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选择2株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异种致弱毒株CK/CH/LHLJ/04V F110、tl/CH/LDT3/03F120和1株同种毒株CK/CH/LDL97 I F115,研究其对中国流行强毒株CK/CH/LDL97I的保护效果。首先对不同毒株及参考毒株的S1基因进行比较和系统进化树分析,研究了CK/CH/LDL97I与其他病毒的基因型关系。结果显示,CK/CH/LDL97I属于有别于其他IBV毒株的一个独立的基因群。在此基础上,通过血清抗体检测、攻毒后发病率、死亡率、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观察以及气管和肾脏中病毒分离等方面研究了同种致弱毒株和异种致弱毒株对CK/CH/LDL97I的免疫效力。结果显示,同种致弱毒株对CK/CH/LDL97I强毒的攻击可提供100%的临床和病毒分泌的保护性。异种毒株tl/CH/LDT3/03F120可提供100%的临床保护,但呼吸道病毒检出率达50%,表明对呼吸系统的保护效果不好。异种毒株CK/CH/LHLJ/04VF110免疫组临床发病率为50%,气管样品病毒检出率为100%,可见临床和对病毒分泌的保护效果均较差。  相似文献   

2.
选择2株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异种致弱毒株CK/CH/LHLJ/04 V F110、tl/CH/LDT3/03 F120和1株同种毒株CK/CH/LDL97ⅠF115,研究其对中国流行强毒株CK/CH/LDL97 Ⅰ的保护效果.首先对不同毒株及参考毒株的S1基因进行比较和系统进化树分析,研究了CK/CH/LDL97 Ⅰ与其他病毒的基因型关系.结果显示,CK/CH/LDL97 Ⅰ属于有别于其他IBV毒株的一个独立的基因群.在此基础上,通过血清抗体检测、攻毒后发病率、死亡率、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观察以及气管和肾脏中病毒分离等方面研究了同种致弱毒株和异种致弱毒株对CK/CH/LDL97 Ⅰ的免疫效力.结果显示,同种致弱毒株对CK/CH/LDL97 Ⅰ强毒的攻击可提供100%的临床和病毒分泌的保护性.异种毒株tl/CH/LDT3/03 F120可提供100%的临床保护,但呼吸道病毒检出率达50%,表明对呼吸系统的保护效果不好.异种毒株CK/CH/LHLJ/04 V F110免疫组临床发病率为50%,气管样品病毒检出率为100%,可见临床和对病毒分泌的保护效果均较差.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近年来我国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主要类型,2012—2014年,从华东、华北和华中等地区出现传染性支气管炎(IB)的养鸡场中,采集病料进行病毒分离。从中分离鉴定出IBV流行株69株。对所有分离株进行S1基因扩增、测序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毒株共包含6个基因型,根据各基因型中包含的毒株数量多少依次为:QX型(54株,占78.26%)、Mass型(6株,占8.7%)、4/91型(3株,占4.35%)、TW-I型(2株,占2.90%)、tl/CH/LDT3/03型(2株,占2.90%)和CK/CH/LSC/99I型(2株,占2.90%)。将GenBank中收录的所有2012—2014年间国内分离株S1基因序列下载并构建遗传进化树,结果表明QX型IBV已成为当前国内流行的绝对优势基因型。  相似文献   

4.
