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实验采用琼脂扩散和稀释法,对发酵得到的基因工程抗菌肽Pa-AMP05的抗菌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抗菌肽Pa-AMP05具有较强的抑制大肠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活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为15.625μg/mL,对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为31.25μg/mL;且其浓度与抗菌活性呈线性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阿莫西林纳米粒对奶牛乳房炎3种主要病原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表明,阿莫西林纳米粒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与复方青链霉素组差异显著(P<0.05),与其余各组均差异极显著(P<0.01);对无乳链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与阳性药物对照组和阿莫西林钠注射剂组均差异显著(P<0.05),与其余各组均差异极显著(P<0.01)。阿莫西林纳米粒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 IC)分别为0.031 25μg/mL,0.062 5μg/mL和4μg/mL,对3种主要病原菌的最小杀菌浓度(MBC)均为其M IC的2倍。结果提示,阿莫西林纳米粒对乳房炎3种主要病原菌均具有较强的体外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旨在研究博落回提取物对脂多糖(LPS)诱导猪应激细胞应激参数及免疫球蛋白G(IgG)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mRNA表达的影响。试验选用猪胚胎背部成纤维细胞,分别用正常细胞和以LPS刺激细胞建立的应激模型进行试验,对照组采用基础培养液,土霉素组在基础培养液中添加土霉素50μg/mL(阳性对照),博落回组在基础培养液中分别添加50、100、150 ng/mL的博落回提取物。检测IgG、溶菌酶(LSZ)、一氧化氮(NO)含量,一氧化氮合酶(NOS)、乳酸脱氢酶(LDH)活性以及IgG和SOD mRNA表达量。结果表明:1)博落回组IgG、NO和LSZ含量及NOS活性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土霉素组IgG和LSZ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对应激细胞和正常细胞而言,博落回组IgG mRNA表达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土霉素组(P<0.01),50和100 ng/mL博落回组均极显著高于150 ng/mL博落回组(P<0.01)。土霉素组IgG mRNA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100 ng/mL博落回组应激细胞IgG mRNA表达量极显著高于正常细胞(P<0.01)。3)对应激细胞和正常细胞而言,与对照组相比,添加博落回提取物50、100、150 ng/mL均极显著提高SOD mRNA表达量(P<0.01)。土霉素组SOD mRNA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博落回组(P<0.01)。各组应激细胞SOD mRNA表达量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正常细胞(P<0.01)。综合各项指标,博落回提取物可提高LPS应激细胞IgG、NO和LSZ的含量及NOS活性,提高应激细胞和正常细胞IgG和SOD mRNA的表达量,总体效果优于土霉素,较好的添加浓度为50~100 ng/mL。  相似文献   

4.
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正己酸的抗性试验,以研究正己酸对病原菌的抑制作用。试验采用等浓度梯度稀释、光密度值测定、平板涂布方法、牛津杯法,分别测定大肠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以及最小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绘制1/2MIC以及MIC处理过的大肠杆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曲线,抑菌圈直径,结合扫描电镜图片分析最小杀菌浓度处理后的细胞形态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正己酸对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700μ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1 000μg/mL;对大肠杆菌的最小杀菌浓度为1 000μ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杀菌浓度为1 300μg/mL;当正己酸浓度为1 600μg/mL时,电镜下,大肠杆菌数量较少,金黄色葡萄球菌数量少且呈现出细胞破裂萎缩现象。综上,正己酸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破坏了金黄葡萄球菌的细胞膜结构。  相似文献   

5.
