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阐明牛支原体(Mycoplasma bovis,M.bovis)脂质相关膜蛋白(LAMPs)诱导胎牛肺(EBL)细胞的免疫应答机制,本研究采用转录组测序(RNA-seq)技术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M.bovis LAMPs诱导EBL细胞产生的差异表达基因。本实验首先分别构建LAMPs诱导组与对照组EBL细胞的c DNA文库并对其进行高通量测序,利用MAS3.0软件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筛选,结果显示共筛选得到706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和下调差异基因分别为364个和342个;GO注释显示,差异表达基因编码蛋白主要与细胞黏附、免疫应答以及细胞增殖等相关;利用荧光定量PCR对部分差异表达基因(PIM2、F2RL1以及PTPN2)的表达情况进行验证,结果与RNA-seq测序结果相符。本研究为进一步阐述M.bovis的致病机制及宿主的免疫应答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鹿源牛分枝杆菌(M.bovis)基因多态性,初步建立适合吉林省鹿源M.bovis的基因分型方法,本研究利用12个分枝杆菌散在重复单位(MIRU)位点,对96株鹿源M.bovis吉林分离株进行MIRU基因分型研究.结果显示,12个位点中有8个位点(MIRU2、4、16、23、27、31、39及40)具有多态性,可以将96株菌株分为1 1个基因型,分辨力指数(H)为0.893,其中6个中度多态性位点的分辨力为0.877.其余4个位点(MIRU 10、20、24及26)未显示多态性.研究结果表明,鹿源M.bovis与其他宿主来源的M.bovis在基因分型上存在差异.MIRU位点对鹿源M.bovis具有良好的分辨力,该分型方法可以作为鹿结核病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中国兽医学报》2017,(4):686-691
为了阐明陕北黑山羊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的感染情况、种类及其遗传进化关系,本研究利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分析了107份不同年龄段黑山羊粪便样品中的隐孢子虫的感染状况、种类以及遗传进化关系。结果发现,黑山羊存在隐孢子虫感染,感染率为14%(15/107)。序列比对分析表明,7份阳性样品为牛隐孢子虫(C.bovis)感染,6份为肖氏隐孢子虫(C.xiaoi)感染,2份为C.bovis和C.xiaoi混合感染。系统进化树显示9个分离株与C.bovis位于同一分支,而与C.xiao位于同1个分支的有8个分离株。结果为陕北黑山羊乃至其他山羊的隐孢子虫病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及防控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为通过复制不同牛支原体(Mycoplasma bovis)感染模型,筛选出毒力较强的M.bovis分离株,本研究采用等浓度的6株M.bovis分离株(W70、1738、677、Q1、Q3、JX02)感染7日龄健康鸡胚和6周龄~8周龄SPF级BALB/c小鼠,观察并比较各组受试动物死亡情况及病理剖检变化,取死亡鸡胚尿囊液或卵黄液,以及小鼠肺组织进行病原学分离培养和PCR鉴定.实验结果表明:各感染组BALB/c小鼠虽然出现一定程度的体重增长抑制,但小鼠并无任何临床呼吸道症状和病理剖检变化,并且病原学分离培养及PCR鉴定结果也均为阴性.在鸡胚感染试验中,6株M.bovis分离株对鸡胚表现出较好的感染性和致死性.感染组鸡胚致死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而6个分离株间鸡胚致死率也表现出显著差异(p<0.01).其中,以W70株感染后鸡胚死亡率最高,达63.3%;677株感染后死亡率最低,仅为20%,鸡胚死亡情况大多发生在感染后一周内,而后期仅有零星死亡.综合上述实验结果,初步筛选出W70株、1738株、Q1株、Q3株为毒力相对较强的分离株;与此同时,BALB/c小鼠的建模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与人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 (RIPK1)存在互作的牛分枝杆菌(M. bovis) Mb0869c蛋白对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本研究通过PCR从M. bovis DNA中扩增Mb0869c基因片段后构建重组质粒p MN437-Mb0869c并经PCR和测序鉴定正确后,利用电转化法将重组质粒电转入耻垢分枝杆菌(MS)中,并经western blot鉴定Mb0869c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重组菌株中出现约55 ku的特异性条带,表明获得了表达Mb0869c的重组菌MS_Mb0869c。将MS_Mb0869c株和对照菌株MS_Vec分别感染人单核巨噬细胞(THP-1),通过PI和AnnexinⅤ/FITC染色,经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显示,MS_Mb0869c感染细胞的凋亡率显著低于MS_Vec感染组,这表明Mb0869c可以抑制MS诱导的细胞凋亡。