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扫描电镜观察超低温冷冻保存的卤虫胚胎膜结构,查明造成卤虫胚胎损伤的主要机理是:(1)玻璃化液使胚胎膜受到损伤,改变了膜的通透性,玻璃化液进入胚胎内部造成胚胎死亡;(2)在超低温冷冻保存过程中,冷冻物理损伤造成胚胎膜的破裂,导致胚胎死亡。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超低温冷冻对胚胎形态结构的影响,以中华绒螯蟹为研究对象,运用石蜡切片、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分裂期、原肠期和原溞状幼体期胚胎,分别用玻璃化液处理和经超低温冷冻后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的变化。结果发现:(1)显微观察表明,细胞分裂期胚胎在玻璃化液中用二步平衡法处理后吸水膨胀明显,三步平衡后胚胎形态无明显变化,超低温冷冻后,卵黄物质从细胞中溢出,细胞破损严重;原肠期胚胎在玻璃化液中用二步平衡法处理后,外部形态与鲜胚无明显差异,经过冷冻后,所有胚胎内部变成粉红色,胚体由原来的透明变成不透明状,细胞膜边缘模糊似绒毛状;(2)扫描电镜观察,玻璃化液处理后的所有原肠期胚胎表面褶皱呈沟壑状,形成一层网状结构;透射电镜观察,处理后胚胎细胞内出现白色团块,细胞边缘变得粗糙有突起,细胞内冰腔清晰可见,空泡形成,80%以上线粒体解体,细胞破裂明显;(3)组织切片观察,原肠期胚胎细胞外面的膜脱落破损,胚层内有大小不一的冰腔,细胞内出现明显的空泡。原溞状幼体期胚胎经过玻璃化液处理后,外部形态与鲜胚间无明显区别,但经过超低温冷冻后,95%以上胚胎组织呈弥散状,部分卵黄物质碎裂成颗粒状,胚胎的细胞膜脱落,胚层内出现大量冰腔和空泡,90%胚胎表面皱缩凹陷,但仍有10%的胚胎表面保持光滑完整,表明原溞状幼体期胚胎是适合进行冷冻保存的时期。  相似文献   

3.
卤虫胚胎和无节幼体超低温冷冻保存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玻璃化液作为低温保护剂,对卤虫胚胎和无节幼体进行超低温冷冻保存实验。通过实验筛选出5种适宜卤虫胚胎保存的玻璃化液,找出了影响胚胎成活的降温温层和升温温层,使胚胎经-196℃保存后的成活率稳定在90%。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卤虫胚胎冷冻保存的程序。卤虫无节幼体经超低温冷冻保存后,获得3-5%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4.
哺乳动物 胚胎冷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哺乳动物胚胎冷冻研究始于50年代。该方法的研究进展速度很快。部分家畜的冷冻胚胎已走向商品化阶段。本文着重阐述了胚胎冷冻的方法及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2000年10月11日科技日报讯:我国科学家利用体外受精再长期冷冻后的牛胚胎,规模化植入母牛腹,经“借腹怀胎”降生试管牛的高新技术,日前通过专家技术鉴定。这标志着我国肉牛胚胎“工厂化生产”技术获得成功。   这项牛胚胎生物技术由河北农业大学与中国农业大学等单位联合完成,是国家“九五”科技攻关课题“肉牛规模化养殖及产业化技术研究与开发”中的子课题。这个项目今年年初在河北邯郸市两家养牛厂相继诞生了5头玻璃化冷冻“试管牛”,这也是我国首例玻璃化冷冻试管牛犊。在实验中,专家们还在西门塔尔、夏洛来纯种牛上引种,突破性地实现了牛冻胚洲际引种的成功。据技术人员介绍,专家们从屠宰后的牛卵巢上抽取了卵母细胞后,经培养成熟,与在实验室获取的公牛冷冻精液进行体外受精,并继续培养6d到7d,使其发育成桑椹胚或囊胚,进行玻璃化冷冻后保存在-196℃液氮中。11个月后,再将胚胎解冻,专家用非手术方法移入母牛子宫内,经200多天的妊娠期后,成功产下了玻璃化冷冻试管牛。   玻璃化冷冻试管牛是把牛体外受精和牛胚胎玻璃化冷冻保存两项技术结合起来的新技术。专家说,这是我国首次研制成功牛胚胎玻璃化冷冻液和简便易行的快速冷冻法,冷冻时间由过去的几小时缩短为几分钟,不再需要价格昂贵的胚胎冷冻仪,生产现场就能操作,使牛胚胎移植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便于推广应用。这对于我国牛胚胎移植技术的商品化、产业化以及推广牛胚胎克隆等高新技术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氰戊菊酯对鲤科鱼类致突变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统计草鱼(C tenopharyngodon idellus)外周血红细胞的微核率和斑马鱼(Brachydanio rerio)胚胎致畸率,研究了氰戊菊酯对鱼类的致突变效应。结果显示:氰戊菊酯对1龄草鱼的96 h半致死浓度(LC50)为60.62μg/L;1.2μg/L以上的氰戊菊酯能显著提高草鱼的微核率、核异常率以及总核异常率,三者的变化趋势均是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先升高,达到峰值后再缓慢下降;微核率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呈显著性差异。表明氰戊菊酯对草鱼染色体畸变有明显影响。在2~32μg/L的氰戊菊酯中,随着浓度的升高,斑马鱼的胚胎死亡率升高、出膜率降低、80%胚胎出膜时间延长,仔鱼畸形率升高,说明氰戊菊酯对斑马鱼胚胎及仔鱼有致畸作用。  相似文献   

