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广藿香精油(Patchouli essential oil,PEO)对早期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取21日龄、体重(5.37±0.15) 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仔猪30头,随机分为A、B、C 3组,A组作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B组饲喂基础日粮+100 mg/kg PEO,C组饲喂基础日粮+200 mg/kg PEO。预试期3 d,正试期21 d。结果表明:(1)与A组相比,C组可显著提高早期断奶仔猪的末重(FBW)、平均日增重(ADG),显著降低仔猪料重比(F/G)和腹泻指数(P<0.05);(2)与A组相比,C组能显著降低早期断奶仔猪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P<0.05);(3)与A组相比,B组和C组均可显著降低早期断奶仔猪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P<0.05),C组能显著提高早期断奶仔猪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P<0.05);(4)与A组相比,B组和C组均可显著提高早...  相似文献   

2.
为了掌握不同营养水平的全混合日粮对舍饲牦牛生长性能、瘤胃发酵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设计,将45头舍饲牦牛随机分成A、B、C 3个处理组,分别饲喂低、中、高营养水平的全混日粮,分别计算平均日耗料量、平均日增重、料重比,检测瘤胃液的pH值、氨态氮浓度、乙酸浓度、丙酸浓度、丁酸浓度、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以及血清中IgA、IgG、IgM、IFN-γ、IL-2及IL-4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B组与A组相比较,平均日耗料量、平均日增重、氨态氮浓度、乙酸浓度、丁酸浓度、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IgA含量、IgG含量、IFN-γ含量、IL-2含量、IL-4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C组与A组相比较,平均日耗料量、平均日增重、氨态氮浓度、乙酸浓度、丁酸浓度、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IgA含量、IgG含量、IgM含量、IFN-γ含量、IL-2含量、IL-4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料重比、瘤胃液的pH值均显著降低(P0.05);C组与B组相比较,平均日耗料量、平均日增重、氨态氮浓度、丁酸浓度、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IgG含量、FN-γ含量、IL-2含量、IL-4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说明随着牦牛日粮中营养水平的逐渐增加,牦牛的生长性能、瘤胃发酵性能、免疫功能逐渐提高。  相似文献   

3.
试验旨在通过饲喂不同粗蛋白质水平的日粮,研究其对羔羊瘤胃发酵参数及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从而得出一个合适的日粮蛋白质水平。试验选用120日龄的杜泊(♂)×小尾寒羊(♀)杂交一代羔羊18只,随机分成3个处理,公母各半,饲喂代谢能为10.5MJ/kg、粗蛋白水平分别为10.4%、13.0%、15.7%的全混合日粮(A、B、C组),试验期60d。结果表明,随着日粮粗蛋白水平增加,各组羔羊干物质采食量及日增重没有显著差异(P0.05),各组营养成分表观消化率均有升高趋势;瘤胃pH及氨态氮浓度随蛋白质水平升高而显著升高(P0.05);A组羔羊瘤胃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显著高于B、C组(P0.05),B、C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随日粮蛋白质水平的提高,乙酸/丙酸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日粮蛋白质水平对日粮营养成分的表观消化率、瘤胃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产生影响,但乙酸/丙酸比没有差异,没有改变瘤胃的发酵类型;对于断奶羔羊日粮蛋白质水平13.0%为宜。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异地育肥牦牛模式,本试验对比了低海拔异地育肥耗牛与本地杂交肉牛(秦川×西门塔尔)在同等条件下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和生长性能的差异。