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在传至70代的永生化猪血管内皮细胞接种猪瘟兔化弱毒,72 h后收取细胞上清液并对处理的细胞进行传代培养,分别检测第70、75、80、90、100、105代接毒细胞中病毒,观察各代细胞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接种猪瘟兔化弱毒后20代(第90代永生化猪血管内皮细胞)的细胞与正常的形态相似,但传至接毒后35代(第105代永生化猪血管内皮细胞)时,细胞稍有拉长现象。各代次细胞中都有猪瘟兔化弱毒的检出。本研究为永生化猪血管内皮细胞生产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新鲜收集的毒害艾美耳(Eimeria necatrix)球虫卵囊,一部分未孢子化即贮存在4℃冰箱,另一部分在28℃恒温水浴根荡孢子化48小时后再贮存在4DC冰箱。2个月后将先贮存的未孢子化卵囊在上述同等条件下进行孢子化48小时,然后两部分卵囊作致病力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先贮存后孢子化卵囊的孢子化率和致病力都明显下降,先孢子化再贮存的卵囊存放2个月后其致病力各项指标也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布鲁菌感染宿主细胞早期泛素化修饰蛋白质组表达变化并筛选出影响免疫应答的关键调控蛋白,通过Label-free和泛素化富集技术以及高分辨率LC-MS/MS联用的定量蛋白质组学研究策略,对布鲁菌16M感染11 h (感染5 h,胞内复制6 h)后的巨噬细胞和未感染布鲁菌16M的巨噬细胞进行了泛素化蛋白质组学定量研究,数据库检索分析了16M感染后的巨噬细胞和未感染的巨噬细胞差异表达的泛素化位点对应的蛋白质,并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出16M感染巨噬细胞后可造成宿主免疫抑制的关键蛋白质。结果显示,共鉴定出349个蛋白质上580个泛素化位点。布鲁菌16M感染组相对于未感染组167个蛋白质上259个位点泛素化修饰水平发生上调,212个蛋白质上321个位点泛素化修饰水平发生下调(差异倍数1.5,P0.05);35个泛素化修饰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可能与布鲁菌感染后宿主的免疫应答有关,其中27个泛素化修饰的下调蛋白质(如Bcap31、Btk、Faf1和Akap31等),1个泛素化修饰上调蛋白质Ubqln1可能是布鲁菌感染宿主后造成免疫抑制的关键蛋白。本研究筛选获得了布鲁菌16M感染宿主细胞免疫相关差异表达的泛素化修饰蛋白质,初步揭示布鲁菌能够调控宿主免疫信号通路、自噬和凋亡等免疫应答过程中相关蛋白质的泛素化修饰,为进一步研究布鲁菌感染后调节宿主泛素化修饰进而形成免疫逃逸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鸡球虫Etp28基因在球虫不同生活阶段转录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体外转录技术和RNase保护法进行Etp28基因转录活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未孢了化卵囊和孢子化12h的卵囊中均未发现Etp28基因的转录活动从孢子化36h后Etp28基因的转录渐趋活跃,至孢子化后120h达到最高峰。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旨在探究猪精子获能处理对精子蛋白泛素化水平的影响以及添加泛素结合酶(E2)抑制剂NSC697923对精子蛋白泛素化水平和精卵结合能力的影响。实验设6个处理,即空白对照组(未添加任何试剂)、阴性对照组(添加DMSO)和4个NSC697923处理组(5、10、15、20μmol/L NSC697923)。通过Western blotting方法定量分析获能精子的泛素化水平以及抑制泛素化后精子的获能水平;采用Hoechst染色法检测NSC697923处理组精子与成熟卵母细胞共孵育6 h后精子的黏附率。结果表明:猪精子获能后精子蛋白的泛素化水平显著高于鲜精组;NSC697923处理组未能检测到精子获能状态;NSC697923处理组精子黏附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综上表明,泛素-蛋白酶体系统是猪精子获能过程必不可少的一环,获能伴随着精子蛋白泛素化水平上调,抑制泛素化后精卵结合能力下降,据此提出把精子蛋白泛素化作为检测精子获能标志的可能性,但仍需要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牧草种子丸粒化技术,试验采用平皿测定法对中华羊茅丸粒化处理后种带真菌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中华羊茅丸粒化处理后种子外部带真菌的带菌量为34 400 cfu/g,裸种子外部带真菌的带菌量为26 600 cfu/g;丸粒化处理后种子外部带真菌的种类主要是青霉属(penicillium)、根霉属(Rhizopus)、镰刀菌属(Fusarium)、交链孢菌属(Alternaria)和附球菌属(Epicoccum Link),同时还检出了曲霉属(Aspergillus)、毛霉属(Mucor)、丝核菌属(Rhizoctonia)、腐霉属(Pythium)等真菌。无论是中华羊茅丸粒化处理后的种子还是裸种子,种子内部带真菌的种类主要是镰刀菌属(Fusarium)、青霉菌属(Penicillium)、交链孢菌属(Alternaria)和根霉属(Rhizopus);与裸种子内部带真菌相比较,丸粒化处理后种子内部带真菌的种类变化不大,但丸粒化处理后种子内部带真菌的带菌率有所增加,而且种子内部带真菌的分离频率也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罗非鱼产业发展较为低迷,健康可持续发展受到影响。中山市坦洲特色水产研究工作站为拓展罗非鱼产品市场供给多元化、提升罗非鱼品质和价值,推动罗非鱼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引进应用示范了罗非鱼脆化养殖模式。在坦洲镇罗通水产养殖场和强晟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坦洲养殖基地,率先开展两种罗非鱼脆化养殖模式的效益比较分析研究。模式1选用大规格罗非鱼(约1 kg)直接进行脆化养殖;模式2采用罗非鱼幼鱼(12.5-25.0 g)原塘养殖后再进行脆化,其中养殖30 d后脆化80 d记为模式2-1;养殖50 d后脆化100 d记为模式2-2;养殖60 d后脆化100 d记为模式2-3;养殖60 d后脆化120 d记为模式2-4。经养殖管理和数据追踪,比较分析不同养殖模式条件下渔获量、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等指标。结果发现,不同养殖模式的存活率都高于97.00%。养殖模式2-1单位产量低于养殖模式1,而其他模式都高于养殖模式1。养殖模式1的经济效益远高于养殖模式2,养殖模式1的单位利润为40.86元/m2,投入产出比1∶1.63,成本利润率为63.28%。养殖模式2的单位利润为-0.75-6.3...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微囊化益生菌制备方法的总结,描述了微囊化囊壁材料微囊化技术,以及微囊化益生菌在畜牧业领域的应用,益生菌包被后形成微囊化益生菌,可以更好地保护益生菌,并避免外界环境对益生菌的影响,更好地发挥益生菌的功效,对研究包被益生菌在动物肠道内的作用有很大贡献。  相似文献   

