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ALV)入侵宿主细胞的关键是病毒裳膜与宿主细胞膜的融合,AI。V在此过程中采用病毒一宿主细胞膜融合机制,这一机制的关键是病毒与细胞受体结合后跨膜蛋白一系列构象的变化。此外,ALV入侵宿主细胞后会引起严重的免疫抑制,继而引发肿瘤的产生。在对一些与ALV有相同感染机制的病毒的研究中发现,引起免疫抑制的关键区也是跨膜蛋白。因此进一步在分子水平上深入研究跨膜蛋白有助于正确认识病毒侵染的本质,做到更为有效的预防与治疗ALV感染。  相似文献   

2.
病毒进入宿主细胞的机制决定了病毒的趋向性和发病机理,病毒感染细胞包括吸附、穿入、脱壳、复制、组装及子代病毒颗粒的释放等步骤,对病毒入侵机制研究可以为开发有针对性的预防策略提供思路。非洲猪瘟病毒作为一种有囊膜双链DNA病毒,其入侵宿主细胞的机制与其他病毒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同样也有其特殊性。目前,人们对非洲猪瘟病毒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特别是入侵机制的了解仍然非常有限。为此,本文就ASFV入侵细胞的有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非洲猪瘟病毒致病机制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侵染细胞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是反刍动物和猪体内广泛存在的危害动物健康的重要病原体.BVDV感染牛后主要引起牛的持续性感染、免疫耐受、免疫抑制、繁殖障碍及急慢性黏膜病等临床症状,给养牛业造成重大的损失.其致病机理非常复杂,给该病的治疗和根除带来极大的困难.随着分子病毒学研究的发展以及对猪瘟病毒和黄病毒科其他成员的研究,人们在BVDV分子水平和细胞水平的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些进展.就此,作者从BVDV入侵细胞、在细胞内的复制以及与宿主蛋白分子相互作用等方面进行综述,有助于阐明BVDV致病和在体内持续存活的机制,为该病的防治和疫苗研发提供新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4.
<正>研究内容1.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HP-PRRSV)-细菌混合感染致病力增强分子机制研究:建立HP-PRRSV-细菌混合感染动物或细胞模型,研究病毒-细菌混合感染导致炎症反应增强和动物死亡增加的分子机制。2.利用基因敲除小鼠为模型,研究病毒、细菌及寄生虫感染后逃逸宿主天然免疫的分子机制。3.寻找具有抑制慢病毒复制活性的宿主限制性因子,研究慢病毒和宿主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理解这些限制性因子的抗病毒活性将有助于发现新型的抗病毒分子机制和开发新的抗病毒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弓形虫几乎可入侵一切温血脊椎动物的有核细胞,造成较为严重的人兽共患弓形虫病,威胁人类和动物的健康。与其他病原菌入侵宿主的方式有所不同,弓形虫以一种独特的运动方式入侵宿主细胞,其中滑行运动是弓形虫成功入侵宿主细胞的关键环节。弓形虫入侵宿主是一个连续且复杂的过程,在入侵的过程中,虫体可分泌一系列蛋白质分子,以介导虫体在宿主细胞中滑行、黏附与入侵等重要功能。研究弓形虫入侵宿主细胞的详细过程,可进一步揭示介导或参与虫体入侵宿主细胞的重要蛋白质分子的作用及其机制,为弓形虫疾病的预防与治疗药物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病毒入侵宿主细胞是其完成自身复制周期的首要步骤。全面解析病毒入侵宿主细胞途径可深入揭示病毒感染及其致病机制,有助于制定更为有效的抗病毒策略。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是具有囊膜的单股正链RNA病毒,对全球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以往研究报道PRRSV主要通过网格蛋白介导的内吞途径(CME)入侵宿主细胞。近年来研究发现,除CME外,PRRSV还会采取其他途径入侵宿主细胞。本文通过总结PRRSV入侵宿主细胞途径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加深人们对PRRSV的认识,并为防控该病毒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犬瘟热病毒感染机制及其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综述介绍了犬瘟热病毒的6种结构蛋白N、P、L、F、H和M蛋白在病毒入侵宿主和宿主细胞内繁殖的功能;简要描述了犬瘟热病毒入侵动物机体感染传播的机制,其中细胞受体SLAM和PVRL4解释病毒的趋向性;介绍了临床诊断、试验动物法、血清学方法和核酸诊断等鉴别诊断犬瘟热的方法及其优缺点.通过系统了解犬瘟热病毒的感染途径及其诊断方法,有助于发现控制犬瘟热病毒传播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科技     
正上海兽医所揭示兔瘟病毒入侵机制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刘光清研究员领衔的小动物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团队首次揭示了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内化进入细胞的入侵分子机制,发现该病毒在宿主蛋白核仁素的帮助下通过网格蛋白依赖的内吞作用内化进入细胞内,为深入研究该病毒在宿主中的感染和致病机理提供重要线索。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公共科学图书馆一病原体(PLOS Pathogens)》上。  相似文献   

