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7年5月洛阳某猪场保育猪出现咳嗽,喘气、关节肿大等症状,发病率30%,死亡率20%,选取3头临床症状明显的病猪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为猪蓝耳病病毒阳性,副猪嗜血杆菌阳性,细菌药敏试验结果为头孢噻呋、甲砜霉素、硫酸黏菌素、阿米卡星、恩诺沙星、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多西环素和氟苯尼考是敏感药物,根据流行特点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对此次疫情进行了分析总结,就防控方面提供了一些建议,对疫情的控制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选取19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采用纸片扩散法及试管二倍稀释法分别对猪链球菌和猪大肠杆菌韶关分离株进行药物敏感性分析,旨在为兽医临床用药提供参考。结果表明,猪链球菌和猪大肠杆菌对所选药物呈多重耐药,且耐药谱广。其中,猪链球菌对环丙沙星、呋喃妥因、菌必治、氨苄青霉素、青霉素G等高度敏感,对阿奇霉素、罗红霉素、先锋霉素Ⅴ、氯霉素、林可霉素耐药,耐药率为26.3%;猪大肠杆菌对先锋霉素Ⅴ、菌必治、阿米卡星、复达欣高度敏感,对罗红霉素、氨苄青霉素、青霉素G、羧苄青霉素、林可霉素、氯霉素和阿莫西林耐药,耐药率为36.8%。  相似文献   

3.
高光明 《中国猪业》2013,8(11):55-56
江苏省阜宁县某养猪户的育肥猪发生猪链球菌感染,发病急,发病率达79%,死亡率为35%。根据发病猪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检查等,确诊为猪链球菌病。使用纸片法对分离出来的菌株作药敏试验,青霉素、链霉素、SMD为高度敏感药物。通过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疫情得到了控制。  相似文献   

4.
2013年5月25日,南通如皋一养猪规模户2月龄仔猪出现猪圆环病毒和猪链球菌混合感染的疑似病例,临床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呼吸急促、体表不规则形状的红色溃烂斑点和斑块等症状;剖检变化为淋巴结肿大、血液稀薄如水,部分凝固不良,关节肿大等。笔者通过对其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确诊为猪圆环病毒和猪链球菌的混合感染。笔者对防制措施也进行了初步阐述,希望为今后该类疾病感染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2019年10月初,湖南省耒阳市三都镇某猪场保育猪发生疫病,多种抗生素治疗无效,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消瘦、咳嗽和关节肿大等,根据病猪临床与病理变化,同时结合实验室诊断结果确定为蓝耳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和猪链球菌病混合感染所致。药敏试验结果本案例中的链球菌对恩诺沙星、氟苯尼考、氧氟沙星等抗生素敏感,对环丙沙星、阿莫西林、链霉素和林可霉素和复方新诺明等耐药。通过紧急采取抗病毒措施,并肌肉注射恩诺沙星,最后使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6.
石宗山 《兽医导刊》2020,(8):182-182
猪链球菌病属于人畜共患疫病,它主要有由溶血性链球菌所引发的,在我国被认定为二类动物疫病。其发病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包括人为因素、饲养管理因素、配种因素等,不同品种的猪和各个年龄段的猪都可能感染猪链球菌病,而这种病传播的关键来源是病猪或者是死猪的尸体。在临床症状上,猪链球菌病有多种类型,比如急性型、最急性型、关节炎型,为实现更好的治疗效果,则需要对临床症状有明确的诊断,应用准确的药物和药物量进行治疗,同时也要做好预防。  相似文献   

7.
2018年6月,山东省莱州市某羊场绵羊出现全群发病情况。为查明疫病发生原因,调查组采用现场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了本次暴发调查。现场调查发现:发病羊表现精神不振、食欲减退、腹泻等症状,个别母羊流产,部分发病羊羔死亡,袭击率接近100%,病死率为5.0%;剖检可见肠黏膜充血、水肿或出血,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心包积液,肝脏肿大,表面有坏死灶;现场发现青贮饲料有霉变。对采集的8只病死羔羊肝组织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均检出大肠杆菌。综合判断,本次疫情发生的原因是霉菌毒素中毒继发大肠杆菌感染。更换饲料,采用敏感药物环丙沙星治疗3 d后,羊群恢复健康。本调查结果提示,阴雨天气要注意青贮饲料的保存,一旦发霉,禁止饲喂,如果继发感染,需选用敏感药物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8.
2015年10月山东省聊城市某个体猪场发生一起以保育猪急性死亡为临床特征的疫情,病猪皮肤局部水肿、精神沉郁、食欲不振、发烧、气喘,普通抗生素治疗无效。为明确引起此次疫情的致病病原,并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我们对该病例进行了综合诊断。根据临床症状、剖检病变、组织病理学变化、病原学检测及细菌分离鉴定结果,最终确诊此次疫情系猪蓝耳病病毒与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混合感染所致。通过对健康猪群药物保健,调整猪场的猪蓝耳病免疫程序,成功控制了疫情蔓延,减少了经济损失,同时也为猪蓝耳病与局部水肿病混合感染临床病例的诊断与防控提供了新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猪链球菌病是由多种溶血性链球菌所引起的一种猪的多型性传染病。本文主要从猪链球菌病的病原特征、流行特点、临床症状、临床诊断和防控措施等多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养猪实际生产中该病的综合诊断和预防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0.
2018年7月20日,山东省泰安市某猪场新购仔猪发生以腹泻、消瘦、贫血、呼吸困难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26.80%(67/250)和19.20%(48/250),病死率达71.64%(48/67)。剖检发现,病猪全身淋巴结肿大、出血,心外膜、胸膜、肠系膜、脑膜以及肝、脾表面有多量纤维素性渗出物,肝、脾肿大。取病猪肝脏病料进行细菌分离和PCR检测,发现分离株与副猪嗜血杆菌NCTC4557株同源性为99.00%;琼脂扩散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为副猪嗜血杆菌血清4型。结合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及实验室检测结果,确诊该病例为副猪嗜血杆菌感染。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分离菌对头孢噻呋、恩诺沙星、多西环素、阿莫西林、氟苯尼考等药物敏感。随采用饲料内拌入5.00%的阿莫西林可溶性粉,对病猪肌内注射头孢噻呋钠进行治疗,同时对猪舍内外进行喷洒消毒,疫情因此得到有效控制。由此提示,猪场应通过加强饲养管理和生物安全管理,减少应激因素,合理实施疫苗免疫等措施预防该病发生;一旦确诊疫情,要根据药敏试验,选用高敏感药物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1.
对2015年上海地区猪屠宰场、猪养殖场、临床病死猪开展猪链球菌的分离检测,主要包括对猪唾液、猪鼻拭子、猪场空气样本、扁桃体、肺脏等共363份进行细菌分离和PCR鉴定,共分离到猪链球菌43株,对这43株细菌开展mrp、orf2、sly、gdh、gapdh、epf、fbps 7种主要毒力因子检测,通过对病原的分析,了解上海地区猪链球菌病的疫情动态和趋势,为防控猪链球菌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正>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和猪链球菌病混合感染的病例并不多见,混合感染后临床症状不典型,单纯从临床症状难以诊断疾病,需结合剖检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综合判断。本文对2023年3月发生在育肥场传染性胸膜肺炎和猪链球菌病混合发病的猪群进行了临床诊断与治疗,取得预期效果,降低了猪群经济损失,给养猪同行提供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并发猪链球菌病诊治的参考方案。  相似文献   