将体重相近的8头1岁本地杂交肉牛(秦川×西门塔尔)和8头4岁青海牦牛各分为2组,每组4头,同一品种的2组试验牛分别饲喂低非蛋白氮饲粮[LNPN,饲粮中缓释尿素添加量为1.0%(干物质基础)]和高非蛋白氮饲粮[HNPN,饲粮中缓释尿素添加量为1.5%(干物质基础)]。预试期10 d,正试期50 d。结果发现:牦牛与肉牛均在LNPN条件下表现出最高的平均日采食量和最小的料重比。饲粮非蛋白氮水平未对牦牛与肉牛的血常规指标造成显著影响(P0.05),但是牦牛在各饲粮条件下中性粒细胞数目(Gran#)、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RDW-SD)、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显著高于肉牛(P0.05),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 CHC)和血小板数目(PLT)显著低于肉牛(P0.05)。饲粮非蛋白氮水平未对肉牛和牦牛各项血清生化指标产生显著影响(P0.05)。牦牛在各饲粮条件下血清总蛋白(TP)、尿素氮(UN)、肌酐(GREA)、免疫球蛋白A(Ig A)、免疫球蛋白M(Ig M)和免疫球蛋白G(Ig G)水平均显著高于肉牛(P0.05)。牦牛在HNPN条件下的血清白蛋白(ALB)水平显著低于LNPN条件下(P0.05)。本试验结果表明,在肉牛和牦牛育肥饲粮中添加1.0%的缓释尿素替代饲粮蛋白质是可行的;低海拔异地育肥牦牛不会对牦牛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研究在低蛋白质饲粮中添加蛋氨酸对梅花鹿仔鹿生长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24头健康的梅花鹿仔鹿,随机分成3组(Ⅰ、Ⅱ、Ⅲ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Ⅰ组饲喂蛋白质水平为14.16%的饲粮,Ⅱ组饲喂添加了0.16%蛋氨酸的蛋白质水平为12.46%的低蛋白质饲粮,Ⅲ组饲喂添加了0.12%蛋氨酸的蛋白质水平为12.46%的低蛋白质饲粮。饲养试验于2015年10月2日开始,至2015年10月24日结束。为了测定其生长性能,在试验开始和结束时对仔鹿进行称重;为了测定其血清生化指标,在试验结束时进行采血。结果表明:各组梅花鹿仔鹿的增重、平均日增重、料重比均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梅花鹿仔鹿血清中总蛋白(TP)、球蛋白(GLOB)、尿素氮(UN)、葡萄糖(GLU)含量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门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均差异不显著(P0.05);Ⅲ组血清中白蛋白(ALB)含量显著高于Ⅰ组(P0.05)。由此得出,与蛋白质水平为14.16%的饲粮相比,在蛋白质水平为12.46%的低蛋白质饲粮中添加0.16%蛋氨酸对梅花鹿仔鹿的生长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均无显著影响,说明在本试验范围内利用低蛋白质饲粮添加蛋氨酸代替高蛋白质饲粮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研究在低蛋白日粮中添加赖氨酸对梅花鹿仔鹿血清生化指标及血清游离氨基酸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日粮中添加限制性氨基酸对梅花鹿的影响提供参考。将24头健康的梅花鹿仔鹿,随机分成3组(Ⅰ、Ⅱ、Ⅲ)。Ⅰ组饲喂粗蛋白水平为17.60%的日粮,Ⅱ组饲喂粗蛋白水平为14.37%的日粮并添加0.3%赖氨酸,Ⅲ组饲喂粗蛋白水平为17.60%的日粮并添加0.3%赖氨酸。为了测定其血清生化指标、血清游离氨基酸,在试验结束时采血。结果表明:Ⅲ组血清中白蛋白(ALB)含量显著高于Ⅰ组(P0.05),除血清中白蛋白(ALB)含量外,梅花鹿仔鹿各组血清中总蛋白(TP)、球蛋白(GLOB)、尿素氮(BUN)、葡萄糖(GLU)、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KP)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血清游离氨基酸中谷氨酸(Glu)、丝氨酸(Ser)、缬氨酸(Val)、异亮氨酸(Ile)、亮氨酸(Leu)、赖氨酸(Lys)含量差异显著(P0.05),其中Ⅱ组含量最低,除亮氨酸(Leu)外Ⅰ组含量最高。结果显示,在低蛋白日粮中添加赖氨酸,除对血清白蛋白(ALB)含量有影响外,对其他血清生化指标无影响;日粮蛋白质水平为17.60%,赖氨酸添加量为0.3%时,Ⅲ组血清中游离氨基酸天冬氨酸(Asp)、甘氨酸(Gly)、组氨酸(His)、精氨酸(Arg)、苏氨酸(Thr)、脯氨酸(Pro)、蛋氨酸(Met)含量与Ⅰ组的差异不显著(P0.05)。本试验范围内日粮蛋白水平为14.37%时,赖氨酸适宜添加量在1.06%~1.36%之间。  相似文献   

7.
