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验旨在探讨鼠源重组UBC13蛋白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小鼠急性炎症的影响。将24只SPF雌性小鼠随机分成4组:PBS组,LPS模型组,重组UBC13蛋白高、低剂量组(分别为100和25μg/只),每组6只。LPS模型组与各蛋白剂量组腹腔注射20 mg/kg LPS,PBS组腹腔注射等体积PBS;注射结束1 h后,各蛋白组按相应剂量背部皮下多点注射重组UBC13蛋白,PBS组与LPS模型组注射等体积PBS。给予蛋白24 h后处死小鼠。收集小鼠肺脏、脾脏、胸腺及肝脏组织,计算脏器指数,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肺脏、脾脏、胸腺和肝脏中IL-1β、TNF-α、IL-6 mRNA的相对表达量,以及肺脏中iNOS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综合评价鼠源重组UBC13蛋白对LPS诱导小鼠急性炎症的影响。结果显示,与PBS组相比,LPS模型组小鼠肺脏、脾脏及肝脏指数均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P0.01),且肺脏、脾脏和肝脏组织均出现病理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与PBS组相比,LPS模型组肺脏、脾脏、胸腺和肝脏中IL-1β、TNF-α、IL-6 mRNA相对表达量均极显著升高(P0.01),肺脏中iNOS mRNA相对表达量也极显著升高(P0.01);与LPS模型组相比,UBC13蛋白高剂量组肺脏、脾脏和肝脏中病理变化明显改善,肺脏、肝脏、脾脏中IL-1β、TNF-α、IL-6及肺脏中iNOS mRNA表达量均极显著降低(P0.01);胸腺中TNF-αmRNA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IL-6 mRNA和IL-1β表达量极显著降低(P0.01)。表明鼠源重组UBC13蛋白可下调炎性因子的表达,从而改善LPS诱导的小鼠急性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原儿茶酸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子宫内膜炎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60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LPS组、LPS+不同浓度原儿茶酸(20、40、80 mg/kg)组共5组,每组各12只。对照组小鼠用微量注射器经阴道灌注50 mL生理盐水,LPS组灌注50 mL LPS(1 mg/kg),原儿茶酸治疗组灌注50 mL LPS前1 h分别腹腔注射20、40、80 mg/kg原儿茶酸,注射24 h后,颈椎脱臼法处死所有小鼠。收集子宫组织,通过HE染色检测子宫组织病理变化,用试剂盒检测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ELISA法检测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IL-6含量;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p65、核因子-κB(NF-κB)的抑制蛋白(IκB)以及磷酸化p65、IκB(p-p65、p-IκB)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组织病理结果显示,对照组小鼠子宫组织形态正常,子宫内膜上皮结构正常;LPS组小鼠子宫组织出现严重的炎性细胞浸润和子宫内膜上皮充血及水肿。与LPS组相比,随着原儿茶酸浓度的增加,小鼠子宫组织中炎性细胞明显减少,子宫内膜上皮充血水肿情况也明显得到改善。MPO活性检测表明,与对照组相比,LPS组MPO活性极显著升高(P<0.01);与LPS组相比,原儿茶酸治疗组MPO活性均极显著降低(P<0.01),并呈剂量依赖性。ELISA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LPS组小鼠子宫内膜组织中TNF-α、IL-1β和IL-6含量均极显著升高(P<0.01);与LPS组相比,原儿茶酸治疗组小鼠子宫内膜组织中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β和IL-6含量均极显著降低(P<0.01),并呈剂量依赖性。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LPS组p-p65和p-IκB的表达水平均极显著升高(P<0.01);与LPS组相比,原儿茶酸治疗组p-p65和p-IκB的表达水平均极显著降低(P<0.01),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原儿茶酸通过减轻子宫组织的病理变化,降低子宫组织MPO活性,抑制NF-κB信号通路及炎症细胞因子的产生,对LPS诱导的小鼠子宫内膜炎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鼠源重组UBC13蛋白对脂多糖诱导的小鼠急性炎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验旨在探讨鼠源重组UBC13蛋白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小鼠急性炎症的影响。