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5 毫秒
1.
用微卫星标记分析四品系(群)矮脚鸡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10个微卫星座位对100日龄兴义矮脚黄羽、麻羽、黑羽和矮脚黄鸡四品系矮脚鸡(各50只)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四品系(群)矮脚鸡在10个微卫星座位上共检测到71个等位基因,各座位上等位基因数为5~10个,平均为7.100个.兴义矮脚鸡各群体杂合度较大(在5.2~5.4),矮脚黄鸡群体杂合度较小(为0.3612).10对引物在四品系矮脚鸡中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在0.52765~0.82428,说明四品系(群)矮脚鸡均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兴义矮脚鸡各群体与矮脚黄鸡群体间的遗传距离都较远,表明它们品系遗传特征相差均较大,有各自不同的遗传背景.  相似文献   

2.
利用微卫星标记分析云南6个地方鸡品种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选用30个多态性较好的微卫星标记,检测了云南省武定鸡、茶花鸡、云龙矮脚鸡、盐津乌骨鸡、腾冲雪鸡和西双版纳斗鸡共6个地方鸡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利用等位基因频率计算出各群体的平均遗传杂合度(H)、多态信息含量(PIC)和群体间的DA遗传距离。结果表明:30个微卫星位点中有24个微卫星位点在6个鸡群体中的多态信息含量为高度多态,还有6个微卫星位点为中度多态,这些位点均可作为有效的遗传标记用于各鸡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生关系的分析中;在6个品种中,武定鸡杂合度最低,为0.602 3,腾冲雪鸡杂合度最高,为0.668 9,杂合度的高低与PIC值的大小体现了较高的一致性。对DA遗传距离的计算结果表明,体型较小的茶花鸡与其他大中型鸡品种距离均较远。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6个鸡品种被聚为3类:云龙矮脚鸡、盐津乌骨鸡和武定鸡聚为一类;腾冲雪鸡和西双版纳斗鸡聚为一类;茶花鸡独自为一类,这与几个鸡品种的来源、分化、选育历史及地理分布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江西省3个地方鸡种的遗传多样性,为江西省家禽群体遗传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种质资源保护提供依据,利用飞行质谱分型技术对宁都黄鸡、白耳黄鸡、安义瓦灰鸡3个群体(463只个体) 1号染色体上的25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进行基因型分型,计算每个SNP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表观杂合度、期望杂合度、多态信息含量及群体间Nei氏标准遗传距离。结果显示,所有位点在3个群体中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期望杂合度和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1.636、0.367和0.291,其中白耳黄鸡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期望杂合度和多态信息含量最高(1.684、0.387和0.303),安义瓦灰鸡最低(1.562、0.328和0.262)。遗传距离和系统聚类结果显示,3个群体的遗传相似性都比较高,安义瓦灰鸡和白耳黄鸡2个群体聚为一类,宁都黄鸡单独聚为一类。  相似文献   

4.
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舟山近海海域野生亲代和人工繁育子一代(F1)的2个鮸鱼(Miichthysmiiuy)群体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8对选择性引物在2个群体60个个体中,共扩增出505条清晰条带,其中多态片段为369条,总的多态位点比例为73.07%。亲代和F12个群体的多态位点数,多态位点比率,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信息多样性指数分别为367、349、72.51%、68.86%、0.422 2、0.4139。两群体内遗传相似系数亲代为0.987 6,子代为0.971 5。鮸鱼亲代群体的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遗传相似度和Shannon信息多样性指数比子代群体的都要高。群体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和遗传距离分别为0.979 6、0.020 6;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022 3,群体间无显著遗传分化;经分子方差(AMOVA)分析,结果表明97.78%的遗传变异来源于群体内个体间,群体间无显著遗传变异。  相似文献   

