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IBD试纸条对中强毒力苗毒及分离野毒的检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琼扩为对照,应用IBD试纸条分别检测了人工感染鸡、疫苗接种鸡、自然发病鸡3种不同类型的法氏囊样品以及不同的疫苗。毒株测定结果显示,IBD苗毒228E、MB、V877、NF8、QC试纸条均为阳性,琼扩对照均为阴性,分离强毒H4、He3、Y2试纸条及琼扩对照均为阳性。法氏囊样品测定结果显示,自然感染病例,H4、He3、Y2感染鸡,228E、MB、V877、NF8接种鸡两种方法测定均为阳性,QC则为阴性。对法氏囊样品的检测结果证明,IBD试纸条具有特异、敏感、快速的特点,其敏感性高于琼扩的敏感性,为IBD诊断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从死亡率高达55%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发病鸡群的病例中分离到一株IBD强毒。该强毒可使人工发病鸡36小时发病,发病率100%,死亡率60%。剖检可见到与野外病例相同的病理变化,如肌肉、心脏、腺胃出血,法氏囊呈“紫葡萄”样外观。免疫保护性试验、血清学试验、鸡胚接种和电镜形态学观察均证明该分离物为IBD病毒。并排除了新城疫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从而表明,我国鸡群中存在不同于经典IBD病毒的超强毒变异株。  相似文献   

3.
以碱式碳酸铋与其他西药制成片剂(简称“囊克灵”),用于治疗人工感染发病的IBD患鸡,试验组病鸡经用药治疗后死亡率为0~3.12%,药物保护率为96.88%~100%;对照组死亡率为15.63%,自然保护率为84.37%。保护率对比差异显著(P﹤0.05)。试验结果证明,囊克灵对鸡IBD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用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病死鸡的法氏囊制成组织灭活苗,接种7日龄雏鸡.接种后13天,琼脂扩散试验抗体阳性率为60~90%;接种后21天的阳性率接近100%.接种组织灭活苗的鸡,对 JBD 自然感染的抗病力大为增强,死亡率仅为0.93~1.05;接种其他灭活苗或弱毒苗的鸡,因 IBD 造成的死亡率为11.96~34.57%.  相似文献   

5.
用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流行强毒株“郑毒”株与保存的强毒J_4株人工感染7日龄和45日龄IBD阴性鸡、非免疫鸡胚及鸡胚成纤维细胞。对7日龄雏鸡,“郑毒”株能引起75%发病,23%死亡;J_4株只造成亚临床感染。对45日龄雏,“郑毒”株经40~60小时能引起100%发病,45%死亡,且肌肉、肾、肠、腺胃、法氏囊严重出血,法氏囊萎缩迅速,接毒后3天和8天的囊/体重比值分别为1.7和0.58;J_4株虽也可引起发病,但症状轻微,10%死亡,接寿后3天法氏囊显著肿胀,囊/体重比值为3.9,是“郑毒”株的2.2倍。两毒株虽能在非免疫鸡胚上增殖,并致其死亡,但“郑毒”株引起的死亡率高于J_4株,且病变更严重。在鸡胚成纤维细胞上盲传3代,两毒株都不出现CPE,表明还不适应于细胞上增殖。对接毒后进行LaSota疫苗免疫的7日龄雏鸡,“郑毒”株能产生更大的免疫抑制。据两毒株在致病力上的差异表明,”郑毒”可能是一株毒力更强的血清Ⅰ型亚型株或变异株.  相似文献   

