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索岩溶流域不同湿地水体中氮、磷的分布特征及富营养化风险,为岩溶地区的湿地和水资源保护提供理论依据及技术参考。【方法】以滇东南典型岩溶流域普者黑为研究区,通过对流域内沼泽湿地、库塘湿地、河流湿地、湖泊湿地的枯水期、平水期和丰水期水质进行监测,测定不同湿地水体中氮(总氮(TN)和氨氮(NH_3-N))、磷(总磷(TP)和正磷(PO_4~(3-)-P))和溶解氧(DO)质量浓度的变化,并利用对数型幂函数普适指数对水体富营养化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普者黑岩溶流域不同湿地水体中氮、磷质量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明显,在丰水期最高,达到Ⅳ类水质标准,枯水期最低。湿地水体中,TN、NH_3-N和TP、PO_4~(3-)-P最高质量浓度均出现在丰水期的河流湿地中,分别达到1.72,0.95和0.113,0.035 mg/L,DO质量浓度在平水期的库塘湿地最高,达7.97 mg/L;枯水期湖泊湿地水体中TN、NH_3-N和TP、PO_4~(3-)-P质量浓度最低,分别为0.18,0.13和0.016,0.006 mg/L,在丰水期的沼泽湿地DO质量浓度最低,为4.39 mg/L。在不同类型的湿地中,氮、磷质量浓度由高到低表现为河流湿地库塘湿地沼泽湿地湖泊湿地,湿地大部分水体在不同时期均处于中等营养化状态,属磷限制状态。【结论】普者黑岩溶流域4种湿地水体在丰水期的富营养化程度为中等等级,面临水质恶化的风险,因此需合理利用及保护现有湿地,保证岩溶水资源有效补给,同时减少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污染。  相似文献   

2.
【目的】确定汾河新店-入黄口段的水环境容量以及污染物削减量。【方法】从水环境系统多种不确定性的角度出发,以盲数理论为基础,将水文、水质盲数化,利用盲信息下的河流水环境容量计算模型,对汾河新店-入黄口段主要污染物COD、氨氮的水环境容量进行计算,分析该河段的水环境容量及污染物削减量。【结果】汾河新店-入黄口段主要污染物COD和氨氮的水环境容量分别为-62.3和-58.4 t/d,表明该段污染严重,水体已经丧失了使用功能,需要削减污染物排放量,其中COD和氨氮的削减量分别为62.3和58.4 t/d。将该计算结果与确定性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基于盲数理论的不确定性方法能够较为合理、科学地确定超标严重河段的污染物削减量。【结论】基于盲数理论的河流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考虑了河流的水文、水质等因素的实际变化,应用于实际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针对松花江流域水环境容量季节性变化情况,在动态的水文设计条件下,基于二维岸边排放模型,采用段尾控制法对松花江佳木斯段COD和NH_3-N的实际水环境容量进行了数值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松花江佳木斯段COD与NH_3-N实际水环境容量变化趋势相似,NH_3-N波动幅度大于COD的波动幅度;实际水环境容量季节性变化较大,丰水期最大,枯水期最小,应实施动态的管理。研究结果可为松花江水环境管理和保护提供基础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岩滩水电开发对库区水环境的影响,为今后河流梯级开发库区水环境的保护以及水利生态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在枯水期和丰水期对红水河岩滩水电站库区水生态进行调查,结合库区建坝后藻类生态学研究数据,分析库区水质理化因子和藻类生物量变化特征。【结果】岩滩库区建坝后,而藻类生物量在枯水期和丰水期中有明显差异,丰水期高于枯水期;和建坝初期比较,藻类组成中喜静水的绿藻种类增加,硅藻种类下降,但藻类总密度增加明显;藻类密度和主要营养盐无明显的相关性,主要生源要素氮、磷浓度较建库前有较明显变化,特别库区可溶性硝酸盐增加显著,但磷酸盐浓度则下降。【结论】岩滩水电站库区水体营养状况呈现富营养化趋势,若有外源性磷进入库区,则极易引发严重的藻类“水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明印江河底栖动物群落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为印江河生态保护管理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方法】于2020年平水期(4月)和丰水期(8月)对印江河泉水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核心区及实验区共12个位点的底栖动物调查采样并鉴定,采用主成成分分析方法,分析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2次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91属(种),其中,平水期74属(种),丰水期46属(种)。不同采样位点底栖动物的种类、生物量和密度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平水期的种类、生物量和密度普遍高于丰水期;平水期和丰水期优势种均以蜉蝣目种类为主。平水期总磷(TP)、丰水期溶解氧(DO)是影响底栖动物群落种类组成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结论】印江河底栖动物的种类、生物量、密度、多样性指数及丰富度指数平水期均高于丰水期;TP和DO分别是平水期和丰水期影响底栖动物群落种类组成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6.
