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为研究分析小果沙棘和雄性沙棘两个品种沙棘枝叶不同部位氨基酸的含量。试验采用氨基酸分析仪分析测定结果表明,沙棘枝叶不同部位均含有所测的17种氨基酸,包括2种酸性氨基酸、3种碱性氨基酸、12种中性氨基酸,同时也具有9种药用氨基酸。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2种半必需氨基酸、8种非必需氨基酸;不同部位氨基酸的含量不同,大小顺序依次为:叶>枝叶混合>小枝>中枝>大杆;品种间总氨基酸的含量及所包括的必需氨基酸含量差异比较明显,小果沙棘叶总氨基酸含量为159.61mg/g,枝叶混合为92.27mg/g,而雄性沙棘叶为117.48mg/g,枝叶混合为91.00mg/g,相比之下分别多了42.13mg/g,1.27mg/g,而小枝、中枝、大杆氨基酸含量则少了30.12mg/g,8.50mg/g,6.18mg/g;小果沙棘叶、枝叶混合中所含必需氨基酸分别为60.80mg/g,34.14mg/g,而雄性沙棘叶、枝叶混合中必需氨基酸分别为43.86mg/g,32.57mg/g。研究结果为沙棘枝叶氨基酸含量研究奠定基础,同时为更好地开发利用沙棘枝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试验通过在饲料中添加沙棘叶总黄酮(total flavonoids of hippophae,TFH)研究其对AA肉鸡在热应激状态下激素水平和免疫功能的影响。选择1日龄的健康AA肉仔鸡(公雏)240羽,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每组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15羽。Ⅰ组为空白组,添加基础日粮,Ⅱ组、Ⅲ组、Ⅳ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025%、0.05%、0.10%的沙棘叶总黄酮。在第22d开始热应激试验,温度为(36±2)℃,持续1周。试验结果表明:适温和高温下,添加沙棘叶总黄酮对白蛋白和球蛋白影响不显著(P>0.05);高温下添加沙棘叶总黄酮组胰岛素和皮质醇含量较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添加沙棘叶总黄酮可显著提高高温下脾脏、法氏囊和胸腺的相对指数(P<0.05),提高适温下脾脏和法氏囊的相对指数(P<0.05),但对适温下胸腺相对指数影响不显著(P>0.05);高温时溶菌酶含量各处理组间差异显著(P<0.05);适温时添加沙棘叶总黄酮组的补体C3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补体C4各处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高温时补体C3和C4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沙棘叶总黄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肉鸡在热应激条件下的免疫功能,从而缓解热应激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3.
不同采收期苜蓿总黄酮含量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比较不同时期及同一时期不同品种苜蓿黄酮含量的差异,试验对不同采收期的新疆大叶、蔚县、润布勒、WL324、阿尔冈金5个品种苜蓿全草及茎、叶黄酮进行了超声波提取和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不同采收期、不同品种苜蓿全草黄酮含量不同,新疆大叶苜蓿全草的黄酮含量(5月份取材)最高,为3.784 mg/g,阿尔冈金苜蓿全草的黄酮含量(5月份取村)最低,为2.775 mg/g;5月份取材的苜蓿黄酮含量显著高于10月份(P>0.05);苜蓿叶中的黄酮含量明显高于茎。  相似文献   

4.
王文娟 《草业科学》2014,31(2):342-345
研究了不同树龄不同部位的青海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总三萜含量的差异。用超声提取作为沙棘总三萜的制备方法, 以熊果酸为对照品, 采用分光光度法作为沙棘总三萜的测定方法。结果表明, 不同树龄的沙棘、沙棘不同部位总三萜含量均差异显著(P<0.05), 其中, 沙棘幼苗叶中总三萜含量最高。植株部位和树龄对次生代谢产物积累均有重要影响。青海沙棘幼苗叶对于总三萜的开发具有较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采用分光光度计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5省份(甘肃、山西、内蒙古、新疆、辽宁)小果沙棘叶总黄酮含量和4种黄酮类化合物(异鼠李素、山奈酚、槲皮素、芦丁)含量|利用DPPH•清除率、O2-•清除率、 ABTS+•清除率、还原力指标对沙棘总黄酮的抗氧化能力进行比较分析,为沙棘黄酮缓解畜禽氧化应激中的应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5个省份小果沙棘叶总黄酮含量高低依次为甘肃GS(4.68%)、山西SX(3.54%)、内蒙NM(2.85%)、新疆XJ(1.94%)、辽宁LN(1.23%)。异鼠李素和槲皮素在5省份小果沙棘叶中所占比例相对较高|山奈酚所占比例相对较低|芦丁在新疆XJ和辽宁LN小果沙棘叶中所占比例较高。(2)不同省份小果沙棘叶总黄酮具有很好的还原力和DPPH•、O2-•、ABTS+•清除能力,其抗氧化能力与添加浓度遵循剂量-效应关系。(3)小果沙棘叶总黄酮与还原力的EC50值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异鼠李素与DPPH•清除力的IC50值、还原力的EC50值呈显著负相关(P<0.05)。综上所述,不同省份小果沙棘叶总黄酮含量及其组成均存在差异,其中甘肃GS小果沙棘叶总黄酮含量最高且抗氧化能力最强,山西SX小果沙棘叶总黄酮次之。 [关键词]小果沙棘叶|总黄酮|异鼠李素|槲皮素|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沙棘叶黄酮对肉鸡生长性能及胴体品质的影响,试验选用健康的1日龄爱拔益加(AA)肉鸡公雏360只,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分组试验设计,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分别为对照组(基础饲粮)、试验Ⅰ组(基础饲粮+0.025%沙棘叶黄酮)、试验Ⅱ组(基础饲粮+0.050%沙棘叶黄酮)、试验Ⅲ组(基础饲粮+0.100%沙棘叶黄酮),进行7周的饲养试验。于试验第29、50天早晨以重复为单位记录每组肉鸡的体重、采食量,计算整个试验期的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于试验第50天屠宰采样,测定肉鸡的屠宰性能,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肌肉中肌苷酸含量,采用索氏提取法测定肌内脂肪含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Ⅱ、Ⅲ组肉鸡的平均日采食量分别降低了3.92%、4.06%和4.27%(P<0.05),但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无显著变化(P>0.05);试验组肉鸡宰前体重、全净膛率、半净膛率和腹脂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试验Ⅲ组肉鸡屠宰率比对照组提高了1.88%(P<0.05);试验Ⅲ组肉鸡腿肌肌内脂肪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提高了46.70%(P<0.05),其胸肌肌苷酸含量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5),但与对照组和试验Ⅱ组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知,肉鸡生长全期饲粮中添加0.100%沙棘叶黄酮后,在不影响其生长性能的情况下降低了平均日采食量,在不影响其腹脂率的情况下增加了腿肌肌内脂肪的含量,并提高了屠宰率,从而改善了胴体品质及风味。  相似文献   

7.
为了比较不同时期及同一时期不同品种苜蓿黄酮含量的差异,试验对不同采收期的新疆大叶、蔚县、润布勒、WL324、阿尔冈金5个品种苜蓿全草及茎、叶黄酮进行了超声波提取和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不同采收期、不同品种苜蓿全草黄酮含量不同,新疆大叶苜蓿全草的黄酮含量(5月份取材)最高,为3.784 mg/g,阿尔冈金苜蓿全草的黄酮含量...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试验选用180只健康无疾病、体重相近的20日龄三黄肉仔鸡,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和试验组1、2),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1、2分别饲喂基础日粮+3%沙棘叶、基础日粮+0.05%沙棘叶黄酮,旨在研究沙棘叶和沙棘叶黄酮对肉鸡的生产性能、屠宰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本试验条件下,添加3%沙棘叶和0.05%沙棘叶黄酮较对照组都能提高肉鸡的日增重,但沙棘叶组效果不显著(P0.05),沙棘叶黄酮组的增重效果显著(P0.05);添加3%沙棘叶组、0.05%沙棘叶黄酮组显著降低腹脂率(P0.05),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头脚率(P0.05),其余屠宰性能指标各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添加3%沙棘叶和0.05%沙棘叶黄酮对血液生化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研究构树不同部位(构树叶、构树枝叶、构树枝)与奶牛常用粗饲料(苜蓿干草、燕麦草)的瘤胃降解特性。选用3只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中国荷斯坦奶牛,采用尼龙袋法测定5种饲料的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瘤胃降解规律。结果表明:1)构树叶的CP含量显著高于苜蓿干草(P<0.05),NDF含量显著低于苜蓿干草(P<0.05);构树枝叶的CP含量与苜蓿干草差异不显著(P>0.05),NDF含量显著低于苜蓿干草(P<0.05);构树枝的CP含量与燕麦草差异不显著(P>0.05),NDF含量显著高于燕麦草(P<0.05)。2)5种饲料的DM有效降解率差异显著(P<0.05),由高到低依次为构树叶、构树枝叶、苜蓿干草、燕麦草和构树枝。5种饲料的CP有效降解率差异显著(P<0.05),由高到低依次为苜蓿干草、构树叶、构树枝叶、燕麦草和构树枝。构树叶的NDF有效降解率最高,显著高于其他4种饲料(P<0.05),其中构树枝叶与燕麦草差异不显著(P>0.05)。5种饲料的ADF有效降解率差异显著(P<0.05),由高到低依次为构树叶、燕麦草、苜蓿干草、构树枝叶和构树枝。综上所述,构树不同部位具有作为奶牛非常规饲料资源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
欧为友 《青海草业》2012,21(1):15-19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沙棘叶中总黄酮的含量,检测波长为415nm。经计算得到芦丁标准曲线的回归方程为y=8.3684×C+0.0049,相关系数R2=0.9996,精密度和稳定性试验的RSD分别为0.040%(n=6)和0.138%(n=6),平均回收率为99.05%,RSD为1.28%(n=5),样品的稳定性试验RSD为1.201%(60min)。此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灵敏度高,重复性好,是沙棘叶中黄酮含量测定的切实可行方法。结果表明,大通县沙棘叶鲜重总黄酮含量为95.87mg/g,高于其他研究人员对沙棘叶总黄酮含量的所有报道;与见报的其他植物叶片中总黄酮的含量相比,大通沙棘叶总黄酮含量也较高。  相似文献   

11.
