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明利用人工接菌发酵雪茄烟叶优势,为改善雪茄烟叶品质提供基础。【方法】利用从不同国家的成品雪茄烟支中分离筛选的DV1(大卫杜夫2000)、FZ1[富恩特OPUS X(父与子)二十周年纪念版]、FZ2[富恩特OPUS X(父与子)二十周年纪念版]、FZY8[富恩特OPUS X(父与子)二十周年纪念版]、MT1(蒙特2号鱼雷)、MTT4(蒙特2号鱼雷)、ZLX10(罗密欧朱丽叶短身丘吉尔)、GL2(高希霸罗伯图)8株优势菌株发酵雪茄烟叶,比较分析优势菌株对雪茄烟叶品质的影响。【结果】FZ1、ZLX10和GL2接种发酵后显著增加雪茄烟叶中总糖、还原糖和总酚含量,显著降低植物碱、苹果酸、丙二酸、丁二酸、硬脂酸和油酸的含量,也增加草酸和亚油酸的含量,但对总氮、钾和氯化物含量无明显影响,经鉴定FZ1、ZLX10和GL2均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结论】接种FZ1、ZLX10和GL2发酵雪茄烟,可明显提高其吃味、烟气等品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发酵方法对四川德阳雪茄茄芯烟叶堆积发酵过程中品质因素的影响,为提高国产雪茄烟叶质量提供技术参考。【方法】采集雪茄茄芯烟叶发酵过程中不翻堆(T1)和翻堆(T2)处理烟叶样品,采用多重数据差异显著法对烟叶物理特性、化学成分和中性致香物质动态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并评价发酵后烟叶感官质量。【结果】发酵过程中烟堆最高温度为46.5℃,发酵至第21 d时T1和T2处理烟堆温度分别为39.5和38.5℃,烟叶含水率分别为19.1%和18.7%。发酵过程中烟叶叶质重和叶厚呈下降趋势,发酵至第20 d T2处理叶质重和叶厚显著高于T1处理(P< 0.05,下同);拉力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发酵至第10 d T1处理拉力显著高于T2处理。发酵前茄芯烟叶总糖和还原糖含量较低,发酵至第5 d T2处理总糖含量显著高于T1处理;发酵至第20 d,T1处理烟叶氯、总氮和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T2处理,T2处理烟叶钾含量显著高于T1处理。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在发酵第15 d时含量最高,发酵至第20 d,T2处理法尼基丙酮、β-大马酮、巨豆三烯酮2和巨豆三烯酮4含量显著高于T1处理;T2处理棕色化反应产物在发酵第10 d开始显著高于T1处理,发酵至第15 d时糠醇和5-甲基糠醛含量最高;发酵过程中苯丙氨酸转化产物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发酵至第20 d T2处理苯甲醇、苯乙醇和苯乙醛含量均显著高于T1处理;T2处理烟叶发酵10~20 d的茄酮含量显著高于T1处理,发酵至第15 d时苯甲醇和苯乙醛含量达最大值。发酵20 d后,T2处理烟叶烟气甜感突出,刺激性和杂气明显降低,焦甜香和醇甜香突出,余味舒适,可燃吸指标平衡感优于T1处理。【结论】发酵过程中翻堆处理能提高雪茄茄芯烟叶中性致香物质含量,降低烟叶杂气和刺激性,获得香气和吃味较好的雪茄烟叶。  相似文献   

3.