无乳链球菌是导致罗非鱼链球菌病的主要病原菌。为探讨裸花紫珠颗粒对无乳链球菌体外抑菌活性,采用肉汤二倍稀释法测定裸花紫珠颗粒对无乳链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同时进行标准无乳链球菌和临床分离无乳链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裸花紫珠颗粒对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为10.000 mg/mL,最小杀菌浓度(MBC)为20.000 mg/mL;药敏试验结果显示临床分离株无乳链球菌对四环素、环丙沙星、氟苯尼考的敏感性降低。该结果为下一步开展裸花紫珠对罗非鱼临床保护试验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为评估肉鸡日粮中添加抗菌肽替代抗生素的饲用效果,本试验先对1种天蚕素抗菌肽进行了体外抑菌试验,然后进行了肉鸡饲喂试验。用微量稀释法测定了天蚕素抗菌肽对大肠杆菌、沙门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结果表明,天蚕素抗菌肽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分别是20μg/mL、20μg/mL和40μg/mL。在肉鸡饲喂试验中,饲料中添加150mg/kg的天蚕素抗菌肽可以促进肉鸡生长,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研究艾叶挥发油(AAEO)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巨噬细胞的抗炎作用。以LPS诱导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建立炎症模型,设置对照组[添加0.1%二甲基亚砜(DMSO)的培养基]、LPS组(添加1μg/mL LPS的培养基)、不同浓度AAEO组(分别添加5、10、20μg/mL的AAEO,预处理1 h,再添加1μg/mL LPS的培养基),每组设置3个重复孔,培养24 h。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LPS组RAW264.7细胞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含量以及TNF-α、IL-1β、IL-6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 mRNA相对表达量均升高显著(P 0.05)。与LPS组相比,5、10、20μg/mL AAEO组RAW264.7细胞NO、TNF-α、IL-6和MCP-1含量以及IL-6和iNOS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 0.05),10、20μg/mL AAEO组RAW264.7细胞IL-1β含量和IL-1β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 0.05)。由此可见,AAEO可以通过调节细胞炎性因子的mRNA表达以及调控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的分泌起到缓解LPS诱导巨噬细胞炎症的作用,且存在一定剂量效应关系。AAEO具有一定的抗炎活性。  相似文献   

8.
杨静 《养猪》2015,(3):17-18
采用微量稀释法分别测定黄芩苷对链球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巴氏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值。结果显示,黄芩苷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为16μg/m L,对链球菌的MIC为64μg/m L,对沙门氏菌和巴氏杆菌无明显抑菌性。说明黄芩苷对猪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抗菌活性,对链球菌的抑菌性较差,对沙门氏菌和巴氏杆菌无明显抑菌性。  相似文献   

9.
本次实验采用试管溶液二倍稀释法测得沙拉沙星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0.25μg/m L和1.0μg/m L,安普霉素对两种菌的MIC值为2.5μg/m L和0.63μg/m L。试验分别以1MIC、2MIC、4MIC并设置一组空白对照组,然后将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与不同浓度的抗生素短暂接触后1.5h,采用千倍稀释法清除抗生素,然后与未处理的对照组比较细菌恢复再生长时间,按公式PAE=T-C计算结果。结果显示在1MIC时,单用沙拉沙星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PAE分别为0.92士0.28h、1.15士0.31h,而沙拉沙星与安普霉素联合应用在1MIC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PAE分别为1.68士0.26h,1.45士0.25h,比较可以得出,两种药联合应用可有效延长PAE。再者,两种药联用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药物浓度为2MIC和4MIC的PAE分别为为2.05±0.35h、2.13±0.27h和3.47±0.32h、2.47±0.34h。可得PAE大小与药物浓度呈正相关,并推测其最佳接触时间为4h左右。  相似文献   

10.
头孢喹诺对几种常见动物病原菌的体外抗菌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国产头孢喹诺对5种常见动物病原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并与头孢噻呋、氨苄西林及环丙沙星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头孢喹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为1~2μg/mL,抗菌活性强于其他3种药物;对大肠杆菌的MIC≤0.031~0.25μg/mL,抗菌活性与环丙沙星相近,高于头孢噻呋和氨苄西林;对链球菌的MIC≤0.031~1μg/mL,抗菌活性与头孢噻呋和氨苄西林相近,高于环丙沙星;对多杀性巴氏杆菌以及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MIC分别≤0.031~0.5μg/mL和≤0.031μg/mL,抗菌活性与头孢噻呋和环丙沙星相近,强于氨苄西林。