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鹅副粘病毒不同来源分离株血凝特性及ELD50的比较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鹅副粘病量 种新发现的由副粘病毒引起的能引起不同年龄鹅发病和不同程度致死的疾病,为了研究其病毒特性,我们用分离鉴定的11株鹅副粘病毒,分别在SPF鸡胚传代至2-11代后用鸡、鸭、鹅、鸽、鹌鹑的红细胞作血凝试验,测出各毒株的凝集价,证明所分离的11株病毒均不同程度地凝集上述5种禽类的红血球,同时分别测定10株病毒的ELD50,结果表明各毒株的ELD50在8-12之间。  相似文献   

2.
通过血凝抑制(HI)和鸡胚中和试验(VN)证实,本实验室制备的抗禽流感H9M2单抗11A5和11B2株可特异性地抑制H9亚型禽流感病毒的血凝特性,而与禽流感H5和H7亚型以及其他具有血凝性感染禽类的病毒(如新城疫等)不反应。两株单抗腹水HI效价均达到15Log2。中和试验表明:上述两株单抗均可有效抑制H9N2病毒在SPF鸡胚中的增殖,使病毒失去血凝活性.测得11A5和11B2株腹水对H9N2禽流感病毒的半数保护量分别为10^-3.35和10^-4.58。该单抗的研制成功对于进一步建立快速鉴别诊断禽流感H9亚型病毒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鹅副粘病是一种新发现的由副粘病毒引起的能引起不同年龄鹅发病和不同程度致死的疾病。为了研究其病毒特性 ,我们用分离鉴定的 11株鹅副粘病毒 ,分别在SPF鸡胚传代至 2~ 11代后用鸡、鸭、鹅、鸽、鹌鹑的红细胞作血凝试验 ,测出各毒株的凝集价 ,证明所分离的 11株病毒均不同程度地凝集上述 5种禽类的红血球。同时分别测定 10株病毒的ELD50 ,结果表明各毒株的ELD50 在 8~ 12之间  相似文献   

4.
荧光RT-PCR检测活禽和禽产品中新城疫病毒中强毒株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中,采用TaqMan方法,根据新城疫病毒F基因核苷酸序列,设计合成多对引物,在上游引物和下游引物之间设计多条探针,通过对引物、探针的筛选,反应条件的选择和优化,建立了检测活禽和禽产品中中强毒力新城疫病毒的荧光RT-PCR方法。经对10株倍比稀释的中强毒力新城疫病毒的尿囊液进行检测后,表明所建立的荧光RT-PCR方法的检测极限在10^-5~10^-7”之间,略低于鸡胚病毒分离方法(10^-8~10^-9);对收集到的所有新城疫病毒株和常见禽类病毒(包括禽流感病毒H5、H9亚型、IBDV、IBV、KIBV、CAAV、鸭瘟病毒、鸭肝炎病毒)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建立的方法不能检出其他的常见禽类病毒,特异性良好。进一步用建立的荧光RT-PCR检测人工感染SPF肉鸡的组织脏器、咽喉及泄殖腔拭子及临床样品中的中强毒力的新城疫病毒,并同鸡胚分离结果比较,结果表明荧光RT-PCR的敏感性同鸡胚分离试验基本一致。由于荧光RT-PCR方法快速,从处理样品开始到出结果只需不到4小时,而且检测样品量大,这就充分显示了其快速、敏感、特异的优势。在强调口岸快速通关的今天,该方法的建立无疑为活禽或禽产品的快速检验检疫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5.
不同方法对鸡胚和法氏囊中囊病病毒抗原含量的检测比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用单抗介导的抗原捕获-酶联免疫吸附试验(AC-ELISA),琼脂扩散试验(ACP)快速诊断试纸条(ISK)对感染同株强毒或弱毒囊病病毒(IBDV)的鸡胚和鸡法氏囊中的病毒抗原效价进行了检测比较,结果表明,上述3种方法测得法氏囊中温毒IBDV抗原效价分别为10^6.0(AC-ELISA),2^-3.0(AGP)t 10^-3.0,测得鸡胚中强毒IBDV抗原效价依次为10^-1.0,0和0。强毒株接种鸡胚后,只有第1代鸡胚组织可被AC-ELISA测到低效价的IBDV抗原,而第2代以后则未能测到病毒抗原,弱毒疫苗株IBDV感染鸡后,法氏囊中可测到低效价抗原,但感染鸡胚后则无可测性病毒抗原。  相似文献   

