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为了研究发酵玉米秸秆对泌乳期奶牛瘤胃菌体蛋白及纤维素酶的影响,试验选取3头体况相近、健康的泌乳期荷斯坦奶牛,分为对照组(未处理秸秆)、试验Ⅰ组(低菌发酵秸秆)和试验Ⅱ组(高菌发酵秸秆),采用3×3拉丁方试验设计,试验分为3期,每期20 d。结果表明:试验Ⅱ组菌体蛋白浓度在4~8 h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Ⅰ组在6~8 h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木聚糖酶、微晶纤维素酶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Ⅱ组水杨苷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饲喂发酵玉米秸秆后,有利于维持瘤胃功能的健康,提高瘤胃内纤维素酶活性。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发酵玉米秸秆对泌乳期奶牛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本试验选取3头体况相近、健康的泌乳期荷斯坦奶牛,对照组饲喂未处理秸秆,试验Ⅰ组饲喂低菌量发酵秸秆,试验Ⅱ组饲喂高菌量发酵秸秆,采用3×3拉丁方试验设计,试验分为3期,每期20 d。结果表明,饲喂发酵玉米秸秆奶牛瘤胃液pH,氨态氮(NH3-N)、挥发性脂肪酸(VFA)、乙酸浓度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提高(P0.05);对瘤胃内丙酸、丁酸浓度和乙酸/丙酸无显著影响(P0.05)。由此可见,发酵玉米秸秆能够改善瘤胃内环境,提高瘤胃发酵功能。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发酵玉米秸秆对泌乳期奶牛产奶量及乳成分的影响,选择30头体况良好、胎次相同、产奶量相近的泌乳期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为未处理秸秆组,试验Ⅰ组为低菌量发酵秸秆组,试验Ⅱ组为高菌量发酵秸秆组,预试期10 d,试验期60 d。结果表明,试验Ⅱ组各阶段奶牛干物质采食量较对照组分别提高10.90%、8.34%、8.97%(P0.05);各试验组奶牛产奶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1~60 d,试验Ⅱ组与对照组相比,乳蛋白率、乳脂率、乳糖率、非乳脂固体物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试验Ⅰ组乳脂率比对照组提高2.95%(P0.05)。由此可见,秸秆发酵后,品质明显改善,利用率提高,可改善奶牛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发酵玉米秸秆对泌乳期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选择30头胎次、产奶量相近的健康泌乳期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3组,各组精饲料相同,对照组粗饲料为羊草和未处理秸秆,试验1组为低量菌发酵秸秆,试验2组为高量菌发酵秸秆。结果表明:整个试验期(60 d)内,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2组奶牛干物质采食量及产奶量均显著提高(P〈0.05),经济效益也显著提高(P〈0.05),试验1组经济收入净增127.09元,试验2组净增124.05元。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研究脱酚棉籽蛋白替代奶牛日粮中不同比例豆粕对奶牛瘤胃发酵特性的影响。选用3头经产的中国荷斯坦泌乳中期奶牛,安装永久瘤胃瘘管,前后对照试验设计,日粮包括对照组、50%颗粒替代组(试验Ⅰ组)和100%颗粒替代组(试验Ⅱ组),共3期,每期17d。结果表明:(1)随着替代水平的升高,奶牛瘤胃内pH呈升高趋势。对照组pH平均值与其它两组差异显著(P〈0.05);(2)三个处理组奶牛瘤胃液内NH3-N浓度平均值依次增加,其中对照组与试验Ⅱ组差异显著(P〈0.05);(3)对照组瘤胃液内的乙酸、丙酸浓度平均值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试验Ⅰ组高于试验Ⅱ组(P〉0.05),对照组乙酸丙酸比值平均值明显低于其他组(P〈0.05)。试验Ⅰ组低于试验Ⅱ组(P〉0.05)。