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结核分枝杆菌与结核杆菌同属分枝杆菌属,在自然环境中分布广泛,是一种环境致病菌。本研究将分离的浅黄分枝杆菌感染C57BL/6J小鼠,应用病理切片分析肝脏的病理变化,并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肝脏中细胞因子IFN-γ,IL-12b,TNF-α,IL-10,NLRP3和TGF-β表达量的变化。结果发现,肝脏组织出现少量的炎性细胞浸润,而且感染组小鼠肝脏IFN-γ,IL-12b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IL-10只有微弱的表达。上述结果表明,抗浅黄分枝杆菌感染免疫反应主要以Th1免疫反应为主。  相似文献   

2.
白细胞介素-10(IL-10)增高是口蹄疫病毒(FMDV)感染过程中显著特征之一。本研究旨在探讨IL-10对FMDV感染小鼠外周血T细胞增殖及其表达效应功能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采用CCK-8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小鼠外周血T细胞增殖和T细胞表达效应功能相关细胞因子(TNF-α、IFN-γ和IL-2)。结果显示,与对照小鼠相比,FMDV感染小鼠(感染12、24、36和48 h)外周血T细胞对刀豆蛋白A刺激的增殖均显著下降(P<0.05或P<0.01);FMDV感染小鼠的外周血CD4+T细胞表达TNF-α和IL-2均显著下降(均P<0.01),CD8+T细胞表达TNF-α、IFN-γ和IL-2也显著下降(P<0.01或P<0.000 1)。体内阻断IL-10/IL-10R信号或者敲除IL-10均能显著恢复FMDV感染小鼠外周血T细胞的增殖(P<0.05或P<0.01),但不影响CD4+和CD8+T细胞表达TNF-α、IFN-γ和IL-2。本研究首次揭示FMDV能抑...  相似文献   

3.
甘草酸苷对体外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甘草酸苷(GL)对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本实验以100μg/mL的GL溶液处理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培养后收集培养上清,采用ELISA法测定其水平。结果显示,GL能够显著提高培养上清中IFN-α(p<0.01)、IFN-β(p<0.05)和IFN-γ(p<0.01)水平,降低促炎因子IL-1β(p>0.05)、IL-6(p<0.05)、IL-12(p>0.05)和CXCL10(p<0.05)含量,并增加TGF-β的分泌(p>0.05)。这表明,GL可以通过诱导小鼠单核巨噬细胞产生IFN-α、IFN-β和IFN-γ而发挥抗病毒作用,同时能够抑制促炎因子IL-1β、IL-6、IL-12和CXCL10的产生,并促进抑炎因子TGF-β的分泌,从而增强细胞的抗炎能力。本研究为进一步明确GL免疫调控作用机制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黏膜免疫是鱼类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多聚免疫球蛋白受体(p Ig R)能够介导黏膜抗体的转运和分泌,而细胞因子IL-1β、IFN-γ和TNF-α对p Ig R表达具有调节作用。本研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q PCR)测定了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组织中TNF-α、IL-1β和IFN-γ基因的表达动态。结果显示:浸泡和腹腔注射两种免疫方式皆可诱导3种基因发生显著上调表达;3种基因的上调表达在96 h内先上升,后降低到对照组水平,其中IL-1β和IFN-γ的上调幅度高于TNF-α,免疫后在牙鲆组织内的表达量分别比对照组高10~60倍和6~30倍,而TNF-α仅比对照组高2~4倍;不同免疫方式诱导的牙鲆各组织中3种基因的应答表达存在差异,浸泡免疫对黏膜免疫组织皮肤和鳃中的基因表达影响较大,显著上调达到峰值的时间短且峰值高,而注射免疫对系统免疫组织脾、头肾以及肝脏中的基因表达影响较大,其中在脾和头肾中注射免疫引起的IL-1β和IFN-γ的变化分别比对照组高50~60倍和30倍,浸泡组比对照组分别高15倍和10倍;前肠、中肠和后肠中,两种免疫方式诱导的3种细胞因子的上调表达量相近或浸泡组稍低。这些结果为进一步研究鱼类细胞因子IL-1β、IFN-γ和TNF-α对p Ig R的表达调节提供了资料。  相似文献   

5.