将24只SPF雌性小鼠随机分成4组:PBS组,LPS模型组,重组UBC13蛋白高、低剂量组(分别为100和25μg/只),每组6只。LPS模型组与各蛋白剂量组腹腔注射20 mg/kg LPS,PBS组腹腔注射等体积PBS;注射结束1 h后,各蛋白组按相应剂量背部皮下多点注射重组UBC13蛋白,PBS组与LPS模型组注射等体积PBS。给予蛋白24 h后处死小鼠。收集小鼠肺脏、脾脏、胸腺及肝脏组织,计算脏器指数,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肺脏、脾脏、胸腺和肝脏中IL-1β、TNF-α、IL-6 mRNA的相对表达量,以及肺脏中iNOS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综合评价鼠源重组UBC13蛋白对LPS诱导小鼠急性炎症的影响。结果显示,与PBS组相比,LPS模型组小鼠肺脏、脾脏及肝脏指数均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P<0.01),且肺脏、脾脏和肝脏组织均出现病理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与PBS组相比,LPS模型组肺脏、脾脏、胸腺和肝脏中IL-1β、TNF-α、IL-6 mRNA相对表达量均极显著升高(P<0.01),肺脏中iNOS mRNA相对表达量也极显著升高(P<0.01);与LPS模型组相比,UBC13蛋白高剂量组肺脏、脾脏和肝脏中病理变化明显改善,肺脏、肝脏、脾脏中IL-1β、TNF-α、IL-6及肺脏中iNOS mRNA表达量均极显著降低(P<0.01);胸腺中TNF-αmRNA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IL-6 mRNA和IL-1β表达量极显著降低(P<0.01)。表明鼠源重组UBC13蛋白可下调炎性因子的表达,从而改善LPS诱导的小鼠急性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构建急性肺损伤模型的条件,本试验选用健康昆明小鼠,经腹腔注射递增剂量脂多糖(LPS)(0、2、4、6、8、10 mg/kg),观察不同条件下小鼠呼吸频率、死亡率、肺脏干湿重比值及组织结构变化,检测炎症因子IL-10、TNF-α、IL-1β及IFN-γ在不同程度肺损伤中的表达量变化。结果显示,4 mg/kg LPS组肺脏干湿重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6、8和10 m/kg LPS组肺脏干湿重比值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病理切片分析显示,6 mg/kg LPS组小鼠肺脏出现充血,肺泡腔及肺间质出现渗出,肺泡隔增厚,出现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8、10 mg/kg LPS组小鼠肺脏充血明显,肺泡腔及肺间质出现渗出,肺泡明显隔增厚,出现中性粒细胞浸润;与对照组相比,6、8、10 mg/kg LPS组肺组织中胶原纤维大量增多,且多出现在肺气管周围,10 mg/kg LPS组现象最明显。炎症因子检测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2、4、6、8、10 mg/kg LPS组炎症因子均极显著增加(P<0.01)。结合病理组织切片及相关检测指标表明,昆明小鼠腹腔注射8 mg/kg LPS并作用12 h,可成功构建急性肺损伤模型。  相似文献   

5.
旨在探究紫丁香苷(syringin, SY)对脂多糖(LPS)联合D-半乳糖胺盐酸盐(D-GalN)、(LPS/D-GalN)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潜在机制。将40只昆明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NC)、LPS/D-GalN模型(LD)组、SY低剂量(LSY+LD)组、SY高剂量(HSY+LD)组,每组10只。LSY+LD组、HSY+LD组采用腹腔注射方式给予SY(25、50 mg/kg),NC组和LD组分别腹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连续3 d,在第3天预防性给药1 h后,腹腔注射LPS/D-GalN建立急性药物肝损伤模型。造模6 h后,试验小鼠眼静脉取血,处死小鼠;检测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活性;检测肝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还原酶(GSH)、过氧化氢酶(CAT)的水平,观察肝脏氧化应激的水平;制作肝组织切片,采用苏木精伊红(HE)观察肝脏的组织变化;利用免疫组化观察激活的核转录因子p65(NF-κBp65)入核状态;ELISA法检肝匀浆IL-6、IL-1β、TNF-α炎性因子的水平。结果表明:与NC组相比...  相似文献   

6.
