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本文通过利用不同配方比例发酵床对猪生产性能进行实验,确定适合本地区的发酵床配方及比例;并研究发酵床对猪舍温度和空气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床可明显提高冬季猪舍温度,降低猪舍内NH3、H2S的浓度,提高舍内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2.
发酵床养猪的研究现况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发酵床是基于畜禽粪便排放与环境污染控制的一种健康的养殖方式,它为猪提供翻拱和嬉戏场所,符合动物福利和低碳减排的要求,实现了无污染、"零"排放的目的,改善了猪的福利,提高了生产性能,降低了养殖成本,减少了消化道疾病的发生和抗生素等药物的使用。作者从发酵床的提出、发酵原理、发酵床在养猪中的应用及其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针对中小规模猪场存在的粪污处理难等问题,设计在猪发酵床下建造串联沼气池式新型猪舍,将部分猪粪污直接排入沼气池,发酵后再利用;部分猪粪尿由发酵床分解,冬季发酵床给沼气池有效保温,实现发酵床和沼气池处理粪污的有机结合。本设计不仅实现了猪的粪污零排放,而且做到了清洁能源循环利用,适合家庭牧场使用。  相似文献   

4.
孙胜祥  杨礼 《畜牧兽医杂志》2014,(3):27+30-27,30
发酵床养猪是利用高效有益微生物和垫料建成发酵床,实践证明发酵床养猪降低劳动强度20%~30%,节约饲料10%~15%,猪肉品质明显改善.但在高原地区由于温度、湿度、光照和菌种等原因,发酵过程中又常见到死床现象,本文就发酵床养猪的死床的原因及解决办法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5.
北方冬季气温比较低,发酵床养猪是比较好的养猪方法之一.发酵床能产热,抗寒冷,猪在床上可舒服地生长.好的发酵床舍内无异味,但有些发酵床有氨味.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用不同菌种、不同日龄猪、不同养殖方式开展试验,旨在探索发酵床养殖模式与传统养殖模式的差异。结果表明:发酵床养殖模式可显著提高育肥猪的末重、用料量,降低料重比,使之比传统养殖方式下降14.3%;可显著提高断奶猪的末重,降低料重比,使之比传统养殖方式下降8.6%;发酵床养殖方式可使猪只呼吸道、消化道的发病率大幅下降;可有效节水、节工和节料;采用发酵床养猪技术饲养育肥猪,每头猪可多获利111.9元,并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7.
《畜牧与兽医》2014,(7):47-49
通过测定不同季节采用发酵床养殖猪只的生产性能指标,研究发酵床养殖在极端气候条件下对育肥猪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分2次进行,分别在夏季的7—8月和冬季的12—1月,设水泥地面对照组。夏季试验发酵床养猪的试验群体为105头,分9圈饲养,密度为1.7 m2/头;冬季试验发酵床养殖观察的群体数量为112头,分9圈,密度为1.7 m2/头。水泥地面对照观察3圈,群体为42头,密度1.5 m2/头。水泥地面猪舍无后窗,发酵床猪舍后墙开窗(90 cm×100 cm),窗距离地面1.0 m,夏季采用自然通风,冬季水泥地面采用热风管道供暖,发酵床无采暖设施。饲养观察期为夏季30 d,冬季60 d。结果显示:夏季发酵床比水泥地面日增重低6.7%(P<0.05),料重比增加4.4%(P<0.05);冬季发酵床比水泥地面日增重提高16.7%(P<0.05),料重比降低5.5%(P<0.05)。结论:在凉爽和寒冷的季节采用发酵床养猪效果显著,表现出较好生产性能;夏季发酵床的高温环境对育肥猪的生长性能有明显的不利影响,而且体重越大,影响越大;采用发酵床养殖模式,需要通过圈舍设计和通风设施的改进来扬长避短。  相似文献   

