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4 毫秒
1.
从北京地区临床疑似传染性腹膜炎患猫的粪便和腹水样品中分离猫传染性腹膜炎病毒(Feline infectious peritonitis virus, FIPV),共采集10份样品进行RT-PCR检测,并接种MDCK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和鉴定。结果表明:10份样品的RT-PCR检测结果均为FIPV阳性,将样品接种MDCK细胞并经连续传代培养,成功分离到一株FIPV,经鉴定属于FCoV-Ⅱ血清型,将其命名为FIPV/BJ01株;该毒株可以在MDCK细胞上增殖并产生典型的细胞病变,病毒滴度为105.5TCID50/0.1mL;S和N基因的核苷酸与其他毒株的同源性分别为63.3%~99.4%和45.5%~992%,均与美国毒株同源性较高,而与中国毒株的同源性较低。  相似文献   

2.
将秦皇岛某养鸡场疑似为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病死鸡进行剖检,为了对该疑似病例进行确诊,并进行流行病学研究,经对流免疫电泳,对采集的病料进行病毒的分离,阳性法氏囊病料进行病毒RNA的提取,采用套式RT-PCR对病毒的VP2高变区进行扩增,分析氨基酸序列。结果表明,该分离株为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被检毒株与GenBank报道的标准超强毒株OKYM、UK661、DV86同源性高达100%,与V3、V2亲缘关系较近。动物回归试验可使健康鸡100%发病,病死率80%。表该分离株为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超强毒株。  相似文献   

3.
从中国广东省发生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鸡场分离了8株传染性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毒株,运用RT-PCR对分离毒株进行了鉴定,测定了8个分离株的ELD50以及其对SPF鸡的致死率。结果表明:这8株分离毒对SPF鸡的致死率均等于或超过60%,属于超强毒。运用RT-PCR方法对分离毒株进行了鉴定并对各毒株VP2基因高变区进行扩增测序,分析结果表明:这8株分离株均为IBDV超强毒株,同时也说明当前在广东省引起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主要毒株类型多为超强毒IBDV。  相似文献   

4.
为对某鸡场发生的呼吸道疫病进行确诊,并对致病原进行分离和鉴定,本研究进行了发病鸡场临床诊断、病毒分离、分离毒株血凝试验、分离毒株RT-PCR检测以及序列分析等系列试验。试验结果显示,该病的临床特征疑似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感染,临床病料样品接种鸡胚后可引起鸡胚死亡以及"侏儒胚"等典型症状,分离毒株无血凝性,分离毒株经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特异性引物检测为阳性,且序列分析显示RT-PCR扩增产物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特异性核苷酸序列,表明引起鸡场此次疫病的致病原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相似文献   

5.
中国部分地区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分子流病学调查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为调查我国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的流行情况,从我国11个省(市、自治区)采集法氏囊病料,分离鉴定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20株,运用RT-PCR方法对分离株的VP2基因进行扩增、测序和序列分析.研究表明,20株分离毒株中有19株具有IBDV超强毒株的分子特征,即222A、256I、294I和299S,与我国IBDV超强毒Gx株的核苷酸同源率在96.7%~99.4%,推导氨基酸同源率在98.2%~100% 遗传进化分析表明,所有分离毒株具有共同的祖先.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山西省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流行毒株的遗传变异规律,将近5年来采集自山西不同地区发病鸡群的法氏囊组织病料,通过接种易感雏鸡分离出15株IBDV。用绒毛尿囊膜接种法测定鸡胚半数致死量,其ELD50在10~(-2.18)~10~(-2.91);测定所有分离株对非免疫鸡的致死率,结果为63.3%~86.7%,属于超强毒株;利用RT-PCR扩增病毒VP2基因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所分离的15株病毒均具有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超强毒株的主要分子特征,即222A(WS2为S)、249Q、254G、256I、279D、284A、294I、299S及七肽区SWSASGS,综合其对非免疫鸡的致死率,确认所有分离毒株属于超强毒病毒株。说明在山西省境内存在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超强毒株。  相似文献   