为了制备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M蛋白单克隆抗体,研究利用纯化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tl/CH/LDT3/03免疫Balb/c小鼠,采用杂交瘤细胞技术,获得了1株能稳定分泌抗IBVN蛋白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命名为3G11,并进行了ELISA检测。结果表明:该杂交瘤细胞诱生小鼠腹水效价为1∶25 600;McAb3G11重链亚类属于IgG2b,轻链为κ链;McAb3G11不仅能识别原核表达的M蛋白,而且还能够识别天然的IBVM蛋白。McAb3G11针对的表位位于M蛋白的99~172 aa之间,并且其在不同IBV毒株间保守。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针对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tl/CH/LDT3/03毒株的N基因(GenBank登录号为AY702975)设计并合成了一对引物,构建重组质粒作为阳性标准品,建立了检测IBV核酸的SYBRGreenⅠ荧光定量PCR方法。该方法可检测到初始模板中6.45×10copies/μL的病毒核酸。与常规PCR相比,敏感性高100倍。该检测方法特异性强,与其它禽源病毒如新城疫病毒(NDV)、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LTV)、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禽流感病毒(AIV)、马立克氏病毒(MDV)均不发生交叉反应;重复性试验的变异系数小于2.6%。结果表明,本试验建立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可用于传染性支气管炎的临床诊断。同时应用本方法对人工感染IBV的SPF鸡的主要脏器盲肠扁桃体、肾脏、肺和气管进行了病毒RNA定量检测,结果表明,肾脏的病毒含量最高,盲肠扁桃体中病毒持续的时间最长,从而揭示了IBV在SPF鸡体内复制的动态变化,证实了感染鸡的临床表现与病毒滴度的时间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应用RT—PCR方法扩增到我国2005年-2006年8个省市12株IBV病毒核蛋白基因,并将其进行了克隆、序列测定及分析。以疫苗株H120作为参考毒株,对12株IBV分离株核蛋白基因序列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我国分离株的N基因及其局部功能区序列存在广泛的氨基酸替代现象。同时还发现毒株CK/CH/LSD/05I与疫苗株H120同源性最高(93.4%)。与GenBank中的11个IBV参考毒株核蛋白基因序列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本研究分离的大部分毒株(9株)分布于第1群中,可见我国主要的IBV分离株在N基因进化关系上形成了自己独立的进化群。通过与S1基因系统发育进化树比较发现,毒株CK/CH/LSD/05I存在基因重组现象。以上结果表明我国2005年-2006年IBV毒株存在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现象。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变异情况,对2018—2019年多次发生疑似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的广西某公司发病鸡群进行IBV的分离鉴定,并对分离株进行S1基因序列测定、同源性、系统进化树和重组分析。结果显示:共分离到5株IBV,其S1基因核苷酸相似性为85.2%~99.9%;5株IBV中3株S蛋白裂解位点为HRRRR,2株为RRFRR;2018年分离的2株IBV属于LX4型中的QXⅡ亚型,与疫苗株QXL87处于同一个分支;2019年分离的3株IBV为LDT3-A型,且均为重组毒株,来源于分离株GX-YL161022(QXⅡ亚型,主亲本)与参考株CK/CH/LSC/99I(次亲本)的重组。研究表明这5株IBV主要为LX4型毒株及其参与的重组株,未及时免疫与流行株基因型相同的疫苗以及重组导致的变异可能是造成该养殖场免疫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试验旨在确定国内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流行毒株核蛋白N与市场上现用疫苗株、近年国内外分离株的差异性.本研究利用自山东某鸡场病鸡肾脏组织分离获得、经PCR鉴定为IBV阳性的毒株(命名为SD03株),参考NCBI上部分IBV毒株N基因的保守区域设计引物,进行RT-PCR扩增,构建重组pMD18-T-N/DH5α菌,测序获得N基因序列.