9.
以9种常见的柞树菌根真菌为试验材料,对当年生柞树幼苗进行接种,并对接种后柞树的株高生长量、菌根化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菌种回接后的菌根化率也不同,其中1号、2号、4号和5号菌种的菌根化率明显高于其它菌种;菌根化(1a)的柞树,其生长量明显高于对照;另外,菌种不同,柞树的生长量也不同。其中,1号、2号菌种的生长量最大。  相似文献   

10.
灌丛化(shrub encroachment)是全球陆地生态系统重要的生态现象之一,是影响草地碳库的重要过程。灌丛化由全球气候变化、降雨、火烧和生物活动等多因素共同作用形成,对区域环境、气候、土壤性质和碳循环影响显著。目前灌丛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仍存在分歧,表现在不同气候和降雨梯度下灌丛化后土壤有机碳/氮储量、养分循环和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等差异。本文总结和归纳了灌丛化形成与控制因素、灌丛化对团聚体稳定性、酶活性和土壤碳、氮循环的影响。灌丛化改变了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和酶活性,进而影响土壤呼吸以及土壤生源物质的存储、分解和循环,这将显著影响区域乃至全球气候变化。因此分析提出,今后应进一步加强对灌丛化形成过程长期的定位观察研究,以便了解灌丛化的可控因素,并加强对灌丛化后土壤有机碳库、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变化对碳氮循环进程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研究。  相似文献   

11.
采用单卵囊分离技术,从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某兔场兔球虫混合感染样品中获得1株球虫,用其接种无球虫兔进行增殖,根据其形态、大小等特征和PCR鉴定确定其种类,并对其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该虫株寄生于小肠中后段,卵囊呈梨形,孢子化后有卵囊残体,潜隐期为198h,孢子化时间为36h。通过随机测定100个孢子化卵囊后发现,孢子化卵囊的大小为(26.7~34.5)μm×(16.9~24.1)μm,形状指数1.41~1.55。对照相关文献并进行PCR鉴定,确定该虫株为纯种肠艾美耳球虫。当兔感染3×103个/只以上该虫株孢子化卵囊后,出现精神沉郁,排出干粪或稀粪等球虫病临床症状或死亡,且增重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感染3×103个/只该虫株孢子化卵囊后第11天剖检,小肠中后段可见明显的肠壁增厚,褶皱增多并伴有出血;病理切片可见空肠黏膜充血、出血,浆液渗出,黏膜层见大量典型虫体。结果表明该虫株具有强致病性。  相似文献   

