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旨在研究莱芜猪和杜洛克猪间肌肉H-FABP基因mRNA表达差异,同时分析H-FABP基因mRNA表达量与肌内脂肪和脂肪酸含量的相关性,探索莱芜猪肌内脂肪沉积的分子机理.试验选择100 kg体重莱芜猪10头、杜洛克7头,采用荧光定量RT-PCR法测定H-FABP基因mRNA表达丰度,并测定肌内脂肪和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莱芜猪背最长肌H-FABP基因mRNA的表达量比杜洛克猪高36.16%.莱芜猪和杜洛克猪肌肉H-FABP基因mRNA的表达量与肌内脂肪含量相关显著,H-FABP基因mRNA的表达量和肌内脂肪含量与饱和脂肪酸、饱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相关显著,莱芜猪H-FABP基因mRNA的表达量和肌内脂肪含量与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相关显著,与脂肪酸总量相关不显著,但是杜洛克猪则与此相反.莱芜猪和杜洛克猪肌肉H-FABP基因mRNA表达量与肌内脂肪和脂肪酸组成相关显著,该基因可作为莱芜猪肌内脂肪选育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mTOR通路及其相关联途径上与蛋白质合成有关的eIF4E、与能量代谢有关的PPARGC-1、与血管形成有关的VEGFA、与细胞增殖有关的C-Jun4个基因在不同品种猪背最长肌中的表达丰度,选用上市体重的长白猪、地方猪种蓝塘猪和大花白猪各8头作为动物模型,以管家基因GAPDH作为内标,采用Real-time RT-PCR方法,比较这些品种猪的背最长肌中目的基因mRNA表达丰度。结果表明:大花白猪背肌eIF4E mRNA的表达量显著高于蓝塘猪和长白猪(P0.05),其在蓝塘猪背肌的表达量高于长白猪但差异不显著(P0.05);蓝塘猪背肌PPARGC-1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大花白猪(P0.05),与长白猪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长白猪与大花白猪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VEGFA和C-Jun mRNA在蓝塘、长白、大花白猪背肌中的表达没有差异(P0.05)。以上结果提示,eIF4E和PPARGC1基因的差异表达可能与不同猪品种间肌肉性状和肉质差异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7月龄、12月龄的槐猪和杜洛克猪5个不同部位脂肪组织LEP和LEPR基因的表达差异。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使用2-△△Ct方法计算LEP和LEPR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LEP基因在背部皮下脂肪下层的表达量最高,其次是背部皮下脂肪上层、腹部皮下脂肪和板油,在冠状动脉脂肪中表达最低;7月龄槐猪脂肪组织LEP基因的表达量与12月龄槐猪、7月龄杜洛克猪差异显著(P<0.05),12月龄槐猪脂肪组织LEP基因表达量与7月龄杜洛克猪差异极显著(P<0.01)。7月龄槐猪脂肪组织LEPR基因的表达量与12月龄槐猪相比,只有冠状动脉脂肪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4.