7.
田永胜 《水产学报》2006,30(4):433-443
利用大西洋牙鲆冷冻精子与褐牙鲆卵授精,培育出了生长健康的杂交鱼苗。并对杂交后代的胚胎发育、胚后发育和不同温度下的生长特征进行了研究。利用OLIMPUS显微镜连续观察和描述了冷冻精子受精杂交胚胎的发育,在水温15~17.1 ℃,其受精卵经过卵裂、囊胚、原肠胚、胚孔封闭、肌节胚、尾芽胚、心跳胚、出膜胚等时期的发育,经历65 h 57 min完成胚胎发育进入胚后发育,发现胚胎搐动15 min后心脏开始跳动。利用OLIMPUS解剖镜每天观察和记录一次鱼苗的生长形态,并测定其体全长;将杂交鱼苗的胚后发育划分为卵黄囊吸收期(出膜后1~6 d)、变态前期(出膜后7~25 d)、变态期(出膜后25~30 d)和变态后生长期(出膜30 d以后)4个时期。对16~17 ℃、18~19 ℃、20 ℃和22~23 ℃4个温度环境下胚胎发育的研究结果显示,杂交胚胎宜于在16~20 ℃的水温下发育,鱼苗在22~24 ℃孵化出膜后2~3 d大量死亡。对18~19 ℃、20 ℃、22 ℃、和24 ℃ 4个温度下稚鱼的生长研究结果显示,变态期稚鱼在22~24 ℃水温下饲养时变态和生长速度较18~19 ℃快。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超低温冷冻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胚胎线粒体DNA影响,选取细胞分裂期胚胎为研究对象,研究了4种玻璃化液处理和超低温冷冻对胚胎线粒体DNA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玻璃化液处理和冷冻后,胚胎线粒体上的Cytb基因能被稳定扩增,PCR电泳产物大小约1 600 bp,产物经回收后进行双向测序、比对和校正,获得10条Cytb基因全序列,长度为1 135 bp,其中有5个核苷酸变异位点,1 135 bp的Cytb基因序列一共编码378个氨基酸残基,从ATG第一位起始密码子开始到1 140位终止。经过玻璃化液处理和冷冻后,胚胎线粒体上的COI基因也能被稳定扩增,PCR电泳产物大小约1 600 bp,产物经回收后进行双向测序、比对和校正,获得10条COI基因全序列,长度为1 534 bp,其中有6个核苷酸变异位点,1 534 bp的COI基因序列一共编码511个氨基酸残基,从ATG第一位密码子开始到1 533位终止。经过玻璃化液处理和冷冻后,中华绒螯蟹胚胎线粒体上Cytb和COI基因共有11个位点发生了变异,但不同的玻璃化液处理和冷冻对碱基变异没有影响,发生的碱基变异中存在4种类型,即G→A、A→G、C→T、T→C,变异间只有转换发生,没有颠换发生,这些变异均未引起相应氨基酸残基的变异。  相似文献   

