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沙门氏菌病是危害水禽业养殖业重要的细菌性传染病之一,为了解鸭源沙门氏菌的血清型、耐药性以及基因型特征的分布情况,试验对徐州地区发病鸭采用沙门氏菌PCR鉴定,对分离获得的沙门氏菌进行了生化、血清型鉴定,并进行药敏试验与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研究结果表明,分离鉴定的6株沙门氏菌的优势血清型为鼠伤寒沙门氏菌,占50%;药敏试验结果表明,6株沙门氏菌分离株对克林霉素耐药性最高,其次是头孢吡肟、头孢拉定、庆大霉素、红霉素、复方新诺明、多黏菌素B,并且多重耐药性严重,达100%;对甲氧苄氨嘧啶、氯霉素、四环素较敏感。PFGE显示6株分离株基因型成多样性,相似度大于50%,具有流行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不同来源沙门氏菌的毒力基因检测与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不同畜禽中沙门氏菌的携带状况及其毒力和耐药性,为动物源沙门氏菌的流行病学分析和防控提供数据和依据。[方法]从山东、吉林、江西、新疆和云南等地区采集样本,用国标法分离鉴定沙门氏菌,用沙门氏菌血清型试剂盒检测血清型,用PCR方法检测毒力基因,最后用微量肉汤稀释法(MIC)对分离菌株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健康畜禽和发病畜禽样本中的沙门氏菌分离率分别为20.67%(141/682)、6.13%(45/734)。发现4种沙门氏菌优势血清型,分别为德尔卑(42.6%)、印第安纳(26.2%)、肠炎(17.7%)和汤普森(17%)。对分离菌株进行毒力基因分析,检测SPI-1~SPI-5上的5个核心蛋白基因和spv A、B、C、D和R毒力质粒基因,其中健康畜禽样本中沙门氏菌毒力岛上的基因携带率与发病畜禽样本中的携带率基本一致,但发病畜禽中的菌株毒力质粒基因携带率明显高于健康畜禽。耐药性检测结果表明,除多西环素和庆大霉素外,发病动物中的沙门氏菌对抗生素的耐药率均比健康动物中的高。猪源与鸡源沙门氏菌对庆大霉素、头孢噻呋、氧氟沙星、粘杆菌素的耐药率差异显著,对其他抗菌药物略有差异,但不显著。健康畜禽中的多数沙门氏菌株耐药1~2种,占分离菌株总数的55.32%;发病畜禽中耐药10种以上的沙门氏菌占分离株总数的44.44%。[结论]发病畜禽中的沙门氏菌分离率比健康畜禽中的低,但其毒力质粒基因的携带率较健康畜禽中的高,且耐药情况较严重,多重耐药率高。该分析结果可为沙门氏菌的危害评估和防控措施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掌握上海市沙门氏菌在农贸市场和超市禽肉制品和活禽中的污染状况、流行血清型和耐药情况,本试验从320份2012年采集的禽肉样本(240份)和活禽泄殖腔棉试子(80份)中共分离鉴定出沙门氏菌70株,阳性率为21.9%。血清型鉴定结果表明,共鉴定出11种不同的血清型,其中肠炎沙门氏菌占47.1%、印第安纳沙门氏菌占17.1%、鼠伤寒沙门氏菌和德尔卑沙门氏菌均占8.6%。通过纸片法对这70株沙门氏菌进行了16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表明,沙门氏菌对奈啶酸耐药率最高,达75.7%,对磺胺异唑、链霉素和氨苄西林耐药率较高,分别为60.0%、60.0%和51.4%。除亚胺培南外,其他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菌株。有40株(57.1%)沙门氏菌呈多重耐药表型,耐药性最强的菌株可以对14种抗菌药产生耐药性。本研究对沙门氏菌病的防控及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山东地区驴源沙门氏菌的流行情况及其生物学特性,试验将采自山东多地的14份驴流产病料及137份驴粪便样本分别接种于沙门氏菌显色培养基中对沙门氏菌进行分离培养,提取细菌基因组DNA后采用双重PCR方法判定分离菌是否为沙门氏菌并进一步判定是否为马流产沙门氏菌,并对分离到的沙门氏菌进行血清型鉴定、生化试验、细菌运动力和生物膜形成能力检测及药敏试验,选取部分菌株进行致病性试验,并采用双层平板法检测分离菌对9株噬菌体A18028、C59102、F59102、F18024、F18038、E17016、DS2、DS4、5FS4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从驴流产病料中共分离到14株马流产沙门氏菌(A1~A14株);从驴粪便样本中共分离到22株其他血清型沙门氏菌(F1~F22株),其中F1株为山夫顿堡沙门氏菌,F2、F3、F4、F5、F7、F8、F9、F10、F12、F13、F15株为肯塔基沙门氏菌,F6、 F11株为Give沙门氏菌,F14株为乙型副伤寒Java型沙门氏菌,F16、F20株为阿哥纳沙门氏菌;F17株为鼠伤寒沙门氏菌,F18、 F19株为汤卜逊沙门氏菌,F21株为阿伯丁沙门氏菌,F22株未...