5.
选择多态性较好的6个微卫星标记,检测徐海鸡、东乡绿壳鸡、文昌鸡、茶花鸡、寿光鸡、藏鸡、鹿苑鸡、北京油鸡、淮南麻黄鸡、怀乡鸡、边鸡、尤溪麻鸡和固始鸡13个地方鸡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根据检测结果计算各等位基因频率、群体平均杂合度(h)、多态信息含量(PIC)、群体间Nei氏标准遗传距离(DS)和遗传距离(DA)。结果表明:6个微卫星位点共有83个等位基因,且多态信息含量均为高度多态,可作为有效的遗传标记用于鸡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生关系分析;13个地方鸡品种杂合度均较高,大小为0.746 4~0.870 0;13个地方鸡品种的DA与DS遗传距离一致,但DA比DS距离大,利用UPGMA法对DA和DS的聚类结果相同,13个地方鸡品种被聚为2类,东乡绿壳鸡、茶花鸡、寿光鸡、怀乡鸡、淮南麻黄鸡、边鸡、文昌鸡、鹿苑鸡、北京油鸡和固始鸡聚为一类,徐海鸡、藏鸡和尤溪麻鸡聚为一类。这与鸡品种的分化与选育历史相一致,UPGMA聚类图能较正确地反映13个地方鸡品种之间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6.
利用微卫星标记分析4个番鸭品系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番鸭的遗传多样性以及品系间的遗传关系,选用3对微卫星引物对4个番鸭品系(Ⅰ,Ⅱ,Ⅲ,Ⅳ)的等位基因数、等位基因频率、群体多态信息含量、基因杂合度和遗传距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个微卫星基因座共检测到8个等位基因,基因频率分布在0.033 4~0.766 6;平均杂合度为0.485 2~0.559 6,品系Ⅰ平均基因杂合度最高,为0.559 6,品系Ⅲ平均基因杂合度最低,为0.485 2;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295 4~0.338 8,4个品系均属于中度多态。聚类分析表明,品系Ⅲ和Ⅳ的遗传距离最远,为0.419 5,表明两者的亲缘关系较远;品系Ⅰ和Ⅱ的遗传距离为0.307 1,两者的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7.
 用8个微卫星标记对福建黄兔的等位基因频率、多态信息含量、杂合度和有效等位基因数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聚类分析和分类研究。结果表明:(1)8个微卫星标记在所检测的福建黄兔群体中都表现出较丰富的多态性,在6个群体微卫星标记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6622(0.5723~0.7222),各群体的PIC差异不显著;全部群体平均杂合度为0.6857(0.5904~0.7267)。这显示黄兔群体的多态信息含量、杂合度等指标有较好的一致性,说明福建黄兔品种内在微卫星位点上均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2)根据奈氏标准遗传距离,并进行UPGMA聚类分析,结果显示6个群体间的遗传变异不大。福建黄兔地方品种在微卫星位点上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从遗传距离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这些群体黄兔属于同一个地方品种。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浙江省不同地方鸡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距离,促进浙江境内鸡群体遗传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本试验利用STR分型技术对雁荡麻鸡Ⅰ系、Ⅱ系、萧山鸡、龙游麻鸡和仙居鸡5个群体(440只个体)在28个位点上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所有位点在5个群体中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Ne)、期望杂合度(He)和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3.709 0、0.664 1和0.621 5,其中龙游麻鸡的平均Ne、He和PIC最高(3.941 9、0.702 2和0.661 3);仙居鸡最低(3.505 1、0.653 9和0.609 3);雁荡麻鸡2个品系平均值处于龙游麻鸡和仙居鸡之间(Ⅰ系分别为3.785 5、0.670 6和0.628 8,Ⅱ系分别为3.695 7、0.654 6和0.611 4)。遗传距离和系统聚类结果显示,5个鸡群体聚为3类,雁荡麻鸡2个群体为一类,仙居鸡为一类,萧山鸡与龙游麻鸡为一类。雁荡麻鸡Ⅰ系和Ⅱ系是浙江境内不同于仙居鸡、萧山鸡和龙游麻鸡而单独存在的一个品种。  相似文献   