7.
应用已建立的新城疫病毒(NDV)强、弱毒株RT-PCR快速鉴别诊断技术,对来自广西各地疑为禽副黏病毒血清1型(APMV-1)感染的144份不同禽类的病料进行了检测,并用常规方法对RT-PCR检测为阳性的部分病料进行了病毒的分离和鉴定。结果,从鸡、鸽、鹅、鸭、鹌鹑、珍珠鸡、孔雀、鸵鸟和画眉鸟9种禽的病料样品中检测到A19MV-1,阳性检出率为64.58%(93/144);从7种禽病料中分离到29株APMV-1地方野毒株。部分分离株用NDV强、弱毒株快速鉴别技术鉴定属中、强毒株。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湖北省武汉市猫传染性腹膜炎的流行情况,以华中农业大学动物医院的门诊临床病例为研究对象,运用猫传染性腹膜炎抗原快速诊断试纸条和RT-PCR检测技术,对2017年11月至2018年9月的1 036例临床病例进行猫传染性腹膜炎检测,并对病例的发病情况和特点进行统计分析。共检出猫传染性腹膜炎阳性病例61例,检出率为5.9%。从时间分布看,2018年1月的检出率最高,占13.4%,其余月份的检出率为6.0%~8.0%。从群间分布看,英国短毛猫、田园猫、美国短毛猫的患病比例较高,占总阳性病例的76.7%;雄性猫(70.0%)患病比例高于雌性猫(30.0%),1岁以下幼猫的阳性占比为72.1%。本研究对于了解猫传染性腹膜炎流行发病特点以及该病的临床防治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为了获得鸭甲肝病毒(DHAV)流行毒株并掌握流行毒株的分子特征,试验采用临床病料RT-PCR检测、病毒分离、病毒含量测定、致病性试验、VP1基因序列分析等方法对8份临床疑似DHAV感染病料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8份临床病料样品经RT-PCR检测有4份为DHAV-C阳性;4份阳性病料均可引起10日龄鸭胚规律性死亡;4株分...  相似文献   

10.
为建立一种通用性良好的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RT-PCR方法,根据GenBank上猫杯状病毒(feline calicivirus, FCV) ORF1保守区域序列,设计合成1对特异性引物,用于FCV的快速检测。灵敏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的检测下限为4.93×101拷贝/μL,比普通RT-PCR检测下限高100倍;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检测方法与猫疱疹病毒、猫细小病毒、猫传染性腹膜炎病毒等无交叉反应;通用性试验结果显示,针对引物靶位点区间,该方法对所有已知变异位点的人工合成质粒和本实验室保存的不同变异位点的FCV毒株,均能够良好检出;重复性试验结果显示,组内的变异系数为0.09%~0.71%,组间变异系数为0.05%~0.82%,均小于1%。对23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该方法的阳性检出率为60.9%,检出的14份阳性病料分别接种到CRFK细胞中,对细胞病变产物进行扩增并测序,BLAST对比后结果证实为FCV毒株。结果表明,本试验建立的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可用于FCV的快速诊断及流行病学的调查。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猫传染性腹膜炎病毒(FIPV)的基因组特征和遗传变异情况。本试验利用RT-PCR方法从患病猫组织中鉴定出1株Ⅰ型FIPV病毒,通过RT-PCR扩增18个片段的目的基因,连接到p CE-TA克隆载体后测序,对测序结果进行拼接获得FIPV NJ-20-a株的全基因序列,对获得的全基因序列和编码区序列以往毒株进行同源性分析,并构建S基因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NJ-20-a株与以往毒株同源性较低,新分离毒株基因组变异较大,通过编码区序列同源性分析发现S基因和3a、3b、3c基因是变异的主要区域,S基因系统进化树发现NJ-20-a株处于Ⅰ型FIPV分支内的单独分支,与以往毒株进化差异较大,表明猫冠状病毒在不同地域遗传进化过程中差异较大。本研究通过对FIPV NJ-20-a毒株进行全基因测序和分析,为猫冠状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和流行性学的调查提供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于雷 《中国兽药杂志》2022,56(10):18-24
为探索一个已免疫传染性法氏囊病活疫苗的817肉鸡场在免疫后发生IBD的原因,本研究对病料进行病毒分离,通过RT-PCR扩增分离株VP2基因后进行相关分析,并对分离株的致病性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分离到一株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将其命名为ZHA001株;ZHA001株 VP2 基因序列与参考株的同源性为 90.1%~97.9%,与超强毒株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大于99%;具有超强毒株的特征性氨基酸位点;遗传进化分析发现,ZHA001株属于超强毒株分支;致病性试验中,发病率为100%,致死率为90%。结果表明:IBDV ZHA001株为超强毒病毒。  相似文献   

13.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nfectious bronchitis,IB)病毒血清型众多,且不断出现新的变异株,疫苗免疫后鸡群发病现象仍时有发生,给养禽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对免疫失败发病的疑似病料进行了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RT-PCR,并与市售的IB疫苗毒株进行了序列比对分析,确定了该疑似病料为IBV 793/B型野毒感染,而非疫苗株。  相似文献   

14.
<正>猫传染性腹膜炎病毒传播广泛,不同年龄的猫均可感染,以老龄猫和2岁以内的幼猫感染率最高,特别易感于群居饲喂的猫群,同群的健康猫常被带毒猫的排泄物所感染。目前,比较公认的猫传染性腹膜炎(FIP)诊断方法是由免疫荧光染色、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病样中猫冠状病毒(FCoV)抗体来共同决定的。对于湿性传染性腹膜炎病例来说,可以先检测腹腔积  相似文献   