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发酵玉米秸秆对泌乳期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选择30头胎次、产奶量相近的健康泌乳期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3组,各组精饲料相同,对照组粗饲料为羊草和未处理秸秆,试验1组为低量菌发酵秸秆,试验2组为高量菌发酵秸秆。结果表明:整个试验期(60 d)内,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2组奶牛干物质采食量及产奶量均显著提高(P0.05),经济效益也显著提高(P0.05),试验1组经济收入净增127.09元,试验2组净增124.05元。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研究全混合日粮(TMR)中添加发酵玉米蛋白粉(fermented corn gluten meal,FCGM)对奶牛瘤胃体外发酵特性及微生物菌群的影响。选用3头体重(600±25)kg,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荷斯坦奶牛作为瘤胃液供体,发酵底物为TMR,分为对照组和3个试验组,各组分别在发酵液中添加0、0.3、0.6、0.9 g/L FCGM(干物质基础),每个处理3个重复。记录体外发酵12、24、36和48 h产气量,测定体外发酵12、24和48 h发酵液pH、体外干物质消失率(IVDMD)、纤维素酶活性、氨态氮(NH3-N)、挥发性脂肪酸(VFA)和菌体蛋白浓度,并测定体外发酵24 h发酵液中瘤胃微生物菌群相对丰度。结果显示:①添加不同水平FCGM组的体外产气量(除12 h外)、慢速产气部分、潜在产气部分和有效产气速率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P < 0.01);②与对照组相比,添加不同水平FCGM处理组的发酵液pH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组,纤维素酶活性、菌体蛋白、挥发性脂肪酸、氨态氮含量和体外干物质消失率均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 < 0.05;P < 0.01),且0.9 g/L FCGM组达到最高。③添加0.6和0.9 g/L FCGM组发酵液中白色瘤胃球菌、黄色瘤胃球菌、产琥珀酸丝状杆菌、牛链球菌、普雷沃氏菌、溶纤维丁酸弧菌、嗜淀粉瘤胃杆菌、真菌和原虫相对丰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且0.9 g/L FCGM组达到最高,而产甲烷菌相对丰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且0.9 g/L FCGM组达到最低。综上所述,TMR中添加FCGM可提高体外发酵产气量,增加发酵液内纤维素酶活性、VFA、NH3-N及菌体蛋白含量,提高瘤胃内某些纤维降解菌、蛋白降解菌、淀粉降解菌、真菌和原虫相对丰度,降低产甲烷菌相对丰度,调节瘤胃微生物菌群结构,改善瘤胃发酵,其中以添加0.9 g/L FCGM为宜。  相似文献   

8.
试验探究了饲粮中添加不同处理方法的全株玉米青贮对奶牛生产性能、乳品质、瘤胃发酵参数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择胎次、泌乳期、产奶量相近的荷斯坦奶牛60头,按照单因素设计分为4个处理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奶牛。对照组奶牛饲喂无添加剂的全株玉米青贮,试验1组奶牛饲喂经益生菌制剂处理的全株玉米青贮,试验2组奶牛饲喂经酶制剂处理的全株玉米青贮,试验3组奶牛饲喂经菌酶复合制剂处理的全株玉米青贮。预试期1周,正式试验期8周。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试验3组奶牛平均日干物质采食量显著提高(P<0.05),试验1组、试验2组和试验3组奶牛产奶量显著增加(P<0.05),试验3组乳蛋白率显著提高(P<0.05),试验1组、试验2组和试验3组体细胞数量显著降低(P<0.05)。试验3组瘤胃乙酸、总挥发性脂肪酸、菌体蛋白水平显著提高(P<0.05)。试验3组血清中总蛋白水平显著提高(P<0.05),试验1组、试验2组和试验3组血清葡萄糖水平显著提高(P<0.05),尿素氮水平显著降低(P<0.05)。研究表明,奶牛饲喂经添加剂处理的全株玉米青贮可以改...  相似文献   

9.
