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复合硝化菌制剂对水质改良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室内静态水体中0.25mg/L复合硝化菌制剂使用后,7d内氨氮平均降解率为34.84%,亚硝酸盐氮的平均降解率为19.05%。0.5mg/L组氨氮平均降解率为45.05%,亚硝酸盐的平均降解率为41.79%。1.0mg/L组的氨氮平均降解率为55.26%,亚硝酸盐氮平均降解率为51.20%。氨氮和亚硝酸盐氮的最大的降解峰值出现6d之间。而养殖池塘中,0.5mg/L复合硝化菌制剂后,5d内氨氮的降解率为13.61%~28.03%,7d内亚硝酸盐氮的降解率为9.30%~25.58%。0.2mg/L复合硝化菌制剂使用后,6d内氨氮的降解为23.40%~34.75%,7d内亚硝酸盐氮的降解率为16.33%~36.13%。试验结果表明,复合硝化菌制剂在养殖池塘中使用后,有降解速度快、降解能力强、维持时间长等特点,适宜于作为净化和调控养殖水质的渔用微生物制剂使用。  相似文献   

2.
换水率和密度对刺参生长和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日换水率(0、10%、20%、30%和100%)和养殖密度[0.980±0.008、1.760±0.005、2.810±0.007和(3.640±0.006)kg/m3]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生长率和养殖水质的影响,养殖试验首先在非循环水养殖条件下,测定各组刺参综合特定生长率(ISGR)及养殖水体中氨氮及亚硝酸盐氮质量浓度。结果显示,日换水率为10%和20%处理组的ISGR分别达到每天(1.330±0.161)%和(1.410±0.18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密度养殖试验证明,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ISGR逐渐降低,分别达到每天(0.610±0.500)%,(0.570±0.030)%,(0.560±0.045)%和(0.320±0.040)%,各组换水率及养殖密度组水体中氨氮及亚硝酸盐氮均在安全浓度范围内波动;养殖结果显示,循环水养殖试验组刺参的ISGR高于非循环水养殖组,可达(0.130±0.007)%,且氨氮及亚硝酸盐氮质量浓度在0.020 mg/L以下,而非循环水养殖的分别积累到(0.600±0.015)mg/L和(0.076±0.002)mg/L。研究表明,在换水率15%,养殖密度(2.810±0.007)kg/m3的循环水养殖条件下,可以保证水体水质稳定,刺参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3.
循环水高密度养殖珍珠龙胆石斑鱼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循环水高密度养殖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的养殖效果,在自行研制的循环水养殖系统中进行了试验。试验中对珍珠龙胆石斑鱼生长指标及养殖系统主要水质指标进行分析测定。结果显示,养殖期间的水质指标:水温26~29℃,盐度25~30,溶氧(DO)≥8 mg/L,氨氮浓度0.20~1.16 mg/L,亚硝酸盐氮0.05~0.40 mg/L。试验共持续250 d,分3个生长阶段:第1阶段87 d,密度由13.82 kg/m3增加到28.89 kg/m3,存活率95.28%,平均体重由(150±18)g增加到(329±42)g,特定生长率(SGR)为(0.90±0.06)%;第2阶段106 d,密度由28.89 kg/m3增加到53.36 kg/m3,存活率90.44%,平均体重由(329±42)g增加到(672±66)g,SGR为(0.67±0.02)%;第3阶段57 d,密度由46.98 kg/m3增加到69.50 kg/m3,存活率98.6%,平均体重由(676±52)g增加到(1 014±75)g,SGR为(0.71±0.02)%。养殖期间的平均SGR为(0.76±0.02)%,总存活率84.9%,饲料系数1.04,投入产出比为1∶2.02。本研究成果可为高密度养殖珍珠龙胆石斑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黄颡鱼养殖池塘水体主要水质因子周年变化的测定与比较,探讨黄颡鱼养殖对水体环境的影响。研究主要测定了水体总磷(TP)、磷酸盐(PO4-P)、硝酸盐氮(NO3-N)、亚硝酸盐氮(NO2-N)和氨氮(NH4-N)含量。结果表明:养殖水体TP全年变化范围为0.08~1.17mg/L,5月份TP含量最低。PO4-P全年变化范围为0.02~0.27mg/L,10-12月份PO4-P含量较高为0.24~0.27mg/L。NO3-N全年变化范围为0.02~11.67mg/L,8月和11月份形成2个峰值;NO2-N全年变化范围为0.02~0.48mg/L,10月份呈现最高值0.48±0.01mg/L。NH4-N全年变化范围为0.06~2.02mg/L,5月份呈现峰值。溶解态无机氮(DIN)全年含量为0.43~11.76mg/L,且从全年氮平均含量进行考察,NO3-N、NH4-N和NO2-N分别占DIN的78.16%、16.72%和5.12%,N/P比值在5月和11月份出现2个峰值。黄颡鱼养殖池塘的水体氮和磷营养含量受光照、水温和鱼体活动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5.
