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怀头鲶Sihuras sodatoui(曾用名黑龙江六须鲶)为鲶形目,鲶科鱼类。六须鲶类在世界上有两种(尼科里斯基,1958),一种是栖息在黑海、里海以及莱茵河以东各水域的欧洲六须鲶Sihuras glanis;另一种是栖息在亚洲黑龙江流域的怀头鲶(六须鲶)。该鱼是大型淡水鱼类,生长速度快,自然水域中发现超过50kg以上的个体。鲶鱼Siuruas asotus生长速度虽然较慢,但肉质细嫩鲜美,被视为营养佳品。1991年黑龙江水产研究所进行了鲶鱼人工繁育的研究并获得成功。当年鱼苗经饲养个体平均达到0.25kg。为适应北方  相似文献   

2.
20 0 0~ 2 0 0 1年进行鲶怀 (怀头鲶♀×鲶♂ )杂交试验 ,2 0 0 1年获卵 5 2 3万粒 ,受精率 82 % ,孵化率12 9% ,获苗 5 5 4 2尾 ,经 2 7d培育 ,获大规格鱼种 185 2尾 (平均全长 12 8cm)。混养结果表明 ,杂交鲶比鲶更适合套养。  相似文献   

3.
福建省水产研究所淡水分所试养革胡子鲶,取得初步成果,将为该省养殖生产提供一个高产品种。去年,该所在一口133平方米的池塘单养,产革胡子鲶1,075斤,折合亩产5,375斤,盈利2,272.9元;一口946平方米的池塘混养,总产鱼3,029.25斤,其中革胡子鲶2,155.2斤,占总产的71.45%,平均亩产  相似文献   

4.
流溪河入侵鱼类豹纹脂身鲶繁殖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5年12月-2016年10月,在广州市流溪河采集入侵鱼类豹纹脂身鲶(Pterygoplichthys pardalis)283尾用于繁殖生物学研究。结果显示:流溪河豹纹脂身鲶在3-9月性成熟系数较高。雄性最小性成熟个体体长204mm,体重154.88 g;雌性最小性成熟个体体长201 mm,体重183.01 g;最早性成熟年龄均为1龄。其平均成熟卵径为1.87 mm,绝对繁殖力为636-6 148粒,平均绝对繁殖力为2 524.49粒,平均相对繁殖力为10.43粒/g。绝对繁殖力与体长和体重呈显著的正相关。繁殖群体性比为(♀∶♂)为1∶1.15,符合1∶1比例。卵径分布为单峰型。研究表明豹纹脂身鲶具有性成熟早、繁殖力高等特征,有利于其在分布区域迅速建群扩张,并对河流生态系统形成危害。  相似文献   

5.
以怀头鲶为母本,鲶为父本进行人工杂交,同时怀头鲶、鲶分别进行自交,在20~23.5℃水温条件下,三种受精卵分别以附着方式进行孵化。对受精卵的受精率和胚胎发育进程进行观察。结果表明:三种受精卵的胚胎发育以神经胚期为分界点,怀头鲶、杂交鲶在神经胚期前发育较慢,鲶受精卵发育较快;神经胚期后的器官形成期至胚体出膜阶段,怀头鲶、杂交鲶胚胎发育比鲶快。杂交鲶的胚胎各发育阶段主要偏向于母本,影响杂交鲶发育的主要因素是怀头鲶的卵而非鲶鱼精子,母本决定杂交鲶的胚胎和仔鱼发育。  相似文献   

6.
湖南省武岗县法相岩乡资南村村民仇小斌,去年利用1亩稻田改塘,养殖胡子鲶,亩产超过1吨。4月20日放养22厘米的革胡子鲶1500尾;7月16日起水1365尾,成活率91%,最大个体1.95公斤,平均体重0.89公斤;共计  相似文献   

7.
通过不同孵化方法的繁殖试验,比较了胡子鲶3种孵化方法的受精、孵化效果以及孵出10 d后的鱼苗成活率。试验结果:A组(对照组,常规孵化桶孵化模式)平均受精率为85.7%,平均孵化率为74.1%,10 d后鱼苗平均成活率为88.11%;B组(薄膜氧气袋充氧孵化模式)平均受精率为93.4%,平均孵化率为90.3%,10 d后鱼苗平均成活率为88.98%;C组(薄膜氧气袋充氧,并放在泡沫箱内保温的孵化模式)平均受精率为95.0%,平均孵化率为92.1%,10 d后平均成活率为84.57%。结果表明,B、C组薄膜氧气袋的孵化效果好于A组,薄膜氧气袋孵化模式具有保温、节能、节水等作用,且生产上方便、可操作性强,有利于胡子鲶苗种的规模化繁殖。  相似文献   