[目的]该试验旨在探讨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莫能霉素,对奶牛瘤胃内发酵、日粮营养物质降解率及奶牛血液生化指标影响。[方法]试验选取3头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奶牛,设计采用3×3拉丁方试验设计。试验分为三组,MⅠ组为基础日粮;MⅡ组为基础日粮添加31.5mg/kg DM莫能霉素;MⅢ组基础日粮添加46.5 mg/kg DM莫能霉素。[结果]莫能霉素添加组pH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添加46.5 mg/kg DM的莫能霉素后氨态氮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日粮中添加46.5 mg/kg DM的莫能霉素后瘤胃内乙酸发酵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日粮中添加31.5 mg/kg DM莫能霉素后丙酸发酵量高于对照组(P〉0.05),且丙酸摩尔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日粮DM、CP和NDF在瘤胃内有效降解率随莫能霉素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添加组奶牛血液中的尿素氮,血浆中血糖及乳酸浓度,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日粮中添加莫能霉素可以提高牛瘤胃中的pH值,降低氨态氮浓度,显著提高丙酸摩尔比例,降低丙酸、乙酸比值,但减缓了粗蛋白的降解速度,一定程度上提高血液中尿素氮和血糖浓度。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全混合日粮(TMR)中添加玉米蛋白水解物(CPH)对奶牛瘤胃体外发酵及纤维素酶活的影响,试验选用3头体重(600±25)kg,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健康荷斯坦奶牛作为瘤胃液供体,培养底物为TMR。试验设Ⅰ、Ⅱ、Ⅲ和Ⅳ4个处理组,分别添加0、0.06、0.12、0.24 g/L CPH(干物质基础),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测定体外发酵24 h内发酵液的p H、体外干物质消失率、纤维素酶活、菌体蛋白、氨态氮(NH3-N)和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结果显示:(1)添加不同水平CPH处理产气量、慢速产气部分、潜在产气部分和有效产气速率升高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其中试验组Ⅱ、Ⅲ和Ⅳ产气量分别较对照组升高5.32%、7.45%和10.64%;(2)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Ⅱ、Ⅲ和Ⅳp H分别降低0.60%、0.75%和1.35%(P0.05),NH3-N浓度分别升高3.05%、4.67%和11.42%(P0.01),总挥发酸、乙酸、丙酸和丁酸浓度显著升高(P0.05),其中试验组Ⅱ、Ⅲ和Ⅳ总挥发酸浓度分别升高16.81%、19.97%和23.57%;(3)与对照组相比,添加不同水平CPH处理发酵液纤维素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试验组Ⅱ、Ⅲ和Ⅳ菌体蛋白浓度分别升高12.48%、30.37%和24.95%(P0.05),体外干物质消失率升高1.42%、8.74%和12.31%(P0.05)。由此可见,TMR中添加CPH可以改善瘤胃发酵,提高瘤胃内纤维素酶活性,从而提高饲料利用率,其中以添加0.24 g/L为宜。  相似文献   

11.
甜菜碱对奶牛瘤胃体外发酵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旨在通过体外产气法研究甜菜碱对奶牛瘤胃体外发酵参数的影响。试验分为3组,对照组、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分别添加0、1.2、3.6 mg甜菜碱于45 m L瘤胃发酵液和300 mg奶牛全混合日粮中进行发酵,于3、6、12、18和24 h读取产气量,并测定6、12、和24 h的p H,干物质降解率,氨氮、挥发性脂肪酸、乳酸和菌体蛋白含量。结果表明:1)在各时间点试验组的产气量均高于对照组,其中试验Ⅱ组在3和6 h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随着发酵时间延续,发酵液的p H逐渐减小,且在6 h试验Ⅱ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干物质降解率和菌体蛋白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其中在6 h达到显著水平(P0.05);试验组在12 h氨氮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Ⅱ组24 h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试验组发酵液中的挥发性脂肪酸含量较对照组有增加趋势;在6 h,试验Ⅱ组的丁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12 h,试验组的异丁酸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异戊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戊酸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乙酸/丙酸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果提示,添加1.2和3.6 mg的甜菜碱可以降低瘤胃体外发酵p H,提高产气量,干物质降解率,氨氮、菌体蛋白、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并呈现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2.
