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采用微生物培养和影印法对家养禽类鸡、鸭和肉鸽肠道可培养细菌抗生素抗性的种类、数量和分布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在调查的鸡、鸭和肉鸽3种禽类中,肠道可培养细菌抗生素抗性的分布非常普遍,所有测试细菌至少可以抗一种抗生素,抗5种以上抗生素的细菌占测试细菌的比例分别为75.0%、58.9%和97.4%;个别细菌对测试的10种抗生素均具有抗性.在抗生素方面,肠道可培养细菌对萘啶酮酸、盐酸四环素、盐酸克林霉素、磺胺嘧啶和红霉素的抗性分布比较广泛.提取细菌基因组并扩增16S rRNA基因,并对这些细菌进行分子鉴定的结果表明,分离的肠道可培养细菌为埃希氏大肠杆菌.在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数据库进一步搜索的结果显示:与肠道可培养细菌同源性大于99%的细菌广泛分布于不同的环境、宿主和病原菌中,表明这些肠道可培养细菌抗生素抗性是一个潜在的环境微生物以及人体病原菌抗生素抗性的传播来源.  相似文献   

2.
抗生素抗性菌及其抗性基因已成为公认的环境污染因素之一,威胁着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稳定.抗生素在临床和养殖业中的不合理使用,导致其在生态环境中残留,使得携带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微生物获得了竞争优势,而抗性基因亦可在细菌之间发生转移,从而加速传播.该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抗生素抗性菌及抗性基因的来源、危害性、抗性基因转移机制及细菌耐药性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分析了残留在环境中的抗生素抗性基因的污染现状和生态风险,以期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揭示动物源大肠杆菌耐药性机制,追踪潜在的抗性基因传播机制及其来源,在先前公布的分离自鸡肠道的多抗耐药性菌株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C20基因组基础上,对E.coli C20抗生素抗性基因种类、数量、来源及其耐药性机制进行分析。通过与已知的抗生素抗性基因数据库进行对比和注释,一共预测和注释了80个潜在的耐药性基因,包括与先前筛选的7种抗生素抗性对应的抗性基因。其中,喹诺酮类抗生素抗性基因位于C20基因组上,四环素、磺胺类、氯霉素、氨基糖苷类以及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抗性基因则位于C20环状质粒分子上。基因组聚类分析表明,菌株C20与大肠杆菌K-12菌株DH1、BW2952和MG1655亲缘关系较近,序列相似性97%~99%。3株K-12菌株基因组中没有发现与C20质粒类似的序列,表明C20菌株的抗性基因主要是通过质粒介导的水平基因转移方式从其他环境微生物中获得。  相似文献   

4.
重金属协同选择环境细菌抗生素抗性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抗生素的长期滥用,引起环境细菌耐药性不断增强,加速了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在环境中的传播扩散。在重金属污染的环境中,细菌不仅具备重金属抗性,并且具备多种抗生素抗性,抗生素抗性基因的污染水平也随之升高。在介绍重金属与抗生素抗性最新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阐述了环境细菌的抗生素抗性、重金属抗性及其相关抗性机制,并着重论述重金属和抗生素协同选择环境细菌耐药性及其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水产养殖中广泛使用抗生素会导致抗生素抗性基因在水环境中的传播。水生植物满江红含有丰富的内生菌,建立满江红内生细菌群落及所含有的抗生素抗性基因的检测方法,可以为水环境中抗性基因的监测提供参考。【方法】用3种不同的培养基对小叶满江红的内生细菌进行培养并对培养物进行宏基因组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共得到高质量的序列数据量48.66 G,预测出54 180个基因(ORFs)。通过分类学信息数据库NR共注释出1 712种微生物物种,在总门水平上属38个门,其中3种培养物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物种丰度均占全部门类的99.14%以上。在总属水平,草螺菌属(Herbaspirillum)的丰度为91%左右,伯克霍尔德菌属(Burkholderia)可达1.2%左右。比对抗生素抗性基因数据库ARDB,3个样品共注释到10个与抗生素有关基因ARG,主要针对杆菌肽(bacitracin)和氯霉素(chloramphenicol)产生抗性。与综合抗生素抗性基因数据库CARD进行比对,获得212抗生素相关基因ARO。按照抗性机制分类,其中对抗生素起直接作用的抗性类基因AR的丰度占88%以上;对抗生素有敏感作用的抗性基因AS的丰度均在7%左右;抗生素靶标类抗性基因AT占4%~6%。【结论】通过3种不同的培养基获得的满江红内生细菌的群落结构,抗生素抗性基因类型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
采用微量肉汤稀释等方法分离鉴定了郑州市市售83份猪肉样和56份鸡肉样中的细菌,并研究了这些细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的耐药性及所携带的毒力基因。分别从47.0%的猪肉样和66.1%的鸡肉样中检出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或奇异变形杆菌。这4种分离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噻呋、头孢噻肟和头孢他啶均呈现出一定的耐药性,其中奇异变形杆菌的耐药性最强。PCR检测及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大肠杆菌主要携带TEM和CTX-M基因。毒力基因的检测结果显示:5株产CTX-M大肠杆菌携带的毒力基因种类均在5种以上。  相似文献   