猪FUTI基因多态性及其与生长性能的关联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FUT I基因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对莱芜黑猪、杜洛克和大约克猪群共752头仔猪样本在FUT I基因M307位点多态性进行检测.并对不同基因型与生长性状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莱芜黑猪、杜洛克和大约克群体在FUT I基因M307位点均存在丰富多态性,且在该突变位点均显著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1).莱芜黑猪群体内G基因占优势,而杜洛克和大约克群体内均为A基冈稍占优势.3种基因型对杜洛克和大约克仔猪的70日龄保育重(和断奶仔猪腹泻和水肿病密切相关)影响达到显著(P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activated kinase 1,TAK1)在猪骨骼肌生长发育中的作用,通过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CE)获得猪TAK1的cDNA全长,并分析其时空表达及真核细胞中的亚细胞定位情况。结果表明,TAK1 cDNA全长2 163 bp(Gen Bank登录号:KU504629),ORF为1 740 bp,编码579个氨基酸,其氨基酸序列与人、恒河猴、绵羊的相似性均为98. 8%,表明该蛋白在不同物种间高度保守。猪TAK1蛋白具有催化丝氨酸/酪氨酸磷酸化的STKc_TAK1结构域,而在该结构域中还有多个保守的ATP结合位点、A-Loop结构域、TAB1(TGF-beta activated kinase 1)结合位点。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TAK1基因在出生后120 d大白猪的免疫器官脾脏中表达量最高,胰腺、背最长肌等组织中的表达量较低;而不同发育时期的背最长肌中,该基因在胚胎期65 d表达量最高,随着生长发育表达量下调;在不同品种间,TAK1基因在各时期大白猪中的表达量均高于梅山猪,除出生后90 d外,其他时期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或极显著水平。pcDNA3. 1(+)-EGFP-TAK1重组质粒转染C2C12细胞后的荧光共定位结果显示,TAK1蛋白的表达主要集中在细胞质中。综上,TAK1基因在猪骨骼肌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为进一步研究猪TAK1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P以脚基因在荷斯坦公牛组织及月龄间的相对表达差异性。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了PPARy基因在15和17月龄荷斯坦公牛脂肪组织(背部脂肪、腰部脂肪、肾周脂肪、肠系膜脂肪)和肌肉组织(背最长肌和半腱肌)间的相对表达差异性。结果表明:PPARY基因的表达在荷斯坦公牛不同月龄问没有发现差异性,而组织间差异表达分析表明:肠系膜脂肪、肾周脂肪和腰部脂肪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背最长肌和半腱肌(P〈0.05);肠系膜脂肪和肾周脂肪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背部脂肪俨〈0.05)。由此可见,PPARY基因在荷斯坦公牛不同部位脂肪组织和肌肉组织中均有表达且部位不同表达不同,存在部位差异性。  相似文献   

7.
脂肪肥胖相关基因(FTO)在控制食欲和能量消耗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进一步了解猪FTO基因的结构和功能,以苏钟猪为试验对象,利用RT-PCR方法,分析该基因在苏钟猪5种不同组织(肺脏、肝脏、心脏、背膘和背最长肌)RNA水平的表达谱信息;对苏钟猪FTO基因的编码序列(CDS)进行了克隆测序,并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了苏钟猪FTO蛋白的结构和不同物种间的同源性。结果表明,FTO基因在苏钟猪各组织中的mRNA表达丰度表现为:背膘>心脏>肺脏>肝脏>背最长肌,其中背膘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苏钟猪FTO的CDS区发现了8个SNPs,分别为G52A、C523T、G628A、A655G、A810G、A886G、G1002A和A1344G。苏钟猪FTO基因编码一个含505个氨基酸的蛋白,理论等电点为5.23,具有亲水性,不存在信号肽,是非分泌型蛋白,与牛、绵羊、狗等物种的亲缘关系最近。FTO的mRNA表达对苏钟猪的皮下脂肪、心脏、肌肉等组织的脂肪沉积有一定影响,其编码序列中丰富的SNPs可成为苏钟猪肉质改良育种中的重要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8.
去势对淮南猪皮下脂肪PPAR信号通路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PPAR信号通路在猪去势诱导的脂肪沉积中的作用,采集去势和非去势淮南猪(共6头,每组各3头)的皮下脂肪组织,提取总RNA后构建文库,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PPAR通路相关基因表达量,表达差异基因的筛选阈值为P0.05且|log2差异倍数|1。基于mRNA的差异分析以及KEGG富集分析发现,PPAR信号通路中17个基因表达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其中14个基因表达量上调、3个基因表达量下调。脑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FABP7)、甘油水孔蛋白基因(AQP7)、视黄素X受体γ基因(RXRγ)等基因上调,而磷酸烯醇丙酮酸羧激酶1基因(PCK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基因(PPARGC1α)、胆固醇7α-羟化酶1基因(CYP7A1)参与分解代谢的基因显著下调。  相似文献   

9.