将上述获得的Mb0869c基因片段克隆于p LVX-IRES-Puro-3×Flag中,构建的重组质粒经测序鉴定正确后,转染HEK293T细胞中,利用嘌呤霉素筛选表达Mb0869c的细胞并经western blot鉴定。结果显...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牛支原体(M. bovis)临洮分离株(LT strain)NOX-1基因特征表达产物的酶活性,及其在细胞中的具体存在部位,参照GenBank中M. bovis NOX-1HuBei株NOX-1基因序列(GenBank登录号:NC015725.1)设计引物,应用PCR扩增M.bovis临洮株的NOX-1基因,在完成测序后构建NOX-1基因原核表达载体pET-NOX-1,并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经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后表达。表达产物纯化后进行酶活测定并免疫新西兰兔,制备多克隆抗体,继而应用Western blot及间接ELISA对NOX-1在M. bovis内的分布进行初步定位。结果显示,M. bovis临洮株NOX-1基因全长1365 bp,重组质粒经IPTG诱导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成功表达,重组蛋白His-NOX-1的分子量约为50 kDa;重组蛋白酶促反应最适酶促温度为30℃、pH为7.5,双倒数法求得重组蛋白Km和Vmax分别为256.41μmol/L、34.25μmol/(L·min);Western blot及间接ELISA结果表明His-NOX-1在M. bovis细胞膜上和细胞浆中均有分布且胞浆含量较高。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M. bovisNOX-1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为了找到能够成功模拟牛支原体(Mycoplasma bovis,M.bovis)感染的方便可行的替代动物,并为灭活疫苗的初步探索做出贡献,采用原代次、第80代次、第160代次的M.bovis,每代分别设1.0×109、1.0×1010和1.0×1011CFU/m L 3个浓度对健康家兔进行感染试验,通过临床表征、剖检观察、病理组织切片镜检、分离培养、PCR法进行验证,显示每个代次M.bovis均呈阳性,且浓度越高、代次越低,症状越明显。家兔可成功模拟M.bovis感染情况,并确定M.bovis在体外连续传代培养过程中毒力明显减弱但仍具有致病性,第160代次M.bovis可作为疫苗备选株;将160代次M.bovis灭活后与铝胶盐佐剂1∶1混合制成灭活疫苗对家兔进行免疫试验,在第1次免疫后第14天进行第2次免疫,在第28天时对免疫组和空白对照组家兔进行攻毒试验,结果显示免疫组家兔经血清抗体法检测出体内具有较高水平的抗体,且经上述方法检测免疫组结果均呈阴性,空白对照组检测结果均呈阳性。结果表明:弱毒的M.bovis灭活疫苗也能够起到免疫防御的作用,为M.bovis疫苗回归本动物试验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8.
对新疆某农场牛传染性角膜结膜炎(IBK)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病原体分离鉴定结果表明,该场IBK系由牛摩拉氏菌(M.bovis)引起,发病率为10%.每年7~8月为发病高峰,此时M.bovis的分离率为70%.  相似文献   

9.
为了优化牛支原体(Mycoplasma bovis,M.bovis)的灭活条件,确定灭活M.bovis的甲醛浓度和时间,为M.bovis灭活疫苗的研发提供可靠依据,试验采用不同浓度的甲醛对M.bovis进行灭活,每隔12 h测定M.bovis的最大代谢活力,并将灭活的M.bovis传代和感染家兔呼吸道以观察灭活效果,进一步通过血清抗体效价来测定免疫原性。结果表明:在36 h内终浓度为0.5%的甲醛就能将M.bovis彻底灭活,但其免疫原性大大降低,不利于灭活疫苗的制备;终浓度为0.3%的甲醛处理60 h后只能将M.bovis部分灭活;终浓度为0.4%的甲醛灭活48 h后能将M.bovis彻底灭活,免疫原性略微降低不影响免疫效果,为最佳灭活条件。  相似文献   

10.
为比较3种抗牛支原体(M.bovis)血清抗体的ELISA试剂盒检测效果,本实验应用3种检测M.bovis血清抗体ELISA诊断试剂盒对38份阳性样品(自然感染19份,人工感染18份)和37份阴性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本实验室制备的HVRI试剂盒与商品化试剂盒Kit 1的检测结果和综合检测结果符合率分别达到92%和96%;而商品化试剂盒Kit 2的检测结果与综合检测结果符合率仅为74.67%.一致性检验结果显示:HVRI试剂盒与Kit 1的一致性较高;Kit 2与HVRI试剂盒、Kit 2与Kit 1有中度的一致性.此外,3种试剂盒对牛传染性胸膜肺炎国际标准血清(PS2)的检测结果显示HVRI试剂盒和Kit 1均为为阴性,Kit 2为阳性.因此,HVRI试剂盒与Kit 1更适于M.bovis检测和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