试验旨在探讨蒲公英多糖对肉仔鸡免疫功能、血清生化指标和生长性能的影响。选取1日龄肉仔鸡30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空白对照组肉鸡饲喂基础日粮,阳性对照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2 g/kg盐酸左旋咪唑,蒲公英多糖1 g/kg组、蒲公英多糖2 g/kg组和蒲公英多糖4 g/kg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2、4 g/kg蒲公英多糖。试验期42 d。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蒲公英多糖能够极显著或显著提高肉仔鸡胸腺指数、法氏囊指数、脾脏指数、血清中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含量(P<0.01或P<0.05),极显著提高肉鸡血清中免疫球蛋白G (IgG)、免疫球蛋白M (IgM)、免疫球蛋白A (IgA)、白细胞介素-2 (IL-2)、白细胞介素-4 (IL-4)和干扰素-γ (IFN-γ)含量(P<0.01),肉鸡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尿素和肌酐含量均极显著降低(P<0.01)。蒲公英多糖组肉仔鸡的末重、平均日增重均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料重比极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研究表明,蒲公英多糖能够提高肉仔鸡的免疫功...  相似文献   

8.
沙棘嫩枝叶对绵羊瘤胃发酵特性和血清免疫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沙棘嫩枝叶对绵羊瘤胃发酵特性和血清免疫指标的影响.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选择体重为(28.0±3.5) kg的阿勒泰羔羊6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对照(Con)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以2.5%(SJZY-1组)、5.0%(SJZY-2组)和7.5%沙棘嫩枝叶(SJZY-3组)等量替换基础饲粮中麦秸.试验期63 d,其中预试期7d,正试期56 d.在正试期第56天晨饲前,分别从各组每个重复随机选取2只,采集血样和瘤胃液.结果表明:1)SJZY-1组和SJZY-3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Con组(P<0.05).2)随沙棘嫩枝叶添加量的增加,瘤胃液pH呈下降趋势,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乙酸、丙酸、丁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的浓度均极显著高于Con组(P<0.01),SJZY-3组最高;乙酸/丙酸和乙酸/TVFA没有显著变化(P>0.05);SJZY-2组和SJZY-3组氨态氮浓度分别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低于Con组.3)与Con组相比,沙棘嫩枝叶的添加对血清CD4、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2(IL-2)浓度的影响为低量抑制中、高量促进,而对血清γ干扰素(γ-IFN)浓度的影响则表现为低量促进.结果提示,沙棘嫩枝叶能提高绵羊平均日增重,增加瘤胃液中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和降低氨态氮浓度,提高血清CD4、IL-1、IL-2、γ-IFN浓度;综合考虑,建议沙棘嫩枝叶在绵羊饲粮中以5.0% ~7.5%添加.  相似文献   

9.
选用50只2月龄新西兰兔分成5组,饲喂5种消化能(DE,MJ/kg)水平的日粮(分别为9.46、10.46、11.46、12.46和13.46),测定了日粮消化能水平对2~3月龄新西兰兔生产性能、营养物质消化利用、免疫指标、小肠酶活性、盲肠内环境和肉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粮能量水平对日增重、料肉比影响显著(P<0.05),日增重以10.46MJ/kg组最大,为29.28g,料肉比随能量水平升高而降低;日粮能量水平对试验兔除灰分消化率外都有显著影响(P<0.05),粗蛋白(CP)消化率、氮沉积以10.46MJ/kg组最大,粗纤维(CF)和能量消化率随日粮能量水平升高而升高,脂肪和灰分消化率则随日粮能量水平升高而降低;能量水平对3月龄肉兔免疫指标影响不显著;小肠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随能量水平升高而增加(P<0.05);3月龄试兔盲肠内pH值、NH3-N浓度、丙酸比例和丁酸比例均随日粮能量水平升高而增加,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TVFA)、乙酸比例、乙丙酸比则随日粮能量水平升高而减少,其中能量水平对pH值、NH3-N含量、丁酸比例、乙酸比例的影响显著(P<0.05),而对丙酸比例、TVFA和乙、丙酸比影响极显著(P<0.01);能量水平对3月龄肉兔半净膛、全净膛屠宰率无显著影响(P>0.05),对屠体重、全净膛重、眼肌面积影响显著(P<0.05),其中屠体重以10.46MJ/kg组最高;能量水平对肉兔背最  相似文献   

10.