结果表明头孢喹诺对革兰氏阳性和阴性菌均具有强大的体外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旨在研究大豆异黄酮对高温下体外培养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增殖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采用细胞培养方法,将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分为4组,分别在细胞基础培养基中添加0、10、100μg/m L和1000μg/mL的大豆异黄酮,各组细胞正常(37℃、5%CO2)培养48 h后,在42℃下处理1.5 h,再正常培养12 h检测相关指标。结果发现:(1)与0μg/mL组相比,100μg/mL和1000μg/mL大豆异黄酮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活性显著升高(P 0.05)。(2)与0μg/m L组相比,10~1000μg/mL大豆异黄酮组细胞活性氧(ROS)的浓度显著降低(P 0.05)。(3)与0μg/mL组相比,100μg/m L和1000μg/mL大豆异黄酮组细胞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显著升高(P 0.05),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和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下降(P 0.05)。(4)与0μg/m L组相比,100μg/mL和1000μg/mL大豆异黄酮组细胞内Caspase3和Bax基因的相对表达显著降低(P 0.05),而Bcl-2基因的相对表达显著升高((P 0.05)。综上所述,大豆异黄酮能够通过增强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的抗氧化能力,抑制细胞凋亡,进而促进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研究L-精氨酸(L-Arg)对猪胎儿皮肤成纤维细胞(PFSF)免疫应激参数和β防御素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采用培养至4~5代的PFSF,通过脂多糖诱导建立免疫应激模型,在DMEM/F12培养液中添加不同浓度(0、35、70、140、280和560μg/mL)的L-Arg,培养24 h后,检测培养液一氧化氮(NO)含量及乳酸脱氢酶(LDH)、一氧化氮合酶(NOS)和溶菌酶(LSZ)活性;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PFSFβ防御素1(pBD-1)、β防御素2(pBD-2)和β防御素3(pBD-3)基因mRNA表达量。结果表明:1)L-Arg能够降低培养液LDH活性,正常细胞和应激细胞分别在L-Arg浓度为70和140μg/mL时达到最低;2)L-Arg能够极显著提高培养液NO含量(P<0.01),正常细胞和应激细胞均在L-Arg浓度为140μg/mL达到最高;3)L-Arg能够显著或极显著增加正常细胞培养液NOS活性(P<0.05或P<0.01),而对应激细胞无显著影响(P>0.05),L-Arg浓度为35和70μg/mL时,应激细胞显著或极显著高于正常细胞(P<0.05或P<0.01);4)560μg/mL L-Arg可显著提高培养液LSZ活性(P<0.05);5)70μg/mLL-Arg可极显著提高正常细胞和应激细胞pBD-1和pBD-2基因mRNA表达量(P<0.01),140μg/mL L-Arg可极显著提高正常细胞和应激细胞pBD-3基因mRNA表达量(P<0.01)。结果提示,适宜浓度的L-Arg能够降低培养液LDH活性,提高NO含量以及NOS和LSZ活性,上调应激细胞和正常细胞β防御素基因mRNA表达;本试验条件下,L-Arg的适宜添加浓度为70~140μg/mL。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研究体外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与大肠杆菌对奶牛子宫内膜组织中细胞因子白介素-6(IL-6)、IL-1β和IL-8的表达及损伤程度的影响。以体外培养的奶牛子宫内膜组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1×105~1×109 CFU/mL大肠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奶牛子宫内膜组织进行体外感染,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ELISA方法检测两种细菌刺激后奶牛子宫内膜组织中IL-6、IL-1β及IL-8 mRNA与蛋白的表达量,并用HE染色法观察两种细菌感染后奶牛子宫内膜组织病理学切片。结果显示,1×105~1×109 CFU/mL大肠杆菌体外感染后,奶牛子宫内膜组织中IL-6、IL-1β和IL-8 mRNA表达量均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浓度为1×105、1×106 CFU/mL时,IL-6、IL-1β mRNA表达量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感染浓度为1×107 CFU/mL时,IL-6、IL-1β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感染浓度为1×106 CFU/mL时,IL-8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其他感染浓度均与空白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奶牛子宫内膜组织感染1×105~1×109 CFU/mL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时,IL-6、IL-1β及IL-8蛋白表达量均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相同浓度的大肠杆菌感染奶牛子宫内膜组织后,IL-6、IL-1β及IL-8 mRNA与蛋白表达量均极显著高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组(P<0.01)。HE切片染色结果显示,大肠杆菌感染后仍有部分上皮细胞保留,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后上皮细胞全部脱落。本试验结果表明,大肠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奶牛子宫内膜组织后,引起的炎症反应不同。大肠杆菌感染后,促炎性细胞因子被显著上调,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后破坏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程度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14.