6.
腺胃病变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强毒株的培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腺胃病变形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分离株IBV-D971株接种1日龄SPF鸡,连续传10年代,培育出了腺胃病变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强毒株IBV-D971J株。IBV-D971J10对SPF鸡胚的致病力为10^-6.45ELD50/0.2mL,对1日龄SPF鸡的致病力为10^-1.5LD50/1mL,从死亡鸡的心,肝,脾,肺,肾,腺胃,肌胃,法氏囊等均能分离到IBV,IBV-D971J10不含鸡新城疫,禽流感,鸡马立克氏病,鸡传染性法氏囊炎,网状内皮组绢增殖病等外源病毒,对SPF鸡可引起典型的腺胃炎,肌胃炎,间质性肾炎等是变化。  相似文献   

7.
H3N2亚型猪流感病毒中国分离株的克隆纯化及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有限稀释克隆法对29株H3N2亚型猪流感病毒(SIV)不同地区分离株进行纯化,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8株对鸡呈现中等致病力,21株对鸡呈现低致病力。不同地区SIV分离株(第5代)的EID50差异较大,以安徽分离株最高,为10^-10.77/0.2mL,其他毒株在10^-5.5~10^-10.56/0.2mL之间。黑龙江省分离株和浙江省分离株的LD50高达10^-2.84/0.1mL,其他分离株在10^-1.17~10^-2.56/0.1mL之间。经鸡胚分离传代后,SIV分离株均能凝集0.7%人“O”型血、绵羊、兔、豚鼠、小鼠、大鼠及鸡的红细胞,其红细胞凝集谱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对马、牛、驴、猪红细胞的凝集特性上。大部分SIV分离株为热不稳定型,部分毒株表现为中等热稳定型和热稳定型。从其抗原特性看,大部分SIV分离株表现为亲和相,对AIV参考毒株DKUK63和SIV参考毒株SWTN77表现出较高的HI滴度;部分分离株经鸡胚传代后,出现了相别的变异。  相似文献   

8.
鸭病毒性肝炎(DHV)诊断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鸭病毒性肝炎(duck hepatitis virus DHV)病毒(ATCC株)用鸡胚胚传一代后,测出其鸡胚半数致死量(EID50)为10^-5.5。7株DHV毒株用鸡胚中和试验的结果是:胚传一代尿囊液死亡率为2/8-5/8,1:10血清中和保护率为对8/8;1:1000肝病料死亡率为3/8-8/8,1:10血清中和保护率8/8,正常对照全部存活,雏鸭中和实验的结果是:24小时内1:10肝病料死亡率计较3/8-8/8,1:5血清中和保护率为8/8,正常对照全部存活。  相似文献   

9.
猪流感病毒广东株的分离鉴定及其特性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对广东省25个猪场有呼吸道症状的30-60日龄仔猪,用棉拭子采样,接种鸡胚分离病毒。经鉴定,7株为H1N1亚型毒株。对其中3株分离株的形态学、部分理化特性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病毒粒子在透射电镜下为杆状、丝状、椭圆形及圆形,大小为80-120nm;血凝素(HA)均为热不稳定型;均不耐热且对乙醚、氯仿敏感;均能凝集公鸡、豚鼠、兔、大白鼠、山羊等动物红细胞,对小白鼠红细胞的凝集性有所不同,均不凝集牛和猪红细胞;经绒毛尿囊腔接种9日龄鸡胚,不能导致鸡胚死亡,EID50分别为10^-6.17/0.2mL、10^-5.83/0.2mL、10^-4.43/0.2mL;经鼻腔途径感染小白鼠,均未导致小鼠出现症状和死亡,接种后第14d在部分存活的小鼠血清中可检出病毒抗体。  相似文献   

10.
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活病毒免疫,常规杂交瘤融合的方法,获得了4株针对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AIV)A/duck/Shandong/093/2004(A/D/SD/04)株血凝素(HA)的单克隆抗体:A8E8、D2F8、A8C8和C3G4。其中A8E8可以与11株不同来源的H5N1 AIV发生交叉免疫抑制性反应(HI),具有广谱性。采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用A8E8单克隆抗体测定A/D/SD/04株对COS-1和MDCK2种细胞的半数感染量(TCID50),结果显示,A/D/SD/04株在COS-1上的TCID50为10^-5.33/0.1mL,在MDCK上的为10^-7.33/0.1mL。将编码A/D/SD/04株的HA基因质粒与PR8质粒共转染COS-1细胞后,用A8E8进行IFA,能观察到特异性绿色荧光,这与鸡胚接种结果相符。表明,用此单克隆抗体能准确地检测到H5重组病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