7.
采用微量肉汤稀释等方法分离鉴定了郑州市市售83份猪肉样和56份鸡肉样中的细菌,并研究了这些细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的耐药性及所携带的毒力基因。分别从47.0%的猪肉样和66.1%的鸡肉样中检出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或奇异变形杆菌。这4种分离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噻呋、头孢噻肟和头孢他啶均呈现出一定的耐药性,其中奇异变形杆菌的耐药性最强。PCR检测及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大肠杆菌主要携带TEM和CTX-M基因。毒力基因的检测结果显示:5株产CTX-M大肠杆菌携带的毒力基因种类均在5种以上。  相似文献   

8.
随着药物饲料添加剂的大量运用,尤其是抗生素饲料添加剂的广泛使用,在动物防病治病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的同时,也给畜牧生产和人类健康带来了一定的毒副作用.首先是抗生素在消灭致病菌的同时,也消灭了对动物机体有益的细菌,破坏了肠道微生物的生态平衡,导致幼畜禽对病原微生物的易感性.另外,长期使用抗生素使动物机体内产生具有抗药性的细菌,而这些细菌对人畜健康构成潜在危害.因此,利用微生物饲料添加剂有目的地调节畜禽肠道微生物群落,使之既维持动物胃肠道微生物的生态平衡,又有利于动物生长和抗病力的增加.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新疆乌鲁木齐市宠物犬源沙门氏菌和葡萄球菌的耐药性及耐药基因携带情况。【方法】从77份宠物犬直肠粪便样品中分离沙门氏菌和葡萄球菌,采用琼脂稀释法对分离的菌株进行药敏试验,通过PCR方法对沙门氏菌6类23种耐药基因和葡萄球菌5类9种耐药基因进行检测。【结果】从77份宠物犬粪便样品中分离到沙门氏菌36株,葡萄球菌75株。除头孢噻呋、安普霉素、阿米卡星、硫酸庆大霉素和多黏菌素外,宠物犬源沙门氏菌对其他被捡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达97.0%以上,多重耐药以8耐为主,tetB、blaTEM、blaOXA、qnrS、oqxA、oqxB、aac(6′)-Ib-cr、ant(3″)-Ia和floR基因检出率在97.0%以上。宠物犬源葡萄球菌对左氧氟沙星(93.5%)、苯唑西林(90.7%)和氟苯尼考(82.9%)耐药率在80.0%以上,多重耐药集中在4耐、6耐和9耐,主要检出的基因为fexA(40.0%,30/75)和femA(18.7%,14/75),其次为tetM(16.0%,12/75)、ermB(14.7%,11/75)和mecA(1.3%,1/75)。【结论】宠物犬源沙门氏菌和葡萄球菌耐药情况严重,耐药基因携带率高,使宠物犬的细菌性疾病治疗难度加大,应加强耐药菌的监测,降低宠物犬源耐药菌转移给人的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新疆乌鲁木齐市宠物犬源沙门氏菌和葡萄球菌的耐药性及耐药基因携带情况。【方法从77份宠物犬直肠粪便样品中分离沙门氏菌和葡萄球菌,采用琼脂稀释法对分离的菌株进行药敏试验,通过PCR方法对沙门氏菌6类23种耐药基因和葡萄球菌5类9种耐药基因进行检测。【结果】从77份宠物犬粪便样品中分离到沙门氏菌36株,葡萄球菌75株。除头孢噻呋、安普霉素、阿米卡星、硫酸庆大霉素和多黏菌素外,宠物犬源沙门氏菌对其他被捡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达97.0%以上,多重耐药以8耐为主,tetB、blaTEM、blaOXA、qnrS、oqxA、oqxB、aac(6′)-Ib-cr、ant(3″)-Ia和floR基因检出率在97.0%以上。宠物犬源葡萄球菌对左氧氟沙星(93.5%)、苯唑西林(90.7%)和氟苯尼考(82.9%)耐药率在80.0%以上,多重耐药集中在4耐、6耐和9耐,主要检出的基因为fexA(40.0%,30/75)和femA(18.7%,14/75),其次为tetM(16.0%,12/75)、ermB(14.7%,11/75)和mecA(1.3%,1/75)。