本实验旨在研究芦丁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生长的影响,实验将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分成5组,每组细胞培养基中分别含有0、25、50、100、150μg/mL芦丁,细胞在37℃,5%CO2条件下培养48 h和96 h后测定相关指标。结果表明:细胞培养48 h,与0μg/mL芦丁组相比,100μg/mL芦丁组的细胞活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显著提高,而丙二醛(MDA)含量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均显著降低;细胞培养96 h,100μg/mL和150μg/mL芦丁组的细胞活性、GSH-Px和SOD活性均显著提高,而MDA含量和CAT、LDH活性均显著降低。与0μg/mL芦丁组相比,100μg/mL芦丁组细胞的Bcl-2表达显著升高,而Caspase3和P53表达均显著降低。综上,芦丁能够提高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的抗氧化能力和抑制细胞凋亡,进而促进细胞的增殖,其中添加100μg/mL芦丁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为了制备重组P128蛋白用于葡萄球菌性奶牛乳房炎治疗。将引入烟草蚀纹病毒蛋白酶(TEVp)识别位点的P128编码序列插入类弹性蛋白多肽(ELP)融合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后用IPTG诱导融合蛋白表达,用温度敏感相变循环纯化,用TEVp活性包涵体切割融合标签,用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试验测定重组P128对奶牛乳房炎葡萄球菌抗菌活性。结果显示,融合蛋白以可溶性蛋白表达,两次相变循环纯化后的纯度达90%,产量为400 mg/mL; TEVp活性包涵体切割融合标签的效率接近100%,回收的重组P128纯度达98%,对牛源葡萄球菌的MIC和MBC分别为0. 47μg/mL和1. 88μg/mL;除个别多重耐药菌株外,重组P128蛋白对多数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溶(杀)作用很强。这些研究结果表明,重组P128可用于葡萄球菌性奶牛乳房炎治疗。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槲皮素对脂多糖(LPS)刺激下山羊瘤胃上皮细胞抗氧化和抗炎的影响,先将山羊瘤胃上皮细胞在添加0、5、10、20、40、60、80、120、160和320μg·mL?1槲皮素的基础培养基中培养6 h后,通过检测细胞活性,确定80μg·mL?1为槲皮素后续试验浓度.然后分成4组,山羊瘤胃上皮细胞在基础培养基(对照组,Con)和基础培养基[分别加入1μg·mL?1的LPS(L)、80μg·mL?1槲皮素(Q)以及1μg·mL?1 LPS和80μg·mL?1槲皮素(L+Q)]中培养6 h后,测定相关指标.结果显示:1)与Con组相比,L组瘤胃上皮细胞的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降低(P<0.05),而丙二醛(MDA)浓度显著升高(P<0.05);Q组瘤胃上皮细胞的CAT、SOD、总抗氧化力(T-AOC)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极显著升高(P<0.01),而MDA浓度显著降低(P<0.05).与L组相比,L+Q组瘤胃上皮细胞的CAT、SOD、T-AOC和GSH-PX活性显著升高(P<0.05).2)与Con组相比,L组瘤胃上皮细胞因子IK、趋化因子配体5(CCL5)、CXC趋化因子配体6(CXCL6)、CXCL8、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IL-1β 的mRNA相对表达量极显著升高(P<0.01).与L组相比,L+Q组瘤胃上皮细胞IK、CCL5、CXCL6、CXCL8、IL-6、TNF-α和IL-1β的mRNA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降低(P<0.01).3)与Con组相比,L组瘤胃上皮细胞Toll样受体2(TLR2)、核转录因子κB(NF-κB)、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和转录因子3(IRF3)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Q组瘤胃上皮细胞Toll样衔接蛋白(TOLLIR)和TLR 4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与L组相比,L+Q组瘤胃上皮细胞TLR 2、NF-κB、MyD 88、TOLLIR和TLR 4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槲皮素能够提高山羊瘤胃上皮细胞的抗氧化和抗炎症性能,促进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黄连生物碱的抑菌活性,采用高速逆流色谱(HSCCC)法分离黄连生物碱,K-B法检测其抑菌活性,测其对敏感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显示:从黄连中分离出黄连碱、掌叶防己碱、小檗碱、表小檗碱,提取率分别为44.41%、36.72%、68.54%、18.33%;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分别为10.00、29.50、21.00和12.50 mm;对无乳链球菌分别为11.40、27.50、14.00和15.50 mm;对粪肠球菌、大肠杆菌O157等均无效;黄连碱、表小檗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的MIC和MBC均分别为136.36、272.73μg/mL;小檗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和MBC分别为62.18、136.36μg/mL,对无乳链球菌的MIC和MBC分别为136.36、272.73μg/mL;掌叶防己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的MIC和MBC均分别为62.18、136.36μg/mL。结果表明:用HSCCC制备生物碱,省时、方便,4种生物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无乳链球菌作用明显,对其余试验菌无效。