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验采用密闭箱技术对呼伦贝尔地区种植的苜蓿人工草地进行碳通量研究,采用反硝化-分解作用模型(DNDC)进行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对苜蓿人工草地CO2通量24h连续观测发现,CO2通量全天变化的平均值(238.15mg/(m2·h)与11∶00(245.32mg/(m2·h)的通量变化值接近,试验从早上9∶00~11∶00进行温室气体的采集方法合理、可行;在整个生长季变化表明,7、8月CO2通量变化较显著(P0.05),且受到降水的影响较大,伴随降水的发生,CO2通量会发生不同幅度的变化,土壤温度和含水量对CO2通量有一定的影响(r0.45,P0.05);通过DNDC模型的模拟,能较好的反映苜蓿人工草地CO2通量的变化情况,但模拟结果数值普遍有些偏高。  相似文献   

2.
Na_2CO_3胁迫对老芒麦和星星草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室内培养法观察了不同浓度(0、5、10、20、30、507、5 mmol/L)Na2CO3溶液胁迫下种子的发芽率、胚根及胚芽生长状况。结果表明:当Na2CO3浓度达到一定值时[同德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cv. Tongde)为50 mmol/L、星星草(Puccinellia tenuiflora)为20 mmol/L]种子的发芽率受到显著抑制;幼根的长度与Na2CO3浓度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低浓度的Na2CO3可促进胚芽的生长,高浓度则会产生抑制作用但影响不显著。说明同德老芒麦的种子萌发比星星草更耐Na2CO3胁迫。  相似文献   

3.
连作对烤烟生长特性和光合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楠  张会慧  李鑫  金微微  王鹏  王娟  孙广玉 《草业科学》2012,29(9):1435-1440
研究了连作2年和连作5年对烤烟(Nicotiana tabacum)的生长及叶片的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连作2年对烤烟的生长和光合影响不大,而连作5年却明显限制了烤烟叶片的生长,减弱了叶片的光合能力。连作5年显著降低了烤烟叶片的叶绿素含量,烤烟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下降,但胞间CO2浓度(Ci)却变化不大,同时连作5年的烤烟叶片的表观量子效率(AQY)、光饱和点(LSP)、光饱和时最大光合速率(Pmax)、羧化效率(CE)、CO2饱和点(CSP)和CO2饱和时最大光合速率(Jmax)均比正茬低,而光补偿点(LCP)和CO2补偿点(CCP)却增加。因此,连作明显降低了烤烟叶片对光强和CO2的利用能力,说明连作5年引起烤烟叶片光合作用减弱不仅仅是由气孔因素引起的,连作还限制了叶肉细胞对CO2的利用能力。  相似文献   

4.
大气二氧化碳(Carbon dioxide,CO2)浓度正随着人类活动向着前所未有的浓度积累.作为光合作用的重要底物,CO2的增加会对植物生长及竞争能力产生影响,因此,研究未来CO2浓度升高背景下植物竞争力的变化对预测未来全球变化背景下植物群落演替及外来植物入侵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人工气候培养箱控制CO2浓度,探究了...  相似文献   

5.
CO2浓度增强对沿阶草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在人工控制CO2浓度梯度条件下,分别测量了沿阶草于两个生长季--11月份和3月份的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和叶面饱和蒸气压亏缺(Vpdl)对连续CO2浓度增大的响应.结果表明CO2浓度升高的整个过程中,Pn和水分利用率(WUE)随CO2浓度的升高而增大,CO2浓度从350μmol.mol-1增至1600μmol.mol-1,11月Pn增幅达327.8%,3月Pn增幅达895.9%;水分利用率11月增幅达255.1%,3月增幅达995.7%.两个生长季的Ci、Tr、Gs则随CO2浓度的增加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且Gs与Tr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沿阶草的光合作用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提高对CO2浓度升高的响应极显著.CO2浓度升高对沿阶草光合作用的直接促进作用很大,并能从提高现有水分利用效率途径促进植物的第一性生产.  相似文献   

