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研究血根碱和牛膝多糖单独或联合添加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及免疫性能的影响。试验选用1日龄的黄羽肉鸡30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血根碱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75 mg/kg血根碱,牛膝多糖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400 mg/kg牛膝多糖,血根碱+牛膝多糖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75 mg/kg血根碱和400 mg/kg牛膝多糖,抗生素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300 mg/kg杆菌肽锌。试验期56 d,分为2个阶段(1~28日龄、29~56日龄)进行。结果表明:1)试验处理对黄羽肉鸡的1~28日龄、29~56日龄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以及1~28日龄料重比均有显著影响(P0.05)。29~56日龄阶段,血根碱组、牛膝多糖组和血根碱+牛膝多糖组的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抗生素组(P0.05)。血根碱和牛膝多糖对1~28日龄、29~56日龄的平均日采食量均有显著的互作效应(P0.05)。2) 28日龄时,血根碱组、牛膝多糖组和血根碱+牛膝多糖组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抗生素组(P0.05); 56日龄时,血根碱+牛膝多糖组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率最高,与牛膝多糖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根碱组和抗生素组(P0.05)。血根碱和牛膝多糖对28日龄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率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P0.05)。3) 28日龄时,与对照组相比,添加血根碱和/或牛膝多糖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黄羽肉鸡的免疫器官指数(P0.05),但血根碱和牛膝多糖对黄羽肉鸡免疫器官指数没有显著的互作效应(P0.05)。由此得出,血根碱和牛膝多糖对黄羽肉鸡有促生长和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且两者对生长性能和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率都有一定的互作效应。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探讨断奶仔猪饲粮中单独或联合添加黄芪多糖、白术多糖和牛膝多糖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及肠道内环境的影响。试验选取256头35日龄的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随机分为8个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猪。采用三因素两水平(2×2×2)试验设计,饲粮中黄芪多糖、白术多糖和牛膝多糖的添加水平设置为0和800 mg/kg,试验共进行28 d。结果表明:1)在断奶仔猪饲粮中单独或两两联合添加黄芪多糖、白术多糖和牛膝多糖有提高断奶仔猪平均日增重的趋势(P>0.05),3种多糖联合使用能显著提高断奶仔猪平均日增重(P<0.05),各组之间料重比无显著差异(P>0.05)。断奶仔猪饲粮中单独添加黄芪多糖、白术多糖和牛膝多糖均能显著降低断奶仔猪的腹泻率(P<0.05),多糖之间存在一定互作效应。2)与对照组相比,单独或联合添加多糖组断奶仔猪回肠、直肠内容物的p H无显著变化(P>0.05),盲肠和结肠内容物p H显著降低(P<0.05),3种多糖联合添加对盲肠内容物p H有互作效应(P<0.05)。3)与对照组相比,单独或联合添加多糖组断奶仔猪盲肠内容物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均显著上升(P<0.05),三者联合的效果显著优于单独添加(P<0.05)。4)在断奶仔猪饲粮中单独或联合添加植物多糖均能显著提高肠道内乳酸菌和双歧杆菌的数量(P<0.05),多糖两两组合组与单一添加组相比肠道内乳酸菌和双歧杆菌的数量有增加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单独或联合添加多糖能显著降低肠道中大肠杆菌的数量(P<0.05)。由此可见,饲粮添加黄芪多糖、白术多糖和牛膝多糖可改善其肠道内环境,降低仔猪腹泻,从而改善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且以三者联合添加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探讨乳酸菌素对肉鸡血清生化指标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300只1日龄肉鸡随机分为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Ⅰ组为空白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Ⅱ组为抗生素对照组;Ⅲ、Ⅳ、Ⅴ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50、100、200 mg/kg乳酸菌素的试验饲粮。试验期70 d,分别在肉鸡28日龄和70日龄时采样,计算料重比,并检测各组中血液生化指标和抗氧化功能各项指标。