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乳源性胰岛素对新生仔猪小肠生长和组织形态学的影响。随机选择5头初生苏太仔猪,生后立即屠宰取样,作为新生对照组(N)。另外,从五窝初生仔猪中选10头仔猪,每窝选2头,分别分到饲喂牛乳组(M)和牛乳加入胰岛素组(M I)(添加量为2.5 mg/L)。M组和M I组仔猪出生后用牛乳人工喂养3天后屠宰取样。结果表明,M I和M组小肠长度分别极显著(P<0.01)和显著(P<0.05)高于N组。M I组的非粘膜重有高于M组的趋势(P=0.148)。M I组空肠后段和回肠前段绒毛高度分别极显著(P<0.01)和显著(P<0.05)高于M组。M I组各肠段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均高于N组(P<0.01或P<0.05),其中空肠前段和后段分别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高于M组。结果提示:乳源性胰岛素能够刺激新生仔猪小肠生长并影响到小肠的组织形态。  相似文献   

2.
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对新生仔猪小肠组织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胎儿宫内发育迟缓(IUGR)对新生仔猪肠道生长发育的影响,比较了初生组(D0)、母乳饲喂3 d组(D3)和母乳饲喂7 d组(D7)3组中正常仔猪和宫内发育迟缓仔猪的小肠长度和重量、组织形态学结构及黏膜DNA、RNA和蛋白质含量。结果显示,初生时,新生正常仔猪小肠总重和黏膜重、RNA和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IUGR仔猪(P<0.05)。新生IUGR仔猪小肠的肠壁厚度、绒毛高度显著低于正常仔猪(P<0.05);而IUGR仔猪相对于体重的小肠长度极显著高于正常仔猪(P<0.01)。生长至3日龄时,正常猪小肠长度、小肠黏膜重显著高于IUGR猪(P<0.05),小肠总重、肌肉重极显著高于IUGR猪(P<0.01);IUGR仔猪小肠的肠壁厚度、绒毛高度显著低于正常仔猪(P<0.05),而IUGR仔猪相对于体重的小肠长度显著高于正常仔猪(P<0.05)。7日龄时,正常猪的小肠黏膜RNA含量显著高于IUGR猪(P<0.05),其余指标没有显著差别。整个试验结果表明宫内发育迟缓对仔猪小肠组织发育造成不利影响,导致新生仔猪小肠黏膜重量、蛋白质含量、肠壁厚度和绒毛高度的降低;IUGR仔猪的小肠组织生长在出生后1周内能部分实现补偿,而且补偿生长的实现是随着日龄增加逐步完全的。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乳源性胰岛素对新生仔猪小肠生长和组织形态学的影响。随机选择5头初生苏太仔猪,生后立即屠宰取样,作为新生对照组(N)。另外,从五窝初生仔猪中选10头仔猪,每窝选2头,分别分到饲喂牛乳组(M)和牛乳加入胰岛素组(Mr)(添加量为2.5mg/L)。M组和MI组仔猪出生后用牛乳人工喂养3天后屠宰取样。结果表明,MI和M组小肠长度分别极显著(P〈0.01)和显著(P〈0.05)高于N组。MI组的非粘膜重有高于M组的趋势(P=0.148)。MI组空肠后段和回肠前段绒毛高度分别极显著(P〈0.01)和显著(P〈0.05)高于M组。MI组各肠段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均高于N组(P〈0.01或P〈0.05),其中空肠前段和后段分别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高于M组。结果提示:乳派胜胰岛素能够刺激新生仔猪小肠生长并影响到小肠的组织形态。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酪蛋白酶解物对宫内生长迟缓(IUGR)仔猪肠道生长发育的影响,本试验选择15头IUGR新生仔猪,分为新生对照组(N组)、酪蛋白组(C组)和酪蛋白酶解物组(CH组),以牛乳为基础日粮,C和CH组分别加入10%的酪蛋白溶液和10%的酪蛋白酶解物溶液,人工饲喂3d后取样。结果显示,CH组仔猪小肠长度显著高于C组(P〈0.05),CH组空肠后段和回肠前段的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显著高于C组(P〈0.05);CH组小肠黏膜的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C组(P〈0.05),同时其DNA含量显著高于C和N组(P〈0.05);CH组的麦芽糖酶活性和相对活性均显著高于C和N组(P〈0.05或P〈0.01),CH组的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显著高于C组(P〈0.05)。结果表明,酪蛋白酶解物有促进新生IUGR仔猪肠道组织生长的作用,同时能够刺激IUGR仔猪小肠黏膜上皮细胞的增殖和提高小肠黏膜麦芽糖酶和碱性磷酸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5.