15.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传统毒株与变异毒株的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山东各地猪场采集了50份疑似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感染的病料,采用RT-PCR技术扩增出PRRS病毒(PRRSV)的ORF7基因和Nsp2基因,并对Nsp2基因进行了序列同源性比较和遗传进化树分析,从RT-PCR阳性病料中进行病毒分离,然后应用Nsp2单克隆抗体对分离毒株进行鉴别诊断.结果表明,从8份病料中同时扩增出病毒的ORF7基因和Nsp2基因,序列分析显示其中6株病毒的Nsp2缺失30个氨基酸,与Nsp2单克隆抗体不发生反应,属于变异毒株;另外两株病毒的Nsp2未见氨基酸缺失,与Nsp2单克隆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属于传统毒株.序列同源性和系统进化分析表明,6株变异毒株与其他高致病性毒株亲缘关系很近,而与经典毒株的遗传距离较远.  相似文献   

16.
从山东各地猪场采集了50份疑似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感染的病料,采用RT-PCR技术扩增出PRRS病毒(PRRSV)的ORF7基因和Nsp2基因,并对Nsp2基因进行了序列同源性比较和遗传进化树分析,从RT-PCR阳性病料中进行病毒分离,然后应用Nsp2单克隆抗体对分离毒株进行鉴别诊断。结果表明,从8份病料中同时扩增出病毒的ORF7基因和Nsp2基因,序列分析显示其中6株病毒的Nsp2缺失30个氨基酸,与Nsp2单克隆抗体不发生反应,属于变异毒株;另外两株病毒的Nsp2未见氨基酸缺失,与Nsp2单克隆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属于传统毒株。序列同源性和系统进化分析表明,6株变异毒株与其他高致病性毒株亲缘关系很近,而与经典毒株的遗传距离较远。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A-72细胞繁殖猫冠状病毒(FCV)和猫传染性腹膜炎病毒(FIPV),用蔗糖密度梯度离心纯化,根据病毒S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初步建立了检测FCV和FIPV的RT-PCR方法。采用此方法对人工攻毒猫组织进行检测,结果特异灵敏。  相似文献   

18.
猫杯状病毒可引起猫传染性鼻结膜炎,该病是较为常见的传染病之一。猫杯状病毒具有较高的变异性,因此开展该病毒的流行性调查和遗传进化分析对于该病毒的防控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主要针对分离的一株猫杯状病毒通过RNA提取,cDNA的合成,RT-PCR和目的基因的克隆等方法对毒株进行了分子鉴定,并利用MEGA6.0软件构建遗传进化树,分析该毒株的系统进化关系。结果表明该毒株与目前国内流行的其他毒株相似性较低,初步分析可能为新的变异毒株。本研究为猫杯状病毒的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为了对2021年7月份四川省某猪场送检的疑似感染猪捷申病毒(Poreine teschovirus, PTV)的猪腹泻粪便样品进行鉴定,试验将送检的病料接种ST细胞进行病毒分离,采用血凝试验、理化特性、RT-PCR进行鉴定,测序序列基于VP1基因构建系统发育树并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从疑似病料中分离出1株RNA病毒,ST细胞感染24 h后出现明显的细胞病变,该病毒不能凝集猪红细胞,耐酸,对氯仿及胰蛋白酶有一定的抵抗能力,对热敏感,二价阳离子(如Mg2+)可提高分离毒株对高温环境的抵抗力;结合RT-PCR和VP1基因比对分析可知该毒株为PTV,命名为Sichuan2021;经测定含量为1×106.75 TCID50/mL;分离毒株Sichuan2021与PTV-4毒株位于同一分支,且与参考毒株10BJ02(JQ975417)和SH1(KJ881010)的亲缘关系最近,核苷酸相似性分别为92.8%和92.5%。说明分离毒株Sichuan2021为PTV-4。  相似文献   

20.
貉源犬瘟热病毒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集大庆某貉养殖场病貉的病料,处理后接种于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进行病毒分离。对分离毒株进行了中和试验、血凝试验、理化性质的鉴定,并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感染细胞中的病毒核酸。病料接种 Vero 细胞 72 h 后产生明显的细胞病变(CPE);病毒分离株可以被犬瘟热病毒阳性血清中和,中和效价为 1∶25;分离株对氯仿、乙醚敏感,对酸和热抵抗力弱,可以凝集鸡红细胞,其凝集作用可被犬瘟热病毒阳性血清所抑制; RT-PCR检测病毒细胞培养液,扩增出的片段长287 bp,与预期设计的长度相同,经测序发现与MS01株的同源性为99%。结果表明,分离的病毒株为犬瘟热病毒,命名为CDV-DQ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