为减少高密度养殖下菲牛蛭(Hirudinaria manillensis)疾病发生和养殖废水排放,研究比较了3种商品化有益微生物制剂(硝化细菌T1、光合细菌T2和EM复合菌T3)对养殖水体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3种有益微生物制剂在15d内均能使养殖水体的pH稳定在6.8以上,溶氧量(DO)分别比对照组提高30.12%、26.95%和46.12%;化学耗氧量(COD)分别比对照组低1.02mg/L、1.13mg/L和1.53mg/L;3个处理组对氨氮(NH4+-N)的平均降解率分别为48.48%、45.23%和63.10%,亚硝态氮(NO2-N)平均值分别比对照组低0.16mg/L、0.19mg/L和0.27mg/L;菲牛蛭存活率均高达90%以上,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3种有益微生物制剂均有显著增加溶氧量、降低氨氮、亚硝态氮和化学耗氧量的效应,对菲牛蛭养殖水体均具有很好的净化作用,其中以EM复合菌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为了建立优化的循环海水养殖系统,采用水质国标检测方法分析了珊瑚石生物滤池在不同氨氮和溶解氧(DO)负荷实验条件下对养殖废水中氨氮、化学耗氧量(COD)及颗粒悬浮物(SS)的处理效果。结果显示,进水氨氮浓度对出水氨氮(正相关)、COD(正相关)均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对SS处理效果影响不显著。当进水氨氮浓度为0.45~0.65 mg/L时,滤池对水体处理效果最优(氨氮平均清除率为82.1%±3.3%;COD平均清除率为7.1%±1.5%;SS平均清除率为5.8%±1.6%)。DO浓度对水体氨氮(负相关)和COD(负相关)处理效果的影响显著(P0.05),对SS处理效果影响不显著。DO浓度为5.0~7.0 mg/L时,水体处理效果最优(氨氮平均清除率为78.7%±3.5%;COD平均清除率为23.0%±5.3%;SS平均清除率为7.1%±2.0%)。因此,本实验环境下的循环海水养殖系统珊瑚石生物滤池在氨氮浓度为0.45~0.65 mg/L,DO浓度为5.0~7.0 mg/L时,对水体中的氨氮、COD、SS的综合处理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在(28±1)℃下从对虾养殖池塘中分离筛选具有氨氮(包括游离氨NH_3、铵盐NH~+_4)降解效果的芽孢杆菌(Bacillus),并采用单因素实验对筛选出的芽孢杆菌进行发酵配方优化,以此挑选出低廉高产的发酵培养基配方。菌株分离筛选及氨氮降解实验结果显示:经初步分离,得到5株芽孢杆菌(DS1、DS2、DS3、DS4、DS5),再通过氨氮降解实验得到一株能够显著降解水体氨氮的芽孢杆菌DS5,5 d内菌株DS5对水体氨氮降解迅速,在第4天达到最大降解率(36.41±0.07)%,且最后3 d水体氨氮持续稳定在36%左右;通过菌株16S rDNA序列分析及生理生化鉴定,将菌株DS5(GenBank登录号:MK629979)初步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菌株DS5发酵配方实验结果表明:在28℃下,当碳源为5‰葡萄糖、氮源为10‰豆粕、无机盐为5‰氯化钠时,菌株生长良好,培养基含菌数较高,综合考虑成本、菌含量等因素,选择5‰葡萄糖-10‰豆粕-5‰氯化钠作为该菌的最优发酵培养基配方。  相似文献   

8.