8.
冬季发酵床养殖模式对猪舍环境及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研究冬季发酵床养猪模式对猪舍环境、猪生产性能及免疫性能的影响.试验选用60头三元杂交断奶仔猪,分为两个处理,每处理5个重复,每重复6头猪.对照组为传统的水泥地面猪舍养殖模式,试验日粮为基础日粮+10%杆菌肽锌20mg/kg与10%硫酸粘杆茵素20mg/kg;试验组为发酵床猪舍养殖,试验日粮为基础日粮+O.1%日本酵素.测试指标为猪舍温度、相对湿度、悬浮颗粒浓度、氨气浓度、猪料肉比、平均日增重及血清IgA、IgM、IgG浓度.试验时间106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显著提高了猪舍温度(P<0.05),极显著降低了猪舍氨气和悬浮颗粒浓度(P<0.01),对猪舍相对湿度无显著影响;试验组显著提高了平均日增重、饲料转化率及血清IgA、IgG浓度(P<0.05),对血清IgM浓度无显著影响.试验表明冬季发酵床养猪模式可改善猪舍环境,提高猪的生产性能与免疫性能,优于水泥地面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9.
田华  李顺荣  冯强 《中国动物保健》2010,12(12):15-17,21
通过建立生物发酵床,利用垫料中有益菌群的占位、生物热消毒、杀菌抑菌原理,配套疾病综合控制措施,对比观察了育肥猪的疾病发生情况。结果表明:发酵床条件下育肥猪的发病率降低了10.07%;因病死亡率降低1.65%;头均防治费降低5.60元,降低了52.8%;场内原有的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仔猪副伤寒、传染性鼻炎、关节炎的发病得到了有效控制;胃肠炎、蛔虫、疥癣及感冒等的发病率也出现大幅度下降趋势,分别降低8.5%、12.1%、10.6%和3.8%,;生物发酵床改善了猪舍环境,增强了猪的体况,提高了免疫效果,保障了猪群的健康。  相似文献   

10.
<正>发酵床养猪以其节约水电费用、减少用工成本,提高饲料报酬和养猪经济效益等诸多优势,日益为养猪人所关注。尤其对中、小养猪场(户),如何应用发酵床养猪以及该项技术的可行性更是时下热议的话题。发酵床养猪又称"自然养猪"、"微生态养猪"、"生物环保养猪"、"零排放养猪",其实质都是以发酵床技术为核心,利用微生物发酵原理对猪的粪、尿进行自然分解,使猪舍无氨味、臭味,对自然环境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发酵床养猪技术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发酵床养猪技术的概念与作用原理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发酵床养猪技术的实施流程进行了分析,具体包括:发酵微生物的准备;降解剂的选用;有机床板的制作;育猪棚的改建与育猪棚日常管理等。最后,本文指出发酵床养猪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减轻环境污染、提高猪肉品质与提高效益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谢实勇  陈余  张鹏 《猪业科学》2012,29(9):86-87
主要研究生态发酵床养殖模式下对种猪蹄健康和仔猪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床对降低妊娠母猪在妊娠期间发生蹄病,减少无损淘汰具有一定的作用,种猪的淘汰率降低1个百分点;发酵床模式的饲养改善了妊娠母猪生活环境和体况,增加窝产活仔数,平均每头母猪提高1头窝产活仔猪;发酵床养殖对提供保育猪成活率效果显著,平均提高2个百分点;在提供育成猪成活率方面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为了比较夏季发酵床与改进水泥地面模式保育猪和生长猪饲养效果,选择日龄相近、生长发育良好的杜×长×大三元配套系商品猪,初始体重分别为(9.59±0.81)kg保育猪88头和(18.43±1.32)kg生长猪64头,随机分成发酵床模式组和改进水泥地面模式组。保育猪饲养期为31d,生长猪饲养期为57d。全程记录饲养期间每天猪舍内温度、湿度、地面温度。结果表明,改进水泥地面模式舍内温度、地面温度和相对湿度均低于发酵床模式。改进水泥地面模式与发酵床模式相比,保育猪日增重提高14.6%、料重比降低11.7%;生长猪日增重无显著差异,但料重比降低9.8%。夏季保育猪和生长猪在改进水泥地面模式下的饲养效果优于发酵床模式,建议南方地区发酵床只用于夏季以外季节的保育猪饲养。  相似文献   

