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筛选具有优良益生特性的鲤源乳酸菌作为水产养殖用微生态制剂候选菌株。【方法】以鲤鱼肠道内容物及黏膜为菌株的分离来源,采用MRS培养基进行菌株分离纯化,经16S rRNA测序鉴定后,对分离菌株生长特性、产酸能力、耐酸、耐胆盐、抑菌特性、药物敏感性及安全性等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试验成功分离到1株植物乳杆菌,将其命名为YY001,该分离株在MRS培养基上菌落形态为圆形、表面光滑、边缘整齐、呈乳白色,革兰氏染色为阳性、无芽孢、两端钝圆的短小杆菌;4 h后进入对数期生长,12 h后生长达到稳定期;具有较强的产酸能力,产酸曲线显示,0~12 h pH迅速下降,培养16 h的菌液pH达3.8;在pH 3.0和0.3%胆盐的条件下具有一定耐受性;该分离株对水产常见致病菌柱状黄杆菌、维气氏单胞菌和嗜水气单胞菌均具抑菌效果,且对柱状黄杆菌的抑菌效果最显著,抑菌圈直径达34.19 mm;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分离株对卡那霉素、链霉素和万古霉素耐药;每天一次连续1周灌胃108CFU分离菌株对小鼠无毒害作用。【结论】本研究分离到的菌株YY001具有优良的生物学特性,可作为水产养殖用微生态制剂候选菌株,为后续制备鲤鱼用微生态制剂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具有优良生物学特性的双峰驼源乳酸菌株,对阿拉善双峰驼十二指肠黏液定殖菌通过MRS培养基的选择性培养、形态特征观察、生化及16S rRNA基因测序等方法进行鉴定,并对对其生长曲线、产酸、耐胆盐、耐药性等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成功分离的4株乳酸菌B1、B2、B3及C1分别为唾液乳杆菌(Lactobacillus salivarius)、卷曲乳杆菌(lactobacillus crispatus)、约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johnsonii)和戊糖片球菌(Pediococcus pentosans)。其中,4株菌对胃酸pH 3.0的耐受结果为B1、B2和C1高于B3;最佳培养时间均为12 h~16 h之间,而C1在24 h内的累计产酸量最高,对胆盐的耐受性也最高;4株菌最为敏感的抗生素分别为B1和C1为氯霉素、B2为青霉素、B3为红霉素。从双峰驼十二指肠分离到4株乳酸菌,对进一步研究其对肠道黏膜免疫的调节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为获得毛皮动物源粪肠球菌,并评价其益生特性,本研究从健康成年毛皮动物(水貂、狐狸、貉)粪便中分离粪肠球菌,通过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和16S rRNA序列分析等方法进行种属鉴定。测定分离菌株生长曲线、产酸能力、抗菌药敏感性,并挑取部分菌株测定其对于温度、人工胃液、人工胆盐的耐受能力。结果表明,分离菌株中共5株为革兰氏阳性菌,生化特性与粪肠球菌标准株基本相符,且经16S rRNA序列分析鉴定为粪肠球菌。5株菌均于培养后2 h进入对数期,8~10 h进入稳定期,且具有弱产酸能力。分离菌株对四环素、左氟沙星耐药性强,耐药率为100%,其次为青霉素(80%)、红霉素(80%)、庆大霉素(80%)、氯霉素(40%),对氨苄西林和万古霉素敏感。水貂、狐狸和貉源的粪肠球菌对于60 ℃以下温度处理、pH>3.0的人工胃液、0.3%~0.5%浓度的胆盐耐受能力较强,对70 ℃以上高温和pH<3.0的人工胃液耐受性差。综上所述,本研究共获得5株毛皮动物源(水貂、狐狸、貉)粪肠球菌,分离菌株繁殖较快,适合在毛皮动物肠道中定植并发挥益生作用,且具有较好的益生特性和抗逆性,可作为动物用微生态制剂的候选菌种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旨在探寻益生特性优良、可作为抗生素替代品的乳酸菌,并为后续应用于畜禽养殖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以青海黑藏羊和西藏白绒山羊瘤胃内容物为菌株分离来源,采用含有碳酸钙的MRS固体培养基分离纯化乳酸菌,经生理生化和16S rRNA测序鉴定及产酸产气试验分离得到22株同型发酵乳酸菌,测定并评价其生长速率、产酸能力、耐酸和耐胆盐性能、抑菌能力、自凝集率及抗生素敏感性。综合比较不同菌株之间的生物学特性,分别在片球菌属、肠球菌属、乳杆菌属中筛选获得2株戊糖片球菌、1株海氏肠球菌、2株戊糖乳杆菌。