以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室内工厂化流水养殖(IIFA)为对照组,通过养殖场凡纳滨对虾循环水养殖(RAS)试验(85 d)比较不同养殖模式对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性能、养殖水体水质影响,探究循环水养殖系统(RAS)的硝化效率变化。结果显示:RAS的凡纳滨对虾存活率(74.58%±1.74%)、饲料转化率(70.56%±3.82%)、产量(3.91±0.49 kg/m^3)显著高于IIFA的凡纳滨对虾存活率(66.90%±3.80%)、饲料转化率(67.14%±3.25%)、产量(3.47±0.42 kg/m^3)(P<0.05)。对虾RAS可以将养殖水体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_4^+-N)和亚硝酸盐氮(NO_2^--N)质量浓度稳定在较低水平(5.92、0.60和1.14 mg/L);对照组的COD呈现上升趋势,最高升至15.37 mg/L,NH_4^+-N和NO_2^--N质量浓度在较大范围(0.20~2.90 mg/L和0.19~6.97 mg/L)内波动。然而,对虾RAS养殖水体NO_3^--N和总氮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最高分别升至25.98和33.55 mg/L;对照组养殖水体NO_3^--N(0.94~2.85 mg/L)和总氮(5.95~14.01 mg/L)质量浓度变化则相对较小。对虾RAS对养殖水体硝化作用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NH_4^+-N和NO_2^--N去除率分别为23.78%~91.43%和0~27.76%,NO_3^--N累积率则稳定在一定范围(0.57%~4.30%)。研究表明,对虾RAS的应用可有效控制凡纳滨对虾养殖水体关键水质指标,有利于对虾存活率的提高和养殖产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9.
生物水净化剂对养殖池塘水质的调控作用初探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生物水净化剂是含有芽孢杆菌、酶和营养物质的一种微生态制剂。可以用于集约化水产养殖的各个环节和其它水处理过程。进行了3种不同浓度(2、4、8g/m^3)的生物水净化剂30d的试验。结果表明。生物水净化剂对养殖水体具有以下主要作用及特点:①对水质的改善起到积极作用。增加水体透明度。降解氨氮。降低化学耗氧量;②3个浓度对水质改善都有较理想的结果,其中2g/m^3组最为经济、有效;③对养殖水体的净化作用快,使用后第2天就具有明显效果;作用时间长,净化效果可维持2~3周。  相似文献   

10.
在水温7.0~19.5℃和盐度28.7~30.9的养殖环境下,将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和海黍子(Sargassum muticum)混养在1 m3水体中,研究在一定养殖空间内刺参-海黍子适宜的养殖容量和密度及其对水质的影响。仿刺参平均湿重(25.2±1.21)g;养殖密度,A1~A3组:600 g/m3,B4~B6组:400 g/m3,C7~C9组:200 g/m3。海黍子养殖密度,A1、B4、C7组:0 g/m3,A2、B5、C8组:1 000 g/m3,A3、B6、C9组:2 000g/m3。结果显示:(1)A1、B4组仿刺参的平均日增重率(Mdwg)和特定生长率(SGR)最小;C8和C9组仿刺参的Mdwg和SGR最大;A2组海黍子的SGR最大;C9组海黍子SGR最小;(2)A1、B4组NH4+-N、NO2--N、NO3--N和PO43--P含量较高;A3、B6、C9组各营养因子含量较低。研究表明:海黍子能吸收水体中的营养因子,其密度显著影响仿刺参的生长(P0.05)。本试验条件下,C8、C9组搭配比较合适,生态互利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为比较光合细菌菌剂与沼泽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 palustris)的生理生态特性,分析了不同初始菌量的菌剂PG和菌株PSB-1对实验水体氨氮(NH_4~+-N)、亚硝氮(NO_2~--N)、硝氮(NO_3~--N)和活性磷(PO_4~(3-)-P)的降解效果,通过高通量测序分析了菌剂PG的优势菌组成及实验结束时水体细菌数量和微生物群落组成。结果显示,菌剂PG组对实验水体的PO_4~(3-)-P、NO_3~--N和NO_2~--N有一定的降解作用,其最大降解率分别为40.98%、28.28%和20.12%。菌株PSB-1组仅对实验水体的NO_2~--N和PO_4~(3-)-P有一定的降解效果,其最大降解率分别为14.19%和9.88%。菌剂PG的主要优势菌为红假单胞菌属(Rhodopseudomonas sp.)。实验7 d后实验组水体细菌数量和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变化,水体细菌数量增长,形成以异养细菌为优势菌的菌群结构。结果表明光合细菌菌剂PG对水质因子的降解效果优于沼泽红假单胞菌PSB-1,但与报道的高效光合细菌菌株的降解能力存在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着色虹鳟在摄食状态和饥饿状态下的虾青素降解规律,实验选用平均体质量为(101.9±1.3)g的未着色虹鳟和已着色虹鳟,对未着色虹鳟饲喂含虾青素(100 mg/kg)饲料以研究虾青素在机体的沉积规律(虾青素沉积组);对着色虹鳟,饲喂含虾青素(100 mg/kg)饲料(正对照)、不含虾青素饲料(摄食降解组)或予以饥饿处理(饥饿降解组),实验共设4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3个重复.实验共持续4周,每周采样一次,测定肌肉、肝脏和全鱼虾青素含量,血清类胡萝卜素含量,肌肉色差值(L*,a*,b*)和肌肉罗氏比色卡得分.结果表明,虾青素沉积组的虹鳟肌肉、肝脏虾青素含量、肌肉红度值和罗氏比色卡得分随饲养时间延长而增加(P<0.05),在第3周时达到基本稳定,与第4周测定值无显著差异(P>0.05);在4周养殖期内,全鱼虾青素含量呈增加趋势,而全鱼虾青素沉积率则呈下降趋势,第1周、第4周时的全鱼虾青素含量和全鱼虾青素沉积率分别为3.71 mg/kg、8.59 mg/kg和21.31%、15.26%;饥饿降解组和摄食降解组虹鳟的全鱼、肌肉、肝脏虾青素含量、肌肉红度值和罗氏比色卡得分随养殖时间延长逐渐降低(P<0.05),其中饥饿降解组的下降趋势更为明显,第3周后,这种降低趋势减缓.上述研究表明,在虹鳟饲料中添加100 mg/kg虾青素,经过3周饲养即可使肌肉达到着色要求,虾青素的沉积率随时间延长而下降;饥饿和投喂不含虾青素的饲料均可使已着色虹鳟肌肉虾青素含量和红色度显著下降,饥饿使虾青素的减少更加迅速,虾青素在鱼体内的减少量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  相似文献   

13.