探讨山豆根多糖对PRRSV感染小鼠脾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将7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7组(A组、B组、C组、D组、E组、F组、G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依据前期已经建立氧化应激模型的感染条件,D组、E组、F组、G组小鼠于试验第1、2、3天分别采用口服、滴鼻和腹腔注射3种途径联合感染PRRSV病毒原液1.0mL/只,A组、B组、C组给予生理盐水1.0mL/只。第4、5、6天,A、D组小鼠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2mL/10g。B组小鼠腹腔注射5.0mg/kg的脂多糖(LPS)溶液,C组、E组、F组、G组小鼠分别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山豆根多糖(200、50、100、200mg/kg)。供试小鼠均于第14天处死,并取其脾脏制备匀浆。采用ELISA检测脾匀浆中TNF-α、IL-1β、IL-6、IL-8、IL-10和MCP-1等细胞因子的水平。结果显示,PRRSV感染小鼠后能升高小鼠脾脏匀浆内TNF-α、IL-1β、IL-6、IL-8、IL-10和MCP-1水平,50mg/kg~100mg/kg剂量的山豆根多糖能降低上述细胞因子的水平。结果表明,山豆根多糖能有效降低PRRSV感染小鼠脾脏细胞因子的水平。  相似文献   

7.
采用MTT法检测蒲公英提取物对LPS激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毒性作用,并应用ELISA法测定蒲公英提取物对脂多糖LPS激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TNF-α、IL-6和IL-β的含量.结果表明,蒲公英提取物在≤1 mg/mL剂量范围内对巨噬细胞无细胞毒作用,对LPS刺激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TNF-α,IL-6和IL-1β分泌具有明...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人参皂苷Rg1、Re对脂多糖(LPS)诱导的肠道屏障损伤的保护作用,将40只4周龄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Control、LPS、Rg1和Re组,每组10只。Control和LPS组腹腔注射无菌PBS,Rg1组腹腔注射Rg1,Re组腹腔注射Re。在试验8 d后,Control组腹腔注射无菌PBS,其余组腹腔注射LPS,6 h后处死,采样后检测。结果表明:LPS处理后DAI评分显著增加,肝脏、脾脏和肺脏指数显著升高;空肠和回肠绒毛长度显著缩短,空肠和回肠隐窝深度增加,绒毛长度与隐窝深度的比率降低;空肠和回肠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的蛋白表达显著降低;TLR4、NF-κB和Caspase-1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上调。而Rg1和Re预处理减轻了LPS诱导的DAI评分增加,降低了肝脏和肺脏指数;显著增加了绒毛长度,Re显著降低了空肠隐窝深度,Rg1和Re显著提高了绒毛长度与隐窝深度的比率;Rg1预处理显著增加了回肠Occludin的蛋白表达,Re预处理显著增加了空肠和回肠Occludin的蛋白表达;Rg1预处理显著下调了TLR4、NF-κB和Caspase-1的mRNA表达水平。Re...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在体内条件下研究了甘氨酸对奶山羊乳腺炎性应答的调节及其信号通路的变化。选用15只泌乳期经产健康萨能奶山羊,分为对照组、脂多糖(LPS)模型组和3个甘氨酸干预组,每组3只,饲养管理程序一致。对照组奶山羊不注射LPS和甘氨酸,以1 mL生理盐水取代;LPS模型组奶山羊于左右乳区通过乳头管分别注射1 mL LPS溶液(4μg/乳区);3个甘氨酸干预组奶山羊分别按照1、5、25 g/(只·d)的剂量,于左右乳区通过乳头管分别注射0.5 mL甘氨酸,连续注射5 d,第6天在左右乳区通过乳头管注射1 mL LPS(4μg/乳区)。各组奶山羊在注射LPS或生理盐水24 h后屠宰取乳腺组织样。制作乳腺组织切片,苏木精-伊红(HE)染色后用于观察病理变化;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乳腺组织中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环氧合酶-2(COX-2)、Toll样受体(TLR)2、TLR4、TLR9、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β-干扰素TIR结构域衔接蛋白(TRIF)基因的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乳腺组织中核转录因子-κB(NF-κB)p65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注射LPS 24 h后,3个甘氨酸干预组试验羊体温降至39.5℃以下。