14.
发酵床养殖与常规养殖比较试验,结果显示:发酵床养殖发病率(腹泻、咳嗽、消化不良症)分别下降24.5%(P﹤0.05),减少一半以上的用工量,节约5.4倍的用水量(P﹤0.05),猪日增重提高13.2%(P﹤0.05),料肉比下降4.17%(P﹤0.05).浅层垫料发酵床养殖和深层垫料发酵床养殖分别较常规养殖节支15.6万元和10.1万元,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5.
研究冬季发酵床养猪模式对猪舍环境、猪生产性能及免疫性能的影响。试验选用60头三元杂交断奶仔猪,分为两个处理,每处理5个重复,每重复6头猪。对照组为传统的水泥地面猪舍养殖模式,试验日粮为基础日粮+10%杆菌肽锌20mg/kg与10%硫酸粘杆菌素20mg/kg;试验组为发酵床猪舍养殖,试验日粮为基础日粮+0.1%日本酵素。测试指标为猪舍温度、相对湿度、悬浮颗粒浓度、氨气浓度、猪料肉比、平均日增重及血清IgAI、gM、IgG浓度。试验时间106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显著提高了猪舍温度(P<0.05),极显著降低了猪舍氨气和悬浮颗粒浓度(P<0.01),对猪舍相对湿度无显著影响;试验组显著提高了平均日增重、饲料转化率及血清IgAI、gG浓度(P<0.05),对血清IgM浓度无显著影响。试验表明冬季发酵床养猪模式可改善猪舍环境,提高猪的生产性能与免疫性能,优于水泥地面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16.
发酵床养猪及其关键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酵床养猪技术是一种利用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生猪生产的过程,具有低排放、无臭气,节省饲料,降低成本,加强猪的福利和提高猪肉品质的优点.论文综述了发酵床养猪模式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影响发酵床养猪模式生态效应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7.
为了比较发酵床与传统模式的饲养效果,选择日龄相近、生长发育良好的杜×长×大三元配套系商品猪分为小猪组和大猪组。小猪组36头,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8头;大猪组32头,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6头,分别在发酵床和传统模式两种环境中生长。结果表明:发酵床模式与传统模式相比,小猪和大猪的试验组日增重比对照组分别提高4.52%、16.73%;料重比分别降低3.16%、7.43%;传统模式舍内环境与发酵床模式差异不显著。总体分析采用发酵床技术饲养育肥猪,每头可多获利126.24元。发酵床养猪模式的饲养效果优于传统养猪模式的饲养效果。  相似文献   

18.
自然发酵床的研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本研究采用天然素材制成高温发酵床和低温发酵床,并且在低温发酵组饲养4头体重为20kg左右商品杂交猪。测量了猪床垫料上、中、下三层的温度,比较发酵进程。结果表明:高温发酵组温度上升迅速,最高达61.6℃,在不补充可发酵原料条件下维持11日;低温发酵组于进猪后床温升高,经15日稳定于52℃左右。自然素材发酵床可行,粪中微生物对发酵的形成和维持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益生菌发酵床养殖技术养猪效果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择同品种、同批次、平均体重(16.35±2.33) kg杂交猪(本地白♀×大约克♂)猪180头,随机分成3组,每组4次重复,每重复8头公猪,7头母猪.第1组为对照组,用传统水泥地圈栏;试验2组采用负压抽风发酵床圈栏;试验3组采用负压抽风+水帘降温的发酵床圈栏,试验期150 d.结果表明,试验2、3组与对照组比较日增重分别提高了8.29%(P<0.01)、13.34%(P<0.01);饲料转化率分别提高了2.78%、6.06%;发病率降低了14.52%、19.35%;增重成本分别降低了2.16%、3.55%;血液生化指标差异不显著;猪肉品质符合无公害食品标准的要求,因此发酵床养猪对猪的生产性能以及猪肉的食用安全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0.
发酵床养猪的原理就是利用微生物发酵分解猪的粪、尿等排泄物,减少养殖业对环境的污染。微生物发酵会释放出热量,在春、秋、冬季等低温季节既能为猪群提供舒适温暖的环境,又节约大量的取暖费用。但夏季天气炎热,加上发酵床中微生物产生的热量,可能会对猪只造成不利的影响。作者通过对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