郭然  杨文艳 《中国饲料》2023,1(4):128-131
文章旨在研究玉米秸秆不同切碎长度对肉羊瘤胃发酵及养分消化代谢的影响。试验选择体况良好,体重相近,3~4月龄的育肥羊45只,随机分为3组;试验Ⅰ、Ⅱ和Ⅲ组按照10、20、30mm的长度规格切碎玉米秸秆后青贮,且以全混合日粮方式饲喂肉羊,预饲期10d,试验期为60d。结果表明,试验Ⅰ组瘤胃液的pH和氨态氮含量显著低于试验Ⅱ组和Ⅲ组(P <0.05),微生物蛋白和总挥发酸含量显著高于试验Ⅱ组和Ⅲ组(P <0.05)。同时,试验Ⅰ组干物质、有机物、粗脂肪、无氮浸出物、中性和酸性洗涤纤维的消化率均显著高于试验Ⅱ组和Ⅲ组(P <0.05)。试验Ⅰ组总排出氮含量显著高于试验Ⅱ和Ⅲ组(P> 0.05);试验Ⅰ组和Ⅱ组的沉积氮及氮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试验Ⅲ组(P <0.05)。综上所述,降低玉米秸秆切碎长度可提升肉羊对饲料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通过体外模拟瘤胃内环境,利用取自崂山奶山羊瘤胃内的混合厌氧真菌为菌种,以花生蔓为发酵底物,通过添加等量不同氮源(菌糠、酵母膏、尿素、氯化铵、硫酸铵),并以羧甲基纤维素酶、木聚糖酶、β-葡萄糖苷酶的酶活性和发酵液p H值为监测指标,研究不同氮源对混合瘤胃厌氧真菌产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氮源试验组的纤维素酶活性明显高于不加氮源的对照组(P0.05)。以氯化铵做氮源时3种纤维素酶活性均为最高,其木聚糖酶和β-葡萄糖苷酶最高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P0.05),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与硫酸铵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另外3种氮源组(P0.05)。各组p H值随着时间增长而逐渐下降,5种氮源组120 h的p H值下降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其中以菌糠组下降最快。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添加不同氮源对瘤胃厌氧真菌产纤维素酶活性及p H值有影响,以氯化铵做氮源时产酶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14.
试验旨在探究平菇菌糠(P.SMS)的营养价值及饲用安全性。试验通过体外产气法和尼龙袋法探究不同比例平菇菌糠等比例替代全株玉米青贮对绵羊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试验分为7组,Ⅰ组为对照组,Ⅱ组、Ⅲ组、Ⅳ组、Ⅴ组、Ⅵ组、Ⅶ组分别使用5%、10%、15%、20%、25%、30%P.SMS等比例替代全株玉米青贮,并评价不同颜色平菇菌糠的饲用安全性。结果显示,Ⅵ组、Ⅶ组绵羊48 h瘤胃累计产气量显著低于Ⅰ组(P<0.05),Ⅴ组显著高于Ⅶ组(P<0.05)。Ⅲ组、Ⅴ组、Ⅵ组、Ⅶ组绵羊瘤胃潜在产气量显著低于Ⅰ组(P<0.05),Ⅴ组绵羊瘤胃潜在产气量显著高于Ⅶ组(P<0.05)。发酵结束后,Ⅰ组、Ⅲ组绵羊瘤胃液pH值均显著低于Ⅴ组(P<0.05),Ⅲ组绵羊瘤胃液pH值显著低于Ⅵ组(P<0.05);Ⅲ组绵羊瘤胃氨态氮(NH3-N)含量显著高于Ⅰ组、Ⅶ组(P<0.05),Ⅰ组、Ⅱ组、Ⅳ组、Ⅴ组、Ⅵ组瘤胃NH3-N含量均显著高于Ⅶ组(P<0.05)。Ⅲ组绵羊瘤胃干物质降解率最高,Ⅶ组最低。3种不同颜色P.SMS中霉菌毒素含量均符合国家标准。研究表明,10%的P...  相似文献   

15.
