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薄皮甜瓜内源激素对夜间不同温度的应答及果实内源激素与果实发育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HPLC方法,测定果实膨大期不同夜温处理后薄皮甜瓜果实中内源激素的含量,分析不同夜温处理下内源激素含量与单果重增长率的相关关系。【结果】薄皮甜瓜果实中内源GA3和ZT含量均在果实膨大前期出现高峰,IAA在果实膨大后期出现高峰,ABA含量一直维持较低的水平。不同夜温处理后薄皮甜瓜果实中内源激素含量变化明显。与其它处理相比,夜温9℃处理后,果实内源GA3、ZT、IAA含量均明显降低,GA3/ABA、ZT/ABA明显减小,ABA含量在果实发育后期明显升高,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夜温18℃处理后果实内源GA3、GA3/ABA含量明显低于夜温15℃和12℃处理。在薄皮甜瓜整个夜温处理过程中,夜温15℃和12℃间的内源激素无显著差异。进一步分析果实内源激素与果实膨大的关系表明,GA3/ABA与单果重增长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不适宜夜温下其二者直线相关的斜率较小,其中9℃最小。ZT/ABA与单果重增长率间,除夜温15℃和18℃达到显著正相关外,其它夜温处理均不显著。【结论】不同夜间温度对果实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不同,GA3和GA3/ABA可能与薄皮甜瓜果实生长具有一定的关系,同时还与其它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2.
3种修剪方法对文冠果芽内源激素含量和萌芽成枝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拉枝、刻芽、短截对文冠果同一枝条不同部位芽内源激素含量和萌芽成枝的影响,探讨促进文冠果花芽分化、提高产量的最佳修剪方式。【方法】对60株4年生文冠果样树的1年生枝条分别进行拉枝(角度分别为45°,60°,90°)、短截(轻短截、中短截、重短截)、刻芽(单刻芽、环刻芽)处理,以不拉枝枝条为对照1(CK1),以不刻芽和不短截枝条为对照2(CK2),研究各处理对文冠果1年生枝条顶部、上部、中部和下部芽的赤霉素(GA3)、生长素(IAA)、脱落酸(ABA)和玉米素(ZT)含量,GA3/ABA、ZT/IAA值,以及枝条生长发育和坐果的影响。【结果】(1)随着拉枝角度的增大,顶部和上部芽的GA3、IAA、ZT含量逐渐减少,ABA含量则逐渐增加,而中部和下部芽内源激素含量呈相反变化趋势。随着拉枝角度的增大,顶部和上部芽的GA3/ABA逐渐减小,而中部和下部芽呈相反趋势;顶部和中部芽的ZT/IAA逐渐减小,下部芽逐渐增大。60°拉枝枝条萌芽率为78.62%,单支可孕花数为28.44,单支坐果数为1.33,均为最高。(2)刻芽枝条上、中、下部芽内GA3、IAA、ZT含量增加,ABA含量减少。单刻芽处理枝条下部芽的GA3、IAA、ZT含量分别为2 139.94,323.82,282.98ng/g,均明显高于CK2处理;ABA含量最低,为183.12ng/g,明显低于CK2处理,GA3/ABA和ZT/IAA值分别达到11.71,0.87。单刻芽处理枝条的萌芽率达到73.35%,可孕花数达到21.78,单枝坐果数达到1.44个,均为最高。(3)随着短截程度的增强,枝条中部和下部芽的GA3、IAA、ZT含量上升,ABA含量降低。中短截枝条中部芽的GA3、IAA和ZT含量分别为2 580.53,1 290.27,269.55ng/g,均显著高于CK2,ABA含量为112.75ng/g,显著低于CK2和轻短截处理;GA3/ABA、ZT/IAA分别为22.89,0.68,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中短截的萌芽率为64.07%,单枝可孕花数、单枝坐果率分别为19.11和1.22。【结论】拉枝60°、单刻芽和中短截可以有效改变文冠果内源激素在枝条内的分布,明显削弱顶端优势,是适合文冠果的最佳修剪方式。  相似文献   

3.