【目的】根据流域不同特征,构建浐灞河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其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评价,为河流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浐灞河流域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水功能定位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不同特点,构建了由生态结构与功能、水文特征、水环境状况、社会经济和生态服务功能5个方面要素,11个单项指标组成的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对浐灞河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结果】影响浐灞河流域上中游区域生态系统健康的主要问题有水土流失、植被破坏以及人口增加对环境的压力,影响浐灞河下游城市段生态系统健康的主要问题有水资源过度开发和河流水质污染。浐灞河上中游区域和下游城市段生态系统健康综合评价度分别为0.803 7和0.760 9,可知浐灞河流域上中游区域生态系统处于亚健康状态,下游城市段为临界状态。【结论】浐灞河流域上中游区域生态结构与功能欠缺,下游区域受水文特征和水环境状况的影响较大,是浐灞河进行流域治理和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应重点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基于WASP模型的灞河流域氨氮水质达标管理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WASP(the water quality analysis simulation program)模型,采用马渡王水文站近20年(1991年—2010年)50%保证率下的日径流数据,结合流域2015年点源、非点源排污现状,建立灞河流域一维水质模拟预测模型。基于基础情景和污染负荷削减控制情景(情景B-情景C-情景D)4种方案,分析了研究河段水质达标状况。基础情景A分析表明,全流域河段达标率在枯水期为38.45%,平水期为22.35%,丰水期均不达标。情景B-C-D结果表明,削减负荷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研究河段氨氮指标达标率,模拟年3个水期河段达标率在80%左右。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SWAT模型,构建资料缺失条件下的综合干旱指数,为干旱特性的多角度分析提供支持。【方法】以甘肃省金塔河流域为研究对象,依据1981-2017年水文气象资料建立流域SWAT水文模型,通过SWAT-CUP对模型参数进行率定与验证,将模拟的土壤湿度、蒸散发数据与实测降雨、径流数据相结合,运用嵌套Archimedean构造联合多个干旱变量,构建参数化的气象-农业-水文综合干旱指数(comprehensive drought index,CDI),并分析所构建CDI的适用性。【结果】SWAT模型模拟的金塔河流域径流值与实测值吻合良好,率定期和验证期的确定性系数(R2)与Nash-Sutcliffe效率系数(ENS)均高于0.7,且不确定性分析指标P>0.7、R<1.5,均在可接受范围内,调整后的模型参数可用于描述金塔河流域的水文过程。所构建的参数化的气象-农业-水文CDI的干旱监测结果与实际干旱事件的发生基本一致,且能够监测到仅有1种或2种干旱发生的干旱区域,可同时表征气象干旱、农业干旱、水文干旱,能从多个角度反映干旱特性。CDI对金塔河流域东北部的气象干旱、农业干旱、水文干旱的监测能力较强;年尺度的CDI对气象干旱、农业干旱与水文干旱的监测能力强于季尺度与月尺度。【结论】所构建的CDI适用于金塔河流域气象-农业-水文综合干旱的监测,可为该地区干旱监测及旱灾预警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9.