结果表明:1)与Ⅰ组比较,试验1~28 dⅡ~Ⅴ组肉鸡增重显著升高(P<0.05),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1~70 dⅡ组和Ⅳ组肉鸡增重显著升高(P<0.05),Ⅱ~Ⅴ组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Ⅳ组最低,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Ⅱ、Ⅲ、Ⅴ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2)各组肉鸡血清尿素氮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Ⅱ~Ⅴ组28日龄肉鸡血清总胆固醇含量和70日龄肉鸡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极显著或显著高于Ⅰ组(P<0.01或P<0.05);Ⅱ组和Ⅳ组28日龄肉鸡血清总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Ⅰ组(P<0.05);各组70日龄肉鸡血清总胆固醇和总蛋白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Ⅱ、Ⅲ、Ⅳ、Ⅴ组之间上述各血清生化指标均差异不显著(P>0.05)。3)28日龄时,Ⅱ组和Ⅳ组肉鸡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显著高于Ⅰ组和Ⅴ组(P<0.05),但与Ⅲ组差异不显著(P>0.05);Ⅱ~Ⅴ组肉鸡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均极显著高于Ⅰ组(P<0.01),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70日龄时,Ⅱ~Ⅳ组肉鸡血清SOD活性和T-AOC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Ⅰ组(P<0.05或P<0.01),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可见,饲粮中添加乳酸菌素可改善肉鸡生长性能,提高其抗氧化功能,以添加100 mg/kg乳酸菌素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茶籽多糖和博落回生物碱对黄羽肉鸡肠道菌群的影响及博落回血根碱的抑菌活性。选取1日龄健康黄羽肉鸡750羽,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5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抗生素(1~28日龄为10 mg/kg抗敌素,29~56日龄为5 mg/kg黄霉素;抗生素组)、茶籽多糖(0.04%;多糖组)、博落回生物碱(1~28日龄为10 mg/kg,29~56日龄为20 mg/kg;博落回组)、茶籽多糖(0.04%)+博落回生物碱(1~28日龄为10 mg/kg,29~56日龄为20 mg/kg;多糖+博落回组)。试验期56 d。采用琼脂扩散纸片法和试管液体二倍稀释法分别测定博落回血根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巴氏杆菌的抑菌效果和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多糖组、博落回组和多糖+博落回组黄羽肉鸡的空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V/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和抗生素组相比,多糖组、博落回组和多糖+博落回组黄羽肉鸡的空肠内容物中乳酸杆菌数量极显著升高(P0.01)。博落回血根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巴氏杆菌中度敏感,对大肠杆菌低度敏感,对沙门氏菌高度敏感。博落回血根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巴氏杆菌和沙门氏菌的M IC分别为25.00、25.00、12.50和1.56μg/mL。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茶籽多糖和博落回生物碱均能替代抗生素,可有效改善黄羽肉鸡的空肠形态结构,提高空肠中的乳酸杆菌数量,二者联合使用与单独添加效果相当;博落回血根碱对沙门氏菌有较强的抑菌效果,其效果优于青霉素钠。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研究凝结芽孢杆菌对黄羽肉鸡生产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抗氧化功能的影响。选取1日龄黄羽肉鸡360羽,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重复15羽):Ⅰ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Ⅱ、Ⅲ、Ⅳ组饲喂分别添加100、200、300 mg/kg凝结芽孢杆菌(活菌数为1×109CFU/g)的试验饲粮,试验期70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饲粮添加200 mg/kg凝结芽孢杆菌显著提高了全期肉鸡平均日增重、成活率和胸肌率(P<0.05),显著降低了全期料重比(P<0.05);2)饲粮添加200 mg/kg凝结芽孢杆菌显著或极显著提高了28、70日龄肉鸡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P<0.05或P<0.01)、70日龄血清白蛋白和总蛋白含量(P<0.05),极显著降低了70日龄血清尿素氮含量(P<0.01);3)饲粮添加200 mg/kg凝结芽孢杆菌显著提高了肉鸡28、70日龄血清中总抗氧化能力、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70日龄血清过氧化氢酶活性(P<0.05),极显著或显著降低了28、70日龄血清丙二醛含量(P<0.01或P<0.05)。由此可见,结合生产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抗氧化功能指标,1~70日龄黄羽肉鸡饲粮添加200 mg/kg(2×108CFU/kg)凝结芽孢杆菌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研究博落回生物碱和茶籽多糖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脂质过氧化的影响。