尚磊  高倩  李悦  陈红 《南方农业学报》2022,53(11):3184-3191
【目的】明确蜂糖李幼果脱落规律及落果生理特性,为生产上保果调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对蜂糖李生理落果期间正常果和脱落果中的生长素(IAA)、赤霉素(GA3)、玉米素(ZT)和脱落酸(ABA)的含量进行测定,同时记录幼果脱落动态以及幼果和新梢的生长量。【结果】蜂糖李盛花后各时期正常果的单果重和果实直径均显著高于脱落果(P<0.05),正常果生长快速,脱落果生长缓慢;脱落果单果重积累速度慢,正常果直径的增长速度比落果快。蜂糖李整个落果期持续时间为花后14~70 d,分为快速落果期(花后14~28 d)和缓慢落果期(花后28~70 d),其中快速落果期为主要的落果发生时期,花后28 d为落果高峰,约82.73%幼果脱落。幼果在前期生长缓慢,花后42 d开始进入快速生长期;新梢生长呈快—慢—快的趋势,新梢生长在花后21~28 d与落果率呈正相关。整个生理落果期,正常发育的幼果中积累的GA3、IAA和ZT含量整体高于脱落果,ABA含量低于脱落果。正常发育果实中促进生长型与抑制生长型激素的比值[IAA/ABA、GA3/ABA、ZT/ABA和(IAA+GA3+ZT)/ABA]大于脱落果,说明果实中高水平促进生长型激素和低浓度抑制生长型激素有利于坐果。【结论】蜂糖李幼果中ABA含量高而GA3与IAA含量低可能是出现幼果大量脱落的根本原因,此外,新稍伸长也是致使果实脱落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弱光胁迫对黄瓜幼果生长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以2个坐果率不同的黄瓜高代自交系R103和Y1203为材料,经弱光胁迫对坐果期黄瓜幼果内源IAA、GA_3、ABA、ZT含量及IAA、GA_3、ZT与ABA的比值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弱光处理后,2份材料在开花当天IAA、GA_3、ABA含量及激素间的比值均低于对照;开花后2、4 d ABA含量均低于对照,GA_3含量R103显著低于对照,Y1203与之相反。IAA含量开花后6 d均显著低于对照,开花后2~6 d ZT含量R103显著低于对照,Y1203则高于对照。GA_3/ABA和ZT/ABA比值在开花当天均低于对照,开花后2、4、6 d均较对照显著升高。IAA/ABA比值开花后4 d均高于对照。内源激素含量和比值的这些变化可能是黄瓜在弱光胁迫下幼果对外界环境产生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白及块茎生长与叶片内源激素的相关性,为生产和科研中应用激素调控白及生长发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驯化苗、一年生和二年生3种不同年限的白及植株为材料,分别测定其苗期、生长旺盛期、开花期、块茎膨大期、衰老期和采收期的块茎质量、多糖含量及叶片内源吲哚乙酸(IAA)、赤霉素(GA3)、玉米素(ZT)和脱落酸(ABA)的含量。使用ELISA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测定激素含量;使用苯酚—浓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结果】3种不同年限的白及植株其块茎质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并均在采收期达最大值;多糖含量也呈上升趋势,除二年生植株外,驯化苗和一年生植株均在采收期达最大值;叶片中ZT、IAA和GA3 3种激素含量均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而ABA的含量变化在整个生长期间总体呈上升趋势。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块茎质量与多糖含量从开花期开始表现出显著正相关,并在采收期达到极显著相关;叶片内源ABA与块茎质量和多糖含量在苗期至开花期时呈负相关,从块茎膨大期开始直至采收期呈正相关,并在块茎膨大期表现出显著相关。【结论】为在苗期时促进根系活力,保证其对土壤中矿物质等各类营养元素的吸收,应定期对叶片外施ZT和IAA;生长旺盛期时适时外施IAA,并着重外施GA3,以增强叶片光合能力,促进植株光合产物的运输积累;块茎膨大期为促进块茎持续膨大和产物积累,可适当叶片外施ABA。  相似文献   

6.