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仔猪细菌性腹泻肠道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和沙门氏菌流行的血清型、耐药表型及耐药基因型,本试验采集了贵州省5个地(州)市7个规模化养猪场的128份腹泻仔猪肠道样本,并对采集的样本进行了大肠埃希氏菌和沙门氏菌分离与鉴定,通过动物试验鉴定菌株的致病性,利用血清学方法鉴定其血清型,并通过药敏纸片法对主要致病菌进行耐药性研究,采用PCR技术检测各致病菌株耐药相关基因,分析细菌耐药表型和耐药基因型相关性。结果显示,本研究共分离鉴定到78株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与21株沙门氏菌,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血清型以O138、O87为主,沙门氏菌血清型以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居多;药敏试验结果表明,本试验分离到的78株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率达80%以上,对其他种类的抗菌药耐药率均超过40%,分离鉴定的21株沙门氏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率达50%以上,对其他种类的抗菌药耐药率均达20%以上;本试验分离鉴定的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共检出12种耐药相关基因,沙门氏菌共检出10种耐药相关基因,两种细菌耐药基因型与耐药表型符合率均达60%以上,且均为多重耐药。本研究为仔猪腹泻的综合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安徽地区禽源沙门氏菌的流行菌株和耐药情况,本研究通过培养特性、镜检、生化试验、PCR和血清型鉴定等,对疑似发病禽的116份病料进行沙门氏菌分离鉴定,并采用Kindy-Bauer法对分离菌株进行耐药性分析。试验共分离到42株禽源沙门氏菌,其中包含5个大群11种血清型。B群30株、A群2株、D群7株、C1群2株、C2群1株,其中以B群鼠伤寒沙门氏菌为优势菌株。42株分离菌对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均低于20%,而对氨苄西林、链霉素、呋喃唑酮、大观霉素、复方新诺明和多西环素的耐药率达50%以上,其中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达97.62%,且41株分离菌株存在多重耐药。结果表明,目前安徽地区禽源沙门氏菌优势流行株是鼠伤寒沙门氏菌,流行菌株呈现较严重的耐药性。本研究为指导临床用药及禽源沙门氏菌的综合防制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我国禽源沙门氏菌的流行和耐药情况及其血清型、ST型和耐药性之间的关系,对2008—2017年,在我国部分地区分离的90株禽源沙门氏菌,用血清凝集方法鉴定其血清型,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部分菌株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经PCR扩增、测序和比对查询,得到90株菌的ST型,并用BioNumerics 7.6分析MLST分型及其亲缘关系;利用统计学方法,对分离株的血清型、ST型和耐药性进行差异显著性和相关性分析。血清型鉴定结果显示:90株禽源沙门氏菌可分为16种血清型,其中S. Enteritidis为优势血清型。71株菌株的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多重耐药菌株占比90.14%(64/71),对氨苄西林(78.87 %)和磺胺异噁唑(77.46 %)的耐药率较高,仅S. Indiana菌株的ST17型对头孢他啶耐药。