与参考株进行了核苷酸及氨基酸同源性分析,结合DNAStar软件与http://www.expasy.org/网站对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进行理化性质分析.结果显示,SD03株为IBV肾型毒株,与LDT3、partridge/GD/S14/2003毒株(肾型)核苷酸及氨基酸同源性均在99.0%以上.与其他国内外肾型经典毒株Ma5、W93、Gray、Holte株氨基酸同源性为90.0%~94.6%,与国内外呼吸型疫苗株H120、H52、M41氨基酸同源性为89.7%~91.0%.本研究深入分析了当前流行株SD03株N蛋白的理化特性,为N蛋白亚单位疫苗在不同系统中表达及蛋白纯化提供了理论依据,为中国现阶段IBV的防控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鉴定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抗原表位,本研究将IBV tl/CH/LDT3/03株免疫BALB/c小鼠,将其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经克隆筛选,得到两株针对IBV核(N)蛋白的单克隆抗体(MAb)6H3和6F9,其染色体数目分别为90条和102条,MAb亚类鉴定分别属于IgG1和IgG2b,轻链均为κ链。对MAb6H3和6F9的抗原表位进行初步鉴定,将N基因分成8个片段克隆于pGEX-6p-1载体中,转化BL21(DE3)内诱导表达。经western blot分析,MAb6H3表位的初步定位在aa80~aa99,而MAb6F9表位的初步定位在aa64~aa82。而且MAb6F9还能特异性识别其他5株IBV的天然N蛋白,推测它们含有一个相同的B细胞表位。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明确山东地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的流行病学,对IBV分离株之间以及与疫苗株之间的抗原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分别制备了3个疫苗株(4/91、H120和Ma5)和18个分离株的单因子阳性血清,通过鸡胚交叉中和试验测定了阳性血清对同源病毒和异源病毒的中和效价,计算了不同毒株之间的抗原相关系数(R值),并根据R值进行血清分型。结果显示,3个疫苗株和18个分离株可分为5个血清型。疫苗株4/91属于血清Ⅰ型,H120、Ma5与2个分离株(SDWF0608和SDLY0701)属于同一血清型,分离株SDZB0808与SDLY0702、CK/CH/SD08/007和CK/CH/SD09/001等15个毒株为同一血清型,CK/CH/SD09/006和CK/CH/SD10/001分别与其他3和6个分离株组成两个血清型。进一步分析发现,部分IBV毒株之间表现单向中和反应性,属于同一血清型的IBV毒株之间抗原相关性可能存在明显差异。本研究结果一方面表明IBV毒株之间复杂的抗原相关性,另一方面显示IBV流行株与3个疫苗株之间抗原性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1.
为确定猪捷申病毒(Porcine Teschovirus,PTV)Swine/CH/IMH/03株免疫原性,本研究将该PTV分离株灭活后分别与氢氧化铝佐剂和Montanide ISA 50V2佐剂混合,制成油佐剂疫苗,并采用不同免疫程序接种实验猪后对病毒抗体进行检测。抗体检测结果表明:PTV Swine/CH/IMH/03分离株能够诱导实验动物产生较高抗体水平,并显著高于对照组;与氢氧化铝佐剂混合制成的佐剂疫苗免疫效果优于Montanide ISA 50V2佐剂;而且一次免疫组与二次免疫组没有明显差异。通过PTV Swine/CH/IMH/03株免疫原性的研究,为后续猪捷申病的预防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新城疫病毒分离株APMV1/chicken/China/JL-11/02的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在吉林省分离到的一株新城疫病毒APMV1/chicken/china/JL-11/02(基因Ⅶ型)蚀斑纯化后,与我国标准毒株F48E9分别接种42日龄无抗体SPF雏鸡和已获得LaSota疫苗、Clone30疫苗(基因Ⅱ型)抗体的高免雏鸡(抗体效价为1:64~1:128)。结果表明无抗体雏鸡感染JL—11和F48E9后,144h内全部死亡,病死鸡的大部分组织中都检测到病毒;但JL—11与F48E9对高免抗体鸡致死效果不同,JL—11的致死率为28.5%,F48E9的致死率为7.14%。由此可见,生产中常用的ND疫苗并不能完全保护目前流行株的攻击,这可能是养禽生产中高免抗体鸡群发生免疫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此建议应在传统疫苗免疫的基础上进行新型流行株灭活苗的加强免疫,以提高免疫效果,降低ND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14.