9.
单链RNA(single-strandRNA,ssRNA)病毒是感染人和动物的主要病原体之一,部分ssRNA病毒感染宿主后会对宿主产生致命的影响,也有部分ssRNA病毒进入宿主后不会引发明显的病变和临床症状。ssRNA病毒与宿主细胞之间的感染与抗病毒所产生的炎症反应、细胞凋亡、细胞溶酶体/自噬应答均是动物机体在ssRNA病毒入侵后产生的一系列抗病毒活动。大量研究解析了ssRNA病毒与宿主细胞之间的相互关系,但仍有许多未知领域阻碍着抗ssRNA病毒研究的前进步伐。基于已公开发表的研究论文,笔者梳理并分析了ssRNA病毒与被侵染细胞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后续研究ssRNA病毒与宿主细胞应答反应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
<正>研究内容1.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HP-PRRSV)-细菌混合感染致病力增强分子机制研究:建立HP-PRRSV-细菌混合感染动物或细胞模型,研究病毒-细菌混合感染导致炎症反应增强和动物死亡增加的分子机制。2.利用基因敲除小鼠为模型,研究病毒、细菌及寄生虫感染后逃逸宿主天然免疫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1.
二甲基砜是一种天然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含硫有机化合物,具有抗炎、抗氧化、抗癌、预防疾病、增强机体免疫力等作用,被广泛用于保健功能和医疗用途,对于维持人和动物机体的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动物的健康养殖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二甲基砜的理化性质、吸收与代谢以及生物学功能与相关机制,以期为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旨在探明褐黄血蜱卵内蛋白组分,揭示蜱胚胎发育中的关键营养物质,为筛选可干扰胚胎发育的抗原分子奠定基础。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新鲜褐黄血蜱的卵蛋白成分进行分析,基于该蜱的唾液腺转录组翻译文库、中肠转录组翻译文库和Uniprot数据库对各蛋白成分进行鉴定。结果显示:从褐黄血蜱卵黄蛋白提取液中检出特异性肽段221条,由此鉴定蛋白53种,其中高可信蛋白12种,能够确定的功能蛋白有肌动蛋白(actin)和卵黄蛋白原Ⅱ(vitellogenin 2,Vg-2),且Vg-2与卵黄蛋白(vitellins, Vn)一级结构相同。蜱卵原生质所含蛋白较少;Vg-2是蜱卵内存在的唯一一种卵黄蛋白原。  相似文献   