选取1日龄健康黄羽肉鸡750羽,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5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抗生素(1~28日龄为10 mg/kg抗敌素,29~56日龄为5 mg/kg黄霉素;抗生素组)、茶籽多糖(0.04%;多糖组)、博落回生物碱(1~28日龄为10 mg/kg,29~56日龄为20 mg/kg;博落回组)、茶籽多糖(0.04%)+博落回生物碱(1~28日龄为10 mg/kg,29~56日龄为20 mg/kg;多糖+博落回组)。试验期56 d,分为1~28日龄和29~56日龄2个阶段进行。结果表明:1) 1~28日龄时,各组黄羽肉鸡的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和料重比(F/G)均无显著差异(P0.05)。29~56日龄和1~56日龄时,博落回组的ADFI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各组的ADG和F/G均无显著差异(P0.05)。2) 28日龄时,与对照组相比,其他各组黄羽肉鸡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和尿素氮(UN)含量显著降低(P0.05),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极显著降低(P0.01);多糖组、博落回组和多糖+博落回组的血清ALP活性极显著低于抗生素组(P 0.01)。56日龄时,与对照组相比,其他各组的血清ALP活性极显著降低(P 0. 01),血清LDH活性显著降低(P0.05)。3)与对照组相比,博落回组黄羽肉鸡的胸肌率和腿肌率、多糖组和多糖+博落回组的腿肌率均显著提高(P0.05);与抗生素组相比,博落回组和多糖+博落回组的胸肌率和腿肌率及多糖组的腿肌率均显著提高(P0.05);博落回组的胸肌率显著高于多糖组(P0.05)。肌肉于4℃保存2、4、6 d后,与对照组相比,其他各组的肌肉丙二醛(M DA)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与抗生素组相比,多糖组、博落回组和多糖+博落回组4℃保存2 d后的肌肉M DA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4℃保存6 d后的肌肉M DA含量显著降低(P 0. 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博落回生物碱和茶籽多糖对黄羽肉鸡的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均有改善作用,其中,博落回生物碱的作用效果优于茶籽多糖,且二者均能延长鸡肉在4℃时的保存时间;这说明博落回生物碱和茶籽多糖均能替代抗生素在肉鸡中的使用,且二者联用与单独添加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7.
王馨  廖先兵  罗浩 《中国饲料》2019,(16):35-39
文章旨在探讨葡萄渣对肉鸡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和肉品质的影响。将500只1日龄肉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5只鸡。日粮分为4个处理:对照组(基础日粮),处理1~3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4、6和8g/kg葡萄渣。试验从1日龄开展到28日龄。结果显示,日粮添加葡萄渣对体增重无显著线性影响(P>0.05),但对1~7d和8~14d体增重的影响具有显著二次曲线效应(P<0.05),22~28d和1~28d体增重、采食量和饲料转化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除灰分表观消化率随葡萄渣添加水平的升高呈二次曲线趋势外(P=0.07),葡萄渣对其他养分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葡萄渣添加水平对血清中葡萄糖、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无显著影响(P>0.05),而总胆固醇和血清IgG水平表现为显著二次曲线效应(P<0.05)。随着葡萄渣添加水平的升高,肌肉储存0、5和10d后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值表现为显著线性降低(P<0.05),在储存5d和10d时呈二次曲线效应(P<0.05)。此外,葡萄渣也显著降低了肌肉的鲜红度,表现为显著线性和二次曲线效应(P<0.05)。综上所述,在肉鸡日粮中添加8g/kg的葡萄渣,在不影响肉鸡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和胴体性状的前提下可有效降低血清胆固醇,改善肉鸡的肉质参数。  相似文献   

8.
选21d健康的黄羽肉鸡120只,随机分成4组。A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B、C和D组为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2%、0.5%和0.8%谷氨酰胺的饲粮,试验期14d,在高温(33±2℃)下观察黄羽肉鸡血液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以研究谷氨酰胺对黄羽肉鸡血液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高温下日粮中添加0.5%和0.8%谷氨酰胺可显著提高28d和35d黄羽肉鸡的血液GSH-Px活力(P<0.05),显著降低血液中MDA含量(P<0.05);添加谷氨酰胺对血液SOD活力无显著影响(P>0.05)。提示谷氨酰胺是通过提高体内GSH-Px活性,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以增强机体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9.