以永嘉早香柚为试验材料,以琯溪蜜柚为授粉品种,统计不同生长时期授粉果实和对照的裂瓣指数,测定果实IAA、GA_3、ZT、ABA 4种内源激素含量,分析授粉处理对永嘉早香柚内源激素的影响。结果表明,7月中旬至11月中旬,授粉处理可显著降低永嘉早香柚果实的裂瓣指数,授粉果实和对照IAA、GA_3、ZT、ABA含量的变化趋势较为一致,但授粉果实的4种激素含量显著增加,其中授粉果实的IAA含量为同时期对照的1.94~3.23倍,GA_3含量为1.92~4.67倍,ZT含量为2.09~3.43倍,ABA含量为1.98~2.96倍。推测果实内裂发生初期出现的ZT含量急剧上升可能导致对照囊瓣开裂,授粉果实中高ABA含量抵消了部分ZT激素的作用从而抑制了囊瓣开裂。该研究为阐述永嘉早香柚果实内裂机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测定树上干杏开花坐果期3种内源激素含量的动态变化,研究内源激素对树上干杏开花、落花及坐果的调控机制,为树上干杏内源激素在花期调控,提高杏坐果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10年生树上干杏植株为材料,分别于花期、坐果期,采集花芽、花朵或幼果,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其内源激素赤霉素(GA3)、油菜素内酯(BR)和脱落酸(ABA)的含量。【结果】内源激素GA3含量194.12 ~511.17 pg/mL范围内,对花芽的发育起促进作用,幼果的发育需要较高水平的GA3;内源激素BR(125.8~153.65 ng/L)对花芽发育以及成花具有促进作用,坐果期初期较高含量的BR可能利于幼果的发育;低含量(72.71 ~105.12 μg/L)的ABA可能利于花芽萌动,激素间相关性分析显示ABA与BR含量、ABA与GA3含量、BR与GA3含量极显著相关。【结论】花芽膨大期初期GA3含量最低,盛花期末期达到峰值,之后呈下降趋势;内源激素BR含量在露萼期和盛花期出现峰值,从盛花末期开始下降;花芽膨大期ABA含量处于低水平状态,之后总体为上升趋势,盛花末期ABA含量达到峰值后下降。高含量的ABA可能会促进杏花开放衰老,低水平的ABA可能利于幼果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研究复混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红枣果实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影响。【方法】选用4年生密植骏枣为对象,以5-氨基乙酰丙酸、赤霉素和脲型细胞分裂素为材料进行复配7个配方,调查分析其在盛花初期喷施后对果实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果实形态特征、产量以及品质特征。【结果】(1)5-ALA与GA_3混合使用时,GA3浓度越高,IAA和CTK的含量越高;相同浓度的5-ALA、GA_3与不同浓度的CPPU组合使用时,幼果初期的IAA含量逐渐升高,且CPPU浓度越高,IAA的含量越大,越有利于坐果。(2)较高浓度5-ALA显著降低了红枣果实内源激素IAA和CTK的含量,但提高了IAA/ABA的比值,促进果实内部激素水平达到一个相对平衡状态,有利于减少红枣生理落果。(3)果实单果重分别较对照提高了30.24%和20.89%;产量较对照分别提高了43.85%和38.00%;降低了总糖和总酸的含量,但糖酸比较对照分别提高了19.35%和19.07%。【结论】故在枣树盛花初期间隔7d喷施2次20μl/L 5-ALA或5μl/L 5-ALA+5μl/L GA_3+15μl/L CPPU均有增加产量和改善果实品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山药不同生长发育阶段主要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规律,以及不同山药品种形态指标与5种内源激素的相关性,为进一步研究山药生长发育的生理机制和指导山药的高产优质栽培奠定基础。【方法】以毕克齐山药和河北安平白山药7个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块茎为材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了脱落酸(ABA)、赤霉素(GA_3)、生长素(IAA)、茉莉酸(JA)、玉米素(ZR)等5种内源激素含量,并分析不同生长期内源激素含量的动态变化,以及山药形态指标与内源激素的相关性。