6.
本文旨在研究氨化处理对稻草体外瘤胃发酵甲烷(CH4)、二氧化碳(CO2)和挥发性脂肪酸(VFA)产量的影响。用不同水平的尿素对稻草进行氨化处理,尿素水平分别为0(对照)、2%、4%、6%、8%,应用M enke体外产气技术进行48 h的发酵,应用气相色谱仪测定CH4、CO2和挥发性脂肪酸产量。结果表明:氨化处理极显著提高了稻草的粗蛋白质含量(P<0.01),极显著降低了中性洗涤纤维含量(P<0.01);氨化处理极显著提高了总产气量、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CH4、CO2和乙酸的产量(P<0.01),但对乙酸/丙酸以及气体的相对产量(CH4/TV-FA、CO2/TVFA和总产气/TVFA)没有显著影响(P>0.05)。结果提示,应用氨化处理提高稻草对反刍动物的饲用价值,将不可避免地提高瘤胃CH4、CO2和总产气量,今后有必要研究在使用氨化稻草饲喂反刍动物条件下,降低瘤胃发酵CH4和CO2产量的技术和产品。  相似文献   

7.
CO2浓度增强对沿阶草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实验在人工控制CO2浓度梯度条件下。分别测量了沿阶草于两个生长季——11月份和3月份的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和叶面饱和蒸气压亏缺(Vpdl)对连续CO2浓度增大的响应。结果表明:CO2浓度升高的整个过程中.Pn和水分利用率(WUE)随CO2浓度的升高而增大,CO2浓度从350μmol.mol^-1增至1600μmol.mol^-1。11月Pn增幅达327.8%,3月Pn增幅达895.9%;水分利用率11月增幅达255.1%,3月增幅达995.7%。两个生长季的Ci、Tr、Gs则刚随CO2浓度的增加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且Gs与Tr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沿阶草的光合作用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提高对CO2浓度升高的响应极显著。CO2浓度升高对沿阶草光合作用的直接促进作用很大。并能从提高现有水分利用效率途径促进植物的第一性生产。  相似文献   

8.
水分条件对巴音布鲁克高寒湿地CO_2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疆天山中部巴音布鲁克天鹅湖高寒湿地,以苔草(Carex tristachya)为主要建群种的样地为研究对象,利用英国PP-systems公司生产的便携式土壤呼吸测定系统(CIRAS-2-SRC)研究了不同地表水分条件对天鹅湖高寒湿地夏季土壤CO2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1)湿润区的生物量大于干燥区;干燥区土壤CO2排放高于湿润区,干燥区土壤CO2排放日变化曲线为单峰曲线,CO2排放最高点出现在当地14:00-16:00,最高值为1.185 0g CO2·m-2·h-1;湿润区土壤CO2排放日变化曲线为双峰曲线,两个峰值分别出现在12:00和16:00,最高值为1.024 0g CO2·m-2·h-1。2)不同水分条件下生物量中凋落物含量影响土壤CO2排放。土壤温度是CO2排放的主要限制因子,且地表干燥区CO2排放与土壤温度的相关性更显著(P0.01)。土壤湿度与CO2排放相关性不显著(P湿润区=0.997,P干燥区=0.409)。  相似文献   