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香菇多糖对黄羽肉鸡免疫功能及生长性能的影响。选取1日龄体重接近的黄羽肉鸡180只,随机分为6个组,每个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空白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25 mg/kg香菇多糖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5 mg/kg的香菇多糖;50 mg/kg香菇多糖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50 mg/kg香菇多糖;100 mg/kg香菇多糖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0 mg/kg香菇多糖;150 mg/kg香菇多糖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50 mg/kg香菇多糖;200 mg/kg香菇多糖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00 mg/kg香菇多糖,试验期为42 d。结果表明,在饲料中连续14~42 d添加150~200 mg/kg的香菇多糖可以显著提高黄羽肉鸡血清一氧化氮(NO)、白介素-2(IL-2)、干扰素-γ(IFN-γ)、溶菌酶(LZM)含量和免疫器官指数(P<0.05),在饲料中连续42 d添加50~150 mg/kg可显著提高黄羽肉鸡的平均日增重、特定生长率和饲料转化率(P<0.05)。综上,在饲料中添加适宜剂量的香菇多糖可以显著提高黄羽肉鸡血清NO、IL-2、IFN-γ...  相似文献   

10.
三聚氰胺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1日龄健康黄羽肉鸡500 ,随机分为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5只鸡.在5个处理组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0.25%、0.5%、0.5%、3.0%的三聚氰胺,进行为期42d的饲养试验,研究三聚氰胺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基础日粮中添加三聚氰胺可显著降低黄羽肉鸡的平均体重(P<0.05).在血液生化指标方面,总蛋白与白蛋白含量各试验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3.0%三聚氰胺添加组黄羽肉鸡血液中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及尿酸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提高(P<0.05);尿素氮含量3.0%添加组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以上结果初步表明三聚氰胺对黄羽肉鸡的生长有一定的危害性.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旨在评估母猪饲料中添加两种不同水平螯合态的有机铁对仔猪生长性能和改善仔猪贫血效果的研究。选取体重相近、胎次相近、遗传结构一致、健康的二元杂母猪30头,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1组,在基础饲料中添加硫酸亚铁100 g/kg;处理组2、3、4、5分别在基础饲料中添加甘氨酸亚铁80 g/kg和100 g/kg、复合氨基酸螯合铁80 g/kg和100 g/kg。结果表明,母猪饲料中添加有机铁甘氨酸亚铁100 g/kg和复合氨基酸螯合铁80 g/kg可提高21日龄断奶仔猪体重,分别提高12.26%和10.3%;母猪饲料中添加有机微量甘氨酸亚铁和复合氨基酸螯合铁可改善母猪生产时和产后21日龄以及仔猪初生和断奶后体内血液红细胞数量(RBC)、血液平均红细胞的体积(MCV)和血液中红细胞压积(HCT),其中母猪日粮中添加甘氨酸亚铁80 g/kg和复合氨基酸螯合铁100 g/kg组仔猪血液红细胞数量(RBC)在初生和21日龄断奶分别提高6.06%和9.29%;母猪饲料中添加有机微量甘氨酸亚铁和复合氨基酸铁都可提高母猪初乳和常乳中乳铁的含量,其中添加甘氨酸亚铁100 g/kg和复合氨基酸螯合铁100 g/kg组初乳中铁浓度分别提高276%和346%。综上,通过提高母猪乳中有机铁含量可提高初生仔猪体内的铁储存与代谢以达到仔猪抵抗贫血风险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建立灵敏、快速的犬细小病毒(CPV)检测方法,本研究针对CPVVP2基因保守序列设计一对能扩增574bp片段的特异性引物,对纳米PCR的退火温度、引物浓度等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并对其特异性和灵敏度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所建立的纳米PCR特异性和灵敏性良好,最低核酸检出量为2拷贝·μL^-1,其敏感性比常规PCR高1000倍。分别采用纳米PCR和常规PCR,对广西、北京、吉林送检的75份疑似CPV的临床样品进行检测,CPV阳性率分别为89.3%(67/75)和70.7%(53/75),表明该方法具有更高的敏感性,适用于CPV低含量临床样品的检测。本方法的建立为CPV感染的早期快速、灵敏、准确的诊断提供了新方法,为CPV的防控奠定基础,具有重大的临床应用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3.