【结果】在两个山药品种块茎膨大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IAA和ABA含量总体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内源激素ZR和GA_3含量有变化,但比较稳定;内源激素JA含量,两个品种均呈下降趋势,尤其是河北安平白山药的JA含量与形态指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说明JA明显抑制了河北安平白山药块茎的周长增加、重量增加及伸长生长;内源激素IAA和JA在不同生长期的含量水平高低,两个品种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结论】内源激素ABA、GA_3、IAA可促进2个山药品种块茎生长发育,其中ABA、IAA对毕克齐山药块茎伸长的促进作用更显著;而内源激素ZR、JA可促进河北安平白山药的块茎形成及初期块茎周长的增加。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外源激素赤霉素(GA_3)与脱落酸(ABA)处理对休眠解除过程中兰州百合鳞茎内源激素的变化规律.【方法】以百合品种‘兰百1号’为试验材料,采取外源GA_3与ABA浸泡处理百合种球12h,测定在2℃贮藏条件下,兰州百合鳞茎内源激素的含量.【结果】在打破休眠过程中,外源GA_3处理的百合鳞茎内源GA_3、ABA、IAA与ZR含量及比值变化的速率加快、提前达到最值,且百合鳞茎萌发时间提前15d;ABA处理结果正好相反,变化速率变缓、延缓到达最值,且百合鳞茎萌发时间推迟20d.【结论】根据相关分析结果初步判定,‘兰州百合’打破休眠主要受内源GA_3和ABA的调控,可能还与两者的比值有关.外源GA_3会促进‘兰州百合’休眠的解除,外源ABA则会抑制休眠解除,二者均可通过使与休眠相关的内源激素变化来调控休眠进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滇杨和毛白杨插穗基部皮层内源激素测定,探讨插穗生根过程中内源激素对不定根形成的影响。【方法】以易生根的滇杨和难生根的毛白杨为试材进行扦插繁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2种杨树插穗基部(土面以下)皮层内源生长素(IAA)、脱落酸(ABA)、赤霉素(GA3)和玉米素(ZT)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滇杨插穗7 d时产生愈伤组织,21 d时不定根形成,毛白杨21 d出现愈伤组织,直至49 d都无不定根形成。滇杨插穗基部皮层内IAA和ZT含量均略高于毛白杨,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毛白杨插穗基部皮层于整个观测期内有高浓度的ABA和GA3富集,且与滇杨插穗基部皮层的含量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结论】IAA或ZT并不是影响毛白杨扦插难生根的主要因素,而高含量的ABA和GA3可能抑制了其插穗不定根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赤霉素(GA_3)处理对轮台白杏坐果率及品质的影响,为杏果实调控奠定基础。【方法】以轮台白杏为研究对象,在盛花期和花后20 d分别喷施40、90和140 mg/L浓度的GA_3,在花后20 d统计坐果率,定期测定果实纵径、横径、侧径及单果重,果实成熟后测定果实品质。【结果】GA_3处理后均能有效提高果实坐果率,同时能有效促进果实纵径、横径、侧径的增大,但果实的品质有所降低。90 mg/L处理对提高轮台白杏的坐果率效果最明显,与对照相比,坐果率提高了117.32%,在40和90 mg/L GA_3处理后,果实膨大的效果与GA_3浓度成正相关,当浓度达到140 mg/L时,果实膨大现象不明显。【结论】90 mg/L浓度GA_3处理能显著提高产量,可运用于轮台白杏生长发育的调控。  相似文献   

13.
高朗一号毛叶枣果实发育期间内源激素含量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高朗一号毛叶枣果实不同发育时期IAA、GA3、ABA和ZT含量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在第一次快速生长期,果实中IAA和GA3含量均有所减少,ABA含量极低,ZT含量较高;在缓慢生长期,果实中IAA、GA3和ABA含量均较快增长,且均在缓慢生长期末期或第二次快速生长期初期达最高,而ZT含量急剧降低,至坐果后70天达最低;在第二次快速生长期至果实成熟,IAA和GA3含量逐渐减少,ABA先减少后增加,变化不大,ZT含量先增加后减少.IAA、GA3、ABA和ZT的平衡作用有利于果实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4.