【结论】宠物犬源沙门氏菌和葡萄球菌耐药情况严重,耐药基因携带率高,使宠物犬的细菌性疾病治疗难度加大,应加强耐药菌的监测,降低宠物犬源耐药菌转移给人的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明确云南省芒市草地贪夜蛾幼虫肠道可培养细菌种类及优势种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为草地贪夜蛾的绿色防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常规分离培养法对云南省芒市玉米田草地贪夜蛾5龄幼虫肠道可培养细菌进行分离培养,采用形态特征和16S rDNA技术对细菌种类进行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优势种细菌对10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云南省芒市玉米田草地贪夜蛾5龄幼虫肠道内可培养细菌有3门5科5属6种,分别为变栖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variicola)、蒙氏肠球菌(Enterococcus mundtii)、鹑鸡肠球菌(E.gallinarum)、普罗威登斯菌(Providencia vermicola)、金黄微杆菌(Chryseomicrobium aureum)和Kocuria himachalensis,其中变栖克雷伯氏菌是草地贪夜蛾幼虫肠道的优势种细菌.变栖克雷伯氏菌对10种抗生素的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变栖克雷伯氏菌对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氯霉素和头孢唑林敏感,表现为低耐药性;对庆大霉素和阿米卡星中等敏感,表现为中等耐药性;对青霉素、红霉素和氨苄西林的敏感性较弱,表现为强耐药性.[结论]云南省芒市草地贪夜蛾幼虫肠道可培养细菌组成具有多样性,其中变栖克雷伯氏菌为优势种细菌,该优势种细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和氨苄西林存在明显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2.
调查陕西渭南一育成鸡场鸡群发病死亡原因,为临床拟定控制方案提供参考。通过采集待检组织样品,细菌连续划线分离、生化试验鉴定、PCR检测细菌特异性基因、动物回归试验与药敏试验,检测排查常见禽病毒性病原,并对鸡场水质进行了检测。结果分离到一种中等大小的革兰氏阴性杆菌,通过细菌生化试验与鸡白痢沙门氏菌invA基因PCR检测证实分离到一株鸡白痢沙门氏菌。细菌纯培养物接种小白鼠12h全部死亡。药物敏感性试验表明分离菌耐药性极强,供试35种药物仅米诺环素中度敏感。常见禽病毒性病原核酸检测均为阴性。鸡场水质检测发现细菌严重超标,证实本病例是由于水质污染导致的鸡白痢沙门氏菌病。综合以上结果确诊为单纯鸡白痢沙门氏菌病,提出了具体控制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微生物发酵床养猪是一种新型环保养殖技术。开展了微生物发酵床垫料微生物及其猪细菌性病原群落动态的研究,通过分离不同使用时间和层次基质垫层中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分析微生物发酵床垫料微生物群落动态;分离基质垫料中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研究其在发酵床垫料中的时间、空间分布动态,分析微生物发酵床对这两种病原细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微生物发酵床中细菌分布数量最大,在各使用时间和层次的分布量均达到107cfu·g-1数量级以上,放线菌分布数量次之,真菌分布数量最小;细菌的分布数量呈现随着垫料使用时间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真菌和放线菌分布量随着垫料使用时间的增加而减少。基质垫料有一定量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分布,分布数量与细菌呈显著的负相关,与真菌和放线菌呈显著正相关,在垫料使用的后期(使用5个月)比使用前期(使用1个月)分布数量明显减少,减少幅度分别为95.34%和44.41%,说明微生物发酵床对猪舍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病原能起到显著的抑制作用,控制由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病原引起的猪病害。  相似文献   