乳源性生物活性肽对新生IUGR仔猪肝脏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伟  王恬 《畜牧与兽医》2007,39(11):12-14
本试验选择苏太初生IUGR仔猪10窝共20头,配对分为4组:胰岛素组(I组)、牛乳组(M组)、酪蛋白酶解产物组(CH组)和酪蛋白组(C组),饲喂3d后宰杀。另选5只初生IUGR仔猪立即宰杀,作为0d对照组(A组)。M组喂牛乳,I组在牛乳中添加2.5mg/L胰岛素;C组用1.5%酪蛋白水溶液取代10%(V/V)的牛乳,CH组用1.5%酪蛋白酶解液取代10%(V/V)的牛乳。宰杀后分析肝脏和血浆中SOD活性和MDA含量以及血浆中GPT和GOT水平。试验结果显示:酪蛋白酶解物可显著降低肝脏和血浆MDA含量,提高SOD活性(P<0.05),胰岛素可显著降低血浆中MDA含量(P<0.05);3日龄仔猪GPT和GOT均高于初生仔猪,其中I组、C组和CH组GPT均显著高于M组(P<0.05)。结果提示:胰岛素和酪蛋白酶解物可提高IUGR仔猪肝脏的抗氧化功能,促进肝细胞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6.
(目的和方法)为研究添加胰岛素对IUGR新生仔猪胰腺重量、酶活性的影响,试验选择初生IUGR仔猪15头,分为新生对照组(N)、牛乳组(M)和试验组即牛乳添加胰岛素(60 IU/L)组(I),人工饲喂3 d后宰杀取样。(结果)结果显示,与N组相比,饲喂3 d后,M组和I组仔猪胰腺重量、胰腺重/体重、蛋白质含量、DNA含量、RNA含量、胰淀粉酶活性、胰脂肪酶总活性、胰高血糖素总含量均不同程度提高,而胰总蛋白水解酶活性、胰蛋白酶活性、胰糜蛋白酶总活性、胰腺胰岛素总含量均不同程度降低,变化较明显。与M组相比,I组胰腺蛋白质含量、蛋白质/DNA比值分别提高了61.43%、60.54%(P0.01);I组胰总蛋白水解酶活性、胰淀粉酶活性、胰脂肪酶总活性、胰腺胰岛素总含量、胰高血糖素含量分别提高了10.59%、10.40%、9.37%、14.30%、12.30%(P0.05);胰腺重、胰腺重/体重、胰腺DNA含量、RNA含量、RNA/DNA比值也不同程度提高(P0.05);而I组与M组间胰蛋白酶活性、胰糜蛋白酶活性差异不显著。(结论)表明IUGR仔猪生后胰腺生长发育较迅速,添加胰岛素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IUGR仔猪胰腺细胞增殖和增大,能显著促进IUGR仔猪胰腺蛋白质合成和沉积,有刺激胰腺内外分泌部发育、提高胰腺酶活性提高、刺激组织激素分泌的趋势,对IUGR仔猪出生后胰腺的生长具有一定的补偿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宫内发育迟缓(intrauterine growth retardation,IUGR)对生长猪肠道形态、消化吸收功能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该试验从30窝新生仔猪中选择了正常初生重(normal birth weight,NBW)和IUGR雄性仔猪各30头。所有仔猪断奶前自由哺乳,断奶后分为NBW组和IUGR组,饲喂相同的商品日粮,每组6重复,每重复5头仔猪。90日龄时,每重复随机选择1头试验猪进行屠宰采样。结果显示:(1)与NBW组相比,IUGR显著降低了生长猪空肠绒毛表面积和回肠绒毛高度(P0.05);(2)与NBW生长猪相比,IUGR生长猪空肠食糜脂肪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3)同时,IUGR生长猪空肠黏膜麦芽糖酶、回肠黏膜蔗糖酶、碱性磷酸酶和Na~+/K~+-ATP酶活性也显著低于NBW生长猪(P0.05);(4)与NBW组相比,IUGR显著升高了空肠黏膜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了空肠、回肠黏膜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P0.05);(5)IUGR导致生长猪空肠和回肠黏膜钠/葡萄糖共转运载体1、超氧化物歧化酶2及空肠黏膜超氧化物歧化酶1转录水平明显减少(P0.05)。