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株Ⅰ群禽腺病毒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山东省禽腺病毒(fowl adenovirus,FAdV)毒株的基因遗传演化情况及致病性,本试验对山东省两家疑似暴发鸡包涵体肝炎和心包积液综合征鸡场采集的病料(肝脏、脾脏)进行PCR鉴定,并将鉴定为FAdV的2份阳性病料提取病毒液,接种鸡肝癌细胞(LMH)进行毒株传代培养和细胞病变(CPE)观察、PCR检测、TCID50测定、鸡胚致病性试验、SPF鸡回归试验、病毒hexon部分基因扩增及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试验成功分离到2株FAdV,2株分离株细胞传第1代即可观察到CPE,PCR均可扩增出大小为500 bp的片段,且2株分离株细胞F5代TCID50分别为10-7.75/0.1 mL和10-7.60/0.1 mL,均对7日龄SPF鸡胚有强致病性;第1分离株和第2分离株对21日龄SPF鸡攻毒死亡率分别为80%和15%。hexon基因核苷酸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第1分离株与FAdV-4株同源性最高(99.57%),第2分离株与FAdV-8b株同源性最高(99.18%)。这2株FAdV分离株均与Ⅰ群禽腺病毒同源,与火鸡出血性肠炎病毒(HEV)所在的血清Ⅱ群及减蛋综合征病毒(EDSV)所在的血清Ⅲ群禽腺病毒位于不同分支。第1分离株基因型为C型,血清型为4型,命名为FAdV-SDC4株;第2分离株基因型为E型,血清型为8b型,命名为FAdV-SDE8b株。综上所述,FAdV-SDC4和FAdV-SDE8b株属于近几年国内流行毒株。本研究结果可为鸡包涵体肝炎、心包积液综合征的防控工作和疫苗株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对鸡群中感染的Ⅰ群禽腺病毒hexon基因进行分型与序列分析,以期明确Ⅰ群禽腺病毒基因型的分布和hexon基因变异情况。参考GenBank上FAdV基因序列,设计2对引物,采用套式PCR技术扩增临床病料中Ⅰ群禽腺病毒hexon基因,测序后获得了8株FAdV hexon基因片段。结果表明,构建系统进化树发现,其中HM、SXFS、LQQD、HXGB、GSPL、DYQY和FP共7株属于FAdV-4型,而GS株属于FAdV-1型。7株FAdV-4型毒株核苷酸同源性在99.9%~100%之间,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均为100%,提示这7株FAdV-4型流行毒株高度同源。FAdV-1型的GS与CELO株核苷酸、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均为99.2%,提示GS与CELO株亲缘关系较近。在鸡群中发现存在FAdV-1型和FAdV-4型Ⅰ群禽腺病毒,各血清型毒株之间高度同源,毒株遗传稳定性高。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我国Ⅰ群禽腺病毒(FAdV-Ⅰ)主要流行血清型hexon蛋白序列和抗原表位的差异,对43株FAdV-Ⅰ分离株的hexon进行了序列和遗传进化分析,利用DNAStar中Protean预测了4个流行血清型代表株hexon蛋白的抗原表位。结果显示:同型分离株间hexon氨基酸序列同源性高,其中FAdV-4分离株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100%。hexon蛋白氨基酸序列在第132~289位、第363~507位和第793~878位存在3个主要可变区,分别对应于hexon的L1、L2和L4区。在FAdV-11中,分离株QDPD100808和YTLY081010氨基酸序列在第97-138位区段发生缺失,分离株HNQX120913在第693-720位突变为HVQEHERALRHVHQLARERPVASTQPVS。