结果表明:2株戊糖片球菌均在4 h后进入对数生长期,16 h达到稳定期,24 h后菌液pH达到4.0以下,能耐受pH 3.0和0.3%的胆盐环境;1株海氏肠球菌在2 h后进入对数生长期,12 h达到稳定期,24 h后pH达到4.5以下,能耐受pH 4.0和0.3%的胆盐环境;2株戊糖乳杆菌均在2 h后进入对数生长期,16 h达到稳定期,16 h后pH达到4.0以下,能耐受pH 3.0和0.3%的胆盐环境,5株乳酸菌自凝集率、抑菌能力及安全性均表现优良。综上所述,本试验筛选获得的5株不同种属乳酸菌生物学特性良好,可作为后续开发微生物发酵饲料及动物微生态制剂的菌种来源。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对瘤胃液中分离所得的菌株进行研究,为益生菌制剂的制备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采集10头健康荷斯坦奶牛的瘤胃液,通过涂布、特性培养、纯化等步骤获得单一菌株,提取细菌DNA,进行16S rDNA的PCR扩增。通过16S rDNA基因测序鉴定后进行序列比对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确定菌株种类。对不同种类的细菌进行0~48 h的培养测定其生长特性,并进行耐酸碱和耐胆盐试验。【结果】 通过涂布分离菌株得到20株分离菌,经PCR扩增后测序发现20株菌属于7种不同的菌,大致确定L7为解淀粉芽孢杆菌、K7为枯草芽孢杆菌、S7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C2为地衣芽孢杆菌、M7为马链球菌、F7为弗氏酸柠檬杆菌、T7为吉氏库特菌。通过生长曲线可以看出,7株菌分别在24~36 h达到最快生长期。M7和K7对酸有较强的耐受性,而S7、C2和F7对酸性较为敏感,C2对碱的耐受性最强,而T7对胆盐的耐受性最强,S7对胆盐最不耐受。【结论】 本研究从瘤胃中分离得到的7个菌株对酸碱和胆盐具有不同程度的耐受性,以及最适生长周期。  相似文献   

6.
试验旨在筛选优质土壤源益生菌菌种资源,为畜牧生产中微生态制剂研发提供候选菌株。试验以北京市郊区农田土壤为材料,经紫外诱变、革兰氏染色和接触酶试验分离并筛选出1株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明显抑制能力的菌株。通过16S rRNA基因进化分析和种属鉴定,判定该菌为一株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进一步通过耐热、耐酸、耐胆盐和抗生素敏感性检测,发现该地衣芽孢杆菌在85℃处理10 min后存活率高达93.33%,pH为3.0及2.5时对其活性均影响较小,并且在0.3%、1.0%和2.0%的胆盐浓度下培养3 h仍可继续生长,表现出优良的抗逆性。通过与病原菌混合培养以及对多种致病菌的抑菌试验检测,发现该菌株对多种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都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从新疆克州地区传统发酵马奶酒中分离既有抗菌活性又有抗氧化活性的乳酸菌,继而获得能用于微生态制剂开发的优良菌株。【方法】采用MRS固体培养基进行乳酸菌分离培养,筛选优势菌株,观察菌体形态学特征,并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进行分子鉴定。研究菌株的生长曲线、产酸能力、耐酸能力、耐胆盐能力和抑菌能力,通过检测菌株耐H2O2能力及菌株发酵液、无细胞提取物、菌体混悬液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羟自由基清除能力等相关指标来评价菌株体外抗氧化功能,并通过药敏试验和小鼠饲喂试验评估菌株的安全性。【结果】试验筛选出1株菌落形态圆形、白色半透明、边缘不整齐的革兰氏阳性菌,将其命名为JK-24,经16S rRNA克隆测序鉴定该菌株为马乳酒样乳杆菌(Lactobacillus kefiranofaciens)。在6~18 h,D600 nm值增长速度较快,进入对数生长期,JK-24发酵液pH下降明显;JK-24在pH 2.5~6.5范围内均能生长,能耐受0.3%胆盐;发酵液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分...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试验旨在寻找1株性能稳定、环境耐受性强的凝结芽孢杆菌菌株,以在实际生产中发挥其替抗功能。【方法】 本研究采集160日龄健康海兰褐蛋鸡的粪便样本,进行细菌分离纯化,并对分离菌进行形态学特征观察、生理生化鉴定、16S rDNA测序分析。通过绘制该菌的生长动力曲线确定其生长规律;利用耐酸、耐胆盐试验分析该菌株的耐受性;通过单因素试验对分离菌株的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 分离菌在普通培养基上长出表面粗糙、不规则的灰白色菌落,镜检为杆状、芽孢端生的革兰氏阳性菌。