以CX-014雪茄茄衣晾制结束后的烟叶为材料,对其进行微生物分离纯化,从中筛选出了一株产酶丰富且酶活均处于中高水平的菌株H1,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该菌株进行了鉴定,并探究了在雪茄烟叶发酵过程中添加外源苯丙氨酸和葡萄糖对该菌株降解烟叶中大分子物质、增加雪茄烟叶香气成分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H1菌株被鉴定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在添加外源营养物的条件下经菌株H1发酵后的雪茄烟叶中果胶降解率达到34.93%,淀粉、木质素、蛋白质和纤维素等大分子物质的含量也明显降低;当接菌量为2.4×107 CFU/g,并添加0.25%苯丙氨酸和0.5%葡萄糖的外源物质的情况下,雪茄烟叶在37℃下发酵6 d后,烟叶中新增了异佛尔酮和2,5-十八碳二炔酸甲酯等香气物质,且β-大马酮、2-仲-丁基环戊酮等的含量明显增多,香气得到明显改善。同时,菌株H1的产香发酵成本低,操作工艺简单,可以在工业生产中推广,以提高烟叶品质。  相似文献   

4.
为给高香气雪茄烟叶生产提供技术参考,本试验以主栽雪茄烟品种德雪1号为材料,以生产上常规施肥为对照(CK),设计6个不同中微量元素配施处理(CK+Mg、CK+S、CK+Mg+S+Zn、CK+Mg+S+Mn、CK+Mg+S+B和CK+Mg+S+Zn+Mn+B),研究其对发酵后雪茄烟叶中性致香成分、非挥发性有机酸含量的影响,并分析发酵后烟叶中性致香成分与非挥发性有机酸含量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中微量元素配施显著提高发酵后烟叶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类西柏烷类降解产物、叶绿素降解产物含量,提高中性致香物质及非挥发有机酸总量。烟叶非挥发性有机酸总量与2-乙酰基吡咯、新植二烯呈显著正相关,与β-大马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苯甲醇、苯乙醇、5-甲基糠醛和巨豆三烯酮3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芳樟醇、2,6-壬二烯醛、芳香族氨基酸类代谢产物及其它类香气成分总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处理间综合比较,T2处理(CK+S)发酵后烟叶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和螺岩兰草酮、藏花醛、愈创木酚含量最高,其它类香气成分及中性致香成分总量也最高,非挥发性有机酸含量适宜,2-乙酰基呋喃、新植二烯、β-大马酮和其它类香气等致香成分含量积累俱佳。...  相似文献   

5.
为了更好地协调雪茄烟叶中多酚类物质含量和提升烟叶感官质量,通过特异性筛选产多酚氧化酶菌株,将其应用于雪茄烟叶发酵中,测定发酵烟叶挥发性化合物含量和分析烟叶感官质量,探究产多酚氧化酶菌株对雪茄烟叶品质改善的机制。结果表明,共筛选出3株菌株(C1、C2和C3)可降解绿原酸,产多酚氧化酶活性分别为116.67、41.67、141.67 U/mL。产多酚氧化酶的菌株应用于雪茄发酵能够丰富烟叶香韵类型、减轻烟叶杂气、提升烟叶感官质量和提高烟叶工业可用性,其中菌株C2发酵烟叶香气质、香气量、杂气和透发性等指标改善最明显。发酵烟叶中2,6-二甲基吡嗪、2,5-二甲基吡嗪等美拉德反应产物,壬酸乙酯、3-甲基戊酸等脂肪酸降解产物和苯甲醇、苯甲醛、苯乙酸乙酯等芳香族氨基酸降解产物的含量增加。多酚物质降解能够增加美拉德反应前体和芳香族氨基酸前体物质,促进美拉德反应产物和芳香族氨基酸降解产物转化;同时,多酚的氧化降解减少对微生物代谢生长的抑制,使得发酵烟叶中乙酸乙酯积累。综上,产多酚氧化酶菌株能够促进烟叶美拉德反应产物和芳香族氨基酸降解产物含量的增加,较好地改善雪茄烟叶品质。  相似文献   

6.
