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讨池塘养殖条件下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第二步足的相对生长生态学意义,采用生物学方法,于养殖周期内采集1 160尾罗氏沼虾(雌虾604尾,雄虾556尾),分别测定全长、体重和第二步足长,并对其第二步足的相对生长式型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从103日龄开始,罗氏沼虾第二步足长存在显著的性二型现象(♂♀)。在雌、雄罗氏沼虾第二步足长-体重的回归关系中,两方程的b值均显著小于3,说明体重呈负异速生长,即第二步足长生长快于体重生长。此外,雌、雄虾第二步足长-全长同样呈现出异速生长的特征,且第二步足长在拐点前、后均为正异速生长。雄虾第二步足生长在全长80.79 mm、75日龄出现生长拐点,雌虾在全长83.10 mm、89日龄出现生长拐点。无论雄虾还是雌虾,拐点之后的异速生长水平均比拐点前升高,且雄性第二步足异速生长水平大于雌性。  相似文献   

2.
罗氏沼虾性成熟前后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养殖群体在性成熟前后表型性状间的相互关系,本研究随机选取人工养殖的罗氏沼虾1106尾,对其体质量、全长、体长等15个性状进行测量,并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阐明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性成熟前后及同一阶段雌雄群体之间,影响体质量的关键指标以及所构建的关键表型性状多元回归方程是截然不同的;在性成熟后,雌雄个体呈现出明显的性二态现象,除第二步足长和第二步足重雄性极显著大于雌性(P<0.01),雌性全长、体长、额剑长、头胸甲宽、头胸甲高、腹长、腹宽、腹高和腹部重极显著大于雄性(P<0.01),这可能与雌性为提升其繁殖能力有关。统计结果显示被保留的性状与体质量的复相关系数大于0.85,表明本研究已确定影响各群体体质量的主要性状。因此在选育过程中,建议将罗氏沼虾的性成熟状态和雌雄群体的优良表型作为选育依据,并有效利用影响体质量的关键性状指标。本研究可以为罗氏沼虾的良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养殖群体表型性状间的相互关系及不同类群间的性状差异,本研究对人工养殖的罗氏沼虾雌、雄及“老头虾”3个类群共490个个体的体重、体长、全长等12个表型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形态性状对体重影响的通径分析等。结果表明, 3个类群除上、下额刺数2个可数性状外,其他9个可量形态性状与体重都呈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影响体重的关键形态性状在3个类群中各不相同,但体长、头胸甲长、第二步足长在3个类群中均是影响体重的关键指标;分别建立了各类群体重与关键形态性状的多元回归方程。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雌、雄2个类群表型上更为相似,“老头虾”与雌性个体的差异最大。腹部轮廓特征(包括腹长、腹宽、腹高)、全长、体长及第二步足长对3个类群的差异贡献较大。雌性个体腹部发达,“老头虾”则第二步足尤为发达。本研究结果可为罗氏沼虾的选择育种、基础生物学及行业标准的制定提供数据资料。  相似文献   