以勒杜鹃(Bougaivillea glabra)为材料,研究成花过程中叶片内源激素含量和碳氮营养的变化,为勒杜鹃花期调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勒杜鹃花芽分化前期L姐和GA3含量降低,ABA、ZT含量的升高;花芽分化中期GA3、ABA含量继续上升,ZT略有下降;花芽分化末期,ZT/IAA、ABA/IAA、ZT/GA3、ABA/GA3比值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上升,在初花期时ZT/IAA、ZT/GA3呈现下降趋势。勒杜鹃花芽分化过程中可溶性糖含量先升后降,总氮含量持续下降。  相似文献   

15.
为了明确火龙果花、果发育期间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特点及4种激素的协同作用,研究激素调控火龙果花、果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为外源喷施激素调控花期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1)生长期红心火龙果植株的正常结果枝中吲哚乙酸(IAA)含量较高,白玉龙、双色、以色列黄龙表现为花期结果枝中细胞分裂素(CTK)含量较高,除白玉龙和以色列黄龙外均表现为正常结果枝中赤霉素(GA)含量较高,同时上述品种均表现为果期带果结果枝中脱落酸(ABA)含量较高。CTK、ABA作为促花激素,大多作用于花期,对火龙果花的花芽分化及花的发育起到促进作用。(2)在火龙果花、果发育过程中,红心火龙果各品种IAA、CTK含量均表现为在花期呈逐渐上升的趋势,至初果期达到最大值,说明IAA与CTK在火龙果的坐花、坐果期均具有促进花和果实生长的作用。GA含量的变化情况与之相似,ABA含量呈波浪式变化,在花发育的前期ABA水平较高,促进花的发育,坐果期ABA含量较高,促进火龙果花向果实转化的过程以及花的脱落。(3)火龙果发育过程中CTK/ABA呈波浪式变化,到初果期时达到最大值,盛果期时逐渐降低。除以色列黄龙品种外IAA/ABA也呈波浪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NaCl处理对酸枣幼苗叶和根系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NaCl浓度处理及不同时间下,酸枣幼苗叶、根中脱落酸、生长素、赤霉素、玉米素4种内源激素的含量。【结果】与0 mmol/L NaCl处理相比,处理时间相同时,酸枣幼苗叶和根在50、100、150、200 mmol/L NaCl处理下ABA含量显著增加,IAA、ZT、GA3的含量、IAA/ABA、GA3/ABA的比值整体显著下降。与处理0 h相比,不同浓度NaCl处理下,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酸枣叶,根的ABA含量显著升高,IAA/ABA、GA3/ABA的比值均显著降低;100 mmol/L NaCl处理下,酸枣叶和根的GA3、IAA、ZT含量显著下降。【结论】NaCl处理下,处理时间相同时,酸枣幼苗通过增加叶和根ABA含量,降低叶和根IAA、ZT、GA3含量、IAA/ABA和GA3/ABA的比值适应盐胁迫。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多糖和激素对珠芽魔芋多叶形成的作用,为调控珠芽魔芋多叶萌发生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20年,分别采集自然生长珠芽魔芋1叶期至4叶期幼苗,以当年仅着生1片复叶的花魔芋为对照,测定各时期的叶柄长、球茎鲜质量和根长,以及各器官中还原性多糖、淀粉以及玉米素(ZT)、赤霉素(GA3)、生长素(IAA)和脱落酸(ABA)含量变化;2021年,分别以20 μg/L ZT溶液和40 μg/L IAA溶液喷施珠芽魔芋幼苗,以喷施清水的珠芽魔芋幼苗为对照,分别采集幼苗1叶期至4叶期最新萌发嫩叶,测定各时期新叶中ZT、GA3、IAA和ABA含量。