为探明茅台酒致香微生物在烟叶醇化中的应用效果,采用单因素法,进行烟叶不同部位(上部烟叶,中部烟叶,下部烟叶)、不同温度(30℃,40℃,50℃)和不同发酵时间(10d,15d,20d,25d)的单菌液(枯草芽孢杆菌)和混合菌液(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和解淀粉酶芽孢杆菌)发酵试验,研究不同处理对烟叶致香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烟叶的致香成分含量上部烟叶以复合菌处理的较高,中部和下部烟叶以单菌处理的较高;发酵温度控制在30~40℃较为适宜,30℃时复合菌处理烟叶的致香成分含量最高,40℃时单菌处理的最高;发酵时间控制在20~25d较为适宜,20d时以单菌处理的致香成分含量最高,25d时复合菌处理的最高。以茅台酒致香微生物对烟叶进行发酵处理,上部烟叶选择复合菌处理,30℃发酵25d致香成分含量较高;中部和下部烟叶选择单菌,40℃发酵20d致香成分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巨大芽孢杆菌对雪茄烟叶品质的影响,将10%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与营养液(2%葡萄糖、1%谷氨酸)添加到雪茄烟叶中协同发酵,探究其对雪茄烟叶化学成分和感官品质的影响,并通过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分析烟叶表面细菌群落结构的变化、环境因子与细菌群落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与自然发酵相比,添加巨大芽孢杆菌和营养液协同发酵后,雪茄烟叶中烟碱、还原糖、总糖含量分别降低了9.58%、9.52%、9.53%;评吸时刺激性、苦味、杂气均有所降低,香气质有所提升;烟叶表面的Chao指数、Shannon指数均显著降低,Simpson指数升高,细菌多样性降低;发酵前烟叶表面相对丰度较高的细菌属为鞘氨醇单胞菌属、甲基杆菌属、Aureimonas、假单胞菌属,但发酵后这些属的丰度均呈降低趋势,葡萄球菌成为发酵后烟叶表面的绝对优势细菌属,其次为假单胞菌属、鞘氨醇假单胞菌等;自然发酵后葡萄球菌属的相对丰度为91.59%,经过巨大芽孢杆菌和营养液协同发酵后,葡萄球菌属的相对丰度可达95.55%,此外葡萄球菌对发酵后雪茄烟叶内部功能途径贡献度均较高,可达到90%以上;在环境因子与细菌群...  相似文献   

8.
以‘古巴7号’雪茄烟中部叶为材料,测定3种编烟密度(30、35和40片/m)下雪茄烟叶的物理特性、化学成分和中性致香物质含量。结果表明:随着编烟密度的增加,雪茄烟叶单叶质量、叶片厚度和叶质重逐渐降低,含梗率、拉力和平衡含水率烟碱含量则逐渐增加;当编烟密度为35片/m时,蛋白质含量最低,总糖和还原糖含量最高;当编烟密度从30片/m增加至35片/m时,烟叶新植二烯含量逐渐升高,当编烟密度从35片/m提高至40片/m时,其含量降低45.74%,导致烟叶的中性致香物质总量也降低;类西柏烷类降解产物也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综上,编烟密度为35片/m时,雪茄烟叶的物理特性较好,化学成分较协调,中性致香物质含量较高,有利于雪茄烟叶品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烟草节杆菌GYC103发酵对上部烟叶化学成分及感官质量的影响,为提高烟叶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烟草节杆菌GYC103发酵邵阳B2F烟叶,分析烟叶化学成分在发酵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及该菌发酵对烟叶感官质量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烟草节杆菌GYC103发酵至12h时,烟叶烟碱、淀粉和蛋白质含量分别减少4.32%、32.50%和8.20%;烟叶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分别增加13.51%和10.02%;挥发酸和挥发碱含量无明显变化;烟叶感官质量最佳,烟叶劲头下降,香气质变好,香气量、柔细度和透发性增加,杂气和刺激性减少,甜度和余味有所改善,工业可用性增加。【结论】烟草节杆菌GYC103发酵有利于提高上部烟叶品质,且以发酵12h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为提升烟叶品质,从醇化烟叶表面分离筛选到1株西姆芽孢杆菌(Bacillus siamensis)V16菌株,分别采用菌体悬液、菌体、发酵液3种不同的处理方式制成微生物制剂用于烟丝处理。结果表明:37℃下处理48 h后,烟丝的总糖和还原糖含量有所升高,烟碱和总氮的含量降低,中性致香物质的总含量也有所升高。感官评吸结果表明:V16处理能有效提升烟叶的香气,降低卷烟的刺激性和杂气,改善余味;3种处理方式中,常规化学成分和致香成分以T1(菌体悬液)的处理效果最好,感官评吸则以TⅡ(菌体)的结果最佳。可见,西姆芽孢杆菌V16能有效改善烟叶的内在质量,提升卷烟抽吸品质。  相似文献   

11.