9.
草鱼、鲢鱼、鳙鱼、鲮鱼冷冻精液授精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草鱼、鲢鱼、鳙鱼、鲮鱼冷冻精液人工授精试验。对33尾雌鱼的部份卵子进行了授精。各种鱼的平均受精率和最高受精率(括号内是最高受精率)分别是:草鱼44.21%(71.79%),鲢鱼32.55%(49.78%),鳙鱼16.55%(46.34%),鲮鱼31.03%(91.13%)。试验用的冷冻精液一般在液氮中保存60-90天,最长保存时间超过700天。试验表明,在液氮中保存一年甚至两年的冷冻精液,受精能力没有受到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草鱼脆化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陆水产》1994,(11):20-20
草鱼生长速度快,产量高,但肉质较松。近来有的地方将草鱼进行脆化,即通过改变其食物结构而使肉质变脆。脆化后的草鱼称“脆化鲩”,肉质紧硬而爽脆,不易煮烂,切成鱼片、鱼丝不易断碎,现将草鱼脆化养殖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草鱼呼肠孤病毒(Grass carp reovirus, GCRV)可引发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出血病,导致高死亡率。草鱼吻端成纤维细胞(Grass carp snout fibroblast cells, PSF)是GCRV的敏感细胞系。JAM-A (Junctional adhesion molecule A)为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是多种病毒的细胞受体。本研究在前期克隆到草鱼3种jam-a基因,命名为gcjam-a1,gcjam-a2和gcjam-a3。在获取ORF序列的基础上,利用qRT-PCR分析了3种gcjam-a在草鱼胚胎及幼鱼不同发育时期及PSF细胞中受GCRV(GD108株)感染前后的表达模式。结果显示,检测的13个胚胎及幼鱼发育时期中,gcjam-a1在未受精卵中高表达,在受精卵至出膜前的胚胎表达水平均较低;从出膜后1~3 d表达量开始上升;出膜6~15 d均呈高水平表达。gcjam-a2与gcjam-a3在草鱼胚胎及幼鱼发育各阶段表达水平较低。在无病毒感染的PSF细胞中,gcjam-a只有少量表达。受GCRV-GD108感染后,病毒S7基因在PSF细胞中的拷贝数随时间呈显著上调趋势,gcjam-a的表达量也有不同程度的上调,mRNA上调水平为gcjam-a1>gcjam-a2>gcjam-a3。本研究证实了3种gcjam-a基因在PSF细胞中的表达均与GCRV-GD108感染相关,其中,gcjam-a1的表达水平受GCRV-GD108感染影响最大,同时,它在孵化出膜后表达上升,推测它可能与病毒的感染更相关。gcjam-a1可作为下一步GCRV与宿主互作研究中的候选分子。  相似文献   

12.
以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不同发育期胚胎为实验材料,研究了7种渗透性和5种非渗透性抗冻剂对牙鲆尾芽期和心跳期胚胎的毒性,同时对玻璃化液在不同胚胎发育期的毒性作用,以及玻璃化颗粒冷冻过程中,冷冻颗粒降温和解冻的时间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单一渗透性抗冻剂对牙鲆胚胎的毒性随着抗冻剂浓度的升高、平衡时间的延长而提高,其毒性由大到小依次为乙二醇(EG)、酒精(EtOH)、甘油(Gly)、二甲基甲酰胺(DMF)、二甲基亚砜(DMSO)、甲醇(MeOH)、1,2-丙二醇(PG)。非渗透性抗冻剂中聚乙烯吡咯酮(PVP)对牙鲆尾芽期胚胎的毒性最强,其次是蔗糖和D果糖,葡聚糖和葡萄糖毒性最弱。在总体积分数一定的情况下,PG、MeOH与DMSO体积比为9∶6∶5的混合抗冻剂对牙鲆尾芽期胚胎毒性最低;各发育期胚胎经过玻璃化液平衡后,尾芽期以前胚胎的成活率随胚胎发育期逐渐升高,心跳期以后逐渐降低,尾芽期和心跳期成活率最高。含胚胎的玻璃化颗粒冷冻降温时间最短为15.09 s,解冻时间最短为6.22 s;而不含胚胎的玻璃化颗粒冷冻降温和解冻时间分别为(13.83±1.86)s和(7.20±0.90)s。将PG、MeOH与DMSO按体积比9∶6∶5配成总体积分数为35%的混合溶液,再添加5%的蔗糖配制成玻璃化液,采用此玻璃化颗粒冷冻方法对173粒牙鲆尾芽期至心跳期胚胎进行超低温冷冻保存,解冻后共获得4粒成活胚胎。  相似文献   