结合生化试验及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综合鉴定该菌株为凝结芽孢杆菌,命名为NJ001。生长动力曲线表明,7~24 h为该菌株的对数生长期,24 h活菌数达到顶峰,凝结芽孢杆菌NJ001的最佳培养时间为24 h;耐受性试验结果显示,该菌株pH 3.0温育2 h存活率为59.5%,pH为4.0时存活率达到87.6%以上,对酸有较强耐受力;0.3%胆盐处理2 h存活率为54.0%,胆盐浓度升至0.5%时存活率仍有50%以上,该菌对胆盐有较强的耐受性。单因素试验结果发现,该菌的最佳培养温度为40 ℃,接种量2%,初始pH 7.0,摇床转速220 r/min。综合以上最佳培养条件,菌株活菌数可达最大值,为1.93×108 CFU/mL。【结论】 所分离的菌株为具有较强耐酸耐胆盐特性的凝结芽孢杆菌,其最适生长条件易于实现;且与动物体内胃肠道环境基本吻合,具备作为微生态制剂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旨在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鉴定乳酸菌GF103的菌种属性,并通过体外法评价其作为益生菌的益生效果,筛选出具有益生作用的乳酸菌。试验从北京市大兴种猪场附近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能抑制病原菌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的乳酸菌,编号为GF103,经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经体外益生效果评价得知,乳酸菌GF103在pH=3的条件下活菌数较高,能够耐受0.3%胆盐。乳酸菌GF103在人工模拟胃液中培养0.5 h活菌数不受影响(P>0.05),培养3 h活菌数降低1 log值(P<0.01);在人工模拟肠液中培养3 h活菌数不变(P>0.05)。结果表明,乳酸菌GF103具备益生菌特性,可进一步研究其作为微生物添加剂在动物上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为分离和筛选产抗金黄色葡萄球菌乳酸菌素的优势乳酸菌,利用乳酸菌分离培养基MRS从收集的各种腌制菜汁中分离培养乳酸菌,通过细菌培养特性、革兰氏染色特点、生理生化特性初步鉴定,同时根据Genbank中乳酸菌的16SrDNA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采用PCR方法进一步鉴定,并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指示菌对乳酸菌的发酵上清液进行抑菌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从腌渍菜汁中分离获得90株产酸菌,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和PCR鉴定,结果73株产酸菌为乳酸杆菌;分泌产物抑菌试验表明,有10株菌具有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经酸排除和过氧化氢排除试验,仍然有5株乳酸菌的分泌产物具有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可见,从腌渍菜汁分离到的乳酸菌具有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的特性,主要是通过分泌乳酸菌素来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获得犬科动物源乳酸菌并对其益生潜能进行评价,本研究通过测定生长曲线、产酸能力、对低pH和高胆盐环境的耐受性、在体外模拟胃肠道溶液中的存活能力、抑菌能力、抗生素抗性、对蓝狐小肠上皮原代细胞的黏附能力及抗氧化性评价了菌株ZJBF004的益生特性。结果表明:利用固体乳酸细菌培养基从蓝狐的肠道内容物中分离到1株优势乳酸菌,将其命名为菌株ZJBF004,经菌落菌体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其为约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johnsonii)。