8.
胡子鲶健康养殖效益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子鲶,又名本地塘角鱼,是我区传统的名优经济鱼类,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为了进一步提高胡子鲶的品质,拓宽增加农民收入门路,邕宁区水产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站于2007年在蒲庙镇、那楼镇、百济乡等3个乡镇实施胡子鲶健康养殖示范,经过一年的实施,示范池塘面积2.03hm^2,胡子鲶总产量为39520kg,平均产量1295.7kg/667m^2,总产值47.4万元,平均产值1.55万衫667m^2;总利润为18.51万元,平均利润为6069元/667m^2,  相似文献   

9.
以怀头鲶(Silurus soldatovi)为母本、鲶(Silurus asotus)为父本进行人工杂交,同时怀头鲶、鲶分别进行自交,在20 0~23.5℃水温条件下,3种受精卵分别以附着方式进行孵化.对受精卵的受精率和胚胎发育进程进行观察.结果表明,3种受精卵的胚胎发育以神经胚期为分界点,怀头鲶、杂交鲶在神经胚期前发育较慢,鲶受精卵发育较快;神经胚期后的器官形成期至胚体出膜阶段,怀头鲶、杂交鲶胚胎发育比鲶快.杂交鲶的胚胎各发育阶段主要偏向于母本,影响杂交鲶发育的主要因素是怀头鲶的卵而非鲶的精子,母本决定杂交鲶的胚胎和仔鱼发育.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所指的杂交鲶是利用东北六须鲶作母本,当地鲶(当地俗称土鲶、鲇鱼、年鱼等)作父本杂交的新一代优良养殖品种。杂交鲶既有母本生长速度快的优势(当年在精养条件下120日龄左右平均体重可达1.5kg以上),又有父本耐低氧、抢食凶猛等适应环境能力  相似文献   

11.
林川 《水产养殖》2002,(5):17-18
本地土鲶(SilurusasotusLinnaeus)是一种蛋白质含量高、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抗病能力强的底栖性鱼类,但个体较小,一般为0.5~1kg;而南方大口鲶(SilurusmeriaionalisChen)是含肉率高,味道鲜美,生长较快的大型凶猛鱼类。杂交鲶为本地鲶♀×大口鲶♂的杂交后代,外观似大口鲶,显示出父本快速生长和母本抗病力强的特点,是一种有发展前途的淡水经济养殖鱼类。我们于2002年4月进行了杂交鲶进行人工繁殖,并对鱼苗培育作了初步尝试。1人工繁殖1.1亲鱼的来源和选择雌鱼主要为本地收购的野生土鲶,体重平均每尾约0.5kg…  相似文献   

12.
<正>革胡子鲶又称埃及胡子鲶,为硬骨鱼纲、鲶形目、鲶科、革胡子鲶属。原产于非洲尼罗河流域,因其食性广,生长快,适应性强,养殖周期短,产量高等特点,且具有肉嫩味美,蛋白质、脂肪含量很高及补血和调中益阳的功效,引入我国后迅速在全国各地  相似文献   

13.
<正>密斯特黄彩鲶为鲶形目、鲿科鱼类,背部体色金黄,腹部白色。关于黄彩鲶的分类,我们经初步鉴定认为其原产地为东南亚等地,根据国内外鱼类资料,可将其归为鳠属,这里,我们暂按国内分法将其命名为MystusSp.。另外,密斯特黄彩鲶与广州市白云区水  相似文献   

14.
在0.2hm^2池塘进行主养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并套养鲶(Silurus asotus)试验。共放养罗非鱼3900尾,平均体重75g;鲶210尾,平均体重75g。罗非鱼饲养95d,产量1760kg,平均体重531g,成活率85%;鲶饲养150d,产量118kg,平均体重750g,成活率75%,总投入13784元,产值24290元,投入产出比1:1.76。  相似文献   

