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茶叶化学是研究茶树各器宫的化学成分,研究茶树生长、发育、遗传、变异和制茶过程中物质、能量、信息三者的变化,协调、拮抗、矛盾统一等规律的一门科学。它包括了茶叶成分化学、茶树生物化学、制茶化学和茶叶品质化学等内容,是普通化学、生物化学、物理化学渗透到栽茶和制茶中的一门边缘学科。它能为茶树栽培、品种选育、制茶学和茶叶品质鉴定提供有关化学和生物化学的理论和依据。  相似文献   

2.
将某些天然植物的叶、茎、花、果实与茶叶进行复合加工的多元复合茶,不仅营养丰富,保健功能独特,而且色、香、味、形各品质因子都表现优佳,符合现代生活方式的需求。本文阐述主要加工技术及其品质特点。  相似文献   

3.
提高茶叶品质,除加强茶园管理,为茶厂提供优质鲜叶原料以及茶厂改进制茶工艺技术外,加速选育适制各种茶类的茶树良种是当务之急的根本措施。建国以来,我国茶树良种选育工作已取得一定的成绩,但远远不能满足迅速发展的茶叶生产的需要。茶树是多年生作物,选育一个新品种所需的时间较其它作物长,一般  相似文献   

4.
茶叶是一种人们喜爱的饮料,其品质的优劣是通过“色、香、味、形”来反映的。然而茶叶在普通的贮藏条件下,易出现多种变化,导致品质降低。贮藏过程中茶叶品质劣变,主要是由于许多内含成分发生一系列化学变化所致。影响这些化学变化的环境条件虽然很多,但主要的因素是氧气、温度、湿度、光线和异味等。控制这些条件,茶叶的变质问题即可防止。因此人们为改进茶叶贮藏保管方法,做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如  相似文献   

5.
茶叶品质是由鲜叶质量和制茶工艺决定的,鲜叶原料是基础,鲜叶原料的好坏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高山出好茶”,这是我国劳动人民对茶叶生产的经验总结。高山茶园所产的茶叶品质所以会好,这是由  相似文献   

6.
41022茶是特珍特级精茶。它具有色、香、味、形俱佳的品质,在欧美、中东一些国家倍受青睐,是国际市场上的抢手货。 41022条索紧直匀齐,灰润发亮,锋苗显露,栗香浓郁,汤色明亮,叶底嫩绿,饮之甘醇爽口,回味无穷。此茶产于我国得天独厚的屯、遂、婺等茶区。兹将我省婺源茶  相似文献   

7.
茶叶贮藏运销过程中,容易受到周围环境因素的影响,内含成分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并产生出各种不利于茶叶色、香、味的物质,从而导致茶叶陈化变质.感观表现为茶叶的色泽由鲜变枯,汤色由亮变暗,滋味由甘浓变淡,香气由重变轻.这是由于与色、香、味等感观质量相应的化学成分如多酚类物质、氨基酸、脂类、色素、芳香物质等性质大多不稳定,在空气中氧的作用下极易发生自动氧化,使茶叶质量发生劣变,失去原有的色、香、味缘故.影响品质的化学成分主要是多酚类物质、氨基酸、芳香物质、维生素C、叶绿素等.  相似文献   

8.
香高、味醇、汤清、叶绿、形美是优质绿茶应有的品质特色,不但给饮用者以美好的品饮风味和艺术享受,而且保留着较丰富的氨基酸、维生素、茶多酚和适量的芳香物质等对人体有益的营养成份。要获得内质良好的优质茶,除了茶树品种和采摘嫩度对茶叶内含成份有影响的因素以外,加工制造的各个环节,都必须严格依  相似文献   

9.
猪年话金猪     
提及中国的十大名茶,就不得不让人想到茶中珍品——碧螺春。碧螺春属绿茶,以“形美、色艳、香高、味醇”闻名中外,有“一嫩(芽叶)三鲜(色、香、味)”的赞誉。碧螺春的闻名固然与美丽的传说分不开,但其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与精湛的采制工艺是流传至今的“秘笈”。碧螺春的茶乡是素有“天堂中的天堂”之称的太湖之滨——洞庭东山和西山,这里气候温和,空气湿润,土壤呈微酸性或酸性,加之质地疏松,最宜茶树生长,加上与桃、李、杏、梅、橘、石榴等果木交错种植,茶吸果香,花窨茶味,[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茶树鲜叶有一股青臭气,但经过合理加工的佳茗却具有浓烈的清香味。绿茶的加工虽有大致相同的工艺,但由于制法不同,其产品的特色各异,如:茗眉、毛峰、龙井、瓜片、珠茶等。形成这些不同的外形特点,主要在于制作时手法的掌握程度不同,其中温度的控制乃形成绿茶色、香、味等内质因子的关键所在。本试验的目的是,采用两种不同的制法以期改变其内含物的含量,从而提高茶叶品质。为了便于比较,我们将两种制法的成品茶进行了生化测定和感官审评。兹将初步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1.
复合茶树主要生化变异及成茶品质初步研究叶美凤,周汉忠(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330202)茶树品种是构成茶叶品质的基础。两个不同品种茶树嫁接组合在一起,形成复合茶树,对其主要生化变异和成茶品质研究并不多见,为填补这一研究内容,笔者在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  相似文献   

