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采用牛津杯法对抑菌性进行测定,并对菌液的酸度、活菌数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混合培养乳酸链球菌和干酪乳杆菌36 h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最强,抑菌圈直径达32.3 mm,活菌数对数值最高达到9.1。活菌数与抑菌性都较优的比例为乳酸链球菌∶干酪乳杆菌=1∶2,2种乳酸菌混合培养后比单独培养产酸能力、活菌数及抑菌性均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2.
采用牛津杯法对抑菌性进行测定,并对菌液的酸度、活菌数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混合培养乳酸链球菌和干酪乳杆菌36 h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最强,抑菌圈直径达32.3 mm,活菌数对数值最高达到9.1。活菌数与抑菌性都较优的比例为乳酸链球菌∶干酪乳杆菌=1∶2,2种乳酸菌混合培养后比单独培养产酸能力、活菌数及抑菌性均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川秀乳酸菌1L型(混合型)在苹果酒中的苹果酸-乳酸发酵特性.[方法]以川秀乳酸菌1L型(嗜热链球菌、保加利亚乳杆菌)作为苹果酒二次发酵的发酵菌种,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了接种量、SO2浓度、酒精度、pH和发酵温度对乳酸菌生长和总滴定酸的影响.[结果]试验表明,当接种量达到5×106 CFU/ml时接种量对乳酸菌的生长影响不明显.当SO2浓度达到50 mg/L或者酒精度达到8.0%(V/V)时,或者pH降至3.2或者温度低至20℃时,乳酸菌生长受到明显抑制,降酸不完全.活菌数与总滴定酸的降低速率呈正相关.[结论]研究可为苹果酒的苹果酸-乳酸发酵工艺条件的研究提供参考,但各因素间的协同和互作的结果尚待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广西罗非鱼食源性致病菌的种类及其药敏特性,为研究制定罗非鱼食源性疾病的综合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1~2012年采自广西罗非鱼主产区养殖场及市售罗非鱼样品(200份)进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副溶血性弧菌、无乳链球菌、海豚链球菌和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等9种重要食源性致病菌分离,采用Biolog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对分离获得的食源性致病菌进行鉴定,并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推荐的纸片琼脂扩散(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所检测的9种食源性致病菌中除了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和副溶血性弧菌外,其他6种食源性致病菌均有检出.养殖场罗非鱼样品的无乳链球菌和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检出率较高,分别为7.5%和5.0%,海豚链球菌、沙门氏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和志贺氏菌的检出率分别为3.3%、2.5%、1.7%和0.8%;市售罗非鱼样品仅检出无乳链球菌、海豚链球菌、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和沙门氏菌,检出率分别为2.5%、1.3%、1.3%和1.3%.检出的食源性致病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表现出不同的敏感药物谱和耐药谱,以对头孢哌酮的敏感率最高,达56.7%;对青霉素、新霉素和林可霉素的耐药率最高,均为63.3%.[结论]广西罗非鱼携带有以无乳链球菌和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为主的多种食源性致病菌,且检出的致病菌均存在多重耐药性.  相似文献   

5.
一株产细菌素乳酸菌的筛选及细菌素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从酸马奶酒中筛选出的1株产细菌素的乳酸菌的细菌素特性.[方法]从内蒙古地区酸马奶酒中分离到19株乳酸菌,采用牛津杯双层平板扩散法,排除有机酸、过氧化氢的干扰后,经蛋白酶敏感性试验,筛选出1株产细菌素的乳酸菌菌株XMD6.[结果]通过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试验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为坚强肠球菌(E.durans).其所产细菌素在80℃对热稳定,显示抑菌活性pH范围为2~7.抑菌谱试验表明,该菌能抑制食品中常见的革兰氏阳性、革兰氏阴性的致病菌及腐败菌,具有较广的抑菌谱.[结论]研究可为今后开发利用新型细菌素防腐剂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利用PCR技术快速检测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豪  孙晓红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5):6909-6910
[目的]对副溶血性弧菌的检测进行研究。[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以标准菌株(单增李斯特菌、哈氏弧菌)作为阴性对照对3株副溶血性弧菌进行特异性扩增,扩增引物采用副溶血性弧菌如基因中的tlh-3和tlh-4,同时利用PCR对人工污染的白对虾中的副溶血性弧菌进行检出限测定。[结果]结果表明,通过PER扩增,副溶血性弧菌在约449bp处扩增出特异性条带,单增李斯特菌、哈氏弧菌均未出现任何条带,扩增片段表现出极好的特异性。菌液稀释到3.3×10^2cfu/ml时,将其污染到白对虾中作PCR仍可扩增出目的片断。[结论]该研究表明PER检测方法快捷、特异性好、敏感性高,可以作为副溶血性弧菌辅助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7.