14.
调查陕西规模化牛场奶牛乳房炎常见病原微生物及其对药物的敏感性,为防治耐久性乳房炎提供参考。从陕西某牛场发病症状典型的乳房炎牛中,无菌操作采乳样20份,经细菌的生物学特性检验和生理生化试验,3份乳样中分离鉴定出大肠埃希菌(3/20),7份乳样中分离鉴定出金黄色葡萄球菌(7/20),14份乳样中分离鉴定出酵母菌(14/20),2份乳样中未分离出任何细菌和真菌,且6份乳样中同时分离鉴定出酵母菌和细菌(6/20)。分离细菌经抗生素敏感性试验,共同高度敏感抗生素为氯霉素、先锋噻肟、氧氟沙星等;共同耐药抗生素为环丙沙星、万古霉素、氧哌嗪霉素等,酵母菌菌对环丙沙星、万古霉素、氯霉素、先锋噻肟等抗生素均不敏感。检测确定引起该地区奶牛乳房炎的病原种类,同时筛选出这些病原敏感药物。  相似文献   

15.
<正>抗生素作为饲料促生长添加剂被广泛应用,但广泛应用尤其超标使用所引起各种病原微生物产生的抗药性以及动物的二重感染,严重影响畜禽健康状况,影响畜禽产品的质量及其安全性,还会导致人类体内病原微生物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进而直接威胁人类健康。近二三十年来,抗药菌株的比率不断增加,人类医治细菌传染性疾病的难度越来越大,所需抗生素的有效使用剂量节节攀升,人们开始相信是动物产品药物残留引起,因而对饲用抗生素的反对意见日趋强烈。随  相似文献   

16.
从安徽省某养殖场患病斑点叉尾鮰体内分离出6株细菌,经细菌形态、培养特性、生理生化特性测试,鉴定5株为爱德华氏菌,分别为AHIE01、AHIE02、AHIE03、AHIE04和AHIE05;1株为志贺氏菌,为AHIE06。经胸腔人工注射感染试验,证明所有分离菌株均具较强的致病性,可使斑点叉尾鮰100%发病;经再次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可从发病鮰鱼体内重新分离到生理生化特性与原分离菌株相同的细菌。用20种抗生素对分离菌株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所有分离菌株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并存在交叉耐药性和多重耐药性现象。  相似文献   

17.
一株水貂源致病性粪肠球菌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水貂肠淋巴结中分离得到的一株新细菌性病原进行分离鉴定,并作形态学和培养特征观察、生化试验、16S r RNA基因PCR鉴定、药物敏感试验、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该分离株可确定为粪肠球菌(Ente rococcus fae calis),其16S r RNA基因序列与Gen Bank中从猪、羊、鸡、牛、马等动物体内分离出的粪肠球菌基因同源性均在97%以上,且与猪源粪肠球菌亲缘关系最近。药物敏感试验表明,分离菌株对头孢曲松钠、万古霉素、阿莫西林、庆大霉素、多西环素、环丙沙星、左氟氧沙星、诺氟沙星、氟苯尼考、红霉素高度敏感,对其他19种抗生素具有明显抗性。致病性试验表明,分离菌株对小鼠有较强致病性。毒力基因检测结果表明,其携带cyl A、ge l E和e fa A三种毒力基因。这是从水貂中分离得到致病性粪肠球菌的首次报道,研究结果可作为水貂与肠球菌相关疾病检测、鉴别、诊断、治疗和预防依据。  相似文献   

