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非洲猪瘟给生猪产业安全带来巨大影响,病毒污染面广,难以在短期内根除,因此,构建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体系,建立有效的生物安全防控措施,是当前养殖行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宣威市在非洲猪瘟防控工作中,采取监测排查,加强养殖场生物安全,开展“大清洗、大消毒”专项行动,加强调运和屠宰加工环节监管,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体系建设,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非洲猪瘟无疫小区建设,生猪保险等措施,为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宋志霞 《中国猪业》2022,17(3):81-83
自2019年非洲猪瘟在我国首次出现以来,该疫病给我国养猪业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造成国内生猪存栏急剧减少,猪肉产量降低,国内猪肉价格升高,对我国生猪养殖业和猪肉食品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非洲猪瘟疫情是由非洲猪瘟病毒感染引起猪只大量死亡的一类烈性传染病,因此了解非洲猪瘟的流行病学特点和非洲猪瘟病毒的特征,在非洲猪瘟疫情防控方面十分重要。本文对非洲猪瘟病毒的病毒学特点和非洲猪瘟的流行病学特点等进行综述,为非洲猪瘟疫情的防控、相关抗非洲猪瘟病毒的药物和疫苗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烈性传染病,猪只感染病毒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可高达100%,对生猪养殖生产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现阶段还没有有效的药物和疫苗来防控非洲猪瘟,对于养殖场来说,目前最有效的措施是做好生物安全防控。本文就非洲猪瘟的病原特性、流行病学及生物安全防控措施等方面进行阐述,加强养殖户对非洲猪瘟的了解,做好生物安全防控措施,为切断非洲猪瘟的传播扩散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临床症状与猪瘟极其相似。本病已在非洲、欧洲和美洲等几十个国家暴发。虽然我国尚未发生,但防控其传入的形势也非常严峻。本文综述了非洲猪瘟病毒最新实验室检测方法研究进展,以期为我国开展非洲猪瘟的监测及综合防控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感染家猪和各种野猪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烈性传染病。当前非洲猪瘟尚无有效疫苗或药物。作者探讨了中药对防控非洲猪瘟的可能性,中药防控非洲猪瘟的可能作用点,中药对病毒的防控机理。  相似文献   

6.
正目前国内外非洲猪瘟疫情防控形势不容乐观,而且没有有效的免疫疫苗来预防。如何从消毒、监测、检疫、排查、监管等方面,做好非洲猪瘟疫情的防控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朝阳县在新形势下通过群防群控、多部门联动在非洲猪瘟防控工作上取得一定成绩,基本控制了非洲猪瘟疫情。1准确把握,科学研判当前非洲猪瘟疫情防控形势当前,全国非洲猪瘟防控形势仍然复杂严峻,病毒已在  相似文献   

7.
自2018年我国发生首例非洲猪瘟疫情以来,疫情迅速蔓延至我国的31个省份。随着疫情的发展,快速检测非洲猪瘟病毒技术成为养殖企业及时发现和防控非洲猪瘟疫情的一个手段。本文从非洲猪瘟病毒的核酸检测技术、完整病毒颗粒检测技术和抗体检测方法等3方面论述了当前我国在非洲猪瘟病毒检测方面的技术和方法。并列举了当前国内非洲猪瘟病毒诊断制品的注册批准情况,以期为养猪企业在排查(检测)非洲猪瘟病毒、选择诊断试剂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2018年8月非洲猪瘟疫情发生后,病毒已在我国定殖并形成较大污染面,当前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发生非洲猪瘟疫情的风险仍然较高。为有效防控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保障汉川市生猪产业健康发展,提出了汉川市非洲猪瘟防控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9.
非洲猪瘟是一种烈性的动物传染病,家猪感染之后病死率最高可达到100%。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发的,目前还没有特效的治疗药物和有效的商品化疫苗,所以做好对非洲猪瘟的防控依然是生猪养殖行业最重要的工作之一。非洲猪瘟自2018年首次传入我国后在多地暴发,随着我国农业部门出台一系列防控举措,已将该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本文借鉴了国外防控经验,并结合国内非洲猪瘟疫情形势,总结了国内外一些防控非洲猪瘟的举措,以期为生猪养殖行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非洲猪瘟因其致死率高和传播速度快,迅速扩散全国,给养猪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非洲猪瘟病毒结构独特、抵抗力强,而且我国具有其高适生存的钝缘软蜱,因此猪场生物安全防控应关注病毒和媒介两个方面,一方面要采取合适的消毒防控措施以及选择非洲猪瘟病毒专用的高效消毒剂,另一方面要加强对传播媒介的监测,未雨绸缪地研究杀虫剂和抗蜱疫苗。主要综述了非洲猪瘟病毒的传播媒介,包括中间宿主钝缘软蜱和一些储存宿主,以及针对病毒和这些传播媒介的消毒剂和杀虫剂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打好猪场生物安全防控的攻坚战和未来生猪的复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自2018年我国首次确诊非洲猪瘟疫情以来,各规模化猪场纷纷进行了非洲猪瘟防控的探索,根据非洲猪瘟病毒通过接触传播且传播速度慢的流行特点,有关猪场发明了精准清除策略,推广后得到了业内人员的广泛认可。然而随着非洲猪瘟病毒弱毒株和基因缺失株(又称为“疫苗株”)的出现,这一方法已经不如之前那样有效。本文通过对非洲猪瘟病毒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实验室诊断以及精准清除策略的回顾,分析了当前猪场存在非洲猪瘟病毒强毒株、弱毒株和基因缺失株并存和干扰等现状,总结了非洲猪瘟诊断与防控策略。根据目前的情况,生物安全依然是预防非洲猪瘟最根本的方法,精准清除需要更加严格的采样和检测,对感染非洲猪瘟病毒弱毒株和疫苗株的猪群进行更专业的精准清除,同时需要加强对各种应激因素的控制,提高猪的抵抗力,减少非洲猪瘟病毒弱毒株潜伏感染猪的排毒量。希望本文能为我国防控和根除非洲猪瘟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非洲猪瘟病毒抵抗力强、危害严重,臭氧须合理利用,才能发挥其在猪场非洲猪瘟防控消毒中的相应效果。  相似文献   