旨在探讨高钙高蛋白日粮对海兰褐蛋鸡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将80只40日龄海兰褐蛋鸡随机均分为4组,对照组(组1)饲喂基础日粮(钙1.0%、粗蛋白17.5%),组2饲喂高钙(钙4.5%),组3饲喂高蛋白(粗蛋白27.0%),组4饲喂高钙高蛋白(钙4.5%、粗蛋白27.0%)饲料,试验期95天。第95 d各组随机抽取6羽,采集血清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尿酸(UA)、尿素氮(BUN)和肌酐(CR)。采血后扑杀,解剖并观察肾的病理变化及组织学变化,ELISA法检测肾脏中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结果在试验第95天,组2和组3鸡的体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BUN值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组4鸡血清UA和BUN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CR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部分试验组鸡肾脏肿胀,内有白色糊状物。组织学观察发现肾小球炎性肿胀或萎缩,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并脱离基底膜。3个试验组肾组织中的IL-1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IL-6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组2、4肾组织中的TNF-α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组3TNF-α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饲喂高钙高蛋白饲料会对鸡肾的结构和功能产生不同程度损伤。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锰水平对育成期水貂生长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75只60日龄的健康雄性水貂,随机分为5组,每组15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水貂,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Ⅰ组,作为对照组)、50(Ⅱ组)、100(Ⅲ组)、300(Ⅳ组)和600 mg/kg(Ⅴ组)锰的试验饲粮,基础饲粮中锰水平为43.69 mg/kg。预试期7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各组平均日采食量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水貂在60、75、90和105日龄时的平均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120日龄时Ⅳ组水貂平均体重最高,显著高于Ⅰ组(P0.05);60~75日龄、91~105日龄和106~120日龄时Ⅳ组水貂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饲粮锰水平显著影响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免疫球蛋白A和免疫球蛋白M含量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P0.05),上述指标最高值均出现在Ⅳ组;Ⅳ组水貂血清尿素氮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血清乳酸脱氢酶、总超氧化物歧化酶、锰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免疫球蛋白G含量各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本试验条件下,当饲粮中添加300 mg/kg的锰,饲粮中锰水平为343.69 mg/kg时,可提高育成期水貂的生长性能,同时可提高血清蛋白质代谢相关指标含量和锰相关酶活性及机体免疫力。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探讨饲粮中添加复合益生菌发酵液对哺乳母猪生产性能、血清生化及免疫指标的影响。选取60头妊娠108 d的长白母猪,随机分为4组,每组15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母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3个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00、300、400 mL/d复合益生菌发酵液,饲喂至哺乳21 d。结果表明:1)300 mL/d复合益生菌发酵液组母猪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仔猪断奶窝重和平均日增重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300 mL/d复合益生菌发酵液组的血清葡萄糖(GLU)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中三碘甲腺原氨酸(T3)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3)300 mL/d复合益生菌发酵液组的血清免疫球蛋白A(Ig A)、免疫球蛋白G(Ig G)、免疫球蛋白M(Ig M)、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综合本试验结果认为:饲粮中添加300 mL/d复合益生菌发酵液可以有效改善哺乳母猪的生产性能、血清生化及免疫指标。  相似文献   

13.