从发酵食品豆豉中筛选到1株芽孢杆菌(Bacillus sp.)。将该菌悬液喷雾接种于贵州黔南A2C2等级烟叶,在30℃、相对湿度(Rh)65%的发酵室处理15 d后,用同步蒸馏萃取(SDE)处理样品,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烟叶发酵后酚、醛、酮、烯和杂环类致香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总量上各处理均高于对照组。评吸结果显示:烟叶香气质提高,吃味改善,杂气减少,刺激性降低,烟气更为细腻、柔和,感官品质整体提高,说明该芽孢杆菌在烟叶增香、改质方面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提高烟叶香气量、改善初烤烟叶吸食品质.【方法】以‘K326’中部烟叶为材料,研究了烘烤过程中不同香料植物(墨红玫瑰和薰衣草)及添加方式(新鲜样、风干样、精油)对烤后烟叶致香成分和感官质量的影响.【结果】烘烤过程中不同香料植物添加方式均能大幅提高烟叶新植二烯含量和致香成分总量,从高到低表现为墨红玫瑰风干样(T_2)墨红玫瑰精油(T_3)薰衣草风干样(T_5)薰衣草精油(T_6)薰衣草新鲜样(T_4)墨红玫瑰新鲜样(T_1).感官评吸表明,添加墨红玫瑰的3个处理及薰衣草风干样和精油的处理烟叶感官质量优于对照CK,其中添加墨红玫瑰精油的处理感官质量最好,甜香增加,香韵丰富,烟气细腻柔润,余味干净.【结论】烘烤过程中添加香料植物能提高烟叶香气量,但不同的添加方式对烟叶吸食品质的影响不同,添加墨红玫瑰精油对烟叶香气质量的改善效果最好,其次为墨红玫瑰风干样.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密集烘烤过中稳温时间对上部烟叶香气质量的影响,为提高烟叶香气质量及密集烘烤工艺的优化与完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烤烟上部叶为试验材料,在气流下降式烤房对比研究42℃和54℃两个关键温度点稳温时间对上部烟叶致香物质和化学成分含量及感官评吸质量的影响。【结果】适当延长稳温时间有助于石油醚提取物含量提高;当以42℃持续12 h、54℃持续12 h进行烘烤时,其致香物质总量、棕色化反应产物类、类西柏烷类、类胡萝卜素类致香物质和新植二烯含量最高,且明显提高巨豆三烯酮总量(19.970 μg/g);并且能够显著降低上部烟叶的烟碱和淀粉含量,使还原糖和总糖含量增加,糖碱比和氮碱比较适宜,其感官评吸得分最高。【结论】42℃和54℃均持续12 h能明显改善上部烟叶化学成分的协调性,提高上部烟叶的香气质量和可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密集烘烤过中稳温时间对上部烟叶香气质量的影响,为提高烟叶香气质量及密集烘烤工艺的优化与完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烤烟上部叶为试验材料,在气流下降式烤房对比研究42℃和54℃两个关键温度点稳温时间对上部烟叶致香物质和化学成分含量及感官评吸质量的影响。【结果】适当延长稳温时间有助于石油醚提取物含量提高;当以42℃持续12h、54℃持续12h进行烘烤时,其致香物质总量、棕色化反应产物类、类西柏烷类、类胡萝卜素类致香物质和新植二烯含量最高,且明显提高巨豆三烯酮总量(19.970μg/g);并且能够显著降低上部烟叶的烟碱和淀粉含量,使还原糖和总糖含量增加,糖碱比和氮碱比较适宜,其感官评吸得分最高。【结论】42℃和54℃均持续12h能明显改善上部烟叶化学成分的协调性,提高上部烟叶的香气质量和可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解自然醇化过程中烟叶化学组分的变化及其对复烤烟品质的影响,为初烤烟叶和复烤烟相结合的协同仓储醇化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凯氏定氮法、酸水解法、甲酯化-气相色谱、石油醚浸提法等。