 
以五指山猪和长白猪妊娠65 d胎儿腿部骨骼肌、背部骨骼肌、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肠、胃、脑10种组织为材料,采用qPCR技术,检测和研究MRFs基因家族成员(包括MyoD1、Myf4、Myf5和Mfy6基因)在以上10种组织中的mRNA表达水平及差异。结果表明:(1)MRFs家族成员除肝、肾、肠组织以外,在五指山猪65 d猪胎儿组织中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长白猪相应组织中的表达水平(P<0.05);(2)MRFs家族成员表达水平在腿肌和背肌中的表达普遍偏高,其他组织中表达较低(P<0.05);(3)2个猪种在以上10种组织中MRFs家族mRNA表达水平的高低分布基本一致,其相对表达量顺序为:腿部骨骼肌>背部骨骼肌>肝>肺>胃>脾>脑>肾>肠>心。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桑枝抗氧化作用的物质基础,进一步开发桑枝的药用功能,采用比色法对广东桑不同品种及不同生长季节桑枝的总黄酮含量、总抗氧化活性、.OH和O2-.清除作用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品种和生长季节对桑枝总黄酮含量和体外抗氧化活性有显著的影响(P<0.05)。分析结果还显示:染色体倍数性对桑枝总黄酮含量和体外抗氧化活性无显著的影响(P>0.05);桑枝总黄酮含量与抗氧化活性间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辣木的瘤胃降解特性,探索辣木在反刍动物饲料中的应用技术,以3头安装永久性瘘管的奶牛为试验动物,采用尼龙袋法测定辣木叶、辣木枝、辣木茎在瘤胃内的降解率和降解参数。结果表明:辣木干物质(DM)、有机物(OM)在瘤胃内的降解率和降解参数变化趋势相近, 48 h达到降解平台期,但不同部位的降解率差异较大。辣木叶干物质(DM)96 h降解率最高,为69.34%,辣木枝和辣木茎依次降低;辣木各部位干物质(DM)和有机物(OM)的有效降解率差异显著(P<0.05),叶、枝、茎的有效降解率依次降低。辣木叶粗蛋白(CP)的96 h降解率高达90.86%,较辣木茎和枝分别高22.84%、38.92%;三者粗蛋白(CP)的有效降解率依次降低,但粗蛋白(CP)的有效降解率明显高于干物质(DM)和有机物(OM);辣木叶瘤胃降解蛋白(RDP)含量最高为15.57%,高于过瘤胃蛋白(RUP)含量,但辣木枝和茎的过瘤胃蛋白(RUP)含量高于瘤胃降解蛋白(RDP)含量。辣木叶、枝、茎中性洗涤纤维(NDF)的96 h瘤胃降解率依次降低,分别为50.55%、27.11%、16.24%,辣木叶和辣木枝酸性洗涤纤维(ADF)的96 h降解率大小相近;辣木叶的NDF、ADF的有效降解率均显著高于辣木枝和辣木茎(P<0.05)。因此从瘤胃降解特性来看,辣木3个部位的营养价值依次为辣木叶>辣木枝>辣木茎。在饲喂奶牛过程中,建议单独饲喂辣木叶,辣木枝混合营养含量高的饲料饲喂,不建议将辣木茎直接作为奶牛饲料。  相似文献   

14.