张清  桂萌  高亮  周康  李军 《南方农业学报》2019,50(4):816-824
[目的]优化落葵(Basella alba L.)种子蛋白提取工艺,并分析其抑菌和抗氧化特性,为开发利用落葵种子蛋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盐析法提取落葵种子蛋白,以大肠杆菌为指示菌,通过比较不同浸泡缓冲液、浸泡时间、料液比和硫酸铵饱和度提取蛋白的抑菌效果,选出影响较大的因素进行正交试验从而确定最佳提取方案;通过牛津杯抑菌试验评价落葵种子蛋白对33株菌的抑菌效果,同时对其还原力及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进行测定.[结果]3个因素对落葵种子蛋白提取效果的影响排序为料液比>硫酸铵饱和度>浸泡时间;其最佳提取工艺为:浸泡时间14 h、料液比1:8、硫酸铵饱和度95%,在此条件下提取物的蛋白含量可达33.00 mg/mL,大肠杆菌抑菌圈直径为19.68 mm.落葵种子蛋白抑菌范围较广,对红酵母、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增李斯特菌、藤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假单胞菌、气单胞菌、大肠杆菌等33株菌均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落葵种子蛋白还原力测定的半最大效应浓度(EC50)为4.867 mg/mL,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半抑制浓度(IC50)为27.817 mg/mL.[结论]落葵种子蛋白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和抗氧化特性,有作为天然抑菌剂和抗氧化剂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8.
陈静  朱强  朱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501-1504
[目的]从泡菜中分离筛选优势乳酸菌并对其产抑菌物质进行研究,为生产纯菌乳酸菌发酵剂、改进传统乳酸发酵食品生产提供参考。[方法]利用乳酸菌分离培养基从泡菜中分离产酸菌,并通过产酸试验、形态学及生化特性判断是否为乳酸菌属;取发酵上清液进行抑菌活性研究。[结果]从泡菜中分离获得11株产酸菌,产酸试验表明J-4、J-5、J-9、J-11为优势产酸菌;通过形态学及生化特性,初步鉴定4株产酸菌均为乳酸杆菌属;发酵上清液抑菌试验表明,4株菌均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其中,J-4还具有广谱抑菌活性。[结论]研究对于纯种发酵及乳酸菌抑菌素的开发应用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上海沿海地区蛭弧菌的分布状况及其生物学特性,为蛭弧菌在防治水产动物病害方面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双层琼脂平板法对采自上海沿海地区不同水域环境中的蛭弧菌进行分离,利用16S rRNA进行鉴定,并对其裂解谱、盐度耐受性、弧菌裂解差异性和培养方式进行研究.[结果]从上海沿海地区共分离到12株蛭弧菌,其中3株(4.2、5.1和3N.3)对弧菌属具有很强的裂解性,但对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纳豆芽孢杆菌、脱氮副球菌、乳酸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等有益菌无裂解作用.3株蛭弧菌在盐度1.5%~3.0%的范围内生长状况良好,5.1蛭弧菌株对溶藻弧菌的裂解能力较对副溶血弧菌和哈维氏弧菌的强,其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宿主菌灭活可有效提高蛭弧菌的生长速度及其浓度,在培养第60 h达峰值;蛭弧菌与宿主菌(大肠杆菌)经异步发酵后,蛭弧菌在培养第72 h达峰值.[结论]从上海沿海地区分离获得的蛭弧菌具有良好噬菌能力,对主要的海水致病菌和淡水致病菌均具有侵染裂解能力,对有益菌无杀灭效果,且具有广盐性特征,可用于蛭弧菌微生态制剂的研发.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从泡菜中成功筛选分离出1株乳酸菌并对其抑制白色念珠菌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涂布平板法从四川大凉山农家泡菜中分离筛选出1株乳酸菌,经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16SRNA基因序列对其进行鉴定.测定该筛选菌株对白色念珠菌的抑菌活性大小、生长曲线影响、最小抑菌浓度和细胞形态作用,初步研究其抑菌机理.[结果]菌株SD26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其对白色念珠菌的抑菌圈直径可达到26 mm,共培养能显著抑制白色念珠菌的生长.该植物乳杆菌SD26对活菌数为3.0 × 107 CFU/mL的白色念珠菌的最小抑菌活菌数为4.0×108 CFU/mL.电镜观察结果表明该植物乳杆菌SD26能破坏白色念珠菌细胞膜的完整性.[结论]从泡菜中筛选的乳酸菌为植物乳杆菌SD26,其对白色念珠菌的抑菌活性是通过破坏其细胞膜起作用.  相似文献   

11.