养猪生产中产(活)仔数和胎儿初生重是影响母猪繁殖生产效率的主要因素,但产仔数和初生重呈负相关关系,近年来母猪繁殖生产的研究重点之一便是如何提高仔猪初生重并降低初生重变异。氨基葡萄糖是一种饲料原料,其制作原料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近期研究发现氨基葡萄糖应用于母猪妊娠后期可调控仔猪的胎盘发育和初生重。文章介绍了近年来有关氨基酸和蛋白质、能量、功能性添加剂在调控仔猪初生重和均匀度中的应用及其效果,简述了氨基葡萄糖的性质、来源及合成方法,重点阐述了母猪妊娠后期使用氨基葡萄糖在维持胎儿果糖浓度稳定、促进母猪胎盘发育和改善胎盘功能等方面的效果,分析了氨基葡萄糖通过促进胎盘基质和胎褶双分子层发育、刺激胎盘滋养层细胞增殖、增强胎盘功能等途径调控胎盘发育、仔猪初生重和均匀度可能的机理;提出了氨基葡萄糖在调控仔猪初生重和均匀度方面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在生产实践中调控仔猪初生重和均匀度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N-氨基甲酰-L谷氨酸(N-carbamylglutamate,NCG)对北京鸭生产性能及免疫机能的影响,试验选取1日龄北京鸭996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83只。每天按标准耗料量的0.016%、0.018%、0.020%称取NCG溶于水中供试验鸭饮用。试验期40 d。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日粮中添加NCG可提高1~10日龄北京鸭平均日增重8%以上(P <0.05),其中0.016%添加组,料重比降低19.76%(P <0.05)。添加0.016%和0.020%的NCG,脾脏指数及胸腺指数分别提高39.49%和41.25%(P <0.05);添加0.018%的NCG,血浆IgG含量增加33.08%,C4含量降低37.60%(P <0.05);添加0.020%的NCG,血浆IgG含量增加75.96%(P <0.05)。对11~40日龄育成鸭,添加0.016%或0.020%的NCG,胸腺指数分别提高24.75%和30.79%,血浆IgA含量增加80.45%和102.36%,C4含量降低41.52%和53.08%(P <0.05)。综上表明,1~10日龄北京鸭补充添加NCG可显著改善生产性能,促进其免疫器官的发育和免疫力的提高,0.016%的添加量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5.
动物慢性炎症是各种慢性疾病的基础,包括慢性乳腺炎、代谢综合征、关节炎、伤口感染、血管疾病和癌症等。前列腺素类(PGs)作为一种典型的急性炎症介质在近年来的动物试验研究中被证明在慢性炎症的过渡和维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包括:1)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扩增;2)促进获得性免疫并诱导长期免疫炎症;3)募集炎性细胞以在炎症部位交替活性细胞群;4)参与组织重塑。因此,PGs信号传导可能作为慢性炎症的治疗靶点。鉴于慢性炎症对动物健康的影响以及PGs在动物慢性炎症中的重要性,本文总结了PGs及其受体的分类以及PGs作为典型急性炎症介质的特点,重点描述了PGs在动物慢性炎症过程中发挥的促炎作用,并概述了前列腺素H2D-异构酶(PTGDS)与脂质运载蛋白型前列腺素D合成酶(L-PGDS)对奶牛慢性乳腺炎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了进一步探究ZjNAC2在胁迫响应中的作用机制,本试验运用酵母双杂技术筛选与日本结缕草(Zoysia japonica)中的ZjNAC2转录因子相互作用的蛋白。通过克隆获得了日本结缕草ZjNAC2的基因序列并成功构建了诱饵载体pGBKT7-ZjNAC2,同时构建高质量的日本结缕草的均一化酵母杂交全长文库。通过酵母双杂筛库的实验筛选到30个阳性菌落,其测序表明获得了20个与ZjNAC2互作的蛋白。NR(Non-redundant protein sequences)注释分析结果显示,20个注释基因NR同源物种比对到9个物种,其中比对到高粱(Sorghum bicolor)中的注释基因最多。GO(Gene Ontology)注释结果表明这些基因可分为细胞组分、分子功能和生化过程3大类。本研究初步筛选到4个与抗病、植物生长发育过程相关的候选互作蛋白,为进一步探究ZjNAC2在日本结缕草中的下游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加工工艺与复合维生素添加量对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血液指标及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试验选用80头30 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试验猪,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重复4头猪,进行14周的饲养试验(生长期6周、育肥期8周)。