将单一性别、混合性别旋毛虫肌幼虫分别灌胃感染小鼠,新生旋毛虫幼虫尾静脉注射感染小鼠,并以未感染小鼠作对照,在感染后不同时间检测IL-2、IFN-γ、IL-4、IL-10、TGF-β的血清含量变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在感染后前7 d,混合性别感染组IL-2含量降低,IL-10、TGF-β、IFN-γ含量升高,而IL-4含量无明显变化;感染后7~35 d,混合性别感染组小鼠的5种细胞因子含量均升高。与混合性别感染组相比,感染后前7 d,单一性别感染组小鼠IFN-γ和TGF-β含量较高,IL-2含量较低;在感染后7~35 d, 5种细胞因子含量较低。与对照组相比,在感染后前7 d,新生幼虫尾静脉注射感染组小鼠的IL-2、IFN-γ、IL-10、TGF-β含量升高,而IL-4含量无明显变化;感染后7~28 d,各细胞因子含量均显著性升高。与混合性别感染组相比,在模拟的对应时间点,新生幼虫感染组5种细胞因子变化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旋毛虫单一性别感染和混合性别感染引起的细胞因子变化在观察期间有较大差异,而新生幼虫感染和混合性别感染在对应时间点细胞因子变化相似。因此,我们认为单一性别感染和混...  相似文献   

6.
地锦草总黄酮对小鼠免疫功能及细胞因子mRNA表达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地锦草总黄酮对小鼠免疫功能及细胞因子IL-2、IL-12、IFN-γ、TNF-αmRNA表达影响。将小鼠随机分成4组:地锦草总黄酮高剂量组(H组)、中剂量组(M组)、低剂量组(L组)和纯水对照组(C组),连续灌胃9 d后,检测其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2%绵羊红细胞诱导的小鼠迟发型变态反应、肝脏指数和脾脏指数,并用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式反应的方法检测脾脏IL-2、IL-12、IFN-γ和TNF-αmRNA表达水平。结果显示,地锦草总黄酮3个剂量组脾脏指数、廓清指数(K)、吞噬指数(α)、24 h足跖增厚值均显著高于C组;M组和H组肝指数显著高于C组(P〈0.01);3个剂量组均能提高IL-2、IL-12、IFN-γ和TNF-αmRNA的表达水平,与C组相比,H组最显著。试验结果表明,地锦草总黄酮能有效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及IL-2、IL-12、IFN-γ和TNF-αmRNA表达。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旨在探索肝片吸虫感染小鼠急性期肝脏单核细胞悬液中细胞因子表达模式及其原因。试验将小鼠分为4组,分别对感染抗体处置组、感染非抗体处置组、抗体处置非感染组和非抗体处置非感染组的肝脏单核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4、IL-5、IL-13及IFN-γ进行测定;同时也对肝脏中IL-4及IL-12P40 mRNA水平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IL-4和IL-5的表达模式相似。在非感染状态下,无论是否进行抗体处置,两者都处于较低表达水平。在感染状态下,两者在非抗体处置小鼠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抗体处置组(P<0.05)。IL-13与IL-4及IL-5的表达差异在于感染并用抗体处置后,小鼠肝脏单核细胞中的IL-13仍有较高水平表达。IFN-γ的表达量在感染后有所增加,但在有无抗体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0.05)。mRNA检测结果显示,在非感染状态下,抗体处置后的IL-4 mRNA水平显著低于非抗体处置组(P<0.05)。感染后非抗体处置组小鼠中IL-4 mRNA水平极显著高于抗体处置组(P<0.01),同时也极显著高于非感染非抗体处置组(P<0.01)。IL-12P40 mRNA的水平在感染状态下,抗体处置组的IL-12P40 mRNA虽较非抗体处置组低,但无显著差异(P>0.05)。但感染后非抗体处置组的IL-12P40 mRNA水平均极显著高于感染组抗体处置和非抗体处置组(P<0.01)。本试验结果表明,IL-4Rα对肝片吸虫感染急性期IL-5和IL-4的表达极其重要,但对IL-13及IFN-γ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新致病型番鸭呼肠孤病毒(N-MDRV)对雏番鸭的致病性,试验利用N-MDRV SH12和DH13株分别感染1日龄雏番鸭,并设对照组(肌肉注射生理盐水),第1,3,7,11,14天后测定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4、IL-10、肿瘤坏死因子(TGF)-β、干扰素(IFN)-γ的含量及免疫器官指数,并观察试验组及对照组鸭群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及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表明:感染后第7天部分试验鸭明显消瘦,剖检可见肝脏坏死、出血,脾脏肿大、坏死,法氏囊萎缩(SH12组)或坏死出血(DH13组)。