【目的】以广东重点整治河流淡水河下游流域为研究对象,探究其主要支流污染物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方法】通过遥感影像判读结合实地调研的方法,针对广东淡水河下游各支流流域不同土地利用功能区域河段布置监测点,开展断面水质逐月实地监测,利用单因子评价法、综合污染指数法和距平系数法等对其水质时空变化特征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淡水河下游主要支流中,除麻溪水外,其他支流汇水断面各监测指标均明显高于源头水质,总氮是主要污染因子;研究期间区域水体的氨氮达标率从 69.70% 提升至 79.17%,化学需氧量的达标率从 68.94% 提升至 70.08%。在年内变化上,麻溪水综合污染指数波动较小,大沥水波动较为剧烈,在 1 月、4 月、11 月和 12 月时明显高于其他月份,氨氮贡献占比达到 15%~37%,与总氮同为大沥水流域的重要水污染物;而各支流枯水期总氮污染指数均明显高于丰水期,但总磷污染指数则略低于丰水期,总体上各支流枯水期的综合污染指数高于丰水期;在空间上,淡水河西岸支流水质优于东岸,工业区、城镇生活区和农村居民区分别对流经河段的总氮、氨氮和总磷产生较大影响。【结论】淡水河下游西岸麻溪水水质整体较优,东岸大坑水、沙田水和大沥水水质相对较差,各支流综合污染指数年内变化无明显规律,工业、城镇及农村居民点附近河段污染指数高于其他河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明清水河干流水质空间分布特征及季节性变化特征。【方法】在清水河流域干流设置18个水质监测断面,于2018年平(4月)、丰(7月)、枯(11月)不同来水期采样并检测水体中各水环境因子含量。采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灰色关联法对清水河干流水质空间特征及季节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水质空间分布特征与河岸线沿线土地利用现状关系较大,将18个水质监测点在空间上聚为3组,G1组为清水河源头和泉眼山入黄口,人为影响程度较小;G2组为受到部分工业和部分扬水灌区农业生产影响的上、中游段;G3组为受大部分工业聚集生产和大部分扬水灌区施肥灌溉影响的下游段。从主成分分析结果看,清水河干流主要水环境污染物指标为总氮、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氟化物(F~-)。从灰色关联法分析结果看,平水期上中游、下游段水质较差,上中游为Ⅳ类水,下游段为Ⅴ类水;丰水期上中游段得到改善达到Ⅲ类水标准,下游仍为Ⅴ类水;枯水期时上中游段达到Ⅲ类水标准,下游也逐渐改善达到Ⅳ类水标准。【结论】清水河污染来源主要是可溶性氟化物污染、农业生产带来的氮元素污染和工业生产的有机污染;清水河干流水质空间分布特征受河岸线土地利用类型影响较大。G1组水流源头附近和泉眼山入黄口处水质较好,G3组下游段水质较差;季节上变化表现为平水期时中游、下游段水质较差,上游较好;丰水期中游段水质变好,下游仍较差;枯水期各段水质变化显著,均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1.
针对大陆农业发展存在的不足有必要建立产销通路 ,并提及物流在流通环节的重要性。最后就大陆各地的招商引资提出了意见  相似文献   

12.
植物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创新型实验项目的设计与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农杆菌渗入烟草表皮瞬间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观察实验为例,对植物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创新型实验的选题设计、教学过程和效果进行了探讨。该实验项目的实施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提高了实验设计和实际操作能力,是生物科学特色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厌氧水解效率,采用双层平板法筛选出一株耐低温兼性厌氧蛋白酶产生菌192.经形态、生理生化和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为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对其产酶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茵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生长8~12h达对数期,初始pH 7.5时酶活力最高.蛋白酶最适反应温度为45℃、pH 7.0,酶活力最高达39.3 U/mL.该酶在50℃以下,pH 6.0~9.0性能稳定.在60℃以上热稳定性很差,70℃保存lh酶活力全部丧失.  相似文献   

14.
苦荞的成分功能研究与开发应用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苦荞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 ,它既能食用 ,又能防病、治病 ,为许多其它主要食物所不及。我国有丰富的苦荞资源 ,对苦荞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应用有利于改善和提高人们的食物结构 ,同时也有助于促进贫困山区的脱贫致富。本文就苦荞的营养价值、药用价值和开发应用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
《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两门课程的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创新设计能力等方面,有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针对两门课程传统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独立设课为中心的实验教学改革和实践方案,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副猪嗜血杆菌分离鉴定与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养猪场送检的猪肺病料中分离到3株疑似副猪嗜血杆菌(HPS)可疑菌株。经形态镜检、染色特性、生化和部分生物学特性试验,初步鉴定为HPS。在细菌学鉴定基础上,设计合成3对引物,分别以3株分离菌株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结果均扩增出822 bp8、24 bp和1.9 kb的预期特异性条带。以HPS GD株作为参考阳性菌株,以P1、P2为引物,设计优化PCR反应程序,建立HPS PCR检测方法,并应用于临床病料检测。结果表明,所建立的HPS PCR检测方法特异与敏感性高、适用性强,可应用于HPS感染的诊断和检测。  相似文献   

17.