其他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对氨苄西林等7种药物的耐药率显著上升(P<0.05),而对黏菌素耐药率下降极显著(P<0.01);鉴定出14种ST型,其中ST11为优势型;最小生成树显示,仅有一个ST complex,菌株来自7个省市;S. Indiana的耐药率显著高于S. Enteritidis(P<0.05),且其ST17所耐药物种类多于其他ST型。结果表明:我国禽源沙门氏菌的优势血清型是S. Enteritidis,优势ST型为ST11,其血清型和ST型有一定的相关性,且不同地区分离株之间有一定的亲缘关系;分离株对不同药物的耐药性存在差异,且耐药谱和耐药率与血清型相关,S. Indiana菌株与S. Enteritidis相比更易形成耐药菌株。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四川遂宁市某鸭场雏鸭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感染性况及耐药情况,采集30份鸭泄殖腔棉拭子进行细菌分离纯化、形态学鉴定、生化试验、PCR鉴定及大肠杆菌"O"抗原血清型鉴定,共得到29株大肠杆菌和4株沙门氏菌;29株大肠杆菌中有23株定型,O2、O36、O9、O45为主要血清型;药敏试验结果显示临床分离株对临床常用抗生素均表现出较高的耐药性,对阿莫西林和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均超过80%,而对丁胺卡那霉素和多黏菌素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9.
为了鉴定引起肉雏鹅死亡的病原,无菌采集病死肉雏鹅心血、肺脏、肝脏等病料组织中分离到1株病原菌,通过细菌培养特性、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Kmt2基因序列测序等方法进行鉴定,分离菌株被鉴定为多杀性巴氏杆菌。采用PCR方法、人工感染致病性试验、K-B药敏纸片法分别对分离菌株进行血清型鉴定、致病性检测及耐药性分析。结果显示,多杀性巴氏杆菌血清型为A型,对14日龄肉雏鹅具有很强的致病性,半数致死量(LD_(50))为5.86×10~6 CFU/mL;分离菌株对对头孢曲松、头孢噻呋、恩诺沙星等6种药物高度敏感;对其他药物有不同的程度耐药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上海及周边地区猪源沙门氏菌的血清型分布、毒力基因及分子分型情况,我们对21株临床分离到的猪源沙门氏菌用沙门氏菌属诊断血清鉴定血清型;采用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17个主要的毒力基因;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技术进行分子分型,探寻21株沙门氏菌之间的亲缘关系。结果显示,21株沙门氏菌中,19株血清型为7∶c∶5,1株为4∶i∶2,1株未鉴定出;21株沙门氏菌的17个毒力基因中检出16个,菌株之间无差别;经PFGE后,每个菌株产生13~18条电泳条带,用Bionumeric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表明,21株猪源沙门菌相似度在77%~100%,可分为2种不同的基因型,其中A型有19株、B型2株,亲缘关系较近。本次实验分离的沙门氏菌血清型以7∶c∶5为主,含有16个主要的毒力基因,A型为优势基因型。  相似文献   

11.
为了对扬州地区沙门氏菌进行鉴定及耐药性分析,从临床采集具有沙门氏菌病典型特征的样本,通过分离培养、生化试验分离得到21株细菌均符合沙门氏菌的生化特性,利用沙门氏菌具有种属特异性的亲膜蛋白基因inv A做PCR鉴别分析,采用药敏纸片法对21株鼠伤寒沙门氏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21株分离菌都为沙门氏菌,血清型鉴定为鼠伤寒沙门氏菌;药敏试验结果为新霉素、丁胺卡那、卡那霉素的抑菌作用较强,所有受试菌株均对其敏感;14.28%的菌株对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和美洛西林耐药,19.05%的菌株对多黏菌素B耐药,23.81%的菌株对头孢曲松耐药,28.57%的菌株对多西环素耐药,42.86%的菌株对链霉素耐药,47.62%的菌株对复方新诺明耐药;10株鼠伤寒沙门氏菌分离株出现多重耐药性。  相似文献   

12.