好氧反硝化菌对水质和鱼体饲喂效果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好氧反硝化菌株Bacillus sp.H2作为供试菌株,从水质指标、鱼体生长指标和免疫指标3方面全面考察菌株Bacillussp.H2作为水质改良剂对养殖水体和鱼体饲喂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菌株Bacillus sp.H2对水体亚硝态氮的平均降解率达到64.04%,总氮最终降解率达到16.0%,COD的最终降解率达到32.39%,未对水体pH产生明显影响;鲤的饲料系数降低18.9%,增重率提高41.55%,饲料蛋白质效率提高24.13%,均达到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溶菌酶活性提高334.65%,差异显著(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较对照组提高4.38%,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菌株Bacillussp.H2不仅可以显著改善水质条件,而且可以提高鱼体的饲喂效果。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以全池泼洒的投药方式,孔雀石绿(MG)(池塘中MG的理论浓度为1 mg/L)及其主要代谢物隐性孔雀石绿(LMG)在斑点叉尾(Ietalurus punetaus)肌肉和皮肤以及养殖水体和底泥中的残留消除规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分析MG及其代谢物LMG在斑点叉尾体内及环境中的浓度水平。结果显示:肌肉、皮肤中MG于用药后第1天最高浓度分别为:(42.77±5.26)μg/kg和(6.36±0.11)μg/kg,消除半衰期T1/2分别为57.76 d、31.51 d;皮肤和肌肉中LMG分别在用药后第3天和第1天达到最高(502.27±20.43)μg/kg和(125.26±12.76)μg/kg,消除半衰期T1/2分别为33.01 d、38.51 d。这表明MG在斑点叉尾体内会迅速转化为LMG,且LMG残留在皮肤中的浓度大于肌肉中的浓度。养殖环境底泥中同时存在MG和LMG,以LMG为主,并且LMG呈现蓄积的趋势,在第360天出现最高浓度(5.92±1.23)μg/kg;水体中MG最高浓度出现在第1天,为(46.44±7.39)μg/L,随后急剧降至1μg/L左右,水体中几乎不存在LMG。  相似文献   

15.
利用复合微生物降解养殖水体中亚硝酸盐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养殖水体中对保存的芽孢杆菌、反硝化细菌、乳酸菌降解亚硝酸盐的能力进行比较,发现3种菌株对亚硝酸盐均能较好地降解,但降解速度不同,反硝化细菌>乳酸菌>芽孢杆菌;对3种菌株混合接种发现,具有较好净化水质效果的最佳接菌配比为芽孢杆菌∶反硝化细菌∶乳酸菌=1∶1∶2,在30℃、接种量为1%的条件下,以该配比接种亚硝酸盐,硝酸盐初始质量浓度分别为12.85、54.42mg/L的模拟养殖水体中,其亚硝酸盐、硝酸盐降解率在24h内均超99.99%,水体中的pH值显著降低,水体中的氨氮变化较小,可以实现对养殖水体的快速脱氮。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地西泮(Diazepam, DZP)在模拟养殖环境中的降解特点及累积特征,设置2个浓度胁迫组(A、C组),并在2个浓度下添加蜈蚣草(Pteris vittata)作对照组(B、D组),共4个试验组;分析水体、底泥和蜈蚣草中DZP浓度随时间的变化特点,探讨蜈蚣草和底泥对水体中DZP的累积特征。结果表明,给药后4组水体中DZP的初始质量浓度分别为A:(0.118±0.002)μg·L-1、B:(0.117±0.004)μg·L-1、C:(1.141±0.078)μg·L-1和D:(1.142±0.039)μg·L-1,给药后第768小时水体中DZP质量浓度下降了29.71%~40.17%;DZP降解半衰期介于65.29~139.11 d。4组底泥中DZP质量分数随时间变化逐渐上升,给药768 h后4组底泥中DZP质量分数分别达到初始质量分数的17.99倍(1.384μg·kg-1)、14.81倍(0.918μg·kg-1)、4.77倍(7.848μg·k...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时间的推移,目前我国已进入夏季,逐渐增高的气温给水产养殖水体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压力。水产养殖池塘中出现了一年中最严重的水体分层现象。水的密度在4℃时最大(1克/厘米~3)。当水温高于或低于这个温度时,密度则会降低。当夏季  相似文献   

18.
