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探讨不同乳酸菌在苜蓿青贮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不同来源的2种植物乳杆菌、2种片球菌和凝结芽孢杆菌等3类5种乳酸菌对苜蓿青贮营养发酵品质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处理组可显著提高苜蓿青贮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以及总脂肪酸和乳酸含量,显著降低酸性洗涤纤维、木质素、淀粉、灰分、酸性洗涤不溶蛋白和中性洗涤不溶蛋白的含量,以及pH值,挥发性脂肪酸、乙酸、丁酸和氨态氮含量;片球菌处理组则显著降低了苜蓿青贮粗蛋白的含量和相对饲草价值,其中乳酸片球菌亦可显著降低苜蓿青贮pH值以及总脂肪酸、挥发性脂肪酸、丁酸和氨态氮含量;凝结芽孢杆菌处理组对苜蓿青贮营养和发酵指标的影响均未达显著水平。根据隶属函数法对不同微生物处理苜蓿青贮的营养和发酵品质进行综合评价,以植物乳杆菌处理组效果最佳,其中植物乳杆菌ACCC11016优于CICC20765,片球菌处理组和凝结芽孢杆菌处理虽在一定程度上均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筛选自然发酵苜蓿青贮的优势菌种,应用于高水分苜蓿青贮的调制,研究不同微生物及组合对高水分苜蓿青贮品质的影响。试验先调制自然发酵苜蓿,青贮30 d后,从中筛选优势菌种并进行鉴定。根据优势菌种筛选结果,组合了9组发酵菌种用于苜蓿青贮的调制,分别为:以植物乳杆菌与乳酸片球菌为发酵菌种,活菌数比例分别为1∶1、1∶2和2∶1,编号为1、2、3组;以植物乳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乳酸片球菌为发酵菌种,活菌数比例分别为2∶1∶1、1∶1∶1和4∶1∶1,编号为4、5、6组;以植物乳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和乳酸片球菌为发酵菌种,活菌数比例分别为2∶1∶1、1∶1∶1和4∶1∶1,编号为7、8、9组;以不加任何菌种的自然苜蓿青贮作为对照。每组3个重复,发酵60 d后,对苜蓿青贮进行感官评定,并测定氨态氮/总氮(NH3-N/TN)、总酸含量和pH。结果表明:用MRS、LB和NA 3种培养基从自然发酵苜蓿青贮中筛选到微生物菌种31株,对其中18株进行了分子鉴定,主要菌种为植物乳杆菌9株、乳酸片球菌1株、粪肠球菌2株、各种芽孢杆菌6株。感官评分结果表明乳酸菌(植物乳杆菌和乳酸片球菌)比例大的各组评分等级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添加了添加枯草芽孢杆菌的各组(P<0.05)。对于NH3-N/TN、总酸含量和pH等指标,乳酸菌比例较低的2、5、8和对照组与其余各组差异显著(P<0.05)。综上所述,植物乳杆菌和乳酸片球菌是苜蓿青贮主要菌种,用于苜蓿青贮有利于青贮品质的提高。枯草芽孢杆菌会影响苜蓿青贮的气味,解淀粉芽孢杆菌为菌种会改善苜蓿青贮风味,但比例太高会增加NH3-N含量。  相似文献   

3.
以紫花苜蓿为原料,分别添加植物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和戊糖片球菌(1×10~6 CFU/g)青贮,探究不同乳酸菌对苜蓿青贮品质、营养成分和黄酮含量的影响。结果发现:青贮第30d和60d,添加乳酸菌对青贮苜蓿的粗蛋白质、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无明显影响;青贮60d,添加干酪乳杆菌青贮苜蓿中WSC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P0.05)。青贮30d,植物乳杆菌和戊糖片球菌显著增加了乳酸含量(P0.05)。青贮30d和60d,与对照相比植物乳杆菌显著降低了氨态氮/总氮和pH值(P0.05),干酪乳杆菌和戊糖片球菌组有相同趋势但差异不显著;添加三种乳酸菌均显著增加了苜蓿中黄酮的含量(P0.05),添加植物乳杆菌组含量最高。综上所述,添加三种不同乳酸菌一定程度上可提高苜蓿青贮发酵品质,增加青贮饲料中黄酮的含量。  相似文献   

4.