12.
钙蛋白酶在肉嫩化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钙蛋白酶在宰后肉类成熟过程中通过降解肌肉蛋白质而提高肉嫩度.作者阐述了与肉嫩化有关钙蛋白酶的结构,在肉宰后成熟过程中的嫩化作用,宰后活性变化及影响钙蛋白酶活性的理化因素等.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所长秦富表示,目前我国畜禽粪便等废弃物处理的方式主要有三种:肥料化处理、能源化处理及饲料化处理。其中肥料化处理是利用最为广泛的模式,包括未经处理直接还田、干燥后还田和有机肥还田。  相似文献   

14.
用猪瘟兔化苗免疫后出现的新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注射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后仍发生猪瘟我国自1957年使用猪瘟兔化苗预防猪瘟以来,已收到显著效果,大规模典型猪瘟未再出现。但非典型猪瘟仍不断发生,危害严重。其发生原因是由于多年来猪瘟兔化苗在  相似文献   

15.
自农业部颁布兔化猪瘟弱毒疫苗的制作方法,并加以推广应用后,近几年来兔化猪瘟弱毒疫苗已成为目前我国农村扑灭猪瘟的有力武器,全国各地已广泛使用。根据各地使用的结果已肯定兔化猪瘟弱毒疫苗有其多方面的优点,如在注射后短时间即可产生免疫力,其所产生的免疫力亦较之一般猪瘟疫苗(如结晶紫疫苗)为强,而且成本低廉,制造  相似文献   

16.
白头翁汤复方及组分对柔嫩艾美耳球虫卵囊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白头翁汤复方及组分对球虫孢子化率及孢子化卵囊致病性的影响,探讨白头翁汤的抗球虫机理。结果显示,白头翁及其总皂苷对球虫的孢子化抑制效果较好,白头翁汤、黄柏、黄连和秦皮的抑制效果较差。相同浓度下,随时间的延长,孢子化率呈上升趋势;相同时间下,药物的浓度越高,抑制效果越好;中药处理孢子化卵囊后再接种鸡,各中药组除白头翁汤和白头翁对孢子化卵囊有一定的抑杀作用外,其余各组对孢子化卵囊均无效。  相似文献   

17.
1 浆化。甘薯、木薯、豆类及饼粕等,应浸泡后打浆饲喂。 2.芽化。籽粒饲料发芽生长到10厘米时,其中的维生素,特别是胡萝卜素的含量极丰富,是种畜和幼畜的良好维生素来源之一。 3.风化。青鲜饲料含营养丰富,收割后应及时风  相似文献   

18.
自20世纪70年代以后。猪瘟无论在病原、流行特点、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方面都趋向慢性化和非典型化。特别是怀孕母猪感染后常为带毒者,临床症状和病变极轻微,但却能引起流产、死胎、木乃伊化和弱仔、新生仔猪先天震颤覆持续病毒血症等综合症。  相似文献   

19.
一、免疫预防(一)猪瘟污染严重的猪场可实行仔猪超前免疫(哺乳前免疫),即仔猪出生后,每头注射猪瘟兔化细胞苗2头份,待2~3小时后再放回母猪身边吃乳。仔猪于断奶前2~3天进行二免,每头注射猪瘟兔化细胞苗4头份。三免在二免后1个月左右进行,  相似文献   

20.
将家蚕丝素蛋白通过化学接枝反应制备具有抗凝血功效的硫酸化丝素蛋白医用材料。经动物的热原试验、皮内刺激试验、皮肤致敏试验、急性毒性试验以及体外溶血试验,对硫酸化丝素蛋白进行生物相容性评价。结果表明:3只注射受试硫酸化丝素蛋白溶液后的家兔体温仅升高0.2、0.3、0.1℃,未引起热原反应;家兔试验部位和周边组织出现的少量红斑或红肿在72 h后自然消退,无刺激反应;涂抹受试溶液后连续3 d,小鼠的试验部位和周边组织均未出现红斑、水肿等致敏反应;小鼠腹腔注射受试溶液后生理活动及生长正常,无毒性反应;受试溶液在体外溶血试验中无溶血现象。各项试验结果提示:硫酸化丝素蛋白材料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具有在生物医学材料领域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