菌株ZJBF004产酸能力较强且在37℃培养时能迅速进入对数生长期;在pH=5的培养基中耐受6 h时仍能保持较好的生长情况,在胆盐浓度为3 g/L的条件下至少可耐受6 h,且存活率高于70%,在人工模拟胃液和肠液中耐受3 h时存活率高于90%;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对蓝狐小肠上皮原代细胞的黏附能力为(18.67±3.12)个/细胞;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28.50%,表明菌株ZJBF004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由此可见,新分离的蓝狐源约氏乳杆菌菌株ZJBF004具有优良的体外益生性能,可作为潜在犬科动物用益生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为探明海口某龟鳖养殖场送检的发病中华草龟的病原,本试验从患病中华草龟体内分离得到一株优势生长菌(命名为J1)。经菌落培养、革兰氏染色观察、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RNA序列比对分析,并进行攻毒及耐药性试验验证其致病性及药物敏感性。结果显示,该分离菌株在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上形成圆形、光滑、湿润黏稠、灰黄色、不透明的菌落;革兰氏染色镜检结果显示,该分离菌为革兰氏阴性短杆状;生理生化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具有运动性,果糖、柠檬酸盐、硝酸盐、氧化酶、接触酶和精氨酸双水解酶呈阳性,而葡萄糖产气、葡萄糖产酸、鸟氨酸脱羧酶、乳糖、麦芽糖、V-P试验等呈阴性;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显示,该分离菌株与GenBank中登录的假单胞菌同源性最高;系统进化树显示,该分离菌与恶臭假单胞菌聚为一簇;人工攻毒试验证实分离菌可使中华草龟发病并死亡,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与自然发病龟相似;耐药性分析发现,分离菌株对妥布霉素、头孢拉定、庆大霉素等药物敏感,对克林霉素、四环素、氨苄西林、头孢克洛等多种药物耐药。本试验结果可为龟鳖疾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3.
2018年5月份,青岛地区某规模化蛋鸡场蛋鸡发生产蛋量下降、死淘率增加的情况,鸡群主要出现消化道症状。为了确诊该病,笔者结合临床发病情况、病理剖检及触片镜检、细菌分离培养、16S rRNA测序、病毒检测等实验室诊断方法对该病进行诊断。结果表明:分离菌染色镜检可见大量革兰氏阴性杆菌、成链分布的革兰氏阳性大杆菌、革兰氏阳性球菌;对16S rRNA PCR扩增产物测序结果进行BLAST比对分析,确诊感染细菌分别是大肠杆菌、粪肠球菌、产气荚膜梭菌。病料中禽流感病毒、新城疫病毒、禽腺病毒均为阴性。通过调整鸡群的肠道菌群、改善饲养管理等措施,病情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14.
为了筛选出既具有高抗氧化活性又能耐酸、耐胆盐、耐胰蛋白酶的优良菌株,试验以东北地区传统手工奶酪为分离源,采用常规微生物学方法分离纯化乳酸菌,并结合镜检观察、生化试验以及16S r DNA基因序列分析对菌株进行鉴定,筛选出产酸性能良好的乳酸菌,并对其进行耐酸、耐胆盐、耐胰蛋白酶、抑菌、抗氧化等特性试验。结果表明:筛选出的59株产酸性能良好的乳酸菌中,有19株耐酸、耐胆盐、耐胰蛋白酶且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沙门氏菌、绿脓杆菌和李氏杆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筛选出的植物乳杆菌B5-1-1-1和干酪乳杆菌B4-2-11-5不仅具有还原性,而且在清除羟基和自由基方面均具有较高能力,有望成为具有益生特性的乳酸菌资源,从而为东北地区奶酪选育优良乳酸菌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为了获得生长性能优良和抗逆性好的蚯蚓源芽孢杆菌菌株,本试验从蚯蚓肠道内分离1株生长较快的细菌并命名为Y1,随后进行16S rRNA测序、生理生化鉴定、抗逆性试验、药敏试验、抑菌试验和动物安全性试验。结果显示:该菌为贝莱斯芽孢杆菌,革兰染色呈阳性;生长曲线显示该菌6~12 h为对数期,15~27 h为稳定生长期;在人工胃液、人工肠液中10 h的存活率分别达到60.40%和61.60%;能够耐受0.3%胆盐;对氨苄西林、青霉素G、羟氨苄青霉素耐药,对环丙沙星、头孢羟氨苄、氟苯尼考、替米考星、庆大霉素高度敏感;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在动物安全性试验中,接种该菌的SPF级KM小鼠未出现异常及死亡现象。结果表明,蚯蚓源贝莱斯芽孢杆菌Y1具有良好的生长性能,能耐受动物胃肠道环境,有可能作为益生菌应用于畜禽养殖。  相似文献   

16.