与LPS模型组相比,3个甘氨酸干预组炎性细胞侵润明显减少,乳腺细胞坏死程度明显减轻;高、中、低剂量甘氨酸干预均显著下调了IL-1β、IL-8和COX-2基因的表达水平(P<0.05),只有中剂量甘氨酸干预显著下调了IL-6、TNF-α基因的表达水平(P<0.05);高、中、低剂量甘氨酸干预均显著下调了TLR4基因的表达水平(P<0.05),只有中剂量甘氨酸干预显著下调了TLR2、TLR9基因的表达水平(P<0.05);高、中、低剂量甘氨酸干预均显著下调了MyD88基因的表达水平(P<0.05),同时低、高剂量甘氨酸干预还显著下调了TRIF基因的表达水平(P<0.05);高、中、低剂量甘氨酸干预均显著下调了核转录因子NF-κB p65蛋白的表达水平(P<0.05)。综上可知:1)甘氨酸通过下调TLR4及其下游关键信号分子MyD88和TRIF基因的表达,抑制转录因子NF-κB p65磷酸化,从而减少炎性因子IL-1β、IL-6、IL-8、TNF-α、COX-2的分泌。2)本研究初步阐明了甘氨酸通过抑制TLR-NF-κB信号通路从而抑制炎性细胞的激活或活性,阻止其炎症介质的释放,进而阻碍炎症反应过程实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黑种草籽乙酸乙酯提取物和乙醇提取物对成纤维细胞炎症模型作用及保护大肠杆菌感染小鼠的作用机制.方法:将两种提取物按不同浓度添加到细胞炎症模型中,观察细胞形态;将两种提取物均按1 g/mL浓度腹腔注射给炎症模型小鼠,观察小鼠临床症状,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的表达水平.结果:0.1 g/mL乙酸乙酯提取物和0.4 g/mL乙醇提取物均可引起细胞病变,细胞固缩脱壁或裂解破碎;乙醇提取物在其安全浓度0.1-0.2 g/mL、乙酸乙酯提取物在其安全浓度0.025-0.05 g/mL均对细胞炎症模型有抗炎作用.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IL-10显著升高(P<0.05);两种提取物治疗组IL-10水平均较模型组低,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两种提取物(1 g/mL)均有降低炎症小鼠血清IL-10水平的趋势,对小鼠大肠杆菌的感染有保护作用,且乙醇提取物较乙酸乙酯提取物有效.结论:黑种草籽乙酸乙酯提取物和乙醇提取物在安全浓度内均对细胞炎症模型有抗炎作用;两种提取物(1 g/mL)均可降低炎症小鼠血清IL-10水平,且对小鼠大肠杆菌感染有保护作用,乙醇提取物较乙酸乙酯提取物好.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抗菌肽NZ2114对猪链球菌感染小鼠模型的体内治疗效果,本试验以NZ2114和2型猪链球菌CVCC 3928为研究对象,利用小鼠模型评价NZ2114治疗猪链球菌感染的效果。36只ICR雌鼠随机均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不感染,腹腔注射0.2mL PBS)、阴性对照组(感染,腹腔注射0.2mL PBS)、试验Ⅰ和Ⅱ组(感染,分别腹腔注射0.2mL 2.5和5.0mg/kg NZ2114)、阳性对照Ⅰ和Ⅱ组(感染,分别腹腔注射0.2mL 7.5和15.0mg/kg头孢曲松钠)。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和5.0mg/kg NZ2114试验组小鼠存活率均为100%,而15.0mg/kg头孢曲松钠阳性对照组小鼠存活率仅为50%。治疗1d后,5.0mg/kg NZ2114试验组小鼠肺脏和肝脏荷菌量分别下降59.41%(P0.01)和69.19%(P0.01);而15.0mg/kg头孢曲松钠阳性对照组中小鼠肺脏和肝脏荷菌量分别下降43.94%(P0.01)和19.60%(P0.05)。与阴性对照组相比,2.5 mg/kg NZ2114治疗组中抑制炎性因子TNF-α和IL-1β的释放分别下降85.83%(P0.01)和56.20%(P0.05),5.0 mg/kgNZ2114试验组分别降低84.02%(P0.01)和43.86%(P0.05),而15.0mg/kg头孢曲松钠阳性对照组TNF-α及IL-1β的下降率均不显著,分别为24.49%和8.82%。另外,5.0mg/kg NZ2114试验组1d后即可明显减轻小鼠肺组织间质弥漫性炎细胞浸润等炎症症状,抑制肝细胞产生肿胀及空泡性变化,促进脾小结恢复正常;治疗7d后各器官组织临床症状评分基本恢复正常。上述结果表明,NZ2114能有效提高猪链球菌感染小鼠的存活率,显著降低病原菌在小鼠肺脏和肝脏的移位及血清中TNF-α和IL-1β的水平,并有效缓解肝脏、脾脏和肺脏的急性损伤,治疗效果优于头孢曲松钠,具有作为治疗临床猪链球菌病抗生素替代品的潜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益母草碱对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子宫内膜炎的抗炎作用。【方法】将60只6~8周龄雌性C57小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益母草碱低、中、高剂量组及地塞米松阳性对照组,每组10只。空白对照组经阴道灌注50μL PBS缓冲液,其余组经阴道灌注50μL LPS(1 mg/mL)建立小鼠子宫内膜炎疾病模型。