肝脏、脾脏、法氏囊(DH13组)正常结构被破坏,坏死灶内有大量红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感染后期脾脏可见肉芽肿。免疫器官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 05),但感染后第7天试验鸭血清中IL-4、IL-10、TGF-β、IFN-γ含量均高于对照组,且DH13组IL-10、IFN-γ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感染后期部分试验鸭的IL-4、IL-10、TGF-β、IFN-γ含量均有所恢复,但其整体水平仍高于对照组。说明N-MDRV感染可导致雏番鸭免疫器官的淋巴细胞含量明显减少,血清中IL-4、IL-10、TGF-β、IFN-γ含量增多与N-MDRV株致病性和免疫抑制相关。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IFN-γ对感染牛分枝杆菌的THP-1细胞的促凋亡作用,及TNF-α在此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作用和相关信号分子的变化,使用浓度为15 ng.mL-1的IFN-γ作用于不同剂量牛分枝杆菌北京株(MOI10∶1,20∶1)感染的THP-1细胞,在感染后12、24、36、48和72 h,使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百分比。结果显示,IFN-γ诱导了M.bovis北京株感染的细胞凋亡,并且凋亡呈时间相关性。随着细胞凋亡百分比的增加,牛分枝杆菌的CFU降低。在IFN-γ和M.bovis北京株(MOI10∶1)处理的巨噬细胞内加入抗TNF-α单克隆抗体,感染后36 h,细胞凋亡百分比测定结果显示,加入抗TNF-α单抗抑制了IFN-γ诱导的M.bovis感染的THP-1细胞的凋亡,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用分光光度计检测表明Caspase-3和Caspase-8的激活是TNF-α依赖性的。在IFN-γ和M.bovis北京株(MOI10∶1)作用的THP-1细胞内分别加入JNKinhibitor I或NEMO-Binding Domain BindingPeptide,或同时加入2种抑制剂,36 h后测定细胞凋亡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加入抑制剂后,细胞凋亡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在本试验中,JNK通路和NF-κB凋亡通路未被激活。本研究初步阐明了TNF-α在IFN-γ诱导的感染牛分枝杆菌的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作用及相关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辣蓼黄酮正丁醇部分(FNB)对内毒素血症小鼠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采用酶解-超声偶联法提取辣蓼全草中的总黄酮,结合大孔树脂纯化富集获得辣蓼正丁醇部分黄酮,通过不同剂量的FNB作用于脂多糖(LPS)刺激所诱导的小鼠内毒素血症模型,测定丙二醛(MDA)、MPO、T-AOC、T-SOD、GSHPX、GSH、LZM、ACP及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IFN,IFN-α、IFN-γ)、白介素-2(IL-2)水平。结果表明,FNB能通过提升小鼠肝脏的抗氧化防御酶促体系的活性,减少LPS刺激所诱导的促炎因子TNF-α、IL-1β、IL-6、IL-8的释放,降低肺部TNF-α、IFN-α、IFN-γ以及IL-2mRNA的表达水平。说明一定浓度的FNB能减轻LPS诱导的内毒素血症对小鼠的损伤,改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非结核分枝杆菌对巨噬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胞内分枝杆菌和偶发分枝杆菌分别感染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ELISA法检测TNF-α及IL-10的表达,检测这2株菌在小鼠巨噬细胞中的增殖。结果显示:胞内分枝杆菌引起的细胞凋亡水平低于偶发分枝杆菌组(P0.05),这2株菌所引起的TNF-α的表达量在4 h、12 h较高,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在24 h、48 h下降明显,而IL-10的表达整个感染过程都比较高。并且还观察到胞内分枝杆菌的吞噬率较高(P0.05);增殖能力较强(P0.01)。表明菌体毒力与凋亡率、细胞因子的表达、增殖率有着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2.