12.
《茶叶科学技术》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主办的茶叶科技综合性期刊,季刊,1960年创刊。主要报道茶树栽培、茶树育种、茶园土壤肥料、茶叶机械、茶叶加工、茶树生理生化、茶树植保与茶叶经济等领域的新成果、新技术、新品种、新工艺与科学种茶、制茶经验、经营管理经验以及应用理论等。辟有“综述论文、实验研究、茶叶经济、科技园地、生理生化、思考观点、茶史文化、名茶名种、茶区动态”等栏目,适合茶叶科技工作者和茶叶爱好者阅读参考。  相似文献   

13.
浅谈环境对绿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茶的品质与茶树的遗传特性、栽培管理水平、所处的自然环境以及加工技艺、加工设备和制茶人员的素质等密切相关。一般地 ,气候温和、昼夜温差大、雨量充沛、云雾缭绕、湿度较大 ,土质好 ,土壤肥沃的栽培区域产出的茶叶品质好。在这种优越的环境条件下 ,茶叶中的含氮化合物等品质成分的合成与积累多 ,茶树的芽叶肥壮 ,持嫩性好 ,从而给茶叶的优质奠定了物质基础。本文仅就茶树栽培区域的环境条件如土壤、光照、水分等因素对绿茶品质的影响谈几点认识。1 茶园土壤对绿茶品质的影响茶树属多年生植物 ,良好的管理下生命活动一般长达上百年 ,…  相似文献   

14.
茶叶中富含茶氨酸,茶氨酸是茶叶特有的一种氨基酸,是重要的呈味物质。茶叶中茶氨酸组成特性直接影响到茶叶的鲜爽醇度,且具有降压、抗疲劳、抗肿瘤、镇静等多种生理功能,在医疗卫生等领域应用广泛。介绍了茶氨酸的组成及其对茶叶品质的影响,并就茶氨酸的呈味特征以及应用前景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所谓"茶艺",古代包括艺茶、茶叶烹制与品饮艺术.艺茶,即茶树种植技术;茶叶烹制即茶叶煮泡技艺;品饮即包括鉴赏、品评技艺,三者技艺达到如火纯青的高度即为艺术.从现代意义看,茶艺已不包括茶树种植和制茶技艺了.艺术的基本特征是美,茶艺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技艺,而是达到一定艺术境界高度的高雅文化了.  相似文献   

16.
鲜叶是制茶的原料。采摘嫩度对成茶品质关系十分密切。及时嫩采,制成高档茶或养大老采,制成中下档茶,其经济效益显然差别极大,这是茶叶界众所周知。然而实践中往往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做到及时嫩采,无形中降低品质,减少收入,这是十分可惜  相似文献   

17.
茶叶“三高”技术操作模式(二)陈宜(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330202)4优质茶叶加工鲜叶的质量是形成茶叶品质的内在依据,制茶技术则是茶叶形、质转化的外在条件,科学加工,获得优质、低耗、高效益的茶叶产品是实现茶叶生产“三高”的重要环节。4.1特种绿茶的...  相似文献   

18.
茶树良种经济效益研究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树良种的经济效益是由茶叶产量、品质以及市场导向等因素构成的。为了充分发挥茶树良种的优良特性,多生产名特优茶,以获取较高的经济收入,我们利用良种优势在加工工艺和多茶类配合上进行研究,使茶树良种的身价增值。如同是绿毛茶,高档名特茶售价高达60~120元/公斤,普通绿茶则只有4~12元/公斤。采摘较嫩的高档原料比采摘中低档原料对产量有所减少,但影响幅度如何?对单位面积茶园的产值、利润是增还是减?我们试图通过研究得出一个比较明确的概念,从而闯出一条高效益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9.
新书预告     
由江西省农业厅经济作物处组织集体编写的“江西茶叶”一书,将于1981年第一季度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交南昌市新华书店发行。该书内容共分10章,约12万字,28幅病虫彩图,对茶树品种,茶树栽培,茶叶初制,茶树病虫害,制茶机械等方面的生产技术,紧密  相似文献   

20.
当今世界有160多个国家、30多亿人饮茶,有50多个国家种植茶叶.但最早种茶、制茶、喝茶的是我们中国,其他国家的茶树、种茶及制茶技术和品饮方式都是直接或间接从我国传入的.世界各国均尊称中国为"茶的祖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