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房守敏 《蚕学通讯》2010,30(2):17-25
线粒体DNA具有母性遗传与进化速率快等特点,已作为理想的分子标记广泛应用于昆虫的分类学、群体遗传学、系统发育和分子进化等研究。本文介绍了鳞翅目昆虫线粒体基因组的特征,对线粒体DNA应用于鳞翅目昆虫系统发生和分子进化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总结了线粒体基因或区段在鳞翅目昆虫不同分类阶元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关于线粒体DNA(mtDNA)进化遗传学方面的研究已成为分子遗传学领域的热点,线粒体DNA作为核外遗传信息系统及其具有的遗传特点,已成为研究真核生物分子遗传学、发育生物学和分子系统进化的重要模式体系。线粒体DNA是一种核外遗传物质,与核DNA相比,具有分子质量小、结构简  相似文献   

3.
家蚕线粒体DNA分子系统学研究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运强  鲁成 《蚕学通讯》2000,20(4):16-20
线粒体DNA具有独特的结构特征和进化特点,是系统进化研究的一种良好的分子标记。本介绍了动物线粒体DNA的结构特征、进化特点及其在分子系统学业上的应用,并提出通过家蚕及其近缘种的线粒体DNA进化分析,将为家蚕的起源、种系演化以及特定遗传结构的形成原因的研究提供重要证据。  相似文献   

4.
动物线粒体DNA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线粒体DNA作为分子标记已被广泛应用于家畜育种、系统进化、生物地理、人类学、群体遗传等领域,本文就近几年线粒体DNA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线粒体DNA是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分子标记之一,目前在进化遗传学、动物生产性能及医学等多个领域展开研究并取得相关成果。论文简要阐述了猪线粒体DNA的基本组成和特征、研究方法及研究进展概况,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期望对猪线粒体DNA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线粒体DNA在家畜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近年来动物线粒体DNA在遗传进化学方面的研究成为分子进化遗传学领域的研究热点,线粒体基因组已成为分子遗传学和系统进化的一个重要模式。作者就动物线粒体DNA的研究及其在家畜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7.
线粒体DNA作为一个理想的分子标记已经被广泛应用到梅花鹿的起源进化研究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文中介绍了梅花鹿线粒体DNA的结构、多态性研究等,综述了线粒体DNA在梅花鹿分子进化中的研究进展,并初步探讨了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实验应用脉冲场电泳方法获得鸡核DNA,根据鸡线粒体DNA序列设计引物,以总DNA和核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测序和筛选鸡BAC文库方法。结果表明:鸡核DNA中普遍存在线粒体基因16S R NA、tR NA-Leu和部分ND1的同源序列;在鸡的总DNA为模板PCR中,扩增产物含有核线粒体DNA(numtDNA)产物;同时发现,该段numtDNA序列存在2个碱基突变位点。研究结果提示,在涉及PCR相关技术的mtDNA研究中,numtDNA的影响是不能忽视的。  相似文献   

9.
双峰驼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国内外近40年双峰驼在染色体核型、血液蛋白多态、基因组DNA和线粒体DNA遗传多样性上的研究进展.染色体核型、血液蛋白多态分析表明,双峰驼的遗传多样性有限,微卫星和线粒体DNA的RFLP分析表明双峰驼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基于线粒体DNA全序列的骆驼科动物遗传进化分析有助于理解骆驼科动物进化历史.由于研究滞后,目前还未有关于双峰驼群体线粒体DNA序列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相似文献   

10.
成熟的基因扩增及测序技术,结合比较发达的网络与信息技术,给我们提供了以DNA为基础的系统分类方法.一种新的DNA分类方法--DNA条形编码(DNA Barcoding)技术应运而生.本研究以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ytochrome c oxidase Ⅰ,CD Ⅰ)基因的特定序列作为DNA条形码,对我国7个地方鸡种进行分子评估.研究结果表明:选择的这段CO Ⅰ基因序列有22个突变位点,为13个单倍型,其中11个单倍型为各品种所特有;6个鸡种有其特异位点,这些特异单倍型和特异位点作为DNA条形码可以对其进行分子评估,并可以作为辅助各品种鉴定的依据.7个品种间Kimura双参数遗传距离为0.017~0.389.7个品种的DNA分类和形态学分类基本一致,该基因可以探讨地方鸡种分类问题.  相似文献   