13.
厚朴酚与和厚朴酚是中药厚朴中2种主要多酚类活性物质,具有抗氧化、抗菌消炎等多种生物学活性,是现代畜禽养殖业中新型抗逆保健添加剂开发的有效选择之一。本文主要围绕厚朴中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的生物学特性、代谢、功能及初步的应用进行综述,旨在为其饲用化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探索滑鼠蛇肾脏的组织结构与特征,为其人工养殖和野生保护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通过常规大体解剖方法、组织石蜡制片技术和苏木精-伊红(H-E)染色技术,对滑鼠蛇肾脏的组织形态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滑鼠蛇的肾脏由被膜与实质构成,被膜由内、外两层构成,实质包括大量的泌尿小管和少量的结缔组织。泌尿小管包括肾单位与集合小管,肾单位中的肾小体平均直径285.107μm,肾小囊内外层间距平均31.063μm;在肾小体周围的远端小管和近端小管分布紧密,近端小管的管壁厚平均16.275μm,远端小管的管壁厚平均15.245μm,集合小管的管壁厚平均26.937 6μm。滑鼠蛇的肾小体过滤功能较弱,肾小管浓缩尿液功能较强,排泄尿液量少,其肾组织形态学结构有明显的爬行类动物特征。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大蒜中抗病毒的活性成分二烯丙基二硫化物(Diallyl disulfide,DADS)在体内抗鸡马立克氏病毒(Marek's Disease Virus,MDV)的效果,以弱毒疫苗株CVI988/Rispens接种鸡胚成纤维细胞(CEFS)获取大量的MDV,感染雏鸡建立模型。主要通过病理组织切片的观察、血清生化指标的检测以及实时荧光定量QPCR等方法,探讨DADS在鸡体内抗鸡马立克氏病毒的有效浓度范围以及作用效果。结果表明:DADS浓度为250,500,750μmol/m L时能有效降低雏鸡血清中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以及甘油三酯(TG)的水平,同时也有降低病毒拷贝数的作用。所以3种浓度的DADS能在疾病早期有效抑制患马立克氏病鸡肝脏肿瘤生长并具有体内抗病毒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肉鸡的视觉器官发达,可分辨出不同的光色。光色可以通过影响肉鸡下丘脑激素的分泌,从而影响肉鸡的生长发育与行为活动等。文中就不同光色对肉鸡生长性能,免疫性能和行为活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BS)对石门土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血清抗氧化指标和肠道形态的影响。选取540只55日龄、体重[(0.75±0.02) kg]相近的健康石门土鸡母鸡,随机分成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的基础上添加300和600 mg/kg BS的试验饲粮。预试期7 d,正试期28 d。结果表明:1) 1~14 d时,与对照组相比,300、600 mg/kg BS组石门土鸡的平均日采食量(ADFI)和平均日增重(ADG)有提高趋势(P>0.05); 15~28 d和1~28 d时,各组间的ADFI、ADG和料重比(F/G)均无显著差异(P> 0.05)。2)与对照组相比,600 mg/kg BS组石门土鸡的屠宰率显著提高(P<0.05),300、600 mg/kg BS组的腹脂率有提高趋势(P>0.05);各组间的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胸肌率、腿肌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3)与对照组相比,14 d时,300 mg/kg BS组石门土鸡的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显著提高(P <0. 05); 14和28 d时,300、600 mg/kg BS组的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极显著提高(P <0.01)。4)与对照组相比,300、600 mg/kg BS组石门土鸡的十二指肠绒毛高度、绒毛宽度、隐窝深度均有提高趋势(P>0.05),300 mg/kg BS组的空肠绒毛宽度显著提高(P<0.05);各组间的回肠绒毛宽度、隐窝深度和绒隐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饲粮中添加BS提高了石门土鸡的屠宰性能,增强了机体抗氧化能力,改善了肠道形态。  相似文献   

18.
热休克蛋白27(Hsp27)是一种结构上高度保守的小热休克应激蛋白,具有多重生物学功能,在调节蛋白质稳态以维持细胞骨架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热休克蛋白(HSPs)在疾病预防和药物开发中取得较大突破,有研究发现在许多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后,细胞中Hsp27的表达会发生显著变化,表明Hsp27与病毒感染之间有密切关联,但Hsp27在病毒感染中的应用尚不成熟。论文主要介绍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后,Hsp27通过抑制细胞的自噬、凋亡、干扰素形成及维持病毒复制等发挥其在病毒感染中作用,此方面研究为以HSPs为靶点研发抗病毒药物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XUE Junjing;LI Siyuan;FANG Rejun(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Changsha 410128,China;Hunan Co-Innovation Center of Animal Production Safety,Changsha 410128,China)  相似文献   

20.
甘露寡糖(MOS)是从酵母培养细胞壁中提取的一类活性物质,广泛存在于微生物细胞壁以及植物的块茎和种子中,因其具有抗氧化、增强免疫、调节肠道菌群及维持肠道健康和调节糖脂代谢等多种生理功能而作为一种新型饲料添加剂被广泛使用。本文就甘露寡糖的来源、制备方法、生理功能及其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