造模后,益母草碱低、中、高剂量组分别腹腔注射7.5、15.0、30.0 mg/kg益母草碱,阳性对照组腹腔注射5.0 mg/kg地塞米松,每6 h 1次,连续3次。造模24 h后处死小鼠,测定各组小鼠子宫指数;通过HE染色观察子宫组织病理变化;采用ELISA法检测子宫组织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相关炎症因子含量及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子宫指数、子宫组织中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含量与MPO活性均极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不同剂量益母草碱能不同程度降低LPS诱导子宫内膜炎小鼠的子宫指数、子宫组织中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  相似文献   

13.
通过猪繁殖和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PRRSV)和脂多糖(LPS)共刺激诱导小鼠炎症反应,探索苦参碱的抗炎机制。试验选取100只雌性昆明系小鼠,设置空白组、PRRSV组、LPS组、PRRSV和LPS共刺激组、苦参碱作用组。LPS和PRRSV共刺激30 min后腹腔注射40 mg/kg·bw苦参碱,每隔24 h给药1次,连续给药3次;共刺激1 d和7 d后,通过检测小鼠肺脏病理变化、血细胞中各种白细胞数变化、肺脏中IL-1β和TNF-αmRNA以及脾脏中Treg和Th17细胞的表达阐释苦参碱的抗炎作用。结果表明,PRRSV和LPS共刺激诱导小鼠严重的肺脏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典型的间质性肺炎,苦参碱处理后影响血液中各种白细胞的含量以及肺脏中IL-1β和TNF-α的表达。苦参碱通过抑制白细胞的变化以及IL-1β和TNF-α的表达来改善PRRSV/LPS共刺激诱导的间质性肺炎。  相似文献   

14.
刘莉莉  陈敏 《饲料工业》2023,(17):92-97
为探讨漏芦醇提物(RUEE)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乳腺上皮细胞(HC11细胞)的抗炎作用及机制,试验利用RUEE(80μg/mL)、LPS(1μg/mL)单独处理以及RUEE(80μg/mL)+LPS(1μg/mL)共处理HC11细胞,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炎性细胞因子及Toll样受体4(TLR4)mRNA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核转录因子κB(NF-κB)通路关键因子的蛋白表达量。结果表明:LPS诱导可明显提高HC11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环氧合酶-2(COX-2)、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mRNA表达水平(P<0.05);明显上调TLR4 mRNA表达及NF-κB p65和NF-κB抑制蛋白α(IκBα)的磷酸化水平(P<0.05)。RUEE预处理可显著降低LPS诱导的HC11细胞TNF-α、COX-2、IL-6、IL-1β的mRNA表达(P<0.05);显著下调TLR4 mRNA表达及NF-κB p65和IκBα的磷酸化水平(P<0.05)。由此可知漏芦醇提物可通过抑制TLR...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研究脂多糖(LPS)刺激条件下人参多糖(GPS)对小鼠单核巨噬细胞形态及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采用LPS刺激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通过测量不同浓度(1、0.5、0.1 mg/mL)GPS对细胞形态、生物酶活性、促炎症因子分泌及TLR4/NF-κB信号通路mRNA表达量的影响来研究不同浓度的GPS对LPS引起小鼠巨噬细胞免疫应激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添加GPS能抑制由LPS引起的细胞形态和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1 mg/mL GPS能够显著提高巨噬细胞酸性磷酸酶的活性;0.5、1 mg/mL GPS能够显著缓解由LPS刺激引起的碱性磷酸酶活性的降低;不同浓度GPS均能显著降低由LPS诱导的促炎症因子IL-1β、TNF-α水平;LPS刺激显著提高巨噬细胞TLR4、MyD88、NF-κB的mRNA表达量,而添加GPS后,巨噬细胞TLR4、MyD88、NF-κB的mRNA表达量均表现出不同程度降低(P<0.05)。结果显示,添加GPS可以改善细胞形态,恢复细胞增殖能力,GPS可通过调节TLR4/NF-κB信号通路降低促炎症因子IL-1β和TNF-α的分泌及表达,减少机体免疫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6.