试验旨在研究苜蓿多糖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和免疫能力的影响。选取80头30日龄体重相近的“杜长大”断奶仔猪,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低浓度组(饲喂基础日粮+1.0 g/kg苜蓿多糖)、中浓度组(饲喂基础日粮+2.0 g/kg苜蓿多糖)、高浓度组(饲喂基础日粮+3.0 g/kg苜蓿多糖),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仔猪。试验期共32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中浓度组和高浓度组仔猪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P<0.05),仔猪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中浓度组和高浓度组仔猪血清和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个苜蓿多糖组仔猪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中浓度组和高浓度组仔猪血清中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 (IgG)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高浓度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  相似文献   

14.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不同剂量的凝结芽孢杆菌对仔猪生长性能、免疫力及肠道菌群的影响。选择160头21日龄、体重约为7.20 kg仔猪,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仔猪。对照组仔猪饲喂基础日粮,试验1组仔猪饲喂基础日粮+1.0×107 CFU/g的凝结芽孢杆菌,试验2组仔猪饲喂基础日粮+1.5×107 CFU/g凝结芽孢杆菌,试验3组仔猪饲喂基础日粮+3.0×107 CFU/g凝结芽孢杆菌。试验期28 d。结果显示,凝结芽孢杆菌组仔猪末重比照组分别提高4.74%、5.26%、5.19%(P<0.05),料重比分别降低8.10%、9.05%、9.52%(P<0.05),腹泻率分别降低21.82%、65.95%、73.22%(P<0.05)。试验2组和试验3组仔猪血清中免疫球蛋白A、补体C3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凝结芽孢杆菌组仔猪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G含量和白细胞介素-10含量显著升高(P<0.05)...  相似文献   

15.
选择6头健康、体重相近的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周岁大足黑山羊羯羊,按重复3×3拉丁方试验设计,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2个处理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上给每头羊日喂15 g复方Ⅰ和复方Ⅱ。结果表明:复方Ⅰ能极显著降低山羊血清葡萄糖、尿素氮、总胆固醇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浓度(P<0.01),显著降低血清肌酐、甘油三酯及乳酸等浓度(P<0.05);复方Ⅱ能极显著降低山羊血清尿素氮浓度(P<0.01),显著降低血清葡萄糖、肌酐及总胆固醇等浓度(P<0.05);复方Ⅰ能极显著提高山羊血清免疫球蛋白A/G/M、补体3/4和C-反应蛋白等浓度及白细胞介素-2水平(P<0.01),显著提高血清一氧化氮浓度和一氧化氮合成酶活性(P<0.05);复方Ⅱ能极显著提高山羊血清免疫球蛋白A/G/M和补体3/4等浓度及白细胞介素-2水平(P<0.01),显著提高山羊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P<0.05);复方Ⅰ能极显著增强山羊血清总抗氧化能力和提高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P<0.01),显著提高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P<0.05);复方Ⅱ能极显著增强山羊血清总抗氧化能力(P<0.01),显著提高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P<0.05)。研究结果提示,2种复方均能改善山羊营养和健康状况,增强山羊免疫机能,且复方Ⅰ作用效果优于复方Ⅱ。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以SD(Sprague-Dawley)大鼠为动物模型,探讨Z0206细菌蛋白多糖对大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其中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2%,0.4%和0.8%的Z0206细菌蛋白多糖.结果显示:饲粮中添加0.4%、0.8%的Z0206细菌蛋白多糖可显著提高大鼠脾脏和胸腺指数(P<0.01);0.4%添加组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和免疫球蛋白M(IgM)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试验组大鼠血清C3>浓度和溶菌酶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0.2%和0.4%添加组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IL-2)和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显著升高(P<0.01),而0.8%添加组大鼠上述血清细胞因子的浓度虽然也高于对照组(P>0.05),但相比于0.4%添加组有下降趋势(P>0.05).