In Italy epizootics of equine influenza often occur, but no virus isolation has been reported since 1971.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antigenic and bio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two equine influenza viruses isolated in Italy from 1985 to 1989. The virus isolates were shown to differ antigenically from earlier strains of the same subtype, A/equine/Miami/1/63 (H3N8). Monoclonal antibody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haemagglutinins of these strains were serologically indistinguishable from A/equine/Fontainebleau/1/79, a variant of A/equine/Miami, never isolated in Italy before. One of the two virus isolates was obtained from a horse immunized with a bivalent inactivated influenza vaccine, not containing A/equine/Fontainebleau/79 antigens.

The vaccine failure underlines the importance of antigenic relatedness between currently circulating viruses and vaccine strains. Therefore, to improve the protection afforded by equine immunization, the vaccine composition should be decided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a virological surveillance activity, systematically conducted among horses.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由南京地区分离的鸭源流感病毒A/duck/Nanjing/21/95(H9N2?)感染商品来航鸡后,各组织脏器中病毒分离情况和病毒抗原分布。结果表明,禽流感病毒(AIV)可以从肾脏、肺脏、脾脏和心脏中分离出来,接种后3d(PI3),病毒在组织中的分离率最高,且又以肾脏的分离率最高。病毒抗原主要分布在肾小管上皮细胞、呼吸系统单核细胞和少量上皮细胞的胞核内,PI3时病毒抗原的检出率最高。这些结果表明,肾脏是该毒株复制的主要部位,肾脏的病变是病毒直接损伤的结果,而且该株AIV具备在呼吸系统内复制的潜力。  相似文献   

16.
王卫中 《家畜生态学报》2012,33(4):102-105,120
骨是一个代谢活跃的器官,在整个生命周期中都在进行不断的更新与重建。在骨形态发生和重建的过程中主要受到细胞因子和激素的调节,同时骨代谢也受到OPG/RANKL/RANK系统的调控。论文主要对骨骼生理结构与骨组织细胞之间的关系,骨代谢和骨的形成过程,OPG/RANKL/RANK系统的生理功能,OPG/RANKL/RANK系统的影响因子以及骨代谢紊乱所引起的疾病几个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18.
猪捷申病毒Swine/CH/IMH/03全长cDNA克隆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研究发酵中药渣对犊牛生长发育、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在宁夏固原市肉牛良种繁育示范园随机选取150头犊牛作为试验牛群,采用配对试验设计,试验分为对照组和发酵中药渣组。[结果]日粮中添加发酵中药渣,犊牛采食量增加0.09 kg,日增重增加0.09 kg,料重比(F/G)减少0.06 kg;体重多增加5.2 kg,提高4.4% ,体高、胸围、体斜长分别增长 4.2 cm、5.6 cm、4.4cm,分别提高了4.5%、5.1%、4.1%;试验组滨州筛第 1,2 层筛上物比例下降,说明犊牛消化能力增加,饲料消化率提高;血液总蛋白和白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谷丙转氨酶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歧化酶、免疫球蛋白G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在犊牛日粮中添加发酵中药渣可增加犊牛的采食量和日增重,提高饲料报酬,提高血清总蛋白,降低谷丙转氨酶水平,增加过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提高犊牛免疫力。  相似文献   

20.
2001年从福建某猪场分离到1株H5N1亚型猪流感病毒(SIV)A/Swine/Fujian/1/01(SW/FJ/1/01).SW/FJ/1/01对小鼠具有强致病性,致死率为100%,为进一步研究SW/FJ/1/01对BALB/c小鼠致病性的分子基础,本研究构建了SW/FJ/1/01的8个节段重组质粒构成的反向基因操作系统,成功拯救了病毒(R-SW/FJ/1/01).R-SW/FJ/1/01和野生型SW/FJ/1/01对BALB/c小鼠致病性没有差别.SW/FJ/1/01反向基因操作系统的建立为进一步阐明H5N1亚型SIV对哺乳动物模型BALB/c小鼠的致病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