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目前,袋料香菇已成为浙江省山区农村发展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但在香菇栽培过程中,由于管理不及时,或者气候异常、温差大,易形成一些畸形菇和劣质菇(统称菜菇)。这些劣质香菇如果不做处理,直接作为鲜菇进入市场售价很低,而且销路不好。如果将其烤制成干菇,不但可以升值,而且销路也好。但一些农户由于烤制方法不当,同样的干菇,价格往往相差好几倍。现总结出烤制菇干必须掌握的技术和方法,供菇农们参考。1.进行原料处理将鲜菇剪柄。剪柄长短应根据菇形、菇  相似文献   

2.
贾博渊 《食用菌》2009,31(5):54-55
在我区城郊和农村,有很多集中连片向阳一面坡菜棚。近年来,菜农们更新观念,为增加收入,充分利用有限温棚,缩短歇棚时间,在棚内尝试菇菜轮作。但由于我地四季明显而短促,冬季寒冷,往往种菜耽误了菇,种菇误了菜,菇菜轮作很不理想。笔者从2004年起深入棚区,与菜、菇农多次探索、试验,总结了一套用阴阳棚同时栽培双孢菇及蔬菜的技术。一经推开,在我地取得了非常好的经济及社会效益。现将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秀珍菇因营养价值高,市场销路好,受到广大菜农的青眯,通过对秀珍菇栽培技术的介绍,对菜农培育秀珍菇起到一定的技术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长后坡日光温室蔬菜间作平菇新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长后坡日光温室进行技术改造,较好地解决了菇菜间作的各种不利因素及相互影响,菇菜均可在各自适宜条件下良好生长,综合效益提高3-4倍,并且技术简单、实用可靠,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张洪路 《西南园艺》2004,32(1):58-58
在香菇栽培过程中,由于管理不够及时,或者碰上气候异常、温差大,易形成一些畸形菇或劣质菇,俗称为“次品菇”。这些次品菇如果不作处理,直接作为鲜菇进入市场,售价甚低,而且销路不畅。如果将其烤制成干菇,不但可以升值,而且销路好。烤制技术如下:1原料处理将鲜次菇剪柄,剪柄长短应根据菇形、菇肉、菇质、菇面来确定,并可分为去糠、剪半脚、剪平脚3个等级。一般而言,菇面小、菇肉薄、菇脚长的香菇,以去糠为宜(保持全脚);菇面大而圆、菇肉薄、菇质松软的菇,可取其半脚(即剪去菇脚的一半),取值范围为1~1.5cm;菇面大而圆,菇肉厚而坚硬的,以取平…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市十分重视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并于2000年首次启动了“食用菌生产技术开发工程”。“两菇一菜”种植模式作为开发工程内容之一,经过试验、开发、推广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利用日光温室、塑料大棚进行“两菇一菜”高效种植,通过菌、菜轮作,可实现资源的多元、增值、高效利用,提高棚室生产效益。现将几种种植模式介绍如下。 一、双孢菇-蒜黄(越冬芹菜)-鸡腿菇 双孢菇选择麦秸作为主料,于7月底~8月上旬备料,8月下旬~9月上旬播种,10月上中旬开始出菇,11月下旬结束。一般每667m2可产菇60…  相似文献   

7.
189番茄架下套种双孢菇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保护地设施农业的发展,温室室内的栽培方法不断地改进和提高,经济效益显著增加。温室内高棵作物架下套种双孢菇栽培技术就是利用菜菇不同生物学特性,在不增加耕地面积,不影响主栽作物(蔬菜)产量和品质的前提下,实现菜、菇双效益,充分利用现有土地面积和空间。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我地将菇耳类高等真菌纳入粮菜作物立体种植,取得了单位面积菇耳粮菜的综合丰收。玉米地鸡腿菇立体种植可获得显著经济效益。玉米地保湿、透气、遮阳的环境,最大限度满足了鸡腿菇的生长需求,笔者利用当地的苹果渣作原料,在玉米地栽培鸡腿菇获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9.
基于食用菌和蔬菜代谢方式的不同,利用传统双孢蘑菇砖砌菇房前留有的空地,搭建与菇房相通的温室大棚,用来种植蔬菜,形成一种菇房种菇、大棚产菜的菇菜共作方式。在当年12月到次年2月份的冬季,菇菜共作方式菇房夜间最低温度不低于5℃,日间温度平均11℃,最高达到18℃,昼夜温差在3~6℃左右。菇房内空气相对湿度应保持在86%~97%,平均在88%左右;菇房内二氧化碳浓度在500~2 000毫克/升之间变化,平均为1 100毫克/升。  相似文献   

10.
《食用菌》2015,(4)
<正>浙江庆元县是我国灰树花的主产区,产量占全国的80%左右。灰树花出菇方式采用菌棒割口一次出菇和覆土二次出菇,第一潮菇质量好,商品性优良价格一直坚挺,销路畅通,但第二潮菇由于菇体带土,近年价格低迷且滞销,曾一度降到28元/kg,因此解决灰树花二潮菇带土问题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