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在黄海海域的大连市旅顺口区盐场地区逐月采集繸鳚样本350尾,采用常规生物学测定等手段,研究了繸鳚的繁殖生物学。试验结果表明,繸鳚为一次性产卵鱼类,成熟个体具有第二性征;雌雄最小性成熟年龄为2龄,雌性性腺指数在10月达到最高值;雄性在9月达到最高值;其个体绝对繁殖力为4009~11 075粒,个体体长相对繁殖力为21.87~39.96粒/cm,个体体质量相对繁殖力为20.31~64.27粒/g。相关分析显示,个体绝对繁殖力与体长、体质量、空壳质量及卵巢质量之间均达到了极显著的相关水平,个体体长相对繁殖力与卵巢质量和肥满度之间为显著性相关,个体体质量相对繁殖力与体长、体质量、空壳质量之间呈显著性负相关,但与性腺指数和年龄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报道了细鳞鲴(Xenocypris microlepis)繁殖生物学的初步调查研究结果。细鳞鲴雌雄个体在繁殖季节的显著区别是雄性个体有珠星。繁殖季节雄雌性比为1.55∶1,最小性成熟年龄为2龄,繁殖群体主要由2、3龄组成。细鳞鲴的绝对繁殖力F为8247~157899粒,平均78629.3粒。体重相对繁殖力FW为95~487粒,体长相对繁殖力FL为894~5110粒,平均相对繁殖力FW为(225.8±58.32)粒、FL为(2738.4±135.53)粒。其绝对繁殖力F随体长(L)、体重(W)、空壳重(W0)、性腺重(Wx)的增加而增加,对相对繁殖力FL和FW影响较大的分别是性腺重(Wx)和性成熟系数GSI。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光唇裂腹鱼(Schizothorax lissolabiatus)的繁殖生物学,以采自珠江水系北盘江的37尾卵巢成熟度为Ⅲ、Ⅳ期的光唇裂腹鱼标本为材料,用常规方法系统研究了该种鱼的个体繁殖力。结果表明,光唇裂腹鱼个体绝对繁殖力F为455~10714粒,个体体长相对繁殖力FL为2.00~37.20粒/mm,个体体重相对繁殖力FW为1.82~37.23粒/g。相关分析显示,F、FL与其体长、体重、纯体重、卵巢重、年龄之间均呈显著性正相关,FW与各项生物学指标之间相关性均不显著;F和FL与其体长、体重、纯体重之间最佳拟合回归方程均为二次函数,与卵巢重之间的最佳拟合方程均为幂函数,而与年龄之间拟合度最好的方程则均为线性函数。复合分析、综合分析显示,体长、体重是影响光唇裂腹鱼个体繁殖力最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北盘江光唇裂腹鱼个体繁殖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光唇裂腹鱼(Schizothoraxlissolabiatus)的繁殖生物学,以采自珠江水系北盘江的37尾卵巢成熟度为Ⅲ、Ⅳ期的光唇裂腹鱼标本为材料,用常规方法系统研究了该种鱼的个体繁殖力。结果表明,光唇裂腹鱼个体绝对繁殖力F为455~10714粒,个体体长相对繁殖力FL为2.00~37.20粒/mm,个体体重相对繁殖力FW 为182~37.23粒/g。相关分析显示,F、FL与其体长、体重、纯体重、卵巢重、年龄之间均呈显著性正相关,FW 与各项生物学指标之间相关性均不显著;F和FL与体长、体重、纯体重之间最佳拟合回归方程均为二次函数,与卵巢重之间的最佳拟合方程均为幂函数,而与年龄之间拟合度最好的方程则均为线性函数。复合分析、综合分析显示,体长、体重是影响光唇裂腹鱼个体繁殖力最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2017年7月~2018年6月,在青海湖的洱海、大湖、黑马河口、泉吉河口、沙柳河口和布哈河口6处采样点,共采集青海湖裸鲤(Gymnocypris przewalskii)繁殖群体样本295尾,对不同繁殖群体的繁殖特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除泉吉河口的性比(♀∶♂)<1(即0.82∶1)外,其余5个繁殖群体雌性个体数量均大于雄性(♀∶♂>1);6个繁殖群体的所有样本中,雌性的生物学最小型大于雄性。其中,雌性群体(布哈河口)的生物学最小型的年龄、全长和体重分别为5龄、157 mm和42.5 g,雄性(沙柳河口)为4龄、124 mm和24.5 g;6个繁殖群体的雌性性成熟系数(GSI)显著高于雄性(P<0.05),沙柳河口雌性GSI(19.67±1.36)%显著高于洱海(10.28±1.36)%和大湖(13.35±1.24)%(P<0.05),而不同繁殖群体雄性GSI间差异不显著(P>0.05);黑马河口平均绝对繁殖力Ft[(3338.18±324.25)粒]和相对繁殖力Fr[(21.88±2.10)粒/g]分别与沙柳河口的Ft[(10699.40±613.91)粒]和Fr[(82.68±4.63)粒/g]存在显著差异(P<0.05)。以上研究结果表明,青海湖裸鲤的繁殖特性在不同群体之间已出现分化趋势或已经分化。本研究可为进一步了解青海湖裸鲤的种群结构以及制定合理的渔业资源管理措施提供基础数据,特别是增殖放流策略的优化。  相似文献   