15.
<正> 蟾胡子鲶(Clarias batrachus)是泰国主要食用淡水鱼类。与我国的胡子鲶(Clarias fuscus)形态和习性相近,但体型较大,生长较快,而肉味稍逊,耐寒力偏弱。在泰国,每年可养殖两次,单位面积产量很高,平均每年每平方米面积产20.9公斤。1978年6月泰国ADK养鱼公司泰籍华裔蔡先生赠送给我所一批蟾胡子鲶鱼苗,规格0.6克左右。为了大力发展蟾胡子鲶的养殖,作者1979年模拟蟾胡子鲶的繁殖生态环境进行了自然繁殖的研究,初步获得成功。现把研究情况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6.
饲料中添加叶黄素对胡子鲶体色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冷向军 《水产学报》2003,27(1):38-42
进行了3个试验以考察饲料添加叶黄素对本地胡子鲶体色的影响。试验A比较了野生、半人工养殖、全人工养殖胡子鲶体色的差异,其皮肤叶黄素含量分别为8.01、4.64和1.61mg·kg-1鲜组织,肌肉叶黄素分别为2.06、1.83、0.96mg·kg-1鲜组织;试验B采用平均体重为52g的本地胡子鲶成鱼,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100、150、200mg·kg-1叶黄素,饲养6周后,成鱼皮肤叶黄素含量分别为1.07、5.88、7.02、7.81mg·kg-1鲜组织,肌肉叶黄素含量分别为0.64、1.35、1.81、1.86mg·kg-1鲜组织;试验C采用平均体重为3.2g的本地胡子鲶鱼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50、100、150mg·kg-1叶黄素,饲养6周后,鱼种皮肤叶黄素含量分别为3.2、8.73、11.49、12.51mg·kg-1鲜组织,肌肉叶黄素含量分别为0.87、1.71、1.97、2.03mg·kg-1鲜组织。上述结果表明,养殖与野生胡子鲶体色的差异主要来源于食物中叶黄素含量的不同,在饲料中添加叶黄素类产品可有效改善养殖胡子鲶体色,叶黄素适宜添加量建议为100mg·kg-1饲料(成鱼)或50mg·kg-1饲料(鱼种)。  相似文献   

17.
蟾胡子鲶的人工繁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前言蟾胡子鲶(Clarias batrachus),又称二栖胡鲇,是1978年从泰国引进的食用淡水鱼。它与我国南方所产的胡子鲶(Clariasfuscus)在分类上同属于鲤形目、胡子鲶科(Clariidae),它们的形态、习性很相似。蟾胡子鲶的体形比较大,肉质好,能生活于低溶氧的环境,适宜于小水体密养,并具有生长快、繁殖周期短、繁殖季节长等特点。泰国每年可饲养两批,平均折合亩产27,867市斤。根据我们初步饲养,体长4厘米以上鱼苗,饲养一周年成活率可达100%,最大个体重一市斤左右。所以,蟾胡子鲶在我国是一个很有前途的养殖新品种。  相似文献   

18.
鲶属鲶(氵瓜)鲶科。本科鱼为两属,即鲶属和六须鲶属。前者有灰色鲶鱼、交趾鲶鱼、稀匀鲶鱼、蒙图鲶鱼、格氏鲶鱼、普通鲶鱼、长鲶鱼等八种;而后者仅广西柳州所产的六须鲶一种。王以康先生认为鲶属为我国最常见的鱼类,数量虽多,但种类则甚少,最普通的为普通鲶鱼,而其余各种则多见于边缘处所。四川刘成汉先生又发现普通鲶鱼实际上有两种类型,一种类型被渔民称为“大河鲶”;另一种类型被称为“土鲶”。这两种类型的外形粗略,看起来颇为相似,而且经常生活在一起,往往同时被捕到。1976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长江鱼类》一  相似文献   

19.
<正>为贯彻落实甘肃省内黄河流域土著鱼类兰州鲶保种工作,笔者在盐碱池塘中进行了野生兰州鲶养殖。本文系统地阐述了兰州鲶在池塘养殖过程中的人工繁育技术、苗种培育技术、驯化上浮摄食技术及鱼病防治技术,以期推动甘肃省兰州鲶保种工作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 关于胡子鲶(Clarias fuscus)的人工繁殖,我国黄绍勤等在1961年以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对胡子鲶催青,获得排卵受精的效应,并对胡子鲶卵巢的正常发育、成熟过程,以及成熟度和催青效应的关系作了研究。1977年(?)传英等对胡子鲶催产获得了鱼苗。1979年邬国民等对胡子鲶诱导产卵作了研究,提出了比较系统的人工繁殖技术。为解决发展胡子鲶养殖需要的苗种问题,1981年桂林地区组成了联合试验小组,5—7月在荔浦县鱼种场进行了胡子鲶人工繁殖试验,对312组胡子鲶进行催青,获得催产率59%,受精率78.8%,孵化率30.8%的结果。通过试验基本上解决了胡子鲶人工繁殖中的催产、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