4.
马氏沼虾的成虾形态及特征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鑫 《水产学报》2003,27(5):436-442
马氏沼虾是我国从斯里兰卡新引进的淡水虾类,外观略呈纺锤形,虾体共分为20节,除尾节外,虾体的每一节各具l对附肢,雌虾和雄虾在第五步足基部分别具有“A”和“M”状突起。头胸甲的胃区、心区、触角区表面较粗糙,两侧还有数条与虾体平行的浅棕色斑纹。虾苗时期多数个体呈淡褐色,性成熟后体色呈浅褐、淡青偏褐色或淡灰色。额角尖端微微上翘向前伸展,但不超出第二触角的触角片末端,上翘高度不超过额角上缘鸡冠状隆起的顶端,齿式为7~13/4~6。其生物学特性与罗氏沼虾和日本沼虾相比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在体色、额角、头胸甲和腹甲侧片等形态特征上差异十分明显。本文描述了马氏沼虾的外部形态及结构,比较了上述几种虾的主要特征,并就“雄虾特化”现象以第二步足与体长之比作为依据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池塘养殖条件下罗氏沼虾雌、雄虾的生长差异,于2016年5月至10月定期测量池塘精养条件下罗氏沼虾的体长、体质量,期间采集样品1 040尾,对雌、雄罗氏沼虾的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罗氏沼虾的体长和体质量呈幂函数相关,其回归方程为:雌虾W=8×10~(-6)L~(3.262 4),(R~2=0.995 6,N=544);雄虾W=6×10~(-6)L~(3.320 8),(R~2=0.996 3,N=496)。应用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拟合罗氏沼虾雌、雄虾体长和体质量的生长过程,结果显示,雌、雄虾的渐近体长分别为103.05 mm和136.93 mm,渐近体质量分别为29.54 g和74.65 g。雌虾的生长拐点年龄为111.16 d,拐点体质量8.95 g;雄虾的生长拐点年龄为163.70 d,拐点体质量22.71 g。罗氏沼虾性成熟后,其雄性的个体显著大于雌性个体,可利用这一特性开展罗氏沼虾全雄性养殖,以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日本沼虾五群体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筛选出影响日本沼虾体质量的主要形态性状,以便确定人工选育的理想测定指标,以太湖、鄱阳湖、白洋淀、微山湖及淀山湖的野生日本沼虾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各群体90尾虾测定19个形态指标,采用简单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等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各群体对体质量作用较为突出的形态性状,并进行聚类分析。通径分析结果显示,太湖群体体长、头胸甲宽、第二步足长、头胸甲高、尾扇长对体质量的通径系数达到极显著,逐步回归建立其对体质量的回归方程、回归截距及相应的回归系数分别为–9.878、0.075、0.314、0.011、0.320、0.222;鄱阳湖群体头胸甲长、尾扇长、尾节宽、头胸甲宽、头胸甲高、尾节高、体长性状对体质量的通径系数达到极显著,回归截距和相应的回归系数分别为–1.618、0.392、–0.280、0.703、0.524、–0.359、0.688、–0.061;白洋淀群体体长、头胸甲宽、第二步足长和尾扇长对体质量的通径系数达到极显著,其回归截距和相应的回归系数分别为–4.796、0.082、0.222、0.007、0.136;微山湖群体头胸甲长、腹节高、第二步足长、腹节宽对体质量的通径系数达到极显著,其回归截距和相应的回归系数分别为–7.644、0.248、0.329、0.025、0.301;淀山湖群体体长、第二步足长、头胸甲宽、尾节宽、腹节宽对体质量的通径系数达到极显著,其回归截距和相应的回归系数为–6.257、0.019、0.018、0.164、0.264、0.162。体长与头胸甲性状在不同群体中都对体质量的作用十分明显。聚类结果显示,地理位置越接近,形态上越相似。研究表明,各个地区被保留的性状与体质量的复相关系数为0.965、0.904、0.902、0.971、0.955,为影响各自群体体质量的主要自变量。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罗氏沼虾形态性状对体长的影响,随机选取391尾5月龄罗氏沼虾,对全长、体长、头胸甲长、头胸甲宽、第1腹节长、第2腹节宽等10个形态性状进行测量;经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计算各性状指标间的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决定系数和共同决定系数;选取通径系数达到显著水平的形态性状计算复相关指数,确定影响体长的重点性状;应用逐步回归...  相似文献   

8.
铜仁锦江日本沼虾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回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机抽取贵州铜仁锦江河段的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46尾(雌雄各50%),对其体长、头胸甲长、胸高、胸宽、尾长、额剑上刺数、额剑下刺数和体重等16个性状进行测量。采用逐步回归法分析体重与形态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日本沼虾群体的3个性状、雌性群体的1个性状、雄性群体的2性状与体重的相关系数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或显著水平(P0.05),是影响体重的主要指标;影响雄性群体体重的主要形态性状为头胸甲长和头胸甲高,影响雌性群体体重的主要形态性状为体长,建立的最优多元回归方程也显著不同,Y=-3.368+0.114X2-0.009X4+0.172X11,Y♀=-1.921+0.086X2,Y♂=-3.178+0.120X3+0.243X5(Y为体重,X2为体长,X3为头胸甲长,X4为头胸甲宽,X5为头胸甲高,X11尾肢宽外);逐步回归法分析为日本沼虾的选种和育种提供理想的测度指标与参考模型。  相似文献   