13.
对来自粤北某梅花猪养殖基地存在的不同程度呼吸道症状和无症状梅花猪,采取鼻腔拭子进行细菌性疾病调查,通过对优势菌的观察、分离纯化、染色镜检、生理生化试验和16SrRNA基因序列比对分析,确定2株优势菌为猪链球菌。荚膜多糖抗原(CPS)基因分型确定1株为猪链球菌9型,另1株为28型。药敏试验结果表明,2株猪链球菌对12种抗菌药物敏感,对17种抗菌药物不敏感。  相似文献   

14.
使用猪链球菌病疫苗的猪场再次发病的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州某猪场猪群关节肿大的病例较多,可以占到20%以上,但是该场的妊娠母猪在妊娠前一个月免疫了猪链球菌弱毒疫苗。根据2004年10月份送来典型的关节肿大病例进行诊断,确诊为猪链球菌感染,说明使用的该疫苗可以通过母猪垂直感染给仔猪。并且将分离的猪链球菌进行了药敏试验,很多药物都对其敏感。  相似文献   

15.
2015年8月漳浦县某猪场猪群发病,根据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实验室病原检测,确诊为猪链球菌病,通过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有效地控制了疫情。  相似文献   

16.
2014年9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某市某养殖小区保育猪和育肥猪发生高烧、神经沉郁、呼吸困难等症状并引起部分猪只死亡的疫情。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剖检,病原学检查,血清学检查,最后确诊为猪伪狂犬病继发猪链球菌感染。通过对发病场采取一系列相应的措施,有效地控制了疫情的蔓延。同时,对猪伪狂犬病和猪链球菌病的预防和治疗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7.
2009年6月,河南省许昌某猪场出现猪圆环病毒2型和猪链球菌混合感染的疑似病例,临床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呼吸困难、体表瘀血等症状;剖检变化为淋巴结水肿、脑膜炎和关节炎、急性炎性脾肿等。笔者通过对其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确诊为猪圆环病毒2型和猪链球菌的混合感染。笔者对防制措施也进行了初步阐述,希望为今后该类疾病感染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赵珈 《养殖技术顾问》2014,(12):228-228
猪链球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在猪的临床上常发生为败血症型、脑膜脑炎型和化脓性淋巴结炎及关节炎。该病发病率很高,以败血症型和脑膜脑炎型的死亡率较高。其病原体为多种溶血性链球菌,形状为圆形,呈长短不一的链状排列,属革兰氏阳性球菌;对外界抵抗力不强,对干燥、湿热均较敏感,一般消毒药物都可将其杀死。链球菌广泛存在,种类繁多,但其中大部分没有致病性。猪链球菌主要存在猪的呼吸道中。  相似文献   

19.
为筛选出检测猪支原体更为特异、敏感的PCR检测方法,本试验分别以16S rRNA、50S rRNA和膜蛋白OxaA为靶基因进行PCR检测,并从其敏感性、特异性和临床样本检出率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以膜蛋白OxaA和16S rRNA为靶基因的PCR方法敏感性最高,最小检测DNA量为1.86 fg/μL,而以50S rRNA为靶基因的PCR方法最小检测DNA量为18.6 fg/μL;3种靶基因引物均扩增不出大肠杆菌、猪链球菌、猪肺炎支原体、牛附红细胞体等基因片段,具有较好的特异性;通过对临床60份血液样本的检测结果表明,以膜蛋白OxaA基因设计的引物检出率最高,为25%(15/60),明显高于16S rRNA基因的21.6%(13/60)和50S rRNA基因的18.3%(11/60)。本试验为猪支原体病的诊断及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更为敏感、特异的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20.
猪链球菌病病原分离鉴定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临床上常发现猪发生败血症、脑膜脑炎、关节炎、脓肿等。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观察、病理剖检、病原菌分离鉴定及动物试验,确诊为猪链球菌病。并分离到14株猪链球菌菌株,将该菌株制成氢氧化铝甲醛苗,对猪进行免疫,小区试验平均保护率为98.3%;药敏试验筛选出4种敏感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