上述结果表明,IUGR对90日龄生长猪肠道形态、消化吸收功能及抗氧化能力具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分别给新生正常和子宫内发育迟缓(IUGR)仔猪口饲胰岛素,研究仔猪血浆中胰 岛素水平的变化,以及外源性胰岛素对新生仔猪体内糖代谢的影响。结果证实:人工饲喂3 d 后,血浆中胰岛素浓度极显著提高(P<0.01);肝糖原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血浆中胰岛 素水平,正常仔猪Ⅰ组显著高于M组(P<0.05);LDH活性,M组和Ⅰ组显著高于N组(P< 0.05),Ⅰ组低于M组(P>0.05);MDH活性和血浆中葡萄糖浓度没有显著变化(P>0.05)。上 述结果证明:仔猪出生0-3 d,糖代谢发生剧烈变化,口饲胰岛素使正常仔猪血浆中胰岛素水 平显著提高,但对仔猪糖代谢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选取21日龄断奶长白仔猪37头,按表皮生长因子(EG 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 F-Ⅰ)、基础日粮、自然哺乳随机分为4组,每组3重复,每个重复3头。EG F和IG F-Ⅰ的剂量为17.86μg/d,研究其对早期断奶仔猪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EG F组和IG F-Ⅰ组脾淋巴细胞转化率均极显著(P<0.01)高于基础日粮组,空肠后段肠黏膜SIgA含量极显著(P<0.01)高于基础日粮组而且EG F组脾淋巴细胞转化率高于IG F-Ⅰ组。EG F组小肠各段黏膜上皮间淋巴细胞数极显著(P<0.01)高于基础日粮组;IG F-Ⅰ组空肠和回肠黏膜上皮间淋巴细胞数极显著(P<0.01)高于基础日粮组;EG F组回肠黏膜上皮间杯状细胞数极显著(P<0.01)高于基础日粮组;IG F-Ⅰ组回肠黏膜上皮间杯状细胞数极显著(P<0.01)低于自然哺乳组。表皮生长因子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能提高早期断奶仔猪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0.
薛萍  王恬 《广东饲料》2016,(7):22-26
为研究添加胰岛素对IUGR新生仔猪胃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选择初生IUGR仔猪共15头,分为新生对照组(N)、牛乳组(M)和试验组即牛乳添加胰岛素(60IU/L)组(I),人工饲喂3天后宰杀取样。结果显示,与N组相比,饲喂3天后,M组和I组仔猪胃重量、胃重/体重、胃壁总厚度及各层厚度、蛋白质含量、DNA含量、RNA含量、胃蛋白酶总蛋白水解活性均不同程度提高,而胃酶总凝乳活性极显著降低;与M组相比,I组胃重/体重、胃壁总厚度及各层厚度均略高于M组(P0.05),胃黏膜损伤较轻,胃蛋白质含量提高了11.52%(P0.01),胃DNA、RNA含量以及蛋白质/DNA比值、胃酶总蛋白水解活性分别提高4.11%、7.73%、7.53%、7.24%(P0.05),胃酶总凝乳活性略低(P0.05)。表明IUGR仔猪生后胃生长发育较迅速,添加胰岛素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IUGR仔猪胃细胞增殖和增大,能显著促进IUGR仔猪胃蛋白质合成,有提高胃酶总蛋白水解活性的趋势,对IUGR仔猪出生后胃的生长具有一定的补偿作用。  相似文献   

11.