18.
<正>抗生素的滥用造成对抗生素有耐药性和多重耐药性超级细菌的产生,这一现象已成为全球性医疗难题。为了探究细菌耐药性的分子机制,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动物细菌病研究团队开展了猪源大肠杆菌携带多重耐药基因分子机制的研究,并取得重要进展,为解析细菌多重耐药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消除细菌耐药性提供了解决方案。自2000年首次在松鼠葡萄球菌中发现CFR基因至今,该基因曾一度被认为专属于阳性菌的多重耐药基因。为了探索CFR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山西地区仔兔腹泻源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耐药性。[方法]从山西地区不同兔养殖场采集110份因腹泻死亡的仔兔肠道内容物,进行病原分离,并通过菌落形态观察和生化试验对其进行鉴定。开展动物致病性试验,最后采用K-B纸片法用14种抗生素对分离菌株进行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共分离出60株细菌,通过菌落形态观察和生化试验均鉴定为大肠杆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的60株大肠杆菌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为0,而对庆大霉素、链霉素、多粘菌素B、卡那霉素、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痢特灵、头孢克罗、阿莫西林、头孢曲松、头孢哌酮、氯霉素、磷霉素13种常见药物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其中对头孢曲松、磷霉素、多粘菌素B、阿莫西林、痢特灵、氯霉素、头孢哌酮的耐药率均在80%以上;分离菌株对卡那霉素的耐药率最低,为3.3%。[结论]山西地区仔兔腹泻源致病性大肠杆菌对13种抗生素产生了普遍的耐药性,建议进一步扩大药物的筛选范围,为大肠杆菌病的防制和临床用药的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牡蛎作为一种滤食性双壳类海洋生物,受生活习性影响,容易富集微生物。本研究以中国四个沿海地区所产牡蛎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样品中微生物多样性以及肠道、腮和肌肉三种组织器官中抗生素及重金属抗性基因分布情况及分布规律,最后采用相关性分析比较了抗性基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微生物含量占比前5位的细菌分别为:多形拟杆菌、芽孢杆菌、假单胞菌、河流弧菌及嗜盐杆菌斯氏弓形菌,包含了两类腐败菌属和一类致病菌属;(2)从抗性基因种类来看:氨基糖苷类ARGs检出率最高(84.1%),β-内酰胺类ARGs和喹诺酮类ARGs检出率最低(57.1%);以牡蛎不同组织器官分析抗性基因:肌肉中检出率(65.6%)>腮中检出率(59.1%)>肠道中检出率(58.4%);以不同样品来源分析抗性基因检出率:GXBH样品整体检出率最高(72.7%),SDWH1整体检出率最低(54.5%),不同来源样品在抗性基因种类及丰度上各样品差异不显著,在进行PCA分析后发现同一样品可以进行明显的归一化分类,说明同一样品不同组织器官中抗性基因关联性较大;(3)从不同抗性基因ARGs和HTGs的相关性分析来看,CARB和qnrS相关性最高,ChrR则与sulA和mecA有较大相关性,CopA与各大类ARGs都有一定相关性,说明不同类型抗性基因有存在共用一个基因盒的可能性,从对不同来源样品的相关性分析来看,基本遵循了以不同产地样品进行归一化的分类,说明养殖环境可以对牡蛎中抗性基因的分布产生影响。通过以上研究,分析了牡蛎中微生物优势菌群,初步比较了抗性基因与品种、产地、各组织器官之间的相关性,为进一步研究抗性产生机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