以含水量60%的紫花苜蓿为材料进行添加剂裹包青贮,分析添加剂青贮紫花苜蓿的发酵品质、营养成分等,并利用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青贮料细菌群落的组成。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3种乳酸菌复合添加剂和1种防腐剂添加剂紫花苜蓿裹包青贮料的发酵品质和营养品质都有所提高,其中植物乳杆菌复合制剂(A)及甲酸、甲酸铵、丙酸及苯甲酸钠防腐剂(D)添加青贮的综合效果最好。乳酸菌复合添加青贮料中乳酸菌含量较高,群落主要以乳杆菌、魏斯氏菌及片球菌为主;防腐型添加剂(D)青贮料中以乳杆菌为主,乳酸菌总量偏低,组成复杂的其他菌含量偏高,但都不是优势菌群;未添加的对照组青贮效果较差,乳酸菌总量极低。  相似文献   

5.
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为原料,分别添加植物乳杆菌WN5(Lactobacillus plantarum WN5,保藏号为CGMCC NO.7469)和干酪乳杆菌SN3(L.casei SN3,CGMCC NO.7470)的菌液,以及菌液与蔗糖、纤维素酶的混合液后青贮,探讨添加剂对苜蓿青贮料品质和乳酸菌群的影响。结果表明:苜蓿直接青贮发酵品质差;添加剂可改善苜蓿青贮料的发酵品质;添加乳酸菌和蔗糖对于苜蓿青贮饲料的营养价值和乳酸菌群有更明显的改善,青贮饲料中乳酸菌群占绝对优势,植物乳杆菌WN5和其他乳酸菌存活,但乳酸菌种类因蔗糖浓度不同而有差异;添加10 mL乳酸菌和2.0 g蔗糖的效果最好,其苜蓿青贮饲料的pH最低,粗蛋白、甲酸、乙酸和丙酸的含量最高,乳酸菌群的遗传差异大。乳酸菌和蔗糖作为优质添加剂,在苜蓿青贮发酵过程中可以保留大量不同种类的乳酸菌群,从而有利于形成品质良好的青贮苜蓿。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布氏乳杆菌和甲酸对青藏高原不同物候期燕麦(Avena sativa L.)青贮饲料发酵品质和细菌群落的影响,本试验以开花期、乳熟期和蜡熟期燕麦为原料,设置对照、添加甲酸和添加布氏乳杆菌3个处理,青贮90 d后,测定其营养成分、发酵指标和细菌群落组成。结果表明:布氏乳杆菌和甲酸处理均改变不同物候期燕麦青贮饲料中细菌群落组成(P<0.05),并提高其乳酸细菌相对丰富度;与对照相比,用布氏乳杆菌和甲酸处理不同物候期的燕麦青贮后,蜡熟期的燕麦pH值降低(P<0.05),乙酸均增加9.7%,丙酸分别降低11.6%和8.6%,氨态氮分别降低11.3%和19.2%。综合细菌群落组成、发酵品质和营养成分来看,蜡熟期的燕麦添加布氏乳杆菌和甲酸后,其青贮品质较佳。  相似文献   

7.
凝结芽孢杆菌(B)、植物乳杆菌(L)、粪链球菌(S)和乳酸片球菌(P)是四种同型发酵乳酸菌,为探讨其作为青贮添加剂的组合应用效果,本研究以任意三种组成的4种复合菌剂(BLS、BSP、BLP和LSP)为研究对象,进行全株玉米青贮,分别设置50 m L/t和100 m L/t两个剂量处理,对照组以蒸馏水代替复合微生物菌剂。结果表明:(1)复合微生物菌剂处理全株玉米青贮在感官评价上均优于对照组;(2)与对照组相比,复合微生物菌剂处理组具有较高的干物质、粗蛋白质和淀粉含量以及较低的灰分、NDF和ADF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全株玉米青贮的营养损失;(3)复合微生物处理组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乳酸在总有机酸中所占比例而减少了乙酸、丙酸和丁酸所占比例,但其差异未达显著水平;(4)运用隶属函数法进行综合比较,复合微生物菌剂以BLP即凝结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和乳酸片球菌组合为最佳,剂量以100 m L/t为佳。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白三叶青贮后不同浓度多菌灵农药的降解情况和果园喷施多菌灵对白三叶青贮过程中细菌多样性的影响,扩大具有农药残留的果园覆盖植物利用途径,在喷施不同浓度[2.0 (RU-),2.5 (RU),3.0 g·L-1 (RU+)]的多菌灵后进行白三叶青贮,以喷水为对照,发酵60 d。采用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别在青贮开始前、青贮第3和60天取样,对白三叶中细菌群落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青贮后多菌灵降解率达到59.6%以上,喷施量越高,降解率越高;多菌灵处理显著(P<0.05)增加了白三叶青贮发酵的乳酸、乙酸、丙酸含量,乳酸在多菌灵RU-、RU、RU+浓度下分别增加了47.55%、63.24%、71.08%,乙酸分别增加了24.49%、44.90%、46.94%,丙酸分别增加了66.67%、187.50%、250.00%,有利于白三叶青贮饲料营养成分的保留;多菌灵喷施显著(P<0.05)改变了白三叶青贮菌群群落构成,增加了青贮的菌群丰度、多样性;多菌灵处理中乳球菌属、魏斯氏菌属、泛菌属、Rosenbergiella、假单胞菌属、寡养单胞菌属、肠杆菌属、芽孢杆菌属菌群丰度增加,不利于青贮发酵,但随着青贮时间的推移,寡养单胞菌属、肠杆菌属、芽孢杆菌属等菌群丰度减少。