6.
鸭绿江水系(Hemiculter leucisculus)的个体繁殖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华 《鲑鳟渔业》2014,(6):30-33
2013年6月初,在鸭绿江水丰水库采捕性成熟(Hemiculter leucisculus)44尾,研究了鸭绿江水系繁殖群体的组成及个体繁殖力与其相关生物学参数。结果表明:优势体质量组为30.00~50.00g,优势体长组为13.00~15.00cm。个体绝对生殖力(F)为11428~32100粒,平均为18632粒;体长相对生殖力(FL)变幅为907.03~1834.29粒/cm,平均为1232.83粒/cm。体质量相对生殖力(Fw)变幅为277.92~601.09粒/g,平均为456.21粒/g。F与FL随体长和体质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大。Fw在体长13~15cm和体质量为30~50g时达到最大。F与卵巢重的决定系数最大(0.8427),F与体长、体质量、空壳重和卵巢重4个生物学指标间均呈正相关(P<0.05);FL与体长、体质量、空壳重和卵巢重呈正相关。FL与卵巢重的决定系数最高(0.7494)。Fw与体长、体质量和空壳重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2012年3月,从芬兰引进欧白鲑(Coregonus albula)发眼卵40万粒,孵出仔鱼培育出平均体质量2.0 g/尾的鱼种放入青海省拉西瓦水库网箱养殖。2018年,网箱养殖欧白鲑平均体质量3 kg以上。实验在2019年2月捕捞41尾雌鱼,11尾雄鱼,研究欧白鲑亲鱼在我国青藏高原东北部的形态特征、个体繁殖力特征及个体繁殖力与生物学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欧白鲑个体绝对繁殖力平均为77 600粒,个体体长相对繁殖力平均值1 564 eggs·cm-1,体质量相对繁殖力平均25.2 eggs·g-1。雌亲鱼性腺成熟系数在14.8%~52.6%之间,平均为32.4%;肥满度为0.019 g·cm-3~0.032 g·cm-3之间,平均为0.025 g·cm-3。欧白鲑雌性亲鱼卵巢重与体质量、体长和体高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性。欧白鲑的个体绝对繁殖力与卵巢重量、体质量、体长和体高呈极显著的相关性。性腺成熟指数、肥满度与体高呈极显著的相关性。欧白鲑亲鱼体高与其个体繁殖力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可...  相似文献   

8.
根据2014年6—7月和10—11月于西北太平洋公海两航次采集的秋刀鱼样本,分析其性别比例、体长和体质量组成、摄食等级,以探究其生长、性腺及繁殖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月份的增大,秋刀鱼雌性比例逐渐降低,雄性占比升高;6、7月雌、雄样本优势体长组与体质量组范围均较10、11月小;体长和体质量关系中,秋刀鱼雌性生长系数为3.24,雄性为2.82;各月样本胃饱满度以1级为主,F检验表明,除0级外,4个月内各摄食等级间呈显著差异(P<0.01);秋刀鱼雌、雄样本性腺发育以Ⅱ期为主,各性腺等级间差异不显著(P>0.05),雌性性腺指数在Ⅱ、Ⅲ、Ⅳ期内大于雄性,Ⅴ、Ⅵ期内相反,逻辑斯蒂方程表明,秋刀鱼50%性成熟体长雌性为284.7 mm,雄性为267.4 mm;雌性秋刀鱼绝对繁殖力为1032~17 708粒/尾,平均值为(5522±3196)粒/尾,绝对繁殖力高的个体体长和体质量分别为280~320 mm、110~150 g。  相似文献   