9.
氨氟醚吸入麻醉妊娠犬及其胎儿动脉血药浓度和血气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选用 10只妊娠犬 ,实施母体及胎儿股动脉血管插管后 ,测定了氨氟醚麻醉期间母犬及胎儿的动脉血药浓度和血液 p H、PO2 (动脉氧分压 )、PCO2 (动脉 CO2 分压 )、T- CO2 (血浆 CO2 总量 )、HCO- 3 (实际碳酸氢盐 )、SB(标准碳酸氢盐 )、BEb(全血碱超 )、Sat.O2 (血氧饱和度 )。结果 :氨氟醚可透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 ,胎儿血药浓度低于母犬 ,但两者上升和消除变化趋势接近 ;麻醉期间 ,母犬及胎儿血液 p H、BEb下降 (P<0 .0 1或 P<0 .0 5 ) ,PO2 、PCO2 、Sat.O2 升高(P<0 .0 1或 P<0 .0 5 ) ,HCO- 3 、T- CO2 表现升高趋势 (P>0 .0 5 ) ,SB表现下降趋势 (P>0 .0 5 )。结果表明 ,氨氟醚吸入麻醉期间 ,母犬及其胎儿呈现轻度呼吸性酸中毒和代谢性酸中毒并存 ,并随氨氟醚血药浓度的降低而逐渐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河北省北部寒区夏季不同建筑类型成奶牛舍和犊牛舍的空气质量。[方法]选取4种建筑类型的奶牛舍和3种犊牛舍,对舍内外空气中的二氧化碳(CO2)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大跨度有窗密闭奶牛舍早晚CO2含量最高,约2 202mg/m3,远超国家现行标准,半开放奶牛舍CO2含量最低,约550mg/m3,所有奶牛舍CO2的日变化均表现为早晚高、中午低的规律;单侧带窗密闭犊牛舍的CO2含量在早中晚三个时间段内均显著高于双侧带窗密闭犊牛舍和半开放犊牛舍(P0.01),而后两种舍的CO2含量间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此外,所有奶牛舍和犊牛舍的CO2含量均显著高于舍外(P0.05),而舍外运动场和场中的CO2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该研究可为奶牛舍和犊牛舍的设计和环境改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不同绿肥在翻压和覆盖两种还田方式下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及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采用室内培养试验,设置光叶苕子翻压(VB)、光叶苕子覆盖(VS)、黑麦草翻压(RB)、黑麦草覆盖(RS)和无绿肥(CK)5个处理,测定土壤CO2、N2O、CH4浓度和微生物量碳(MBC)和微生物量氮(MBN)含量,分析了土壤温室气体的排放速率、累积排放量以及综合增温潜势.结果表明,绿肥还田显著提高了土壤CO2、N2O的排放,不同还田方式(翻压与覆盖还田)及不同绿肥品种对CO2、N2O排放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覆盖还田较翻压还田显著降低了CO2、N2O排放.培养期内绿肥覆盖处理CO2的排放速率和累积排放量比翻压处理降低17.07%~18.55%和8.15%~9.79%;N2O的排放速率和累积排放量降低22.91%~38.35%和17.97%~34.39%.在相同还田方式下,不同绿肥品种显著影响了CO2、N2O排放,豆科绿肥还田引起的CO2、N2O累积排放量比禾本科绿肥高8.87%~10.85% 和21.90%~52.42%.各处理土壤温室气体的排放与土壤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MBC、MBN)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绿肥翻压还田显著提升了MBC、MBN含量,比覆盖还田高21.42%~40.52%和28.22%~34.23%.综上,绿肥覆盖还田比翻压还田更能有效减少土壤温室气体的排放,且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和节约人工成本,但是对作物生长及产量的影响有待田间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12.
旨在通过监测和分析对比封闭式肉种鸡舍冬季和夏季环境参数的变化情况,从而为季节性调节鸡舍内环境参数提供数据基础。试验在江苏省常州市某封闭式肉种鸡舍进行,试验鸡舍内设7个监测位置,包含5个不同的水平位置和3个不同高度(前、中、后、上、下、南、北),分别在冬季(2016年12月)和夏季(2017年7月)连续监测7 d,每天5:00~21:00每2 h监测1次舍内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光照强度、颗粒物(PM)浓度、氨气(NH3)和二氧化碳(CO2)浓度,每天监测9次。结果表明:夏季鸡舍内的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和光照均极显著高于冬季(P0.01),而PM浓度、NH3和CO2浓度均极显著低于冬季(P0.01);喂料等人为行为和鸡的活动可引起PM浓度升高,关灯后不同粒径PM浓度均下降;夏季和冬季鸡舍内风速均与NH3和CO2浓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夏季母鸡产蛋率显著高于冬季(P0.01),但孵化率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夏季封闭式鸡舍内空气质量较冬季更好,鸡的活动会引起PM浓度上升,鸡舍内风速显著影响NH3和CO2浓度,封闭式肉种鸡舍内夏季母鸡产蛋率高于冬季。  相似文献   