【结果】(1)2020年,随着生长期延长,珠芽魔芋幼苗各生长时期的叶柄长、球茎鲜质量和根长均呈增加趋势,但是均低于花魔芋。各时期珠芽魔芋幼苗各器官中还原性多糖、淀粉含量均随着生长期的延长而增加;新叶中的还原性多糖和淀粉含量比老叶低。随着生长期的延长,珠芽魔芋幼苗叶片和根的ZT含量均明显增加,各时期新叶ZT含量比老叶低;而叶柄和球茎的ZT含量明显降低。随着生长期的延长,珠芽魔芋幼苗各器官中GA3、IAA和ABA含量逐渐上升,新叶GA3、IAA和ABA含量总体比老叶高。随着生长期的延长,各时期花魔芋不同器官糖和激素含量变化幅度较小,且均低于珠芽魔芋。(2)2021年,与对照相比,喷施ZT后,珠芽魔芋幼苗嫩叶ZT含量明显增加,且明显促进了幼苗侧叶形成速度;喷施IAA明显增加了幼苗IAA、GA3和ABA含量,显著抑制了珠芽魔芋幼苗侧叶形成。【结论】珠芽魔芋中较高含量糖分和ZT及较低含量GA3、IAA和ABA有利于珠芽魔芋侧叶萌发和生长。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了研究有机酸对草莓果实成熟的影响及开发成熟调控技术。【方法】首先分析草莓果实发育期间pH值的变化;其次以清水为对照,用0.5%的醋酸对草莓大绿果进行喷施处理并结合酶联免疫法检测处理后草莓果实中内源激素水平的变化。【结果】结果表明,随着草莓果实的着色成熟,pH逐渐增加。同对照相比,0.5%醋酸处理显著抑制草莓果实的成熟;除GA_3外,0.5%醋酸处理显著促进了多种激素的积累,如IAA、IPA、GA4、ZR、MeJA、ABA和BR,尤其ABA和IAA成倍数增加。【结论】醋酸可有效延缓草莓果实的成熟,这种作用与ABA和IAA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菠萝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内源激素变化及品质形成特点,为菠萝品种改良和优质栽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巴厘菠萝果实发育过程中的主要内源激素、可溶性糖、有机酸和维生素C(Vc)含量,并分析其变化规律.[结果]在菠萝果实发育过程中,其单果重呈不典型的单S形曲线变化趋势;玉米素(ZT)含量最高,呈先升高后下降再升高的变化趋势;吲哚乙酸(IAA)含量呈先降后升、再降再升的动态变化;脱落酸(ABA)含量变化与ZT相似,幼果期ABA含量随着果实发育不断升高,进入果实膨大期后趋于稳定,成熟期缓慢上升;赤霉素(GA3)微量存在.在菠萝果实发育过程中,糖分积累以果糖、葡萄糖和蔗糖为主,果糖和葡萄糖含量随果实发育逐渐升高,而幼果期蔗糖含量逐渐下降,进入果实膨大期至成熟期后蔗糖含量急剧升高;有机酸积累以马来酸、柠檬酸和苹果酸为主,幼果期以苹果酸和马来酸积累为主,进入果实膨大期后柠檬酸含量急剧升高,成为成熟菠萝的主要有机酸;此外,在菠萝果实发育过程中检测到微量的富马酸和酒石酸.Vc含量在果实发育初期不断升高,进入成熟期后急剧下降.[结论]ZT和ABA是影响菠萝果实发育及成熟的重要内源激素,其含量随果实的发育呈动态变化;蔗糖和柠檬酸是决定巴厘菠萝果实品质的主要可溶性糖和主要有机酸.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究西瓜四倍体与二倍体反交种子败育的原因,以蜜枚的二倍体和四倍体为材料,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对授粉后1~13 d果实内赤霉素(GA)、玉米素核苷(ZR)、脱落酸(ABA)和生长素(IAA)4种内源激素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蜜枚二倍体与四倍体西瓜正交果实发育过程中,ZR和ABA呈现升高-降低-升高-降低的趋势,GA_3和IAA呈现降低-升高-降低-升高的趋势,蜜枚二倍体与四倍体西瓜反交授粉后3~4 d ABA含量较高,授粉后7 d GA和IAA含量较低,授粉后5 d GA_3平均水平低于正交。这样的差异可能就是反交种子败育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