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华南作为我国南美白对虾主要养殖地区,南美白对虾推广养殖以来,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形成了以精养或半精养或粗养(混养)的养殖模式。在这些养殖模式中,其养殖效果参差不齐。近几年,作者以对虾饲料公司技术服务人员身份,对华南地区南美白对虾养殖情况进行较深入的调查了解,现将华南各地南美白对虾养殖模式做以下综合评述。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池塘利用率和养殖的综合经济效益,研究在同一池塘鳖、鳙、南美白对虾混养中南美白对虾的放养密度、放养时间、投喂技术的最佳经济效益混养模式,为养殖企业在同等条件下进行同模式混养提供科学依据,进行了养殖试验。现将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新的养虾模式,采用在南美白对虾养殖池中混养青虾,并辅以池塘种草和生物制剂调控水质等生态养殖技术进行了养殖试验。试验结果:混养塘南美白对虾亩产量比单养塘提高了8.3%,同时青虾单产为30 kg/亩(15亩=1 hm2,下同),可增加600~800元/亩的收入,整体经济效益提高了1647元/亩。结果表明,此种养殖模式在不需要增加投饲、用药和能源消耗的情况下提高了南美白对虾的成活率,并且改善了池塘的养殖环境,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4.
为改变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和菊黄东方鲀(Takifugu flavidus) 2个品种长期以来的单养模式,提高池塘空间和投喂饲料的利用率,提高养殖效益,分别于2018、2019年进行了南美白对虾与菊黄东方鲀混养试验,并与菊黄东方鲀和南美白对虾单养模式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混养模式能有效提高池塘水产品产出总量,对池塘整体提质增效起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古蚶生物学特性及与南美白对虾混养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古蚶(Anadara antiquata)的生物学特性,建立古蚶与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混养模式,对古蚶生物学性状、生活习性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与总结,并开展了古蚶与南美白对虾混养试验。在人工培育条件下,掌握了古蚶各个阶段的变态发育情况,初步了解了其幼虫在各个时期的生长状况。试验表明,通过实施古蚶与南美白对虾混养,每亩(667 m2)可产古蚶200 kg、南美白对虾300 kg、点蓝子鱼(Siganus gut-tatus)30 kg,可以改善养殖环境,达到良好的生态养殖效果。  相似文献   

6.
南美白对虾与罗氏沼虾生态混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乔仕  吴成云 《水产养殖》2012,33(11):28-29
南美白对虾淡化养殖是海水品种驯化到淡水中养殖的成功模式,目前已成为江苏省阜宁县农村的主导产业,全县已发展南美白对虾养殖面积4万亩.但随着产业规模的扩大,近年来南美白对虾淡水养殖出现了病害发生较严重且难控制的现状.对此,县水产技术指导站按照承担的江苏省水产三项工程"南美白对虾高效健康养殖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实施内容,结合"对虾养殖管理信息系统研究与建立"项目推广基地建设要求,2009年在阜宁县沟墩水产养殖场选择200×667 m2标准化池塘开展了"南美白对虾与罗氏沼虾生态混养技术"试验示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现将其试验示范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2012年对南美白对虾立体高效混养模式与南美白对虾单养模式的池塘水质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显示:两种养殖模式下水体溶解氧、pH、硝态氮、活性磷、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不过混养条件下的水质指标波动相对单养较大。总氮、氨氮和亚硝酸盐氮的变化趋势在养殖中后期存在差异,混养池塘这三个指标上升明显,增加了养殖的潜在风险,今后混养管理中需加强对氮元素的控制。  相似文献   

8.
我市从1999年引进南美白对虾,经过几年来的养殖,广大养殖户普遍反映南美白对虾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一旦发生病害,得到有效控制的可能性较小,严重威胁养殖广的收成。针对这一情况,2002年以来,我们从放养模式方面进行探索,总结出南美白对虾和鱼类混养技术,鱼虾都不易得病,既达到生物防病的效果,又达到增产增效的目的。笔者指导的6户养殖户年年产量稳定,经济效益好。现将在养殖生产中积累的一些经验与大家交流如下:  相似文献   

9.
团头鲂和南美白对虾生态养殖是指在南美白对虾养殖池内混养一定数量的团头鲂,利用鱼类的生活习性,清除南美白对虾的残饵、排泄物及病死虾,改善养殖水环境和对虾养殖池底质条件,维持生态平衡,同时在养殖期间利用非特异性免疫制剂提高鱼虾自身免疫力,减少细菌病的发生和抑制对虾病毒病的暴发和流行。天津市武清区水产养殖模式主要是精养鲤鱼以及鲤和南美白对虾混养,近年天津地区养殖鲤鱼频发病毒性疾病,南美白对虾的急性肝胰腺坏死病也较为严重,再加上鲤鱼市场价格较低,导致养殖鲤和南美白对虾经济效益较差。为了突破养殖困境,我们在天津市武清区开展了团头鲂和南美白对虾生态养殖试验,为解决武清区水产养殖面临的问题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淡水养殖南美白对虾是海水品种驯化到淡水中养殖的成功模式之一,在江苏省射阳县已开展多年,经济效益显著,已成为射阳县盘湾镇水产养殖的主导产业。近年来南美白对虾养殖出现了白斑病害严重且难控制的现状,对此,为避开南美白对虾养殖存在的高风险,笔者在盘湾镇中华村吴金干塘口进行南美白对虾与锦鲤、鲢鱼、草鱼、黑鱼等进行多品种混养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生态、社会效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南美白对虾养殖面临着出口受阻,价格下跌,饲料价格上涨,养殖成本增加等困难,尤其是病害泛滥,养殖的风险不断加大。为减少病害对养虾的危害,笔者近年来对南美白对虾采取了“鱼虾混养”、“疏养”、“轮养”等养殖模式,以暗纹东方鲀和南美白对虾混养模式对控制南美白对虾病害的效果为好,现将此模式试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随着南美白对虾病毒性疾病的日趋严重,高密度精养模式的发展遇到了瓶颈。南美白对虾高密度精养模式也暴露出两大问题,一是养殖废水大多没经处理向海区直接排放,造成自身污染和对虾病害的传播,增加养殖生产的风险和养殖产量的大幅波动;二是病急乱投医,盲目使用养殖投入品,影响南美白对虾的质量安全。汕头市牛田洋淡水池塘南美白对虾健康生态混养模式自2005年开始运行以来,历经十年的试验与再创新,不断  相似文献   