从西藏灵菇中分离到一株菌株,命名为LC577,经形态学特征、16S rRNA基因序列及生理生化特性分析,鉴定为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结果表明:干酪乳杆菌LC577具有良好的产酸能力,进行脱脂乳发酵后具有浓郁的干酪香气;同时该菌株具有一定的耐酸耐胆盐能力,在模拟人工胃液环境中培养4 h后,活菌数出现微弱增加,而经3 g/L牛胆汁作用4 h后,活菌数降至6.15×10~5 CFU/mL。  相似文献   

17.
从发病鳜鱼中分离到1株优势菌(ZQ202010),进行剖检、细菌分离培养、革兰氏染色、生化鉴定、16S rRNA及gyr B基因测序、动物致病性试验、毒力检测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株ZQ202010为革兰氏阴性小杆菌,具有运动性,该分离菌赖氨酸脱羧酶、氧化酶、VP、吲哚等反应呈阳性;精氨酸水解酶、硫化氢等反应呈阴性...  相似文献   

18.
以分离自西藏、新疆、青海地区传统自然发酵样品中的30 株可用于食品中的乳酸杆菌为研究对象,以鼠李糖乳杆菌LGG为对照,经耐酸、耐胆盐、疏水作用、静电作用和自聚能力评价,初步筛选获得16 株乳酸菌,对初筛优良菌株进行模拟胃液和模拟肠液耐受性实验。结果表明:4 株菌在模拟胃液中孵育60 min存活率大于14.44%,4 株菌在模拟胃液中孵育30 min存活率为3.91%~100.00%;16 株菌在模拟肠液中孵育5 h存活率为31.73%~112.83%;菌株Z-1为最佳抗性菌株,在模拟胃液中孵育60 min存活率为93.07%,在模拟肠液中孵育5 h存活率为106.5%,疏水率为97.52%,对氯仿和乙酸乙酯的静电作用率为97.35%和24.67%,自凝聚率为11.26%。  相似文献   

19.
从健康山羊胃肠道内容物及黏膜中分离到14株疑似乳酸菌菌株,通过对疑似菌株的进一步革兰染色镜检形态和染色特性观察以及16SrRNA序列扩增测序分析,证实所分离的14株疑似乳酸菌中,肠膜明串珠菌2株,弯曲乳杆菌1株,牛链球菌1株,马蹄链球菌1株,解没食子酸链球菌3株,魏斯氏菌3株,肠球菌2株,格氏乳球菌1株。该结果为进一步了解山羊胃肠道乳酸菌的菌群种类及山羊益生菌制剂的开发提供了候选菌株。  相似文献   

20.
为了对采集自天津农学院附属动物医院确诊为子宫蓄脓的10岁母犬子宫脓汁进行病原菌鉴定,试验采用分离培养方法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同时对分离到的菌株进行生化试验、药敏试验、16S rRNA测序鉴定。结果表明:分离菌菌落呈黏液型,染色镜检为革兰氏阴性菌,生化试验结果同埃希氏菌属,PCR扩增16S rRNA基因测序与旱獭埃希氏菌同源性最高,确定分离菌为旱獭埃希氏菌(Escherichia marmotae)。该分离菌对头孢噻吩、氨曲南、头孢呋辛、头孢哌酮、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哌拉西林耐药;对头孢唑啉中度敏感;对氨苄西林、头孢西丁、氧氟沙星、链霉素、妥布霉素、卡那霉素、麦迪霉素高度敏感。说明本试验分离的犬源旱獭埃希氏菌的耐药性比较强,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