9.
利用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RAP分子标记对3个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potamophila)自然群体[安徽省当涂(DT)群体、浙江省余姚(YY)群体、江苏省太湖东西山(DXS)群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从196对引物组合中筛选出11对扩增条带清晰、稳定的引物组合对3个群体进行扩增,共获得71个位点;3个群体内多态位点占比为6.90%~24.14%,其中DT群体多态位点占比为6.90%,YY群体多态位点占比为24.14%、DXS群体多态位点占比为24.14%;群体的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033 0~0.093 9[DT(0.033 0)YY(0.078 4)DXS(0.093 9)],群体Shannon's多样性指数(I)为0.046 3~0.136 8[DT(0.046 3YY(0.120 6)DXS(0.136 8)]。可见DXS群体、YY群体的多态位点占比、Nei's基因多样性、Shannon's多样性指数均稍高于DT群体。研究还发现,3个群体间的Nei's无偏遗传距离为0.036 3~0.286 7,遗传相似度为0.750 7~0.964 4,DXS群体与YY群体的遗传距离最小(0.036 3),遗传相似度最大(0.964 4),亲缘关系最近。采用UPGMA法对3个群体进行聚类分析显示,YY群体和DXS群体聚为1支,DT群体聚为单独的1支。综合试验结果表明,3个河川沙塘鳢自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低。  相似文献   

10.
利用21对微卫星标记对来自于腾冲、无量山、迪庆、武定、泸水、西双版纳6个云南东方蜜蜂Apis cerana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化分析.通过计算多态信息含量、平均杂合度、等位基因数、遗传距离、基因流、F-统计量等参数,评估各东方蜜蜂群体遗传多样性和各群体间遗传分化.各座位的等位基因数为4(AP313)至18(AT003).除迪庆群体外,其余群体均显示较高水平的期望杂合度,其中,武定群体最高,为0.696;迪庆群体最低,为0.367.各东方蜜蜂群体间存在极显著的遗传分化,平均分化系数Fst为0.264.云南6个东方蜜蜂群体的遗传分化显著,除迪庆群体外,其余5个群体遗传多样性较高;分析遗传分化与地理距离的关系发现,云南6个东方蜜蜂群体间的遗传分化与地理距离不存在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从分子水平上分析兴义矮脚鸡的选育效果,为矮小型鸡的品种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10个微卫星座位对3个品系贵州兴义矮脚鸡(100日龄),即黄羽(xy)、麻羽(xs)和黑羽(xb)(各50只)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3品系矮脚鸡在10个微卫星座位上共检测到68个等位基因,各座位上等位基因数为5~10个,平均为6.800个,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4.3002。10个微卫星座位的期望杂合度在0.5238~0.8816,平均为0.7326。多态信息含量(PIC)的范围在0.4981~0.8656,平均为0.6973。3品系间的遗传分化系数(Fst)为0.0129~0.0664,平均值为0.0289。各座位的基因流都大于1,平均Nm值为8.4109。3品系矮脚鸡两两之间的遗传距离在0.0464~0.1474之间,xy和xs品系间的遗传距离最小,但两者与xb品系之间的遗传距离均较远。[结论]兴义矮脚鸡各品系间遗传分化较小,均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仍有较大的选育空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麒麟鸡羽毛生长变化特点以及测定1~12周龄麒麟鸡的生长性能。[方法]对胚胎期8日龄至7周龄麒麟鸡的羽毛生长发育过程进行分析,并对1~12周龄麒麟鸡生长性能进行研究。[结果]麒麟鸡羽毛主要有黄、白和麻3种颜色,在胚胎期12日龄开始出现绒毛,出壳后第1周龄出现羽毛翻卷现象,第7周龄完成全身羽毛的翻卷;麒麟鸡公鸡生长速度比母鸡快,1日龄公、母鸡体重相近,分别为37.02 g和34.28 g,差异不显著(P0.05),而12周龄公、母鸡体重分别为1 598.01 g和1 324.57 g,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麒麟鸡羽毛翻卷独具特色,其生长速度快,生长性能高,能够为其作为特色优质肉鸡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用慢羽黄鸡作母本,与D型矮洛克配套组合,其后代公鸡为正常型,母鸡为矮小型、雏鸡可根据羽型自别雌雄,准确率达98.73%,有色羽为83%,12周龄体重公母平均达1514.30g,屠宰性能良好,饲料转化率为3.19:1。  相似文献   