6.
在相同条件下,给11日龄试验鸡注射不同配比的IBD油 苗,注射后第21天采各组鸡血液。分离血清,用酶联免疫法测定IBD抗体水平,并于第 23天攻毒,注意观察记录其临床表现。攻毒后第7天和14天分别将各组鸡半数致 死剖解,观察其法氏囊、肾等病理变化。试验结果从临床保护率、法氏囊和肾病变及N/P值 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用浓缩液制成的油苗和浓缩液加TF制成的油苗预防IBD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在相同条件下,给11日龄试验鸡注射不同配比的IBD油苗,注射后第21天采备姐鸡血液。分鼻血清,用酶联免疫法测定IBD抗体水平,并于第23天攻毒,注意观察记录其临床表现。攻毒后第7天和14天分剐将各组鸡半数致死剖解,观察其法氏囊、肾等病理变化。试验结果从临床保护率、法氏囊和肾病变及N/P值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用浓缩液制成的油苗和浓缩液加TF制成的油苗预防IBD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1 前言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在易感鸡群中一旦流行便可100%感染发病,但临床症状轻重不一,死亡率差异很大,在研究法氏囊病毒的毒力及疫苗的免疫效果时,无法用临床表现和死亡率作为评价指标,但患病鸡群的法氏囊、脾脏、胸腺、肝和肾的病理变化有明显的规律可寻。对这些器官进行了动态的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病理组织学变化是评价IBD是否发生及其发病程度的客观、准确的指标之一。2 材料和方法2.1 IBD强毒株由平原县当地发病鸡群采集的法氏囊(经琼扩和核酸电泳鉴定为该毒),研磨后1:5稀释,反  相似文献   

9.
MB43活疫苗免疫效果及对鸡法氏囊组织操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MB43活疫苗免疫后鸡的囊体比、新城疫血凝抑制(ND-HI)抗体效价及IBD AGP效价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含有IBD高母抗试验鸡在17日龄免疫MB43活疫苗后,囊组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对正常免疫的ND-HI抗体效价无影响;试验鸡16天后IBD AGP阳性率为100%;21天攻毒保护率100%。  相似文献   

10.
免疫鸡群暴发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免疫鸡群中暴发传染性法氏囊病,死亡率高达30.75%,病死鸡法氏囊呈胶冻样水肿外观,浆膜表面的纤维蛋白渗出物厚度达2-5mm,以法氏囊组织毒人工感染28日龄雏鸡,能引起临床症状和死亡,复制出在自然病例中观察到的全部病理变化,其侵袭力可以突双破法氏囊弱毒疫苗的临床保护,初步证明是一株贵州省的地方野毒。  相似文献   

11.
在免疫鸡群中暴发传染性法氏囊病,死亡率高达30.75%,病死鸡法氏囊呈胶冻样水肿外观,浆膜表面的纤维蛋白渗出物厚度达2~5mm.以法氏囊组织毒人工感染28日龄雏鸡,能引起临床症状和死亡,复制出在自然病例中观察到的全部病理变化,其侵袭力可以突破法氏囊弱毒疫苗的临床保护,初步证明是一株贵州省的地方野毒.  相似文献   

12.
鉴于鸡的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常与鸡新城疫(ND)等某些疾病有相似的病变,易造成误诊,因而在防制措施上出现一些偏差。为了对IBD有一个准确的认识,我们采取了人工发病,对IBD的症状与病变作了详细观察。一、材料1.种毒 当地野毒株,经鉴定为IBDV的法氏囊组织由河北农大传染病实验室提供,接种前,将法氏囊研制后5倍稀释,加庆大4℃感作24h,取上清液。2.实验鸡 当地购买的商品雏鸡,饲养到30日龄,不做IBD疫苗接种。二、方法供试雏鸡47只,3日龄测其母源抗体,AGP阳性率为100%,10日龄再测,AGP阳性率为60%。28日龄时,A…  相似文献   

13.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免疫抑制性疾病。该病发病突然,呈尖峰死亡,可导致鸡群淘汰率增加,增重下降,并发或继发多种其他疾病。在本试验中,我们使用10万单位、1万单位和0.1万单位三个剂量的重组鸡Ot一干扰素对易感日龄的SPF鸡进行预防性给药,给药24小时后用法氏囊标准强毒BC6/85对易感日龄的SPF鸡进行攻毒,同时使用法氏囊卵黄抗体做为对照药品,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卵黄抗体对发病早期病鸡的治疗优于干扰素,在发病的中晚期,则治愈率大为下降。  相似文献   