11.
猪线粒体DNA(mtDNA)及其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线粒体DNA是真核细胞内较为简单的DNA分子,具有极少发生重组、进化、速度快等特点,作为动物进化研究的一类重要标记,为动物的起源、迁移和进化提供了大量的证据。本文介绍了线粒体DNA的基本特征及其多态性,概述了猪线粒体DNA的研究概况和取得的成果。线粒体DNA的独特特性必将在猪遗传育种中发挥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鱼类mtDNA及其非编码区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线粒体DNA一直是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领域,已成为鱼类进化生物学和群体遗传学研究的重要分子遗传标记。文章介绍了鱼类线粒体DNA结构特征及研究方法,重点介绍了鱼类线粒体DNA非编码区结构研究的概况。  相似文献   

13.
品种的起源和进化是研究生物遗传多样性的一个重要领域,对物种的分类鉴定、生物多样性保护和遗传育种都有重要的意义。中国家鹅的起源和进化一直倍受人们的关注。本文通过比较鹅核DNA和线粒体DNA及其所编码氨基酸序列与其它物种的同源性和分子标记(RFLP,RAPD和SSR)在鹅遗传多样性方面的研究阐述了中国家鹅的起源和进化,显示了中国的地方鹅种除伊犁鹅外都起源于鸿雁(Anser cygnoides),而伊犁鹅和欧洲鹅种起源于灰雁(Anser anser)。此外,还给出了一些物种起源和进化研究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动物mtDNA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60年代Nass M和Nass S用电子显微镜直接观察到线粒体内部细丝状的DNA以后,人们才逐渐接受线粒体中存在遗传物质的事实,并对线粒体DNA(mtDNA)的基因结构、组成、复制、转录及表达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近年来,mtDNA的研究在动物分子遗传学、分子生态学、种群遗传结构分析、遗传多样性、物种和品系鉴定、保护遗传学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5.
线粒体DNA分析可用来探索种群的遗传变异、种群遗传结构和种的进化关系.利用动物种间和种内群体的线粒体多态性,可以进行物种亲缘关系、系统起源和进化关系等方面的分析.本文对近年来线粒体DNA序列在家养动物中的研究进展作一个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6.
综述了国内外近40年双峰驼在染色体核型、血液蛋白多态、基因组DNA和线粒体DNA遗传多样性上的研究进展。染色体核型、血液蛋白多态分析表明,双峰驼的遗传多样性有限,微卫星和线粒体DNA的RFLP分析表明双峰驼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基于线粒体DNA全序列的骆驼科动物遗传进化分析有助于理解骆驼科动物进化历史。由于研究滞后,目前还未有关于双峰驼群体线粒体DNA序列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相似文献   

17.
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不断发展 ,用蜜蜂为素材进行遗传学、进化学基础理论的研究已越来越多 ,但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较少 ,在此我们简述一些近年来在蜜蜂分子生物学领域开展的研究。一、分子杂交技术分子杂交是基因工程和分子生物学的重要技术之一 ,主要包括Southern印迹法、Northern印迹法以及Western印迹法 ,它们的杂交受体分别是DNA片段、RNA片段和蛋白质。DNA的分子杂交是双链DNA的变性和带有互补序列的同源单链间的配对过程。通过分子杂交技术可以克隆一些新基因并研究同源基因之间遗传进化上的差异。较典型的事例是 :蜜蜂胞…  相似文献   

18.
线粒体DNA是动物体内除了核DNA之外的唯一遗传物质,它具有结构简单、进化速度快、母系遗传和基因重组率小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研究.本文在介绍线粒体DNA的特点和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线粒体DNA在牛的起源进化、亲缘关系、杂交育种和生产性能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9.
固原鸡是宁夏唯一的地方鸡品种资源,具有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等遗传特性。该试验采用PCR和直接测序的方法测定固原鸡(白羽、麻羽、红羽)线粒体DNA(mtDNA)控制区(D-loop)全序列,结果表明固原鸡3个类群线粒体DNA控制区全序列长度分别为1230bp、1231bp或1232bp。分析种内的遗传变异,3个类群固原鸡共发现6个变异位点,其中4个转换,2个缺失/插入,没有观测到颠换;A、T碱基含量占59.9%~60.0%,G、C碱基含量占40.0%;固原鸡与其它8种禽类的D-loop基因序列同源性的分子进化树聚类结果表明固原鸡不同类群与红色原鸡亲缘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20.
综述了遗传标记中的生物化学标记和分子标记在四川黑山羊遗传育种中的应用,重点论述了分子标记随机扩增多态DNA、DNA指纹、随机片段长度多态、微卫星DNA、线粒体DNA在四川黑山羊的起源和进化、群体亲缘关系及群体遗传结构分析、重要经济性状标记、基因图谱的构建和QTL定位、标记辅助选择(MAS)、系谱鉴定与亲子鉴定,以及杂种优势预测等方面的应用。并对其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