试验研究了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脂多糖(LPS)刺激仔猪小肠黏膜DNA含量、RNA/DNA和TP/DNA比值、二糖酶活性及空肠黏膜occludin相对表达量的影响,探讨NAC对LPS刺激所导致的肠道损伤是否具有缓解作用。选取24头健康仔猪,采用单因子设计随机分成4个处理组:空白对照组、LPS组、0.025%NAC组和0.05%NAC组。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空白对照组和LPS组饲喂基础日粮,0.025%NAC组和0.05%NAC组在饲喂基础日粮的基础上分别添加0.025%NAC和0.05%NAC。于试验第17 d,对LPS组、0.025%NAC组和0.05%NAC组仔猪分别腹膜注射100μg/kg BW的LPS,空白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注射LPS后6 h屠宰全部仔猪,刮取小肠黏膜。结果表明:①与空白对照组相比,LPS组的空肠黏膜RNA/DNA和TP/DNA比值均显著升高(P<0.05),空肠黏膜DNA含量,十二指肠黏膜乳糖酶活性,空肠黏膜麦芽糖酶、乳糖酶活性及空肠黏膜occludin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5)。②与LPS组相比,0.025%NAC组空肠黏膜RNA/DNA比值显著降低(P<0.05),空肠黏膜DNA含量、十二指肠黏膜乳糖酶活性及occludin相对表达量均显著提高(P<0.05);0.05%NAC组空肠黏膜RNA/DNA和TP/DNA比值均显著降低(P<0.05),十二指肠黏膜乳糖酶活性,空肠黏膜麦芽糖酶、乳糖酶活性及occludin相对表达量均显著提高(P<0.05)。试验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0.025%或0.05%NAC对LPS刺激所导致的肠道损伤有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12.
试验旨在探索对仔猪床进行加温处理以及采用定时饲喂的方式的对早期断奶仔猪不同肠段黏膜形态和肠道发育的影响,从而为确定断奶仔猪适宜的饲养温度和科学的饲喂方式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采用2×2因子设计。选用21日龄杜长大断奶仔猪240头,随机分到4个处理组:1):28~30℃的仔猪床加温处理组;2)23~25℃的低温对照组(炉火暖气管道舍内加热);加温处理组和低温对照组中又根据不同的饲喂模式分为每天6次定时饲喂组和自由采食组。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经过14 d的试验之后,在每圈仔猪中随机抽取1头,屠宰后取样检测小肠黏膜的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和肠壁厚度。结果表明:加温饲养组(28~30℃)的仔猪空肠中段的绒毛高度显著高于低温对照组(23~25℃)(P<0.05)。加温饲养组十二指肠的隐窝深度和空肠中段的肠壁厚度显著低于低温对照组(P<0.05)。定时饲喂饲养的仔猪空肠后段的绒毛高度显著高于自由采食饲养的仔猪(P<0.05)。定时饲喂组仔猪空肠中段的肠壁厚度和十二指肠隐窝深度显著低于自由采食组(P<0.05)。2因子的互作效应表明:加温定时饲喂组饲养的仔猪空肠后段的绒毛高度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低温自由采食组饲养的仔猪空肠后段的绒毛高度极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P<0.01)。加温定时饲喂组的仔猪空肠中段的肠壁厚度极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P<0.01)。由结果可知,28~30℃的加温饲养组以及定时饲喂的饲喂模式有利于仔猪的肠道黏膜形态的改善,有益于肠道的发育和健康。  相似文献   

13.