9.
研究长江宜昌江段鳙(Aristichthys nobilis)野生群体的性比、年龄结构、初次性成熟体长、繁殖力和产卵类型等生活史特征,为三峡水库生态调度方案的优化、鳙增殖放流和人工繁殖提供科学数据。2015年3月至2016年5月,在长江中游宜昌江段月度采样,共收集鳙样本940尾,其中可区分性别个体135尾(♀68尾,♂67尾)。性腺发育达到IV期及以上个体共计55尾,其中雌鱼32尾、雄鱼23尾。繁殖群体雌雄性比为1.4∶1,体长370~900 mm,体重500~11 650 g,由2~7龄共6个年龄组组成。采用Logistic方程推算出初次性成熟个体特征,雌性平均体长480.1 mm,对应体重2 137.6 g,平均年龄3.33龄;雄性平均体长464.0 mm,对应体重1 937.5 g,平均年龄2.91龄。卵径(3.75±0.14) mm,大小分布呈双峰型,推测为分批同步产卵型鱼类。绝对繁殖力(390 000±79 000)粒,相对繁殖力为(72.4±3.0)粒/g,绝对繁殖力随着鱼体长、体重增长而增大。性腺成熟系数周年变化规律显示,宜昌江段鳙的繁殖时间为5月下旬至8月上旬,以6-7月为盛产期。建议提高鳙开捕年龄,严格限制捕捞未性成熟个体;同时加强产卵场的修复和栖息地的保护,并定期实施合理的增殖放流和生态调度。  相似文献   

10.
报道了细鳞鲴(Xenocypris microlepis)繁殖生物学的初步调查研究。细鳞鲴雌雄个体在繁殖季节的显著特征是有无“珠星”。繁殖季节雄雌性比为1.55:1,最小性成熟年龄为2龄,繁殖群体主要由2、3龄组成。细鳞鲴的绝对繁殖力F为8247粒至157899粒,平均78629.3粒。体重相对繁殖力FW为 95-487粒,体长相对繁殖力FL为894-5110粒,平均相对繁殖力FW为225.8 ±58.32粒、FL为 2738.4±135.53 粒。其绝对繁殖力F随体长(L)、体重(W)、空壳重(W0)、性腺重(Wx)的增加而增加,对相对繁殖力FL和FW影响较大的分别是性腺重(Wx)和性成熟系数GSI。  相似文献   

11.
2017年5—12月,在距离鸭绿江大桥下游35 km处的鸭绿江河口水域,船两侧各吊挂1片舷张网,水平网口10 m,垂直网口4 m,网衣长20 m,囊网网目5 mm,网口固定于船舷两侧长12 m的横杆上,每月1次调查鸭绿江河口区脊尾白虾的生物学特征。每次连续进行24 h、4个潮流的渔获物采集。结果显示,5—12月共计8个航次捕获脊尾白虾206 kg,体长为23~78 mm,体质量为0.2~7.9 g,平均体长(50.7±9.9) mm,平均体质量(2.3±1.4) g。其中雌虾的体长及体质量均值均高于雄虾,t检验表明,雌虾与雄虾的体长、体质量均值均有显著差异(P0.05)。体长(L)与体质量(m)关系为:雌性,m=9.9×10~(-6)L~(3.1138)(r~2=0.9219);雄性,m=2.2×10~(-5)L~(2.9081)(r~2=0.9274)。异速生长因子b与3均无显著差异(P0.05),雌雄个体均接近于等速生长。5—12月的航次调查数据结合生产作业渔船的捕捞信息表明,脊尾白虾的繁殖期为5—9月,繁殖盛期为6月和8月。绝对生殖力(F_A)为468~3151粒,平均为(1809±707)粒。绝对生殖力与体长、体质量的最佳拟合关系为幂函数方程,分别为F_A=0.0194L~(2.7652)(r~2=0.7487),F_A=482.31m~(0.8955)(r~2=0.8301)。  相似文献   