13.
2008年对于广东罗非鱼养殖来说,是多灾多难的一年。但在种种不利因素下,珠海市平沙万亩罗非鱼无公害养殖基地通过开展吉富罗非鱼和南美白对虾混养的生态健康养殖模式,仍喜获丰收!万亩基地当年罗非鱼平均亩产超过1750公斤,亩平均利润达到4200元,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相似文献   

14.
混合养殖是相对于单一品种养殖的一种生态养殖模式,有利于增强群落结构。南美白对虾和单环刺螠的混养试验中,单环刺螠可以充分摄食利用虾池中的有机物,促进虾池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抑制病原体滋生,有效减小南美白对虾爆发虾病的概率;有利于生态系统整体资源的利用。在混养过程中,两种生物投放密度是重点。本文通过开展南美白对虾养殖水体中氨氮的含量试验,研究出南美白对虾优质高效养殖模式中单环刺螠的最适混养密度,投放比例约为3∶1时较为合适;利用南美白对虾和单环刺螠对氨氮的耐受程度找出混养中需要换水的时间,从而促进两者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15.
<正>嘉善县惠民街道是嘉善县最早的养殖南美白对虾基地之一,2002年开始试养2.4亩南美白对虾,经过渔技人员和水产养殖户共同努力,南美白对虾养殖得到快速发展,至2014年养殖面积已达到1500多亩,成为当地渔业支柱产业。为探索一种降低南美白对虾养殖病害发生风险、提高经济效益的养殖模式,2010年起开始摸索南美白对虾、中华鳖生态混养模式,取得了阶段性试验示范成果。现将试验示范与推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区中国对虾养殖出现连年滑坡,给养虾户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为改变这种状况,我们调整了养殖品种和养殖模式,并于2003年在我区黑沿子镇毕家(que)5村进行了三疣梭子蟹与南美白对虾混养试验,取得了成功,下面将试验过程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江苏沿海南美白对虾养殖面积逐年扩大,由于病害日趋流行,单养南美白对虾风险逐年加大。为了有效应对病害,海安县滨海新区自2010年开始进行南美白对虾、鲻鱼高位池混养试验与示范,该养殖模式充分利用了鲻鱼的食性,当南美白对虾出现病害时,鲻鱼能在第一时间将病死虾吃掉,从而切断南美白对虾红体病以及白斑综合征的粪-口传播途径,提高养殖成功率,经过3年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益。现将混养技术介绍如下。1养殖条件  相似文献   

18.
南美蓝对虾和南美白对虾混养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南美蓝对虾 ( Penaeus stylirostris)原产于拉丁美洲太平洋沿岸水域 ,它具有生长速度快、适应盐度范围广、人工繁殖较南美白对虾容易、抗病毒能力较强 ,易于集约化饲养等优点。 2 0 0 1年 4~ 5月 ,福建省漳州市出现了大规模的南美白对虾流行性虾病 ,其中海水养殖的南美白对虾发病率达60 %以上 ,兑淡养殖的南美白对虾发病率也在30 %以上 ,严重制约对虾养殖业的发展。为了探索南美蓝对虾的兑淡养殖技术 ,我场于今年 6月 5日开始进行南美蓝对虾和南美白对虾混养试验 ,并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平均单产为 2 34kg/1 0 0 0 m2。一、池塘条件利用…  相似文献   

19.
虱目鱼与南美白对虾混养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虱目鱼与南美白对虾同属广盐性热带品种,其生态习性和适应环境相近。为探索虱目鱼与南美白对虾在我国北方地区海水和盐碱地低盐水池塘中的混养生长情况,合理利用水体空间,提高单位水体效益,降低养殖风险,  相似文献   

20.
<正>南美白对虾又称凡纳滨对虾,与斑节对虾、中国对虾并列为世界养殖产量较高的三大优良虾种,目前南美白对虾养殖在国内多个省份普遍展开的同时,病害也多有发生。在南美白对虾越来越难养的情况下,连云港市对虾综合试验站在试验示范基地,吸取别人的经验[1],先后开展了多项南美白对虾养殖试验、示范[2,4,5],设置平行隔离网和设置"U"型隔离网分别混养南美白对虾与鲤鱼、黄金鲫,利用生物防控原理有效的控制了对虾的病害,增加了南美白对虾的产量和品质,本文主要介绍两种不同隔离网模式对鱼虾混养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