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研究体外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与大肠杆菌对奶牛子宫内膜组织中细胞因子白介素-6(IL-6)、IL-1β和IL-8的表达及损伤程度的影响。以体外培养的奶牛子宫内膜组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1×10~5~1×10~9 CFU/mL大肠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奶牛子宫内膜组织进行体外感染,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ELISA方法检测两种细菌刺激后奶牛子宫内膜组织中IL-6、IL-1β及IL-8 mRNA与蛋白的表达量,并用HE染色法观察两种细菌感染后奶牛子宫内膜组织病理学切片。结果显示,1×10~5~1×10~9 CFU/mL大肠杆菌体外感染后,奶牛子宫内膜组织中IL-6、IL-1β和IL-8 mRNA表达量均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浓度为1×10~5、1×10~6 CFU/mL时,IL-6、IL-1βmRNA表达量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感染浓度为1×10~7 CFU/mL时,IL-6、IL-1β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感染浓度为1×10~6 CFU/mL时,IL-8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其他感染浓度均与空白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奶牛子宫内膜组织感染1×10~5~1×10~9 CFU/mL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时,IL-6、IL-1β及IL-8蛋白表达量均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相同浓度的大肠杆菌感染奶牛子宫内膜组织后,IL-6、IL-1β及IL-8 mRNA与蛋白表达量均极显著高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组(P0.01)。HE切片染色结果显示,大肠杆菌感染后仍有部分上皮细胞保留,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后上皮细胞全部脱落。本试验结果表明,大肠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奶牛子宫内膜组织后,引起的炎症反应不同。大肠杆菌感染后,促炎性细胞因子被显著上调,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后破坏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程度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19.
试验旨在分析绵羊抗菌肽颗粒溶素(granulysin,GNLY)基因多态性,检测合成多肽的抑菌活性和抑制肿瘤细胞活性,明确绵羊抗菌肽GNLY的生物学功能。通过对GNLY基因RT-PCR产物进行测序,分析GNLY基因多态性,推导其氨基酸序列信息合成功能区多肽,利用径向扩散试验和MIC试验检测合成多肽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利用MTT试验观察合成多肽对人食管癌细胞(EC109)、人肾癌细胞(X786-0)的抑制作用。结果发现,MIC试验中浓度250μg/mL的G16对大肠杆菌、葡萄球菌均有抑制作用;浓度≥7.82μg/mL的GS16对大肠杆菌抑制作用明显,对沙门氏菌、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无明显抑制作用;62.5μg/mL GC16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作用较为明显;G22对4种细菌均无明显的抑制作用。MTT试验结果表明,合成多肽G16、GS16对癌细胞无抑制作用,G22和GC16对EC109、X786-0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其中1mg/mL G22和1mg/mL GC16对EC109生长抑制率分别为88.21%和57.21%,对X786-0生长抑制率分别为96.37%和81.87%。研究显示,合成GNLY多肽对细菌和肿瘤细胞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本研究结果为绵羊抗菌肽作为候选抗菌药物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试验旨在分析绵羊抗菌肽颗粒溶素(granulysin,GNLY)基因多态性,检测合成多肽的抑菌活性和抑制肿瘤细胞活性,明确绵羊抗菌肽GNLY的生物学功能。通过对GNLY基因RT-PCR产物进行测序,分析GNLY基因多态性,推导其氨基酸序列信息合成功能区多肽,利用径向扩散试验和MIC试验检测合成多肽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利用MTT试验观察合成多肽对人食管癌细胞(EC109)、人肾癌细胞(X786-0)的抑制作用。结果发现,MIC试验中浓度>250 μg/mL的G16对大肠杆菌、葡萄球菌均有抑制作用;浓度 ≥ 7.82 μg/mL的GS16对大肠杆菌抑制作用明显,对沙门氏菌、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无明显抑制作用;62.5 μg/mL GC16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作用较为明显;G22对4种细菌均无明显的抑制作用。MTT试验结果表明,合成多肽G16、GS16对癌细胞无抑制作用,G22和GC16对EC109、X786-0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其中1 mg/mL G22和1 mg/mL GC16对EC109生长抑制率分别为88.21%和57.21%,对X786-0生长抑制率分别为96.37%和81.87%。研究显示,合成GNLY多肽对细菌和肿瘤细胞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本研究结果为绵羊抗菌肽作为候选抗菌药物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