内毒素诱导中华鳖免疫应激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旨在探讨注射内毒素(LPS)对中华餐免疫应激的影响.试验一选择健康均重为(339.46±25.54)g的中华鳖成鳖42只,随机分成7组(A~G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2只.分别从腹腔注射0.7%NaCl(A组)、LPS 50ug/kg BW(B组)、LPS 100 ug/kg BW(C组)、LPS 250 ug/kg BW(D组)、LPS 500 ug/kg BW(E组)、LPS 1 000 ug/kg BW(F组)、LPS 5 000 ug/kg BW(G组),注射剂量为0.5 mL.10:00注射,15:00断头取血,测定血浆皮质醇(COR).试验二选择健康均重为(329.66±23.98)g成鳖30只,随机分成5组(H~L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2只.H组注射0.7%NaCl、I~L组分别注射LPS 500 ug/kg BW,注射剂量均为0.5 mL.10:00注射,H、I组于注射当日15:00断头取血,J、K、L组分别于注射后1、4和7 d的15:00断头取血,测定COR、TNF-α、IL-β、IL-6、IgM、IgG和IgA含量.试验三选择均重为(106.46±19.53)g幼鳖54只,随机分成3组(M、N和R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M组注射0.7%NaCl,N组注射LPS 500 ug/kg BW,R组注射LPS 1000 ug/kg BW,注射剂量均为0.2 mL.观察各组鳖行为变化,计算各组鳖的增重率和饲料系数.结果表明:(1)中华鳖成鳖腹腔注射不同剂量LPS后,E组(500 ug/kg BW)血浆COR水平极显著高于A组(对照组)、B组(50 ug/kg BW)和C组(100 ug/kg BW)(P<0.01),显著高于D组(250 ug/kg BW)(P<0.05);(2)中华鳖成鳖腹腔注射LPS 500 ug/kg BW5 h后,血浆COR、TNF-α和IL-1β的含量显著或极显著地高于对照组(PCOR<0.01,PTNF-α<0.05,PIL-1β<0.01);注射1 d后,血浆IL-6的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注射4 d后血浆IgM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注射LPS 1 000 ug/kg BW,引起幼鳖厌食,增重率极显著降低(P<0.01).由结果可知:(1)腹腔注射LPS 500 ug/kg BW能诱导中华鳖成鳖产生免疫应激反应,血浆COR可以作为中华鳖免疫应激的监测指标之一;(2)腹腔注射LPS 1 000 ug/kg BW能显著抑制中华鳖幼鳖生长.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牛磺酸(taurine)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诱导的奶牛肝脏原代细胞(BHEC)炎症反应的保护作用及其相关信号通路的调控,试验分为4组,对照组(CON)、牛磺酸组(TAU)、LPS组(LPS)、牛磺酸+LPS组(LT),分别对炎性因子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和核因子κB亚基P65(P65)、核因子κB抑制蛋白(IκB)、Toll样受体4(TLR4)的mRNA水平,磷酸化核因子κB亚基P65(p-P65)、P65、磷酸化核因子κB抑制蛋白(p-IκB)、IκB、TLR4的蛋白水平以及P65在细胞中的定位进行测定。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LPS组IL-1β、IL-6、IL-8、P65、TLR4的mRNA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p-P65、p-IκB/IκB、TLR4的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P65蛋白由胞浆移入胞核;与LPS组相比,LT组IL-1β、IL-6、IL-8、P65、TLR4的mRNA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p-P65、p-IκB/IκB、TLR4的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P65蛋白由胞核转移入胞浆。