旨在获得山羊肉毒碱棕榈酰基转移酶Ⅰ肝脏亚型CPT1A(Carnitine palmitoyltransferase 1A,CPT1A)基因序列,分析其生物学特征,阐明其组织及细胞分化时序表达规律,同时揭示CPT1A基因在背最长肌、股二头肌、臂三头肌中与肌内脂肪含量(IMF)的关系。选取7只1周岁健康简州大耳羊为试验动物,屠宰后迅速采集心、肝、脾、肺、肾、背最长肌、股二头肌、臂三头肌、皮下脂肪和腹间脂肪组织样品,利用TRIzol法提取总RNA。采用RT-PCR法克隆山羊CPT1A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CPT1A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以及CPT1A在山羊前体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的时序表达。使用皮尔逊相关系数进行CPT1A基因表达量与IMF含量相关性分析。通过克隆得到CPT1A基因序列(MH345735)为2 380 bp,包含CDS全长2 319 bp,5′UTR 38 bp和3′UTR 23 bp,编码773个氨基酸。组织表达结果显示,CPT1A在简州大耳羊肝脏和肾脏中的表达水平极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1)。细胞时序表达定量结果显示,CPT1A在诱导分化0~5 d逐渐升高,在第5天表达量最高(P0.01),5~9 d逐渐下降。CPTA基因表达量与IMF含量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PT1A基因表达量与各肌肉组织肌内脂肪含量均显著正相关。结果表明,CPT1A可能在肌内脂肪沉积过程中具有重要调控作用,为进一步研究CPT1A调控山羊脂质代谢的机理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阐明KLF5在山羊不同组织和不同诱导分化阶段的肌内脂肪细胞中的表达特性,利用降落PCR克隆山羊KLF5基因cDNA序列,通过各种在线工具分析山羊KLF5基因的生物学特征,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KLF5基因在山羊不同组织和不同诱导分化阶段的肌内脂肪细胞中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克隆获得山羊KLF5基因序列1 735 bp,其中包括1 365 bp完整的开放阅读框(ORF)、8 bp的5′非翻译区(UTR)和362 bp的3′UTR。蛋白预测显示,山羊KLF5编码454个氨基酸,合成不具有跨膜结构和信号肽的不稳定的亲水性蛋白。组织表达谱显示KLF5基因在山羊心、肝、脾、肺、肾、背最长肌、皮下脂肪和腹间脂肪等组织中均有表达,但在肺组织中的表达量较高,显著高于除腹间脂肪外的其他组织中的表达(P0.05)。同时,细胞时序表达谱表明KLF5在分化的山羊肌内脂肪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均高于肌内前体脂肪细胞中的表达水平,且在诱导分化第5天时的表达量最高,显著高于第0天的表达量(P0.05)。研究结果发现,具有3个锌指结构域等复杂结构的KLF5蛋白可能在山羊肌内脂肪细胞分化后期发挥正向的调控作用,并促进山羊肌内脂肪沉积。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ssc-miR-486进行靶基因预测及生物信息学分析,以探索其影响猪脂肪沉积的作用机制。首先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脂肪沉积能力相差较大的莱芜猪和大白猪皮下脂肪组织中ssc-miR-486表达情况进行比较研究,然后利用miRBase、Ensembl、NCBI等数据库及miRanda、PITA、RNAhybrid、Cytoscape、JASPAR、Promoter Scan等软件对ssc-miR-486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包括保守性分析、转录因子结合位点预测、靶基因预测、GO富集分析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结果表明,ssc-miR-486在脂肪沉积能力较强的莱芜猪皮下脂肪组织中发生显著上调。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发现,miR-486在各物种间非常保守,ssc-miR-486启动子区域有SREBP1、SREBP2等多个转录因子结合位点,获得的229个靶基因显著富集于脂质代谢、脂质生物合成、细胞代谢等生物学过程及类固醇生物合成、磷脂肌醇代谢、PPAR等信号转导通路中。结果表明,ssc-miR-486参与了猪脂肪沉积或脂肪代谢的调控,为今后研究脂肪沉积提供基础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2.