12.
探究中华花鳅(Cobitis sinensis)的繁殖生物学特性,可为其人工增养殖和资源保护利用提供科学依据。2017年11月至2018年5月,在贵州境内舞阳河施秉段采集中华花鳅样本381尾,以鳞片作为年龄鉴定材料,将样本解剖后进行性别鉴定和性腺分期。结果表明,舞阳河中华花鳅体长(L)为58.9~100.2 mm,体重(W)为2.0~13.7 g,年龄在1~4龄。381尾样本中,性别不可辨样本有23尾,雄248尾,雌110尾,性腺发育至IV期最多。经肉眼观察发现,中华花鳅的精巢和卵巢均可分为6期,有70尾雌鱼性腺发育达到IV期,其绝对繁殖力(F)为542~2 865粒,体长相对繁殖力(FL)为6.6~28.6粒/mm,体重相对繁殖力(FW)为99.8~490.7粒/g;绝对繁殖力(F)、体长相对繁殖力(FL)均与体长(L)、体重(W)、净体重(W0)、性腺重(W1)、成熟系数(GSI)之间具有极显著相关性(P<0.01),体重相对繁殖力(FW)与性腺重(W1)、成熟系数(GSI)之间具有极显著相关性(P<0.01)。实地调查发现,中华花鳅的产卵场主要在砂质底质、水质清新、水流较缓、水草丰富的浅水区,繁殖期为5-8月,繁殖高峰期为5月中旬至6月上旬。研究显示,中华花鳅的繁殖力较低,繁殖高峰期时间较短,低龄化严重,亟需对其进行资源保护和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13.
2018年6—7月,在乌苏里江抚远江段采集了284尾东北鳈Sarcocheilichthys lacustris,研究其生物学体征、种群年龄组成及繁殖力。结果表明:284尾东北鳈中有雌鱼226尾、雄鱼58尾,雌雄比例为3.9∶1;年龄范围1~5龄,3~4龄年龄组个体为优势年龄组,占总样本量的68%;性腺成熟系数(GSI)为(11.27±5.62)%,绝对繁殖力(F)为(5924.69±2177.01)粒,相对繁殖力(F1)为(60.81±15.25)粒/g,体长相对繁殖力(FL)为(33.02±10.66)粒/mm,体质量相对繁殖力(FW)为(49.41±11.61)粒/g;个体绝对繁殖力与体长(L)、体质量(W)及GSI的关系分别为:F=1170.8L-2.6L2-119577,F=320.65W-0.9W2-18919,F=143.89GSI1.452。  相似文献   

14.
2012~2015年在长江上游宜宾江段采集样品,分析研究长鳍吻鮈Rhinogobio ventralis的个体繁殖力及其与各体征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长鳍吻鮈的绝对繁殖力(F)变动范围为16 399~40 021粒/尾,平均为(27 943±7 777)粒/尾;体长相对繁殖力(FL)变动范围为87~165粒/mm,平均为(120.9±19.8)粒/mm;体质量相对繁殖力(FW)变动范围为124~234粒/g,平均为(163.8±21.7)粒/g。繁殖力与体征指标的相关分析表明:F、FL与体长、体质量、净体质量、卵巢质量以及年龄均呈正相关,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FW仅与体质量、净体质量以及成熟系数显著相关(P0.01);进一步回归分析显示:F、FL与体长、体质量、净体质量均呈二次函数相关,即繁殖力随体长、体质量增加而增长。  相似文献   

15.
对蒙古油[歺又鱼](Hemiculter bleekeri warpachowskyi)的繁殖季节、繁殖习性、繁殖力、性比等繁殖生物学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蒙古油[歺又鱼]属敞水性产卵类型,粘性卵,为一次产卵类型。蒙古油[歺又鱼]初次性成熟年龄为1龄,繁殖季节为6月中旬至7月下旬,以7月中旬为产卵盛期。蒙古油[歺又鱼]个体绝对生殖力F为2021~15470粒,个体体长相对生殖力FL为230~1137粒/cm,个体体重相对生殖力FW为273~700粒/g;个体体长相对生殖力、个体体重相对生殖力分别和体长、体重成二次方程和三次方程关系。繁殖前期雌雄性比1∶0.83,繁殖期雌雄性比为1∶1.11。  相似文献   

16.
流溪河入侵鱼类豹纹脂身鲶繁殖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5年12月-2016年10月,在广州市流溪河采集入侵鱼类豹纹脂身鲶(Pterygoplichthys pardalis)283尾用于繁殖生物学研究。结果显示:流溪河豹纹脂身鲶在3-9月性成熟系数较高。雄性最小性成熟个体体长204mm,体重154.88 g;雌性最小性成熟个体体长201 mm,体重183.01 g;最早性成熟年龄均为1龄。其平均成熟卵径为1.87 mm,绝对繁殖力为636-6 148粒,平均绝对繁殖力为2 524.49粒,平均相对繁殖力为10.43粒/g。绝对繁殖力与体长和体重呈显著的正相关。繁殖群体性比为(♀∶♂)为1∶1.15,符合1∶1比例。卵径分布为单峰型。研究表明豹纹脂身鲶具有性成熟早、繁殖力高等特征,有利于其在分布区域迅速建群扩张,并对河流生态系统形成危害。  相似文献   