万寿菊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万寿菊又名金盏花、臭芙蓉 ,千寿菊、蜂窝菊 ,属菊科万寿菊属一年生草本植物。黑龙江省八五三农场人工栽培万寿菊主要是取其花朵作为提取黄色素的原料。在正常条件下 ,种植万寿菊可实现公顷产鲜花 2 2 .5t以上、产值可达 135 0 0元左右、利润可达6 0 0 0元左右 ,经济效益较好。  相似文献   

18.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重金属铅、镉单一和复合污染及其与常量元素钙、微量元素锌的交互作用对韭菜植株生长发育和Pb、Cd在其根、叶中迁移富集规律的影响。韭菜中Pb、Cd的含量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测得。结果表明,韭菜对Pb或Cd的吸收量与土壤单一Pb或Cd污染程度正相关;Pb/Cd之间存在复杂的交互作用,低浓度复合时相互促进吸收,高浓度复合时优先吸收Cd而抑制韭菜对Pb的吸收;锌在高浓度Pb/Cd污染时表现出优良的拮抗作用,可有效降低Pb、Cd的生物有效性并促进韭菜生长。韭菜根是富集Pb、Cd的主要部位,但受代谢方式、迁移率等因素的影响,因而在根、叶中的分布存在差异;根与叶中Cd的浓度比为1.5左右,Pb浓度比主要为2.5~4.5之间,显示Cd更易迁移至韭菜叶组织中。  相似文献   

19.
随机选取14头秦川牛(其中1.5岁的公、母牛各4头,2.0岁的公、母牛各3头),按性别分为两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液中生长激素(GH)、胰岛素(INS)的水平,并对每头牛的体高、体斜长、胸围、胸深、尻宽、腰角宽等体尺指标及体重进行测量并分析,结果表明:在1.5时公、母秦川牛体内的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差异不显著(P>0.05);而在2.0岁时公、母秦川牛体内的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差异显著(P<0.05);并且随着年龄的增加,秦川牛体内的生长激素呈下降趋势而胰岛素则呈增加趋势,且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呈差异不显著的负相关(P>0.05)。通过对体尺指数进行分析得出:较1.5岁而言,2.0岁秦川牛体躯发育程度更大,胸围更宽,尻部增幅明显,骨骼等体躯部分生长速度相对减慢,而肌肉等体量部分增长速度则相对加快,符合肉牛的生长发育规律以及秦川牛中、晚熟的特点。将实测体重与经济性能划分标准比较,发现秦川牛仍属于役肉兼用型品种,但经过近几年的选育,体重有了很大的增加。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仔猪在14日龄接种蓝耳病毒疫苗,25日龄接种猪瘟疫苗,检测接种蓝耳病疫苗和猪瘟疫苗后的免疫合格率。[方法]采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和猪瘟病毒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检测抗体表达量。[结果]猪蓝耳病疫苗免疫3 d后,6.7%免疫个体为抗体阳性,免疫7 d后,26.7%免疫个体为抗体阳性,免疫14 d后,85%免疫个体为抗体阳性,免疫后30 d 100%免疫个体为抗体阳性;猪瘟疫苗免疫3 d后,13%免疫个体为抗体阳性,免疫7 d后,40%免疫个体为抗体阳性,免疫14 d后,58.3%免疫个体为抗体阳性,免疫30 d后,83.3%免疫个体为抗体阳性。[结论]仔猪在蓝耳病疫苗免疫3 d后抗体效价最低,30 d后免疫效果很好,接种猪瘟疫苗3 d后抗体效价最低,仔猪不足以抵抗病毒侵袭,虽然蓝耳病疫苗和猪瘟疫苗接种后30 d,抗体水平都达到了农业部规定的70%的标准,但是猪瘟疫苗免疫效果不能达到100%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