9.
罗氏沼虾的形态性状对体重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机选取4月龄罗氏沼虾雄、雌各100尾,测量其体重、体长、腹尾长、螯长和第一腹节宽度5个性状,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多元回归分析,计算以形态性状为自变量对体重为因变量的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和决策系数,定量分析罗氏沼虾形态性状与体重的相关性。结果表明:4个形态性状与体重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体长对体重的直接影响最大(R_雄=0.404,R_雌=0.583),且体长的决策系数也是最大(R_雄~2=0.399,R_雌~2=0.459),是影响体重的主要因素。利用多元回归分析,建立多元回归方程:Y_雄=-13.950+0.123X_1(体长)+0.049X_3(螯长)+0.647X_4(第一腹节宽度);Y_雌=-15.735+0.193X_1(体长)+0.205X_2(腹尾长)-0.052X_3(螯长),以上回归方程为罗氏沼虾的选择和表型性状的理想测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鹰爪虾形态性状和体重的通径分析及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究鹰爪虾(Trachypenaeus curvirostirs)形态性状和体重的关系,本研究测定了体重(Y)及全长(X1)、体长(X2)、头胸甲长(X3)、头胸甲宽(X4)、头胸甲高(X5)、第1腹节长(X6)、第1腹节宽(X7)、第1腹节高(X8)、第6腹节长(X9)、第6腹节宽(X10)、第6腹节高(X11)、尾节长(X12)、尾扇长(X13)13个形态性状,通过通径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各性状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雌性鹰爪虾各生物学指标均大于雄性,雌、雄群体各性状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体长(X2)与体重的相关系数均最大(分别为0.972和0.969);通径分析和决定系数分析发现,雌、雄群体体长(X2)对体重的直接影响和直接决定系数均最大(通径系数分别为0.443和0.519),雌、雄群体对体重间接作用最大的形态性状分别为第1腹节宽(X7)(作用系数之和为0.750)和尾节长(X12)(作用系数之和为0.887),雌性群体体长(X2)和头胸甲高(X5)的共同决定系数最大(0.167),雄性群体全长(X1)和体长(X2)的共同决定系数最大(0.248)。采用逐步回归法建立雌、雄群体形态性状与体重的多元回归方程分别为Y1=–14.563+0.133X2+0.374X7+0.282X5+0.225X13(R2=0.978)、Y2=–7.947+0.092X2+0.309X4+0.203X10+0.036X1–0.087X12(R2=0.980)。雌性群体形态性状与体重的关联系数平均值在0.868~0.941之间,雄性群体的平均值在0.793~0.906之间,从同一形态性状来看,雌性群体与体重关联系数的平均值均大于雄性群体。雌、雄群体体长(X2)与体重的关联度均为最高。通径分析结果和灰色关联分析结果并不完全相同,综合比较分析得出,在进行鹰爪虾选育时,雌、雄群体以体长(X2)作为主要选择性状,雌性群体辅助选择头胸甲高(X5)和第1腹节宽(X7);雄性群体辅助选择头胸甲宽(X4)和全长(X1)。  相似文献   

11.
正全雄性罗氏虾由以色列内盖夫本-古里安大学生命科学及国立生物科技研究所Amir Sagi教授研发,是通过把一种叫"ds RNA"的干扰物质注射到雄性罗氏沼虾,覆盖其雄性激素并表现出雌性行为,让这些亲虾与雄性亲虾交配,可得到完全雄性的罗氏沼虾(单性)虾苗。这种繁育方法类似于YY罗非鱼。全雄性罗氏虾个体大,第二步足特别大,呈蔚蓝色。其长度超过体长。头胸部较大,腹部较短;生殖孔开口于第五对步足的基部并形成小突起,第二对腹足内肢的内  相似文献   