13.
牛胚胎分割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杰  郝泽东  马恒东 《畜禽业》2004,(11):44-45
牛胚胎冷冻的成功,使胚胎移植技术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并且可以做到对受体进行选择,从而可提高移植妊娠率;牛胚胎分割的成功,是增加胚胎数目和生产同卵双胎或多胎,获得更多牛犊的一个有效方法。如果将胚胎冷冻和胚胎分割技术结合起来,那末就可以达到既增加胚胎数目,降低胚胎移植成本,又利于胚胎移植技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的双重目的。  相似文献   

14.
红藻糖苷的提取及其对草鱼鱼糜抗冻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红藻糖苷的醇提工艺以及红藻糖苷对冷冻草鱼鱼糜蛋白变性作用的影响,首先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时间和液料比4个因素进行优化,随后以冷冻鱼糜的盐溶性蛋白含量、巯基含量及肌原纤维蛋白Ca~(2+)-ATP酶活性等参数为指标,探测冷冻草鱼鱼糜在冷藏过程中添加红藻糖苷对蛋白质变性作用的影响。结果显示,红藻糖苷的最佳醇提条件为乙醇72.3%、提取温度60°C、时间4 h、液料比14∶1(m L/g),在此条件下的提取率为3.46%;抗冻性能结果显示,随红藻糖苷浓度升高,抗冻效果增强;以10%红藻糖苷处理冷冻鱼糜4周后,盐溶性蛋白含量和巯基含量分别比空白组高30.62%、32.80%,肌原纤维蛋白的Ca2+-ATP酶活性的下降率比空白组低37.51%,解冻失水率的增长率比空白组低133.07%。研究表明,红藻糖苷能有效延缓草鱼鱼糜肌原纤维蛋白的冷冻变性。  相似文献   

15.
草鱼贮藏过程中导电特性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运用物理特性-伏安法测定了不同频率下冰鲜和解冻草鱼的阻抗,分析在不同贮藏时间下阻抗的相对变化值(Q值)的变化特点。结果显示:从1 kHz增大到10 kHz,冰鲜和解冻草鱼的阻抗均随着频率的增大而减小,冰鲜草鱼的阻抗相对变化值(Q值)明显大于解冻草鱼。冰鲜草鱼在第1、2、4、7、10天的阻抗相对变化Q值分别为:28.89%、25.10%、17.01%、11.65%、10.37%,而冷冻7、14、30 d后解冻草鱼的最大Q值分别为4.34%、4.18%、4.63%。结果表明:以Q值10%为界限,快速鉴定冰鲜草鱼和解冻草鱼是基本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不同月份养殖草鱼幼鱼消化道微生物群落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倪加加  余育和 《水产学报》2013,37(10):1558-1563
为了评估草鱼消化道微生物群落结构在草鱼食性转化后的变动情况,实验对食性转换完成后的草鱼消化道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了PCR-DGGE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月份采集草鱼消化道微生物群落结构存在明显差异(Monte Carlo检验,A:F=3.41,P=0.002;B:F=3.58,P=0.002),而被广泛认为影响宿主消化道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宿主大小、丰满度等因素则在短期内并没有发现会对草鱼消化道微生物群落结构产生影响。实验表明,短期内环境因素可能是造成草鱼消化道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动的主要因素。本实验结果将为深入阐述草鱼消化道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规律、消化道益生菌的作用机理、消化道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动与草鱼疾病的关系等问题积累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17.
淡水养殖鱼类胚胎低温保存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低温冰箱和液氮作为冷源,对四种淡水养殖鱼类的胚胎进行低温保存试验。采用10%二甲亚砜(DMSO)为抗冻剂,鲤鱼胚胎冷冻至-5℃、-10℃和-20℃,复温后的最高成活率分别为96%、90%和31%;团头鲂胚胎冷冻至-10℃、-15℃和-20℃,复温后的最高成活率分别为43%、20%和12.5%;青鱼胚胎冷冻至-5℃、-10℃和-11℃,复温后的最高成活率分别为100%、40%和0%;白鲢胚眙冷冻至-7℃,复温后的最高成活率为19.6%。造成胚胎损伤、致死的主要原因是胚胎在降温过程中细胞严重失水。  相似文献   