采用PCR-SSCP及克隆测序技术对大白、长白、杜洛克共210头仔猪SLA-DQA基因第4外显子进行多态性检测,以探讨猪SLA-DQA基因的遗传特性。结果显示:共获得4种等位基因(A、B、C、D),6种基因型(AA、AB、CC、CD、BB、BC)。6种基因型在杜洛克猪中都被检测到,而在大白猪中只检测到AA、AB、CC 3种基因型,在长白猪中未检测到BC基因型。A等位基因和AA基因型的频率在3个群体中最高,为优势基因和优势基因型。对不同SSCP带型的对应片段进行测序分析,共发现3个核苷酸突变位点(5 126 bp A→G,5 158 bp A→T,5 233 bp G→A),其中,5126 bp处A→G导致氨基酸由异亮氨酸变为缬氨酸。经χ2适合性检验,3个猪品种在此位点上都偏离了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群体遗传学分析发现:长白猪、大白猪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3233,0.4548,属于中度多态(0.250.5);各基因型在三品种中的分布差异显著。研究结果证实,猪SLA-DQA基因第4外显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态性。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不同猪种(山东省地方猪种莱芜黑猪和引进猪种大约克)和FUT I不同基因型仔猪对肠毒性大肠杆菌F18(ETEC F18)的抵抗能力和肠黏膜上皮细胞对ETEC F18 黏附能力的差异,在采用PCR-RFLP技术对莱芜黑猪和大约克FUT I基因型检测的基础上,选取易感性和抗性断奶仔猪,利用野生型ETEC F18标准株进行试验猪口服细菌攻毒试验和肠黏膜黏附试验.由于多方面原因,接受ETEC F18细菌攻毒的试验猪均未发病,无法判断试验猪对ETEC F18的抵抗能力.ETEC F18标准菌株能与所有FUT I敏感基因型仔猪的小肠黏膜上皮细胞黏附,而不能与抗性基因型仔猪小肠上皮黏膜细胞黏附,莱芜黑猪与大约克的肠黏膜上皮细胞与E.coli F18的黏附特性并无品种差异.但是养猪生产实践中,莱芜黑猪极少发生断奶仔猪水肿和腹泻病.所以除FUT I基因外,也许本地猪种有其他导致遗传抗性的突变或抗性基因.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新型酿酒酵母培养物(YCB)添加量对育肥猪生产性能、肌肉品质和肠道微生物的影响。选取440头初始体重为(61.49±0.36 kg)的健康三元杂交(杜×长×大)育肥猪,随机分为4组,基础日粮中未添加酿酒酵母培养物为试验Ⅰ组,添加2.5%传统酵母培养物(YCA)为试验Ⅱ组、添加2.5%新型酵母培养物(YCB)为试验Ⅲ组、添加5% YCB为试验Ⅳ组,试验期60天。结果表明:(1)基础日粮中添加YCA和YCB对育肥猪的平均日增重、饲料利用率均有所改善,其中试验Ⅳ组料重比最低,但差异不显著。(2)与试验Ⅰ组相比,试验Ⅱ、Ⅲ和Ⅳ组可显著降低肌肉滴水损失率和剪切力(P<0.05),其中试验Ⅳ组最低;与试验Ⅰ组相比,试验Ⅱ、Ⅲ和Ⅳ组肌内脂肪分别提高2.8%、6.7%和6.9%,但差异不显著;通过透射电镜发现,试验Ⅱ和Ⅳ组肌原纤维蛋白微量降解,试验Ⅰ组和Ⅲ组肌原纤维蛋白明显降解。(3)试验Ⅲ组和Ⅳ组粪便中瘤胃球菌属、颤螺菌属和粪球菌属等纤维分解菌属的丰度上升,显著增强育肥猪的脂质代谢、碳水化合物代谢、淀粉和蔗糖代谢(P<0.05),改善胆汁酸代谢和脂质代谢。综上可知,在育肥猪生产上添加YCB可以改善育肥猪的生产性能和肌肉品质,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进而影响机体代谢,其生产中适宜添加量为5%。  相似文献   

15.