12.
为探明不同性别中国明对虾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选择中国明对虾雌、雄各158尾,对其体长(x1)、额角长(x2)、头胸甲长(x3)、头胸甲宽(x4)、腹节长(x5)、尾节长(x6)、第1触角外鞭长(x7)、第1触角内鞭长(x8)、第2触鞭长(x9)、额角上齿数(x10)、额角下齿数(x11)和体质量(y)进行测定,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的方法,对中国明对虾各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关系及影响进行分析。试验结果显示:从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性来看,雌、雄群体中体长与体质量的相关性均最大,分别为0.885、0.869,雌性群体除额角上齿数外,其他形态性状与体质量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雄性群体除额角上齿数和额角下齿数外,其他形态性状与体质量极显著正相关。在雌、雄群体中,体长对体质量直接作用均最大,两者通径系数分别为0.673、0.401。间接作用方面:在雌性...  相似文献   

13.
罗氏沼虾生长性状的遗传参数及其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106个罗氏沼虾家系(包括32个半同胞家系)5月龄的5个生长性状进行测量。采用动物模型,把性别、雌虾出池时是否抱卵作为固定效应,并以日龄为协变量,借助DFREML方法估计头胸甲长、腹长、最后腹节长、体长和体重等性状的方差组分,进行遗传参数的估算。结果表明,5个生长性状的变异系数中体重的变异系数最大,为36.80;罗氏沼虾5月龄头胸甲长、腹长、最后腹节长、体长和体重的遗传力分别为0.06、0.07、0.02、0.07和0.07,生长性状的遗传力属低遗传力;5个生长性状的表型相关系数在0.398~0.910之间,遗传相关系数在0.35~1.0之间,其中头胸甲长与体长的遗传相关程度最高,遗传相关系数为1.0,体长与体重的遗传相关程度次之,遗传相关系数为0.98。本研究可为罗氏沼虾的进一步选育提高和杂交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参数。  相似文献   

14.
傅平  庄申 《河北渔业》1995,(3):9-11
<正> 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又名马来西亚大虾、淡水长脚大虾、金钱虾,属甲壳纲,长臂虾科。其雄性体长可达40cm,体重达600g,雌性体长达25cm,体重200g。其体色呈青褐色,额角前端上扬,雄性的第二步足特别大而强北,呈蔚蓝色。 该虾原产于印度洋沿岸的热带、亚热带地区,主要生活在受潮汐影响的江河下游地域的河川、湖泊、池塘、沟汊及水渠中,在稻田中也有栖息。该虾主要以水生昆虫、蚯  相似文献   

15.
对罗氏沼虾缅甸品系和多年养殖的泰国品系的养殖成虾进行了外形特征的比较。结果显示:缅甸品系具有头胸部相对较小的特征,其第二步足(螯足)的指节长、掌节长和宽均大于泰国品系,体现了较高的活动性和取食能力。雌体的体重、体长均大于泰国品系,其抱卵量也较大。这些特征体现了罗氏沼虾缅甸品系在养殖和育苗中的优势。泰国品系经过多年来的养殖,仍保持了其许多优良性状,但也出现了品质退化的现象。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罗氏沼虾缅甸品系可以作为更新的养殖对象。但仍需加以驯化以适应养殖条件并在养殖过程中稳定其优良性状。  相似文献   

16.
正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又名马来西亚大虾、淡水长臂大虾,一般呈淡青蓝色,体间有棕黄色斑纹,外被几丁质甲壳,全身分头胸部和腹部,雄性成虾个体大于雌虾,一般第二步足特别发达,且多成蔚蓝色~([1])。  相似文献   