13.
Na2CO3与NaCl胁迫下星星草幼苗叶绿体保护酶活性的比较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7  
用不同浓度的Na2CO3以及与之各个浓度分别对应等渗的NaCl处理星星草幼苗7 d后,测定幼苗渗透势、pH值、电解质外渗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谷胱甘肽转移酶(GST)、O2-.产生速率和丙二醛(MDA)含量。当基质渗透势相等时,Na2CO3的碱性盐浓度明显比NaCl的低,而pH值要高的多。与NaCl处理相比,Na2CO3胁迫使星星草幼苗渗透势、叶绿素含量下降幅度更明显。当培养基质渗透势较高时,NaCl和Na2CO3胁迫下的星星草幼苗叶绿体SOD和APX活性都呈上升趋势,随着基质渗透势的降低,酶活性也下降,但NaCl胁迫下星星草幼苗叶绿体保护酶活性比Na2CO3胁迫下的强。而Na2CO3胁迫下的相对电导率、O2-.产生速率和MDA含量高于NaCl胁迫的。这可能与Na2CO3胁迫的pH值较高,渗透调节能力较低,保护酶活性较弱,活性氧清除能力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4.
对河北省北方山区4种建筑类型的奶牛舍和3种犊牛舍在冬季舍内外空气中氨气(NH3)和二氧化碳(CO2)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奶牛舍中只有大跨度有窗密闭舍能检测出NH3含量,且NH3的日变化和垂直分布变化明显。早上NH3含量最高,是其他时间段NH3含量(中午、下午和晚上)的2.6~5.0倍,垂直空间分布上高度(0.6~1.8 m)与NH3含量成正比。所测3种犊牛舍中只有密闭性较好、有窗密闭舍能检测出NH3。从CO2检测结果分析,奶牛舍中大跨度有窗密闭舍的CO2含量最高,早晚含量高达约2 660 mg/m3,而半开放奶牛舍CO2含量最低,约553 mg/m3,且除了半开放舍,所有奶牛舍一天中的CO2含量均表现为早晚高中午低的日变化规律;各时间段内3种犊牛舍内CO2含量差异均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中午除外)。另外,所有奶牛舍和犊牛舍内的CO2含量均明显高于舍外。该研究可为牛舍的建筑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海北高寒灌丛草甸生态系统CO2释放速率的季节变化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国科学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站干柴滩地区以金露梅Potentilla fruticosa灌丛草甸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应用静态密闭箱-气相色谱法对高寒灌丛(GG)、丛内草甸(GC)和次生裸地(GL)的CO2释放速率进行了长期观测,并对年释放量作了初步估测.结果表明,GG,GC和GL CO2的释放速率在一年内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植物生长季CO2释放量明显高于枯黄期,释放速率GG>GC>GL(P<0.01),且均表现为正排放.不同季节CO2释放存在明显差异,表现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2003年6月30日至2004年6月28日,高寒灌丛植被-土壤系统CO2释放量为4 293.63±955.75 g/m2,丛内草甸植被-土壤系统CO2释放量为3 319.68±806.19 g/m2,裸地CO2的释放量为1 724.14±444.14 g/m2.CO2释放速率的季节变化与土壤5 cm温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  相似文献   