在水温15~17℃下,将5 000尾平均体质量(10±3)g的哲罗鱼Hucho Taimen幼鱼饲养在由24个直径1 800mm×高1 000mm养殖池组成的封闭循环水系统中,以探索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哲罗鱼的主要技术参数。经过8个月的养殖表明:养殖密度达到31.8kg/m~3,成活率96%,肥满度为1.01~1.30,鱼的平均体质量增加350g,体长增加21.3cm,鱼体生长状况良好。生物滤器两天反冲洗一次,有效提高了生物滤器的氨氮转化效率;紫外线消毒方式有效对系统进行了消毒杀菌;监测表明,系统水处理效果显著,其中NH_4~-平均浓度维持在(0.56±0.05)mg/L;NO_2~-含量为(0.15±0.05)mg/L;NO_3~-平均浓度为(41.86±2.62)mg/L;溶解氧为8.37~9.45mg/L;p H8.21~8.63。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循环水养殖模式(RAS组)和池塘养殖模式(池塘组)对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生长、免疫性能及水质影响的变化规律,开展了为期8周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1)RAS组中鱼体增重率(WGR)[(597.36±169.79)%]显著高于池塘组[(470.98±142.99)%](P0.05),饲料转化率(FCR)[(1.17±0.02)%]却显著低于池塘养殖系统[(1.47±0.03)%](P0.05)。特定生长率(SGR)和肥满度(CF)也高于池塘养殖系统,但差异不显著(P0.05);(2)在第4周和第8周分别测定了鱼体胃和肠中消化酶活性,第4周时,RAS组中肠蛋白酶活性值[(1 387.56±278.43)μg/(g·min)]显著高于池塘组[(1 129.99±382.67)μg/(g·min)](P0.05);第8周时,肠脂肪酶活性[(18.11±4.28)μg/(g·min)]显著高于池塘组[(12.89±8.00)μg/(g·min)](P0.05);(3)在第4周和第8周分别测定了鱼体肝胰脏、头肾和血清中碱性磷酸酶(ALP)、溶菌酶(LSZ)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整体表现为RAS组免疫性能低于池塘组;(4)每周测定水体氨态氮和亚硝态氮含量显示,RAS组氨态氮维持在0.0067~0.0212 mg/L,亚硝态氮含量为0.0027~0.0087 mg/L,均低于池塘组。  相似文献   

20.
选取经食盐水浸浴10 d后平均体重为40 g左右的健康尼罗罗非鱼,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为对照组.另一组为试验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饲养于水族箱中.试验组按3 g/m3水的添加量投放包膜硫酸钠/过氧化氢/氯化钠加合物,每2 d投放1次,试验期20 d,试验期间不换水,24 h增氧,每天两次投饵,不捞残饵,研究包膜硫酸钠/过氧化氢/氯化钠加合物对尼罗罗非鱼养殖水体的改善效果.结果表明,(1)试验组和对照组水体的溶氧和pH值没有明显的差异;试验组和对照组氨氮、亚硝酸盐氮和COD浓度均随着试验时间的延长而升高,相同时间点试验组水体氨氮、亚硝酸盐氮和COD浓度均低于对照组,其中氨氮在第12、15和20天达到显著水平(P<0.05),亚硝酸盐氮和COD在第9、12、15和20天达到显著水平(P<0.05);(2)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养殖水体细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3)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尼罗罗非鱼日增重、特定生长率和存活率分别提高40%(P<0.05)、40.9%(P<0.05)和14.2%(P<0.05),饵料系数降低12.3%(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