动物肌内脂肪沉积对肉嫩度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脂肪沉积与肉嫩度的关系,通过分析近几年肌内脂肪方面的研究,综述了脂肪含量、脂肪沉积对肉品质的影响,并对该领域的研究前景提出展望,可为提供高质量的肉品提出理论依据并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以均含有3个Waxy蛋白亚基的普通小麦品种济麦20(低直链淀粉含量)和鲁麦21(高直链淀粉含量)为材料,对灌浆期籽粒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的变化及淀粉积累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蔗糖合成酶(SS)、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P)、束缚态淀粉合成酶(GBSS)、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和淀粉分支酶(SBE)活性均呈单峰曲线变化。鲁麦21的上述酶活性均高于济麦20。相关分析表明,支链淀粉积累速率与SS、AGPP、SSS和SBE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直链淀粉积累速率与SS、AGPP和GBSS呈极显著正相关。Logistic方程拟合淀粉积累过程发现,支、直链淀粉最终积累量的高低取决于积累启动时间的早晚和积累速率的高低,而积累持续期的调节作用较小。直链淀粉的积累速率除受GBSS活性影响外,还受SS和AGPP活性的影响,其中,GBSS活性的变化与2品种籽粒直链淀粉积累量的变化情况基本吻合。籽粒灌浆后期的GBSS活性对直链淀粉最终积累量的调节作用大于灌浆前期,说明对同时具有3个Waxy蛋白亚基的不同品种,Waxy蛋白亚基表达量(GBSS活性)的差异可能是导致品种间籽粒直链淀粉含量较大差异的一个关键原因。  相似文献   

17.
为了克隆分析鸭IGF-IR基因部分的cDNA序列,并研究该基因的组织表达规律。通过同源性比对,克隆了IGF-IR基因cDNA部分片段,并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了不同物种序列进化关系,运用荧光绝对定量PCR技术检测了IGF-IR mRNA在肉用型品种高邮鸭和蛋用型品种金定鸭胚胎期不同发育时期胸肌中的表达。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克隆得到的鸭IGF-IR基因cDNA270 bp片段长度,其核苷酸序列与鸡、人、小鼠、大鼠、猪、牛的IGF-IR基因相应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5%、79%、78%、77%、78%、76%;荧光绝对定量结果表明:IGF-IR基因在胸肌中呈“波浪形”表达,在21胚龄表达量最高,与17、25、27胚龄和7日龄差异显著(P<0.05);IGF-IR基因在品种间表达量除21胚龄时差异显著外(P<0.05),其余各胚龄差异均不显著(P>0.05),表明IGF-IR mRNA的表达在所研究品种胚胎期的胸肌中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通过在基础饲粮中添加巨菌草,探究其对七彩山鸡生长指标、屠宰性能以及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和脂肪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基因的影响。试验选取同批次、健康的七彩山鸡150只(4周龄),随机分为4个试验组和1个对照组,每组10只,3个重复,试验组巨菌草的添加量分别为4%、8%、12%、16%,对照组喂养基础饲粮,饲养周期为16周。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添加8%的巨菌草组的平均体重差异显著提高(P<0.05);平均日采食量有所增加,但差异不显著(P>0.05),但各试验组的平均日增重相比较于对照组均显著提高(P<0.05),其中以8%的巨菌草组提高效果最为显著;添加量为4%、8%、12%的巨菌草组料重比有所下降;与对照组相比,8%巨菌草组的屠宰率、半净膛率和全净膛率显著升高(P<0.05);巨菌草组七彩山鸡胸肌率有所升高,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添加量为8%的巨菌草组的腿肌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经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H-FABPA-FABP基因在添加巨菌草饲粮之后均有差异表达,其中以8%巨菌草组显著提高。因此,饲粮中添加8%的巨菌草可显著改善七彩山鸡的生长指标、屠宰性能和脂肪相关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