14.
鸡传染性囊病(IBD)是一种严重危害鸡的免疫抑制性、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疫病。该病的发病特点是发病率高,可达80%~100%;病程短,为“一过型”,典型的死亡曲线呈尖峰式;并可诱发或继发新城疫、马立克氏病、传染性支气管炎、禽流感、大肠杆菌病、沙门氏杆菌病、葡萄球菌病等。资料报道,本病也可导致鸡新城疫、马立克氏病等免疫失败。一、材料1.实验动物1日龄雏公鸡(购自河南农大畜牧站)。2.IBD试纸条河南农科院生物室惠赠。3.IBD种毒、高免蛋黄液均由河南农业大学兽医微生物教研室提供。4.病料法氏囊和脾:①人工…  相似文献   

15.
作者证明了一日龄小鸡接种传染性囊病一疫苗毒株引起对19号菌株流产布氏杆菌反应的抑制可持续4周,法氏囊的组织学检查证明在初期损伤后伴随着体液性应答的产生,出现囊淋巴细胞逐渐重新长出。传染性囊病(IBD)对法氏囊的不利影响和IBD活毒疫苗使用中所包含的内在危险性已有充分的文献论据(Thornton和Patlison1975,Maskef等1979)。  相似文献   

16.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又称为鸡传染性囊病、甘布罗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和免疫抑制性的传染病。以突然发病、病程短、发病率高、法氏囊受损和鸡体免疫机能受抑制为特征。1法氏囊疫苗免疫存在的问题成功防控IBD的目的已不再局限于不发生IBD,而是更关注是否对法氏囊的破坏而造成的免疫抑制问题。传统疫苗防控IBD存在几个困惑:母源抗体与免疫时间;母源抗体与疫苗  相似文献   

17.
为验证干扰素对家禽传染性疾病感染后的治疗效果,在试验室条件下人工致病,用法氏囊种毒和 IBD野毒接种非免疫鸡,人工诱发鸡发生法氏囊病后使用干扰素进行治疗,并进行对照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材料   (1)干扰素:由大连三仪动物药品有限公司提供;批号: 001016;规格: 4ml/瓶;用法用量:肌肉或皮下注射, 2000只雏鸡 /瓶。   (2)1BD种毒:由中国兽药监察所提供,代数 E3,冻干日期: 90年 5月,对鸡毒力:五周龄 SPF鸡的 ELD50为 105.0,保存方法:低温冷冻。   (3)IBD野毒:由辽宁省动…  相似文献   

18.
用鸡法氏囊病免疫复合疫苗(IBDV-Icx)和常规IBD活疫苗分别免疫1日龄商品鸡和SPF鸡,进行疫苗的安全性及免疫效力比较.免疫后8d检测,IBDV-Icx免疫组鸡的法氏囊未见明显萎缩,而传统弱毒疫苗免疫组鸡的法氏囊萎缩明显;免疫后28d各组用IBDV标准强毒株进行攻击,IBDV-Icx免疫组鸡的攻毒保护率均为10/10,常规IBD活疫苗对照组分别为8/10及9/10.免疫后3个月,IBDV-Icx免疫组血清抗体可达AGP1∶32,攻击强毒仍为10/10保护,而常规IBD活疫苗免疫后2个月抗体AGP为0,攻毒保护率为1/10,免疫后3个月时攻毒10/10发病.  相似文献   

19.
朱子洁 《兽医导刊》2009,(7):29-29,35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雏鸡和青年鸡的法氏囊等器官,破坏法氏囊中的B淋巴细胞,导致免疫抑制,使病鸡更易感染其它疾病.上世纪80年代末,欧洲、亚洲等国家开始逐渐有超强毒IBDV(vvlBDV)的流行.致使IBD的流行出现发病鸡群的死亡率可达到90%,发病年龄增高的新特点,使IBD成为严重影响养鸡业发展的主要的烈性传染病.  相似文献   

20.
朱子洁 《动物保健》2009,(7):29-29,35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雏鸡和青年鸡的法氏囊等器宫,破坏法氏囊中的B淋巴细胞,导致免疫抑制,使病鸡更易感染其它疾病。上世纪80年代末,欧洲、亚洲等国家开始逐渐有超强毒IBDV(vvIBDV)的流行。致使IBD的流行出现发病鸡群的死亡率可达到90%,发病年龄增高的新特点,使IBD成为严重影响养鸡业发展的主要的烈性传染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