预测到FAdV-4、FAdV-8a、FAdV-8b和FAdV-11的代表株hexon蛋白分别有40、37、38和37个抗原表位,FAdV-4的特异性抗原表位最多,为16个,FAdV-8a、FAdV-8b和FAdV-11特异性抗原表位较少,分别为3个、6个和3个。研究结果为我国FAdV-Ⅰ主要流行血清型基于hexon基因的诊断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血清4型禽腺病毒W株的分离鉴定和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血清4型禽腺病毒(fowl adenovirus genotype 4,FAdV-4)W株全基因序列、结构特征及遗传变异情况,本试验采集发病鸡肝脏和肾脏进行PCR鉴定、SPF鸡胚和鸡胚肝细胞分离、电镜观察证明该病毒为FAdV-4,TCID_(50)为10~(-7.2)/0.1 mL;电镜观察可见70 nm左右的二十面体无囊膜病毒颗粒;经绒毛尿囊膜途径接种10日龄SPF鸡胚后能明显抑制鸡胚发育出现侏儒胚,接种10 d内死亡率达100%;进一步对W株进行全基因组扩增及序列分析。病毒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其全基因组长为43 591 bp,共有60个开放阅读框,W株与GenBank中公布的FAdV-4参考毒株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8.4%~100%,其中与标准株非致病性毒株ON1(登录号:GU188428.1)的同源性为98.4%,主要缺失ORF19(脂肪酶基因)和ORF27;通过对病毒主要结构蛋白Hexon、Fiber-1和Fiber-2基因分析发现,W株与近几年国内分离株亲缘关系较近,与ON1株及其他国外分离株差异较大。综上说明,该分离株具有高致病性,与国外分离株存在较大差异,为进一步分析FAdV-4的毒力增强机制提供了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对采集自北京平谷某养殖场发病鸡中出现心包积液综合征症状的病料进行病毒分离和鉴定,将病料接种LMH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并在LMH上连续传代,取C5和C15代细胞毒分别接种3周龄SPF鸡进行致病性试验。根据分离病毒在LMH上的CPE特征、病毒血清中和试验、Hexon基因序列比对分析、SPF鸡致病性回归试验,表明从发病鸡病料中分离的一株病毒为血清4型禽腺病毒;病毒在LMH细胞盲传3代后,就能很好地适应细胞培养,出现禽腺病毒典型的CPE;培养至第10代,病毒在接种后72 h,病毒含量即可达到107.4TCID50/0.1m L的峰值滴度;接种细胞毒的SPF鸡出现4型禽腺病毒导致的典型临床症状和特异性剖检病理变化,两组接种鸡的死亡率分别为100%和70%。结果表明,研究分离到的4型禽腺病毒毒株对SPF鸡具有高致死率,但病毒经过细胞连续传代后对鸡的致死率降低。  相似文献   

6.
从蛋鸡养殖场采集疑似"心包积水-肝炎综合症"蛋鸡的肝脏,分离病毒,处理后接种于SPF鸡胚。应用PCR方法扩增Ⅰ群腺病毒hexon基因并进行序列分析;将分离的病毒感染30日龄健康雏鸡,观察感染后鸡群临床症状和病死鸡病理变化。结果显示:分离的3株禽腺病毒病毒基因同源性为100%;与Ⅰ群腺病毒血清4型同源性为99.8%;与Ⅱ群禽腺病毒和Ⅲ群禽腺病毒同源性为43.1%~78.6%;病毒感染雏鸡后,第3 d出现鸡只死亡,第5 d达到死亡高峰期,整个试验阶段鸡只死亡率达到60%,解剖、死亡鸡可见典型心包积液-包涵体肝炎症状,肾细胞中出现空泡和坏死。结果表明,本研究成功分离1株Ⅰ群腺病毒,命名为Ⅰ群腺病毒湖北株。