13.
我国自发生非洲猪瘟疫情后,养猪业遭受了巨大损失.众多规模猪场和养殖户认为非洲猪瘟病毒难防,但是只要在复产前和生产管理过程中构建好猪场的生物安全体系,综合防控主要疫病,做好猪场内外环境监测,便可以有效阻断非洲猪瘟病毒传播途径.因此,环境监测在防控非洲猪瘟等动物疫病以及制定防控措施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HSP环境关键点监测,...  相似文献   

14.
常态化非洲猪瘟防控新形势下,根据非洲猪瘟病毒特点和流行规律,结合相关防控实践经验,构建新型非洲猪瘟防疫体系,对生猪生产恢复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宁夏中卫市通过培育发展生猪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和监管服务体系,构建生猪“产、加、销一条龙”经营、“防、管、服一体化”服务的新型非洲猪瘟防疫体系,加强生猪生产、销售运输、屠宰管理、疫病监测、检疫监管、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和粪污资源化利用等闭环管理,并在实践中进一步夯实非洲猪瘟防控基础,强有力地保障新形势下生猪复产复养。  相似文献   

15.
非洲猪瘟病毒出现之后对猪养殖业的危害较大,在2018年的8月,我国沈阳首次发现了非洲猪瘟疫情,并在很短的时间内蔓延全国。为防止疫情的扩散,各部门应加强疫情防控。本文阐述了非洲猪瘟病毒的检测方法,结合非洲猪瘟传播途径等特点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6.
非洲猪瘟(ASF)传入我国已经五年多,病毒毒株及流行特点已有一定的变化,养猪业防控非洲猪瘟有成功经验,也有失败教训,防控现状乱象丛生。因此,有必要对非洲猪瘟防控进行回顾和反思,纠正行业乱象,重点在于明确防控对象,目标明确,抓住防控关键点。  相似文献   

17.
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的猪病毒病,其临床症状表现为食欲减退,高温,呼吸困难,皮肤发绀和出血等。非洲猪瘟病程短,死亡率可高达100%,给养猪场的经济效益和猪群健康带来严重影响。本文总结了非洲猪瘟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并提出了加强猪群管理、增强防控意识、饲料控制、定期消毒和驱虫等防控措施,以期为养猪户做好非洲猪瘟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正非洲猪瘟(Africanswinefever,简称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swinefevervirus,ASFV)引起猪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自2018年8月中国首例非洲猪瘟案例以来,短短数月,已席卷了全国31个省份,给我国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形势异常严峻,因此开展非洲猪瘟诊断工作、病毒基础研究工作至关重要。本文分析了非洲猪瘟流行现状,并综述了研究学者在非洲猪瘟各种诊断技术、病毒基础研究、综合防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对加强我国非洲猪瘟诊断技术的储备与制定非洲猪瘟防控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感染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1921年非洲肯尼亚首次确认非洲猪瘟疫情,2018年8月传入我国辽宁,该疫病已流行近100年之久,因非洲猪瘟病毒血清型繁多又无交叉免疫性,因而到目前未研制出有效疫苗,为防控非洲猪瘟流行提出很大的难题。如何防控非洲猪瘟流行和消灭非洲猪瘟病毒是摆在人类面前一个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20.
2018年秋季开始,我国多地相继发生非洲猪瘟疫情,这是非洲猪瘟首次传入我国.非洲猪瘟当前没有有效的疫苗可用于防控,对于生猪业是一种毁灭性疫病,对于非洲猪瘟疫情主要通过封锁、扑杀、无害化处理、消毒等综合措施予以扑灭.鉴于非洲猪瘟病毒对于高温不耐受,夏季即将到来,必须抓住有效时机,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农业农村部等出台的相关配套综合措施,严格实施,认真防控,最大限度消灭猪瘟病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