16.
利用英国Lcpro+便携式测定系统研究了石漠化地区多年生黑麦草和白三叶的单播与混播群落光合日变化特征差异。结果表明:混播牧草由于其种间竞争与互补优势提高了其混播组合的净光合速率及水分利用效率。多年生黑麦草(净光合速率5.09±3.42μmol CO2·m-2·s-1、水分利用效率1.29±0.84μmol CO2·mmol-1 H2O)-白三叶(7.53±3.65μmol CO2·m-2·s-1、水分利用效率1.68±0.67μmol CO2·mmol-1 H2 O)混播草地群落的净光合速率及水分利用效率高于多年生黑麦草(净光合速率4.82±2.79μmol CO2·m-2·s-1、水分利用效率1.22±0.95μmol CO2·mmol-1 H2 O)、白三叶(净光合速率6.97±3.26μmol CO2·m-2·s-1、水分利用效率1.52±0.65μmol CO2·mmol-1 H2 O)的单播草地群落。混播处理的多年生黑麦草蒸腾速率(4.24±2.43 mmol H2O·m-2·s-1)高于单播(4.22±2.43mmol H2O·m-2·s-1)处理,白三叶混播处理的蒸腾速率(4.55±1.98 mmol H2O·m-2·s-1)则低于单播(4.64±1.98mmol H2O·m-2·s-1)处理。本研究对维持混播草地群落的稳定性,探寻种间竞争机理,优化牧草种植模式,科学发展喀斯特草地畜牧业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旨在分析探究规模化猪场舍内颗粒物、氨气和二氧化碳的排放分布特点。试验选取了江苏省靖江市一个半封闭式现代化猪场作为试验猪场,分别监测了保育、育肥舍不同位置(南、北、前、后、外)和不同高度(0.5、1.0及1.5 m)的颗粒物(TSP、PM10、PM2.5)与NH3和CO2浓度、温度、相对湿度、光照强度以及风速等。每个舍连续监测3 d,监测时间段为07:00~19:00,每2 h监测一次,全天监测7次。结果显示:猪场舍内颗粒物与有害气体浓度随着舍内湿帘、风机开启与否及猪体的运动情况呈现出规律性的变化;喂料与风机开启阶段,颗粒物浓度呈现升高和降低的相反趋势;舍内TSP浓度及NH3浓度分别最高达到0.822 mg/m3和12.01 mg/m3。猪舍内中部位置的TSP及NH3、CO2浓度均显著性高于四周靠窗位置(P0.05);猪场舍内颗粒物(TSP和PM10)显著高于舍外(P0.05)。研究表明:半封闭式猪场舍内颗粒物与NH3和CO2呈规律性变化,通风量、温湿度及猪体的活动量等均会影响猪舍内颗粒物及NH3和CO2的浓度,舍外空气质量明显好于养殖舍内。  相似文献   

18.
一养禽场空气中的有害成分影响养禽场空气质量的主要成分,大体可以分为三大类,即:有害气体、有害微粒、有害微生物。有害气体主要有氨气(NH3)、硫化氢(H2S)、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  相似文献   

19.
试验以有窗封闭式笼养育雏鸡舍为对象,于2018年3月~2019年1月开展研究鸡舍内环境的温度、相对湿度、二氧化碳(CO2)、氨气(NH3)、硫化氢(H2S)、二氧化硫(SO2)浓度和细菌总数,并分析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不同季节育雏舍内环境温度满足鸡群正常需要,鸡群成活率超过97%。夏季舍内相对湿度达82.48%,并且料肉比高于春季、秋季和冬季。春季、秋季和冬季CO2浓度易超标,不同季节舍内白天温度均高于夜晚,而白天CO2浓度低于夜晚。不同季节舍内环境温度分别与相对湿度、CO2浓度呈负相关和正相关关系。试验表明:有窗封闭式育雏鸡舍内不同季节雏鸡生长发育良好,但夏季湿度过高,春季、秋季和冬季舍内CO2浓度高于标准。建议夏季应合理控制舍内相对湿度,春秋冬季注意平衡舍内的保暖和通风工作。  相似文献   

20.
羊草对不同盐碱胁迫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14,自引:9,他引:14  
用不同浓度的NaCl(0~700 mmol/L)和Na2CO3(0~200 mmol/L)对羊草进行胁迫处理,通过测定与生长相关的生理指标,从而分析了2种盐对羊草生长的胁迫作用特点。实验结果表明,羊草对NaCl、Na2CO3处理的最高耐受浓度分别是600和175 mmol/L。NaCl、Na2CO3处理不同程度地影响了羊草的营养生长以及物质代谢,具体表现为分蘖率、平均根茎数、相对含水量、相对生长率、叶绿素、氮含量的降低,其中以Na2CO3胁迫处理组尤为明显。NaCl、Na2CO3破坏羊草质膜功能,K 、电解质外渗率随着盐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这一结果表明质膜的透性增大。TTC(红四氮唑)含量水平反映了NaCl、Na2CO3处理对羊草根系活力的影响,2种盐的处理降低了根系活力,特别是在Na2CO3处理组中,当Na 浓度超过200 mmol/L时,植株根系TTC含量几乎为0。以上各生理指标表明:NaCl、Na2CO3不同程度地影响了羊草生长、光合作用以及物质代谢,其中以Na2CO3处理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