杨文瑾  杨文娴 《中国饲料》2023,1(2):137-140
文章旨在研究青贮红薯藤对奶牛泌乳性能、瘤胃发酵及乳成分的影响。试验将60头品种、体重、产奶量相近的泌乳期奶牛随机分为3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各组分别用0%(对照组)、50%(试验Ⅰ组)、100%(试验Ⅱ组)比例青贮红薯藤等量替代基础日粮中的苜蓿干草,预试期7?d,正试期53?d,共计60?d。结果表明,(1)试验Ⅰ组(50%青贮红薯藤)奶牛产奶总量显著高于对照组(0%青贮红薯藤)和试验Ⅱ组(100%青贮红薯藤)(P <0.05)。(2)与对照组(0%青贮红薯藤)和试验Ⅱ组(100%青贮红薯藤)相比,试验Ⅰ组(50%青贮红薯藤)奶牛挥发性脂肪酸、丙酸显著提高(P <0.05)。与对照组(0%青贮红薯藤)相比,试验Ⅰ组(50%青贮红薯藤)和试验Ⅱ组(100%青贮红薯藤)奶牛氨态氮显著降低(P <0.05)。(3)与对照组(0%青贮红薯藤)相比,试验Ⅰ组(50%青贮红薯藤)和试验Ⅱ组(100%青贮红薯藤)奶牛乳脂率显著提高(P <0.05)。与对照组(0%青贮红薯藤)相比,试验Ⅰ组(50%青贮红薯藤)和试验Ⅱ组(100%青贮红薯藤)奶牛总体细胞数显著降低(P...  相似文献   

16.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剂量糖蜜和复合菌酶制剂(植物乳杆菌、双歧杆菌、纤维素酶)对鲜食玉米秸秆青贮品质的影响。以鲜食玉米秸秆为原料,对照组不添加糖蜜和复合菌酶制剂,Ⅰ组添加20 g/kg糖蜜,Ⅱ组添加3 g/kg复合菌酶制剂,Ⅲ组添加20 g/kg糖蜜+3 g/kg复合菌酶制剂,Ⅳ组添加40 g/kg糖蜜+3 g/kg复合菌酶制剂。每组设3个重复,分别在第0天(青贮前)、第15天、第30天、第45天、第60天对鲜食玉米秸秆青贮的发酵品质及微生物数量进行测定,第60天时对营养成分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1)青贮第60天时,Ⅰ、Ⅱ、Ⅲ、Ⅳ组的粗蛋白质(CP)和粗脂肪(EE)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青贮第60天时,Ⅰ、Ⅱ、Ⅲ、Ⅳ组的pH和丙酸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Ⅱ、Ⅲ、Ⅳ组的乳酸和乙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青贮第60天时,Ⅱ、Ⅲ、Ⅳ组的乳酸菌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青贮第30天时,Ⅰ、Ⅱ、Ⅲ、Ⅳ组的好氧性细菌和酵母菌数量显著...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探究添加纤维素酶和淀粉对象草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为提高象草青贮品质提供理论基础。试验以象草为青贮原料,设对照组、添加纤维素酶组(试验Ⅰ组)、混合添加纤维素酶与淀粉组(试验Ⅱ组),发酵30 d后测定象草青贮的营养成分含量、发酵品质、微生物数量和微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1)试验Ⅰ组、试验Ⅱ组的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均高于对照组,且试验Ⅱ组与对照组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试验Ⅰ组、试验Ⅱ组的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均低于对照组,且试验Ⅱ组与对照组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2)试验Ⅰ组、试验Ⅱ组的pH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Ⅰ组、试验Ⅱ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乳酸、乙酸含量以及乳酸/乙酸值由高到低的顺序为试验Ⅱ组试验Ⅰ组对照组,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Ⅰ组、试验Ⅱ组的弗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乳酸菌数量由高到低顺序为试验Ⅱ组试验Ⅰ组对照组,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所有样品均未检出酵母菌和霉菌。4)试验Ⅱ组特有操作分类单元(OTU)数、Chao1指数和ACE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和试验Ⅰ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的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厚壁菌门是3组象草青贮的绝对优势菌门,且由高到低的顺序为试验Ⅱ组试验Ⅰ组对照组;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的魏斯氏菌属相对丰度高于对照组。综上所述,单独添加纤维素酶和混合添加纤维素酶与淀粉均能够提高象草青贮的营养成分含量、发酵品质、乳酸菌数量、微生物多样性、厚壁菌门和魏斯氏菌属的相对丰度,且混合添加纤维素酶与淀粉对象草青贮发酵品质的提高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18.