试验结果表明,Z0206细菌蛋白多糖对SD大鼠有较好的免疫调节作用,其中,添加量为0.4%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研究了复合益生菌对羔羊生产性能及白细胞介素水平的影响。将20只羔羊随机均分成对照组和复合益生菌组,分别饲喂基础日粮和含0.2%复合益生菌的基础日粮。试验期56 d。试验过程中,测定始重、末重、增重、日采食量和料重比等生产性能指标;在试验0、28、56 d时,测定血浆中白细胞介素-1(IL-1)和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结果表明:复合益生菌组羔羊平均末重和平均增重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1.94%和14.08%,而平均日采食量较对照组降低了2.41%,但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复合益生菌组羔羊料重比较对照组降低了13.74%,差异显著(P0.05)。在28 d和56 d时,复合益生菌组羔羊血浆IL-1浓度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8.45%和26.86%,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P0.05)。在28 d时,复合益生菌组羔羊血浆IL-2浓度比对照组提高了2.19%,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P0.05);在56 d时,复合益生菌组羔羊血浆IL-2浓度比对照组提高了27.33%,差异显著(P0.05)。结果提示,复合益生菌有提高羔羊生产性能和血浆IL-1、IL-2水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了明确林下自然草场放牧和林下人工草场放牧模式对河田鸡生长性能、肉品质及血清生化、免疫、抗氧化指标的影响,试验将300只体况相近的30日龄健康河田鸡(公母各半)随机分成林下自然草场放牧组(对照组)和林下人工草场放牧组,每组150只。对照组林地不经过处理自然放牧饲养河田鸡,林下人工草场放牧组林地种植各种混播牧草品种,待草地封垄后进行放牧饲养河田鸡,两组均补饲全价颗粒饲料,均放牧100 d后出栏,出栏后测定试验鸡只生长性能指标(初始重、末重、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料重比)、肉品质指标(蛋白质、总氨基酸、粗脂肪、水分)、血清生化指标(总蛋白、白蛋白、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谷氨酸氨基转移酶、尿酸、尿素氮、葡萄糖、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免疫指标[白细胞介素-2 (IL-2)、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与抗氧化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总抗氧化能力(T-AOC)]。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林下人工草场放牧组平均日采食量、料重比极显著降低了7.2%和10.3%(P<0...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究茉莉花渣对广西黑山羊生长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和免疫指标的影响,试验将28只体重为24 kg左右的4月龄健康广西黑山羊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4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饲喂用10%茉莉花渣替代基础日粮中6%玉米和4%豆粕的试验日粮,两组日粮营养水平相近,精粗比均为43∶57,预试期7 d,正试验30 d;试验结束后,比较两组的生长性能(终末体重、总增重、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经济效益(增重收益和毛收益)及血清生化指标[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B)水平,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及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尿素氮(BUN)、葡萄糖(GLU)、三酰甘油(TG)、胆固醇(CHOL)、钙离子、镁离子、铁离子、磷离子、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浓度]、抗氧化指标[总抗氧化能力(T-AOC),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丙二醛(MDA)浓度]和免疫指标[免疫球蛋白...  相似文献   

20.
为了开展三穗麻鸭鸭坦布苏病毒(Duck Tembusu virus, DTMUV)的净化及探索净化后复方中草药对核心群生产性能及免疫指标的影响,试验采集胎粪、血液、泄殖腔棉拭子、蛋清样本共170 573份,应用ELISA、PCR方法进行鸭坦布苏病毒抗原检测。依据检测结果淘汰阳性鸭,结合禽病的综合防控措施,实施5个世代鸭坦布苏病毒净化方案,建立鸭坦布苏病毒核心净化群,并测定其繁殖性能指标(产蛋率、受精率、孵化率、雏鸭成活率、育成率)。在净化后4世代,从核心群中挑选7日龄三穗麻鸭共120只,分为4组,分别为低、中、高剂量组及对照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低、中、高剂量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1%、0.2%、0.3%的复方中草药,对照组只饲喂基础日粮,连续饲喂30 d后测定其生产性能指标(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料重比、平均终末体重、平均产蛋量)及免疫指标[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γ干扰素(IFN-γ)]。结果表明:经过5个世代净化,三穗麻鸭鸭坦布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