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鸡腺病毒(fowl adenovirus,FAdV)Penton基因的遗传进化规律,试验根据GenBank中已公布的各基因型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PCR技术分别扩增12个血清型毒株的Penton基因,连接至pEASY-Blunt Simple Cloning Vector上进行序列测定,并将12个血清型毒株Penton蛋白的核苷酸序列与NCBI上已公布的标准毒株的核苷酸序列使用ClustalW法进行分析比对,绘制遗传进化树。结果显示,12种血清型Penton蛋白核苷酸序列与各血清型标准毒株同源性均在99.2%以上,其中FAdV-1、FAdV-2、FAdV-3、FAdV-4、FAdV-6、FAdV-7、FAdV-8a、FAdV-8b、FAdV-10、FAdV-11与对应标准株同源性高达100%,这进一步证实了实验室保存毒株与世界相应标准毒株的一致性。Penton蛋白虽然保守性较高,但不同种之间仍存在明显差异。FAdV-A1与其他种毒株同源性为70.6%~73.3%;FAdV-B5与其他种毒株同源性为70.6%~77.9%;FAdV-C同种不同血清型之间核苷酸同源性为99.6%,FAdV-C4与其他种之间同源性71.2%~73.4%;FAdV-D同种不同血清型之间核苷酸同源性为95.6%~98.7%,与其他种之间最高为85.3%;FAdV-E同种不同血清型之间核苷酸同源性为98.2%~99.4%,不同种间最高为85.3%。即相同种毒株之间差异较小,不同种毒株之间差异较大。依据Penton蛋白的核苷酸序列同样可以将FAdV分为A、B、C、D、E 5个种。本研究通过成功克隆FAdV 12种血清型Penton基因,并进行遗传进化分析,为今后对FAdV诊断、监测及毒株鉴定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从东北某疑似感染FAdV-Ⅰ病毒AA+肉鸡养殖公司采集病料送至瑞普生物诊断中心,采用PCR方法禽腺病毒Ⅰ群核酸(FAdV-Ⅰ)核酸检测,结果成阳性。回收琼脂糖凝胶中的目标核酸送至测序公司测序,利用MegAlign软件和MEGA6.06软件分别做腺病毒分离株与禽腺病毒Ⅰ型hexon基因的同源性分析和基因进化分析,结果发现该分离株与FADV-11型参考株同源性为99.9%,基因型属于D亚型,血清型属于11型。对发病鸡群采用注射腺病毒卵黄抗体和干扰素,同时使用保肝护肾中药肝肾宝和放继发感染抗生素头孢噻呋钠,控制住了病情。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江苏地区禽腺病毒(Fowl adenovirus,FAdV)的基因遗传演化情况及致病性,为FAdV的流行病学研究和疫病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SPF鸡胚盲传、PCR鉴定、电镜观察、全基因组测序、序列比对与相似性分析判定病毒血清分型,并将分离株以5×105.33 EID50剂量胸肌注射的方式感染10日龄SPF雏鸡进行动物回归试验。【结果】 PCR结果显示,该分离株为Ⅰ群FAdV阳性,在透射电镜下可见球型、无囊膜、具有腺病毒典型的二十面体结构,通过全基因组和Hexon基因进行序列分析表明该分离毒株为FAdV D种血清11型毒株,命名为JSNT-1株。将该毒株感染SPF雏鸡,死亡率为10%(1/10),病死鸡剖检可见肝脏褪色变黄,出血肿胀,边缘钝圆;肾脏肿大出血,苍白等病变。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试验可从口腔及泄殖腔中检测到排毒,且病毒在鸡体内多个组织器官均有分布。病理组织学结果显示,死亡鸡的肝细胞变性坏死,出现嗜碱性核内包涵体;肾小球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心肌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结论】 分离株为FAdV血清11型,感染SPF鸡后临床发病不明显,致死率低,病死鸡能产生特征性的包涵体肝炎病变,且病毒可在鸡体内外进行复制。  相似文献   

10.