17.
3个品系黄鳝的繁殖力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黄斑鳝、青黄斑鳝、青斑鳝等3个品系的黄鳝进行繁殖力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体长192.0~567.0mm、体重23.2~491.5 g的黄斑鳝、青黄斑鳝和青斑鳝的个体绝对繁殖力(怀卵量)分别为1 072.7、957.7、834.1粒,相对繁殖力FL(绝对繁殖力/体长)分别为3.33、2.93、2.60粒/mm,相对繁殖力FW(绝对繁殖力/体重)分别为14.46、13.04、11.32粒/g.在黄鳝繁殖前1月内,黄斑鳝成熟系数超过15.0%的个体约占50%,而青斑鳝中约占35%,青黄斑鳝中不到12%.从绝对繁殖力、相对繁殖力以及成熟系数来看,黄斑鳝的繁殖力最强,青黄斑鳝次之,青斑鳝最弱.  相似文献   

18.
不同月份出生的脊尾白虾之生长及生殖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各生长阶段的1430尾脊尾白虾的体长、体重的测量与分析,研究了杭州湾北部沿岸人工养殖环境下5、6、7月份出生的脊尾白虾的生长及生殖特性.结果表明:5月份出生的虾的繁殖高峰在86日龄左右,6月份出生的虾在78日龄左右,7月份及以后出生的虾当年不能繁殖.繁殖高峰时抱卵虾的比率在20%左右,抱卵量与体长、体重呈线性相关;体长与体重呈幂函数增长相关(W=aL<'b>),b接近于3;不同月份出生的虾的生长均呈明显的阶段性,但分期明显不同;7月份出生的虾,体长、体重的特定生长率较高;利用von Bertallanffy生长方程评判各月份出生的脊尾白虾的生长性能:7月份出生的虾的k值较小,生长性能较好.养殖效果:平均成活率33.3%,单位面积产量0.107 kg/m<'2>,从每尾抱卵虾获得的平均产量为0.57 kg,7月份出生的虾养到收获时基本达到商品规格,且成活率相对较高.综合比较各月份出生的脊尾白虾的生长和生殖特性,建议在江、浙地区开展脊尾白虾秋冬季养殖.  相似文献   

19.
长江中游贝氏(鳖)繁殖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6年4-12月在监利长江何王庙故道采集591尾样本,对长江中游贝氏(鳖)(Hemiculter bleekeri)性比、初次性成熟大小、繁殖季节、产卵类型、产卵群体组成及繁殖力等繁殖生物学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贝氏(鳖)总体雌雄性比1.44:1,与1:1存在极显著性差异;繁殖期间雌雄比2.5:1,非繁殖季节雌雄比为0.91:1.繁殖群体年龄结构为1-3龄,以1龄补充群体为主,属于第Ⅱ类型.初次性成熟体长:SL♀50=8.08 cm, SL♂50=8.47 cm,最小观测性成熟个体分别为:雌性7.5 cm,体重6.65 g, 1龄;雄性8.2 cm,体重8.13 g, 1龄.根据成熟系数变化和性腺发育期观察,推测其繁殖季节为4-6月,可能延至7月份.贝氏(鳖)绝对繁殖力为1703~9601粒/尾,平均为(5876.6 ± 1837.8) 粒/尾,与体重、性腺重均呈线性关系,与体长呈幂函数关系.相对繁殖力(FW)为204.7~406.5粒/g,平均(322.3 ± 49.7) 粒/g,与成熟系数呈幂函数相关;相对繁殖力(FL)为212.0~827.6粒/cm,平均(552.4 ± 136.1) 粒/cm,与体重幂函数相关.  相似文献   

20.
2016年4-12月在监利长江何王庙故道采集591尾样本,对长江中游贝氏(Hemiculter bleekeri)性比、初次性成熟大小、繁殖季节、产卵类型、产卵群体组成及繁殖力等繁殖生物学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贝氏总体雌雄性比1.44∶1,与1∶1存在极显著性差异;繁殖期间雌雄比2.5∶1,非繁殖季节雌雄比为0.91∶1。繁殖群体年龄结构为1-3龄,以1龄补充群体为主,属于第Ⅱ类型。初次性成熟体长:SL♀50=8.08 cm,SL♂50=8.47 cm,最小观测性成熟个体分别为:雌性7.5 cm,体重6.65 g,1龄;雄性8.2 cm,体重8.13 g,1龄。根据成熟系数变化和性腺发育期观察,推测其繁殖季节为4-6月,可能延至7月份。贝氏绝对繁殖力为1 703~9 601粒/尾,平均为(5 876.6±1 837.8)粒/尾,与体重、性腺重均呈线性关系,与体长呈幂函数关系。相对繁殖力(FW)为204.7~406.5粒/g,平均(322.3±49.7)粒/g,与成熟系数呈幂函数相关;相对繁殖力(FL)为212.0~827.6粒/cm,平均(552.4±136.1)粒/cm,与体重幂函数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