【内容】研究分析了自然醇化1-5个月后烟叶中的基本化学组分、有机酸、香味组分的含量及组成。【结果】自然醇化有利于初烤烟中淀粉、蛋白质、有机酸和香味物质等成分的转化,初烤烟中的淀粉、蛋白质、有机酸、香味物质均随醇化进行有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自然醇化2、3个月后初烤烟的中性致香物质总量及其重要组分(β-大马酮、β-紫罗兰酮、二氢猕猴桃内酯、茄酮、苯甲醇)较高。自然醇化也有利于提高打叶复烤后烟叶的有机酸、总香味物质、中性香气组分的水平,且在醇化3-4个后复烤烟的中性致香物质及其重要组分水平较高:【结论】自然醇化有利于打叶复烤烟的吃味品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雪茄烟叶加湿堆积发酵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发酵方式对雪茄烟叶综合品质的影响,为进一步提高雪茄烟发酵品质,增加烟叶工业可用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加湿堆积发酵的方法,探讨了热蒸汽加湿、冷水雾化加湿和散叶堆积、把烟堆积与摊片装箱对雪茄烟叶发酵成本及用时、烟堆温度、烟叶外观质量、化学成分和评吸质量的影响。[结果]雪茄烟叶的热蒸汽加湿·散叶堆积发酵法可有效提高发酵起始温度10.2℃,有效缩短发酵时间,同时发酵后烟叶质量和颜色均匀性提升明显,烟叶评吸满意度高,香气质与香气量进一步显露,青杂气和刺激性下降,显著地彰显了雪茄烟叶的风格特征。[结论]热蒸汽加湿·散叶堆积为来凤雪茄烟叶理想发酵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微生物在提高烟叶品质和生产天然香精香料中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探究了烟叶中分离出的产香菌株的产香特性,以及菌株的应用特征。以期为该菌株的应用提供研究基础。【方法】应用烟叶浸提物培养基对醇化初期的烟叶表面细菌进行了分离,并通过发酵产香筛选得到1株具有明显香味的细菌M-5,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产香菌株M-5进行了初步鉴定,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了发酵液的香气成分。【结果】菌株M-5被初步鉴定为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进一步分析菌株M-5利用烟叶发酵液的香气成分,其所产生的香气物质较多,主要有2,3-丁二醇(23.89%)、苯乙酮(9.04%)、苯乙醇(8.13%)、丁酸乙酯(6.07%)、乙酸丁酯(4.46%)和棕榈酸(2.82%),这些物质在改善烟叶品质和香精香料中都有应用。【结论】M-5菌株不仅在烟叶醇化中被用于提高烟叶香气、改善烟叶吸味等,还在制备烟叶香料香精方面有着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烤烟中性致香成分与感官评吸质量的关系,提高平顶山烟区烟叶质量及工业可用性。[方法]以平顶山市5个县市的3个烤烟主栽品种为材料,对烤烟下部、中部、上部叶片的中性致香物质含量和感官评吸质量进行了分析,并对二者进行了灰色关联度分析,同时对平顶山烟叶的中性香气成分与津巴布韦烟叶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平顶山烟区叶片共检出28种主要中性香气物质,且下部叶(1 298.60μg/g)、中部叶(1 084.77μg/g)、上部叶(1 223.35μg/g)中性香气物质总含量均高于津巴布韦对应部位烟叶,下部、中部叶片的酯类物质含量显著低于津巴布韦烟叶,但上部叶片酯类物质含量显著高于津巴布韦烟叶。