18.
草鱼出血病是我国淡水渔业中危害严重的疾病之一,已研究出疫苗免疫防治的有效方法,而且疫苗制备已进入工厂化规模生产。但是以往的生产工艺中病毒株采用低温冷冻或磷酸甘油缓冲液4℃保存法,疫苗成品为水剂,这样病毒株的毒力稳定性较差,疫苗保存期较短,而且不能长途运输。为了保证疫苗质量和便于运输、使用,参考人、畜用疫苗制备方法,很有必要建立疫苗、病毒株冷冻干燥保存浩。本文就草鱼出血病细胞疫苗和病毒株冷冻干燥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1.1材料及主要设备草鱼出血病细胞培养灭活疫苗:按“草鱼出血病灭活…  相似文献   

19.
崔璐璐  陈季旺  莫加利  廖鄂  彭利娟  夏文水 《水产学报》2023,47(8):089816-089816
为从蛋白质角度探究加盐量和腌制时间对烧烤草鱼块品质的影响,将鲜活草鱼去鳞、头、尾、内脏后切块腌制,再在200°C下烤制15 min,分别测定不同加盐量(5%、6%、7%)、腌制时间(2、4、6 h)下腌制草鱼块的食盐含量、失重率和肌原纤维蛋白的理化性质(二级结构、表面疏水性、总巯基和二硫键含量),以及烧烤草鱼块的色度、嫩度、水分、灰分和蛋白质含量,并对腌制烧烤草鱼块进行感官评价。结果显示,随着加盐量的增加或腌制时间的延长,腌制草鱼块的食盐和二硫键含量及表面疏水性逐渐增加,总巯基含量逐渐降低,肌原纤维蛋白的二级结构从稳定(α-螺旋和β-折叠)向不稳定(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转化。与对照(未腌制)相比,腌制烧烤草鱼块的L*值、a*值、剪切力、水分和蛋白质含量均显著降低,灰分含量显著增加,且加盐量越多,腌制时间越长,烧烤草鱼块的水分含量越低,灰分含量越高,感官评分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研究表明,加盐量和腌制时间影响了肌原纤维蛋白结构的稳定性,促进了蛋白质的变性,导致烧烤草鱼块品质的变化。当加盐量为6%、腌制时间4 h时,烧烤草鱼块的水分和蛋白质含量较高,灰分含量较低,色泽、嫩度较好,感官评分...  相似文献   

20.
草鱼养殖过程中经常使用食盐药浴,以便在高渗环境下杀死病原体。研究食盐药浴后草鱼代谢酶变化,有助于了解食盐药浴对草鱼机体生理免疫的影响。将草鱼(Ctenpharyngodonidella)分别暴露于食盐浓度为0、2%、3%、4%水体中浸浴10min,然后置入水簇箱中饲养,分别在药浴后12h、24h、36h取样,测定其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溶菌酶(LSZ)活性变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血清SOD活性在12h时,2%组中显著上升(P<0.05),3%、4%组显著下降(P<0.05);24h取样时,2%、3%组中无显著差异(P>0.05),4%组显著下降(P<0.05);36h取样时,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血清LSZ活性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食盐能引起草鱼SOD活性变化,而对溶菌酶活性影响不大;表明食盐对草鱼不同代谢酶有不同的反应模式,抗氧化酶SOD对食盐应激有敏感的生理应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