副溶血性弧菌的检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toxR进行副溶血性弧菌特异性检测,探讨toxR靶基因能否准确检测副溶血性弧菌,从而消除其他研究者对该基因特异性的疑虑。[方法]采用SN/T1870—2016中副溶血性弧菌toxR的引物探针对副溶血性弧菌和其亲缘关系接近的弧菌标准菌株进行检测。[结果]采用实时荧光PCR方法证实该引物探针只能扩增出副溶血性弧菌,其他弧菌诸如溶藻弧菌、创伤弧菌、霍乱弧菌等未得到扩增。[结论]证实SN/T1870—2016中toxR的引物探针特异性高。该研究可为各检测机构提供数据支持,为副溶血性弧菌的检测与研究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选择副溶血弧菌噬菌体的适宜吸附剂,并研究其吸附和洗脱作用。[方法]比较了滑石粉+硅藻土(3∶1)、活性炭、蒙脱石、玻璃纤维4种吸附剂对副溶血弧菌噬菌体的吸附固定化效果以及洗脱效果。[结果]蒙脱石和玻璃纤维对噬菌体的吸附效果好。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蒙脱石用量、吸附时间、吸附液p H对噬菌体固定化的影响,结果发现当蒙脱石用量为0.5 g,吸附时间为1 h,吸附液p H为6.0时,吸附效果最佳。[结论]将副溶血弧菌噬菌体制成固定化制剂后分别作用于养殖动物和养殖水体,可以达到对养殖动物进行生物防治和改善水体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Nisin对冷鲜肉保质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巍 《安徽农业科学》2012,(5):2866-2867,3005
[目的]考察乳酸链球菌素(Nisin)对冷鲜肉保藏过程中品质的影响。[方法]将Nisin和山梨酸钾分别置于装有200 g鲜肉的保鲜袋中,放在4℃冰箱中保藏。通过对保藏期的冷鲜肉理化指标和感官指标的评价,考察了Nisin对冷鲜肉保存过程中的汁液损失率、菌落总数、pH、挥发性盐基氮(TVB-N)、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BARS)和感官特性等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冷鲜肉储藏过程中,加入Nisin后,可使肉体汁液流失较慢,能更有效地使肉体保鲜;可使冷鲜肉保存的时间最长,保质期可达12 d,比加入山梨酸钾的延长了2 d。感官评价表明,加入Nisin的肉体在感官上仍呈红色,肉体的弹性和组织状态都较好。[结论]Nisin对冷鲜肉延长保藏期的效果更加明显,可延长冷鲜肉的鲜度和货架期。  相似文献   

14.