应用石蜡切片、ELISA等方法,通过对小鼠脾脏病理组织学观察以及脾脏指数、IL-2、IFN-γ和TNF-α等重要细胞因子的检测,研究猪血凝性脑脊髓炎病毒(Hemagglutinatingencephalomyelitisvirus,HEV)感染不同周龄(4、6周龄)BALB/c小鼠后的免疫动态变化特点。结果显示,无论是4周龄还是6周龄小鼠,在被HEV感染后的1~3d,脾小体生发中心增大并在红髓有多量浆细胞出现,第4天脾小体开始缩小,其周边和中央动脉周围有多量淋巴细胞聚集,到第5天脾小体生发中心消失并在其周边和中央动脉周围淋巴细胞增多。另外,脾脏指数和血清中的TNF-α、IFN-γ、IL-4浓度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IL-2含量变化不明显,而IL-10含量较少几乎检测不到。结果表明,HEV感染初期,小鼠对侵入的病毒做出一定的免疫应答,但是随着病毒复制,病毒量的增大,小鼠的免疫反应受到抑制。同时不同周龄小鼠的被检指标降低或升高程度及持续时间不同,表明HEV的免疫、发病与小鼠感染年龄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转移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1,TGF-β1)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感染宿主细胞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基于此本篇通过RNAi技术从体外沉默藏猪外周血单核细胞(Tp-PBMCs)中TGF-β1基因表达并随即感染PRRSV为出发点,探究TGF-β1表达受抑对PR R SV复制、细胞活性以及免疫应答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TGF-β1基因表达的抑制,Tp-PBMCs中PRRSV复制被明显抑制,抑制率高达99.0%;细胞活性升高约150%~160%;并成功激活多个抗病毒免疫相关基因转录,其中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α干扰素(interferon-alpha,IFN-α)、γ干扰素(interferon-gamma,IFN-γ)、α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Toll样受体-3(toll-like receptor 3,TLR-3)的转录水平明显升高;而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的mRNA水平明显降低。由此可见,用RNAi技术沉默TGF-β1基因表达不仅能抑制PRRSV的复制,还能激活免疫应答进一步抑制病毒感染的发生,从而为控制藏猪感染PRRSV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戈戈健和本草劲方对猪肠上皮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本实验分别以200μg/m L的戈戈健和500μg/m L的本草劲方溶液处理猪肠上皮细胞,培养后收集细胞,提取总RNA,反转录成c DNA,通过荧光定量PCR测定各种相关细胞因子m RNA表达水平。结果显示,戈戈健能显著上调IFN-β(P0.05)、IL-6(P0.05)、IL-8(P0.01)、TNF-α(P0.05)和TGF-β(P0.05)m RNA表达水平;本草劲方能显著上调IFN-α(P0.05)、IFN-β(P0.01)和TGF-β(P0.05)m RNA表达水平,显著下调IL-6(P0.05)和TNF-α(P0.01)m RNA表达水平。表明这两种中药制剂均能通过诱导I型干扰素产生而发挥抗病毒作用;戈戈健能通过促进抗炎因子IL-6、IL-8和TNF-α分泌来增强细胞免疫,同时上调抑炎因子TGF-β表达来防止过度炎症;本草劲方能抑制促炎因子IL-6和TNF-α的产生并促进抑炎因子TGF-β的分泌,从而增强细胞的抗炎能力。本研究为戈戈健和本草劲方用于预防和治疗猪场病毒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兽医学报》2017,(6):1084-1091
为了更好地了解宿主对禽流感病毒(AIV)感染后的免疫反应,本试验以TC-1细胞为模型,感染H9N2亚型AIV。通过荧光定量PCR(qRT-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了3种模式识别受体(TLR-3、RIG-I和MDA-5)和5种炎性细胞因子(IL-6、RANTES、IP-10、TNF-α和IFN-β)。结果显示:3种模式识别受体中MDA-5上调最为明显,5种炎性因子中RANTES和IP-10上调最为明显;而IL-6、TNF-α和IFN-β上调相对较平缓。本研究结果表明:在病毒感染过程中MDA-5反应较TLR-3和RIG-I更为强烈,而在炎性反应过程中RANTES和IP-10反应更加剧烈,IL-6、TNF-α和IFN-β反应则相对较温和一些。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机体对流感病毒的免疫反应机制,为在生产中疫苗的使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IP-10作为牛结核病诊断标志物的初步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细胞因子IL-12 p40、IP-10和TNF-α转录水平与牛分枝杆菌感染之间的关系,及其在牛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潜力。采集田间筛选的结核病阳性牛、结核病阴性牛以及牛分枝杆菌68002人工感染牛的外周血淋巴细胞,经牛结核菌素(PPDB)、重组蛋白CFP-10-ESAT-6(CE)、MPT63、PET和PBS分别刺激6 h,提取细胞总RNA,用荧光定量PCR检测IL-12 p40、IP-10、IFN-γ和TNF-α的转录水平。结果显示结核病阳性牛的外周血淋巴细胞经PPDB和CE刺激后,其IP-10的m RNA转录水平显著高于结核病阴性牛,且与IFN-γ的m RNA转录水平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初步建立牛结核病IFN-γ和IP-10的Real-time PCR检测方法,其对临床阳性样本的检出率分别为71.45%和78.57%。因此,IP-10的m RNA转录水平与牛分枝杆菌的感染相关,有作为牛结核病诊断标志物的潜力。  相似文献   

17.