结果表明:牛磺酸预处理能显著降低LPS引起的BHEC中IL-1β、IL-6、IL-8、P65、TLR4的mRNA水平和p-P65、p-IκB/IκB、TLR4的蛋白表达,抑制P65入核,从而抑制LPS引起的BHEC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丹参水溶性成分的抗炎作用,试验选择50只小鼠分为模型对照组、阳性药物对照组、丹参水溶性成分高、中、低剂量组,阳性药物对照组腹腔注射给药,其他组灌胃给药,并制作了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模型,探讨不同浓度丹参水溶性成分对小鼠耳肿胀度的影响;分离培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对丹参水溶性成分的安全性进行评价,确定最大安全浓度,然后制备脂多糖(LPS)刺激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炎症模型,分为药物处理组、LPS组和细胞对照组,其中药物处理组分别加入丹参水溶性成分(终浓度分别为62.5,31.3,15.6,7.8,3.9μg/mL)和LPS(终浓度2.0μg/mL),LPS组加入LPS(终浓度2.0μg/mL),细胞对照组加入RPMI 1640培养液,探讨不同浓度丹参水溶性成分对小鼠耳肿胀度、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中性红能力和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1β和IL-6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丹参水溶性成分高剂量组(10 g/kg)和中剂量组(5 g/kg)对小鼠耳肿胀度有极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与细胞对照组比较,丹参水溶性成分在浓度为62.5~2.5μg/mL时,能极显著增强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中性红的能力(P0.01);与LPS组比较,丹参水溶性成分在浓度为62.5μg/mL时,能显著抑制炎性因子IL-6的水平(P0.05),而对炎性因子TNF-α和IL-1β水平无显著影响(P0.05)。说明丹参水溶性成分具有抗炎作用,其抗炎机制可能与其抑制炎性因子IL-6的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19.
旨在研究蒲公英提取物对内毒素(LPS)诱导小鼠乳腺炎的减轻效应及其机制分析。将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组和蒲公英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蒲公英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分别按10.0、5.0、2.5 g·kg-1灌胃给药,连续灌胃6 d,2次·d-1,空白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末次给药1 h后,于小鼠乳房基部分别灌注50 μL 0.2 mg·mL-1 LPS,建立LPS诱导的小鼠乳腺炎模型,阳性组在建模后6和12 h腹腔注射5 mg·kg-1地塞米松。24 h后取血,分离血清,剥离乳腺组织。ELISA法测定小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髓过氧化物酶(MPO)试剂盒测定小鼠血清MPO的含量,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Western blot法测定小鼠乳腺中TLR4蛋白以及NF-κB信号通路和MAPKs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蒲公英提取物高、中剂量组对LPS诱导的乳腺炎小鼠血清中TNF-α、IL-1β和IL-6的分泌有极显著抑制作用(P<0.01),极显著降低小鼠血清中MPO的含量(P<0.01);蒲公英提取物高、中剂量组能改善LPS诱导的小鼠乳腺组织的病理变化,极显著下调LPS诱导的小鼠乳腺中TLR4、p-IκB、p-p65、p-p38、p-JNK、p-ERK蛋白的表达(P<0.01)。结果表明,蒲公英提取物通过调控NF-κB和MAPKs信号通路对LPS诱导的小鼠乳腺炎有明显减轻作用,为蒲公英的临床开发及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黄芩苷对脂多糖(LPS)引起的大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RIMMVECs)分泌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及其机制,试验将第3代RIMMVECs细胞分为5组,即空白对照组、造模组、高浓度药物组、中浓度药物组和低浓度药物组,用LPS刺激细胞造模,各药物组的细胞在给予LPS前先用不同浓度黄芩苷预处理,然后以ELISA方法检测其细胞上清液中TNF-α、IL-1β、IL-6表达水平,并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各组细胞Toll样受体4(TLR4)、核转录因子κB(NF-κB)和磷酸化核转录因子κB(p-NF-κB)蛋白表达量。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3个浓度药物组RIMMVECs受LPS刺激后分泌的TNF-α、IL-1β和IL-6显著降低,同时黄芩苷预处理可抑制TLR4的表达和NF-κB的磷酸化。说明黄芩苷通过调控TLR4/NF-κB信号通路可抑制炎性因子的分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