[目的]优化番茄醋的生产工艺。[方法]以番茄为主要原料,经过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产生番茄醋,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番茄醋的酒精发酵、醋酸发酵生产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试验表明,酒精发酵在初始含糖量15%、酵母菌接种量0.03%、发酵温度28℃、初始pH 4.0的条件下,酒精度可达到8.2%。醋酸发酵在温度32℃、醋酸菌接种量8%、初始酒精度为7%(V/V)、醋酸发酵pH3.5条件下,醋酸含量达到59.36 g/L。在此条件下,经过澄清调配后可获得呈浅黄色、口味酸甜醇厚、品质优良的番茄醋。[结论]研究可为番茄的深加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黄渤海区域贝类中副溶血弧菌污染调查及血清学分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黄渤海区域零售贝类中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污染及血清学分型情况,为指导安全消费和建立预警预报系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0年7~10月,采集山东日照、烟台、青岛、威海、大连和莱州6个城市零售市场上的贝类,利用MPN-PCR对样品进行检测和定量分析,采用SPSS 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53份样品中共检出Vp阳性115份,各城市检出率均在60.0%以上,平均为75.2%.经卡方检验显示:不同城市间的检出率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贝类的检出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螠蛏的检出率最高(100.0%).定量分析结果表明:MPN均值最高的是螠蛏(673.9 MPN/g),不同贝类中Vp的MPN平均值存在显著差异(P<0.05).血清学分型结果显示:贝类中Vp的血清型分布呈多样性,115株菌可鉴定出9个0群和53个K型.[结论]黄渤海区贝类中Vp检出率较高、分布广泛,且血清型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但未检出Vp的tdh基因.  相似文献   

16.
申秋华  白文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2,(36):17455-17456,17459
[目的]为了对巴氏醋酸杆菌As1.41培养基进行优化。[方法]以巴氏醋酸杆菌As1.41为出发菌株,采用酸碱滴定法检测发酵液中醋酸含量。通过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设计,对该菌株产酸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结果]巴氏醋酸杆菌As1.41的最佳发酵培养基最佳碳源和氮源分别是葡萄糖和酵母膏;巴氏醋酸杆菌As1.41的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1%,酵母膏1%,乙醇4%,乙酸0%,此条件下醋酸产量可达56.61g/L。[结论]该研究可为醋酸发酵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工厂化育苗养殖体系内细菌数量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寻工厂化育苗中细菌的动态变化规律,为对虾健康养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中国对虾育苗期养殖体系中的异养菌、弧菌、致病性副溶血弧菌进行监测。[结果]异养菌、弧菌和致病性副溶血菌数量都是对虾受精卵中高,无节幼体中最低,而后逐渐升高。在整个育苗期,对虾幼体中异养菌和养殖水体中弧菌增加1个数量级,对虾幼体中弧菌和养殖水体中异养菌均增加2个数量级。活饵中异养菌和弧菌数量很大,致病性副溶血弧菌量很低。养殖体系中幼体与水体中的异养菌和弧菌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04和0.840;活饵中异养菌、弧菌与对虾幼体和养殖水体相关性很低或呈负相关。[结论]育苗期养殖水体与对虾幼体中细菌数量变化具有动态联系,严格控制养殖条件副溶血弧菌很难引起幼体疾病爆发,饵料中细菌数量与养殖系统中细菌数量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文蛤生物体及内脏中弧菌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鉴定文蛤体内弧菌的类型及致病性强度,并筛选治疗这些病原菌的最佳药物。[方法]用TCBS培养基从文蛤生物体内分离出12株弧菌,对其进行致病性试验,对致病性较强的3株弧菌进行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该3株菌分别为河流弧菌H04(Vibrio fluvialis),H06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H11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其对环丙沙星、先锋赛高度敏感,对青霉素G、先锋霉素V有耐药性,临床上可以首选环丙沙星、先锋赛作为治疗这些病原菌的药物,其次是头孢曲松、氟哌酸、丁胺卡那、四环素、庆大霉素等。[结论]结果为文蛤疾病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刘海青  梁俊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4):12103-12104
[目的]为获得低毒廉价的抗菌活性良好的化合物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牛津杯法和试管二倍稀释法分别测定粗野鹿角珊瑚生物碱对溶珊瑚弧菌、塔氏弧菌、鲨鱼弧菌的敏感性、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并与环丙沙星进行比较。[结果]粗野鹿角珊瑚生物碱对3种弧菌的体外抗菌活性与环丙沙星相近。[结论]该研究可为进一步研究粗野鹿角珊瑚生物碱的结构及修饰提供参考,为开发新的渔药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