Ⅰ群禽腺病毒分离鉴定及hexon基因的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调查禽腺病毒的感染状况,2008—2010年从广西南宁市活禽市场采集样品259份,通过SPF鸡胚传代增殖,经PCR鉴定,92份为禽腺病毒阳性,阳性率为35.5%(92/259)。选取不同年份的8株进行免疫琼脂扩散、血凝性、致细胞病变、形态学和鸡胚致病性试验。结果:8株均与Ⅰ群禽腺病毒阳性血清反应,不能凝集鸡红细胞,病毒粒子具有腺病毒典型特征,可致鸡胚肝细胞变圆、折光性增强,使鸡胚发育不良。将克隆的8株hexon基因进行序列比对及遗传进化分析,显示均与Ⅰ群禽腺病毒同源性最高,亲缘关系最近。结果表明,8株分离株均为Ⅰ群禽腺病毒。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禽腺病毒血清4型(FAdV-4)地方流行毒株的分子进化情况,基于实验室分离的2株FAdV-4贵州株GZ-BJ株和GZ-QL株,分别对2株FAdV-4毒株进行PCR分段扩增,扩增产物克隆至载体,提取质粒进行PCR和双酶切鉴定后筛选出重组质粒进行测序,将测序结果依次拼接得到病毒的全基因组,获得FAdV-4贵州株的全基因序列,并对其进行序列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通过PCR分段扩增成功获得了2株FAdV-4贵州株(GZ-BJ株和GZ-QL株)的全基因序列,长度分别为43352、43723 bp,FAdV-4 GZ-BJ株全基因序列长度比FAdV-4 GZ-QL株短371 bp,少6个ORF(22K、putative 9.1 ku、u-exon、ORF17、ORF28、ORF42),二者的氨基酸同源性为57.1%。2株FAdV-4贵州株同国内外不同地区FAdV-4毒株核苷酸同源性在88.7%~100%,与FAdV-4经典毒株ON1比对,2株FAdV-4贵州株和国内FAdV-4分离株均缺失ORF19、ORF27、ORF30。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2株FAdV-4贵州株GZ-BJ株和GZ-QL株仍属于Ⅰ群C种FAdV。研究结果表明,2株贵州株FAdV-4 GZ-BJ株和FAdV-4 GZ-QL株较国内外FAdV-4毒株均存在进化与突变,且FAdV-4 GZ-BJ株变化较大,但尚未改变其血清型,这为探索FAdV-4致病机理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禽腺病毒血清4型吉林株的分离鉴定与遗传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吉林地区送检的疑似禽腺病毒感染样品进行了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并对检测为阳性的样品进行病毒分离鉴定,共得到61个I型禽腺病毒流行毒株。对hexon基因进行的PCR扩增,获得长度为1 414,1 786,1 670bp的基因片段。通过测序分析发现,吉林地区禽腺病毒流行毒株基因型由B型变化为C型,血清型4型。根据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本次获得的3个分离株与禽腺病毒4型标准毒株ON1株的核苷酸序列相似性较高,达到了99.1%。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禽腺病毒血清4型(FAdV-4)地方流行毒株的分子进化情况,基于实验室分离的2株FAdV-4贵州株GZ-BJ株和GZ-QL株,分别对2株FAdV-4毒株进行PCR分段扩增,扩增产物克隆至载体,提取质粒进行PCR和双酶切鉴定后筛选出重组质粒进行测序,将测序结果依次拼接得到病毒的全基因组,获得FAdV-4贵州株的全基因序列,并对其进行序列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通过PCR分段扩增成功获得了2株FAdV-4贵州株(GZ-BJ株和GZ-QL株)的全基因序列,长度分别为43 352、43 723 bp,FAdV-4 GZ-BJ株全基因序列长度比FAdV-4 GZ-QL株短371 bp,少6个ORF(22K、putative 9.1 ku、u-exon、ORF17、ORF28、ORF42),二者的氨基酸同源性为57.1%。2株FAdV-4贵州株同国内外不同地区FAdV-4毒株核苷酸同源性在88.7%~100%,与FAdV-4经典毒株ON1比对,2株FAdV-4贵州株和国内FAdV-4分离株均缺失ORF19、ORF27、ORF30。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2株FAdV-4贵州株GZ-BJ株和GZ-QL株仍属于Ⅰ群C种FAdV。研究结果表明,2株贵州株FAdV-4 GZ-BJ株和FAdV-4 GZ-QL株较国内外FAdV-4毒株均存在进化与突变,且FAdV-4 GZ-BJ株变化较大,但尚未改变其血清型,这为探索FAdV-4致病机理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获得禽腺病毒毒株,将临床疑似Ⅰ群禽腺病毒感染病例的肝组织,通过接种SPF鸡胚进行病毒分离,用PCR方法对分离产物进行扩增,将PCR产物进行序列测定,对测定的序列在NCBI网上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从病料可分离出病毒,用PCR方法特异性地扩增出了与设计片段大小相一致的片段,序列分析表明,分离株序列与禽腺病毒SD1-15分离株序列同源性99%,说明分离株为Ⅰ群禽腺病毒血清4型。  相似文献   

15.