对照组饲粮采用普通加工工艺生产,配方中添加正常剂量的复合维生素(生长期350 mg/kg、育肥期200 mg/kg,作为复合维生素添加量A组);试验组饲粮均采用高效调质低温制粒工艺生产,其中试验1组复合维生素添加量与对照组相同,同时作为复合维生素添加量A组,试验2组和试验3组复合维生素添加量分别较对照组降低20%和40%(试验2组:生长期280 mg/kg、育肥期160 mg/kg,作为复合维生素添加量B组;试验3组:生长期210 mg/kg、育肥期120 mg/kg,作为复合维生素添加量C组)。结果显示:1)生长期,高效调质低温制粒工艺组颗粒硬度及淀粉糊化度显著高于普通加工工艺组(P<0.05);高效调质低温制粒工艺组的末重及平均日增重高于普通加工工艺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高效调质低温制粒工艺组的粗蛋白质、干物质表观消化率均显著高于普通加工工艺组(P<0.05);不同复合维生素添加量组间生长性能差异不显著(P>0.05),但B组的粗蛋白质、干物质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A组及C组(P<0.05)。2)育肥期,高效调质低温制粒工艺组颗粒硬度显著高于普通加工工艺组(P<0.05);高效调质低温制粒工艺组的末重显著高于普通加工工艺组(P<0.05);高效调质低温制粒工艺组的粗蛋白质、干物质表观消化率均显著高于普通加工工艺组(P<0.05);高效调质低温制粒工艺组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和葡萄糖(GLU)含量及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显著高于普通加工工艺组(P<0.05);各生长性能指标在不同复合维生素添加量组间均差异不显著(P>0.05),但B组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A组及C组(P<0.05),B组的血清免疫球蛋白M (IgM)含量显著高于C组(P<0.05),A组的血清ALT、AST活性显著高于B组及C组(P<0.05)。由此可见,采用高效调质低温制粒工艺生产生长育肥猪饲粮,颗粒饲料加工质量及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优于普通饲料加工工艺,且配方中减少复合维生素添加量对生长育肥猪的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评价鸽副黏病毒(PPMV)致弱毒株aYQ的生物学特性,为研制鸽副黏病毒灭活疫苗奠定基础。将PPMV aYQ株经SPF鸡胚连续传代,建立种子批。测定各代次毒种的血凝效价(HA)和鸡胚半数感染量(EID50),并进行纯净性检验;测定毒种鸡胚最小致死量的平均死亡时间(MDT)、1日龄鸡脑内接种致病指数(ICPI)和6周龄鸡静脉接种致病指数(IVPI);测定毒种对鸡胚和鸽的毒力、遗传稳定性和抗原相关性。PPMV aYQ株经SPF鸡胚传代至F10,HA效价为1∶256~1∶512,病毒含量为10-8.5 EID50/0.1mL~10-8.9 EID50/0.1mL,毒种各代次均无细菌、霉菌、支原体以及外源病毒污染;PPMV aYQ株的ICPI和IVPI结果均为0,MDT测定结果大于120h;以103倍稀释的PPMV aYQ株病毒液接种10日龄SPF鸡胚96h无死亡,无眼观病变。以106EID50/羽的剂量人工感染鸽,未见异常症状;PPMV aYQ株各代次F基因均未发生基因突变,F蛋白裂解位点氨基酸序列均为-112GRQGRL 117-;交叉血凝抑制试验和交叉中和试验结果表明,PPMV aYQ株与NDV La Sota株间存在明显的抗原性差异。鸽副黏病毒弱毒株aYQ能够在SPF鸡胚上稳定传代,且生物学特性稳定,免疫原性良好,可以作为鸽源副黏病毒灭活疫苗的毒种。  相似文献   

19.
为了对牛结核分支杆菌引起的牛消化道如肝、肠道的病理变化进行研究。本试验采用滴鼻吸入的方式感染犊牛,七个月后进行剖检和显微镜下的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发现,肝脏可观察到肉芽肿结节,中心为干酪样坏死或者钙化,外周为上皮样细胞和郎罕氏细胞,最外层是淋巴细胞和成纤维细胞;肠道病变不明显,多为局灶性炎性细胞聚集。此次试验可为牛分枝杆菌对消化道的影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天然植物饲料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抗氧化指标及肉质的影响,试验选取25kg左右的生长育肥猪152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9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饲喂添加500g/t天然植物饲料的日粮,试验期110d。结果表明:天然植物饲料可促进育肥猪的生长发育;试验组育肥猪血清中白蛋白(ALB)和碱性磷酸酶(AL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提高了3.19%(P<0.05),血清丙二醛(MDA)降低了6.43%(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育肥猪肉pH24、肉色红度值和熟肉率分别提高了3.30%、10.99%和4.16%(P<0.05)。试验结果表明,天然植物饲料可促进育肥猪的生长,提高血清生化指标及抗氧化能力,显著改善肉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