14.
6个地方鸡种羽毛性状遗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丝羽乌骨鸡(S)、仙居鸡(X)、固始鸡(G)、萧山鸡(XIS)、北京油鸡(Y)、狼山鸡(L)6个地方鸡种为试验素材,通过品种间的正反交试验、回交试验、横交试验,观测羽型性状、羽色性状、羽速性状在不同组合下产生的F1和F2代中的表现和分离比例,分析各性状遗传规律。结果表明:羽型性状受常染色体基因H/h控制,片状羽型对丝状羽型为显性,片状羽型在仙居鸡、固始鸡、萧山鸡、北京油鸡、狼山鸡群体中均为显性纯合,遗传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观测值与理论值相一致(P>0.05);狼山鸡的黑羽,北京油鸡的红羽和萧山鸡、仙居鸡、固始鸡的黄羽对丝羽乌骨鸡隐性白羽的遗传方式是完全显性遗传;各鸡种具有独特的羽速种质特性,丝羽乌骨鸡、仙居鸡为快羽型,固始鸡、北京油鸡、萧山鸡为慢羽型,狼山鸡为快慢羽混合型,伴性快慢羽基因(k/K)在6个地方鸡种中遗传稳定,符合伴性遗传规律,观测值与理论值相一致(P>0.05)。   相似文献   

15.
商品代黑羽乌骨鸡早期肉用性能的观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对商品代黑羽乌骨鸡早期肉用性能进行了观测,并以白丝毛乌骨鸡为对照组。结果表明: 10周龄体重,黑羽乌骨鸡为1005.45g,白羽乌骨鸡为503g,两个鸡种间差异极显着; 白丝毛乌骨鸡与黑羽乌骨鸡的饲料报酬有一个明显的差异,黑羽乌骨鸡饲料转化比比白丝毛乌骨鸡好,每增重1kg 体重,少耗料0.46kg。  相似文献   

16.
 华坪乌骨鸡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华坪县,是在金沙江河谷南亚热带燥热气候条件下,经过当地居民长期选育形成的地方优良鸡种,属西南山地乌骨鸡类型,肉蛋兼用。本次遗传资源调查和种质特性测定表明,该鸡体格较大,单冠、常羽,以皮、肉、骨“三乌”为其主要特征。在农户散养的条件下,具有较好的产肉性能,肌肉营养丰富,蛋品质和产蛋性能较好。该鸡对当地生态环境有良好的适应性,具有耐粗饲、抗病性强等优良特性。但该鸡群体中羽色类型较多,各观测指标整齐度差。本文结果揭示华坪乌骨鸡具有优良的种质特征,但其选育程度不高,属地方原始鸡种。  相似文献   

17.
川南常羽乌骨鸡羽色、肤色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研究用川南常羽乌骨鸡的三种羽色(黑羽、麻羽、白羽)进行纯繁和杂交来研究乌骨鸡羽色和肤色的遗传现象。试验结果表明,所用常羽乌骨鸡的黑羽主要为杂合型,白羽是隐性,麻羽的遗传尚待进一步研究。乌骨鸡的肤色存在杂合类型,黑羽和麻羽鸡的肤色相对较为稳定遗传。乌骨类型可保持不变,各部位色素沉着有高度相关。川南常羽乌骨鸡经统警选育可培育出黑羽和白羽品系。乌肤性状主要受遗传控制,应着重对乌肤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8.
毛建  李韵 《湖北农业科学》2011,(20):4233-4234
试验选用青脚白羽鸡作母本,川东大黑鸡作父本进行测交,结果表明,以青脚白羽鸡作母本、川东大黑鸡作父本的测交组合经济性状效果较好,对其测交的羽色遗传效应较复杂,对丰富遗传育种理论和指导育种实践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添加辣木对肉用鸡的增重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辣木的营养特性,结合黄羽肉鸡(狄高鸡)对饲料转化率高的特点,运用辣木作为黄羽肉鸡饲料添加剂,观察黄羽肉鸡在含不同比例的辣木饲料下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在饲料中添加10%~20%的辣木叶粉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