为了测定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swine influenza virus,SIV)对小鼠的致病性,本试验对A/swine/Guangdong/2/2012(H1N1)株SIV HA基因进行克隆及遗传分析,并将SIV尿囊液经鼻腔感染6周龄BALB/c小鼠,观察感染后小鼠的一般状况、器官系数和组织病理学变化,在病毒感染后第1、3和7天使用荧光定量PCR测定小鼠肺脏、脾脏、脑组织中7种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量,研究其对小鼠的致病特性。结果显示,该病毒属于经典SIV,病毒经鼻腔感染后可引起小鼠活动减少、采食量降低,但无咳嗽和死亡;病理组织学变化为肺间隔较正常组织明显增厚,毛细血管明显扩张充血,周围肺泡腔呈代偿性肺气肿;小鼠肺脏、脾脏组织样本中IFN-α、IFN-β、IP-10、IL-1β、TNF-α、IRF-3和IL-10 mRNA含量在感染后第3天均显著升高(P<0.05),而脑组织样本中IL-1β和IL-10在小鼠攻毒后第3和7天均显著上调(P<0.05)。  相似文献   

18.
研究旨在探索快、慢羽鸡对禽白血病感染的天然免疫反应差异。试验采用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SCAU-HN06株接种快羽鸡和慢羽鸡,从接种病毒后第1天开始,每隔1天采样至第15天,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和ELISA检测快、慢羽鸡干扰素α(IFN-α)、白细胞介素12(IL-12)、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抗病毒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慢羽鸡较快羽鸡极显著易感ALV-J(P<0.01);接种病毒后env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在快羽鸡体内上升较慢羽鸡缓慢,表达峰值较慢羽鸡小;慢羽鸡接种病毒第1天IFN-α、TNF-α和IL-12蛋白表达量高于快羽鸡,随后IFN-α、TNF-α、IL-10和IL-12的蛋白表达量呈降低趋势,第11天表达量降低不显著(P>0.05);快羽鸡在接种病毒后第1天IFN-α、TNF-α和IL-12蛋白表达量升高,第13天极显著降低(P<0.01);快羽鸡抗病毒基因OAS、PKR、MX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慢羽组且强度强(P<0.05或P<0.01)。综上所述,慢羽鸡免疫系统比快羽鸡更早被ALV-J突破,慢羽鸡抗ALV-J的天然免疫反应比快...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脂多糖(LPS)刺激小鼠乳腺上皮细胞(MECs)分泌炎症因子的影响,本实验利用si RNA转染技术干扰MECs TGF-β1基因,采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筛选最佳转染条件,并检测其干扰后LPS介导其下游信号smad3 m RNA的表达量,采用ELISA法检测其下游信号smad3蛋白含量和LPS介导细胞分泌前炎症细胞因子TNF-α和IL-6的含量。结果显示,选用50 n M浓度的TGF-β1-mus-1212片段转染组能够极显著抑制TGF-β1的m RNA表达(p0.01);TGF-β1被干扰后,LPS刺激其下游smad3 m RNA的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呈显著性降低(p0.05),smad3蛋白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极显著性降低(p0.01);细胞分泌TNF-α的量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分泌IL-6的量各组无变化(p0.05)。本实验结果表明干扰TGF-β1能降低LPS诱导乳腺上皮细胞TNF-α的分泌量,因此TGF-β1可作为靶基因深入研究乳腺上皮细胞的免疫功能,本研究为乳腺炎症、肿瘤等乳腺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及实验数据,为新药的开发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观察食蟹猴人工感染堪萨斯分枝杆菌的临床及免疫反应变化。通过气管注射法接种3只食蟹猴堪萨斯分枝杆菌,观察临床症状,每2~4周进行结核菌素试验、血常规检测、流式细胞分析、细胞因子和抗体检测,评价感染状态,在第16周对动物实施安乐死和尸检。感染后,动物体重出现一过性降低,2周后结核菌素试验阳性;白细胞及其亚群、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均出现升高;促炎症因子TNF-α、IFN-"、IL-1β、IL-17A和抑炎症因子IL-4、IL-10浓度在2周后开始升高,并维持较高水平;尸检仅1只猴肺左中叶出现实变,HE染色见间质性肺炎伴肉芽肿,病灶肺组织载菌量为5 000 CFU/g。3只食蟹猴均成功感染堪萨斯分枝杆菌,其中2只为一过性感染,所示动态免疫反应与抗感染过程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