以文昌鸡、安卡鸡及藏鸡为试验动物,利用PCR-SSCP方法检测Nramp1基因部分区域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结果发现,该区域存在2个突变,分别为C315G、C357T;共出现4种基因型,分别为GG、GT、TT及AA型,在文昌鸡和藏鸡群体内,T为优势等位基因,而安卡鸡中G为优势等位基因。3个群体该座位均处于哈代-温伯格平衡(PO.05),且3个群体间基因型分布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兰州地区宠物犬弓形虫病的感染情况以及不同弓形虫检测方法检测结果的差异,本研究对兰州地区272例宠物诊所受检犬进行弓形虫阳性检出率的统计分析;对66份犬血样进行间接血凝试验(IHA)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并将2种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弓形虫的感染率与年龄有关,随着年龄的增长感染率增加,犬小于1岁感染率最低,为3.77%,1~3岁感染率为10.59%,3~5岁感染率为15.28%,大于5岁时感染率最高,为22.58%,不同性别之间感染无显著差异(P>0.05);IHA与ELISA检测结果经t检验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6.
以京海黄鸡、AA鸡、尤溪麻鸡、边鸡等4个鸡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PCR-SSCP方法检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binding protein-1,IGFBP-1)第4外显子的多态性,并分析其对京海黄鸡生长性能的遗传效应。结果显示,在IGFBP-1第4外显子区检测到2处变异(5550T→C、5692AAT插入)。对于P3扩增片段,在尤溪麻鸡群体中检测到AA、AB、BB 3种基因型,在AA鸡和边鸡品种中检测到AA和AB 2种基因型,京海黄鸡中只检测到AA基因型;对于P4扩增片段,在4个鸡品种中均检测到CC、CD、DD 3种基因型。最小二乘分析结果表明,京海黄鸡3种基因型个体的初生重存在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7.
新疆药桑黄酮和多酚的提取与分析研究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采用有机溶剂提取技术和分光光度法.对新疆药桑桑果、叶片和枝条等不同器官的黄酮、多酚类化合物进行提取和测试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新疆药桑同一株树体桑果、叶片和枝条等不同器官间的黄酮和多酚类化合物的含量存在着显著差异,其中叶片黄酮和多酚类含量最高、枝条次之、桑果中最低;研究目的为新疆药桑桑叶,桑枝,桑椹的药用功效机理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以大白猪和长白猪为研究对象,以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erythropoietin receptor,EPOR)基因作为产仔性状的候选基因,采用PCR-SSCP方法来检测EPOR基因第4内含子C\T突变多态性,研究此位点多态性与猪繁殖性状之间的关联性。结果发现,在长白猪和大白猪中存在AA、AB和BB共3种基因型,在2个群体中处于中度多态。利用SAS 8.0软件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线性模型,将不同基因型与总产仔数(TNB)、产活仔数(NBA)和初生重(WB)进行了关联分析,结果表明,长白猪初产母猪BB基因型个体的WB显著高于AB、AA基因型个体(P<0.05);经产母猪BB基因型个体的TNB显著高于AB基因型个体(P<0.05);B等位基因对初产母猪TNB、NBA和WB均表现为正效应。大白猪初产母猪BB基因型个体的TNB、NBA和WB都高于AA型和AB型个体,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经产母猪AB基因型个体的WB显著高于AA基因型个体(P<0.05);B等位基因对初产母猪TNB、NBA和WB都表现为正效应。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根据饲养方式的不同设4个处理:即传统的水面圈养(对照组)、无水面旱地圈养结合每天4次每次30 min的管道间歇喷淋组(试验1组)、每天喷淋4次每次30 min的莲蓬头喷淋组(试验2组)、每天喷淋3次每次30 min的莲蓬头喷淋组(试验3组),用以测定各组产蛋期产蛋性能和受精率、孵化率等繁殖性能。结果表明,同是莲蓬头喷淋方式,喷淋4次的鸭500日龄产蛋总数、产蛋总重和料蛋比均显著优于喷淋3次的效果;同是喷淋4次,管道喷淋方式的鸭500日龄产蛋数达到329.4枚、料蛋比2.85∶1,为4组最高,与莲蓬头喷淋4次组差异不显著(P>0.05),而显著高于水面圈养方式的对照组和莲蓬喷淋3次的试验3组,试验1组500日龄产蛋总重最高,达到22513 kg,极显著高于试验3组,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且用水量比莲蓬头喷淋4次和对照组的更少。各组的受精率和孵化率没有显著差异。从而筛选出管道喷淋模式为生产性能最佳又最节省喷淋用水的蛋鸭旱地圈养间歇喷淋模式。  相似文献   

20.
采用对比试验,将60只7日龄哈巴特肉鸡,随机分为2个处理组 (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3只,饲养在不锈钢笼中。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饲喂基础日粮、基础日粮添加0.24%丝兰花。结果表明,试验期间,鸡的日采食量、饲料转化率、周末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日增重除14~21日龄和35~42日龄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外(P<0.05),其余各阶段差异均不显著(P>0.05);胸腺、法氏囊、脾脏指数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