将从胶东地区疑似Ⅰ群禽腺病毒(FAdV)感染的发病鸡的肝组织病料中分离鉴定出的FAdV-8b(FXWH-8b)株和FAdV-4(FXWH-4)株,通过腿部肌肉注射方式,以TCID_(50)10~(8.0) 0.2 mL/羽的剂量,接种15日龄的SPF鸡,临床观察其发病情况及临床表现,研究其毒力和致病性。临床观察和剖检结果显示:FXWH-8b株和FXWH-4株均能在24 h引起试验鸡只发病,表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和典型的剖检病理变化。H.E.染色结果显示:2株分离株均在脑、胸腺、气管、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腺胃、胰腺、十二指肠、空肠、盲肠和法氏囊有较明显的病理变化,但均未发现核内包涵体。PCR检测结果显示:FXWH-8b株攻毒后72 h,FXWH-4株攻毒后48 h,在肝脏、肺脏、肾脏、腺胃、空肠和盲肠呈现100%的阳性率。免疫组化结果显示:FXWH-8b株和FXWH-4株均在肝脏存在强阳性信号;FXWH-4株在肾脏、十二指肠和空肠存在阳性信号。表明FXWH-8b株和FXWH-4株均对15日龄SPF鸡有较强的致病性,可侵害多个组织和器官。  相似文献   

16.
禽腺病毒血清4型(FAdV-4)感染引起的心包积液综合征(HPS)病例在国内鸡群中持续增加,前期从患有HPS的病鸡样品中分离了1株FAdV-4病毒(FAdV-4 ZZ)并获得了全基因组序列。本研究以FAdV-4 ZZ病毒株感染SPF鸡,从临床症状、存活率、组织病理学变化、病毒的组织分布情况对该毒株的致病性进行了评价。结果:FAdV-4 ZZ株感染SPF鸡96 h内,所有感染鸡全部死亡;剖检发现FAdV-4 ZZ株感染组病死鸡全部出现心包积液和肝脏变黄肿大等典型的病理变化;HE染色后,除十二指肠外,感染组病死鸡的心、肝、脾、肺、肾、腺胃、法氏囊等组织均呈现出一定的组织病理学变化;肝组织的病毒载量最高,其次为肺,而且在心脏、脾、肾、十二指肠、腺胃和心包积液中都检测到不同程度的病毒存在。这些结果表明,FAdV-4 ZZ病毒株对鸡致病性较强。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从广州番禺某鸡场送检病死鸡中分离获得1株疑似Ⅰ群禽腺病毒。病鸡剖检以心包积液、肝脏呈土黄色并伴有出血点,肾脏肿胀、出血为主要特征。实验室通过血凝试验、PCR鉴定、序列测定及遗传进化分析、动物回归试验、病理组织学观察等进行一系列检测。结果显示,该毒株不能凝集鸡红细胞,根据FAdV的六邻体(Hexon)基因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和单克隆测序,PCR扩增出分子量约为550bp的特异性条带,通过序列测定和遗传进化分析表明,该分离病毒株与FAdV-4的相似性最高。同时用该分离毒株的鸡胚尿囊液感染28日龄雏鸡,试验鸡可复制出与临床相似病例,病理组织学观察可见,心肌细胞有炎性细胞浸润,肝内有嗜碱性包涵体等病变特征。综上,分离株B13为Ⅰ群FAdV-4。  相似文献   

18.