不同中性香气物质对感官评吸质量的影响不同,醇类物质对余味、甜度影响最大,对香气质、透发性影响最小;醛类物质对香气量、杂气、劲头影响最大,酮类物质对香气量影响最小;酯类物质对刺激性、浓度影响最大,对杂气、柔细度影响最小;新植二烯对香气质、柔细度、透发性影响最大,对余味、甜度、刺激性、劲头、浓度影响最小,而新植二烯和酯类物质对总体感官评吸质量影响最大。对平顶山与津巴布韦的烟叶中性香气成分进行聚类分析,上部叶以郏县、叶县、鲁山烟叶与津巴布韦烟叶较为接近,中部、下部叶以叶县烟叶与津巴布韦烟叶最为接近。[结论]从中性香气成分含量看,平顶山烟叶具有优质烟叶的潜质,从中性香气成分与感官评吸质量的关系看,在今后的科研、生产中应更注重烟叶新植二烯和酯类物质含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考察多糖复合酶、中性蛋白酶、果胶酶、淀粉酶对低等级烟叶细胞壁物质的降解效果,以提高低等级烟叶的品质和利用价值。【方法】以亳州X3L下部烟叶为研究对象,经多糖复合酶、中性蛋白酶、果胶酶、淀粉酶处理后,通过感官评定试验及细胞壁物质含量变化确定对感官品质改良效果最优的酶类;结合实际生产工艺和正交试验得到复配酶解低等级烟叶的工艺条件;并通过扫描电镜试验、热失重试验及GC-MS测定烟叶中中性致香成分含量的变化,考察酶解处理对烟叶性质的影响。【结果】多糖复合酶和中性蛋白酶对低等级烟叶细胞壁物质降解效果适中;复配酶解低等级烟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多糖复合酶用量490U/g,蛋白酶用量208U/g,酶解时间4h;经过酶处理后的烟叶表面结构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表面褶皱减少;酶处理对烟叶燃烧性质没有较大影响;酶处理提高了低等级烟叶中的中性致香成分含量。【结论】多糖复合酶与蛋白酶复配处理提高了低等级烟叶的品质,其处理工艺可应用于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的】为明确云南与津巴布韦烤烟在致香物质方面的差距,指导云南部分替代进口烤烟的研究和生产,提高烟叶质量,特进行此项试验。【方法】采用比色法测定了烟叶多酚总量,索式提取法测定石油醚提取物,硫酸甲酯、三氯甲烷萃取法测定多元酸和高级脂肪酸,水蒸汽-二氯甲烷同时蒸馏萃取、GC/MS-内标定量检测挥发性香气物质;并分类分析比较了云南与津巴布韦烤烟的多酚总量、石油醚提取物、多元酸、高级脂肪酸及挥发性香气物质等烟草致香物质含量的差异。【结果】结果表明云南烤烟各部位烟叶的石油醚提取物、芳香氨基酸降解的香气物质超过津巴布韦烤烟,多酚、高级脂肪酸则低于津巴布韦烤烟;上部烟叶的西柏烷类香气物质高于津巴布韦烤烟,多元酸、类胡萝卜素降解的香气物质、梅拉德反应的香气物质则低于津巴布韦烤烟;中部和下部烟叶的多元酸、类胡萝卜素降解的香气物质、梅拉德反应的香气物质高于津巴布韦烤烟,而西柏烷类香气物质则低于津巴布韦烤烟。云南与津巴布韦烤烟在致香物质方面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上部烟叶的柠檬酸、油酸、巨豆三烯酮、金合欢基丙酮、β-二氢大马酮、二氢猕猴桃内酯、糠醇、糠醛等致香物质含量低于津巴布韦烟叶。【结论】云南与津巴布韦烤烟的致香物质差异比较明显,上部烟叶致香物质含量明显不如津巴布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