17.
<正>罗氏沼虾俗称大头虾,又名马来西亚大虾、淡水长臂大虾,是一种大型淡水虾,原产东南亚。广东海洋大学海洋生物研究基地朱春华教授自1994年开始,便致力于罗氏沼虾种苗培育技术研究,近些年他带领的技术团队在全雄性罗氏沼虾研究领域有了突破性进展。由于罗氏沼虾雄性与雌性之间存在较大差异,雄虾生长速度较雌虾快,所以选育罗氏沼虾优良品种,开展全雄性罗氏沼虾育苗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和  相似文献   

18.
罗氏沼虾不同养殖条件下的生长和存活率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不同养殖条件下罗氏沼虾重要经济性状的相关性,以106个罗氏沼虾家系为材料,将每个家系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放入两个大小不同的池塘中,以不同的养殖密度养殖,两个月后测定每个家系的头胸甲长、腹长、体长、体重及存活率,并以家系为单位进行同一性状在两种不同养殖环境条件下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罗氏沼虾头胸甲长、腹长和体长在两种不同养殖环境条件下的对应性状间均呈不显著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依次为r=0.109、r=0.15和r=0.143;体重呈显著正相关(r=0.223,P<0.05);存活率呈极显著正相关(r=0.862,P<0.01)。头胸甲长、腹长和体长的变异系数范围在10.85~18.09之间;两个土池中体重的变异系数分别为36.80和43.47,说明罗氏沼虾体重性状具有较大的遗传选择潜力。研究结果表明,罗氏沼虾在不同养殖条件下,以体重、存活率为选育指标,尽管选择趋势不变,但选种效果有差别。  相似文献   

19.
武湖日本沼虾形态参数间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从1998年9月至1999年9月间,每月中旬到武汉市黄陂区武湖采样1次。测量了1228尾日本沼虾的头胸甲长、全长、体长、体重等参数,研究了体长与体重的关系以及头胸甲的生长规律,并借助计算机将所得到的数据分雌雄性别用不同的数学模型进行优化拟合。研究结果表明:在1~7月龄时,体重与体长大约成3次方关系,8~12月龄体重与体长虽也呈幂函数相关,但b值明显小于3;1~7月龄雄虾头胸甲的生长规律符合Von Bertalanffy方程,雌虾头胸甲的生长规律符合Logistic方程;8~12月龄雌雄虾头胸的生长规律均符合Logistic方程;日本沼虾各形态参数之间存在密切相关,头胸甲长(Lc)与体长(L)、全长(LT)以及全长与体长之间呈直线相关,体重(W)与头胸甲长之间呈幂函数相关。  相似文献   

20.
池塘养殖斑节对虾生长、发育与性成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不同养殖条件下斑节对虾的生长、外生殖器发育、性腺发育及性成熟之间的关系,对其养殖进行跟踪调查研究.结果显示:①斑节对虾雌雄外生殖器官发育和头胸甲长呈线性关系;②不同养殖环境条件下,斑节对虾性成熟生物学最小型个体无显著差异.雄性精荚出现的生物学最小型个体为头胸甲长3.1 cm,体长11.1 cm,体质量20.0 g;雄性性成熟个体的头胸甲长3.7 cm,体长13.0 cm,体质量37.0 g.池养雌性斑节对虾的性成熟生物学最小型个体以纳精囊的发育完全(可与雄虾交配)为标志,其最小性成熟个体的头胸甲长4.3 cm、体长15.1 cm、体质量53.0 g,雌性性成熟个体为头胸甲长5.0 cm,体长17.0 cm,体质量75.0 g以上;③池塘养殖斑节对虾性成熟与日龄和养殖环境相关.鱼塭雄虾精荚出现的最早时间为日龄120 d前后,其性成熟日龄约为160 d;池塘养殖雄虾精荚出现的最早时间为日龄150 d前后,其性成熟日龄约为260 d.鱼媪雌虾最早交配发生在日龄165 d前后,性成熟日龄205~236 d,池养雌虾最早交配发生在日龄240~ 280 d,性成熟日龄295~360 d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