旨在研究表达表皮生长因子(EGF)的乳酸菌对早期断奶仔猪小肠的组织形态与肠黏膜二糖酶活性的影响。选取21日龄体重相近的仔猪108头分4个处理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9头,4个处理组按2×2分组设计,即高质量料+EGF组(HE)、高质量料组(HM)、低质量料+EGF组(LE)和低质量料组(LM)4个处理。HE、LE两组从断奶的当天开始每日饮用含基因工程表达的猪EGF(pEGF)及其转基因乳酸球菌(EGF-Lactococcus lactis,EGF-LL)的M17培养液,HM、LM两组则仅给予同样剂量的M17培养液。在试验的第15天,从每个处理中随机抽取6头(共24头)屠宰测定试验猪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和肠黏膜二糖酶的活性。结果:LE组的空肠绒毛高度(V)、隐窝深度(C)及绒毛高度/隐窝深度(V/C)均极显著地大于LM组(P<0.01),HE组的隐窝深度和V/C显著大于HM组;LE和HE组空肠处的乳糖酶和蔗糖酶活性均显著高于LM组(P<0.01),十二指肠处HE组乳糖酶活性极显著地高于LM组(P<0.01),空肠处LE组的乳糖酶活性显著高于HM组(P<0.05),LE组的小肠黏膜形态和二糖酶活性与HM组相差不大。结果表明口服表达EGF的乳酸菌可以改善断奶仔猪小肠形态,提高小肠消化酶的活性,对空肠的影响尤为显著,其效果和血浆蛋白粉的相类似。  相似文献   

14.
谷氨酰胺对饲喂生大豆仔猪小肠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选18头28日龄断奶体重相近的大长北公仔猪,随机分为3组,每组6头于代谢笼中进行试验。按等氮等能原则平衡各组日粮,基础日粮含5%的生大豆,试验Ⅰ组添加1%的谷氨酰胺、试验Ⅱ组添加2%的谷氨酰胺,49日龄屠宰所有仔猪以研究谷氨酰胺对仔猪小肠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Ⅱ组仔猪十二指肠粘膜中的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试验Ⅰ组和对照组。而空肠和回肠中蛋白质两试验组都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差异;各组间肠道DNA含量无显著差异。两试验组仔猪回肠粘膜重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十二指肠和空肠各组间无明显差异。试验Ⅰ组仔猪十二指肠绒毛高度极显著高于对照组,也显著高于试验Ⅱ组,试验Ⅱ组仔猪十二指肠绒毛高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试验Ⅰ组仔猪空肠中段绒毛高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而空肠前段和空肠后段各组间无显著差异。不同肠段的粘膜厚度也无显著差异。试验Ⅰ组空肠中乳糖酶活性极显著低于对照组,而肠道亮氨酰氨基肽酶活性各组间无显著的差异。试验表明了谷氨酰胺可以缓解因饲喂生大豆造成仔猪肠道的损伤。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研究泌乳母猪饲粮精氨酸水平对哺乳仔猪小肠黏膜发育的影响及其抗氧化作用机理.试验选择长大二元杂交经产母猪36头,随机分为0.82%精氨酸组(n=12)、1.23%精氨酸组(n=12)和1.64%精氨酸组(n=12)3个组,分别饲喂含0.82%、1.23%和1.64%精氨酸的饲粮.试验从产后第4天开始至第22天结束.结果表明:1.64%和1.23%精氨酸组哺乳仔猪十二指肠黏膜绒毛高度显著高于0.82%精氨酸组(P<0.05);1.64%精氨酸组哺乳仔猪十二指肠和回肠黏膜隐窝深度显著低于0.82%精氨酸组(P<0.05),1.64%和1.23%精氨酸组哺乳仔猪空肠黏膜隐窝深度显著低于0.82%精氨酸组(P<0.05).1.64%精氨酸组哺乳仔猪十二指肠和空肠黏膜乳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0.82%精氨酸组(P<0.05);哺乳仔猪小肠黏膜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随泌乳母猪饲粮精氨酸水平升高而升高,其中在十二指肠中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在空肠和回肠中1.64%精氨酸组显著高于0.82%精氨酸组(P<0.05);1.64%精氨酸组哺乳仔猪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黏膜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显著高于0.82%精氨酸组(P<0.05);哺乳仔猪小肠黏膜丙二醛(MDA)含量在十二指肠中1.64%和1.23%精氨酸组显著低于0.82%精氨酸组(P<0.05),在空肠中1.64%精氨酸组显著低于0.82%精氨酸组(P<0.05).结果提示,提高泌乳母猪饲粮精氨酸水平能够促进哺乳仔猪小肠黏膜发育,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母猪饲粮中补充精氨酸改善仔猪抗氧化机能有关.  相似文献   

16.