喷施多菌灵后有利于青贮发酵微生物菌群的丰度增加,对青贮发酵有害菌、多菌灵降解菌群丰度及青贮微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青贮后多菌灵残留高于欧洲食品安全局规定的作物类动物饲料中农药最大残留量,达不到饲用标准。研究结果可为具有农药残留的白三叶青贮饲料的饲用安全性和果园覆盖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不同添加剂对高水分全株玉米(Zea mays L.)青贮饲料发酵品质和细菌群落的影响,本试验以乳熟期的全株玉米为原料,设置对照、添加苯甲酸钠和植物乳杆菌3个处理,青贮60 d后,测定其营养成分、发酵指标和细菌群落组成。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和苯甲酸钠均能使高水分全株玉米青贮饲料的细菌群落发生一定变化,并以乳杆菌属细菌为优势菌群(>70%);2种添加剂均未降低高水分全株玉米青贮饲料的细菌多样性;与对照相比,用植物乳杆菌处理高水分全株玉米青贮后,其氨态氮含量呈显著增加的趋势(P<0.05),用苯甲酸钠处理的高水分全株玉米青贮后,pH值升高(P<0.05),有机酸含量降低。因此,2种添加剂对高水分全株玉米青贮饲料发酵品质的改善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研究添加不同乳酸菌剂对苜蓿青贮营养价值的影响。以紫花苜蓿为原料,分别添加干酪乳杆菌(A-LAB组)、植物乳杆菌(B-LAB组)和戊糖片球菌(C-LAB组)各1×106 CFU/g进行青贮,同时设置空白对照。发酵45 d后,应用康奈尔净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体系(CNCPS)对苜蓿青贮营养价值进行评定。结果表明,在蛋白质组分中,与对照组相比,添加乳酸菌剂能降低非蛋白氮(PA)含量,其中B-LAB组达到显著水平(P<0.05);乳酸菌剂组中速降解真蛋白质(PB2)和慢速降解真蛋白质(PB3)含量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在碳水化合物组分中,添加乳酸菌剂提高了糖类(CA)、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CNSC)的含量,降低了可利用纤维(CB2)的含量,其中A-LAB组达到显著水平(P<0.05)。综上所述,添加乳酸菌剂能在一定程度上通过保护真蛋白和提高快速降解碳水化合物组分及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提高苜蓿青贮营养价值,且分别以添加植物乳杆菌和干酪乳杆菌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为筛选出适用昆明地区全株玉米青贮发酵的优质乳酸菌菌株,探求其青贮效果,本研究以自然发酵60 d的全株玉米(Zea mays)、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鸭茅(Dactylis glomerata)为试验材料,将继代培养、菌株分离和形态及基因序列鉴定等方式筛选的3株优质菌株制成菌液,单独或2种菌液按1∶1配比添加到全株玉米中,检测其对全株玉米发酵品质、营养品质及有氧稳定性的提升效果。结果表明:短乳杆菌B10、植物乳杆菌B16及戊糖片球菌C23是昆明地区3种青贮饲料中的优质本土乳酸菌;与自然发酵相比,同型发酵乳酸菌B16,C23单独添加或与异型发酵乳酸菌B10配合添加可显著提高青贮饲料中乳酸菌的数量(P<0.05);与商用复合乳酸菌相比,优质本土乳酸菌单一菌液或复合菌液的添加可更好的保存青贮饲料的DM及CP含量,但对青贮饲料有氧稳定性的提升效果相对较差。因此,添加本土优质乳酸菌可改善全株玉米青贮品质。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不同乳酸菌互作对高丹草(Sorghum bicolor×Sorghum sudanense)青贮效果的影响,将前期筛选的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和短乳杆菌(L.brevis)按不同比例(1 ∶ 0(LP06),0 ∶ 1(LBR02),4 ∶ 1(F-1),3 ∶ 2(F-2)...  相似文献   

13.