对临床送检疑似鼠伤寒沙门菌感染的病例进行细菌分离,利用沙门菌所具有的种属特异性的亲膜蛋白基因inv A做PCR鉴定,结合生化鉴定和血清型鉴定,并分析分离菌的耐药性。从4例病死鹅病料中共分离到4株细菌,经inv A PCR鉴定、生化特点和血清型鉴定确认为鼠伤寒沙门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4株分离菌对庆大霉素、诺氟沙星、头孢曲松等药物敏感性较强,但对多黏菌素B、多西环素耐药。其中,有2个分离株表现出多重耐药性。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广西地区临床病鸡中沙门氏菌的流行情况以及沙门氏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状况,本研究对2014年—2015年送检的121只疑似沙门氏菌感染病鸡进行细菌的分离鉴定以及耐药性研究。结果共分离到49株沙门氏菌,包括4种血清型,其中鸡白痢沙门氏菌(S.pullorum)41株、鸡伤寒沙门氏菌(S.gallinarum)4株、鼠伤寒沙门氏菌(S.typhimurium)3株和肯塔基沙门氏菌(S.kentucky)1株。分离株对磺胺异恶唑耐药率最高,达93.9%,其次为复方新诺明、萘啶酸、阿莫西林和氨苄西林,多重耐药菌株占93.7%,分离株最多可耐10种抗生素。结果表明,自广西地区送检的病鸡中分离到的沙门氏菌以鸡白痢沙门氏菌为优势血清型,鸡源沙门氏菌的多重耐药问题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内蒙古地区奶牛源沙门氏菌的分离、血清学鉴定及其对小鼠的致病性研究,探明本地区奶牛源沙门氏菌的血清型分布及其对小鼠的致病力强度,为兽医临床防制由沙门氏菌引起的奶牛感染性疾病提供依据。采用SC增菌液和SS琼脂从兽医临床采集的奶牛乳房炎和奶牛子宫内膜炎病料中分离沙门氏菌;对分离到的疑似菌落进行涂片染色镜检和生化鉴定;采用A~F群O抗原多价诊断血清及单价诊断血清对疑似沙门氏菌进行血清型鉴定;采用腹腔注射感染小鼠,观察部分菌株对小鼠的致病和致死情况,并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从460份病料中共分离、鉴定出沙门氏菌38株,分离率为8.3%;38株分离菌均分布于A~F群内,分属8个群、14种血清型,其中鼠伤寒沙门氏菌分离率最高(39.5%);选择的5株沙门氏菌攻毒后均可引起小鼠发生死亡,死亡率在50%~80%之间;在感染小鼠的心脏、肝脏均回收到了攻毒菌,且发病小鼠的心脏、肝脏和肾脏出现坏死灶,肺脏有细菌性栓子。结果表明,内蒙古地区奶牛源沙门氏菌血清型分布较复杂,对小鼠有较强的致病性,且不同血清型菌株间的毒力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5.