旨在对我国流行的4种血清型(4、8a、8b和11型)禽腺病毒-I群(fowl adenovirus, FAdVs)对鸡胚和鸡的致病性进行研究,选取12日龄SPF鸡胚和10日龄SPF鸡感染4种血清型FAdVs,对SPF鸡胚和鸡的死亡率及鸡胚胚体质量进行统计;对感染鸡的大体剖检变化、组织学变化进行观察和病毒载量进行研究。结果显示,FAdV-8b和FAdV-11感染SPF鸡胚后其死亡率高于45%,FAdV-8a感染后胚体质量降低最严重,FAdV-4感染后对胚体质量影响最小;FAdV-4感染SPF鸡死亡率高达53.3%,其他组鸡无死亡;除肝出现肿胀、变性、出血和炎性细胞浸润外,4种病毒感染SPF鸡后分别造成不同组织器官的严重损伤,FAdV-4感染出现心包积液、FAdV-8a感染肌胃出现糜烂、FAdV-8b感染导致腺胃肿胀和FAdV-11感染导致胰腺坏死,各损伤组织均出现实质细胞坏死和炎性细胞浸润;4种病毒感染SPF鸡均出现免疫器官的组织学损伤,其中,FAdV-8a、-8b 和-11感染鸡引起的免疫器官内淋巴细胞缺失和损伤较FAdV-4更为严重;组织病毒载量结果显示,FAdV-4感染鸡心和肾病毒载量最高,FAdV-8b和FAdV-11感染鸡胰腺病毒载量高于FAdV-4感染组,且FAdV-4感染鸡心、肝和肾病毒载量在感染后第5天高于第3、7天,除FAdV-8a感染组外,病毒载量与各组织损伤情况相一致。综上表明,4种血清型FAdVs中,FAdV-11对SPF鸡胚的致死性最强,FAdVs对SPF鸡的致死率最高,尽管FAdV-8a、-8b 和-11不致死SPF鸡,但对SPF鸡胚、SPF鸡的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损伤较为严重,这将会造成鸡胚孵化率降低、鸡生长发育缓慢和易于继发其他病原感染。  相似文献   

19.
为进一步了解Ⅰ群禽腺病毒鸭源分离株的致病性和生物学特性,采取接种鸡胚和鸭胚,攻毒SPF鸡和雏鸭,并应用鸡胚成纤维细胞(CEF)和鸡胚肝细胞(CEL)培养观察细胞病变。试验结果表明,SPF鸡胚和鸭胚均出现死亡以及心包积液等典型症状,SPF鸡和雏鸭也引起不同程度死亡,且出现与临床送检病例类似的症状,PCR检测与序列分析证实分离的2株鸭源Ⅰ群禽腺病毒均为FadV-4血清型,病毒接种CEF细胞后没有细胞病变,而接种CEL细胞后则出现很强的聚集性、细胞变圆等典型病变。表明分离的鸭源FadV-4对SPF鸡和雏鸭均具有一定的致病性,对CEL细胞具有一定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20.
研究对临床上疑似禽腺病毒感染鸡病例进行了病毒分离与鉴定。通过对病鸡肝组织研磨液接种鸡胚、电镜观察、PCR及序列鉴定,分离出一株血清4型禽腺病毒,命名为JH。动物回归试验证明,肌肉接种1 000 EID_(50)病毒量对3周龄SPF鸡的致死率高达90%;病死鸡剖解可见典型的心包积液与包涵体肝炎,肝组织切片HE染色可见典型的嗜碱性核内包涵体。这一高致病性血清4型禽腺病毒的分离报道,为探究国内禽腺病毒分子流行与毒力演变提供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