张欢  牟怡晓  张桂杰 《草业学报》2022,31(4):136-144
本试验旨在研究宁夏地区枸杞副产物对苜蓿青贮品质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为提高苜蓿青贮品质和寻找优质饲料添加剂提供科学依据。紫花苜蓿分别与0(CK)、40(T1)、60(T2)、80(T3) g·kg-1枸杞副产物混合青贮,发酵60 d后测定青贮营养成分、发酵品质及微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枸杞副产物处理组相比对照组,显著降低了酸性洗涤纤维含量(P<0.01),显著提高了多糖含量(P<0.01);对照组pH值及氨态氮/总氮分别为4.91、8.58%,苜蓿青贮中pH、氨态氮及乙酸含量随枸杞副产物比例增加而显著降低(P<0.01),乳酸含量及乳酸乙酸比显著增加(P<0.01);此外,枸杞副产物提高了青贮有氧稳定性,其中T1及T2处理组有氧稳定性较高。苜蓿青贮优势菌属主要为乳杆菌属、魏斯氏菌属和片球菌属,枸杞副产物降低了苜蓿青贮中乳杆菌属的相对丰度,增加了魏斯氏菌属及片球菌属的相对丰度。综上所述,枸杞副产物可改善苜蓿青贮发酵品质,提高有氧稳定性,改变微生物群落结构,且枸杞副产物添加量为60 g·kg-1的处理组青贮发酵效果优于其他添加量。  相似文献   

14.
为改善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叶青贮发酵品质,探究乳酸菌和糖蜜对构树叶青贮发酵指标和细菌多样性的影响,本实验以构树叶为原料,设置对照、添加乳酸菌(L)、糖蜜(M)和乳酸菌+糖蜜混合(ML)4个处理,贮藏30天后,测定其营养成分、发酵品质并及细菌群落结构。结果显示,除了添加乳酸菌组,其他添加剂处理pH值均显著降低(P<0.05),乳酸含量提高(P<0.05),乙酸(P<0.05)和丙酸含量下降。微生物分析表明与CK组相比,M和ML组均提高了细菌群落多样性,另外,添加剂处理改变了细菌群落结构,与CK相比,糖蜜处理组(M)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相对丰度显著提升,魏斯氏菌属(Weissella)和肠杆菌属(Enterobacter)相对丰度降低。综上,构树叶青贮添加糖蜜可提高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并改变青贮细菌多样性。  相似文献   

15.
川西北高寒地区燕麦收获时含水量较高,环境温度较低,燕麦青贮品质不佳。本文为提高燕麦青贮品质,研究了自选乳酸菌发酵生物学特性,评价了麦麸和自选乳酸菌菌株对燕麦裹包青贮品质和有氧稳定性的影响,采用双因素试验设计:因素A,A0:0%麦麸;A1:30%麦麸;因素B,B0:对照;B1:Lactobacillus plantarum 160 (LP160);B2:Lactobacillus brevis 248 (LB248);B3:商业菌。每个裹包50 kg,每个处理3个重复。结果表明,自选菌株LP160和LB248在模拟冻融(20℃/-5℃)条件下生长迅速、产酸快。燕麦裹包青贮60 d后,添加麦麸后青贮干物质、粗蛋白、可溶性碳水化合物、乳酸显著增加(P<0.01),添加乳酸菌后青贮pH和氨态氮显著降低(P<0.01),其中A0B1组发酵品质最优,A1B1组营养品质最...  相似文献   

16.