以南京市郊某肉鸽场病鸽为样本进行细菌分离鉴定,研究肉鸽大肠杆菌的耐药性。从病死鸽体内分离到14株大肠杆菌,鉴定出4种血清型,分别是O2、O18、O78、O101,其中O2型8株,为主要血清型,占血清型总数的66.67%。将分离到的菌株接种20~25日龄雏鸽进行动物回归试验,死亡率达85.17%,说明该分离菌株对雏鸽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对分离菌株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14株大肠杆菌对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头孢拉定3种药物敏感率达100%,对环丙沙星、阿米卡星等13种药物均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对强力霉素和新霉素2种药物完全耐药。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河南省猪源沙门氏菌的血清分型和耐药性,从郑州、开封、焦作等5市生猪屠宰场抽取猪盲肠内容物样品840份进行沙门氏菌分离。采用PCR、BD PhoenixTM-100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和血清凝集反应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并通过微量肉汤稀释法对分离菌株进行药物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从840份样品中共分离沙门氏菌45株,分离率为5.36%(45/840);分离的沙门氏菌共分为6个血清型,其中德尔卑(Derby)沙门氏菌为优势血清型;分离的沙门氏菌对四环素、磺胺异恶唑、大观霉素、氨苄西林耐药较严重,耐药率分别为82.22%、75.56%、73.33%、73.33%。结果表明:河南省存在一定的猪源沙门氏菌污染,尤其是德尔卑沙门氏菌,需要重点加强控制;沙门氏菌耐药情况较为严重,应进一步规范养殖环节抗菌药物的使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上海市农贸市场肉鸽群体中沙门氏菌流行血清型和耐药情况,本试验于2011-2014年间从上海市各区农贸市场采集肉鸽新鲜粪便样本92份,用XLD平板和沙门氏菌属显色培养基分离疑似沙门氏菌,革兰氏染色镜检并进行生化试验,共获得沙门氏菌24株,分离率为26.1%。采用Kauffmann-White法和K-B纸片法对24株沙门氏菌进行血清型鉴定和16种抗生素的药敏试验。血清型鉴定显示,24株沙门氏菌可分为鼠伤寒(66.7%)、阿贡纳(25.0%)和科瓦利斯(8.3%)3种血清型。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有75.0%(18株)的分离株表现出不同程度耐药,其中分离株对四环素和磺胺异唑耐药率最高,均达到62.5%,其次为链霉素(58.3%)、萘啶酸(50.0%)、氨苄西林(20.8%)。多重耐药菌株15株(62.5%),耐4种抗菌药物的菌株最多,占16.7%(7株)。另外,分离菌株对头孢吡肟、头孢噻肟、头孢噻甲羧肟、亚胺培南、氧氟沙星等5种药物的敏感率为100.0%,对奥格门丁和环丙沙星有12.5%的中介敏感率。本研究结果表明,上海市肉鸽中沙门氏菌的携带率较高,且菌株多重耐药现象较严重,这为食品中沙门氏菌的防控工作带来较大的挑战和风险,肉鸽沙门氏菌的流行和耐药情况应值得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18.
采集了辽宁省4个养殖场的鸡盲肠共632份样品,分离鉴定得到131株沙门氏菌,分离率为20.73%。同时对131株沙门氏菌进行了血清型鉴定和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显示,131株沙门氏菌共涵盖2个血清型,分别为肠炎沙门氏菌(S.Enteritidis,60.30%)和杜伊斯堡沙门氏菌(S.Duisburg,16.03%)。沙门氏菌对所检测的9类抗生素普遍耐药,只对头孢类抗生素较为敏感,但总体耐药率均较低,未超过70%耐药。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进口饲料中沙门氏菌的耐药情况,分离、鉴定进口饲料中的沙门氏菌,采用药敏试剂盒对分离的沙门氏菌菌株进行了14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从进口饲料中分离鉴定出的148株沙门氏菌对14种抗菌药物的敏感率均在93%(138/148)以上,对阿奇霉素完全敏感;148株沙门氏菌中有8株具有耐药性,以多重耐药为主,分离自7个国家和地区的样品。结果说明,进口饲料中沙门氏菌耐药率相对较低,但部分国家样品中的沙门氏菌存在耐药,而且多为多重耐药。建议加强进口饲料中的沙门氏菌及其耐药性监测,防止国外沙门氏菌,特别是耐药沙门氏菌的传入。  相似文献   

20.
张丽芳  肖桥  罗薇 《中国畜牧兽医》2015,42(6):1571-1579
对四川省成都市某种禽场的156个死胚进行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及药物敏感性检测.本试验采用沙门氏菌显色培养基、肠杆菌科生化鉴定管、三糖铁试验、沙门氏菌多价血清和16S rRNA PCR鉴定5种方法对疑似菌株进行鉴定,并用6种毒力岛基因将分离的沙门氏菌进行PCR鉴定.结果显示,沙门氏菌的分离率为15.4%(24/156),其中伤寒沙门氏菌占58.3%(14/24);fimY、invA和mgtC毒力基因的检测率均为100%;本试验分离菌对大部分沙门氏菌临床药物表现出明显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