对家兔具有高致病力的强毒株。取第5代RHDV DY株制备灭活苗,用1.0m L免疫试验兔,免疫后第14天攻毒,对RHDV的保护率达1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