陈堞  林凯程  林沁  陈霞  陈鑫珠 《草地学报》2020,28(2):565-570
本试验旨在研究大米草(Spartina anglica Hubb.)中耐盐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对大米草青贮品质的影响,以期为大米草青贮利用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试验采用传统培养法筛选出耐盐浓度为10%的乳酸菌菌株,通过生理生化及16S rDNA序列分析法综合鉴定筛选的菌株,并将其添加到大米草原料中进行青贮效果观察。结果表明:分离获得的42株乳酸菌菌株,耐盐溶度最高为10%的4株乳酸菌均为同型发酵的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命名为C1、C2、C3和C4。4株乳酸菌均能提高大米草的青贮发酵品质,其中C4显著提高青贮料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和粗脂肪含量(P<0.05),显著降低青贮料的氨态氮含量(P<0.05);另外,C4处理组的干物质含量和乳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个菌株处理组(P<0.05),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半纤维素和丁酸含量显著(P<0.05)低于其他3个菌株处理组,青贮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
为评价单宁酸和乳酸菌单独以及组合添加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青贮品质和体外瘤胃发酵的影响,本试验以晾晒至含水量约为55%的初花期紫花苜蓿为青贮原料,设无添加剂为对照组(CK),单宁酸(Tannic acid,TC)、乳酸菌(Lactic acid bacteria,L)和单宁酸+乳酸菌(Tannic acid+Lactic acid bacteria,TL)为添加剂处理组。青贮60 d后开袋取样,测定相关指标。结果表明:添加剂处理组均显著降低了青贮饲料的pH值、乙酸和非蛋白氮含量(P<0.05),干物质和真蛋白含量显著增加(P<0.05);添加剂处理组均能促进瘤胃丙酸生成,提高微生物蛋白产量(P<0.05);与TC处理组相比,TL处理组能够减轻TC处理组对青贮饲料干物质降解的抑制作用。综上,单宁酸和乳酸菌组合添加对紫花苜蓿青贮饲料品质的调控作用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旨在构建乳酸菌表达载体以研制A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 subgroup A,ALV-A)的活菌疫苗,用于预防禽白血病。使用锚定表达载体构建2株分别表达gp85和gp85-DCpep基因的重组植物乳杆菌,以感染ALV-A的DF-1细胞的基因组DNA为模板,使用PCR方法扩增ALV-A Gp85蛋白的编码基因gp85,将树突状细胞靶向肽(DC-targeting peptide,DCpep)编码基因与gp85基因进行融合,获得gp85-DCpep基因;使用乳酸菌锚定表达载体pSIP409-pgsA’通过同源重组的方法构建重组质粒pSIP409-pgsA’-gp85-DCpep和pSIP409-pgsA’-gp85;经测序正确后将上述质粒分别电转化植物乳杆菌NC8感受态细胞,获得重组植物乳杆菌;使用SppIP诱导重组植物乳杆菌的表达,收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菌体,通过反复冻融获取细胞膜的蛋白样,采用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pgsA’-gp85-DCpep和pgsA’-gp85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试验成功获得基因片段gp85和gp85-DCpep,构建的重组质粒pSIP409-pgsA’-gp85-DCpep和pSIP409-pgsA’-gp85测序无突变和丢失情况,并成功电转到植物乳杆菌NC8感受态细胞中,使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在细胞膜蛋白样中检测到蛋白的表达,大小分别为48.3(pgsA’-gp85-DCpep)和47 ku (pgsA’-gp85)。本试验成功构建了重组质粒pSIP409-pgsA’-gp85-DCpep和pSIP409-pgsA’-gp85,获得的重组植物乳杆菌NC8-pSIP409-pgsA’-gp85-DCpep和NC8-pSIP409-pgsA’-gp85中的蛋白均成功表达,且具有反应原性,为后期深入研究重组植物乳杆菌在抗ALV-A感染中的保护机制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乳酸菌作为青贮添加剂对苜蓿青贮发酵品质和细菌菌群的影响,试验选取萎焉苜蓿为原料分为三个处理组,分别为无添加剂对照组(CK组)和分别添加1×106cfu/g乳酸菌YX(LPI组)、乳酸菌ZZU A341(LPA组)。结果表明:LPI或LPA组乳酸积累量显著高于CK组(P<0.05),pH和氨态氮含量显著低于CK组(P<0.05),且pH均降至5.00以下;CK组或LPI组的优势菌属为Pediococcus属(56.40%、98.63%),LPA组为Lactobacillus属(98.88%)。综上所述,乳酸菌作为青贮添加剂可通过调控青贮环境中细菌菌群的组成或相对丰度,从而提高青贮苜蓿的发酵品质。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添加复合乳酸菌和葡萄籽单宁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青贮品质及小肠可吸收氨基酸的影响,选用凋萎后二茬现蕾期紫花苜蓿为材料,设置对照(CK),葡萄籽单宁(G)、复合乳酸菌(戊糖乳杆菌+戊糖片球菌+乳酸片球菌,L)和复合乳酸菌+葡萄籽单宁(LG)组,青贮60 d后测定其品质,并采用体外三步法测定其小肠可吸收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与CK组相比,G和LG组青贮饲料乳酸、乙酸、丁酸、总挥发性脂肪酸和氨态氮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L和G组粗蛋白含量显著提高(P<0.05)。与其他三组相比,G组青贮饲料的Ile,Leu,Lys,His,Arg,Tyr和总氨基酸含量显著提高,菌体蛋白以及小肠可吸收Ile,Lys,His,Arg,Ser和总氨基酸含量显著提高(P<0.05)。因此,添加葡萄籽单宁对紫花苜蓿青贮品质有一定改善作用,明显提高青贮饲料中Lys,His和Arg以及总氨基酸的小肠可吸收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