芽孢杆菌制剂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胃肠道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在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不同比例的芽孢杆菌制剂,研究其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胃肠道pH、小肠形态发育及盲肠和结肠内容物中VFA的影响。选择35日龄断奶仔猪96头,按性别比例一致的原则,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仔猪,每个重复为1栏。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Ⅱ、Ⅲ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75%、1.50%、3.00%的芽孢杆菌制剂(即每千克日粮中含有的活菌数为0.66×1010、1.32×1010、2.64×1010 cfu),试验期35d。试验结束时,每个重复选取1头接近平均体质量的仔猪进行屠宰,迅速结扎各胃肠段分界处,测定各段pH;取十二指肠、空肠前、中、后段及回肠做肠道组织切片;收集盲肠和结肠内容物测定挥发性脂肪酸含量。结果显示:(1)芽孢杆菌制剂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2)空肠及盲肠部分,0.75%组的pH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盲肠部分,1.50%组的pH较对照组显著降低6.86%(P<0.05);(3)与对照组相比,0.75%组显著提高了十二指肠、空肠中段的绒毛高度(P<0.05),显著降低了空肠前段、后段的隐窝深度(P<0.05),同时,显著提高了空肠中段、后段的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的比值(P<0.05);(4)盲肠部分,0.75%组的丙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试验结果提示:在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0.75%的芽孢杆菌制剂可降低胃肠道pH,增加盲肠中挥发性脂肪酸的含量,促进小肠形态发育,进而说明芽孢杆菌制剂可优化胃肠道环境,促进断奶仔猪健康生长。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研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抑制剂对断奶仔猪小肠形态和肠通透性的影响。选用体重约为5.8 kg的24头21日龄杜×长×大断奶仔猪,随机分成4组,每组6头。试验组断奶前30 min分别腹腔注射p38 MAPK抑制剂(SB203580,Ⅰ组)、c-Jun N末端激酶(JNK)抑制剂(SP600125,Ⅱ组)和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抑制剂(PD98059,Ⅲ组),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于断奶后36 h屠宰仔猪取样待测。结果表明:Ⅰ组空肠绒毛高度和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隐窝深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Ⅱ组空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Ⅰ组和Ⅱ组仔猪血浆D-乳酸、二胺氧化酶含量显著降低(P<0.05),而Ⅲ组仔猪血浆D-乳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Ⅰ组空肠黏膜促炎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干扰素γ(IFN-γ)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Ⅱ组TNF-α和IL-1β水平显著降低(P<0.05),而Ⅲ组TNF-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L-6和IFN-γ水平有上升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提示,在断奶应激致仔猪小肠黏膜屏障受损过程中,抑制p38 MAPK和JNK通路后,肠屏障得到改善,而抑制ERK1/2通路后肠屏障损伤有加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谷氨酰胺和牛磺酸对仔猪肠黏膜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氨酰谷氨酰胺( Gly-Gln)和牛磺酸(Tau)对早期断奶仔猪小肠各段黏肠DNA和形态的影响.以28日龄杜×长×大断奶仔猪为研究对象,通过饲养和屠宰试验,研究Gly-Gln和Tau对早期断奶仔猪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黏肠DNA及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饲粮中分别或同时添加Gly-Gln和Tau均可提高小肠各段黏膜DNA的含量.Gly-Gln组能显著提高空肠和回肠段的黏膜DNA含量,Tau组和复配组对小肠各段黏膜DNA含量影响不显著;Gly-Gln组极显著增加了十二指肠和回肠的黏膜厚度(MT),显著提高了十二指肠和回肠后段的绒毛高度(VH),显著或极显著降低了空肠前段和中段的隐窝深度(CD),极显著提高了空肠前段和中段的VH/CD,显著提高了回肠段的VH/CD;Tau组极显著提高了十二指肠段的VH并降低了CD,极显著提高了十二指肠段和空肠中段的VH/CD;复配组显著或极显著降低了十二指肠段和空肠中段的CD,极显著提高了空肠前段、中段和回肠段的VH/CD.这说明,在早期断奶仔猪饲粮中分别或同时添加0.25%Gly-Gln和0.1% Tau能有效提高仔猪肠黏膜的发育及功能.  相似文献   

19.