试验旨在探究不同处理方式对玉米秸秆青贮品质的影响,试验设5个处理,分别为对照组、氨化组(5 kg/t尿素)、复合菌组(20 g/t)、纤维素酶组(200 g/t)、"复合菌(10 g/t)+纤维素酶组(100 g/t)组"。玉米秸秆经以上处理后,常温自然发酵90 d。结果表明:氨化处理显著增加玉米秸秆青贮的干物质和粗蛋白含量(P0.05),显著降低NDF和ADF含量(P0.05),秸秆青贮后的乳酸、乙酸含量、氨态氮/总氮显著增加(P0.05),秸秆的干物质和NDF的瘤胃降解率显著降低(P0.05)。复合菌组玉米秸秆青贮的ADF含量显著降低(P0.05)。纤维素酶组玉米秸秆青贮的NDF、ADF和ADL含量显著降低(P0.05)。"复合菌+纤维素酶"组玉米秸秆青贮的粗蛋白含量显著增加(P0.05),ADF和ADL含量显著降低(P0.05),同时也提高了干物质和NDF的瘤胃消失率(P0.05)。由此表明,氨化和"复合菌+纤维素酶"两种处理方式对玉米秸秆青贮的品质改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重度盐碱化草地混播牧草(披碱草、碱茅和沙打旺)对绵羊瘤胃发酵的影响,试验选用12只5月龄、(34.6±0.57)kg体重的德国肉用美利奴杂交一代绵羊,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为4组,对照组饲喂精料补充料和玉米青贮(精粗比49:51),处理Ⅰ、Ⅱ和Ⅲ组在对照组日粮基础上以重度盐碱化草地混播牧草替代1/3、2/3和3/3的玉米青贮。每只羊精料补充料平均日喂600g,粗饲料自由采食。结果表明:瘤胃液pH值组间差异不显著,处理Ⅰ和处理Ⅱ组总挥发性脂肪酸和乙酸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处理Ⅲ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处理Ⅱ组瘤胃液丙酸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处理Ⅲ组(P0.05)。处理组瘤胃液丁酸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处理Ⅰ和处理Ⅱ组瘤胃液戊酸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处理Ⅰ和处理Ⅱ组异丁酸和异戊酸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处理Ⅲ组(P0.05)。处理Ⅲ组瘤胃乙酸/丙酸比例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处理Ⅰ和处理Ⅱ组瘤胃液氨态氮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处理Ⅲ组(P0.05)。以上结果说明以重度盐碱化草地混播牧草全部替代玉米青贮饲喂绵羊抑制了瘤胃发酵,而替代1/3和2/3玉米青贮时显著促进了瘤胃发酵。  相似文献   

20.
李锋  李永峰 《中国饲料》2023,1(6):89-92
文章旨在分析复合益生菌发酵玉米秸秆对肉牛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及养分消化率的影响。试验选取健康状态良好,初始体重接近的60头西门塔尔牛,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其中,对照组肉牛饲喂玉米秸秆型粗饲料,试验1、2、3组分别以33.33%、66.67%、100.00%比例的复合益生菌发酵玉米秸秆等量替代玉米秸秆,试验共计60 d。结果:(1)试验2、3组肉牛的平均日增重(ADG)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1、2、3组肉牛的平均日采食量(ADFI)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2、3组肉牛的料重比(F/G)显著低于对照组和试验1组(P<0.05)|(2)试验2、3组肉牛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1组(P<0.05),试验1、2、3组肉牛血清中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试验1、2、3组有机物(OM)的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2、3组粗蛋白质(CP)的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1组(P<0.05)。结论:基础日粮中用复合益生菌发酵玉米秸秆替代玉米秸秆能提高肉牛的生长性能和机体免疫力,增强肉牛对饲料的消化吸收能力,且复合益生菌发酵玉米秸秆替代玉米秸秆的最佳比例为66.67%。 [关键词]复合益生菌发酵玉米秸秆|肉牛|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养分消化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