旨在研究日粮添加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CHA)和橙皮苷(hesperidin,HDN)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与肠道功能的影响。本研究选择40头健康长白×大白×荣昌猪三元杂交断奶阉公仔猪((28±2) d,(8.97±1.48) kg),按单因素随机分组分为4组:基础日粮组(CON)、杆菌肽组(BT)、绿原酸组(CHA)、橙皮苷组(HDN)。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采用单栏饲养。试验期共33 d,其中预试期5 d。测定生长性能、血浆和肝生化指标、肠道黏膜组织形态、肠道黏膜相关蛋白含量与mRNA丰度、肠道微生物区系。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日粮中添加CHA和HDN能显著提高断奶仔猪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胸腺指数和仔猪小肠长度指数(P<0.05);显著提高血浆和肝组织中总抗氧化能力、总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还原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P<0.05)。2)CHA、HDN和BT组仔猪空肠绒毛高度和完整性上均优于对照组(P<0.05)。3)CHA组仔猪β-defensins 2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HA组仔猪空肠黏膜TNF-αmRNA丰度显著高于HDN组和对照组(P<0.05),HDN组仔猪空肠黏膜IL-8 mRNA丰度高于BT组(P<0.05)。仔猪空肠黏膜HSP90和TLR4蛋白质水平以及TGF-β1 mRNA丰度各处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4)CHA和HDN能维持断奶仔猪结肠微生物区系的多样性,保护肠道微生态平衡。研究结果显示,日粮添加绿原酸和橙皮苷能显著提高断奶仔猪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空肠黏膜绒毛高度,显著降低料肉比。绿原酸通过促进肠道上皮BD2的表达发挥其抗菌作用,绿原酸通过提高TNF-α发挥抗炎作用,绿原酸和橙皮苷具有抗氧化作用,能维持断奶仔猪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研究谷氨酰胺(Gln)对新生仔猪生长性能、血清激素水平和小肠黏膜中相关酶活性的影响.试验选用4日龄新生仔猪36头,分成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2公1母),各组日粮中分别添加0(对照组)、0.5%和1.0%谷氨酰胺.试验期18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日粮中添加1.0%谷氨酰胺显著提高了仔猪4~14日龄平均日采食量(P<0.05);日粮中添加0.5%谷氨酰胺显著提高了仔猪14日龄血清胃泌素含量(P<0.05);添加1.0%谷氨酰胺也显著提高了仔猪21日龄血清胃泌素含量(P<0.05);仔猪21日龄时,添加0.5%和1.0%谷氨酰胺显著提高了空肠黏膜中鸟氨酸脱羧酶(ODC)、Ca2+,Mg2+-ATP酶和Na+,K+-ATP酶的活性(P<0.05);添加1.0%谷氨酰胺显著降低了空肠黏膜中谷氨酰胺合成酶(GS)和鸟氨酸转氨酶(OAT)的活性(P<0.05).日粮中添加1.0%谷氨酰胺显著提高了仔猪14日龄空肠黏膜蔗糖酶、麦芽糖酶和乳糖酶活性(P<0.05).综上所述,日粮中添加1.0%谷氨酰胺提高了人工饲养新生仔猪14日龄肠道消化能力,改善了21日龄空肠黏膜中与谷氨酰胺代谢相关的酶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